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11月一模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A.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B.确立了法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冲击了西周时期的等级观念D.源于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可知,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旧贵族认为此举会使人民弃礼而征于书,导致混乱,而子产认为他是在救世,可推断,郑国铸刑书应该是顺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动之势,A项正确;法家思想以其急功近利地富国强兵的主张,取得了战国至秦朝在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流地位,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铸刑书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没有体现冲击西周礼乐制度,排除C项;德治与法治之争体现在儒家与法家之争,排除D项。故选A项。2.某学者指出,隋朝大运河通济渠开凿劳民伤财亦甚,然其连贯河、淮、江三大水系为一系。此后,中国经济领域的面目,大异于两汉。唐之所以得此,实由隋所兴建以遗之者也。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A.隋朝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B.唐朝的繁荣源于运河的开凿C.漕运决定着隋唐王朝的兴衰D.大运河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此后,中国经济领域的面目,大异于两汉”等强调了大运河的开通对唐以后中国经济的影响,D项正确;A项是在唐中期之后,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源于”表述错误,排除B项;“决定”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通典》载:“汉宣帝时,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大司农中丞耿寿昌请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人便之。”其后历朝多有沿袭,影响深远。据此可知,汉代以来统治者()A主张打击囤积居奇维护社会稳定B.强调运用商业运作获取财政收入C.反对实行行政手段保障经济运行D.注重通过平抑物价展开社会救济【答案】D【解析】【详解】汉代的常平仓出发点是利农、平抑谷价,带有社会救济的性质,被后世继承,D项正确;常平仓“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就是囤积粮食,排除A项;常平仓采取的是行政手段,排除B、C项。故选D项。4.北宋建立“契税”,即田产房屋交易税,宋开宝二年(969年)规定: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名“印契钱”。据此可知宋代A.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B.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C.土地的私有开始合法化D.土地商品化发展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田产房屋交易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抑制土地兼并无关,北宋执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土地的私有已经开始合法化了,故C项错误;材料“契税”“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反映了田宅、土地日益作为商品买卖,商品化趋势发展明显,故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田产房屋交易税”,学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这是土地商品化发展的后果,即政府对土地的交易进行管理和登记,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南宋绍兴(1131~1162年)初年,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南方)佃户输租只有秋课,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表明南方地区A.农业商品化加快B.租佃经营方式盛行C.土地利用率提高D.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C【解析】【详解】南方地区长期以来主要种植水稻。南宋政府劝民种麦,农民“竞种春稼(冬小麦)”。南方农业生产形成稻麦复种(两熟)制,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的没有体现,排除。6.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B.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C.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晚清时期,被视为“草寇”的郑成功被国人推崇为“排满驱荷”民族英雄。这一转变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社会现实,是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故C正确;材料和国人信仰无关,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传统儒家思想式微,故B错误;D项错在“普遍认同”,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一一本质”。本题的现象是清末人们推崇“排满驱荷”的郑成功,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非常严重。7.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张謇的大生纱厂取名“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儒家名言,即“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说明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以满足民生需要为主要目的,应该以轻工业为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大力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儒家思想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下面是清朝光绪、宣统年间财政收入一览表,据此可知年代岁入总额光绪二十年(1894年)81033540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01560000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4920000,宣统元年(1909年)263219000A.晚清新政中奖励实业小有成效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控制C.晚清社会稳定使政府收入增加D.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发展迅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94年后岁入总额增幅快,这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有关,故A正确;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9年与材料不符,故B排除;晚清社会并不稳定,故C排除;洋务运动在1895年已停止,故D排除。9.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B.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C.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00—1911年”民间商办资本发展较快,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资本快速发展的因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末新政以及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等,C项正确;A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B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10.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导向很明确:一是宣传土地革命,二是宣传抗日救亡。这是由于A.国共对峙和日本侵华的时局B.“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D.全民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和国共两党的对峙,在此时局下,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导向很明确:一是宣传土地革命,二是宣传抗日救亡,A项正确;B项与抗日救亡无关,排除B,项;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项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C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土地革命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信息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这是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没有体现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B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不是对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的否定,C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的低估,D错误。12.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中国深圳胜利举办,这为中国南京成功举办2014年世界青奥会提供了经验。为迎接青奥会,某中学准备在校园网上创办一个与南京历史相关的网页。请你阅读下列有关图片的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A.图l: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图2:《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图3: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图4:渡江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在甲午战后(19世纪末),所以A项表述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其目的是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这与现代化潮流相违背,B项表述错误。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被推翻,而三大主力消灭是此前的辽沈、淮海、平津战役,D项表述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项正确。故选C项。13.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可知,中国共产党将原来为抗日设立的政权改变为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权,反映出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化为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即当时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项正确;据题干“1947年11月”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述错误,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人195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选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14.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做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由国家统一计划划出一定的范围,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这说明当时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D.商品经济受到了政府的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由市场来调节”、“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受到政府重视,故选D项;A项的"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故排除C项。15.1982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C.法律要为社会发展服务D.法律的经济职能得以强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可知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保障人权,A项错误;公民法治意识日益增强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C项。16.在克利斯提尼时代的雅典,如果一位政治家威望过高,影响过大,且居功自做,摆出人民救星的架子,他就会引起民众警觉,被怀疑是政治危险人物,可能威胁民主,破坏政局稳定。此时,雅典公民维护民主的有力武器是A.任期制B.抽签选举法C.津贴制D.陶片放逐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利斯提尼制定的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防范政治家野心膨胀、维护民主的有力武器,D项正确;任期制不是雅典公民维护民主制度,打击野心家危害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A项错误;抽签选举法不能有力地打击政治家的野心,B项错误;津贴制是伯里克利时期,为激励公民参加民主政治采取的措施,C项错误。17.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受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保护了私有财产B.加强了罗马城市管理C.混淆了法律责任D.完善了罗马法内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针对因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受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对罗马城市中的泼水或高空掷物现象进行限制和管理,体现的是加强罗马城市管理,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保护了,私有财产”,排除A项;“混淆了法律责任”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完善了罗马法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8.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帝国境内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承认路德宗和旧教的信仰自由,路德宗新教和旧教同权平等;根据“教随国定”原则,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利。据此可知,这一和约()A.加重了德意志分裂局面B.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C.瓦解了宗教战争的根基D.为德意志统一奠定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德国)。据材料“帝国境内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承认路德宗和旧教的信仰自由”和“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决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利”及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各诸侯可以自主选择信仰天主教或新教,这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并在之后爆发了三十年战争,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格斯堡和约》只是规定“路德宗和旧教的信仰自由”,并非信仰自由,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路德宗和旧教的信仰自由并没有瓦解宗教战争的根基,其后发生的三十年战争就是例子,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路德宗和旧教的信仰自由加剧了德意志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19.伏尔泰在小说《如此世界》里把社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企业主身上,孟德斯鸠提出在君主制政体下推行不横征暴敛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魁奈在其代表作《经济表》中提出国家应该取消干预政策,放弃工业法规,废除行会制度,倡导自由竞争和自由进行对外贸易。这说明启蒙运动()A.对未来社会制度设想一致B.倡导自由主义经济思想C.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根据材料可知,伏尔泰、孟德斯鸠、则奈等启蒙思想家都主张自由,这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体制,D项正确;材料中伏尔泰、孟德斯鸠、魁奈等启蒙思想家都主张自由,但不能说明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设想一致,排除A项;材料中伏尔泰、孟德斯鸠、魁奈等启蒙思想家都主张自由,但不能说明他们都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0.有学者指出,欧洲大陆各国酝酿多年而无力实行的资产阶级变革,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完成了。这种摧枯拉朽的促进作用,对各民族影响极其深远。该学者意在强调拿破仑战争(),A.促进近代民族国家兴起B.推动欧洲开始由专制向民主过渡C.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D.增强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D项正确;中世纪时期,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已经逐渐兴起,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推动欧洲开始由专制向民主过渡,“开始”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无法判定各国资产阶级力量是否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21.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同时规定“在法国任何地方缴纳至少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出具收据”“非处于家仆地位,即不是领工资的仆人”的公民有选举权;“有真实证据证明已破产或资不抵债者”没有选举权。这导致700万公民中有近300万人被剥夺了选举权。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以财产不平等代替出身不平等B.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最终实现C.推翻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标志法国成文法体系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但对公民的选举权却规定了多种限制,用财产的多寡剥夺了大部分公民的选举权,即以财产不平等代替出身不平等,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宪法民主的弊端,与启蒙思想的理想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法国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信息,排除C项;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标志法国成文法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22.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前,英国驻普鲁士大使向政府报告:统一后的德国和英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可以为保护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做出贡献。普鲁士是爱好和平的,它领导下的德国将有助于英国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这一建议()A.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B.立足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C.预见了未来欧洲局势的变化D.推动德国走上和平统一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70年的英国。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和英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可以为保护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做出贡献。普鲁士是爱好和平的,它领导下的德国将有助于英国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体现了英国对普鲁士的支持,目的是制衡法国,实行大陆均势支持,故这一建议立足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即大陆均势政策,B项正确;这一建议不能改变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排除A项;材料中的建议认为普鲁士是和平的,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走上统一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23.观察启蒙思想家身份或部分成就表,由此可知孟德斯鸠伏尔泰笛卡尔康德有多篇有关自然科学的论文研究牛顿的科学成就数学家、物理学家中年著述均在自然科学方面A.启蒙运动深受科学思维的影响B.启蒙运动诱导了科学理论创新C.科技革命推动对宗教重新审视D.自然科学在近代地位开始凸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多篇有关自然科学的论文”“研究牛顿的科学成就”等内容可以看出,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的论著都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因此说明他们受科学思维的影响,A项正确;启蒙运动与科学理论创新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宗教,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自然科学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24.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8世纪”、“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的权力转移到内阁,英国国王开始了统而不治,因此出现了“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现象,故选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主导政府是在19世纪以后,排除B;随着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议会就已经开始限制国王权力,排除C;英国国王不会犯错误是因为国王丧失了实际权力,而不是转嫁责任,排除D。,25.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的议员。这些规定A.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B.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C.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D.充分体现了两院的制约与平衡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每两年都要改选替换相关代表,从而实现了代表的广泛性,参议院每次只改选三分之一,又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故B符合题意;立法工作本身就是严谨的工作,因此这些措施并不是为了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排除A;国会属于中央机构,和地方无关,排除C;这些改选的规定不能体现两院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排除D。26.美国学者艾伦·沃森在评价近代西方某国的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在整个大陆法系的历史中,它诞生的深远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整个大陆法系都因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该学者评价的法律文献A.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B.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影响较大C.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D.极力排斥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整个大陆法系的历史中,它诞生的深远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整个大陆法系都因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学者艾伦·沃森在评价的是《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影响较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保卫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制定,B项正确;“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的法律文献是英国的《权利法案》,排除A项;“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的法律文献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排除C项;;“极力排斥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7.为了使政府在政党轮替时工作保持稳定,19世纪初,英国在政府各部设立“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这说明了A.存在政党分赃现象B.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C.英国民主政治的深入D.关注官员道德品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趋势已经出现,这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题干没有关于政党分赃的内容,故A错误;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有一个过程,直到1870年的枢密院命令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形成,故B说法错误;D题干没有体现,排除。28.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可得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衣布料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女性地位,排除A项;人造纤维不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审美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29.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19世纪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A.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B.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C.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相适应D.巩固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英国的三次议会改革中,获得选举权的阶层越来越多,这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演变相适应,C项正确;这三次议会改革是使部分阶层获得了选举权,不是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选举权范围的扩大,BD项均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项。30.《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C.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协定分别是“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贸总协定”,它们的建立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是一种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B项正确;二战后居于经济主导地位的是美国,排除A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出现于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治理措施。【答案】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解析】【详解】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后出现问题,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上中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削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根据“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根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摘编自《外交近代化》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答案】(1)变化:外交机构,由没有专门机构向专门机构转变;外交内容,由单一经济通商管理向全面的对外交往转变;外交体制,由朝贡体制向近代体制转变;外交人才,由兼职官员向近代的专业专门的外交人才转变;外交文书,由夷书定例向“照会”样式转变;外交态度与状态,由居高临下向屈辱外交转变;外交主权和地位,由独立自主向半殖民外交转变。原因: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中西交往加强,中国外交向西方学习,逐步近代化。(2)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改革开放后,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提出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影响:新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可知,外交机构,由没有专门机构向专门机构转变;根据材料“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可知,外交内容,由单一经济通商管理向全面的对外交往转变;根据材料“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可知,外交体制,由朝贡体制向近代体制转变;根据材料“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可知,外交人才,由兼职官员向近代的专业专门的外交人才转变;根据材料“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可知,外交文书,由夷书定例向“照会”样式转变;根据材料“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可知,外交态度与状态,由居高临下向屈辱外交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交主权和地位,由独立自主向半殖民外交转变。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根据材料“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交往加强,中国外交向西方学习,逐步近代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程: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知,改革开放后,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据材料“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可知,十八大后,提出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影响: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可知,新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据材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可知,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根据材料“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可知,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史实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说明: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与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争论,最终通过政治妥协而产生。这部宪法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相互妥协的结果,确立联邦体制和共和政体,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法国在百年动荡后,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相互妥协,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都很大,正是保皇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制度也得以稳定。总之,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构建过程中,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解析】【详解】本题属于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