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苏州市梁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检测历史试卷2023.10(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1.《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材料指出:根据气候寒暖燥湿,宽广的山谷或大河等地理条件,采取不同的建制。人民生活在其中有不同的习俗……注重对他们进行礼义方面的教化,而无须改变他们原有的习俗;注重政令的统一,而无须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以达到天下既地方,地方即天下,体现出“因俗而治,天下一家”,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西周封建的出发点是巩固统治,排除B项;神权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了“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军功大臣因功而侯,因侯而相,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汉初政权A.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局面B.实现了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C.践行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刘邦晚年与心腹之军功大臣订立的“白马之盟”,一方面保证了刘氏皇室独享王位的权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以丞相为核心的政府权力机构,事实上造成了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分割。这表明西汉初期,汉高祖与开国功臣相互盟誓,加强互信,旨在实现权力分配的政治妥协,巩固新生政权,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郡国并行”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汉初的政治局面,并非黄老思想等治国理念,排除C项;“优化了中央各部门相互关系”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在中国古代,粟主要种植在北方,水稻种植在南方,材料中唐朝财政计算的变化就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粟和水稻在财政计算中地位的变化,从中无法看出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AB项;精耕细作指精心细致地耕作,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会要辑稿·食货》中记载:“(1027年)十一月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证明),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私下)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A.城市兴盛市场活跃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政府加强税收管理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证明),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私下)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可知,这一规定保护了佃户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减弱佃户对主户的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宋朝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而不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和政府加强税收管理,排除BC项。故选D项。5.康熙年间,一妇女张沈氏嫁人两年不到而守寡,以婆婆凶悍而自己贫苦无依为由两次投牒官府请求再嫁,官吏于成龙批示不准,并在判词中严加斥责,“试问七旬之姑谁依,六尺之孤何托?刁顽无耻,痛恨何如,所请仍旧属不准。”这反映()A.清代法律不允许寡妇改嫁B.政府用法律维护纲常礼法C.清政府介入民间家庭纠纷D.官员不谙世事和颟顸断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康熙年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官吏于成龙批示不准张沈氏再嫁的原因是老人和孩子无人照顾,反映了政府用法律维护纲常礼法,B项正确;材料说的主要是用法律维护纲常礼法,不是证明清代法律不允许寡妇改嫁,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张沈氏投牒官府请求再嫁,不是政府介入民间家庭纠纷,排除C项;“官员不谙世事”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魏源在《圣武记》中说:“水师急于陆师”“大海相逢,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故“舟舰错矣,必练水师”“水师习矣,宜备水器”“如欲练战艇,则必谋所以常用之法…以粮艘为海运,以师艘护海运而已”。魏源的观点()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B.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C.改变了国人的夷夏观念D.使清廷加强了海防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水师急于陆师”“舟舰错矣,必练水师”等信息可知,魏源强调了加强水师建设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重视水师建设,兴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说明魏源的观点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B项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封建制度,而魏源强调的是建设水师,排除A项;强调水师建设和改变夷夏观念无关,而且改变了整个国人观念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是魏源的设想和观点,并不能直接加强清廷的海防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志士不了解中国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贫困,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而是应该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发达资本。据此,孙中山意在说明()A.社会主义不能迎合革命需求B.国共合作助推民生主义发展C.新三民主义可解决民生问题D.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能照共产党主张的那样马上来均贫富”“在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的情况下节制私人资本,赶快用国家力量振兴实业”结合所学新三民主义史实可知,孙中山指出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不能解决中国民生问题,而主张节制私人资本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节制资本”是新三民主义在民生主义方面的内容,即孙中山意在说明新三民主义可以解决民生问题,C项正确;材料谈及的是民生问题而非说明社会主义与革命需求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虽涉及民生主义的发展,但未指出其产生原因,无法得出民生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民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因此“均贫富是国民革命的终极目标”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8.1930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甲乙丙丁1894年前16202,1895-1913年5155331914-1930年111340103资料来源:朱荫贵《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甲英国,甲午战争后对华资本输出减弱B.乙为美国,一战前后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C.丙为法国,一战爆发前在华经济势力最小D.丁为日本,甲午战争后侵华势力急剧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表信息,甲国在甲午战前在华银行设立最多,1895年后下降,结合所学英国可知在1894年前对华经济侵略占比最高,而后受到新型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因此为英国;乙国在1894年前较少,1895-1913年较多,1894-1930年由于一战和战后经济恢复,对华经济侵略较低,因此为法国;丙国在1894年前为0,1914-1930年较多,少于丁国,一战期间侵略中国的主要列强是日美,但美国低于日本,因此丙为美国;丁国在1895年后迅速增长,1914-1930年最高,这是因为甲午战后日本加大对中国的侵略,一战期间最为严重,因此丁为日本,因此甲乙丙丁分别应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甲午战后,《马关条约》允许在华设厂,日本侵华急剧扩大,D项正确;甲午战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增强,排除A项;美国在1914-1913年侵华势力增强,但材料中1914-1930年乙国数据较低,因此不可能为美国,乙为法国,排除B项;1914-1930年法国处于一战和战后恢复,因此1914-1930年数据应该较低,而表格显示较高,因此不能为法国,丙为美国,排除C项。故选D项。9.周恩来在1950年春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的地主富农占中国农村人口的10%;地主对土地占有关系经常发生变换,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地主的社会关系牵涉面广,实行土改必然震动许多阶层的人,社会影响巨大。周恩来旨在强调A.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B.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C.协调城乡关系的必要性D.确立公有制度的必然性【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地主在土地方面关系复杂、影响大。周恩来分析地主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强调土地改革具有复杂性,需要谨慎对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而是强调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排除B项;材料只是针对农村,没有涉及城市,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主场外交活动坐标轴”。据此可知,中国()A.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B.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D.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方位外交,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外交活动,体现出当代中国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项正确;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等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等不能说明中国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A.艺术自由气息浓厚B.人文思想深入发展C.雕塑技艺持续改进D.商品经济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精神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因此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艺术自由气息浓厚、雕塑艺术改进及商品经济发展无关,强调的是人文精神的发展,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2.观察下图(图中深色阴影部分,是欧洲列强开辟的殖民地),由图中信息可以推知()A.欧洲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B.商业资本是殖民扩张的动力C.工业革命的市场条件已具备D.自由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提示“图中深色阴影部分,是欧洲列强开辟的殖民地”及所学可知,各个国家的殖民地都主要集中在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区,因为变通便利的地区更有利于发展贸易,表明追逐商业利润和资本是各个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不竭动力,B项正确;不仅欧洲列强,美、日等也参与了对世界的瓜分,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欧洲列强开辟的殖民地信息,无法直接得出工业革命的市场条件已经具备的结论,排除C项;自由主义于1776年由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指的是放任经济的自由发展,在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是西方国家的主流的经济政策,仅凭殖民地无法判断其成为社会主流思潮,排除D项。故选B项。13.18世纪,西方学者使用“文明等级论”来审视世界。一些法国学者通过历史分析与语义辨析,将“文明”视为欧洲所特有的-种生活方式,认为其他地区的民众皆无缘于此。这一理论()A.客观分析了世界文明发展历程B.反映了欧洲文明的转型C.否认了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成就D.适应了殖民扩张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世纪)。据材料可知,18世纪西方学者将世界按照西方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认为西方文明属于文明世界,而其他地区的民众皆无缘于此,这适应了西欧殖民扩张的需要,D,项正确;这一分析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排除A项;理论并不能反映欧洲文明社会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这一理论否认了历史上其他地区发展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15.下图中农业宣传海报上的外文意思是“玉米,适合于每一头小牛”。该海报反映了()A.新经济政策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苏俄农民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信念C.苏联党和政府解决粮食问题的方略D.苏联领导人推进农业集体化的决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所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鲁晓夫认为,通过大规模种植玉米,发展畜牧业,能够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在此背景下,苏联开展了广泛种植玉米的活动,图中“农业宣传海报”及海报上的俄文即反映了这段历史,C项正确;A项是列宁时期,D项是斯大林时期,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D两项;材料为苏联时期,不是苏俄,排除B项。故选C项。16.“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兴起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可知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新模式顺应了全球化发展,排除C项;“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现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关中区(二路)江北区(十路)四川区(四路)江南区(八路)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宋初至澶谰之盟(公元960—1004)3735.2433038.93617.31406.28澧渊之盟至绍兴和议4139.0539046.048139.1392341.39,(公元1004—1140绍兴和议至宋末(公元1140—1279)2725.71127159043.48116752.33总计1051008471002071002230100——肖化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材料二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材料三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答案】(1)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人才中心逐渐南移);人才辈出,领域广泛。原因:从政治军事的角度作答:宋代重文轻武,社会相对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作答: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作答:完善科举制度,理学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2)评述: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轻视科技。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才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但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可知,南方人才数量逐渐超过北方(人才中心逐渐南移);根据材料“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可知,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可知,人才辈出,领域广泛。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角度分析原因,如宋代重文轻武,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完善科举制度,理学兴起,文化教育的发展等等。(2)评述:根据材料“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辩证的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可知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是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轻视科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才观,对后世影响深远;重道德操守,重视教育培养,注重人文等对当今人才选拔培养仍具有借鉴意义,但轻科技等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应该摒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丘吉尔年表(部分)1919年参加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提出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会,主张对苏俄进行国际性干涉。1926年,英国职工总会因矿工薪资问题举行全国大罢工,丘吉尔对待罢工态度强硬,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1938年6月,丘吉尔所著《英国仍在沉睡》一书由哈拉普公司出版。10月,激烈抨击《慕尼黑协定》。1940年5月10日,就任英国首相。7月—10月,领导不列颠之战。1942年1月1日,与美、苏、中等二十六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摘编自(英)马丁·吉尔伯特《丘吉尔传》材料二1940年,日本要求英国关闭滇缅公路,断绝对中国的援助,因为害怕影响自己在南亚的殖民地利益,英国没有反对,立刻决定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签字的正是新任首相丘吉尔……罗斯福曾委婉地建议丘吉尔要从旧的殖民主义帝国思维中跳出来,他的回应是:我出任英国首相不是为了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摘编自张玮《丘吉尔的另一面》提取上述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对丘吉尔政治家的形象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干涉苏俄、驱散矿工罢工、铁幕演说;抨击《慕尼黑协定》、领导不列颠之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害怕影响殖民地利益、关闭滇缅公路、“不是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等。(若从材料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阐释内容:(1)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工人运动发展;冷战局面出现;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国际格局剧烈变动。(2)形象的内涵:干涉苏俄、驱散矿工罢工、铁幕演说等是反共反社会主义者;抨击《慕尼黑协定》、领导不列颠之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等是反法西斯主义者;害怕影响殖民地利益、关闭滇缅公路、“不是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是英国殖民利益的维护者。(3)形象的评价:丘吉尔政治家形象具有多面性。他抵抗法西斯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他反共产主义,维护殖民利益,反映了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解析】【详解】本题目阐释的内容是“丘吉尔政治家的形象”,在具体作答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该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该形象的具体内涵”、“对该形象进行评价”。就“该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而言,据材料“主张对苏俄进行国际性干涉”、“领导不列颠之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发表‘铁幕’演说”、“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等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工人运动发展;冷战局面出现;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国际格局剧烈变动。就“该形象的具体内涵”而言,干涉苏俄、驱散矿工罢工、铁幕演说等是反共反社会主义者;抨击《慕尼黑协定》、领导不列颠之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等是反法西斯主义者;害怕影响殖民地利益、关闭滇缅公路、“不是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是英国殖民利益的维护者。就“对该形象进行评价”而言,根据其具体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丘吉尔政治家形象具有多面性,他抵抗法西斯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他反共产主义,维护殖民利益,反映了其时代和阶级局限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02年该法律被无限期延长。清政府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1943年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摘编自王希怡《专家评美国就排华法案道歉:道歉不是良心发现》材料二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排华法案》的变化历程并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西方现代化发展,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9.历程:《排华法案》经历了实施、废除和道歉的变化历程。评价:虽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国本土工人的就业机会,但违背时代发展潮流趋势,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法案的废除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做出的巨大贡献;美国政府的道歉,反映了美国华人群体的发展壮大和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20.看法:中国的现代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共同富裕;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对外侵略扩张)。现代化发展要与国情相结合;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相尊重;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要与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相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至2012年的美国。第一问历程,根据材料“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1943年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在百余年之后,在美华人族群终于等来了这迟来的道歉”“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可知,《排华法案》经历了实施、废除和道歉的变化历程。第二问评价,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潮出现,工人的运动也影响到了政界。1882年,切斯特·艾伦·阿瑟总统签署《关于执行有关华人条约诸规定的法律》,即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以法律形式排斥少数族裔的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国本土工人的就业机会,但违背时代发展潮流趋势,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根据材料“1943年2月,《排华法案》被废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案的废除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根据材料“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以全票通过‘排华法案道歉案’(第683号决议案),以立法形式向曾经排斥歧视华人的做法道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的道歉,反映了美国华人群体的发展壮大和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及所学知识,中国的现代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共同富裕;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对外侵略扩张)。可以从现代化发展要与国情相结合;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相尊重;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要与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相统一等谈自己的看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1917年制定的宪法明确规定:“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50年代,墨西哥政府提出“稳定发展”战略,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禁止进口本国已能生产的工业品,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1962到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摘编自陈芝芸《战后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战略》材料二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供销合作社一方面承担各类粮农土产的收购任务,另一方面将各类工业品输送到乡村地区,尤其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各类产品下乡。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推销我国农土特产,进口必要的国家建设生产资料。至1952年,“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摘编自曹东勃、叶子辉《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墨西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及其结果。(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举措,并简析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①独立自主,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②强调国家对经济的领导作用。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结果:①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迅速发展;②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举措:①设立供销社,打通城乡经济联系,构建国内经济循环;②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构,建国际经济循环。意义: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创造了条件;②密切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我国外交处境;③为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经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特点:根据材料一“只有墨西哥人……和墨西哥公司有权购置墨西哥的土地、水域及其附近的土地。”可推出独立自主,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根据材料一“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私有财产。从30年代起,石油、电力、主要矿业以及大部分钢铁工业都属于国营企业。”可推出强调国家对经济的领导作用。重点:根据材料一“实行耐用消费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的‘进口替代’,而对技术设备则征收很低的关税,甚至免税。”可推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结果:根据材料一“1962到1970年,墨西哥的GDP年增长率达到7.6%。直到60年代末,本国企业仍只能满足生产资料需求的30%。”可推出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未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举措:根据材料二“新中国初期,在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供销合作社。作为国营贸易公司在基层的中介代理人,供销合作社在城乡经济交流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可推出设立供销社,打通城乡经济联系,构建国内经济循环;根据材料二“同时,中央还与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分别签订贸易协定”可推出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构建国际经济循环。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到中国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81.3%”可推出密切了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关系,有利于改善我国外交处境;并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新中国初期”,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加快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以及从后世治国理政的角度说,为以后的治国理政积累了经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12 21:30:02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3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