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9

2/59

剩余5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③。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2)或异二者之为  或:(3)微斯人  微:(4)不敢辄犯其境。  辄:(5)固辞不拜  固: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3.【甲】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用原文语句填空)4.范仲淹一生都在实践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请选取【乙】文中两个事件来表现他的这种情怀。【20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中】5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出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例,山肴野款,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①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②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③而髻鬟④之始掠也。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注释】①冷光:清亮的光。②娟然:美好的样子。③靧(huì)面:洗脸。④髻鬟(jì  huán):古代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这里指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后的样子。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⑥蹇(jiān):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临溪而渔    渔:    (2)于时冰皮始解    始:(3)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4)泉而茗者    泉: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7.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情并分别说明产生此心情的原因。8.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从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2024九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5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登岳阳楼  (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②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①坼:分裂。②戎马:指战乱,战争。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沙鸥翔集()③或异二者之为()④凭轩涕泗流()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11.在写景上,【甲】文的“,”与【乙】文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样气势宏大。【甲】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乙】文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均体现了的思想境界。12.作者“尝求古仁人之心”,结尾却说“微斯人,吾谁与归”,言外之意是什么?59 【2024九年级上·安徽芜湖·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以进士解褐①,为广德军司理②,日抱具狱③,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服除④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摘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注】①解褐:进入仕途。②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③狱:案件。④服除:守丧期满。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2)微斯人           微:(3)日抱具狱         日:(4)比去             比:14.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服除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16.范仲淹的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59 【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①西南行,则环奇百出②;而入其中,则旷以隐。由山麓褰裳③,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④;而入其中,则奥⑤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之所族处者,是为化城。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⑥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叫号动山谷。道士争缘⑦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⑧乎?(选自施闰章《游九华记》,有删改)【注】①青阳:今安徽青阳。②环奇百出:沿路环绕许多奇峰,纷纷出现。③褰裳(qiāncháng):撩起衣裳。④碎玉哀弦:形容山泉飞溅雪白如玉的水珠,发出哀伤如弦乐的声音。⑤奥:幽深。⑥攫(jué):夺取,抢夺。⑦缘:化缘,这里指向人化缘募捐。⑧云壑:一般指清高幽雅之境。此处也暗喻清高幽雅的情操。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峰回路转        回:          (2)作亭者谁      作:(3)其山外峻中夷    夷:         (4)盖岩壑盘旋     壑: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1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20.【甲】【乙】两文都描绘了秀美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各异。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9 【20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③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④,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⑤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义田记》)【注】①负郭:靠近城市。②稔:庄稼成熟。③力未逮:力量未达到。④殁:去世。⑤敛:收敛尸体。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微斯人  微:(3)咸施之            咸:     (4)日有食  日:2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是进亦忧,退亦忧。(2)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23.请用“/”给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24.【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范仲淹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政治抱负的。【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5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或异二者之为              (2)先天下之忧而忧(3)而好施予                  (4)以赡族人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信条,请联系乙文,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28.读孟子的这句话,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学者认为: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与认识。【20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5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②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③,湖碧天青,万象澄澈。(节选自邵长蔚《夜游孤山记》)【注释】①湖:西湖。②辋(wǎng)川四可楼:辋川,作者族兄部远平(号戒庵)的别墅名。四可楼,辋川别墅中的楼名。③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2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拥毳衣炉火    拥:    (2)雨过微凉   微:(3)皆空翠如新沐  皆:    (4)万象澄澈   象:3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3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32.【甲】【乙】文段都叙写了西湖夜色下的美景,但写景方法和景物特点都不同,请简要分析。59 【2024九年级上·安徽亳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顿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公(指欧阳修)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转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3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佳木秀而繁阴秀:(2)宴酣之乐酣:(3)故即其所以然故:(4)名之以见其实名:3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3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2)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36.【甲】【乙】两个文段同时都写到了欧阳修的两种“乐”。请加以概括。59 【2024九年级上·安徽芜湖·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少刻兴尽,官府席散,岸上人亦逐队赶门,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①舟近岸,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注释】①舣(yī):使船靠岸。②礦(huì)面:洗脸。37.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      拏: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3)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向:    (4)清梦甚惬        惬:3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3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40.【甲】【乙】两文都写了游西湖,但作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20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59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①。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纫字着鹅溪练②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注释】①熨:被熨烫过的样子,②鹅溪练:四川省盐亭县西北鹅溪所产的名绢。③愀然:忧愁的样子。④泫然:水滴落的样子。4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前人之述备矣  备:  (2)南极潇湘        极:(3)亦甚雄快     甚:   (4)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4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观夫已陵胜状,在洞庭一湖。(2)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43.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44.【甲】【乙】两文分别是怎样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请简要回答。【20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59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②,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④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节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注释】①迂叟:作者自称。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④踽踽: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4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杂然而前陈者  陈:(2)太守之乐其乐  乐:(3)或咎迂叟曰  或:(4)安能及人  安:4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47.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48.两文都着重写了主人公的“乐”。请结合文章分析两者的不同点。【2024九年级上·安徽淮南·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59 【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4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杂然而前陈者           陈:(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3)少长咸集             咸:(4)信可乐也             信:5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59 52.【甲】【乙】两文在赏景时都提到了“乐”,这两种“乐”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04九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5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也”字不仅起到了提顿语气的作用,而且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赋予文章舒缓从容的韵律之美。B.【甲】文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来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C.【乙】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D.【乙】诗中借典故,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5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杂然而前陈者()(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3)颓然乎其间者()(4)玉盘珍羞直万钱()(5)多歧路,今安在?()55.翻译下面句子。(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9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6.你是如何理解【甲】【乙】两文中作者的“颓然”和“茫然”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简要分析。【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②。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③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①子瞻之壁:即苏轼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原宪之羹:原宪,孔子的弟子,虽然贫穷但不追求名利,安贫乐道。③醪:读(láo)5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拏:                          (2)及下船及:(3)回风折竹折:                             (4)拥炉煨芋拥:5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59.【甲]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写景手法。【乙】文中的“,59 。”(填原文)表现作者流连观赏雪景的情态。60.请分析【甲]【乙】两文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郑燮,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案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有删改【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6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伛偻提携        伛偻: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3)民岂得活乎      岂:            (4)值岁荒         值:(5)活万余人        活:6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59 63.请结合选文【乙】,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官?64.【甲】文中写到了欧阳修的哪几种乐?你怎么看待他的“乐”?59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0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③。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2)或异二者之为  或:(3)微斯人  微:(4)不敢辄犯其境。  辄:(5)固辞不拜  固: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3.【甲】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用原文语句填空)4.范仲淹一生都在实践的政治理想是什么,请选取【乙】文中两个事件来表现他的这种情怀。【答案】1.探求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如果没有总是,动不动就坚持,执意2.(1)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做地方官就为君主忧虑。59 (2)治理国家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而决定吗?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4.①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惜士卒。②真诚对待少数民族降将。③辞官不做,自愿到边疆作战。这些事例都体现了范仲淹忧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②句意: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③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④句意: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辄:总是,动不动就。⑤句意:于是坚决推辞。固:坚持,执意。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①庙堂,朝廷;处江湖之远,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做地方官。②由,因为;得,得到,决定。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题空一根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知,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题空二根据“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可知,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固辞不拜。4.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范仲淹在甲文中的政治理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乙文中可以证明的事件有:根据“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概括为: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惜士卒;根据“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概括为:真诚对待少数民族降将;根据“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概括为:辞官不做,自愿到边疆作战。【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59 【乙】范仲淹担任将军时,号令清楚,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举正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治理国家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而决定吗?”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驻守边关。【2024九年级上·安徽宿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出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例,山肴野款,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①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②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③而髻鬟④之始掠也。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注释】①冷光:清亮的光。②娟然:美好的样子。③靧(huì)面:洗脸。④髻鬟(jì  huán):古代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这里指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后的样子。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⑥蹇(jiān):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临溪而渔    渔:    (2)于时冰皮始解    始:(3)山峦为晴雪所洗    为:    (4)泉而茗者    泉: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59 7.概括两文反映的一种共同心情并分别说明产生此心情的原因。8.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从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答案】5.钓鱼才,方才被用泉水(汲泉水)6.(1)弯着腰走的老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2)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7.喜悦(或快乐、愉悦、旷达)。甲文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虽被贬滁州,但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爱民之心未曾少减。主政滁州,政事宽简,与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丰人足的政治理想,所以,作者在乎“山水之乐”,更享受“乐民之乐”。乙文作者经历了一个寒冬的禁锢,在初春时节偕友游满井,乍见满井的山水鸟鱼等景物生机萌动,感到欢欣与愉悦,对早春风光充满了欣赏与赞美之情。8.示例一:(表达方式方面)甲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的同时融入大量的议论和抒情,融叙事、议论、抒情、说明于一体。乙文以描写为主,在景物描写中,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使情与景,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示例二:(修辞手法方面)甲文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大量的骈偶句,或两两相对,或句中自对,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乙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贴切、新奇的比喻写山、写水、写人,生动传神,优美熨帖,形象准确;拟人手法写鸟、写鱼,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的翻译。①靠近溪边钓鱼;渔:钓鱼,捕鱼。②这时河的冰面方才融化;始:方,方才。③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为:被。④汲泉水煮茶喝的:泉:汲泉水。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2)劲:猛、强有力。虽:虽然。浃:湿透。59 7.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把握。(甲)文欧阳修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和乐的社会风气的描写,含蓄委婉地表现了贬官之后的特殊心境。总的说来,表现的是开阔的胸怀,愉悦的心境。而(乙)文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两人都表达的愉悦豁达的心境。根据文章欧阳修走进百姓之中,表达了作者追求与民同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而袁宏道则走进的是自然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弃。8.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分析。要求从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表达方式:甲文第一段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山间四时之景,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运用了议论和抒情,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第二段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运用了叙事、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与百姓共享太平的思想感情。乙文中主要运用描写,细笔勾勒,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作者注重对大自然的描写,在写景中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修辞手法:甲文主要运用对偶手法,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朝而往,暮而归”,句式整饬工稳,增强了韵律美。乙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贴切、新奇的比喻写山、写水、写人,生动传神,优美熨帖,形象准确;如“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用拟人手法写鸟、写鱼,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参考译文】:【甲】至于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乙】59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2024九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登岳阳楼  (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②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①坼:分裂。②戎马:指战乱,战争。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沙鸥翔集()③或异二者之为()④凭轩涕泗流()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9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11.在写景上,【甲】文的“,”与【乙】文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样气势宏大。【甲】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乙】文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均体现了的思想境界。12.作者“尝求古仁人之心”,结尾却说“微斯人,吾谁与归”,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9.详尽;停歇;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眼泪10.①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他的君主担忧。②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孤零零的船陪伴自己。11.衔远山吞长江与民同忧乐(忧国忧民)12.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不要因一时受辱而心灰意冷,应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与古仁人同道的想法,表现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意思对即可)【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译为: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②译为: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歇;③译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④译为: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涕,眼泪。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①居,处在;庙堂,指朝廷;忧,担忧。②无一字,没有一点消息;老病,年老多病。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59 第一、二空:甲文中,“衔远山,吞长江”这句通过“衔”和“吞”两个极富动态和力量感的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峦,吞吐着长江之水的壮阔景象,展现出其浩渺无垠、气势磅礴的特点。乙文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意思是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写出了洞庭湖分裂吴楚、包容天地的恢宏气势。两者都以宏大的笔触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展现出其广阔无边、雄浑磅礴的景象,具有相似的气势和艺术感染力。第三空:甲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范仲淹表明了自己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时刻为百姓和国家的命运担忧,为其幸福而欢乐,体现了与民同忧乐的思想境界。乙文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在岳阳楼上,想到北方战事未息,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年老多病,孤舟漂泊,不禁靠着栏杆涕泪横流。他的悲伤不仅仅是为自身的境遇,更是为国家和百姓遭受战乱之苦而忧,体现了与民同忧乐的思想。综上,这两句诗都展现了作者心系天下、与民同忧乐的高尚思想境界。1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作者通过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阐述了他们不因外物和自身境遇而悲喜,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身处江湖,都心怀天下。“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古仁人,我能与谁一道呢?作者言外之意是,滕子京此时正处于被贬谪的境遇,希望他能拥有古仁人之心,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意志消沉,应当像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渴望与古仁人志同道合,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作者借这句话,既是对滕子京的劝勉,也是对自己理想和追求的坚定表达。【参考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59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条孤舟相随。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2024九年级上·安徽芜湖·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以进士解褐①,为广德军司理②,日抱具狱③,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服除④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摘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注】①解褐:进入仕途。②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③狱:案件。④服除:守丧期满。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2)微斯人           微:(3)日抱具狱         日:(4)比去             比:59 14.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服除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16.范仲淹的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答案】13.在……之前如果没有每天等到14.服除/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15.(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有时候太守面对着他非常生气,范仲淹也不屈服。16.乙文中,范仲淹为案情与太守辩是非,上书讨论朝政得失和民间利弊,正是“古仁人之心”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体现。【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在……之前。(2)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3)句意:每天处理各种案件。日:每天。(4)句意:等到他离开的时候。比:等到。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守丧期满,他到京城,给宰相王曾上书。重点字词:服:守丧期。除:完毕,结束。至:到达。上:献上,递交。书:书信,函件。句子结构:“服除”表示守丧期满,意义完整。“至京师”表示到达某个地点,意义也是完整的。“上宰相王曾书”表示给宰相王曾上书,这个短语内部不需要停顿。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服除/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1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59 (1)重点字词:以:因为。物:外界环境、事物。喜:欢喜、快乐。己:自己。悲:悲伤、忧愁。(2)重点字词:守:太守。或:有时。怒:发怒。临:到。屈:屈服。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把握。根据“为广德军司理,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以及“服除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可知,范仲淹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始终关心朝政得失以及民间利病,这正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体现,也是他“古仁人之心”的表现。【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范仲淹以进士的身份进入仕途,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每天处理各种案件,和太守争论是非曲直。太守有时发怒来到他面前,范仲淹也不屈服,回家后一定把和太守往复辩论的话记录在屏风上。等到他离开的时候,记录的文字已把屏风写满了。守丧期满他到京城,给宰相王曾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和民间的利弊,总共有万多字,王曾看了以后很器重他。【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其山外峻中夷。由青阳①西南行,则环奇百出②;而入其中,则旷以隐。由山麓褰裳③,则寒泉数十百道,喷激沙石,碎玉哀弦④;而入其中,则奥⑤以静。盖岩壑盘旋,白云蓊郁,道士之所族处者,是为化城。一峰屹然,四山云合,若群龙之攫⑥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而四方数千里来礼塔者,叫号动山谷。道士争缘⑦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⑧乎?(选自施闰章《游九华记》,有删改)【注】①青阳:今安徽青阳。②环奇百出:沿路环绕许多奇峰,纷纷出现。③褰裳(qiān59 cháng):撩起衣裳。④碎玉哀弦:形容山泉飞溅雪白如玉的水珠,发出哀伤如弦乐的声音。⑤奥:幽深。⑥攫(jué):夺取,抢夺。⑦缘:化缘,这里指向人化缘募捐。⑧云壑:一般指清高幽雅之境。此处也暗喻清高幽雅的情操。17.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峰回路转        回:          (2)作亭者谁      作:(3)其山外峻中夷    夷:         (4)盖岩壑盘旋     壑: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1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群龙之攫明珠者,是为金地藏塔。20.【甲】【乙】两文都描绘了秀美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各异。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案】17.曲折,回环建造,修建平,平坦山谷,深谷,深沟18.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像群龙抢夺明珠的,这是金地藏塔。20.【甲】文通过描述醉翁亭周围秀丽的景色和“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表达了作者对秀丽妩媚的景色的赞美和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感;【乙】文通过对九华山胜景的描绘和对信徒愚诚、僧侣谋利、九华山失去原有风致的叙述,表达了对九华山胜景的赞美和作者对昔日吉祥圣地被弄得乌烟瘴气的慨叹。【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山峰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回:曲折,回环。(2)句意: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呢?作:建造,修建。(3)句意:这座山的外表陡峭,但内部却平坦。夷:平、平坦。(4)句意:大概因为山岩和深沟盘旋交错,使得地形复杂险峻。壑:山谷,深谷,深沟。59 1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意:和尚们争着向礼拜者化缘募捐成了市场,(化缘的和尚们)几乎把九华山当成独占谋利的地方了,怎么还能知道这里有清高幽雅之境呢?重点字词:道士,这里指和尚。争:争相,纷纷。为市:形成市场。几:几乎。以:把,将。为:当作。垄断:整座山当作了专属领地。宁:难道。复:还。知:知道,了解。有:存在。云壑:云中的山谷。乎:疑问助词,相当于“吗”。句子结构:“道士争缘为市”是一个主谓宾结构,描述和尚们的行为;“几以山为垄断矣”是一个以“几”为状语的动宾结构,描述和尚们对山的占据程度;“宁复知有云壑乎”则是一个疑问句,表达对和尚们忘记云壑美景的质疑。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1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重点字词:得,领会。心:指内心、思想。寓:寄托。酒:这里指喝酒。(2)重点字词:若,像。群龙:一群龙。攫:抓取,争抢。明珠:珍贵的珠子。是为:这就是。金地藏塔:指九华山上的金地藏塔,是佛教建筑之一。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据甲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句子可知,作者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秀丽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同时,通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寄情山水,享受与民同乐的情感。根据乙文“其山外峻中夷……是为金地藏塔”等句子可知,作者对九华山的胜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九华山美景的赞美。然而,通过“道士争缘为市几以山为垄断矣宁复知有云壑乎?”等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信徒愚诚、僧侣谋利、九华山失去原有清高幽雅风致的现象表示了慨叹,对昔日吉祥圣地被弄得乌烟瘴气感到惋惜。【参考译文】:【甲】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乙】59 (九华)山外部高而陡峭,山中土地平坦。(我)从青阳县西南出发,沿路环绕许多奇峰,(随着我的舟行)纷纷出现;进入其中,地势宽广而隐蔽。(我)沿着山麓撩起衣裳(涉水而行),几十、几百道清凉的泉水,喷涌激射在沙石上,水珠飞溅,雪白如玉,发出哀伤如弦乐的声音;进入其中,(就显得)幽深而寂静。山岩沟壑盘旋往复,白云缭绕,草木繁盛,和尚所聚集居住的地方,这就是化城寺。一座山峰屹立,四面山峰的云彩聚合而来,像群龙抢夺明珠的,这是金地藏塔。从四方几千里外前来礼拜金地藏塔的人们,(他们的)呼叫之声震动山谷。和尚们争着向礼拜者化缘募捐,成了市场,(化缘的和尚们)几乎把九华山当成独占谋利的地方了,怎么还能知道这里有清高幽雅之境呢?【2024九年级上·安徽滁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③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④,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⑤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义田记》)【注】①负郭:靠近城市。②稔:庄稼成熟。③力未逮:力量未达到。④殁:去世。⑤敛:收敛尸体。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2)微斯人  微:(3)咸施之            咸:     (4)日有食  日:2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是进亦忧,退亦忧。(2)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23.请用“/”给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59 24.【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范仲淹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政治抱负的。【答案】21.曾经如果没有都每天22.(1)这样(他们)在朝做官也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官)也忧虑。(2)(他)只是把布施贫民、养活族人的义举,传给他的子孙罢了。23.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24.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中,范仲淹早年就立志周济穷人,他位高禄厚时购买千亩良田供养接济贫民和族人,自己却一生清贫,以至于子孙都没有钱财给他办丧事(意思接近即可)。【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尝:曾经;(2)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3)句意:都予以帮助。咸:都;(4)句意:他们天天有饭吃。日:每天,名词活用为状语。2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是:这样;进:在朝做官;退:被贬到边远地区;(2)施:布施;活:养活;义:义举;遗:传给。2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句意: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可知,“身无以为敛”指范仲淹“殁之日”之时非常贫困,“子无以为丧”是一个独立的主谓句;故断为: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2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59 甲文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作者重点表述了自己对古仁人之心的追求,从表述的语句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政治思想就是像古仁人那样,能以天下人民为先,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文““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可知:范仲淹位高禄厚时在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而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心怀天下苍生的人。【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59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或异二者之为              (2)先天下之忧而忧(3)而好施予                  (4)以赡族人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2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人生信条,请联系乙文,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28.读孟子的这句话,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学者认为: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与认识。【答案】25.(1)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2)在……之前(3)施舍(4)赡养26.(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27.示例:范仲淹心系百姓,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体现。59 28.示例:我赞同这位学者的观点,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解析】2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翻译。①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也许,表委婉语气。②句意: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③句意:喜欢施舍给予别人。施:施舍④句意:来赡养族人。赡:赡养。2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①句重点词:微:如果没有;斯:这;与:和。②句重点词:妻子:妻子、儿女;仅:仅仅。27.本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联系乙文中“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可知,范仲淹即使富贵了,但也不轻易吃肉食,妻子和子女的衣食仅能自足,并且他还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广施爱心。在为政上,范仲淹“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从这些内容中都可以看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品质,据此理解作答。28.本题考查主旨思想的理解。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忧乐观在他的作品《岳阳楼记》中写的很清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是他的政治抱负,也是他的忧乐观。根据材料“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忧乐观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因此,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题干,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认为范仲淹的忧乐观是对孟子的继承与发展。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告诉我们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是治国的要义,而范仲淹以人民忧乐为己任,从他衣食仅能自给、好施舍、为政宽厚等事件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把这看作是自己的行事准则。所以他不但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更是发展,我们应向他学习。【参考译文】:【甲】59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范仲淹内心刚正,外表谦和,性情极孝。因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但(范仲淹)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博爱乐于善行,士人大多出于他的门下,即使是里巷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名字。(范仲淹)死的那天,四方听说的人,都为他叹息。(范仲淹)治政崇尚忠实宽厚,所到之处有恩德,邪、庆两州百姓与归属的羌人,都画像建立生祠供奉他。等到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斋戒三天才离去。【20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余至湖上①,寓辋川四可楼②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③,湖碧天青,万象澄澈。(节选自邵长蔚《夜游孤山记》)【注释】①湖:西湖。②辋(wǎng)川四可楼:辋川,作者族兄部远平(号戒庵)的别墅名。四可楼,辋川别墅中的楼名。③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2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拥毳衣炉火    拥:    (2)雨过微凉   微:(3)皆空翠如新沐  皆:    (4)万象澄澈   象:59 3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3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32.【甲】【乙】文段都叙写了西湖夜色下的美景,但写景方法和景物特点都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29.穿着轻微的全,都形状;样子30.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31.(1)接连下了许多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32.甲文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湖心亭雪后奇景。乙文采用直接描写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湖山月景。【解析】2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句意: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穿着。(2)句意:雨过后微微有些凉意。微,轻微的。(3)句意:都显得翠绿欲滴,像刚洗过一样。皆,全,都。(4)句意: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象,形状、样子。30.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不能够前去游览。分析语意可知,“楼面孤山”交代地势,“暑甚”交代天气,“未能往”的主语是“我”。故可断为: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31.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1)俱,都。绝,消失。(2)至,到。寓,寄居。已,已经。3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59 甲文用白描写法写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少’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灵,使人浑然不觉。乙文运用直接描写手法,如“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雨过后微微有些凉意,环绕着西湖的峰峦,都显得翠绿欲滴,像刚洗过一样。(夜里)看见明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波光浮动,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雨后的湖山月景,包含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不能够前去游览。七夕后第五天,雨过后微微有些凉意,环绕着西湖的峰峦,都显得翠绿欲滴,像刚洗过一样。(夜里)看见明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波光浮动,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2024九年级上·安徽亳州·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顿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59 【乙】凡公(指欧阳修)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转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3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佳木秀而繁阴秀:(2)宴酣之乐酣:(3)故即其所以然故:(4)名之以见其实名:3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3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2)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36.【甲】【乙】两个文段同时都写到了欧阳修的两种“乐”。请加以概括。【答案】33.茂盛尽兴地喝酒所以,因此命名,取名34.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35.(1)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所见所闻都使人感到清新(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36.(寄情)山水之乐;(与宾客)宴游之乐。【解析】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佳木秀而繁阴”意思是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其中“秀”意为茂盛。(2)“宴酣之乐”意思是宴会喝酒的乐趣,在于大家都能畅饮尽兴。其中“酣”意为尽兴地喝酒。(3)“故即其所以然”意思是所以根据这样的事。其中的“故”意为所以,因此。59 (4)“名之以见其实”意思是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其中的“名”意为命名,取名。3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时,通读全文,理解文段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以”介词,表目的;“见夫群山之相环”,这里的“见”是动词,“夫群山之相环”是宾语,因此构成完整语义;“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这里也形成了两个并列的宾语部分,分别描述了“云烟滋生”和“旷野无边无际”的景象。此外,根据句意:“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可知,断句为“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35.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1)林霏:树林中的雾气;开:散开、消散;归:回聚、汇聚;瞑:昏暗。这句话由两个并列结构句子组成,每句都是“主语+谓语”的结构。因此,句意为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2)新:感到清新;所睹:所看到的;所闻:所听到的。这句话是由两个并列的短句组成,每个短句都采用了相同的结构:“使……新乎其所……”。因此,句意为所见所闻都使人感到清新(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段中提到了“山水之乐”,欧阳修在描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时,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享受在山水间游玩的乐趣。而在描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场景时,欧阳修也表现出与宾客共同宴游的乐趣。[乙]文段中也提到了欧阳修的两种“乐”,“取乐于山泉之间”,即在山泉之间游玩的乐趣,“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即命名醒心亭以体现其实际特点和意义,享受取名之乐。因此,[甲][乙]两个文段都写到了欧阳修的(寄情)山水之乐;(与宾客)宴游之乐。【参考译文】:【甲】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59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乙】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时候,游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山水,看到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美,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2024九年级上·安徽芜湖·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少刻兴尽,官府席散,岸上人亦逐队赶门,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①舟近岸,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②。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注释】①舣(yī):使船靠岸。②礦(huì)面:洗脸。37.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      拏: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3)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向:    (4)清梦甚惬        惬:3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3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40.【甲】【乙】两文都写了游西湖,但作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59 【答案】37.撑酒杯,此处指酒先前舒适38.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39.(1)(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上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40.《湖心亭看雪》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西湖七月半》通过真假看月者的对照比较,流露出作者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人的冷淡厌恶,表现了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驾驶。(2)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白,酒杯,此处指酒。(3)句意:先前慢慢喝酒、低声歌唱的人出来了。向,先,前。(4)句意:清梦非常舒适。惬,舒适。3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的句意是: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于十里荷花之中”为状语,点明“纵舟”的位置,且是“香气拍人”的原因,应在“香气拍人”前断一处;“清梦甚惬”形容做梦的感觉,应在其前断一处;故断为: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39.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余,我;焉能,哪能;更,还。(2)苍凉,灰白清凉;白,破晓;方,方才;散,离去。40.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分析。根据甲文中的“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特地选择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湖心亭观雪,作者痴的是湖心亭的雪;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处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故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来观雪的人极少,只有两人,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59 根据乙文中“巳出酉归,避月如仇”,作者描写杭州人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少刻兴尽”,狂热的兴头维持不了多久,官老爷们宴席已散,岸上的人也争先逐队进城,作者通过描写杭州人游览西湖的变化无常,写出对当地人好好虚名,凑热闹的厌恶;直到“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醴面”三句,作者则写出一种崭新的审美感受,唯“此时”才能有此感受,根据结尾“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可知这个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表现了他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的躲避月亮。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不久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20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①。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纫字着鹅溪练②上59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注释】①熨:被熨烫过的样子,②鹅溪练:四川省盐亭县西北鹅溪所产的名绢。③愀然:忧愁的样子。④泫然:水滴落的样子。4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前人之述备矣  备:  (2)南极潇湘        极:(3)亦甚雄快     甚:   (4)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4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观夫已陵胜状,在洞庭一湖。(2)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43.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44.【甲】【乙】两文分别是怎样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请简要回答。【答案】41.详尽至、到达……很,非常停止42.(1)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意近即可)(2)中午时分,风渐渐大了起来,湖水发出汩汩的声音。43.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44.甲文先从空间角度,极言洞庭水波壮阔,再从时间角度,写尽洞庭湖的壮观景象;乙文按照时间顺序,从早上、中午和日暮不同时段,描写一天中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解析】4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备:详尽。(2)句意: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极:至、到达……。(3)句意:景色很雄壮,让人愉快。甚:很,非常。(4)句意:伤心流泪而且不能停止了。已:停止。4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59 注意重点字词:(1)予:我;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佳境;(2)亭午:中午;劲:大;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流波浪声。4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白色丝绢似的溪流上。“时有小舫往来”主谓关系清楚,“小舫”是主语,“往来”是谓语,故应在“往来”后断开;“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句式完整,语意清晰,意思是“像蝇头小字,附着白色丝绢似的溪流上”可根据句意断句。故可断句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4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根据甲文首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知,先从空间角度总写巴陵的壮丽景致,极言洞庭水波壮阔,结合“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可知,再从时间角度写尽洞庭湖的壮观美景;根据乙文“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可知,乙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不同时间(清晨、中午、日暮)的洞庭湖的景致,带给游览者的不同感受,有条理,使人容易明白。【参考译文】:【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白色丝绢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汨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壮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停止了。【2024九年级上·安徽阜阳·期中】【甲】59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②,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④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节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注释】①迂叟:作者自称。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④踽踽: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4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杂然而前陈者  陈:(2)太守之乐其乐  乐:(3)或咎迂叟曰  或:(4)安能及人  安:4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47.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48.两文都着重写了主人公的“乐”。请结合文章分析两者的不同点。59 【答案】45.(1)陈列,摆开(2)以……为乐(3)有人(4)怎么,哪里46.(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2)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47.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48.甲文描绘了“滁人乐”“禽鸟乐”“太守乐”三幅乐景图,由“太守之乐其乐”可以知道,太守的乐是与民同乐的乐趣;乙文中主人公因“自乐恐不足”“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而“独乐”,其乐是孤独寂寞的自娱自乐,自适之乐。【解析】4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2)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3)句意为:有人责备我说。或:有人;(4)句意为:怎么能够顾及别人?安:怎么,哪里。4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醉能同其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能述以文者,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2)句重点词语:虽,即使;推,推荐;且,尚且;岂,难道。强,强迫。4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不知天壤之间”为动宾结构,应断开;“复有何乐”表示疑问,应断开;故划分为: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59 4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对比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甲文中作者的快乐在于胸怀的旷达和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作者正处于失意,虽然寻找快乐,但是“独乐”,其实作者内容是愁苦的。由此可知,两位主人公均能做到不为外界环境所扰,都能够自得其乐;结合甲文中“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内容可知,甲文描述了“滁人游”“禽鸟乐”“太守乐”三幅乐景图,由“太守之乐其乐”可知,太守的乐来源于其内心的畅快和与民同乐的乐趣;结合乙文中“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的内容可知,乙文中主人公因“自乐恐不足”“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而称自己为“独乐”,其乐之中隐含着一种孤独寂寞的伤感,是无奈现实下的自娱自乐,自适之乐;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乙】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期望在未曾获得成就之前就达到进入无穷之外(的境界),把事物的原理,全部集中到眼前。……逍遥自在徜徉漫游,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有人责备我说:“我听说君子有所快乐必定和别人共享,现在您只为自己获得满足却不顾及别人,这难道可以吗?”我(非常)抱歉地说:“我愚笨,怎么能够比得上君子,自己快乐唯恐不足,怎么能够顾及别人?何况我所感受的乐趣粗俗低下,都是世上人所抛弃的(东西),即使推荐给别人,别人尚且不要,难道能够强迫他们(接受)吗?如果也有人愿意(与我)同享这种乐趣,那么我则非常感激并且把它奉献出来,怎么敢专享这种乐趣呢?”【2024九年级上·安徽淮南·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59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①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注释】①修禊(xì)事:为了做禊事。禊事,一种祭礼,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②流觞: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上,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曲水:引水环曲状成为水渠。4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杂然而前陈者           陈:(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3)少长咸集             咸:(4)信可乐也             信:5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52.【甲】【乙】两文在赏景时都提到了“乐”,这两种“乐”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59 49.(1)陈列,摆开(2)以……为乐(3)全,都(4)实在50.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2)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52.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或:与友同游之乐)。【解析】4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翻译。(1)句意: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2)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3)句意: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在一起。咸,全,都;(4)句意:实在快乐啊!信,实在。5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该句句意是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是”表判断,“也”句末语气词,表示时间是这一天,“也”后应断开,“天朗气清”和“惠风和畅”都是在描述这天的天气的情况,“天朗气清”后应断开;故断句为: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词:乐,欢乐;述,记述;以,用;文,文章。(2)重点词:虽,虽然;无,没有;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亦,也;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52.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甲文第②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意思是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把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和大家一起快乐,可知甲文的“乐”是与民同乐;59 乙文第①段“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意思是为了修稧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办了聚会。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是与友同游之乐;第①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意思是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是饮酒赋诗之乐;第②段“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意思是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在这场聚会中,年轻的、年长的都来了,在此一边饮酒一边赋诗,欣赏世间美景,穷尽视和听的享受,感到无比快乐,可知乙文的“乐”是与友赏景、饮酒赋诗之乐,与友同游之乐;故甲、乙两文中的两种“乐”的内涵不相同。【点睛】参考译文:【甲】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乙】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初,为了修稧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办了聚会。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峰和险峻的山岭,有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204九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59 5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也”字不仅起到了提顿语气的作用,而且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赋予文章舒缓从容的韵律之美。B.【甲】文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来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C.【乙】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D.【乙】诗中借典故,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5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杂然而前陈者()(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3)颓然乎其间者()(4)玉盘珍羞直万钱()(5)多歧路,今安在?()55.翻译下面句子。(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6.你是如何理解【甲】【乙】两文中作者的“颓然”和“茫然”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简要分析。【答案】53.B54.陈列,摆开名词用作状语,用酿泉;于,在同“值”,价值哪里55.(1)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2)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乘长风踏万里浪,高高挂起凤帆,勇往直前,渡过沧海。56.“颓然”既表达了作者沉浸山水美景、与民同乐的自得欣慰之情,也暗含了被贬的苦闷无奈;“茫然”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受挫的苦闷抑郁之情。【解析】5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甲】文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来衬托太守的与民同乐。故选B。59 5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2)句意: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酿泉:名词用作状语,用酿泉。(3)句意:醉倒在众人中间。乎:于,在。(4)句意: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直:同“值”,价值。(5)句意: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安:哪里。5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1)伛偻,老人弯着腰走。提携,小孩由大人领着走。绝,断。(2)长风,乘长风。济,渡。56.这道题考查对诗人心理情感的理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放下杯筷,无心进餐。本来有着远大政治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才略是件快意人生的事。但现在,诗人却不幸地遭到皇上无情的“变相驱逐”,连京华之地都不能逗留了,诗人因此惆怅失落,连“清酒”都难以饮下,“茫然”表现了作者仕途坎坷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慨。结合“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颓然”写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参考译文】: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59 行路难(其一):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姜尚垂钓,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②。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③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①子瞻之壁:即苏轼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原宪之羹:原宪,孔子的弟子,虽然贫穷但不追求名利,安贫乐道。③醪:读(láo)5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拏一小舟拏:                          (2)及下船及:(3)回风折竹折:                             (4)拥炉煨芋拥:5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59.【甲]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写景手法。【乙】文中的“,。”(填原文)表现作者流连观赏雪景的情态。60.请分析【甲]【乙】两文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9 【答案】57.(1)撑(船)(2)等到(3)折断(4)围、围着58.(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和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59.白描徘徊凝览以发奇思60.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赏及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也寄托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乙文既表达了作者沉醉雪景,流连忘返的喜悦之情;又表达了作者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解析】5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2)句意:等到了下船的时候。及:等到。(3)句意:句意: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折:折断。(4)句意:围着火炉烤山芋。拥:围着。5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大雪三日”省略了动词“下”,翻译时要补上;俱,全,都;绝,消失。(2)随,随后;赏,评赏。59.本题考查对文本写法的分析以及内容的理解。(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这种勾画景物的写法,就是白描。(2)(3)“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为“俳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可知此句写出作者观赏雪景时沉醉流连的情感,因此本题作答为:徘徊凝览,以发奇思。60.考查赏析作者感情。甲文: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59 乙文:描写雪后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作者吃饱以后,随手作了一幅雪景图送给僧人的行为更是这种喜爱之情的直接表现。本文通过写雪景,表达了文人雅士的自然之趣,流露出作者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20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郑燮,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案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59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有删改【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6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伛偻提携        伛偻: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3)民岂得活乎      岂:            (4)值岁荒                 值:(5)活万余人        活:6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63.请结合选文【乙】,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官?64.【甲】文中写到了欧阳修的哪几种乐?你怎么看待他的“乐”?【答案】61.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以……为乐;难道,怎么,这里表示反问;恰逢使……活。62.(1)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2)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63.爱民如子、得民心,从开仓赈济可以看出;清廉、勤政:室无贿赂,案无案牍;平易近人,畅饮咏诗,忘其为长吏。(答出两点即可)64.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山水之乐是表现,而与民同乐才是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表达,体现了作者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操。【解析】6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作答此题,要先翻译句子,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推测词语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1)句意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59 (2)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句意为:百姓怎么活命。岂:难道,怎么,这里表示反问;(4)句意为:恰逢荒年。值:恰逢。(5)句意为:使上万人得以活命。活:使……活。6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苍颜: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2)余:空闲的时间。辄:就。忘:忘记。6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可知,郑板桥不顾阻拦开仓济民,可见郑板桥是爱民如子的好官;根据“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可知,郑板桥不接受贿赂,案件处理快,没有积压;可见其清廉、勤政。根据“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可知,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可见他平易近人6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内容上理解。结合甲文“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太守的快乐来自于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然而百姓的快乐是能够生活富足、和平,故“太守之乐”指的是在欧阳修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2)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欧阳修被贬此地,但是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关注民生,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看出他身为官员对百姓的关爱,更看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操。【参考译文】:【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59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郑燮,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至于有人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相互吃。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人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使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5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17 01:20:01 页数:59
价格:¥3 大小:138.17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