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六单元【速记清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2

2/62

剩余6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单元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单元速记清单】01思维导图62 02考点速记62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郭(guō)兵革(gé)亩 米粟(sù)  域(yù)畔(pàn)《富贵不能淫》衍(yǎn)丈夫之冠(guàn) 淫(yín) 女(rǔ)家妾(qiè)妇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ùn)畎(quǎn)亩 胶鬲(gé) 傅说(yuè)曾益(zēng)  拂士(bì)第24课愚公移山万仞(rèn)冀(jì)州惩(chéng)山北之塞(sè)曾(zēng)不能出入之迂(yū)荷(hè)担者三夫穷匮(kuì)叩(kòu)石垦(kěn)壤箕(jī)畚(běn)智叟(sǒu)孀(shuāng)妻始龀(chèn)亡(wú)以应一厝(cuò)朔东陇(lǒng)断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棘门(jí)彀弓弩(gòu)弩(nǔ)按辔(pèi)胄(zhòu) 嗟(jiē)   曩者(nǎng)被甲(pī)车骑(jì) 作揖(yī)诏(zhào)第26课诗词五首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塞上(sài)燕脂(yān)提携(xié)折戟(jǐ)殷勤(yīn)嗟日暮(jiē)而无车马xuān(喧)欲biàn(辨)已忘言fēng(烽)火连三月家书dǐ(抵)万金折戟沉沙铁未xiāo(销)学诗màn(谩)有惊人句péng(蓬)舟吹取三山去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2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富贵不能淫》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第24课愚公移山《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个故事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讲的就是围绕愚公移山的事件而引出的一则动人的故事。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春望62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雁门太守行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赤壁赤壁之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大军。本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北岸。诗中所写赤壁实为黄州的赤鼻矶。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写的也都是黄州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之一。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场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渔家傲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文体知识】1.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本纪”,诸侯的传记称“世家”,一般人的称“列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古代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的其他二十三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2.关于“寓言”62 寓言是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3.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形象化。”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4.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作家作品】1.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前85左右),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先世为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汉武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习,二十岁后漫游全国。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前99年(天汉二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这使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这部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的巨著。后人将这部书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其学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文二十篇,十万多字,现存八篇,共成《列子》一书,相传由东晋人张湛辑注,其余均已散佚。其中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著名的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反映了两千多年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62 3.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4.《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5.《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6.冠(guàn)礼,古代男子的成年仪式。古时男子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至二十岁时由长辈为其梳发,戴上新帽,表示成年。7.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列子》一书。8.《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著名的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9.我国古代以山名或水名加上“阴”“阳”二字构成的地名较多,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汉阴”即汉水南岸。10.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耳顺、耄耋”等。1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代表作为《史记》。1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其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3.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14.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诗圣”。15.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后世称“李昌谷”,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62 16.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17.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风格清新独特,人称“易安体”。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战争胜败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而能否获得人心,则决定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富贵不能淫》本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列举六个出身低微而终担大任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安乐致国灭亡的事理,说明了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第24课愚公移山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魄力,同时也说明了要想战胜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风度。第27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饮酒》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决心归隐山林(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的超脱世俗和悠闲自得的人生追求。春望62 《春望》全文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描述了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军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突出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寄托了诗人为国立功的壮志情怀。赤壁《赤壁》这首咏物怀史诗借相同的地名,引发对三国史事的遐想,诗人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表达了“英雄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渔家傲《渔家傲》这首词通过记梦的特殊方式,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对现实的不满,空有卓越才华却未能找到光明的烦闷心情,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62 《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是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是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是从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是从买卖奴隶场所被选拔用为大夫。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深受贫穷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形容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第24课愚公移山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62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把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了,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在喧嚣扰攘的尘世空间建造房舍,却感觉不到车马往来的喧嚣。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内心超凡脱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看见了远处的南山。62 傍晚时山间的云气更加秀丽,成群的鸟儿结伴而归。这情景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经忘了怎么表达。春望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来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花开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战事持续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黄金万两。我一头白发愈搔愈少,头上简直插不住簪子。雁门太守行敌军如黑云压城,来势凶猛,城墙仿佛将要坍塌,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军中号角声响彻深秋的天宇,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军队半卷着红旗悄悄靠近易水,夜寒露重,连进攻的战鼓也难擂响。(为了)报答君主的信任和重视,(将士们)手持宝剑奋力杀敌,视死如归。赤壁折断的戟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假如东风不给予周郎便利,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渔家傲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连接着清晨的雾,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飘荡。梦里魂魄仿佛回到天帝居住的地方,天帝传话好意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归向何处。我回答天地说:路途还很漫长,慨叹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我空有学诗的出众才华,却毫无用处。(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第23课《孟子》三章6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代指这座城(2)和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春和景明:和煦(3)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顽固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4)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富贵不能淫》1.居:居天下之广居居①:居住。居②:住所。2.戒:(1)戒之曰:告诫。(2)必敬必戒:谨慎。3.之:(1)丈夫之冠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父命之(代词,他);(3)往送之门(动词,到);(4)妾妇之道也(助词,的);(5)与民由之(正道,志向)。4.其:(1)独行其道(代词,自己的);(2)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6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射,发射)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征调)   野芳发而幽香。(花开放)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头发)   黄发垂髫(头发)  (2)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困于心(于:在)  (3)拂: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4)恒: 国恒亡(必然)   人恒过(经常)  (5)过:人恒过(犯错误)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分;过于;太甚)  (6)举:举大计亦死。(兴起;发动)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成就;成功)  (7)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往来种作。(起来;开始工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写作,创作) 作亭者谁。(建筑)   冻风时作。(发生,发作)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发出,放射)   (8)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将要)   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  (9)士:管夷吾举于士(古代指掌管刑狱的官员)   士卒多为用者。(士兵)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62  (10)安:死于安乐(安逸)   衣食所安(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第24课愚公移山1.方: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当)方欲行(将要)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3.固:汝心之固(顽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固若金汤(坚固) 4.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5.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6.苦:何苦而不平(担忧;忧愁)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7.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穷凶极恶(极端)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8.通:指通豫南(通向)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政通人和(顺利) 阡陌交通(相通)通计一舟(全,整个)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1)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62 使人称谢(动词,派遣)(2)军:  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3)诏: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4)为: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封为)天子为动(介词,被)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2.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池3.委古义:放弃今义:委屈、不甘心4.国古义:国防今义:国家5.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6.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7.域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8.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9.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10.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富贵不能淫》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有生命的物体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62 4.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面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今义:妻子的配偶6.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放纵,沉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古义:被任用; 今义:送出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古义:被举用; 今义:举起。   (3)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古义:用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征于色 【征】 古义:显示; 今义:出征。 (5)而后喻 【喻】 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比喻。   (6)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古义:在国外; 今义:出去。   (8)曾益其所不能【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第24课愚公移山(1)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2)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3)达于汉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4)指通豫南 古义:直今义:手指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6)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扛今义:荷花 (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9)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10)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1)惧其不已也 古义:止今义:已经 (12)无陇断焉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3)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担心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62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1)先驱曰(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7)将军亚夫持兵揖(古义:兵器。今义:士兵)(8)其将固可袭而虏(古义:必定;今义:坚固,顽固)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者,……也”,判断原因,译为:……是因为……。译文: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富贵不能淫》1.省略句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倒装句舜发于畎亩之中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舜于畎亩之中发”。译文:舜是从田地中被任用第24课愚公移山(1)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主谓倒置装,谓语前置以突出感叹语气,实际语序:“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了。)(2)且焉置土石62 (倒装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3)何苦而不平(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4)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帝”是被感动者。)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1)被动句:天子为动(2)判断句:此真将军矣(“此”表判断)(3)省略句:吾欲人(之)劳军天子为(之)动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2.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3.郭:外城。4.环:包围。5.池:护城河。6.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7.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8.委:抛弃。9.去:离开。10.故:所以。11.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12.以:凭借。13.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14.固:使……巩固。15.国:国防。62 16.险:险要的地理环境。17.威:威服,威慑。18.以:凭借,依靠之意。19.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20.寡:少。21.之至:到达极点。22.畔:通“叛”,背叛。23.顺:归顺,服从。24.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25.有:要么,或者。《富贵不能淫》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难道。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4.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5.父命之命:教导、训诲。6.子未学礼乎子:你。7.无违夫子夫子:这里指丈夫。8.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9.得志得:实现。9.与民由之62 由:遵从。10.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发:起,指被任用。 (2)于:从。(3)畎亩:田间、田地。畎:田间小沟。(4)举:被举用选拔。  (5)士,狱官。  (6)故:所以。(7)任:责任,使命。(8)于:给。(9).是:这。(10)苦:使„„痛苦。  (11)劳:使„„劳累。(12)饿:使„„受饥饿。 (13)空乏:使他穷困缺乏。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穷困缺乏。  (14)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15)拂:违背。(16)乱:扰乱,这是使……颠倒错乱。(17)所以:用(这些)来。(18)动:使„„惊动。(19)忍:使„„坚强。 (20)曾:通“增”,增加。益:增加。(21)恒:常常。 (22)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23)然后:这样以后。(24).衡:通“横”,梗塞,不顺。(25).作:奋起,指有所作为。(26)征:表现。(27)喻:通晓,明白。(28)入:在里面,指国内。62 (29)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30)出:在外面,指国外。(31)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32)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3)死于安乐:因沉迷享乐而衰亡。 第24课愚公移山重点实词(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重点虚词(1)之: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这样”操蛇之神闻之指示代词“这件事”: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人称代词,“他”62 ③.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④.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而:①.何苦而不平聚室而谋表承接,不译。②.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表修饰,地、着。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但是,却。(3)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②.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4)于:①.达于汉阴介词,到。②.告之于帝向(5)其:①.惧其不已也代词,他②.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③.帝感其诚代词,他的④.其妻献疑代词,她的(6)以: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②.河曲智实亡以应连词,用来。(7)焉:①.无陇断焉。始一反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啊”②.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重点实词(1)军霸上(驻军、驻扎)(2)已而之细柳军(不久) (3)以备胡(防备)(4)上自劳军(亲自)(5)天子且至(将要)(6)军中闻将军令(听从)(7)乃按辔徐行(慢慢地)(8)持兵揖曰(兵器)(9)改容式车(表情)(10)为动(被感动)62 (11)使人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12)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重点虚词(1)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往,到……去)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2)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介词,把)以备胡(介词,用来、来)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请以军礼见(动词,用、行)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富贵不能淫》往之女家(“女”同“汝”,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第24课愚公移山(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1)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62 (2)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3)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富贵不能淫》1.富贵不能淫淫:使......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2.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这里是使动用法。3.威武不能屈屈:使...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   2.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3.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4.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5.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 6.空乏其身行(空乏)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   7.拂乱其身(乱)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8.动心忍性(动)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使动用法,使……坚强第24课愚公移山(1)面山而居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62 (1)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2)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作动词,下诏)(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因此认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结论,不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治国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4.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62 (1)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6.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6.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7.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8.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9.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62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10.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有些人富贵起了来,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把当初的凌云壮志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惑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不屈不挠。12.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13.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后文孟子的反驳树立了批驳的靶子,引出下文。14.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5.根据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有人认为公孙仪是“大丈夫”,你是否赞同,为什么?62 答示例一:我赞同,因为公孙仪不受鱼体现了大丈夫“富贵不能淫”,所以他是大丈夫。示例二:我不赞同,因为公孙仪不受鱼是怕自己因为受了鱼会丢掉相位,是从自己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究“仁”,即爱民。16.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 威武不能屈示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如果把这篇短文的前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理由有二。其一,文章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谈“生”后谈“死”。第一段主要围绕“生于忧患”的内容来论证。第二段的中心则谈到治国之道,紧扣“死于安乐”的内容来论证,原文的这种结构,对应论点内容呈现先后顺序;其二,从认知层面来看,第一段主要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谈,而第二段主要从治国的角度来谈,这也符合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的认识规律。如果互换,行文逻辑就会产生混乱,所以不能互换。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就这一论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认识:联系实际,围绕“居安思危”或者“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谈即可。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首先,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古代圣贤,指出一个人要肩负大任必然要经受种种磨练;接着,运用对比论证,先从正面展开论述,指出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方能奋发进取的道理;然后,作者又从个人成长谈到国家治理,从反面论述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敌国外患,国家往往会灭亡;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经过时,你认为它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忧患能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因此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物质生活优裕了,但我们仍需具备忧患意识。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就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所以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5.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6.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或逆境出人才。62 事例: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7.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后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或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作答亦可)第24课愚公移山1、引用原文回答问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信心)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的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愚公之“愚”:愚心移山的艰巨性①.山高且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②.年事已高——年且九十。③.工具简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④.路途遥远——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⑤.往返时间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⑥.力量小——全家,孀妻遗男。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毅力,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3、愚公“不愚”:(主要有两点)①.有远大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迈力衰,不顾劳动的艰辛,毅然担负起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4、“智叟”不“智”表现在:他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说明他目光短浅,老于世故,自作聪明,实则愚蠢。5、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62 首先,“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愚公有是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其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这两个人物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此外,“公”和“叟”的称呼也很值得玩味。“公”和“叟”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6、以下两句话意思相近,比较二者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小结】愚公之妻:“献疑”关切忧虑河曲智叟:“笑而止”嘲笑讥讽7、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8、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62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幻想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9、人物性格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愚不可及?大智若愚!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老于世故,鼠目寸光。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智叟: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自以为是),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傲慢武断,信口开河,好为人师,卖弄小聪明……)10、对比和衬托的写法。①.对比。主要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②.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俱”,天帝的“感”,对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③.细节描写。文章的细节描写也很逼真并富有深意。寓言生动地描写了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并且年纪很小,从愚公批评智叟“曾不若孀妻弱子”可以看出,他去帮助愚公移山,他的寡母是极为支持的,可见愚公的事业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本身来看,京城氏之子是真诚而愉快地去帮助愚公的,这更有力的说明了愚公事业的正确性。正如晋人张湛所说:“故北山之愚与嫠妻之孤,足以西(哂)河曲之智,嗤一世之惑。”这一细节描写,极大的增强了寓言的表现力。11、这篇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注意: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不要纠缠这个故事是否“真实”,神话结尾是否与迷信有关,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这些都违背阅读寓言的本义。62 为此有人提出“移屋说”,“打洞法”等。其实提出这个问题已经是一种诡辩。我们知道寓言的设譬寄寓总是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含意。《愚公移山》中的“困难”有它的不可回避性。毛泽东同志曾引用这篇寓言作过类比,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面对两座大山怎么办?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并不是“移屋”。试问中国人民要回避这两座大山能搬到哪儿去呢?这是一样的道理。“移屋”的问题连智叟也不提。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气魄,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愚公精神,不老永存。1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愚公移山精神”它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我们就是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13、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14、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5、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16、语句品鉴:⑴、“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有什么作用?“本”字说明了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为故事制造一个“悬念”:这么高大的两座山已经不在原先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这两座山变动了位置呢?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激起读者探求答案,乐读文章的兴趣。为后面写愚公精神作了铺垫。⑵、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品析:愚公虽年岁已高,但并不糊涂,“指通”、“达于”两个词写出了他做事目标明确。语言描写,反映了愚公民主的作风。62 ⑶、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品析:这段话是愚公针对智叟阻止他挖山的言行时说的。歌颂了愚公目光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语言描写,突出了愚公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⑷.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17、拓展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几次讲话中提倡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他在讲话中谈到的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等等,实际上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吁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寓言在今天要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意蕴,愚公移山精神也需要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们要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要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在这里,劳动不仅是辛勤劳动,还是诚实劳动,也是创造性劳动。这些都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的内涵。阅读感悟(1)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定意志和顽强毅力的老人形象。愚公移山所表现出的伟大气魄激励着我们战胜困难,使我们坚信: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终会获得成功。(2)愚公移山非一人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我们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个人和集体携手共进,才能共创美好的未来。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2.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正面描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侧面描写:“将军令曰”“将军约”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62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直驰入”——军规松垮,守备松懈。4.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5.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此真将军矣!”6.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7.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8.“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字有什么深刻含义?一个“惊”字,含义丰富。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周到,冒犯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外,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过于拘泥于军纪而惊讶。9.本文着重刻画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的描写并不多,而是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凸显其形象,请找出文中的三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说明了什么。明确:①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对比。“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说明军容严整,戒备森严,严阵以待。“直驰入”——说明军规松散,守备松懈。②文帝及随从入营的对比。“不得入”——表明细柳军军纪严明。“直驰入”——表明霸上军及棘门军的军纪松弛。③三营将领的对比。“持兵揖”“请以军礼见”——周亚夫严守军纪,一丝不苟。“将以下骑送迎”——将军带头违纪,无视军规。这些对比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因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军令如山,而霸上军和棘门军军纪松弛,军容涣散。10.课文最后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作结是不是显得多余?62 明确: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军、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以皇帝的感叹作结,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还表现了汉文帝知人善任的特点。当劳军结束后“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惊什么?作者虽未写明,但很清楚,就是对周亚夫对待汉文帝的态度感到惊异。由此引出文帝的一段话,其中一褒一贬,非常分明。这段话出自皇帝之口,而且是在皇帝实地考察之后,其意义就不同寻常了。因此这一段引用汉文帝的话并不多余。11.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12.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13.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14.《周亚夫军细柳》一文,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那么,从《曹刿论战》可以看出,曹刿的“真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曹刿有深谋远虑;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 道理;善于在战场上抓住时机,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15.汉文帝称赞周亚夫为“真将军”,分别概括周亚夫敬重的原因。 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李广为人清廉宽厚、善于用兵。 16.《富贵不能淫》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质,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周亚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①孟子认为,不被富贵所迷惑,不为贫贱所动摇,不被威武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②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谨,文帝想要进入军营,也必须要拿符节才能进入,并且在军营里不能纵马奔驰。周亚夫将军面对地位尊崇的皇帝做到了威武不屈,所以称得上大丈夫。17.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匈奴大入边”说明了什么?点明背景,不具体说入边的匈奴军队的情况,仅用“大入边”三个字就让人顿觉烽火连天,一派紧张气氛。62 18.说说第1段的作用。结构: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内容: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19.周亚夫的治军严谨表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军士戒备。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周亚夫本人恪尽职守,刚正不阿,起表率作用。20.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21.文章写了几次波折才礼成呢?(1)先驱不得入(2)天子又不得入(3)不得驱驰(4)不拜22.皇帝到军队慰问将士,军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军,看到的是什么反应?军队一般会大开营门,远道迎接,以最高礼遇相待。在细柳营,却是这样的:“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第26课诗词五首(一)《饮酒》1、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屋前的篱笆下种满了菊花,诗人一边悠闲地采菊,不经意间看到了景色幽美的南山美景。山里的雾气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是好看,林中的飞鸟也在薄薄的雾气中各自飞回巢中。2、“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为“望”字,好吗?为什么?“见”字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闲适的心情,南山的美景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字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二字写出作者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62 (二)春望1.赏析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悲情,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思想感情。2.“烽火连三月”是指什么事件?这句里哪个词用得好?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安史之乱”;“连三月”形容战祸之长;“抵万金”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3.赏析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战火纷飞的年代道路阻塞、音讯难通的动乱生活有力地表现出来,表达作者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表现诗人忧国思家之情。4.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5.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三)赤壁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言外之意)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2、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写本诗之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是如何理解的。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之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四)雁门太守行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记叙、描写)(1)“压”字的作用:“压”是逼迫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画面描述: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墙,城墙就要被毁坏,可城内守军披着铠甲,严阵以待,日光照射在将士们的铠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3)赏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展示了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62 (1)画面描述: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的色彩。(2)赏析: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记叙、描写)赏析:“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易水使人联想到《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了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情、直抒胸臆)赏析:“黄金台”引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的典故。作用:既与战争的地点(易水)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歌颂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决心。5、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色,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现出来。6、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色彩,请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五)渔家傲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1)描绘: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2)特点:瑰奇雄伟2.我报路长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1)一个“嗟”意为“叹息”,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意为“空、徒然”,流露出词人哀怨惆怅,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2)作者对现实不满的原因是:身为女子,能有何作为;战乱年代,诗词文章又有何用。3.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运用比喻或用典,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从而表现作者对现实的厌弃以及自由和光明的追求。4.这首词出自婉约派词人之手,但却显得异常“豪放”。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本词“豪放”在何处?62 想像丰富,意境壮阔:开头两句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为壮丽,其间又准确地嵌入了“接”“转”“舞”这三个动词,写海天动宕,飞梦天河,在星斗斑斓的银河中扬帆疾驶,真是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意落天外。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3.文章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5.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7.“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9.文中写民心向背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1.《富贵不能淫》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4.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丈夫。5.作者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入世后的处世原则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6.孟子认为大丈夫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2 7.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8.《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指出公孙衍、张仪所奉行的所谓“妾妇之道”是:以顺为正者。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发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情壮志,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10.《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份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富贵不能淫》中,孟子对景春的观点连用两个问句,直接进行否定的句子是: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12.《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指出女子出嫁时,母亲总叮嘱的句子是: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13.《富贵不能淫》中,景春阐述自己观点的语句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练,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在行动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4.作者所摆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5.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9.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0.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第24课愚公移山1.愚公移山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62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5.愚公的精神是: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6.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3.《饮酒(其五)》最能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刘禹锡的“调素琴,阅金经”,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是风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自然也是风雅。(用《饮酒》中的诗句作答)5.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有旷达胸襟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_。6.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陶渊明《饮酒》中哪一句写出了只要内心远离世俗的束缚,就如同身居僻静之地?请补充完整这一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8.《饮酒》中表达诗人享受自己的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但内心宁静脱俗,并为下文设置悬念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0.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一诗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只要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1.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变得浮躁,有人认为是环境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安宁,我们可以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劝勉他。1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3.62 《饮酒(其五)》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4.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5.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6.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7.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8.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春望》(杜甫)1.感时花溅泪,___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4.(1)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杜甫《春望》中,借花鸟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句子___感时花溅泪  __,恨别鸟惊心。6.古代诗歌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杜甫《春望》中,春天的花,鸟的鸣也会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杜甫在《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亲人书信珍贵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8.《春望》中以夸张手法表达对亲人思念的千古名句是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9.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杜甫在《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1.杜牧的《赤壁》一诗中,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并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雁门太守行》(李贺)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__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描写敌军兵临城下紧张气氛的句子是_黑云压城城欲摧  ,62 甲光向日金鳞开__。4.李贺《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战争的豪壮与残酷的诗句是: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_。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誓死报国的决心。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7.《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出官军将士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8.“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赤壁》(杜牧)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3.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侧面设想,含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4.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赤壁》中借古讽今,反面假设,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___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6.杜牧《赤壁》中,作者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_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7.杜牧在《赤壁》中通过虚写周瑜以巧取胜,从而改变历史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赤壁》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62 3.李清照的《渔家傲》中表现作者怀才不遇和对南宋黑暗现实不满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海天一色画卷的诗句是: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5.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奇幻浪漫的记梦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哪两句写出了自己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苦闷?请你填写出来: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6.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中,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7.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语文之花竟相开。8.李清照的《渔家傲》一词中,有两句描写梦中所见景象,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这两句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9.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句表达了词人李清照晚年孤苦无依,空有才华却遭遇不幸的苦闷。10.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追求幸福与理想的主旨句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1.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北冥有鱼》中的句子,喻腾飞之志,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晏殊的《浣溪沙》中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_,_小园香径独徘徊_。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以景衬情,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感伤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4.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巧借眼前春燕落花之景来抒发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并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62 5.《浣溪沙》中,蕴含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6.《浣溪沙》中,表明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词句是:夕阳西下几时回?7.《浣溪沙》中,表现对往昔留恋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8.《浣溪沙》中,诗人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9.《浣溪沙》中,词句属对工丽,自然天成,情致缠绵,音调谐婉,深寓人生理趣,耐人寻味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0.《浣溪沙》中,词人对所见所感所思有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的词句是:小园香径独徘徊。《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3.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欧阳修《采桑子》)4.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5.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6.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情趣的句子是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7.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欢乐情调。8.《采桑子》中,写游人感觉水面平滑、风平浪静的语句是: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9.《采桑子》中,视点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出来的语句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0.《采桑子》中,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11.《采桑子》中,“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游人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12.《采桑子》中,欧阳修短桨轻舟游西湖,正是船动不觉之时,突现“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动静相随,令人陶醉。13.欧阳修《采桑子》中“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作者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景。14.欧阳修在《采桑子》中描绘了“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的西湖春景。.15.《采桑子》中,以动衬静写出风平浪静西湖美景的语句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62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1.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3.《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4.朱敦儒在《相见欢》中写出中原沦丧的现实,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充满无限悲慨的句子是: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5.朱敦儒《相见欢》中“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写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他们为百姓呕心沥血,为国家鞠躬尽瘁。6.《相见欢》中,渲染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诗句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7.《相见欢》中,点明时间、地点,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4.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5.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6.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7.《如梦令》中,点出时间、地点、背景的语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8.《如梦令》中,表达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寻找出路的焦急之情的语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亲情类作文开头结尾62 1、亲情是一瓢飘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独的人滋润心灵的干涸;亲情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安的人领略到诗般的恬静;亲情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到得爱的庇护;亲情是一道飞架在天空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感受到世界的温馨2、亲情,是一盏明灯,给浪子回头照亮了道路;亲情,是一个避风港,给飘泊的游子一个平静的港湾;亲情,是一碗心灵鸡汤,给受伤的心灵一声呵护;亲情,也是一把利剑,给不知悔改的人一招力劈华山。3、朦胧中感到父亲的关怀,徐徐的风儿撩起窗纱;隐约中听到母亲的叮咛,柔柔的雨儿爬上窗台。当我忧郁时,亲情给我安慰;当我迟疑时,亲情给了我鼓励;当我快乐时,亲情给了我祝福4、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来”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5.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6.简简单单,亲情只是一个由几根树枝搭起的小巢。但我更小,可以一下子轻快地钻进去,里面有一碗水,凉凉的,甜甜的,滋润我干渴的灵魂;里面有一袋鼓鼓的,香香的,填饱我无止尽的欲望;里面有一张床,软软的,暖暖的,抚慰我莫名的忧伤;里面还有一盆花,一幅画,一首诗,缀着些叮咛,嵌着些嘱托??这就是亲情,一个小小的巢,使我不断地长大。7.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就在我那一首抒情的小曲中。8、亲情,是木兰替父的故事;亲情,是孟母三迁的佳话;亲情,是阿炳二泉映月的旋律。9、亲情是雨,带走烦燥,留下轻凉;亲情是风,吹走忧愁,留下愉快;亲情是太阳,带走黑暗,留下光明。亲情是最伟大的,不管你快乐,沮丧,痛苦,彷徨,它永远轻轻地走在你的路上,悄悄地伴着你的一生。【写作一】一、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准备邀请领导、专家学者、环保热心人士、家长和其他学校的师生等作为嘉宾参加活动的启动仪式。请你任选一个对象,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要求:62 1.明确邀请函的写作目的,体现书面邀请的正式性和对对方的尊敬。要根据嘉宾的身份,选择恰当的称呼。2.应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情况,让对方对活动有所了解。如果需要对方在活动中发言,也应该提及,以便对方提前准备。3.语言简洁明了,大方得体。怎样写邀请函“邀请函”是部编教材八上第六单元《表达要得体》之写作实践二的内容,属于应用文写作的范畴。今天就与大家聊一聊关于“邀请函”写作的话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邀请函?邀请函是邀请亲朋好友或知名人士、专家等参加某项活动时所发的请约性书信。它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日常应用文写作。其次,要了解邀请函的构成。邀请函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具体步骤如下:标题:居中写,明确目的,多以“邀请函”“XXX邀请函”为主。称呼:顶格写,写清被邀请的个人或单位名称正文:空两格写,写清楚邀请的事由、活动的时间、地点等,如需对方发言要一并提及。结尾:表示希望对方接受邀请,欢迎对方前来的诚意。落款:署名、日期。要求,语言简洁明了,看懂就行,不要太多文字。【佳作欣赏】“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邀请函尊敬的××同学家长:您好!为了增强全校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美好,也为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构建绿色整洁的校园环境,我校将于×年×月×日上午9时举行“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请您到达学校后,先去您孩子所在的班级,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操场指定的区域就座。启动仪式上,请您代表所有的学生家长向我校全体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62 ××中学学生会×年×月×日【写作二】二、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提示:1、首先是题目,可以直接用“倡议书”三个字作为题目,也可以“活动主题+倡议书”的形式为题目。其次是开头,顶格写称呼。再次是主体部分,即倡议书的内容,也是本次写作的关键部分。然后是结尾,表达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最后是落款,在右下方写提出倡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名字,在名称或名字下面写日期。2、倡议书正文第一,写倡议理由。第二,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怎样开展活动、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写作指导】倡议书,指的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比如“垃圾分类倡议书”、“保护水源倡议书”等等。其具体格式一般由标题、称谓(发文对象)、正文(开头、主体、结尾)、落款日期几大部分组成。例如,我们通过具体试题设问形式,初步感受倡议书的具体呈现形式。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一)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加上倡议内容,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或者写成主标题、副标题并存的形式。(二)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三)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62 (四)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五)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佳作欣赏】“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倡议书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低碳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节能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忧患意识,创建低碳校园,营造良好的节约型校园氛围,我们呼吁更多的老师、同学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来。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更是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共同做到:一、低碳校园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  1.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杜绝水龙头长流水和实验结束后用水设备仍然运行等浪费现象,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2.拖把使用后要快速清洗,洗手或洗涤美术用具时不要直接用长流水冲,这样每月每人能节约用水1.2吨左右。二、低碳校园从节约每一度电开始  1.放学时随手关灯(包括走廊灯),投影仪等教学、实验设备用完后要及时关闭。  2.离开寝室时,需切断空调、热水器等常用电器设备的电源。  3.手机充满电后,要及时拔掉手机的充电器。  4.要关闭长时间不用的电脑和打印设备,减少其待机能耗。三、低碳校园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  1.节约粮食,文明适度用餐。  2.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自觉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3.在校园内尽量少喝瓶装饮料,多喝学校供应的饮用水。  4.少乘坐私家车,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为节能减排出力。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多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细节,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树立“节能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理念。让我们一起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节能环保,低碳校园”,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2101班班委会×年×月×日62 03素养提升文言文翻译及断句应对技巧考点1:句子翻译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2)达。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3)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3、翻译的步骤第一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翻译句子时突破得分点是关键。作答前,可先将重点的实词、虚词圈出来,然后逐个破解,保证句子中的每个词都能与其解释一一对应。第二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很多情况下,考生因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语序混乱或者成分残缺,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所以,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理顺句子的语序以及补全句子所缺少的成分。以下是要求考生务必掌握的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这种情况下,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62 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③句中有介词结构引导宾语,宾语前置。句中有介词结构引导宾语时,介词的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造成倒装的现象。(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由“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②由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作状语。(3)定语后置句。即古汉语中将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翻译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定语+中心词,翻译即可。第三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在草稿纸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把握翻译的原则,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通读一遍,语句通顺后再将译文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思路清晰,又可以保证卷面整洁。4.翻译的方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换--用现代汉语多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如:惟手熟尔。(“手”用“手法技艺”替换:“熟”用“熟练”替换,可译为: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 考点2:文言断句技法一:找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也可以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公、卿、君、若、其、彼、此等。需要注意的是:①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②这些名词和代词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62 技法二:找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哉、而已(陈述句末尾),与(欤)、耶(邪)、乎(疑问句末尾),哉、夫、兮(感叹句末尾),上述这些句末语气词后可断句。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还要注意,“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不能点断;“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断可不断;“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用在句中,不能点断。④句首常见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向使、假使、是故、于是、然、然而、然则、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是以、继而、岂、岂非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句首常见时间词:倾之、向之、未几、已而、久之、既而、俄而等时间词前面大多可以断句。技法三:找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问”“言”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语省略。技法四:找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方岁。技法五:找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为……所……”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何……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古诗词赏析知识清单一、古代诗歌的内容分类62 1.怀古诗(1)判断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字,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2)基本主题:表达要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评,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人生历程。2.咏物诗(1)判断标志:咏(题、赠、赞)+物象,或直接以物象为题。(2)基本主题: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表现自己的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对事的评价等。3.写景诗基本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4.战争诗(包括边塞诗)(1)判断标志:题目中常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卫国家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家可归的哀痛。5.行旅诗基本主题: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送别诗(1)判断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对别后情境的想象及对友人的思念。二、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不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1.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范仲淹《渔家傲》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2 3.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商隐《无题》中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渔家傲》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如: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62 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4.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四、各题型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类【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两个双音节次概括)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什么而感伤,而不单单说表达作者的感伤情怀。注意:表述衷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氛围特点的词感情基调:孤寂清冷,萧瑟凄凉,幽深寂静,荒凉凄冷,凄清萧瑟欢愉基调:秀丽艳美,生机勃勃,清新明丽62 平和基调:恬静优美,和谐静谧,淡雅闲适,宁静淡雅,朦胧飘渺豁达基调:雄浑壮阔,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思想感情类属送别诗:离愁别绪,孤独寂寞,表明心志勉励好友,;哀叹世事思想诗: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游子异乡生活的孤单凄苦心酸田园诗:对山水自然的喜欢;对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追求闲适自由的生活边塞诗: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对战争的厌恶;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怀古诗:物是人非的惆怅;怀才不遇的感叹;忧国伤时;借古讽今;建功立业的渴望闺怨诗:怀才不遇;官场收到排挤和打击;壮志未酬,建功立业咏物诗:感慨时代兴衰,寄托诗人的哀思,托古讽今,借古伤今(二)分析技巧类【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笑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舆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物”托物言志③借“典故”用典④借“历史”(借古讽今借故抒怀怀古伤今)表现手法2:象征:通过特定的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思想。渲染与烘托烘托:从侧面描写,使所需要的事务鲜明突出。渲染:指对环境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对比与反衬对比:把两个事物作为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反衬:从反面做背景衬托主体联想与想象:联想:一点要牵扯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62 想象:指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三)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歌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语准确地点名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特点常用表达方式语言精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不浪费一个字形象生动:状物描形,读后富有实感,如临其境表达含蓄:把思想感情隐藏在形象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文风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描写手法独特文风绚丽:华丽的辞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表达明快: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四)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以为它好在哪里?用某字替代行吗?【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句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④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五)一词领会全诗型【提问方式】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提问变体: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请问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②从该词在诗句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诗眼特点:62 ①能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这类词通常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②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③能够笼罩或点燃全句关联,甚至全篇。(六)炼句型【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答题步骤】①简明语表义,有时需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意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七)分析构思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八)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指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什么情感常见表达技巧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比拟:促使读者产生恐惧,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没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62 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表抽象,用特征待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用典: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点化: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尔的口失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子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间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反复: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九)评价题型【答题步骤】分析:其实这类题型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①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②闻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十)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解析】①要通读这几首诗,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手法等)寻求诗词的差异性。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十一)情景鉴赏题型【提问方式】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①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②前景后情—触景生情③前情后景—以景衬情【答题步骤】②诗后四句…(关系术语)写出了......的景色,对外物的情感。②创造了......意境。③表达了......的情感。62 6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12:40:01 页数:62
价格:¥3 大小:279.92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