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小论文专项训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小论文专项训练1.请依据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隋炀帝     大运河 【答案】题目: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影响巨大。阐述: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成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综上可知,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影响巨大。2.【科举制与唐诗】材料一  唐代宰相科举出身人数及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凝练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一】观点:科举取士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论述:科举取士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的局面,隋唐时期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这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唐代宰相中科举出身的人数逐步增加,其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不断提高,在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时期都高达80%以上,科举出身成为遴选宰相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士途径,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提升了官僚集团的文化素养。总之,科举制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是我隋朝以后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答案示例二】观点:科举制的推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阐述: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这吸引了寒门学子和平民百姓主动学习诗赋,不仅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唐朝成为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为参加科举,大批才华卓越的人进行诗歌唱和吟诵,壮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他们利用诗歌记录社会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怀,题材丰富,开掘了诗歌博大深广的内容,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风格。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仅《全唐诗》就辑录了22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歌。总之,唐朝由于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尤其是在以诗赋取士的推动下,诗歌成为唐朝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唐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3.请根据下面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关键词:秦灭六国  隋朝建立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围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在这一时期,秦国通过商秋变法使得国力大增,并于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但杨坚在建立隋朝后,于589年灭掉陈朝,再次实现了全国统一。4.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答案】观点: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论述:唐太宗统治时期,知人善任,轻徭薄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政治稳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结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点是重视贤才,这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观点: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论述: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武则天,实行农业生产和选拔人才的政策。唐玄宗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结论:从这三位皇帝身上,我们认识到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重视贤才,关心人民疾苦,要重视吏治的建设。(言之有理亦可)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答案】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题目:重视贤才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论述:唐太宗统治时期,知人善任,轻徭薄赋,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称“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政治稳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结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这三个皇帝统治政策的共同点是重视贤才,这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6.根据图片或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题目自拟。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郭沫若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 论点是盛世唐朝。唐太宗在位时期,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在这一“以民为本”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诗句的意思的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7.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  围绕图片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观点: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论述: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玄奘西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技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结论:综上所述,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地区的交流,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了唐文化,玄奘西行加强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说明,文化交流互鉴可以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根据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最后说明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吸收他国优秀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8.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请以“盛世交流”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遣唐使、留学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大唐西域记》【答案】示例:盛世交流唐朝是中国对外交流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以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和中国的医药、文学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中外交流显示出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与联系) 唐长安城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答案】题目:唐朝的中外交流  唐朝历经前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制度完备的兴盛局面,吸引着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的局面。唐都长安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云集,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彰显出唐朝海纳百川的气魄。10.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反映两幅图片内容的比较)【答案】 题目: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的异同 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公元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发动政变,史称“安史之乱”。由于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态势越来越严重,引发社会动荡,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史称黄巢起义。这两场动乱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由于国家内部政治腐败而引发的一场有预谋的夺取政权的内部叛乱,后者是一场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民大起义。这两场动乱的结果相同,两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4-23 18:00:01 页数:7
价格:¥8 大小:912.20 KB
文章作者:zjl1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