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总分48分。)1.马克思曾指出,农村公社是一种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具有二重性的组织,这也逐渐变成公社解体的根源。……从积累牲畜开始的动产的逐步积累……在农村公社本身内部造成各种利益冲突,首先引起了耕地转化为私有财产,历史上这类农村公社()①是奴隶社会末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②仍存在着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生产关系③一定程度加速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④孕育着封建土地私有制萌芽,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农村公社是一种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具有二重性的组织,这也逐渐变成公社解体的根源,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①错误。②③:从积累牲畜开始的动产的逐步积累,在村社本身内部造成各种利益冲突,首先引起了耕地转化为私有财产历史上这类农村公社,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仍存在着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加速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反映了奴隶社会土地私有制萌芽,加速了原始社会的灭亡,④错误。故本题选C。2.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ABCD: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共有转为家庭私有。土地也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出现了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从而产生了国家,因此正确的关系应该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唐代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所受的残酷剥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地主阶级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②农民与地主贫富不均根源于封建等级制度③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所受的残酷剥削。这表明地主阶级通过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来剥削农民,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①④符合题意。②:农民与地主贫富不均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封建等级制度,②与题意不符。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地主占有其大部分劳动成果,③错误。故本题选B。4.自2023年3月份以来,由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所引发的银行危机在不断发酵。2023年5月1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关闭,由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近190家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银行掀起倒闭风潮()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绝对过剩,③不仅会重创美国经济,还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④意味着国家的干预政策并不能彻底缓和阶级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银行掀起倒闭风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正确。②: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银行掀起倒闭风潮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②错误。③: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银行掀起倒闭风潮不仅会重创美国经济,还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③正确。④:缓和阶级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排除。故本题选B。5.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以下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正确的是()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③是实践的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为新时代新问题的解决提供具体方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①正确。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②正确。③:“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③表述错误。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能够为新时代新问题的解决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提供具体方案,④错误。,故本题选A。6.《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是1928年11月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给中共中央写的一份报告。报告分为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等八个方面。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等等。上文中的“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①其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②④: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等等。从革命的任务可以看出,文中的“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④符合题意。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①与题意不符。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逐渐消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这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也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③符合题意。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不是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而是没有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②说法错误。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关系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曾出现过对抗性冲突和矛盾,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到中国“入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到人民币“入篮”……一个个中国与世界联通的关键节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中国40多年对外开放的伟大历程。如果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其标题可以选用()①面向世界,全盘吸收②把握机遇,拥抱世界③一帆风顺,辉煌成就④同舟共济,合作共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中国的对外开放要立足国情,面向世界,辩证地借鉴,不能“全盘吸收”,故①说法错误。②④: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后,中国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坚持与其他国家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故②④符合题意。③: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这一科学论断理解正确的是()①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③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故①④正确。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而不是逐步减少,故②错误。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关键大力发展生产力,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但不是关键因素。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阅读诗词《水调歌头》。水调歌头(作者:赵安生)荒政庶民苦,一百余年前。红舟破浪迎晓,壮志改新天。举义南昌城阙,据井岗星火点,征西域高原。反蒋驱倭寇,看推倒三山。花烂漫,红旗展,悦心田。改革开放兴利除弊事求全。科技兴国战略,航舰邀游远海,穹宙绕飞船。国富民安宁,醉享太平年。对词中之意理解正确的是()①“荒政庶民苦”的原因是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都要缴纳地租②“红舟”的胜利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③“花烂漫,红旗展”意指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④“醉享太平年”形容万民举杯同庆伟大的建设成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在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①错误。②:“红舟”是指中国共产党,“红舟”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②正确。③:“花烂漫,红旗展”意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③错误。④:“醉享太平年”形容万民举杯同庆伟大建设成就,④正确。故本题选D。11.“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总框架、总坐标、总抓手,是按照我们党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分别展开论述的基本方略。下列对“,四个伟大”理解正确的是()①“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②“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实现伟大梦想③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④“四个伟大”确保党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①③正确。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在这个历史新阶段,必须统一于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错误。④:坚持“四个伟大”要确保党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而不能理解为“四个伟大”确保党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④错误。故本题选B。1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是在吸收借鉴其他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既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又注重“走自己的路”,是一条立足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  )①具有西方现代化道路无可比拟的普世价值 ②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 ③深刻改变了现代化发展方向和国际政治格局 ④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并不具有所谓的普世价值,①错误。②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一条立足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道路,是在吸收借鉴其他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上,既遵循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又注重“走自己的路”,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②④符合题意。③:中国式现代化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但并没有改变国际政治格局,③错误。故本题选D。13.2023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③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故①错误。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故④错误。②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故②③正确。故本题选B。14.2023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对全党深入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出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开展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好主题教育()①有利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②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消除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有利于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善思善用④是民心所向,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见于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做到善思善用,也有利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①③说法正确。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进入了新时代,不是开展主题教育才进入新时代,并且社会主要矛盾不能消除,②说法错误。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回看走过的路,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②比较别人的路,效仿西方的发展模式完善我国的制度③远眺前行的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④弄清楚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创造社会主义建设新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回看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走得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时而回望,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前行,①正确。②:比较别人的路,要借鉴西方发展模式中优秀的、有益的人类成果,但不能效仿西方的发展模式,②错误。③:远眺前行的路,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要坚定道路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正确。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④错误。故本题选B。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这是因为()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统一③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④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又必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规律。材料中中国的发展过程就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又具有本国、本民族的特征。①④正确。②:材料未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的统一,②排除。③:材料未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③排除。故本题选B。二、主观题。(6小题,总分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答案】①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背景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及识记能力。【详解】本题要求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题目限定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根据材料“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知中国人民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然后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我们的道路,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必将推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持断发展理念,坚持系统现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安排、实现路径,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使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推动共同富裕。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独特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丰富营养。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谈谈坚定“四个自信”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答案】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利于夯实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底气。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可以为共同富裕的各项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遵循和工作指南。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撑。【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共同富裕考点考查:四个自信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分析坚定“四个自信”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运用的知识要点是“四个自信”。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我们的道路,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必将推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可联系道路自信的作用。关键词②:必须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可联系理论自信的作用。关键词③:必须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坚持断发展理念,坚持系统现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推动共同富裕→可联系制度自信的作用。,关键词④: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独特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丰富营养→可联系文化自信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19.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也都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辨析。【答案】①该观点是片面的。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③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事实。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解析】【分析】考点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正误混合性辨析题,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本题调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知识,准确把握“变”与“不变”。第二步:审设问。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可联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此观点的合理性。关键词②: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也都发生了变化→可联系“两个不变”分析其不合理性。对观点下结论,并提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措施,落实到“怎样做”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教材观点与题中观点的有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是一个多面向的变迁过程,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必经的阶段,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差异,各国现代化道路和结果也不同,西方式现代化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①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现状,这一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②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③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有中国特色。受我国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考点考查:“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说明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可转化为“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需要调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可联系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关键词②:现代化是国家、民族发展必经的阶段、必然的选择→可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关键词③: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与现实过程→可联系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近14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逐梦征程上,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最闪亮的坐标”,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代表性符号和重要象征,必将激发和汇聚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众志成城共襄伟业的使命和力量!(1)中国梦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2)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结合材料,就青年学生该如何作为提两点建议。【答案】(1)①中国梦之所以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2)①青年学生要热爱伟大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②要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④勇于砥砺奋斗,抓住历史机遇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⑤要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梦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国梦的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知识限定比较宽泛,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回答中国梦的提出为什么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属于原因类的试题。材料信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梦之所以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材料信息: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2)此题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就青年学生该如何作为提两点建议,属于建议类的试题。具体地说,青年学生要热爱伟大祖国,要锤炼品德修为,要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抓住历史机遇期,要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3-12-15 08:40: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38.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