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2024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8

2/48

3/48

4/48

剩余4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四首唐诗都是绝句。这四首诗像四幅画卷,在我们面前展示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诗歌,透过文字,欣赏诗人描述的画面,领略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魅力。学习目标 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及资料,读准字音。诵读诗歌品韵味平羌渝州岐王岑参芦管qiānɡyúqícénshēnlú 五言诗节奏:五言诗按“二三”格式或者“二二一”格式朗诵,如“举头/望明月”“离离/原上/草”。七言诗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格式,如“两岸猿声/啼不住”。按节奏也可划分为“二二三”格式,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格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听朗读录音,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任务:圈出这四首诗的韵脚。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iu”韵“en”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ɑi”韵“ɑnɡ”韵 通过诵读,读准了字音,读出了韵味。古人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你读出诗歌的意思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讨诗歌的内容。 译读诗歌知内容根据课文旁边的注释,结合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用自己的话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峨眉山月歌半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峨眉山头,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顺江而下去往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当年我经常在岐王府里、崔九堂前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时节再次与你相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九月九日,我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在战乱中)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怜惜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它们应该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小结:诗歌的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同学们不同的译读,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诗意美。 品读诗歌晓手法这四首诗是四幅画、四段情,一幅幅,一段段,徐徐展开,诗人是怎样叙写的呢?结合每首诗歌下面的解说,赏析诗歌。 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屏幕上的四幅图,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绘。《峨眉山月歌》: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倒映在江中,仿佛和江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不免勾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诗人当年出入其间,与李龟年这样风光无限的乐师常有交往。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竟又和故人重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处于军旅之中,又逢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遥想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沦陷的都城,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晚登城远眺,远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征人们一个个披衣而起,久久凝视着远方。 这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峨眉山月歌》: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寄寓了诗人对唐王朝变化的感慨和对彼此现状的悲叹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达了诗人和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四首诗的诗句中,你最喜欢什么诗句?为什么?《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又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时节,风光大好,没有想到在此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抒发了对国破家亡、人们颠沛流离的感慨。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也是由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发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既贴合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直接抒情。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乡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这四首诗中,有哪些生动传神、意蕴深刻的字词?请找出来进行品析。《峨眉山月歌》:“入”“流”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月映清江、影随江动的美景,写出了动感,暗含秋夜行舟之事。《江南逢李龟年》:“落花”二字意蕴深刻,既点明了时令,又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悲,还是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故园菊”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它代指故园长安,寄托着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尽”表现了这种思乡之情不局限于一人,而是所有的“征人”,充分表现了“征人”的思乡之切;“望”字写思乡的情态,表现了征人欲归而难归的强烈思乡之情。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赏析诗歌了。你们无论是对画面的描述,还是对情感的分析都说得有理有据。对重点字词的赏析,你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值得赞赏! 联读诗歌明情怀阅读材料,了解这四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创作背景,你发现了什么? 材料一:《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今四川)的代称。李白长于蜀地,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秋天。 材料二:《江南逢李龟年》大概作于杜甫在潭州(今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此地的著名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诗。 材料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同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诗人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材料四:《夜上受降城闻笛》。建中二年(781)左右,李益随朔方节度使崔宁“巡行逆野”,在这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你能将一首诗横向展开,联想到相关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怀吗? 示例一(横向联想)李白的送别诗:①“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它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离岸,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船帆。李白望着帆影,直到它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 示例二(横向联想)围绕“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联想:①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今夜听到《折杨柳》乐曲,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体现了征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②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体现了征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纵向联想相关诗句,描绘你看到的唐朝由盛到衰的情景。示例三(纵向分析)从杜甫诗看唐朝兴衰: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只有二十八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乐师。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卓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 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逃难》),其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背诵诗歌延传承独立背诵。同桌相互检查背诵。(检查标准:不能错、漏字)展开背诵比赛。(评比标准:音准、节奏、韵味)默写这四首诗歌。(默写后当堂评判,同桌交换)课外积累相关诗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9-29 09:20:01 页数:48
价格:¥1 大小:2.50 M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