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 第十三章 光 电磁波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练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素养目标 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并会用全反射的条件进行相关计算。一、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1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图1,(2)表达式:=n12。(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式:n=。(3)计算公式:n=,因为v<c,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斜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3.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2)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二、全反射 光导纤维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将全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2.条件:(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deg;时的入射角。若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为n)射向真空或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则sinC=。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4.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如图2所示。图2,基础自测1.光在某种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times;108m/s,要使光由空气射入这种玻璃,且使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成90&deg;角,则入射角应是(  )A.30&deg;B.45&deg;C.60&deg;D.90&deg;答案 C解析 折射率为n==,设入射角为&alpha;,则有n=,解得&alpha;=60&deg;,故选C。2.如图3所示,一束激光照射在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透明玻璃柱上,光线与横截面平行,则透过玻璃柱的光线可能是图中的(  )图3A.①B.②C.③D.④答案 C解析 当光从空气(真空)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可排除①②;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真空)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由图可知可排除④,应选③,故C正确。,考点一 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理解及应用1.对折射率的理解(1)折射率的大小不仅反映了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也反映了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即v=。(2)折射率的大小不仅与介质本身有关,还与光的频率有关。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3)同一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虽然波速、波长不同,但频率相同。2.光路的可逆性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3.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和圆柱体(球)对光路的控制特点平行玻璃砖三棱镜圆柱体(球)对光线的作用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但要发生侧移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向棱镜底面偏折圆界面的法线是过圆心的直线,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向圆心偏折例1(2022&middot;江苏卷)如图4所示,两条距离为D的平行光线,以入射角&theta;从空气射入平静水面,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求:图4(1)水的折射率n;(2)两条折射光线之间的距离d。答案 (1)tan&theta; (2)Dtan&theta;,解析 (1)设折射角为r,根据几何关系可得r=90&deg;-&theta;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联立可得n=tan&theta;。(2)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d=&middot;sin&theta;=Dtan&theta;。例2(2023&middot;河北唐山高三期末)如图5,横截面为半径R=6cm的半圆形透明柱体与屏幕MN相切于B点,MN垂直于直径AB,一单色光以入射角53&deg;射向圆心O,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times;108m/s(sin53&deg;=0.8,cos53&deg;=0.6)。求:图5(1)介质的折射率;(2)光线从O点照射到屏幕MN上所用的时间。答案 (1) (2)4&times;10-10s解析 (1)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alpha;+&beta;=90&deg;所以折射角&beta;=37&deg;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解得n=。(2)由折射率可得v==2.25&times;108m/s由几何关系可知OF==0.1mEF=OF-R光线从O到E所用时间t1=光线从E到F所用时间t2==光线从O点到屏幕MN的时间t=t1+t2=4&times;10-10s。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思路(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以法线为标准。(3)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公式求解。(4)注意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跟踪训练1.(2022&middot;泰州模拟)一束激光垂直照射在光屏上,形成一圆形光斑如图6甲所示。现在光屏前,放置一透明的玻璃圆柱体,让激光垂直圆柱体轴线入射,光束经过圆柱体后照射在光屏上,如图乙所示。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可能为(  )图6答案 B解析 激光束照在圆柱上,沿圆柱体轴上的光线即水平方向上的光线,经相同的入射角折射,两次折射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光线折射偏转角度相同,光线平行,故在光屏上水平方向上的光斑宽度不变。如图,竖直方向上光线通过圆柱体会聚,根据光屏与圆柱玻璃柱的位置关系,光斑的长度可能变大,可能变小,也可能不变。由于图中的入射光束在圆心上方,故光路往下偏,光斑的中心不可能呈现在光屏的上方。综上所述,B有可能,A、C、D均不可能。考点二 全反射现象的理解和综合分析1.分析综合问题的基本思路(1)判断光线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还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2)判断入射角是否大于等于临界角,明确是否发生全反射现象。(3)画出反射、折射或全反射的光路图,必要时还可应用光路的可逆原理画出光路图,然后结合几何知识进行推断和求解相关问题。(4)折射率n是讨论折射和全反射问题的重要物理量,是联系各物理量的桥梁,应熟练掌握跟折射率有关的所有关系式。2.求光的传播时间的一般思路,(1)全反射现象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发生变化。即v=。(2)全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程应结合光路图与几何关系进行确定。(3)利用t=求解光的传播时间。例3(2021&middot;江苏卷,7)某种材料制成的半圆形透明砖平放在方格纸上,将激光束垂直于AC面射入,可以看到光束从圆弧面ABC出射,沿AC方向缓慢平移该砖,在如图7所示位置时,出射光束恰好消失,该材料的折射率为(  )图7A.1.2B.1.4C.1.6D.1.8答案 A解析 设临界角为C0,由题图可知半圆形透明砖的半径长度为6个小格,入射点到圆心O的长度为5个小格,则有n====1.2,A正确,B、C、D错误。跟踪训练2.(2022&middot;南京模拟)一束激光沿光路1从空气射入盛水的方形玻璃容器中,并沿光路4射出玻璃,且容器侧壁厚度相同,如图8所示。该激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率设为1.00,在水中的折射率为1.33,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65。若不考虑每个界面的反射光,则(  ),图8A.增大入射角&theta;,激光可能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全反射B.减小入射角&theta;,激光可能在水和玻璃的界面发生全反射C.激光在水中的光路2和在空气中的光路4一定不平行D.激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玻璃中的速度小答案 C解析 激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从水中射入玻璃中均为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可知增大或减小入射角&theta;,激光不可能发生全反射,A、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在水中的折射率为1.33,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为1.65,由于激光在水中的光路2和在空气中的光路4一定不平行,C正确;根据公式v=可知,激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玻璃中的速度大,D错误。3.(2022&middot;江苏苏锡常模拟)以光纤通讯为基础,我国千兆宽带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在进入小区的光纤控制箱中,光纤绕成如图9所示形状,已知光纤的折射率为n=,其直径为d。图9(1)求该光纤的临界角;(2)若平行轴线射入的一束光通过圆弧部分不发生漏光,求内圆弧半径的最小值。答案 (1)45&deg; (2)(+1)d解析 (1)根据临界角公式sinC==,则该光纤的临界角为C=45&deg;。(2)如图所示最内侧光线最容易漏光,则根据几何知识有sin&theta;==故内圆弧半径的最小值为r=(+1)d。考点三 光的色散现象1.光的色散(1)现象: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屏上会形成彩色光带。(2)成因:棱镜材料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红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紫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程度最大,从而产生色散现象。2.各种色光的比较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频率&nu;低&rarr;高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小&rarr;大同一介质中速度大&rarr;小波长大&rarr;小临界角大&rarr;小通过棱镜的偏折角小&rarr;大例4如图10所示,由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通过足够大的长方体透明材料后分成a、b两束,则(  ),图10A.a、b两束出射光互相平行B.a、b两束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的关系na<nbc.在该透明材料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d.从该透明材料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大答案 a="">nb,故B错误;根据公式n=,可得va<vb,故c错误;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n=,可得ca<cb,故d错误。a级>&theta;2,用n1、n2分别表示水对两单色光的折射率,v1、v2分别表示两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  )A.n1<n2、v1<v2b.n1<n2、v1>v2C.n1&gt;n2、v1<v2d.n1>n2、v1&gt;v2答案 B解析 根据光的全反射,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theta;=,则有n=,因&theta;1&gt;&theta;2,所以n1<n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因为n1<n2,所以v1>v2,故B正确。6.(2022&middot;江苏南京盐城模拟)如图4所示,一束激光斜射到一块折射率为1.5的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后折射到侧面,已知入射光与玻璃砖上表面间的夹角为45&deg;,则光离开侧面的路径是(  ),图4A.AB.BC.CD.D答案 A解析 一束激光斜射到一块折射率为1.5的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设折射角为&theta;,则=1.5,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在侧面入射角&beta;=-&theta;,sin&beta;=cos&theta;=&gt;=sinC,所以在侧面,发生全反射,故光离开侧面的路径是A,选项A正确。7.(2022&middot;辽宁卷,5)完全失重时,液滴呈球形,气泡在液体中将不会上浮。2021年12月,在中国空间站&ldquo;天宫课堂&rdquo;的水球光学实验中,航天员向水球中注入空气形成了一个内含气泡的水球。如图5所示,若气泡与水球同心,在过球心O的平面内,用单色平行光照射这一水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此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水球,频率一定变大B.此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水球,频率一定变小C.若光线1在M处发生全反射,光线2在N处一定发生全反射D.若光线2在N处发生全反射,光线1在M处一定发生全反射答案 C解析 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与介质无关,频率不变,A、B错误;由题图可知光线1入射到水球的入射角小于光线2入射到水球的入射角,光线1在水球外表面折射后的折射角小于光线2在水球外表面折射后的折射角,设水球半径为R、气泡半径为r、光线经过水球后的折射角为&alpha;,光线进入气泡的入射角为&theta;,根据几何关系有=,则可得出光线2进入气泡的入射角大于光线1进入气泡的入射角,若光线1在M处发生全反射,光线2在N处一定发生全反射,C,正确,D错误。对点练3 光的色散现象8.如图6所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a、b是其中的两束单色光,这两束光相比较(  )图6A.在真空中,a光的速度大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大C.三棱镜对b光的折射率小D.光从三棱镜中射向空气,b光的临界角大答案 B解析 在真空中光速都相同,都为3.0&times;108m/s,故A错误;由题图可看出,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有=n,有na<nb,随着光的波长增大,同一物质对其的折射率减小,可知λa>&lambda;b,故B正确,C错误;根据sinC=,可知Ca&gt;Cb,故D错误。B级 综合提升练9.如图7所示,两束单色光A、B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在玻璃砖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D.两种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B光的临界角较小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玻璃砖对B光的折射程度大,则nB&gt;nA,故B光的频率较大,故A、C错误;由v=知,在玻璃砖中vB</nb,随着光的波长增大,同一物质对其的折射率减小,可知λa></n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因为n1<n2,所以v1></v2d.n1></n2、v1<v2b.n1<n2、v1></vb,故c错误;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n=,可得ca<cb,故d错误。a级></nbc.在该透明材料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d.从该透明材料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大答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02 09:0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2.12 MB
文章作者:教学资源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