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为统一货币重量,三晋使用刻着“市平”的圜钱,充当检验货币重量的“法钱”或砝码;而同一时期的秦国,在货币流通上则呈现“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的现象。这一不同反映了秦国()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C.放松对经济的管理D.在集权体制上较为落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材料现象反映了秦国与三晋在货币质量上的差异,这源于秦国与三晋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差异,三晋地区工商业繁荣,对统一货币质量的需求度更高,而秦国的商品经济相对滞后,因此秦国货币呈现出“美恶杂之”的现象,B项正确;战国后期,秦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农业发展同样需求统一质量的货币,因此重农抑商政策不是秦国货币杂乱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商鞅变法后,秦国对经济管理十分严格,排除C项;经历了商鞅变法,秦国在集权体制上相较东方诸国更具优势,排除D项。故选B项。2.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汉代帝王面对灾害、异象等困境时,会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执政失误,以期获得上天的宽恕。如表为汉武帝与汉宣帝时期颁布的罪己诏情况表,表格中的数据差异,可能是源于()时期在位时间数量54年1 汉武帝汉宣帝25年5A.强化君主集权的需要B.敬天保民思想的影响C.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D.君主执政理念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天人感应思想暗含君权神授理念,汉宣帝在位时期,君主集权较武帝时期弱化了(朝政受到霍光把持),皇权的神圣性和独一性受到挑战,汉宣帝颁布罪己诏,借罪己诏中背后的君权神授强化君权,A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是儒学的重要思想,而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已经成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已经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表格中的差异不能以儒学统治地位来解释,排除C项;汉武帝与汉宣帝的执政理念主要是王道与霸道的结合,二者在执政理念上接近,排除D项。故选A项。3.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注:第一期为曹魏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期,第四期为南北朝到隋唐时期)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C.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期、第二期耳杯盛行于黄河流域;第三期、第四期耳杯,盛行于长江流域及更南方的地区,由此可以看出,耳杯大致呈现从北到南传播的路径,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项正确;由图并不能推断出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图中的分布并未呈现从河西走廊至西域的耳杯传播路径,排除B项;魏晋隋唐时期,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与发展,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有所缩小,排除D项。故选C项。4.据如表能够推断出,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佃关系的部分记述()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苏轼文集》主户常若(苦)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徐松,《宋会要辑稿》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D.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三则材料都说明,宋代地主为了挽留佃户,对佃户的利益适当的照顾,否则佃户会流失,这反映了租佃制优化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主与佃户间的经济关系,而不是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佃农租赋负担的对比信息,得不出“显著减轻”的结论,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地主适当照顾佃农利益,但不能推断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故选D项。5.清初,贵州地区的官员由吏部选授,每月一次,掣签补授。康熙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为由督抚于本省属员内拣选合适人员,查明报部,具题补授。这一调整()A.弱化了清廷中央的人事权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反映了改土归流工作完成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清代的贵州官员选任由吏部选到由督抚推荐,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国家治理,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的效能,D项正确;调整后,依然需要吏部的批准,并未弱化清廷中央的人事权,A项错误;调整后,官员多由熟悉地方事务的本省属员担任,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B项错误;改土归流工作在康熙年间尚未完成,C项错误。故选D项。6.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不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这反映了晚清时期()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近代)。根据材料可知,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设置了全权大臣,这是外交近代化发展的表现,但清政府设置的全权大臣不能自主行事,名不副实,反映了晚清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指利用西方器物,维护传统纲常名教,材料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东西方制度逐渐接轨,排除B项;全权大臣本身并不会强化对外交往的不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7.如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单位:关平两)据如表可知()时间1880年1883年1886年1889年1892年1895年1898年1901年1904年金额100120780360454216039143619082013354174567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迁。据材料可知,汉口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价值迅速增长,这表明日本对华商品输出迅速增加,即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汉口对日贸易情况,不能推断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情况而不是资本输出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湖北汉口一地的情况,不能得出中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8.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认可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需求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以农业文明对抗日本的工业文明,因此中国人从关注文化改造到关注现代工业文明,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实业救国理念自甲午战后兴起,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1956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他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A.保障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B.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本据材料可知,《论十大关系》强调要协调农轻重发展,这反映了毛泽东希望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协调发展,进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D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于1960年至1965年开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协调产业结构,而不是完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0.如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1980年郎平扣杀1986年舞蹈敦煌梦幻1993年许晴1994年巩俐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8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文体工作者,9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演艺明星,这是因为90年代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传媒行业日益市场化、商业化,这一现象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A项正确;1978年,“双百方针”得到重新恢复,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材料现象展现了女性不同的社会形象,有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埃及人宣称他们的国王就是神,国王不仅自己长生不老,而且能够把永生赐予他人,蔑视法老权威的人则被剥夺永生的希望。在更早诞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神的需求、性格和行为与人类相似,但神是只可感受而无法看见的。据此可以说明()A.生产力差异影响思想观念B.苏美尔已经出现人文精神C.古埃及借助神权维护专制D.苏美尔和古埃及缺乏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国王即法老采用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将国王视为神,这是借助神权来维护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表明古埃及和苏美尔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思想上的差异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而非只受到生产力影响,排除A项;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塑造神,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任何神都带有人的色彩,因此不能认为人塑造了神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强调重视人、肯定人,材料并未体现人得到尊重,排除B项;苏美尔和古埃及联系颇多,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12.12世纪,炼金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13世纪,欧洲炼金师盖伯完成了炼金教科书《完满大全》,书中提出“最小自然物”的概念,以此作为铁汞化为金银的理论。教会对炼金术却充满敌意,多次发布训谕禁绝炼金术。从炼金术的历史中能够推知()A.现代化学脱胎于炼金技术B.科学研究遭到教会的压制C.宗教对立渗透社会各领域D.商业发展刺激了财富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炼金术企图将贱金属转化为贵金属,以此获得财富,11世纪后,欧洲各地兴起众多城市,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刺激了民众对财富的追求,研究炼金术就是追求财富的一种途径,D项正确;现代化学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炼金术诞生于公元前,欧洲通常将其视为巫术或者用于行骗,与现代化学相距甚远,排除A项;炼金术并不属于科学研究,故“科学研究遭到教会的压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虽然欧洲学习了阿拉伯的炼金术,但不能以此判断教会因此禁绝炼金术,教会并未禁绝其他从阿拉伯引入的知识、技术,因此与宗教对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简·爱》中的名句体现了简·爱所拥有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启蒙精神,《简·爱》出版后得到广泛赞誉,这说明启蒙思想深入人心,C项正确;简·爱在贵族面前不卑不亢,体现的是简·爱的平等精神,不能推导出贵族政治衰落,排除A项;简·爱言论的精神内核不是宗教观念,排除B项;女权意识要求女性追求政治或经济方面的权益,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大兴铁路建设,热门线路超需求建设,冷门支线则被垄断经营。1887年,美国国会成立了州际商务委员会,该机构作为永久性监督机构,有权裁决跨州商业投诉,再由法院行使强制执行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的建立()A.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B.强化了美国的中央集权C.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D.对三权分立造成了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铁路建设存在问题,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联邦体制给各地各自为政的空间,影响了铁路统筹,因此美国设立具有监督权的机构,以缓解此问题,这有利于工业发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美国是政体由邦联变成联邦制体制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美国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项;政府没有介入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委员会是监督和裁决,不能认为政府部门监督和裁决经济纠纷就是政府干预经济,排除C项;材料是美国政府的调整完善,没有冲击三权分立,排除D项。故选A项。15.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英国)。根据所学,一战后阿拉伯地区归属英国委任统治,属于英国的半殖民地,英国为了笼络阿拉伯人,维系自己的殖民利益,限制犹太人前往阿拉伯,因此材料所述英国表态意在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B项正确;英国对德绥靖并不是为了维持欧洲均势,而是避免本国卷入战争,排除A项;英国的目的是维系殖民统治而非推动民族独立,排除C项;英国对欧洲犹太难民的限制使诸多国家诟病英国无视人道主义,因此材料所述表态不能塑造英国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图反映了1870—2010年美英两国市场上相同数量的本国货币所值黄金的相对数量(纵轴数值越小,购买单位商品所需的黄金数量越少,黄金价值高,也意味着本国货币价值低)。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注:灰色部分代表经济危机或萧条期(Greatdepression大萧条Greatstaglation滞胀Currenteconomiccrisis经济危机)A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B.经济萧条时本国货币具有更高价值C.二战后货币汇率变动促进经济复苏D.滞胀危机时期居民的生活成本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2010年美英。根据题干信息,纵轴数值越低,表示此时黄金兑本国货币的能力较强,本币价值量较低。由图可知,在经济危机时期,本国货币价值量都快速下降,其原因是英美两国为了刺激出口,选择大量发行本国货币,因此调整货币政策是政府应对危机的一种手段,A项正确;经济大萧条时期纵轴数值低,本国货币价值低,排除B项;二战后确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而非变动汇率,排除C项;滞胀危机期间货币贬值,居民生活成本升高,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晚唐时期,韩愈借鉴佛教新禅宗道统,参照《孟子》卒章之说,建构儒家“道统”理论。韩愈在孟荀评价问题上:凡涉及“道统”建构方面的,标榜孟子而贬黜荀子;而在此外的文本言说中,则大致遵循“孟荀齐号”的成说。韩愈认为,只有当封建统治阶层尤其是皇帝真正回到儒家所建立的正统秩序中,才能实现国家中兴。“道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从“道统”的建构方式和过程来看,韩愈以孟子“传道”说为形式依据,以孟子“距杨墨”为关键内容,然而除此之外,甚少涉及孟学其他领域。譬如孟子的“性善”说,韩愈对其似乎无动于衷。——摘编自张明《韩愈“道统”建构与荀孟地位变迁——中晚唐儒学之变革及结局》材料二 乾嘉新义理学承清初以降反理学的“黎明运动”,具有一套迥异于宋明理学的意义系统,而与荀学构成意义上的共契。首先,乾嘉新义理学力倡“达情遂欲”说,而荀子的自然人性论思想正与此相契合。其次,荀子的重礼思想则启导了乾嘉新义理学“以礼代理”说的创生。最后,乾嘉学人既持“以礼代理”说,则重学尚知的荀学必为其所崇,因为作为外制度和规范的礼需由“学”方可获致,而与主内在“反求本心”的孟学不相契接。明清易代,经史之学取代心性之学蔚然兴盛,荀子以传经之功获得道统合法性,乾嘉学人遂以荀学为奥援渐次建构起义理体系,这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价值体系。——摘编自孔定芳、高季红《荀学与乾嘉新义理学的建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愈与乾嘉学人在对待先秦儒学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乾嘉新义理学的主张。【答案】17.相同:都认可先秦儒学的价值;都借助先秦儒学来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都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扬弃。不同:韩愈重视先秦儒学的政治价值,而乾嘉学人更重视先秦儒学的思想价值;韩愈在“道统”建构上尊孟贬荀,而乾嘉学人在建构义理体系时尊奉了荀学而冲击了孟学。18.主张:乾嘉新义理学批判了宋明理学的价值体系,肯定人的合理欲望,强调“以礼代理”和向外学习。原因:政治上,这一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不满;思想上,明清之际的儒学在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带动下,逐渐走向了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在此背景上,乾嘉学人愈发重视荀学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乾嘉新义理学。(从政治、经济、思想和荀学四个角度分析即可)意义:乾嘉新义理学冲击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但乾嘉新义理学从本质上,依然属于传统儒学范畴,其进步意义有限。【解析】【17题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同:据材料“韩愈认为,只有当封建统治阶层尤其是皇帝真正回到儒家所建立的正统秩序中,才能实现国家中兴。”“经史之学取代心性之学蔚然兴盛,荀子以传经之功获得道统合法性,乾嘉学人遂以荀学为奥援渐次建构起义理体系,这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宋明理学的价值体系。”可知,韩愈借助尊孟学、贬荀学构建“道统”,而乾嘉学人借助尊荀学构建新义理体系,因此二者都认可先秦儒学的价值;都借助先秦儒学来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都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扬弃。异:根据材料“韩愈认为……而不是目的本身”,可看出韩愈注重先秦儒学的政治价值;从材料“首先,乾嘉新义理学力倡⋯⋯不相契接”可看出,乾嘉学人注重先秦儒学的思想价值。【18题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评析乾嘉新义理学。评析需要介绍主张、背景和意义。其主张可通过概括材料得出,如根据材料“乾嘉学人既持‘以礼代理’说,则重学尚知的荀学必为其所崇,因为作为外制度和规范的礼需由‘学’方可获致,而与主内在‘反求本心’的孟学不相契接。”可知,乾嘉新义理学批判了宋明理学的价值体系,肯定人的合理欲望,强调“以礼代理”和向外学习。;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和荀学四个角度分析,如乾嘉新义理学诞生于清中期,此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激化了社会矛盾,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儒学不满,再加上乾嘉学人对荀学的吸收与发展,推动了乾嘉新义理学的诞生。意义: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意义进行说明,如:乾嘉新义理学的主张推动了儒学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依然属于传统儒学范畴,进步意义有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部分铁路基本情况铁路建成日期(年)所用轨距(毫米)里程(千米)建造国中东铁路190215241560俄国胶济铁路19041435395德国安奉铁路1905762302日本正太铁路19071000243中国(清政府)京奉铁路19121435840中国(清政府)道清铁路19071435150英国沪宁铁路19081435307英国 津浦铁路191214851013英国、德国浙赣铁路193314351008中国(民国政府)同蒲铁路19391000865中国(民国政府)台湾铁路19381067478日本材料二中国近代铁路地理分布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铁路建设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某一条铁路或某一地区,围绕“近代铁路建设”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特征:铁路建设由列强主导,服务于列强侵略;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铁路总里程较短;铁路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具体描述空间分布特点也可给分,如“由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向外发散的分布特征”)。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政府更迭带来社会动荡;民族工业在近代艰难发展;铁路修筑技术限制了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2)示例:选取:中东铁路论题: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阐述:由于中国的国力衰微,中国在近代失去了铁路建设上的主导权,近代铁路大多由列强修筑,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不允许其他国家染指,这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中东铁路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沦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1902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加强了俄国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同时,通过修筑中东铁路,俄国还攫取了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是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解析】【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基本特征从表格数据可看出,近代铁路多由列强建设,反映了铁路建设由列强主导,服务于列强侵略;而不同的铁路轨距不同,反映铁路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铁路里程多为短线,反映铁路总里程较短。从图片可看出,铁路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近代铁路建设的原因可围绕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等角度展开论述。近代铁路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受列强主导。民族工业在近代艰难发展,同时铁路修筑技术也限制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的开展。(2)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近代中国。根据“近代部分铁路基本情况”和“中国近代铁路地理分布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反映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入。结合近代中国铁路修建的背景、当时的社会形势、铁路具体的修建情况等内容展开阐述。如选择中东铁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东铁路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甲午战争之后,逐渐沦为了俄国的势力范围。1902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加强了俄国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同时,通过修筑中东铁路,俄国还攫取了铁路沿线的矿产资源,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所以说,中国近代的铁路建设,是西方列强侵华的结果,同时也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已经成为帝国宰相的俾斯麦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调整了德国的外交政策,推行所谓的大陆政策。有学者称,德国之所以采用大陆政策是因为德意志帝国从一开始就背负着一种法国抵押,“在将来,德国的每一个外交方面的敌人都可以无条件地指望法国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俾斯麦政府选择了拉拢可能成为法国盟友的国家,使之不能复仇的政策来作为基本的外交路线。这一政策被一些学者称为“保守性的和平政策”或“保障和平的政策”。按照俾斯麦自己的话说,“如果法国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我们就必须阻止她找到盟友。只要没有盟友,法国就对我们构不威胁”。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俾斯麦推行上述外交政策。俄、英、奥三国为争夺近东巴尔干地区一直矛盾重重,鉴于这些矛盾,三国都想保持与德国的友好关系,争取其支持。1890年俾斯麦下台,德意志帝国在对外战略方面开始改弦易辙,继俾斯麦之后的卡普里维政府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授意下,打出了“新路线”的旗帜,在国际战略方面开始滑离俾斯麦所制定的欧洲安全政策的轨道。威廉二世宣称:“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换言之,遵循一个世界政策。”1897年12月6日,比洛夫在帝国议会一次涉及对华政策的演说中对“世界政策”做了明确解释:“德国人让他们的一个邻国占有陆地,另一个邻国得到海洋,而只给自己留下天空,自命清高,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总之,我们不想将他人挤到阴影中去,但是我们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意志帝国的“大陆政策”与“世界政策”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评析示例:德意志帝国建立后,新生政权有待巩固,工业革命也正在起步阶段,因此德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而此时法德矛盾成为德国外交上的主要矛盾,两国之间存在战争风险。俾斯麦推行的大陆政策的核心是孤立法国,使法国无法找到盟友,进而无力发动对德战争。俾斯麦利用当时欧洲列强的矛盾,同俄国、英国、奥匈帝国都建立起相对良好稳定的关系,一方面遏制了法国,为德国营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德国从保持欧洲和平中逐渐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德皇威廉二世上台后,抛弃了大陆政策,推行世界政策。世界政策是德国意图争夺世界霸权的表现,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大力扩建军队,二是抢占海外殖民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德国希望打破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加之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滑向用战争解决矛盾的歧路。世界政策推行后,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为后来的一战埋下了隐患。不论是“大陆政策”还是“世界政策”,都是德意志帝国谋求霸权的外交政策,都充满帝国主义色彩。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但外交活动不仅关乎本国利益,也应当顾及他国利益,这样才能使外交关系稳定与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符合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社会。【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本题要求对德国的两大外交策略进行评析,评析不同事件,首先要概括所涉事件各自的内容,然后分析不同事件出现的时代背景或直接原因,如: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新生政权有待巩固,工业革命也正在起步阶段,因此德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而此时法德矛盾成为德国外交上的主要矛盾,两国之间存在战争风险。俾斯麦推行的大陆政策的核心是孤立法国,使法国无法找到盟友,进而无力发动对德战争。俾斯麦利用当时欧洲列强的矛盾,同俄国、英国、奥匈帝国都建立起相对良好稳定的关系,一方面遏制了法国,为德国营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德国从保持欧洲和平中逐渐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其次是对事件的影响进行辩证的评价,如:德皇威廉二世上台后,抛弃了大陆政策,推行世界政策。世界政策是德国意图争夺世界霸权的表现,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大力扩建军队,二是抢占海外殖民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德国希望打破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加之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滑向用战争解决矛盾的歧路。世界政策推行后,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为后来的一战埋下了隐患。最后从事件中吸取经验或教训,进行启示性的总结。如:不论是“大陆政策”还是“世界政策”,都是德意志帝国谋求霸权的外交政策,都充满帝国主义色彩。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是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但外交活动不仅关乎本国利益,也应当顾及他国利益,这样才能使外交关系稳定与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符合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社会。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01 08:55:01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63.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