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长沙市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年秋季高一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陇原大地作为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开始迈入文明门槛的时候,其地域文化就以鲜明的风格和较高的水准而兴起。陇右地处中西交通的要道,西与属于沙漠、草原类型的西域文化毗邻,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正是在这里得以与汉文化碰撞、交流、融合。诞生在这块黄土地上的陇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陇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渊源之一。《诗经》中《驷驖》《车邻》《小戎》《兼葭》等篇目,均描写秦人东迁前在天水一带的活动。产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天水地区的秦石鼓文,已刻有四言诗十首、465字之多。天水放马滩出土的“志怪故事”秦简,说明早在战国末,陇右已出现了志怪小说。可见,陇右不但是中国诗歌的多源发祥地之一,也是石刻文学和志怪小说的萌芽地之一。陇右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总体结构。在黄土地上孕育并经历代各民族不断创造和传承的陇右文学,带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生命力,将中国文学的地图向西北拓展。二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在特质。陇右文学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轨同奔的历史走向增加了驱动力。陇右人写边塞诗,无苦涩相,而多有奔放、从容之风度。“阴山铁骑角弓长,闲日原头射白狼。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河湟书事》)中抒情身份的主客移位,使全诗情调尽变,于旷远辽阔中露出几分田园诗的情调,从而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内在特质。三是为中国文学注入新鲜血液。唐代时,讲经文、变文、诗话、曲子词、话本、传奇、小说等通俗文学大多数是先盛行于陇右次流行于中原,改变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方向,如讲唱文学与古代白话小说之发展就是一例。陇右地区还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演变过程中,孕育和形成了极富特色和美感的文化旅游资源。陇右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遗迹遗址、古建筑和民俗风情。其中,以别具风格的远古文化、石窟壁画艺术、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等最具代表性,独具地城特色和人文价值。陇右文化同时赞美劳动,表现劳动光荣的思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追求。例如,石窟壁画中佛像的意象虔诚而祥和,安定而静远。陇右文化给人类留下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所需和精神所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人们来生活。陇右文化所表现的不光是物质文明,还有精神文明层面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必须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陇右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我们应多角度、全方位下手,继承文化血脉,发扬文化精髓,使传统文化建设进程稳定、积极、健康、向上发展。(选自程治隆《陇右文化的影响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删改)材料二:古代中国关于地理环境对文学影响的论述,早在《易经》已有记载。《易·系辞下》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体现出地理环境与文学创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昭示着学者们探讨地域文化原生形态和内在基因的必要性。“陇右”作为重要的地城概念,最早约出现于汉末魏初。在《三国志》一书中,“陇右”一词已频繁出现,其义大约泛指陇山以西一带地区。陇右地域的农业经济、政治沿革、历史演进以及唐代屯田政策和“丝绸之路”的畅通,皆催发了陇右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唐代的陇右文学中,诗歌和传奇是其两大主要文学形式,不了解陇右的诗歌,便不能全面地了解陇右的文化。通过唐代诗歌中描绘的地理区域特色和山川关隘风物,不难看出,不论是身入陇右地域者,还是取其意象者,诗中皆展示了陇右地域的自然风貌、山川风物的景象。陇右地域多险山、戈壁、沙漠等,与江南之景迥异。如“汉使黄河远,凉州白麦枯”,诗中的“枯”就点出了凉州一带的萧条景象。又如“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诗中写河西一带大漠茫茫,冰雪覆盖,烽火台上烽烟断,体现出典型的地域环境特色。阔远的大漠、肆虐的黄沙、冰冷的雨雪、险峻的高山、连绵的大川、干枯的白草等等自然现象与景观,不仅增添了唐代诗歌的地域特色,亦丰富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扩大了唐代诗歌的表现范围。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品质和风俗观念,对于诗人的审美理想自然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北人尚勇,南人尚雅,南北文化的差异,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熏陶。南方诗人的诗作秀丽,然缺少活力,北方诗人的诗作刚健,然缺少灵秀。在唐朝多元文化孕育的温床里,南方诗人到了北方以后,受其地域环境的影响,其个人的气质亦发生了变化。大凡是进入陇右地理区域的诗人,在感受和体验了陇右地理风情之后,体会到“陌生化”地域景观为其带来创作的灵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其诗歌创作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意志。未曾踏入陇右地域的诗人亦通过意象的传播间接地受其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文化视域使诗人把对于自然环境的感知融入了诗歌的创作中,从而影响了诗人的个人气质。“情以物兴”“物以情观”,陇右地域的直线式几何图形般的高山大川,为诗人们带来了来自“自然”的新鲜感,催发了诗人理性的思考。陇右大地宽广的胸襟,激发了诗人们生存的智慧和坚强的信念,使得诗人们的气质透着一股刚健之气,其诗歌亦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一种胸怀天下的豪情。唐代诗歌中对陇右地理的描述蕴含着诗人对陇右之地的地理解读和文化解读,体现出的是一种刚性的力量美和生命底色中跃起的活力。(摘编自徐芳《唐代诗歌中的陇右文化阐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陇右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要塞,毗邻属于沙漠、草原类型的西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要条件。B.陇右文学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总体结构,为中国文学南北异轨同奔的历史走向增加了驱动力,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C.唐代诗歌中描写的陇右地区的地理区域特色和山川关隘风物,使得相关诗歌的地域风情更加浓厚,拓展了唐代诗歌的题材和内容,扩大了唐代诗歌的表现范围。D.直线式几何图形般的陇右的高山大川,为诗人们带来了新鲜的体验;陇右宽广苍茫的地域特色,使得诗人们的气质更为刚健坚强,也使其诗歌更具豪情与力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描写秦人在陇右地区活动痕迹的篇目以及陇右地区出现的秦石鼓文,均能印证陇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渊源。B.陇右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我们应当多角度、全方位地继承陇右文化所承载的物质、精神文明成果。 C.地理环境与文学创作关系紧密,创作者的地域环境可以激发其灵感,所讨地域文化原生形态和内在基因很有必要。D.陇右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唐朝诗人的个人气质,他们通过诗歌中新奇意象的传播间接地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南朝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提到:“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B.《淮南子·地形训》载曰:“凡地形、东而为纬.南北为经……土地各以其类生。是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站十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秏土人丑。”C.曾大兴在《文学地理学研究》中说.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会对文学家的立化心理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文学家的创作,使其作品作为载体呈现出鲜明的文学地域性。D.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阐明了自上古至清代各个时期文学中南北地域文学的特色,指出生长于北方地域的人“多尚实际”,而生长于南方地域的人则“多尚虚无”。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唐代吴兴籍文人沈亚之,其诗文多以情思绵柔细腻、语言绚丽多彩见长。他于泾源(今属宁夏)节度使李汇麾下任掌书记时,曾作诗《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其中“河流辞马岭,节卧听龙骧。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数句所表现出的诗人气质则较之前大为迥异。请结合材料二和沈诗具体内容,试对此进行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红棉袄孙犁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子为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地坠落。我同小鬼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峭峻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我拉他赶紧走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刚休养得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还都穿着单军服,谁知一两天天气变得这样剧烈。虽说有病,这孩子是很矜持的。十五岁的一个人,已经有从吉林到边区这一段长的、而大半是一个人流浪的旅程。在故乡的草原里拉走了两匹故人放牧的马,偷偷卖掉了,跑到天津,做了一家制皮工厂的学徒。事变了,他投到冀中区的游击队里……“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像是怨恨自己。但找从那发白的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了。我希望到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远远地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增壁,我尽可能地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块方石上休息,自 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只是一个小庄子,共总三家人家,过往的军队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着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她转眼望一望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重吗?”我说:“是。”她把我们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碎细地爆炸着。姑娘有十六岁,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禾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筋疲力尽。我摸摸他的额,又热到灼手的程度。“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牙齿的“嘚嘚”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是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姑娘拾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一边嘴里说,她家是有两条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的蜷伏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按顾林的头,对我蹙着眉说:“一定是打摆子!”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身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到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明天顾林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姑娘对我慢慢地讲起话来。灶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的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火焰一样。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她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裱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是用这个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是不是迷信呢?”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越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单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这时,锅里的饭已经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对她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样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了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答话,她便转过身去断然地脱了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去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她身上只留下一件绉褶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我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的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幼年自己病倒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灶膛里一熄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尽走过哪些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来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1941年(节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材料二: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俗语。谁也不敢否认这俗语多少是中国人的信条。……私的毛病在中国实在比了愚和病更普遍得多,从上到下似乎没有不害这毛病的。现在已成了外国舆论一致攻击我们的把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山坡、焦枯的树叶和迎面而来的寒风等细节,为后文情节发展奠定了悲凉的基调。B.第6自然段通过“我”对雨雪天气的判断以及“我”感觉到的天色变化,折射出“我”内心中对于顾林病情的焦虑与担忧。C.小说写姑娘面对来投宿的“我”和小战士的踌躇神情以及她介绍治打摆子的迷信方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D.本文主要运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在叙述重点人物时又用第三人称“她”,人称交替使用,使叙述更为立体化。7.关于小说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姑娘的讲话虽然不属于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却是主要情节之外的必要补充。B.补叙姑娘打靶的好成绩,暗含了作者对于姑娘积极上进的革命觉悟的赞美。C.相较于直接叙述,使用转述的方式再现姑娘与“我”的谈话,更具情境感。D.交代姑娘妇女自卫队员的身份,赋予了故事更深的意蕴,使小说余味无穷。8.请结合材料二的论述和小说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红棉袄》中“姑娘”作为“新乡民”形象的理解。(4分)9.读完这篇小说后,你的语文老师打算结合下面这一文学争鸣现象上一节研讨课。2009年,暨南大学宋教授在国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经典的模仿:〈百合花〉与〈红棉袄〉之比较分析》,指出《红棉袄》与《百合花》两部作品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历史承袭的模仿关系。同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李教授在该期刊上发表争鸣文章《模仿、独创及其他——为〈百合花〉辩护》,认为宋教授没有准确地了解和认识《红棉袄》与《百合花》之间的高下和优劣,茹志鹃的《百合花》与孙犁的《红棉袄》相比,有诸多超越之处。语文老师邀请你在这节研讨课上发言。你支持宋教授的观点还是李教授的观点?请结合两篇小说的内容,写出你的发言概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②。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有删改)【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世无孔子A不当B在弟子之列C盖不特耻D为弟子E相率F而耻不为师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后才分开。B.致,有导致、到达、获得等义,此处与“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含义相同。C.左右,有身边、随从等义,此处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的“左右”含义相同。D.北面,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文中指弟子行敬师之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不算是真正的老师;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B.《师说》运用了三组事实论据对比,鲜明地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C.《续师说》列举随便谩骂欧阳修、曾巩,肆意诋毁朱熹、陆九渊的事例,批判轻浮浅陋、以肆无忌惮为高明的学风。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写作《续师说》,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且劝勉世人不要轻浮浅薄,也不要好为人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2)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14.议论要有针对性,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针对怎样的社会现象提出了怎样的择师标准。(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沁园春·维扬①作刘克庄辽鹤②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甚都无人诵,何郎③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④。间里俱非,江山略是,纵有高楼莫倚栏。沉吟处,但萤飞草际,雁起芦间。不辞露宿风餐。怕万里归来双鬓斑。算这边赢得,黑貂裘敝⑤,那边输了,翡翠衾寒⑥。檄草流传,吟笺倚阁⑦,开到琼花亦懒看。君记取,向中州差乐,塞地无欢。【注】①维扬:扬州的别称。嘉定十一年金兵侵宋,宋下诏伐金,词人投笔从戎,随尚书李珏巡边至扬州。②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学道成仙,化为白鹤飞归辽东故乡,感慨城郭如旧而人民已非。③何郎:南朝何逊。何逊曾在扬州任职,作诗清雅,多为名流所称。④书记平安:《芝田录》载,牛奇章公帅维扬,杜牧在幕中,夜多微服逸游。为防不测,牛奇章派人暗随并报告,报帖云:“杜书记平善。”⑤黑貂裘敝:《战国策》载,苏秦至秦国,“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后形容为功业奔走而陷入困窘境地。⑥翡翠衾寒:翡翠衾,绣有成双翡翠鸟的被子。《长恨歌》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于杨贵妃死后倍感孤单,有“翡翠衾寒谁与共”之句。后世常用作咏夫妻离散的典故。⑦吟笺:诗稿。倚阁:搁置,暂停。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通过得道成仙的丁令威来扬州后不见繁华只见凋残的想象,在今昔对照中突出了扬州今日的凋敝衰残,令人顿感山河之变异。B.“甚都”四句,写曾在扬州留下嘉言逸事的名流已逝,更兼眼见荒城,词人倍添悲情却无人可诉,表达了词人世无知音的孤独感。C.下片“露宿风餐”写出从戎辛苦之状,而“不辞”则将上片中流露出的萧条低沉之情感振起,先抑后扬之间更显词作的艺术张力。D.尾句以“君记取”这一呼告形式,引出“中州差乐”与“塞地无欢”,并借此收束全词,浓烈热切地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16.不少学者认为刘克庄是“辛派词人”。请以《沁园春·维扬作》一词为例,结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体现的辛词特点.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笼中鸟儿依恋山林、池中鱼儿向往深渊来表达归隐田园的愿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3)荀子《劝学》开篇连用比喻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并顺势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礼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在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乡土社会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传统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18.下列各项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3分)()A.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B.“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C.二三五六厂的朝西,走不到一百步,她们就和另一种河流——同在东洋厂工作的“外头工人”们汇在一起。D.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19.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阐明乡土社会维持秩序的模式,不超过3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绽放它的“笑脸”,是什么原由使得它“向日倾”?①。如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一样,生长素负责给细胞传达信息,指挥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光照影响,生长素会从向日葵茎端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产生浓度差异。因此,②,而向光侧生长得慢一些,向日葵的花盘就朝着太阳的方向转头了。生长素的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搬运工”——转运蛋白的协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是负责将生长素从细胞内搬运到细胞外的外排蛋白PIN。这些“搬运工”是怎样工作的呢?《自然》杂志发表了孙林峰教授团队在植物生长机理上的重大进展。团队研究表明,生长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细胞间传递具有方向性,被称为极性运输。在运输生长素的“搬运”过程中,③,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如果解析PIN蛋白的三维结构,对于我们理解生长素的“搬运”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是生长素研究领域亟待完成的科学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制出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安全的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进而针对PIN蛋白研制小分子抑制剂。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几处语病,请分别指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写成“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开花”,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生活在他人目光的关注下。鼓励赏识的目光、怀疑否定的目光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左右我们的行动。有人认为应借助他人的目光来实现自我成长,也有人认为,不必太在意他人目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年秋季高一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陇右文学……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整体发展方向”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讲的是“唐代时,讲经文、变文、诗话、曲子词、话本、传奇、小说等通俗文学大多数是先盛行于陇右次流行于中原,改变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方向”。可见“改变整体发展方向”的表述扩大了原文的语意范围。)2.D(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影响了唐朝诗人的个人气质”说法不准确,材料二第四段中提到诗人气质被影响的前提是“南方诗人到了北方以后”。且后文说到“未曾踏入陇右地域的诗人”通过诗歌意象间接受到影响,“进入陇右地理区域的诗人”则是直接感受和体验了陇右地理风情。)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论述了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揭示了地理环境与文学创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项更多强调的是不同地域体现出各异的地理特色及不同地域对人外形和精神面貌的影响,作为论据不够贴切。)4.①先使用举例论证阐述了诞生在陇原大地上的陇右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渊源之一。②再通过引用、举例等方式,从文学结构、文学内在特质及文学创新变革三方面具体论证了陇右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影响。③接着从孕育形成文化旅游资源和赞美劳动、表现对美好和平生活的追求等方面举例论述了陇右文化在物质、精神文明层面的影响。④最后就继承和发展陇右传统文化发出呼吁,倡导全民族推进传统文化建设进程。【评分细则】每写出一点给1分,上限4分。如有其他思路清晰表述精准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诗人身入陇右,因此诗歌中自然展示了陇右地域的地理风貌。如《答》诗中“河流辞马岭”句体现了陇右有别于江南地区的山川风物景象。②陇右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诗人的审美理想。所以《答》诗语言简朴刚劲,不复原本的绚丽多彩之风。如“听龙骧”展示了诗人昂然威武之气派。(“平生剑”“射斗光”有遒劲豪迈之气,不同于原本诗风中的绵柔细腻。)③陇右大地宽广的胸襟,使得诗人的气质更为刚健坚强,也使其诗歌更具豪情与力量。如“孤负”“空怜”二句直言功业未成之悲壮苍凉,诗作内容较之前更为厚重深沉。【评分细则】每答对一点给2分,上限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A(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A项“为后文情节发展奠定了悲凉的基调”错误。小说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寒冷的山坡、焦枯的树叶和迎面而来的寒风,引出了后文必须落脚休息和顾林打摆子需要保暖的情节,渲染了一种充满寒意的氛围,也与姑娘脱下棉袄的温情形成对照。故选A。)7.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项“相较于直接叙述,使用转述的方式……更具情境感”错误。相对于直接叙述而言,用转述的方式再现姑娘与“我”的谈话,可以使内容更加集中,节省笔墨;而相较于转述,如果直接叙述姑娘与“我”的谈话,则更具情境感。故选C。)8.①“姑娘”是抗战中涌现的甘于奉献的无私的新乡民的典型代表。(1分)②小说中“姑娘”将自己心爱的“红棉袄”加盖在顾林身上,表现出对战士的保护关爱,体现了她甘于奉献的火热心肠。(1分)③这也反映出以“私”为信条的旧观念在抗战过程中有所改变,以“姑娘”为代表的新乡民在抗战中识大体、富有献身精神,展现了爱国爱乡的无私情怀。(2分) 【评分细则】形象概述1分,结合材料一“姑娘”具体行动的分析1分,结合材料二内容的论述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9.示例一:支持宋教授的观点。①第9题答案第一点修改为:主要人物身份具有共性,存在着模仿关系。两个“我”都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两个“小战士”都是革命战士,两个女孩都是后方女性。②重点情节相似,存在着模仿关系。“小姑娘”为病重的“小战士”盖上自己的红棉袄,与“新媳妇”为牺牲后的“通讯员”盖上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子的情节相似。③表现的主题有共性,存在着模仿关系。两篇小说均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亲密关系,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鱼水情深。④主要物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存在着模仿关系。“红棉袄”的红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袄象征着温暖与关爱。“百合花”象征纯洁与美好,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示例二:支持李教授的观点。①《百合花》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红棉袄》中的三人,顾林只是故事的触发者,“我”只是故事的推动者,主人公只是一个姑娘。而《百合花》中的三人,很难分出人物主次,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更能展示故事不同的侧面。(若答到普通妇女的付出比妇女自卫队成员顺理成章的善举更能打动人,亦可。)②《百合花》表达的主题更为丰富。《红棉袄》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鱼水情深,《百合花》既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更为丰富。③《百合花》的情节更有感染力。以结尾为例,较之于《红棉袄》的结尾,《百合花》以小通讯员的牺牲的悲剧结尾,新媳妇把唯一的嫁妆盖在通讯员遗体上的举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更耐人寻味。【评分细则】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答案若没有结合两篇小说的内容进行阐释,每点不可得满分。10.ACE(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正确断句应为:“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句意为:“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其中:“盖”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特”表示“只”或“只是”;“相率”指“共同、都”,也可以理解为“相继,一个接一个”。)11.B(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文言实词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含义相同”错。此处“致”为“导致”之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意为“也是老师有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的“致”意为“到达”。)12.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从老师的角度提倡“师道”。)13.(1)唉!尊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评分细则】重点字词各占1分,句意表达1分。“传”,流传;“岂”,难道;“特”,仅仅,只是。(2)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评分细则】重点字词各占1分,句意表达1 分。“宁”,宁肯、宁可;“学者”,有学识、有品德之人;自我,从自己开始。14.①《师说》针对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指出:无论身份贵贱和年龄老少,懂得道理的人就可成为老师。②《续师说》针对当时很多人学业不精、德不配位却好为人师的现象,指出:学识渊博、能教授实用的内容、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评分细则】第①点答案1分,第②点答案答出所针对的社会现象1分,答出择师标准1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5.B(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甚都”四句引用了两处人文典故,意在表明扬州城历史的典雅厚重,同时在昔日何郎诗句和书记风流的映衬下,更突出今日扬州的残破凋敝。而如今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随着兵火而不可复见。主要是进一步抒发今昔之慨,愈显苍凉,而非无人可诉、世无知音的孤独。)16.刘克庄《沁园春》一词在表达技巧、词作风格和思想主旨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辛词特点。①表达技巧:多用典故。《永》词多用典故,辛弃疾用孙仲谋、刘裕等五个典故,表达了对当下时局的担忧。刘词亦多用典,连用丁令威、何逊、杜牧、苏秦等典故寄寓建功立业之怀抱,其积蕴厚重与辛词如出一辙。②词作风格:慷慨悲壮。《永》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元嘉草草”等句体现了辛词激愤慷慨、雄浑悲壮的特点。刘词中“不见繁华,只见凋残”“不辞露宿风餐”“怕万里归来”等句亦情辞悲壮、慷慨苍凉。③思想主旨:爱国忧国。《永》词以对英雄人物的追思,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刘词中扬州城的衰败,激发了词人抗金报国的决心,展现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一腔报国热忱溢于言表。【评分细则】每答对一点给2分。若有其他答案(如词作风格答“豪放词风”,艺术手法答“今昔对比”等),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空1分)18.C(此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表示语义有跳跃;B项表示声音的延长或话语的间隔;C项表示解释说明;D项破折号是对前文的总结。)19.示例:乡土社会依靠传统教化使人主动服膺来实现礼治秩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如下:“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礼是从传统教化中养成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将这些信息整合为一句话就是“乡土社会依靠传统教化使人主动服膺来实现礼治秩序”。【评分细则】关键信息“礼治”“传统”“主动服膺”各1分,语句通顺流畅1分。20.示例:①这与向日葵的生长素有关/答案是向日葵体内的生长素②背光侧生长得快一些/背光侧生长会更快③PIN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PIN蛋白的位置分布很重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下文“如同”一句是对前述回答的阐释,可知向日葵“向日倾”和生长素有关,此处应该填写“这与向日葵的生长素有关”之类的句子。②由前文可知向日葵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有浓度差异,由此导致两侧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此处应该填“背光侧生长得快一些”之类的句子。③根据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及下文可知PIN蛋白在生长素的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此处应该填“PIN蛋白发挥着重要作用”之类的句子。 【评分细则】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注意每处不能超过12个字。第①句,关键词“生长素”1分,是完整的答句1分;第②句,答出“背光侧”1分,“快”1分;第③句,答出“PIN蛋白”1分,答出“发挥重要作用”或“位置分布很重要”等都可再得1分。21.①去掉“如果”;②“完成”改成“解决”;③调换以下两句的位置:“研制出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安全的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针对PIN蛋白研制小分子抑制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一共有三处语病。①成分残缺。“对于我们理解生长素的‘搬运’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是生长素研究领域亟待完成的科学问题……”缺少主语,应去掉“如果”,让“解析PIN蛋白的三维结构”作主语。②搭配不当。“完成”与“科学问题”搭配不当,可改为“解决科学问题”。③语序不当。应先总说“针对PIN蛋白研制小分子抑制剂”,再进一步分说研究具体的“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评分细则】每修改对一处语病得1分。22.①原句使用了拟人手法,以人的“笑脸”来写向日葵的花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朵绽放的喜人景象。②原句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与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相契合。【评分细则】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答出拟人手法得1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得1分;答出原句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得1分,契合文段的语言风格得1分。23.【审题指导】材料第一句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指出了我们常生活于他人目光下这一现实。对此,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他人的目光是必然存在的,因为我们身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就不可能脱离或忽视他人目光的关注。材料的第二句话指出他人目光中也存在“肯定”或“否定”的之分,而这二者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需要注意此处的挖掘空间,对我们而言,鼓励和赏识的目光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怀疑否定的目光也未见得就一定是“坏的”。在此基础上,材料第三句话提供了两种对立观点,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他人目光,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从写作关键词来说,“他人目光”可视作他人看法、他人评价、他人观点。但写作过程中,考生不宜对关键词作随意替换,应紧扣“他人目光”,并创设与之相契合的写作情境。从写作思路来说,既要肯定“他人目光”的积极意义,即可以发现和改进自我缺陷,也应指出过于在意“他人目光”会让自己成为外界评价的附属品,从而丧失人的独立性。从而得出结论,既不隔绝外界目光,自我封闭;也不盲目追随外界目光,随波逐流。要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善于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评分标准】略【参考译文】材料一: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远不及圣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材料二:唉!师道没有流传下来,难道仅仅是学生的过错吗?也有老师导致这种情况。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不懂得道理,不精通学业,有疑惑却不能解答,那么就没有资格称之为老师。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还不如童子之师教给他们句读,或是巫医乐师百工这类人,传授学生实际的技术、技能那样有实际意义。传道授业解惑,既然没有什么要依靠老师的,那么老师活着时不关心他,老师死了不为他办丧事,也就不是过错了。我认为古代的老师学生都是这样,如果说老师对于道理的传授,甚至比不上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那么这就是当老师的过错了。现在世人都把无所忌惮视作高明,代替别人写文章的门客,张口就骂欧阳修曾巩等人;知识浅陋的读书人,动笔就诋毁朱熹陆九渊等人。连古人的姓名身世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弄清,就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这样的文字)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年轻识浅的人,轻浮浅薄,动辄就想超过以前的人,自认为志气高亢,世上没有孔子,不应当在弟子之列。大概不只是以做学生为耻,甚至相继都认为做老师也是可耻的。哎!真是太奇怪了。如果像这样,那么这种(没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大行其道,人心变得浅薄暴戾,我只怕这种风气流传下去。过去孙明复做老师,收石守道做弟子,石守道拿着手杖鞋子侍奉左右,明复坐着的时候,石守道一定站着,登高、趋下或是行礼都扶着老师,老师和弟子之间的礼节,像这样一般看重。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北山的意思,认为如果没有(老师的)德行,宁肯空着(老师的)位子来等待后来的有学识之人,不能够让为师之道从自己这里开始败坏。北山可以做老师,避开师名而不去做,像这样一般慎重啊!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0:20: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1.4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