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历史月考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满分80分,每小题2分)1.(2分)《墨子•非乐》曾引用商汤时期的诗歌《黄径》曰:“呜呼!舞佯佯(洋洋),黄言孔章(声音洪亮),上帝弗常(保佑),九有(九州)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该诗(  )A.介绍了儒家思想B.用韵十分考究C.洋溢着浪漫情怀D.蕴含政治劝诫2.(2分)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3.(2分)先秦儒家礼教在对上古时期习俗的继承和周公“制礼作乐”中萌芽。春秋时,孔子将“仁”的精神镶嵌在礼制规范之中使得儒学礼教理论基本形成;战国时,孟子提出“仁政”、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等思想将其发扬光大。据此可知,先秦儒学家旨在(  )A.继承与弘扬传统礼乐文化精髓B.开创独特的道德教化机制C.培育国民经世济民的爱国情怀D.重塑社会文明秩序与规范4.(2分)汉代,祥瑞崇拜之风盛行,不但郡王们为了标榜统治清明而大兴祥瑞,而且民间也有视祥瑞为太平,将图像刻画在居住的房屋门上或逝者墓室中的做法,如江苏徐州睢宁县九女墩墓墓室中的祥瑞画像有“九穗禾、凤凰、麒麟、玉兔、灵芝、嘉果”等。这一现象体现了(  )A.大一统王朝的新气象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C.民众富足的生活状态D.天人感应的社会影响5.(2分)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这种观点(  )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尊卑有序观念C.背离了传统儒学的天人观念D.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6.(2分)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变化(  )A.推动了儒家与道家的相互融合B.意在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统一C.是社会发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D.是为了提升先秦儒学的政治地位7.(2分)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8.(2分)两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以下语句反映了程朱理学思想内涵是(  )A.“人伦者,天理也”“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9.(2分)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大幅度提升伦理精神的地位,认为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上古“三代(夏、商、周)”之治完美地展现了这种伦理的底色,因为只有回归“三代”之治,全面恢复“古制”才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的架构。这说明(  )A.先秦政治制度建立实现了社会安定B.宋明理学家的政治理想脱离了现实C.理学家们重视思想上的复古及完美D.宋明时期的道德价值重于政治价值10.(2分)宋代注重族规和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如:南宋袁采家族的《袁氏世范》,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把全书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这说明(  )A.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B.入世思想影响到基层治理C.印刷术发展推动书籍革命D.家训形式内容更加规范化11.(2分)陆九渊批评朱熹的格物于已发见端倪的修养方法是“艰难其途,支离门户”;认为涵养省察没有分别,不必在存养之外再讲究省察,也不必于事事物物上求定理,主张功夫全在存养上,存心、养心就是保持固有的良知。由此可见,陆九渊主张(  )A.践行儒家思想世俗化B.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C.发明本心的心性修养D.体味古圣先贤的圣道,12.(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延续,但彼此又有很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他们(  )A.宣传春秋大一统的主张B.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认为儒家学者应致良知D.否定传统儒学思想13.(2分)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4.(2分)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15.(2分)明朝王世贞为此书作序,誉以“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赞此书,“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此书是(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16.(2分)“该书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四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兵器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成就。该书图文并茂,形象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从事生产的工艺过程与技术细节”。“该书”是(  )A.《永乐大典》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17.(2分)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从侧面反映了(  )A.中西文化的全面会通B.传统文化受到冲击C.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D.传教士受民众拥戴18.(2分)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洛神宓妃形象的演变历程,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代文人宓妃形象战国中后期屈原貌美、无德无礼的神女或精灵东汉末期建安年间曹植灵慧、渴求爱情的神女唐初李善敢于实现爱情的神女清初蒲松龄洒脱、具有现代色彩的女性,但对其态度模棱A.宓妃形象跌落神坛B.民众宗教信仰日益淡化C.人性色彩逐渐增强D.折射女性地位持续提高19.(2分)盛唐时期,很多读书人幻想“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杨炯就在《从军行》中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高适《塞下曲》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反映了盛唐时期(  )A.重武轻文的社会风尚形成B.士人昂扬进取追求功名C.边塞文学的价值受到推崇D.诗歌题材发生重大变革20.(2分)明中叶以后的通俗文学在宋元通俗文学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使“雅”与“俗”的文化对立空前尖锐地呈现出来。通俗文学形成的新的社会观念,迅速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使各级政府都如临大敌,总是希望加以禁毁。这反映了(  )A.封建正统思想受到冲击B.通俗文学更具市场价值C.政府不断加强思想控制D.商品经济推动文化发展21.(2分)魏晋时期,先有钟繇、钟会父子,后又出现河东卫氏、敦煌索氏、吴郡陆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琅邪王氏等书法世家,出现了《四体书势》《笔阵图》等书学经典,书法世家中涌现的杰出书法家构成了魏晋书法史的主体。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书法创作B.政治地位影响艺术发展C.书法艺术得到广泛传播D.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22.(2分)江西采茶戏的出现与盛产茶叶有关,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清中叶后经发展的采茶戏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采茶戏在江西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在江南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迎合了大众百姓娱乐需要D.江西制茶业的发展迅速23.(2分)亚里士多德视教育为城邦政治之要务,他主张由国家统一创办学校教育,教育体系为立法者来规划,教育任务与责任也由国家来掌管,由国家取代父亲教育子女的任务。其意在(  )A.维护贵族统治地位B.彰显公民地位平等C.推动思想文化繁荣D.培育公民集体意识24.(2分)古希腊人认为神和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在信神的同时,更相信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重视现实世界,神话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这种对神的看法,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日益加强。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B.思想文化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C.自然环境决定希腊的文化生活D.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文化繁荣25.(2分)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的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来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古希腊(  )A.个人主义泛滥B.忽视现实幸福C.重视理性精神D.缺乏人文主义26.(2分)如图两幅画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突出人文精神B.以人为本的思想C.认识你自己D.关注人的伦理道德27.(2分)“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普遍使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据此可推知,当时人们(  )A.要求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B.不满于宗教文化钳制思想C.推动意大利成为文化中心D.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28.(2分)“文艺复兴之父”被特拉克收裁了大量古典作家的书信,手稿,他从发现的西赛罗信札中认识了生活中和学术上的四客罗。也了解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和文化原貌。他未完成的《四京罗传记》仍被视为“新史学第一项重大的成就”。被特拉克意在(  )A.恢复古典文明面貌B.设计理想社会蓝图C.弘扬科学革向D.弘扬古代人文理念29.(2分)16世纪欧洲诞生的新教认为“浪费时间是首要的而且原则上最该死的罪孽”,每个人应该全力献身于自己的工作,依靠自己职业活动发财致富。这一思想(  )A.旨在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生产B.促进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C.反映出资本家意图加强工厂管理D.体现出人文主义对时间观念的重视30.(2分)从1770年开始,德意志兴起了“狂飙突进”文学运动,作家重视运用德语来写作,关注刻画本民族的自由、友谊、爱情和祖国,颂扬自然而恬静的田园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德意志文学走向振兴C.东方传统文学的影响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31.(2分)1791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在仿古罗马万神殿的三角门楣上,雕刻了“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的铭文,大型浮雕的主题从天使围绕十字架的“信仰之爱”变成了“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这反映出(  )A.法国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B.天主教失去精神独裁地位C.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D.当时政权注重塑造民族意识,32.(2分)卢梭在《论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统治者是法律的臣仆,他的全部权力都建立于法律之上。同时,由于他享受着法律的一切好处,他若强制他人遵守法律,他自己就要更加严格遵守法律。”由此可见(  )A.赞同君主制度B.主张自由平等C.倡导法律至上D.提倡理性思维33.(2分)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实际上是要求(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34.(2分)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可以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35.(2分)牛顿的经典力学不仅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如,英国的霍布斯与洛克受其影响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使唯物论从宗教神学那里夺取了发言权。由此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  )A.推翻了宗教神学的“创世说”B.利于促使人们对传统认知的改变C.促进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D.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36.(2分)如表所示是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的对比。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古代科学近代科学方法数学与逻辑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A.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相同B.实验是西方科学的根本属性C.西方近代科学探究方法根植于传统D.西方人更具求真的科学精神37.(2分)马克思很欣赏一位科学家,曾互赠书籍和书信往来。他评价这位科学家的著作,认为“可以用它作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此著作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C.《物种起源》D.《自然系统》38.(2分)达尔文认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都是由一个古老的生命形式分异进化而来。这一观点(  )A.表明早期生物进化形成B.是对人类尊严重大伤害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39.(2分)《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40.(2分)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C.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0分)41.(20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摘自岳麓版教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世纪初,教皇被囚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威尼斯、西西里、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可以说是欧洲最有文化和教养的民族。同时,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编织的,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被意大利人首先摆脱。——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材料二一般来说,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中的教义神学毫不关心,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琐分析和抽象思辨,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路德则认为经院神学固然在理智上取得了卓越功绩,但很可能遮蔽了基督信仰的本质,使信仰逻辑化,无助于宗教实践;重要的是要回到《圣经》中,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材料三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人首先摆脱了“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对启蒙运动的影响。,2022年11月08日陈军的高中历史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满分80分,每小题2分)1.(2分)《墨子•非乐》曾引用商汤时期的诗歌《黄径》曰:“呜呼!舞佯佯(洋洋),黄言孔章(声音洪亮),上帝弗常(保佑),九有(九州)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该诗(  )A.介绍了儒家思想B.用韵十分考究C.洋溢着浪漫情怀D.蕴含政治劝诫【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呜呼!舞佯佯(洋洋),黄言孔章(声音洪亮),上帝弗常(保佑),九有(九州)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的主旨,结合墨子的思想主张和先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依据材料“呜呼!舞佯佯(洋洋),黄言孔章(声音洪亮),上帝弗常(保佑),九有(九州)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丧”并结合所学可知,墨子主张节用,其引用这首诗歌是为了规劝君主不要奢侈浪费,这体现了古诗的政治劝诫功能,故D项正确;商汤时期儒家学派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早期国家时期,字词发音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难以推断用韵是否考究,故B项错误;该诗用鬼神之说传递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并没有体现浪漫情怀,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先秦文学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2分)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由材料孟子、墨子的观点和所学孟子、墨子的思想主张分析作答。【解答】由材料可知,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以“燕民”的态度为准,而墨子认为战争影响农民耕种和收获,所以反对一切战争,所以两者的共同点是以民为本,C项正确;孟子并不完全反对,A项不是共同点;古代民本的实质是君本,即通过顺应民心巩固统治,维护的是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思想学派,D项不是共同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分)先秦儒家礼教在对上古时期习俗的继承和周公“制礼作乐”中萌芽。春秋时,孔子将“仁”的精神镶嵌在礼制规范之中使得儒学礼教理论基本形成;战国时,孟子提出“仁政”、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等思想将其发扬光大。据此可知,先秦儒学家旨在(  )A.继承与弘扬传统礼乐文化精髓B.开创独特的道德教化机制C.培育国民经世济民的爱国情怀D.重塑社会文明秩序与规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先秦儒家思想。【解答】A.是孔孟之道形成的特点,故排除;B.反映先秦儒学教化思想,不符合材料设问的要求.故排除;C.是先秦儒学家思考问题的立场,故排除;D.材料核心思想是先秦儒学礼教形成过程,设问涉及儒学礼教形成发展的目的,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环境可知,先秦儒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解决礼崩乐坏、社会失序的问题,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和选项设置均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4.(2分)汉代,祥瑞崇拜之风盛行,不但郡王们为了标榜统治清明而大兴祥瑞,而且民间也有视祥瑞为太平,将图像刻画在居住的房屋门上或逝者墓室中的做法,,如江苏徐州睢宁县九女墩墓墓室中的祥瑞画像有“九穗禾、凤凰、麒麟、玉兔、灵芝、嘉果”等。这一现象体现了(  )A.大一统王朝的新气象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C.民众富足的生活状态D.天人感应的社会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祥瑞带有神秘色彩,承载了传达上天的旨意的功能。材料反映了郡王们和民间大兴祥瑞,这体现了天人感应对社会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与大一统无关,排除A项;汉代没有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排除B项;“民众富足”的说法不符合封建社会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5.(2分)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这种观点(  )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体现了尊卑有序观念C.背离了传统儒学的天人观念D.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董仲舒思想的把握。【解答】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而天的运行是有道德含义的,这意味着人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结合三纲五常思想和君权神授理论,人们服从天子的统治,则是顺应天的意志,是有德的体现,这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本身并未体现出尊卑,在天之下,人都是一样的,排除B项;董仲舒的这一主张是对传统儒学天人关系的继承,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分)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变化(  )A.推动了儒家与道家的相互融合B.意在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统一C.是社会发展与政治统治的需要D.是为了提升先秦儒学的政治地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要求学生结合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西汉治国策略由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这种变化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即这是社会发展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导致的结果,C项正确;儒家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而非两者融合,排除A项;推恩令意在削弱地方权力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项;D项不是主观目的,治国策略的变化首先服务于国家统治而非学术流派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2分)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主张,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君为臣纲,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也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与题意不符;D项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不大。8.(2分)两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以下语句反映了程朱理学思想内涵是(  )A.“人伦者,天理也”“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这一知识点,“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程朱理学思想内涵”此为突破口,体现了程朱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解答】A.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提出“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的方法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故选项错误。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陆九渊心学的“发明本心”;故选项错误。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代李贽提出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代表著:《四书章句集注》。观点:“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提出“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的方法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特点: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两家吸取有益内容,使其更为理论化、思辨化;更加强调伦理道德。地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明初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9.(2分)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大幅度提升伦理精神的地位,认为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上古“三代(夏、商、周)”之治完美地展现了这种伦理的底色,因为只有回归“三代”之治,全面恢复“古制”才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的架构。这说明(  )A.先秦政治制度建立实现了社会安定B.宋明理学家的政治理想脱离了现实C.理学家们重视思想上的复古及完美D.宋明时期的道德价值重于政治价值【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理学的认识。【解答】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家主张恢复古制构建理想社会,说明其脱离了社会现实,故选B。A说法错误,排除;C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排除;D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主张的局限性。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10.(2分)宋代注重族规和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等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如:南宋袁采家族的《袁氏世范》,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把全书分为“睦亲”“处己”“治家”三卷。这说明(  )A.儒家世俗化现象得以发展B.入世思想影响到基层治理C.印刷术发展推动书籍革命D.家训形式内容更加规范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结合材料中“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以儒家的孝悌、忠恕为宗旨”等信息可知,儒家的社会规范逐渐开始融入社会实际,注重儒学的现实意义,具有世俗化趋势,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不涉及基层的具体治理措施,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书籍印刻方式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涉及家训受儒家影响伦理化,并不是规范化,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1.(2分)陆九渊批评朱熹的格物于已发见端倪的修养方法是“艰难其途,支离门户”;认为涵养省察没有分别,不必在存养之外再讲究省察,也不必于事事物物上求定理,主张功夫全在存养上,存心、养心就是保持固有的良知。由此可见,陆九渊主张(  )A.践行儒家思想世俗化B.理论和实践达到统一C.发明本心的心性修养D.体味古圣先贤的圣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要求学生结合宋明理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陆九渊反对朱熹“格物于已发见端倪的修养方法”,主张“功夫全在存养上,存心、养心就是保持固有的良知”这可以看出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的心性修养,C项正确;儒家思想世俗化从材料看不出来,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排除B项;体味古圣先贤的圣道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2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延续,但彼此又有很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他们(  )A.宣传春秋大一统的主张B.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认为儒家学者应致良知D.否定传统儒学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需要考生掌握明清之际新思想的内容及特点。【解答】宋明理学家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但是明末清初的代表性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主张,排除A项;致良知是王阳明的主张,在李贽思想中有一定的体现,排除C项;两个群体都不否定传统儒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2分)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解答】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儒家的思想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儒家思想又一次活跃起来,所以,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当然,新的历史条件指的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14.(2分)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主要考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解答】通过材料张载和顾炎武的言论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读书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D正确;关注人伦物理是理学家思想特征,排除A;倡导心外无物是心学思想家的观点,排除B;格物致知是理学思想家的观点,排除C。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具有的现代价值。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15.(2分)明朝王世贞为此书作序,誉以“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称赞此书,“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此书是(  )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唐本草》D.《本草纲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相关知识的识记。【解答】根据材料“明朝王世贞为此书作序”“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盖集本草之大成者”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内容全面丰富,对中医药学作出重大贡献,对救治帝王、臣民疾病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王世贞、《四库全书》给予它很高评价,D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著作,《唐本草》是唐高宗时期由政府颁行一部药典,明朝文学家王世贞不曾为这三部作品写序,排除ABC三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16.(2分)“该书十八卷,分别记述了四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兵器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成就。该书图文并茂,形象展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从事生产的工艺过程与技术细节”。“该书”是(  )A.《永乐大典》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天工开物》,解答本题需要紧扣关键信息“四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兵器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成就”分析。【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四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兵器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成就”可知,这部书应该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C项正确;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时期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基本上囊括了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排除B项;《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天工开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2分)清朝顺治帝十分钦佩汤若望的学识,他说:“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今有成。”这从侧面反映了(  )A.中西文化的全面会通B.传统文化受到冲击C.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D.传教士受民众拥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材料主要反映了顺治帝对汤若望大力夸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科技具有先进性。【解答】A.表述绝对,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西方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B项;C.从材料信息看,顺治帝对汤若望大力夸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科技具有先进性,C正确;D.皇帝的赞美不等于民众的拥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18.(2分)如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洛神宓妃形象的演变历程,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代文人宓妃形象战国中后期屈原貌美、无德无礼的神女或精灵东汉末期建安年间曹植灵慧、渴求爱情的神女唐初李善敢于实现爱情的神女清初蒲松龄洒脱、具有现代色彩的女性,但对其态度模棱A.宓妃形象跌落神坛B.民众宗教信仰日益淡化C.人性色彩逐渐增强D.折射女性地位持续提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古代文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解答】根据材料中的“神女”、“女性”等关键词,可知宓妃形象并未下降,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体现了宓妃形象逐渐具有人性色彩,没有反映民众的宗教信仰的变化,排除B项;根据表格中“神女或精灵”、“灵慧、渴求爱情的神女”、“敢于实现爱情的神女”、“洒脱、具有现代色彩的女性”可得出洛神宓妃的形象从原来的神逐渐变成具有人性色彩,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宓妃形象的变化,没有对古代女性地位如何进行解释,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古代文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分)盛唐时期,很多读书人幻想“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杨炯就在《从军行》中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高适《塞下曲》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反映了盛唐时期(  )A.重武轻文的社会风尚形成B.士人昂扬进取追求功名C.边塞文学的价值受到推崇D.诗歌题材发生重大变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盛唐诗歌反映了士人昂扬进取追求功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重武轻文的社会风尚形成,排除A项;C项表述中“受到推崇”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2分)明中叶以后的通俗文学在宋元通俗文学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使“雅”与“俗”的文化对立空前尖锐地呈现出来。通俗文学形成的新的社会观念,迅速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使各级政府都如临大敌,总是希望加以禁毁。这反映了(  )A.封建正统思想受到冲击B.通俗文学更具市场价值C.政府不断加强思想控制D.商品经济推动文化发展【分析】本试题考查了明清小说,重点掌握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解答】“雅”与“俗”的文化对立空前尖锐和各级政府都如临大敌,总是希望加以禁毁,体现了通俗文学形成的新的社会观念不符合封建统治的舆论需要,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受到冲击,A项正确选项;材料不能反映通俗文学更具市场价值,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通俗文学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而不是政府对思想控制的加强和商品经济推动文化发展,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本试题重点考查了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和影响,要求学生正确把握材料的主题。21.(2分)魏晋时期,先有钟繇、钟会父子,后又出现河东卫氏、敦煌索氏、吴郡陆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琅邪王氏等书法世家,出现了《四体书势》《笔阵图》等书学经典,书法世家中涌现的杰出书法家构成了魏晋书法史的主体。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书法创作B.政治地位影响艺术发展C.书法艺术得到广泛传播D.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解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国家的特权阶层,政治特权带来的优渥生活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因此世家中不断涌现出杰出的书法家,他们成为魏晋书法史的主体。由此可知,材料表明政治地位影响艺术发展,B项正确;材料信息只提及书法世家,无法得出“世家大族垄断书法创作”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书法艺术的传播问题,排除C项;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而非安定,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2.(2分)江西采茶戏的出现与盛产茶叶有关,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清中叶后经发展的采茶戏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采茶戏在江西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在江南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迎合了大众百姓娱乐需要D.江西制茶业的发展迅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采茶戏在江西流行的主要原因。【解答】材料中没有体现宋明理学对采茶戏的影响,排除A项;江西采茶戏早于京剧的形成,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采茶戏因表演欢快,诙谐风趣,喜剧性强,颇受群众喜爱”可知,采茶戏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迎合了大众娱乐的需要,C项正确;采茶戏的出现是与采茶劳动有关,它的流行与制茶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3.(2分)亚里士多德视教育为城邦政治之要务,他主张由国家统一创办学校教育,教育体系为立法者来规划,教育任务与责任也由国家来掌管,由国家取代父亲教育子女的任务。其意在(  )A.维护贵族统治地位B.彰显公民地位平等C.推动思想文化繁荣D.培育公民集体意识【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他主张由国家统一创办学校教育,教育体系为立法者来规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题干“他主张由国家统一创办学校教育,教育体系为立法者来规划”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意志,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意识,故D正确;A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题干不能体现,排除;题干体现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故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主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4.(2分)古希腊人认为神和人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在信神的同时,更相信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重视现实世界,神话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这种对神的看法,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日益加强。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人文精神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B.思想文化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C.自然环境决定希腊的文化生活D.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神话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这种对神的看法,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日益加强”。【解答】由材料可知,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古希腊人在信神的同时,更相信人的自身智慧和力量,重视现实世界,神话不过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这种观念日益加强,说明思想文化受到政治体制的影响,故B正确;A错在“主流”,排除;,C错在“决定”,排除;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未涉及,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2分)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的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来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古希腊(  )A.个人主义泛滥B.忽视现实幸福C.重视理性精神D.缺乏人文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希腊哲学,解答本题需要准确题干并结合古希腊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古希腊的祭司在思想领域从来没有起过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可知,古希腊的思想是自由的。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人主张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这是自主意识的体现,是理性精神的觉醒,C项正确;ABD的说法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希腊哲学,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准确判断的能力。26.(2分)如图两幅画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突出人文精神B.以人为本的思想C.认识你自己D.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人文主义思想演变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图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存在就是被感知”体现了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重视人的作用;《苏格拉底之死》则体现了苏格拉底对法律的遵守、以生命捍卫思想言论自由的精神,两幅面都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体现了时代的主题即“弘扬人文精神”,故A正确;B项与第二幅面不符,排除;CD两项与第一幅画不符,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发展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7.(2分)“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普遍使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据此可推知,当时人们(  )A.要求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B.不满于宗教文化钳制思想C.推动意大利成为文化中心D.以复兴古希腊文化为己任【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普遍使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及所学文艺复兴的实质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普遍使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可知,文艺复兴概念被普遍接受是因为中世纪天主教文化钳制和缚了人们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不满,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们“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意大利成为文化中心”,排除C项;复兴古希腊文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8.(2分)“文艺复兴之父”被特拉克收裁了大量古典作家的书信,手稿,他从发现的西赛罗信札中认识了生活中和学术上的四客罗。也了解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和文化原貌。他未完成的《四京罗传记》仍被视为“新史学第一项重大的成就”。被特拉克意在(  )A.恢复古典文明面貌B.设计理想社会蓝图C.弘扬科学革向D.弘扬古代人文理念【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解答】“他从发现的西赛罗信札中认识了生活中和学术上的四客罗。也了解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和文化原貌”表明彼特拉克从古罗马的古典作家的书信、手稿中,吸取了古代人文理念,故D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C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29.(2分)16世纪欧洲诞生的新教认为“浪费时间是首要的而且原则上最该死的罪孽”,每个人应该全力献身于自己的工作,依靠自己职业活动发财致富。这一思想(  )A.旨在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生产B.促进了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C.反映出资本家意图加强工厂管理D.体现出人文主义对时间观念的重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改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宗教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其中新教认为“浪费时间是首要的而且原则上最该死的罪孽”,迎合了当时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思想,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工厂制度尚未确立,排除C项;材料的主张是为了迎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非旨在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教改革,考查学生根据所学分析解读信息能力,考查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30.(2分)从1770年开始,德意志兴起了“狂飙突进”文学运动,作家重视运用德语来写作,关注刻画本民族的自由、友谊、爱情和祖国,颂扬自然而恬静的田园生活。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B.德意志文学走向振兴C.东方传统文学的影响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分析】本试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德意志的作家用本民族的语言歌颂祖国,这体现了人们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德意志文学发展的状态,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东方传统文学没有联系,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试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要求学生掌握归纳信息的能力,掌握启蒙运动的影响。31.(2分)1791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在仿古罗马万神殿的三角门楣上,雕刻了“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的铭文,大型浮雕的主题从天使围绕十字架的“信仰之爱”变成了“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这反映出(  )A.法国开始形成近代民族国家B.天主教失去精神独裁地位C.启蒙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D.当时政权注重塑造民族意识【分析】本试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结合法国的民族意识分析。【解答】“开始形成”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天主教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强调的不是启蒙运动给法国带来的影响,而是民族意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材料“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大教堂改为先贤祠,用以供奉伏尔泰等人”、“献给祖国感念的伟人“、“祖国为公民与英雄加冕“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出国家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烈,当时政权注重塑造民族意识,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试题考查了启蒙运动,要求学生掌握归纳信息的能力,掌握启蒙运动的影响。32.(2分)卢梭在《论政治经济学》中提出:“统治者是法律的臣仆,他的全部权力都建立于法律之上。同时,由于他享受着法律的一切好处,他若强制他人遵守法律,他自己就要更加严格遵守法律。”由此可见(  )A.赞同君主制度B.主张自由平等C.倡导法律至上D.提倡理性思维【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卢梭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由材料中“统治者是法律的臣仆”“若强制他人遵守法律,他自己就要更加严格遵守法律”可知,卢梭主张统治者也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意思均不符,可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3.(2分)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实际上是要求(  )A.摆脱教会的思想控制B.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D.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分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评价等有所掌握。【解答】A.宗教改革为了摆脱教会和教皇的控制,A排除。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排除。C.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也清除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D.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强调理性,主要就是反对封建的专制统治,因此启蒙思想家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故D为正确答案。故选:D。【点评】本题以对启蒙思想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4.(2分)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可以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分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可以缠绕宇宙”的主旨,并正确掌握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可以缠绕宇宙”体现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能量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C.结合所学知识,伽利略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D.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的量子论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35.(2分)牛顿的经典力学不仅对当时的自然科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如,英国的霍布斯与洛克受其影响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使唯物论从宗教神学那里夺取了发言权。由此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  )A.推翻了宗教神学的“创世说”B.利于促使人们对传统认知的改变C.促进了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D.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本题考查经典力学的影响,依据材料“英国的霍布斯与洛克受其影响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使唯物论从宗教神学那里夺取了发言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从材料“在经典力学的直接影响下,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建立和发展了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中可以分析出,经典力学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使人们对传统认知的改变,故B正确;A是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排除;宗教改革发生在经典力学创立前,故排除C;D项“完全适用”说法片面,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6.(2分)如表所示是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的对比。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古代科学近代科学方法数学与逻辑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A.西方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方法相同B.实验是西方科学的根本属性C.西方近代科学探究方法根植于传统D.西方人更具求真的科学精神【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对比材料中西方古今科学方法的不同及所学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分析作答。【解答】由材料可知,古代科学有数学与逻辑的方法,近代科学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可见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继承性,故C项正确;古今科学方法明显不同,排除A项;实验是基本特征,并非根本属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西方人与其它地区人们科学精神的对比,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自然科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7.(2分)马克思很欣赏一位科学家,曾互赠书籍和书信往来。他评价这位科学家的著作,认为“可以用它作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此著作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论动体的电动力学》C.《物种起源》D.《自然系统》【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依据材料“可以用它作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并结合《物种起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种起源》的观点之一是人类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这马克思主义中“人类社会是由原始社会不断发展而来,最终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类似,故C正确;ABD均不能体现“阶级斗争”的相关知识,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种起源》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8.(2分)达尔文认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都是由一个古老的生命形式分异进化而来。这一观点(  )A.表明早期生物进化形成B.是对人类尊严重大伤害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D.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进化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达尔文的进化论。【解答】与题意无关,排除A;,说法错误,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C;“所有的生物拥有同一血缘,来源于遥远年代的共同祖先,存在远近不一的亲缘关系”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观点,冲击了宗教神创论,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进化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39.(2分)《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解答】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资金,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是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工业革命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时期,其出现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前提是新的政治制度或政局的稳定,其重要条件有:资本的积累、自由劳动力的保证、市场条件、技术的准备、资源条件等,这些条件也是资本主义能否顺利发展的基本因素。40.(2分)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C.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解答】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急剧上升,联系到当时美国历史的时代特征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A;B项与材料中制造业人口下降不符,故排除;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分析能力。主要从三个产业结构的比例进行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0分)41.(20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摘自岳麓版教材(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在政治、经济、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1)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2)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结合材料“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结合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礼,主张克己复礼,这是其保守主义一面的反映。但孔子又提倡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这是其人道主义者的体现。(2)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二问,根据材料中的“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从思想融合、适应专制统治需要等角度进行分析。(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上经世致用等角度概括共同主张,根据所学知识,从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等方面进行分析。故答案为:(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含义: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原因:(④思想融合: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生权)的需要。(3)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经世致用。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结合儒家发展演变的历程及意义进行分析解答。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世纪初,教皇被囚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威尼斯、西西里、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可以说是欧洲最有文化和教养的民族。同时,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编织的,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被意大利人首先摆脱。——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材料二一般来说,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中的教义神学毫不关心,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琐分析和抽象思辨,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路德则认为经院神学固然在理智上取得了卓越功绩,但很可能遮蔽了基督信仰的本质,使信仰逻辑化,无助于宗教实践;重要的是要回到《圣经》中,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材料三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人首先摆脱了“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对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第一问,需根据材料“教皇被因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成尼斯、西西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苹分新和抽象思排,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及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归纳;第三问,需根据材料“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及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归纳。【解答】(1)原因:根据材料“教皇被因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可得出教皇权威下降;根据材料“形成米兰、成尼斯、西西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可得出意大利城市走向自治;根据材料“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可得出城市商业和文化的繁荣;根据材料“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可得出大量人才的聚集。(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苹分新和抽象思排,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得出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经院神学。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得出人文主义者将(圣经)仅作为典籍,对其宗教思想不太关心;根据材料“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可得出马丁•路德则强调(圣经》的宗教内涵及其独一无二的地位。(3)影响:根据材料“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可得出人文主义者圣持以人为中心,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根据材料“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可得出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根据材料“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可得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对世俗社会的重视和鼓励劳作与财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故答案为:(1)原因:教皇权威下降;意大利城市走向自治;城市商业和文化的繁荣;大量人才的聚集。(2)同: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经院神学。异:人文主义者将(圣经)仅作为典籍,对其宗教思想不太关心,而马丁•路德则强调(圣经》的宗教内涵及其独一无二的地位。(3)影响: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为中心,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对世俗社会的重视和鼓励劳作与财富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1/911:17:40;用户:梁玉萍;邮箱:13399753831;学号:4529458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20:00:03 页数:20
价格:¥2 大小:180.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