首页

初中物理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教学课件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3/29

4/29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章末复习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释疑解惑一、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____程度叫作温度。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原理:液体的__________。(2)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摄氏温度(1)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2)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冷热热胀冷缩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 俯视读数偏___仰视读数偏___大小4.温度计的使用(1)估:估计被测物体的_____;(2)选:根据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看:看清温度计的_____和______;(4)放:玻璃泡_____在被测物体中,不能接触容器____或容器____;(5)读: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____。温度估测温度量程分度值浸没底壁稳定相平 5.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以及体温计的区别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寒暑表体温计原理量程用途分度值构造使用方法液体的热胀冷缩-20℃~110℃-30℃~50℃35℃~42℃测量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1℃0.1℃玻璃泡上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能离开被测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到35℃刻度以下 例1温度计、体温计的分度值及读数:(1)图1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_____和______;(2)图2所示是体温计,其分度值和读数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3)若用图2所示体温计未甩一下就直接测一个体温为38℃的人,则示数是_______。图1图21℃66℃0.1℃38.5℃38.5℃ 二、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物态变化(1)常见三种状态:固体、_____、_____。(2)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体、_____、_____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____热。(2)凝固: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叫作凝固,凝固____热。气体液体气体液体固态液态吸放固态液态 种类晶体非晶体举例熔化熔点图像特点3.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冰、海波、各种金属等蜡、松香、玻璃等有无AB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固态;BC段持续吸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CD段持续吸热,温度升高,为液态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种类晶体非晶体凝固凝固点图像特点有无DC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液态;CB段持续放热,温度不变,为固液共存态;BA段持续放热,温度降低,为固态整个过程持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例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___。搅拌棒和秒表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慢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萘中不能与容器壁或底部接触让萘受热均匀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min。晶体10 4.汽化(1)定义: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叫作汽化。(2)汽化____热(3)举例:水蒸发、酒精挥发等。液态气态吸 方式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发生条件剧烈程度影响因素温度变化相同点5.两种汽化方式液体表面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在任何温度下微弱的汽化现象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表面积和温度/温度不变、吸收热量都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达到沸点、持续吸热剧烈的汽化现象供热快慢、气压高低 6.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7.液化(1)定义:物质从_____变为_____的过程叫作液化。(2)液化____热。(3)举例:“白气”、雾、露水、雨等。(4)气体液化的方式①_____温度;②_____气体体积。100气态液态放降低压缩 例3甲组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_____,再认清的_______。由表1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的温度计。(2)如图1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图1表1量程分度值水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3)开始时,甲组同学所用温度计碰到容器底,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填“高”或“低”)。(4)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见表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此时温度为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丽丽第____min时的记录数据明显有误。时间/min0123456温度/℃859187999999图2图3表2高893 (5)由表中数据可发现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的。由表可知,加热了____min水开始沸腾,甲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6)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温度计无质量问题,而所测得的水的沸点却并没有达到100℃,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min0123456温度/℃859187999999表2保持不变499当时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7)甲组同学得出水的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丽丽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4甲、乙所示,则图____(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4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然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乙 8.升华(1)定义:物质从_____直接变为_____的过程叫作升华。(2)升华____热。(3)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等。9.凝华(1)定义:物质从_____直接变为_____的过程叫作凝华。(2)凝华___热。(3)举例:霜、冰花、雾凇等。固态气态吸固态气态放 物态变化初态末态吸、放热举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10.六种物态变化归纳固液气液液固液气固气气固吸放放放吸吸铁块变成铁水、冰雪消融滴水成冰、铁水铸钢件酒精降温、洒水的地面变干、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露水的形成、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变模糊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结冰的衣服变干霜、冰花、雾凇的形成,冰箱内侧形成的白色小结晶 本章复习题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_______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__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后,降落到地面上,这就形成了雨、雪和冰雹。汽化液化凝华凝固 2.据资料显示,2021年,农业用水为3644.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68,就是说100吨水中,只有56.8吨被利用,其余的都白白流掉了。喷灌和滴灌是常用的农业节水灌溉方式。查阅资料,了解喷灌和滴灌,分析哪一种方式更节水。滴灌更节水。喷灌是将水从空中喷向地面,类似下雨,水的损耗较大。滴灌则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以滴状或细小水流状均匀而缓慢地排入作物根部土壤中,可使水分的渗漏和蒸发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在小瓶里装满红颜色的水,用带玻璃管的塞子将小瓶塞紧,如图所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自制温度计。如何给其标刻度?分别将小瓶浸没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和冰水中,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将液面处分别标上100℃和0℃刻度线。将0℃和100℃之间分为合理的份数,标上相应的刻度。 4.以下现象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要吸热还是放热?(1)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2)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3)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4)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凝固,要放热凝华,要放热 5.很多公共卫生间里装有热风干手器,能很快将湿手吹干;家中的电吹风也能很快将湿头发吹干。请说明其中的原理。热风干手器或电吹风吹出的热风可以提高湿手或湿头发上水的温度,同时加快表面的空气流速,这都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可以很快将湿手或湿头发吹干。 6.我国工程师研究设计了“热棒”,在海拔4000米以上冻土带修建青藏铁路,解决了夏季冻土融化结构松动的世界难题。热棒是密闭了一些液氨的中空长钢棒。5米埋入地下,地上2米带散热片。氨的沸点-33.5℃,利用冬季地面严寒可达-50℃,使氨液在地下吸热汽化,升到上面从钢管壁放热降温液化,流回下面,氨如此循环将路基下面的热量传到地面,降低冻土温度,扩大冻土层范围,储存“冷量”,以稳定冻土层夏季的温度,确保路基稳定。请描述热棒内氨的物态变化和吸热放热过程,热棒是夏季还是冬季工作?为什么钢管要深埋5米? 冬天,地下温度高于地面温度。热棒底端的液态氨从地下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气态氨;汽化生成的氨气上升到热棒的顶端,因为地面温度低,这些氨气通过钢管壁放热,液化成为液态氨,流回到热棒底端,氨如此循环往复,就把热量从地下传到地面。到了夏天,热棒中的氨是气态氨,无法液化,热棒停止工作。所以,热棒工作季节为冬季。钢管要深埋5米,是为了从地下吸收大量的热,形成足够大的冻土层范围。 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4-12-21 15:42:02 页数:29
价格:¥1 大小:1.26 M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