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选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年浙江省选考生物学模拟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维生素D合成障碍会影响某种无机盐的吸收,进而导致人体身材矮小、骨骼弯曲。这种无机盐是()A.I-B.Ca2+C.Na+D.Fe2+【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维生素D是脂质的一种,能够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其中该立足不足会导致人体身材矮小、骨骼弯曲,B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关于对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与使用B."超级细菌"能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C.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D.某些转基因作物可能具有“选择优势”,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针对转基因技术,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法规和政策。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重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支持不断加强公约的约束力,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详解】A、我国对于生物武器采取的态度是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A正确;B、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出了能同时分解多种烃类的细菌被称为“超级细菌”,B错误;C、中国准许生殖性克隆动物,但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C正确;D、某些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品种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因具有较强“选择优势”,可能会影响植物基因库的遗传结构,淘汰原来栖息地上的物种及其他遗传资源,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造成生物数量剧减,甚至会使原有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D正确。故选B。3.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组成。下列关于核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其中DNA和组蛋白通过二硫键连接C.其空间结构的改变与染色体形态有关D.核小体可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核小体由DNA和蛋白质形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因此核小体中一定含有C、H、O、N、P元素;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染色质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因此真核生物细胞才具有核小体。【详解】A、核小体由DNA和蛋白质形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N,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故核小体主要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错误;B、DNA不含有S元素,DNA和组蛋白不可能通过二硫键连接,组蛋白与DNA的结合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来实现的,B错误;C、核小体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组成,DNA和蛋白质均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故核小体的空间结构的改变与染色体形态有关,C正确;D、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出细胞核,故核小体不可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错误。故选C。4.某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靶向序列引导蛋白质定位到线粒体B.前体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线粒体基质C.活化蛋白与前体蛋白氨基酸数目相同D.该蛋白由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编码【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包括外膜、内膜、嵴和基质,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有少部分蛋白质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大部分蛋白质由核基因指导合成。【详解】A、由图可知,前体蛋白包含一段靶向序列,靶向序列与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导该前体蛋白通过某种通道进入线粒体内,A正确;B、由图可知,前体蛋白通过贯穿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某种通道进入线粒体内,不是胞吞方式,B错误;C、由图可知,该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后,在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靶向序列和活化蛋白,因此活化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少于前体蛋白,C错误;D、根据题干可知,该蛋白质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说明其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因此是由核基因编码的,D错误。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一个蜂巢中,有蜂王(2n=32)、工蜂(2n=32)和雄蜂(n=16),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蜂王专职产卵,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交配后便会因生殖器官脱落而亡,工蜂数量多但无生育能力。工蜂羽化后1~8日龄为保育蜂,负责照管和饲养幼虫;9~20日龄为筑巢蜂,主要清扫蜂巢中的垃圾和死蜂;21日龄后为专职的采蜜蜂。蜜蜂能通过释放特殊信号物质、飞行“摆尾舞”等方式向同伴传递信号。5.蜜蜂通过舞蹈的方式向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干扰信息6.依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工蜂是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蜂,雄蜂没有生殖后期B.蜜蜂生殖期个体的性别比例为雌性多于雄性C.工蜂的日龄结构可以影响蜂巢的产蜜量D.蜜源是影响蜜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答案】5.C6.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5题详解】蜜蜂通过舞蹈的方式向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A、工蜂没有生殖能力属于雌蜂,雄蜂交配后便会因生殖器官脱落而亡没有生殖后期,A正确;B、蜜蜂生殖期个体的性别比例为雌性等于雄性,B错误;C、21日龄后为专职的采蜜蜂,工蜂的日龄结构可以影响蜂巢的产蜜量,C正确;D、蜜源可以影响蜜蜂种群数量,是外源性调节因素,D正确。故选B。7.研究人员从动物体内取出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瘤,经酶处理后制成单细胞悬浮液,然后分瓶并在适宜的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在上述培养过程中均会发生的现象是(  )A.细胞因接触抑制而失去分裂能力B.细胞出现贴壁生长现象C.部分细胞核型发生改变并逐渐凋亡D.细胞增殖并只能形成一层细胞【答案】B【解析】 【分析】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出现细胞贴壁现象,随着培养瓶中细胞数目增多,正常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详解】A、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出现细胞贴壁现象,随着培养瓶中细胞数目的增多,正常细胞会出现接触抑制,癌细胞不会出现接触抑制或接触抑制弱,但细胞仍可分裂,A错误;B、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首先都会出现细胞贴壁现象,B正确;C、在培养过程中,多数正常细胞会失去分裂能力而出现凋亡,少数细胞因核型发生改变而获得不死性,癌细胞具有无限分裂能力,不会凋亡,C错误;D、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癌细胞增殖可形成多层细胞,正常细胞因接触抑制而形成单层细胞,D错误。故选B。8.生物体内存在着一些环状核酸分子,如细菌拟核中的双链环状DNA和真核细胞中的单链环状RNA,其中环状RNA在细胞核内产生,在细胞质中起调控作用却不编码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环状RNA不编码蛋白质,可能是因为缺乏起始密码子B.环状DNA和环状RNA中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均相等C.细菌拟核中的环状DNA转录出的RNA也呈环状D.环状DNA和环状RNA中的每个磷酸均与两个核糖相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DNA呈双链,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RNA呈单链,嘌呤碱基数和嘧啶碱基数不一定相等。翻译需要核糖体识别并结合起始密码子【详解】A、该RNA与mRNA一样,也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其中也含有碱基,其不能编码蛋白质可能是因为缺乏起始密码子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A正确;B、环状RNA呈单链,嘌呤碱基数和嘧啶碱基数不一定相等,双链环状DNA中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均相等,B错误;C、转录是以DNA中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DNA中有很多个基因,而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菌拟核中的环状DNA转录出的RNA不是呈环状,C错误;D、环状RNA分子和环状DNA分子都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环状DNA中的每个磷酸均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环状RNA中的每个磷酸均与两个核糖相连,D错误。故选A9.研究表明,与无机肥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生物总生物量,改变微小型土壤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同时优化地下食物网的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使用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群落将会发生次生演替B.施用有机肥一段时间后,群落将达到相对稳定状态C.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群落发生演替的根本原因D.有机肥可通过改善分解者的生物量来优化食物网【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发生群落演替的原因为群落内部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其中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才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详解】A、使用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后,群落中的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更迭,进而群落发生次生演替,A正确;B、施用有机肥一段时间后,群落将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会趋于稳定,B正确;C、发生群落演替的原因为群落内部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人类活动的干扰,其中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才是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C错误;D、有机肥中的有机物会被分解者利用,可通过改善分解者的生物量来优化食物网,D正确。故选C。10.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下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通过直接选择基因型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稳定选择有利于扩大种群的表型特征的分布范围C.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有利,使其表型频率升高D.三种类型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都会发生协同进化 【答案】D【解析】【分析】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变异是不定项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确定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变异的类型不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但被选择的个体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详解】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最终作用的是表型对应的基因,A错误;B、根据图示信息,稳定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低的个体,种群的表型特征的分布范围在缩小,B错误;C、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C错误;D、三种类型的选择都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固定的,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所以生物与环境都会发生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D。11.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一种膜蛋白)和ATP合成酶(能将H+跨膜运输的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重组到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脂质体上,光照后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光能在脂质体上可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H+通过细菌紫膜质进入脂质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ATP合成酶既可催化ATP的合成,又是H+主动运输的通道D.叶绿体和线粒体基质中存在ATP合成酶和类似的ATP合成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明在光能驱动下细菌紫膜质将H+逆浓度转入脂质体内,脂质体上无ATP合成酶,没有ATP产生;乙图表明在光能驱动下,脂质体上有ATP合成酶而没有细菌紫膜质,H+无法转入脂质体内,也没有ATP产生;丙图表明在光能驱动下,细菌紫膜质将H+逆浓度转入脂质体内,造成脂质体内H+ 浓度高于脂质体外,形成H+电化学梯度,ATP合成酶利用该电化学梯度催化ADP和Pi合成ATP,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依据图乙可知,脂质体上有ATP合成酶和光照,但光能在脂质体上不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A错误;B、分析图甲可知,H+通过细菌紫膜质进入脂质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分析图丙可知,H+可以通过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运输,所以ATP合成酶既可催化ATP的合成,又是H+被动运输(协助扩散)的通道,C错误;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可以进行光反应产生ATP,线粒体内膜上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所以推测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线粒体内膜上也存在ATP合成酶和类似的ATP合成机制,线粒体基质中不存在,D错误。故选B。12.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它既具有相应的免疫活性,又能像酶那样催化某种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酶与抗原、底物的结合均具有专一性的特点B.抗体酶可使药物的前体物质在肿瘤组织中水解为活性分子,从而起杀伤作用C.抗体酶能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的机理可能是选择性地使病毒外壳蛋白发生水解D.可通过蛋白质工程对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进行空间改造,使其获得催化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1、抗体酶是指具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酶或催化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酶具有典型的酶反应特性,即也具有高效性、专一性。2、将抗体转变为酶主要通过诱导法、引入法、拷贝法三种途径。诱导法是利用反应过渡态类似物为半抗原制作单克隆抗体,筛选出具高催化活性的单抗即抗体酶;引入法则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拷贝法主要根据抗体生成过程中抗原-抗体互补性来设计的。 【详解】A、抗体酶具有抗体和酶的特性,所以与抗原、底物的结合均具有专一性,A正确;B、由图可知,抗体酶的底物结合部位可与药物的前体物质结合,并将其在肿瘤组织中水解为有活性药物分子,从而其杀伤作用,B正确;C、抗体酶可能选择性的使病毒外壳蛋白发生水解,从而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C正确;D、借助蛋白质工程无法直接改造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借助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将催化基因的表达产物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D错误。故选D。13.为研究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用cdc2蛋白和鱼藤酮进行实验,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B.三组实验中a峰和b峰细胞均存在DNA解螺旋现象C.实验表明cdc2蛋白可能具有抑制着丝粒分裂的作用D.实验表明鱼藤酮具有抑制细胞进入G2和M期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对照组正常细胞的初始DNA含量为2N,经过分裂间期S期DNA的复制后,细胞内DNA含量加倍为4N;cdc2蛋白处理后DNA含量4N的细胞数略增多,还存在少量DNA含量为6N、8N的细胞,可能是cdc2蛋白使分裂后的细胞DNA含量加倍,之后细胞继续分裂产生;鱼藤酮处理组DNA含量4N的细胞数高于DNA含量为2N的,说明该化合物可能促进DNA复制而使细胞DNA含量快速加倍。【详解】A、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DNA含量为2N,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需要为DNA复制准备合成大量蛋白质,因此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B、三组实验中a峰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为DNA的复制作准备,可能存在DNA解螺旋现象,b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G2期,或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在G2期会合成蛋白质,存在DNA解螺旋现象,B 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cdc2蛋白可能具有抑制着丝粒分裂的作用,使细胞DNA含量保持加倍,DNA含量4N的细胞数增多,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表明鱼藤酮具有促进细胞DNA复制而使进入G2和M期的作用,D错误。故选D。14.肉苁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然条件下的产量较低,其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苷(PeGs)是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人员以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进一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不同的初始接种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悬浮培养液的PeGs进行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B.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C.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就应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为3.2g·L-1D.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则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详解】A、植物细胞培养使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可以人为控制其生长环境,故植物细胞培养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限制,条件可控,A正确;B、愈伤组织培养时需用固体培养基,细胞悬浮培养时需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增殖,B正确;C、若工厂化大量生产PeGs,细胞悬浮培养时选择接种细胞的浓度应在2.4至4.0g·L-1之间设置梯度浓度找到最适浓度,C错误; D、若需进一步了解细胞生成PeGs的能力,细胞密度若过大影响其产量,因此要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的细胞密度,D正确。故选C。15.Holliday模型是同源染色体间基因重组的模型,揭示了互换的分子机制。Holliday模型认为:①两条同源DNA双链配对,在相应位置单链断开;②切开的单链交换重接,形成Holliday连接体(如下图所示,DNA的两端各有基因A/a和B/b);③Holliday连接体按不同方向随机切割,然后再进行缺口连接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B.Holliday连接体出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同源染色体间互换,离不开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D.图中垂直切割最终会导致基因A/a和B/b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Holliday模型是同源染色体间基因重组的模型,分析的是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存在染色体的断裂和连接,形成同源染色体间的基因重组。如图所示,Holliday连接体按垂直方向切割,则左右两侧分开,基因A和基因a相连,基因B和基因b相连;按水平方向切割,则上下两侧分开,基因A和基因b相连,基因a和基因B相连。【详解】A、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但是该过程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长度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无法借助光学显微镜对图示过程进行观察,A错误;B、图示过程为同源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Holliday连接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C、同源染色体间互换中存在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断裂时需要限制酶的催化,重新连接需要DNA连接酶的催化,C正确;D、图中垂直切割后,Holliday连接体的左右两侧分开,基因A和基因a相连,基因B和基因b相连,D正确。 故选A。16.科学家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了分子钟的存在,“分子钟”假说认为,生物在进化时核酸中的核苷酸以恒定的速率进行替换,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和DNA的热稳定性可判断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其中配对的碱基对越多,热稳定性越高。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粗提取三种生物的DNA时加入体积分数为95%冷酒精后出色白色丝状物B.在基因工程中,DNA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成功C.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甲与丙的细胞色素C可能相同D.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甲与乙的亲缘关系远于甲与丙的【答案】B【解析】【分析】在基因工程中,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不能判断是否表达成功,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获得杂交双链分子,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配对的碱基对越多,结构越稳定,变性温度越高。【详解】A、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质溶于酒精,粗提取三种生物DNA时加入95%的冷酒精后DNA会沉淀,A正确;B、在基因工程中,DNA分子杂交技术不可以用于判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只能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在染色体上,B错误;C、T甲−甲−T甲−丙大于0说明甲和丙的DNA序列不同,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氨基酸的序列也可能相同,甲与丙的细胞色素C可能相同,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可得T甲−乙<T甲−丙,说明甲与丙配对的碱基多,二者亲缘关系近,故乙和甲的亲缘关系更远,D正确。故选B。17.老年人睡眠欠佳,表现为睡眠时间短,易觉醒。推测这与Hcrt神经元上K+通透性降低,K+外流减少,导致神经元易被激活有关。利用年轻鼠和老年鼠进行相关研究,下列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推测的是(  ) A.与老年鼠相比,睡眠阶段年轻鼠Hcrt神经元激活次数相对较多B.与老年鼠相比,静息时年轻鼠Hcrt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较小C.向年轻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Na+通道激活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D.向老年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易觉醒症状得以改善【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大量Na+快速内流形成,其峰值接近Na平衡电位,峰电位的下降支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详解】A、Hcrt神经元上K+通透性降低,K+外流减少,导致神经元易被激活,神经元更易兴奋,更容易觉醒,因此与年轻鼠相比,睡眠阶段老年鼠Hcrt神经元激活次数相对较多,A不符合题意;B、与年轻鼠相比,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因此静息时老年鼠Hcrt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小,B不符合题意;C、分析题意可知睡眠时间短,易觉醒与K+外流有关,故向年轻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Na+通道激活剂,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不能支持该推测,C符合题意;D、向老年鼠的Hcrt神经元中加入K+通道激活剂,使K+外流增加,增大静息电位,神经元不易被激活,神经元不易兴奋,因此易觉醒症状得以改善,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正常,妻子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为降低后代患遗传病概率,可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正常,则雌原核染色体数目一定正常B.若第二极体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则雌原核染色体数目一定正常C.若无染色体数目变异,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正常D.若无染色体数目变异,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I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④M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II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II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II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详解】A、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正常,若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正常或染色体分裂异常时,则雌原核染色体数目就会不正常,A错误;B、若第二极体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可能是第一极体染色体数目不正常,则次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正常,会导致雌原核染色体数目可能不正常,B错误;C、若无染色体数目变异,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次级卵母细胞中会有两个A基因,卵细胞中也会携带A基因,则所生男孩正常,C正确;D、若无染色体数目变异,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若该极体为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则卵细胞中含有Xa基因,则所生男孩患病,D错误。故选C。19.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来源标记,该标记表明该染色体源自父母中的哪一方。DNA甲基化是标记的主要方式,这些标记区域称为印记控制区。在Igf2基因和H19基因之间有一印记控制区(ICR),ICR区域甲基化后不能结合增强子阻遏蛋白CTCF,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该印记控制区对Igf2基因和H19基因的控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ICR可以向后代遗传B.父方和母方的ICR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C.Igf2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D.相同的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分析,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或相应的一对等位基因)因分别来自其父方或母方,而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当它们一方发生改变时,所形成的表型也有不同,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或基因组印记、亲代印记。遗传印记一般发生在哺乳动物的配子形成期,并且是可逆的,它不是一种突变,也不是永久性的变化;印记持续在一个个体的一生中,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旧的印记可以消除并发生新的印记。【详解】A、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来源标记,据此可推测,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ICR也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B、ICR区域被称为印记控制区,父方和母方均含有,因而ICR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B正确;C、来源于雄性的Igf2基因和来源于雌性的H19基因可以在子代表达,而不是Igf2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C错误;D、相同的基因,由于甲基化情况不同,则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20.小鼠胃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Ghrelin可与下丘脑的GHSR-la受体结合,形成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进而通过调节摄食行为和糖脂代谢引起血糖升高。当小鼠血糖升高时,Ghrelin合成减少,会限制血糖进一步上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HSR-1a受体所在的细胞为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的感受器的一部分B.进食后,通过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的调节,血清中Ghrelin含量开始增加C.在食物刺激下,兴奋传导至下丘脑经垂体促进胰岛素的产生,限制血糖进一步上升D.通过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的调节,使生长激素和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都直接受垂体的控制,而胰岛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详解】A、Ghrelin属于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GHSR-1α所在的细胞有Ghrelin的受体,则GHSR-1α受体所在的细胞为Ghrelin的靶细胞,A错误;B、进食后,通过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的调节,血清中Ghrelin含量开始下降,会限制血糖的上升,B错误;C、胰岛是直接受下丘脑控制的,不用经过垂体,C错误;D、血糖浓度低时,机体通过增大Ghrelin含量,形成Ghrelin-下丘脑GHSR信号通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进而通过调节摄食行为和糖脂代谢引起血糖升高;血糖浓度高时,机体通过降低Ghrelin含量,降低饥饿感、减少摄食量,从而限制血糖进一步升高,使生长激素和血糖含量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某草原早年因牧民们的畜牧养殖的放养过度和区域性人口密度增加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草原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获取碳元素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2)在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为促进碳的固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3)碳在草原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4)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净初级生产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与放牧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①在AB段提高放牧量后净初级生产量增加,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②假设该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是唯一消费者,且进行统计时草原土壤有机质丰富,请在图2中画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能量的来源和去向)。【答案】21.①.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②.环境温度升高,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增强22.适度提高草原植物的多样性23.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4.①.放牧通过调节种间关系进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繁殖;放牧过程促进植物的分蘖与生长;放牧通过改变群落的结构使植物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放牧加快了物质循环与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②. 【解析】【分析】初级生产量指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量,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初级生产量除去植物呼吸消耗部分剩余部分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小问1详解】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取碳元素,从而碳元素将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消费者通过摄食生产者和低营养级的消费者来获取碳元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温度升高,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增强,有机碳的分解会加快。【小问2详解】在草原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为促进碳的固定可以适度提高草原植物的多样性,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小问3详解】在草原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小问4详解】①在AB段提高放牧量后净初级生产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增加,原因可能是放牧通过调节种间关系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繁殖;放牧过程促进植物的分蘖与生长;放牧通过改变群落的结构使植物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放牧加快了物质循环与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等。②假设该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是唯一消费者,且进行统计时草原土壤有机质丰富,所以两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呼吸作用散失部分和未被利用部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所示:。22.催化CO2和C5结合的酶(Rubisco)是一种双功能酶,在O2浓度高时也能催化O2和C5 结合,引发光呼吸,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研究发现,蓝细菌具有羧酶体,可降低其光呼吸。下图1为蓝细菌的结构模式图及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有__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蓝细菌碳反应的场所有___________。图中A物质是___________,C物质的作用有___________。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分析,蓝细菌光呼吸较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A.蓝细菌有碳泵等多个无机碳运输途径,能使细胞中的CO2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B.羧酶体的外壳会阻止O2进入、CO2逃逸,保持羧酶体内高CO2浓度环境C.蓝细菌无线粒体,无法通过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胞内O2/CO2较高(2)菠菜是一种C₃植物,其光呼吸显著高于蓝细菌。科研人员制作了特殊的实验装置,开展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双因素对菠菜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打孔器、注射器12支、5W白色LED灯、不同浓度的NaHCO₃溶液等。实验装置制作:如图2所示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①打孔器打出的小圆叶片装入注射器中,注射器吸入清水排出空气,并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缓慢拉动活塞重复2~3次,目的是___________。处理过的小圆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 ②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以NaHCO3溶液浓度为X轴、注射器离圆心的距离为Y轴,各注射器内小圆叶片上浮所用平均时间为Z轴,绘制三维柱形图(图3)。A1、B1和C1三支注射器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除了能说明光合速率大小与CO2浓度、光照强度呈正相关性外,还能说明___________。【答案】(1)①.①③②.细胞质基质和羧酶体③.H+④.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⑤.AB(2)①.使小圆叶片内的气体溢出②.光照强度③.光照强度越低,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越显著【解析】【分析】1、分析图1,G是水,A是H+,B是NADP+,C是NADPH,D、E是ADP和Pi。2、分析图2,先将小圆叶片中的气体排出,使小圆叶片沉入注射器底部,距离中心的远近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代表CO2浓度,光合作用强的产生的O2含量高,在气体浮力的带动下,小圆叶片会上浮,故可用平均上浮时间的长短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弱。【小问1详解】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①拟核,此外③细胞质中也含有一些环状DNA分子,故其遗传物质存在的场所有①③;据图分析,蓝细菌细胞质基质和羧酶体都能发生CO2的固定,故碳反应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羧酶体;图中A物质是H+,C是NADPH,其作用是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蓝细菌有碳泵等多个无机碳运输途径,能使细胞中的CO2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羧酶体的外壳也会阻止O2进入、CO2逃逸,保持羧酶体内高CO2浓度环境。这些都使得CO2与O2竞争结合C5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蓝细菌光呼吸较低,可见A、B正确;蓝细菌虽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可以通过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C错误。故选AB。【小问2详解】①打孔器打出的小圆叶片装入注射器中,注射器吸入清水排出空气,为了使小圆叶片内的气体溢出,还需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缓慢拉动活塞重复2~3次,处理过的小圆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②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代表CO2浓度的差异,注射器离圆心的距离代表光照强度的不同,小圆叶片内含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越多,光合速率越快,各注射器内小圆叶片上浮所用平均时间越短。故结合题图可知,A1、B1和C1三支注射器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分析实验结果:CO2 浓度相同时,距圆心的距离越近,小圆叶片上浮时间越短;光照强度相同时,NaHCO3浓度越高,小圆叶片上浮时间越短。因而该实验结果说明光合速率大小与CO2浓度、光照强度呈正相关,此外,光照强度越低,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越显著。23.某种昆虫眼色的朱红色和红色、眼形的正常眼和棒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存在基因纯合致死现象。为研究其遗传机制,选取一对朱红色正常眼昆虫进行杂交实验,得到的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红色正常眼朱红色正常眼红色棒眼朱红色棒眼雌性个体(只)06109雄性个体(只)3128110(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亲本朱红色正常眼昆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F昆虫中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从F1中选取朱红色正常眼雌性个体与红色棒眼雄性个体交配。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其中红色棒眼雌性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4)某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了一种隐性翅型突变体昆虫——翅外展昆虫,为确定突变基因位置,取翅外展正常眼昆虫与正常翅棒眼昆虫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再进行自由交配(注:亲本为纯合个体,所有个体均成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①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突变基因与棒眼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②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突变基因与棒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①.X②.亲本均为朱红眼,F1雌性个体均为朱红眼,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红眼③.BbXAXa④.BbXAY⑤.bbXAY和bbXAXA⑥.7⑦.1/21⑧.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棒眼:翅外展正常眼:翅外展棒眼=9:3:3:1⑨.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棒眼:翅外展正常眼=2:1:1【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亲本均为朱红眼,后代雌性个体均为朱红眼,红眼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说明朱红眼对红眼为显性,且控制朱红眼和红眼的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均为正常眼,后代出现了棒眼,说明正常眼对棒眼为显性,又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控制正常眼和榜眼的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亲本均为朱红眼,F1雌性个体均为朱红眼,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红眼,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亲本朱红色正常眼昆虫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理论上子一代雌性中应该出现朱红色正常眼、朱红色棒眼且比例为3:1 ,雄性中应该朱红色正常眼、朱红色棒眼、红色正常眼、红色棒眼,但子一代雌性朱红色棒眼明显减少,雄性中没有出现朱红色棒眼,结合题意存在基因纯合致死的现象,故推断中F1昆虫中致死的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3)F1中选取朱红色正常眼雌性个体(B_XAX-)与红色棒眼雄性个体(bbXaY)交配,后代棒眼bb的概率为2/3×1/2=1/3,正常眼Bb的概率为1-1/3=2/3,由于朱红眼母本为XAXA的概率为1/2,为XAXa的概率为1/2,故基因型后代朱红眼XAY的概率为1/2×1/2+1/2×1/2×1/2=3/8,朱红眼XAXa的概率为1/2×1/2+1/2×1/2×1/2=3/8,红眼XaY的概率为1/2×1/2×1/2=1/8,红眼XaXa的概率为1/2×1/2×1/2=1/8,后代共应该有8种基因型,但由于纯合朱红色棒眼致死,故后代共有7种基因型;后代纯合朱红色棒眼的概率为3/8×1/3=1/8,则后代红眼的概率为1/7,则红色棒眼雌性的比例为1/7×1/3=1/21。(4)翅外展正常眼昆虫与正常翅棒眼昆虫杂交所得F1全为正常翅正常眼,F1再进行自由交配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突变突变基因与棒眼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说明控制翅形和眼形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棒眼:翅外展正常眼:翅外展棒眼=9:3:3:1;若突变基因与棒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翅正常眼:正常翅棒眼:翅外展正常眼=2:1:1。【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设计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有一定的难度。24.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的钠盐,目前主要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为了提高谷氨酸产量,科研人员不断优化培养条件,以获得最佳发酵工艺。回答下列问题:(1)纯种菌株的获取:采集5cm深的土壤样品,与适量的无菌水充分混合形成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法将菌液接种到细菌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从平板上挑取生长较好的谷氨酸棒杆菌的单菌落,转入培养基临时保存。(2)菌株的培养:将斜面培养基上保存的谷氨酸棒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2℃摇床培养,以达到___________菌株的目的。每隔段时间利用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计算样品中谷氨酸棒杆菌的数量,了解菌株的生长周期,并通过初筛、复筛,确定谷氨酸棒杆菌菌株具有高产谷氨酸的能力。(3)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基础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不同碳源种类(葡萄糖、蔗糖)、无机氮源种类(尿素、硝酸钾)、初始pH(5.5、6.0、6.5、7.0、7.5、8.0、8.5)探究谷氨酸棒杆菌产生谷氨酸量的联合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___________组合获得的谷氨酸产量最高,这可作为最优发酵条件。此外,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谷氨酸棒杆菌的发酵:为了满足工业大规模发酵的需要,往往在接种发酵之前,对菌种进行___________。根据菌株的生长周期及发酵进程,需要及时向发酵罐内添加___________,满足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需求,以提高谷氨酸产量。可通过___________减小菌种发生自发突变的概率。(5)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测序:测序前科学家要通过PCR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性扩增,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将___________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后制成的无菌水,还需加入特定的引物,原因是___________。所得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可通过___________回收提纯的DNA。【答案】(1)①.土壤稀释液(土壤溶液)②.稀释涂布平板(2)①.活化②.(特定的)血细胞计数板/细菌计数板(3)①.葡萄糖+尿素+初始pH6.5②.影响酶的活性、菌种的生长繁殖、代谢物质的形成/代谢途径和方向、代谢物质的种类(2分,答出2点即可)(4)①.扩大培养②.营养物质/原料③.减少菌种的传代次数(5)①.双蒸水②.D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需要一小段双链核酸启动③.切割凝胶【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小问1详解】 将5cm深的土壤样品与适量的无菌水充分混合形成土壤稀释液,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接种到细菌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故从平板上挑取生长较好的谷氨酸棒杆菌的单菌落,转入培养基临时保存。【小问2详解】将谷氨酸棒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进行扩大培养,谷氨酸棒杆菌为好氧菌,将该培养基在32℃摇床培养,以达到活化菌株的目的。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样品中谷氨酸棒杆菌的数量。【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当pH为6.5时,葡萄糖和尿素组的谷氨酸的产量最高,故选择葡萄糖+尿素+初始pH6.5组合获得的谷氨酸产量最高,这可作为最优发酵条件。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菌种的生长繁殖、代谢物质的形成/代谢途径和方向、代谢物质的种类,因此,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小问4详解】为了满足工业大规模发酵的需要,必须接种足量的菌种才能保证其产量,故通常在发酵之前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根据菌株的生长周期及发酵进程,需要及时向发酵罐内添加营养物质/原料,满足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需求,以提高谷氨酸产量。可通过减少菌种的传代次数来减小菌种发生自发突变的概率。【小问5详解】测序前科学家要通过PCR技术对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性扩增,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将双蒸水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后制成的无菌水,因为D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需要一小段双链核酸启动,所以还需加入特定的引物;所得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可通过切割凝胶回收提纯的DNA。25.禽类的视觉系统对于光照条件的变化特别敏感。研究表明,不同单色光会影响禽类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禽类的生长发育。为阐明上述影响的具体机理,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完善实验思路:①选取某品种健康且生长状况相同的0日龄雄性肉鸡若干,___________,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分别在相同强度、相同角度的红、绿、蓝、白色LED光源下饲养,每天23小时光照,自由采食与饮水。②肉鸡饲养6周,分别在第0、14、28和42天对肉鸡进行采血,血液中添加___________后,经___________处理获得血浆,检测其中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③统计分析相关数据。(2)实验结果:①各组结果均出现甲状腺激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和生长激素逐渐升高。②与白光组相比,绿光组实验结果差异最为明显:绿光处理使其生长激素含量高于白光组,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则在28日龄前较白光组低,28 日龄后较白光组高。白光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将坐标系补充完整,并用曲线表示出绿光组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3)实验分析:①实验说明,光照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光照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为光照→视觉神经→___________→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___________→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其中下丘脑是作为反射弧的___________,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与白光相比,在28日龄前绿光促进生长发育不明显,28日龄后表现显著,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案】(1)①.(随机)均分为4组②.抗凝剂③.离心/静置(2)(3)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②.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④.效应器⑤.在28日龄前绿光降低了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是通过提高生长激素含量而促进生长;在28日龄后,绿光则通过提高两种激素含量共同促进肉鸡的生长发育。【解析】【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小问1详解】 ①实验的自变量是单色光的种类,因设置的是在相同强度、相同角度的红、绿、蓝、白色LED光源下饲养,故选取某品种健康的生长状况相同的0日龄雄性肉鸡若干,随机均分为4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②肉鸡饲养6周,分别在第0、14、28和42天对肉鸡进行采血,血液中添加抗凝处理后,经离心(或静置)处理获得血浆,检测其中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含量。【小问2详解】②由题意可知,绿光处理使其生长激素含量高于白光组,而甲状腺激素含量则在28日龄前较白光组低,28日龄后较白光组,故曲线如下:。【小问3详解】①实验说明,光照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是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光照刺激视网膜,沿视神经传到视觉中枢,通过大脑综合分析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光照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为:光照→视觉神经→大脑皮层(或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其中下丘脑是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04 11:15:05 页数:25
价格:¥3 大小:3.1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