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地理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世界的聚落教学课件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3/30

4/30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第四章四 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有一座修建在山顶上的县城。整个县城由一条长约6000米的主干道贯穿,最窄处不足30米,最宽处也仅300米,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海拔1700米的山脊之上,这就是被称为“天空之城”的绿春县城。1.想一想,绿春县城建在山顶上可能有哪些优势?绿春县城2.议一议,绿春县城怎样利用地形地貌彰显其景观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与河谷相比,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海拔较高,夏季凉爽,通风透气;地势高,不易受洪水威胁。采取顺应山势的场地平整方式,营造山地城市特点。问题:交通不便、地势复杂等。 聚落的景观特征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城镇乡村世界上有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镇,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征。 乡村通常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聚落。一般来说,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建筑密度较低,大多数是平房或低层建筑,周围有大片的农田、果园、鱼塘等,生活服务设施较少。 城镇城镇是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镇一般规模较大,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带动作用。 集镇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聚落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聚落面貌越来越向集镇这种景观形态发展。观看视频,辨别一下哪些是乡村,哪些是城镇,说说理由和依据。 你居住在农村还是城镇?举例说明乡村、城镇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之处。城镇现代设施让生活更美好!乡村田园风光使生活更有趣! 城镇乡村城镇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多高层建筑。交通线密集。 读图,想一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问题?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化建议。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中心人口过度密集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解决城市中心人口过多及住房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污染行业的排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空气污染垃圾污染 城市与乡村差别比较大,那么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下面两组图反映的是由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仔细观察这两组图,思考以下问题。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示意 乡村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人口增加,物产丰富,村庄逐渐演变为城镇。规模随之扩大,建筑密度增加。人口进一步增加,经济进一步发展,小城镇扩展为城市。城市的道路系统越来越密集和复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密度增大,并向高层发展。 城镇与城市的景观特征越来越相似,如何区分?城市高层住宅较多。居民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变为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由住平房变为住楼房,享受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这些地方往往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易形成大城市。 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道路分布。 哈萨克族牧区的毡房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组织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在农区或林区,聚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渔船为居室的船屋聚落。柬埔寨洞里萨湖渔村的船屋 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关联,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地坑院地坑院,又称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多见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被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通道通向地面。“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对该类聚落的生动写照。地坑院近景地坑院俯瞰 读图,看一看,东南亚传统民居与北非传统民居各有哪些特色?这些特色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民居(俗称“高脚屋”)是东南亚的传统民居形式,多采用木材、竹子等材料修建……东南亚传统民居多为高脚屋,墙体较为单薄,门窗较大,屋顶坡度较大,多采用木材、竹子等材料修建,这些民居特色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亚雨水多、气温高、潮湿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竹木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有关。 北非的传统民居窗户较小,房屋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墙体较厚实……北非传统民居多为平顶屋,门窗较小,墙体较厚,多采用石材和泥土等材料修建,这些民居特色的形成,主要与北非降水稀少、风沙大、昼夜温差大、干旱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石材丰富的自然环境有关。 根据下列资料,解释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寒冷地区的民居室内有壁炉或火炕,是为了取暖;墙体厚实,窗小或有双层玻璃,可以减缓热量的散失;屋顶高耸,是为了使冬季降雪可以较快地从房顶滑落到地面。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是因为当地降水较多,完备的排水系统便于排出雨水。0102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传统聚落的保护,有不同的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拆旧建新整旧如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修旧如旧。尽可能多地保护传统聚落蕴涵的历史信息,最低限度地干预文物建筑,避免维修过程中修缮性的破坏。 世界的聚落聚落的景观特征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差别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镇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聚落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聚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板书设计 1.(甘肃兰州中考)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①地表崎岖 ②气候暖湿 ③交通闭塞 ④水源充足C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随堂练习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A.乡村聚落B.农业生产C.城市聚落D.工业生产(2)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A.地势崎岖B.水运发达C.水流湍急D.全年少雨(3)下列区域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C.空气清新的山区D.自然资源丰富的丘陵地区CBC 3.[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项目背景:为了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以西安为例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的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同学们的学习内容。任务一:搜集资料西安屹立于渭河南岸、秦岭北麓,是十三朝古都、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这里易守难攻,交通便利,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任务二:分析探究(1)地形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据图1可知,西安所在地区地形_____,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____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据图2可知,西安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适合人类居住。(3)河流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水源有无及远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及交通运输。由图1可知,西安主要分布在____河沿岸。(4)其他因素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西安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考虑了哪些社会经济因素。(任答一点即可)平坦气候渭交通、军事等因素。 任务三:拓展学习(5)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西安城墙无疑是这座古老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我们能为保护古城墙做些什么?(任答一点即可)不乱刻乱画、不乱扔垃圾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4-12-15 05:40:01 页数:30
价格:¥1 大小:43.40 MB
文章作者:鹿哥教育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