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随着时代发展与变迁,宗法制对政治制度的直接影响在不断减弱,但基于宗法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却未曾被削弱,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封建帝制皇权的日益加强,而得到了强化。”材料认为宗法制()A.随时间推移而强化B.是帝制的组成部分C.长期影响中国社会D.左右古代道德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宗法制所形成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尤其是封建帝制皇权的日益加强,而得到了强化。”并结合史实得出宗法制在春秋战国崩溃瓦解后,其观念上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继续延续,C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崩溃瓦解,排除A项;宗法观念是帝制的一部分,而非宗法制,排除B项;宗法制基础上的道德观念是古代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但不是主体,排除D项。故选C项。2.《韩非子·定法》中说:“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术是君主管理大臣的制度性安排,法是大臣管理民众的制度性安排,两者各有各的用途。由此可见,法与术()A.服务主体一致B.发挥作用相同C.适用范围不同D.适应时代相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术是君主管理大臣的制度性安排,法是大臣管理民众的制度性安排”说明法主要针对民众,术主要针对大臣,适用群体不同,C项正确;“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以看出法与术服务主体不一,排除A项;“两者各有各的用途”说明发挥作用不同,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法与术适应时代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3.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仅征自山泽产品,如盐、铁等,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形成了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这种赋税比例结构()A.体现工商皆本政策B.助推商业规范发展C.导致农民负担沉重D.成为后世学习典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赋税的重心移向田赋农业税,可知这种赋税比例结构会导致农民负担沉重,C项正确;“工商税收极其单薄简约”的信息不等于工商业为本业的结论,且秦朝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典型,排除A项;商业规范主要表现为各种商业的规范性政策和制度,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不协调的赋税比例结构”加剧了百姓负担,进而加速了秦的灭亡,且未涉及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离开了夏商周国家政权的支持,华夏族是难以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汉朝,华夏族主体是难以向汉族转变的;而没有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隋唐的繁盛和统一就失去了重要的基础。据材料可知()A.国家与民族发展具有相互依赖性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一脉相承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分析了夏商周以来,国家政权和民族发展互相支撑,互为基础的关系,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统一和分裂相关问题的探究,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古代经济制度以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传承关系展开论述,排除C项;材料没有将不同地区文化的相通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5.“婴戏图”是指将儿童玩耍、嬉戏的瞬间动作纳入画面作为装饰题材的纹样,多注重“以象写意”的趣境表达。黄宾虹把宋代画坛的风气归纳为:“一人,二婴……”婴戏图在宋代瓷器上也十分多见。婴戏图在宋代迅速发展体现了(),童子持莲纹执壶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垂钓枕白地黑花童子捶丸八角形枕A.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宋人绘画开始关注人类社会C.宋代瓷器工艺臻至完善D.宋人对人性的真与美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儿童玩耍、嬉戏……趣境表达”以及图中儿童垂钓等充满童真和美好的生活场景的刻画,体现了宋人对人性的真与美的追求,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排除A项;早在人类绘画之初,就开始关注人类社会,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等,排除B项;瓷器工艺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且本题主旨并非为瓷器,而是婴戏图,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列对表格中的史料解读合理的是()竹枝词出处作者南瓜莱菔杂芸薹,种遍山隈与水隈。一带平畴将绿绕,好风吹送稻香来。《利川竹枝词》吴子丹包谷根从石罅寻,石田戴土土如金。秋风莫扫野鸡啄,传说天荒救老林。《业州竹枝词》周鲲化漳濁漳清年复年,鸬鹚陂外水如烟。桑麻匝地禾苗绿,犹是西门旧溉田。《业城杂咏》洪良品表:湖北恩施竹枝词A.史料可用于研究当地饮食结构B.此地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C.表中竹枝词创作于宋初至元末D.此处的百姓生活富足安逸【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南瓜、芸薹、稻香、包谷、禾苗”,等词语,可以推定当地的食物结构及相关习俗,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种作物的具体比例,排除B项;根据“包谷”,适合山林种植,可以救荒等描述,可判定为苞谷,即玉米,可以确定不早于明代,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百姓人均可食粮的具体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7.王韬说:“吾所谓变者,变其外不变其内,变其所当变者,非变其不可变者。所谓变者,在我而已,非我不变而彼强我以必变也。彼使我变,利为彼得;我自欲变,权为我操。”王韬意在强调()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掌握变革的主动权D.学习西方的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变其所当变者”“所谓变者,在我而已”“我自欲变,权为我操”可以看出作者强调掌握变革的主动权,C项正确;王韬是早期维新派,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同时材料没有具体探讨“体用”问题,排除A项;王韬虽然强调了变的重要性,但是材料没有明确交代变的内容是“师夷长技”还是“西方的制度”,排除B、D项。故选C项。8.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历史由“人类全体或大多数之共业组成”,他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在于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成果,使国民“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据此可知,梁启超的治史理念()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根源于马克思主义C.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持D.具有现实关怀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主张史学家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成果,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结合梁启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可看出梁启超的治史理念具有现实关怀意识,D项正确;梁启超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新观念,并没有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排除A项;梁启超关注到了马克思主义,但他的史学思想并不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事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与变法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9.1927年4月至5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正式提出建立专门的监察委员会。《决案》规定“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决案的通过及其规定()A.反映出土地革命时期形势严峻B.利于党的纪律监察机构保持相对独立性,C.标志党的监察制度发展至成熟D.有助于纠正当时党内盛行的“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27年(中国)。由材料中“在全国代表大会及省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可看出决案规定了监察委员的产生方式,独立于中央委员及省委员,有利于党的纪律监察机构保持相对独立性,B项正确;中共五大召开时间为1927年4月至5月,土地革命时期尚未到来,排除A项;这一时期党的监察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发展至成熟,排除C项;大革命时期,党领导人主要犯了右倾错误,而不是“左”倾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0.“投豆选举法”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而实行的选举方法。选举的时候,候选人不用到场,监票人告诉选民每个碗代表的候选人,选民一个个轮流进屋投票。到了选举日,各选举点像过年一样,男女老少齐出动。“投豆选举法”()A.扩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B.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D.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中国)。陕甘宁边区政府采取灵活的形式保障选民行使选举权利,从而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提升了民众对陕甘宁抗日民主政权的认可,扩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A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从材料中“候选人不用到场,监票人告诉选民每个碗代表的候选人,选民一个个轮流进屋投票”可看出,选举程序较为严谨,但并不等于完善,这种选举方式是基于当时的民情,随着时代的发展,选举程序会更加的科学,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于1954年,排除D项。故选A项。11.1951年,江苏南通私营工业总产值达6385万元,比1950年增加29.4%,比1949年增加41.3%,私营零售业销售额也获得较快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地改革的开展B.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支持C.公私合营的推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力促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951年(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助力经济恢复发展,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开展与工商业发展关系不大,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是1984年和1989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表(单位:万个)。据此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198424.84481.228.0412.9679.46198922.68736.479255379.88637.05A.农村产业结构趋于优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发展D.城乡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体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A项正确;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表格仅统计了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情况,不能看出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协调,排除C项;材料没有比较城乡,看不出城乡差距是否有扩大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13.《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展示当年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传达中央最新的意图,阐述国事以振聋发聩。据此判断,下列表示2013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高频词统计的是()A.创业、建设、改革、发展、市场经济B.改革、现代化、复兴、梦想、法治C.四人帮、现代化、批判、斗争、发展D.人民、群众、建设、中共十二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13年(中国)。2013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踏上了“复兴之路”的新征程,B项正确;1992年10月召开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A项并不能对应在改革开放35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排除A项;C选项中“四人帮”“批判”“现代化”“发展”等高频词可谓“新旧杂陈”,符合1978,年转折的特征,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并不相符,排除C项;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召开,与材料对应改革开放35周年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如犹太人《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神话,古印度《摩奴传》中的洪水故事,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传说等等。其比较普遍的程式为:人的罪恶—洪水惩罚一人类再生。下列对洪水神话解读正确的是()A.神话故事完全不具备史学价值B.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相通性C.东西方早期洪水神话具有共性D.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依据材料可知,东西方的洪水神话故事具有共性,有比较普遍的程式,C项正确;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古时候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思想体系具有很重要的史学意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类文明产生这一主题,排除B项;多元强调的是差异性,而材料强调的是共性,排除D项。故选C项。15.早期罗马军团由有足够财产的、能自主提供武器装备的公民构成,战争结束后,士兵们各自回家从事生产。公元前2世纪末期,马略进行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改革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作为志愿兵参加军队,国家提供武器和装备,并发给士兵货币报酬,士兵服役期为16年”。由此可知,马略军事改革()A.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是一场封建化性质的改革C.扩大了公民群体的范围D.有利于提升罗马军队实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世纪末期(罗马)。由材料可知,马略军事改革实行募兵制,士兵成为职业军人,统一配备武器装备,发放报酬,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军队战斗力,D项正确;此时期为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A项;马略改革后,罗马依然是奴隶制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且材料也没有涉及社会性质改变,排除B项;马略军事改革只是取消了入伍公民的财产限制,与公民群体的范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材料一阿保机建国后,不少汉族农业人口流入,对流入汉民筑城以居之,“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契丹统治者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还开科取士。圣宗更是将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指导的《贞观政要》奉为圭臬。辽朝统治者效法汉人制定相关礼仪,逐渐将本民族特有之礼制与汉人礼制相结合,形成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礼仪制度。——摘编自李蕊怡《从辽朝内民族交融看“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材料二雍正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以致彼此诋毁,相互排斥,“北人诋南为岛夷,南人指北为索虏”。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雍正认为“柔远之道,分疆与睦邻论,则睦邻为美。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雍正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观念深有体悟,认为“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在雍正看来,清朝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一统”,“海隅日出之乡,普天率土之众,莫不知大一统之在我朝”。——摘编自宫岩、武雪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与清代国家治理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内民族交融的特点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案】(1)特点:结构上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双向发展;方式上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内容上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意义: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促进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为元朝进行彻底的统一做铺垫;加快一些民族与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为元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国家“大一统”是民族“大一统”的重要前提(或答两者关系均可);民族“大一统”方式多样,以相互交流学习为主;强调德政是维护和巩固民族“大一统”的重要保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结构、方式、内容等方面思考。结构上,据材料一“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可得出以汉族文化为主导,双向发展;方式上,据材料一“不少汉族农业人口流入”“,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在唐代时已经有渤海人衣汉族服饰情况,在同契丹族接触后,也出现穿着带有契丹族服饰风格的渤海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内容上,据材料一“契丹人渐渐由原先‘衣皮食肉’变得喜好穿着丝、麻制品。辽朝境内的陶瓷制造业兴起,产品风格与造型多样,有中原式器型,也有极具契丹特色的契丹式器型。”“契丹统治者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还开科取士。圣宗更是将以儒家政治学说为指导的《贞观政要》奉为圭臬。辽朝统治者效法汉人制定相关礼仪,逐渐将本民族特有之礼制与汉人礼制相结合”可得出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第二小问意义,结合第一小问特点,以汉族文化为主导,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兼有移民、战争等交往,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既涉及物质文明,也包含精神文明双向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为元朝统一做铺垫、加快一些民族与地区的封建化进程、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与进步、为元明清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等角度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雍正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没有国家‘大一统’,民族之间就会充满矛盾”“各民族只有在统一政权之下,‘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才能形成新的民族‘大一统’意识”可得出充分认识国家“大一统”是民族“大一统”的重要前提;据材料二“交相做勉,共遵荡平正直之王道”可得出”民族“大一统”方式多样,以相互交流学习为主;据材料二“畏威与怀德较,则怀德为上”“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德足以君天下,则天锡佑之以为天下君”可得出强调德政是维护和巩固民族“大一统”的重要保障。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仍受到欧美殖民国家的主导,部分阿拉伯国家对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缺乏了解,对红色中国持疑惧和排斥的态度。而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因受到中国对苏联“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将部分阿拉伯国家的统治阶层视为封建独裁和反动军人集团的代名词,中阿之间对外政策等层面缺乏足够的相互认知与了解,存在认知坚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并未急于通过传统的政府间外交的途径实现与阿拉伯国家正式关系的建立,而是主要通过媒体传播和人文交流的手段进行,并辅助宗教和外援,最终助推中阿双方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摘编自刘辰《新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公共外交研究》材料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阿拉伯国家也处于变革自强、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中阿双方把握历史大势,回应人民呼声,建立起“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安全稳定与全球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滴编自丁俊、朱琳《新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机制、成就与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阿之间存在认知坚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时代中阿合作的意义,并为进一步发展中阿外交关系提出一些建议。【答案】(1)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仍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中阿不同的经济与文化为双方交往添加了一定的阻碍。(2)意义:有利于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有助于中阿民族复兴;为促进阿拉伯国家发展和中东地区治理贡献更多力量和智慧;为南南合作与全球发展树立了典范;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议: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中阿交流、合作;提升我国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彰显国际道义;坚持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对阿信息传播渠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阿拉伯)。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当时的国际环境分析,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根据材料“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仍受到欧美殖民国家的主导,部分阿拉伯国家对中共领导下的新中国缺乏了解”可知,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格局仍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根据材料“而中国国内的一些媒体也因受到中国对苏联‘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将部分阿拉伯国家的统治阶层视为封建独裁和反动军人集团的代名词”可知,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根据材料“中阿之间对外政策等层面缺乏足够的相互认知与了解,存在认知坚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阿不同的经济与文化为双方交往添加了一定的阻碍。【小问2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新时代(中国、阿拉伯)。第一小问意义:中阿合作,有利于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根据材料“不仅为中阿两大民族实现复兴的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促进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为推进地区安全稳定与全球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知,有助于中阿民族复兴、为促进阿拉伯国家发展和中东地区治理贡献更多力量和智慧、为南南合作与全球发展树立了典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阿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小问建议:从政策方面看,应该加强政策支持;从合作程度看,应该进一步深化中阿交流、合作;从我国作为大国的角度看,中阿合作中,要提升我国全球治理能力,进一步彰显国际道义;从合作的主体看,坚持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有机结合;从信息交流看,应当拓展对阿信息传播渠道。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民初盛行“军国民教育”思潮,学校体育被西方体操霸占,“体操科一律为主课”,并由学部施行,而武术则“各地方自行举办”“高等小学以上兼习之”。彼时国人出于民族自尊心,用武术来证明中国自古就有“体操”。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步入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亦是出于文化自觉,争取与西洋体育并驾齐驱的话语权的创新形式。但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丢失了传统武术的核心特征。由霍元甲主持的精武体育会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则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超越强健身体的范畴,从宏观上聚焦于种族与国家延续。新文化运动时期,“土洋体育之争”推动武术走向科学。国术的“传统”在“科学”的语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要想以武图强,武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彼时的武术规则深受西方体育影响,趋向竞技化,初成之规则在比赛中成为裁判依据,使比赛“有法可依”。武术对抗赛在“全运会”中可谓昙花一现,但民国时期的武术套路、对抗赛实践为当代武术竞赛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经验。1936年,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摘编自张银行、谢海柱《中国近代武术“转型”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术“转型”的背景和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武术转型发展的看法。【答案】18.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末新政等近代化改革;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趋势:教育化、科学化、竞技化和国际化。19.看法:传承武术,助力民族国家发展;发展武术,激发民族认同感;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继续推进武术国际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和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学校体育被西方体操霸占”并结合清末民初的史实可得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据材料“由学部施行”“高等小学以上兼习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清末新政等近代化改革;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可得出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第二小问趋势,据材料“武术进入学校是武术步入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可得出教育化;据材料“要想以武图强,武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彼时的武术规则深受西方体育影响,趋向竞技化,初成之规则在比赛中成为裁判依据,使比赛‘有法可依’”可得出科学化、竞技化;据材料“1936年,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可得出国际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第一小问的趋势,从传承武术,助力民族国家发展;发展武术,激发民族认同感;推进武术国际化等角度思考即可。从传承武术,助力民族国家发展来看,据材料“要想以武图强”,可得出传承武术,助力民族国家发展;从激发民族认同感来看,据材料“超越强健身体的范畴,从宏观上聚焦于种族与国家延续”可得出发展武术,激发民族认同感;从武术国际化来看,据材料“中国武术代表团成功参加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该届奥运会上的武术表演惊艳世界”可得出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继续推进武术国际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雅斯贝斯在他的代表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期理论。他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历史的“轴心期”,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万物中的特殊地位,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寻求突破,人类精神得到了一次觉醒、成熟和发展。“轴心期”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其精神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整体或一点),围绕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轴心期”时期多元文明共同繁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形成众多学说、学派,彼此论战辩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希腊古典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和德谟克里特等贤哲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理念的关系,启迪着人们用理性主义思考,发现人本身,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它反对种族歧视,宣扬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传播广泛,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综上所述,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期”时期,人类多元文明共同繁盛,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高潮,是人类精神觉醒,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轴心期”时期多元文明共同繁荣,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其次,结合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古典时期和古印度的史实阐述,答出代表人物及主张,以及积极影响。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形成众多学说、学派,彼此论战辩驳,积极影响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希腊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十多德和德谟克里特等,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理念的关系,启迪着人们用理性主义思考,发现人本身,积极影响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它反对种族歧视,宣扬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传播广泛,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深远。最后,总结归纳,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期”时期,人类多元文明共同繁盛,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高潮,是人类精神觉醒,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完成表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12 20:50:02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2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