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包头市铁路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包铁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题高三历史一、选择题1.据《史记·殷本纪》所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外丙、仲壬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沃丁、小帝辛等10王。可见,“有殷一代,继王位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弟之继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之位,一是继兄之位”。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存在隐患C.家天下观念受到挑战D.血缘纽带关系渐趋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根据材料“有殷一代,继王位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弟之继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之位,一是继兄之位”可知,商朝时期王位继承的方式主要是兄终弟继,说明此时王权的传承方式尚未形成严格的制度规范,存在着一定的隐患,B项正确;禅让制度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血缘关系无关,排除A项;夏启继承了禹的王位,开启了家天下时代。商朝王位的继承方式体现了家天下观念,“家天下观念受到挑战”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父死子继、兄终弟继”均为血缘关系,“血缘纽带关系渐趋弱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礼治社会,礼仪是一个国家或者个人最高的行为准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礼仪”的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肯定。孔子编撰《春秋》是为了明确等级制度上下尊卑关系,以稳定社会,达到社会和谐,如果孔子承认了楚国国君为王的实事,那么也就代表孔子自己先违背了自己遵从的“礼”。所以在孔子改《春秋》时一直称楚国国王为楚子、楚人,综上可知孔子此举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C项正确;《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孔子此举目的并非,实录历史事实,排除A项;孔子编撰《春秋》坚持称楚王为“楚子”,无法达到提升周王权威的效果,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将各诸侯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强调文化差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3.王国维认,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B.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C.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D.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夏商诸侯之于天子,‘未有君臣之分也’,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并结合所学,夏商时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很弱,而西周通过宗法制分封制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大宗、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材料中的变化主要缘于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C项正确;敬天保民观念体现了民本思想,与“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无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礼乐制度逐渐废弛于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与材料“西周”时期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4.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监察御史曹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太监)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后经曹修古申诉,皇帝即刻下令杖责。这一事例可用来说明,北宋()A.宦官乱政现象较为突出B.崇文抑武理念得到发展C.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D.监察体制的严密性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监察御史曹修古申诉,皇帝下令对涉事太监进行杖责。这一事例体现了北宋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C项正确。涉事的太监被杖责,体现了对宦官乱政现象的抑制,排除A项。材料中监察御史曹修古惩治太监的事件,体现了北宋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与崇文抑武理念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监察御史曹修古惩治太监的事件,体现了北宋君主对监察官员的维护,与监察体制的严密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公元188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并由中央的九卿出任这一职务。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如并州牧董卓、荆州牧刘表等。由此可知,这一改制(),A.助推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B.增强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C.旨在消除中央和地方矛盾D.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并由中央的九卿出任这一职务。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可知,刺史(州牧)的权力得到增强,这会削弱中央集权,助推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刺史(州牧)权力的增强,刺史(州牧)已经由地方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地方权力的增强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更不可能消除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6.在商代王城遗址中,以宗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和以官殿为中心的行政空间均分布于城市的中心。而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和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体量上都处于从属地位。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民本理念影响城市建设B.高度集中的王权已出现C.神权淡出政治体系之外D.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相对于商朝来说,西周王城的祭祀空间与行政空间呈现疏离状态,且前者从属于后者。这说明与祭祀相关的神权色彩淡化,国家治理对神权的依赖减弱。即国家治理理念出现变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民本理念,排除A项;西周时期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排除B项;政治的神权色彩虽然淡化,但并未完全消失,排除C项。故选D项。7.从嬴政建立统一政权开始,到实施焚书的八年间,秦始皇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同时又征聘七十多位老学者,授以博士之官,并对其礼遇有加。这说明秦始皇()A.积极发扬礼乐文化B.未真正实行坑儒政策C.重视思想文化建设D.铲除了六国人才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始皇搜集大量古典文献,并征聘老学者,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以巩固统一,C项正确;战国时期.礼乐文化已崩溃,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这些老学者是否为儒士,无法得出坑儒政策的实施情况,排除B项;秦始皇的这些举措达不到铲除六国人才基础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C项。8.统一六国后,秦王朝为了“行同伦”而开展大规模的“整饬异俗”活动,“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这一举措()A.加强了君主专制B.规范了纲常伦理C.传播了儒家思想D.增强了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使民众在行为上规范,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了“行同伦”的治国政策,以整合统一后的各国民众。“行同伦”的目的在于改变原来六国贵族的不同民俗、道德和思想,教化民众,使全国人民统一法度,统一思想。这一政策虽属专制国家对民众强化管理的举措,但它进一步融合当时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状态,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D项正确;行同伦,即代表了古代人民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信仰等的统一,与“加强了君主专制”不符,排除A项;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规范了纲常伦理”开始于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而秦统一后以法治国,排除B项;秦朝在整顿风俗过程中会采用六国礼仪中比较优良的为秦朝所用,包括儒家礼制成分,但不能得出“传播了儒家思想”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9.明太祖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将原中书省的权力进行拆分,划归六部。六部的长官主要由四大学士组成,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这些做法有利于()A.提高内阁政治地位B.加强中央集权C.权臣集体参与决策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可知,此举便于事项归总,进而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排除B项;材料未显示出权臣参与决策,排除C项。故选D项。10.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瓦解;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等人为代表的富商巨贾走到历史的前台,带动了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商人成长社会统治阶层B.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D.儒学兴起带动商业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私商崛起,即商业经营方式由国家经营转变为私人经营,C项正确;自战国开始,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政治地位比较低,排除A项;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排除B项;儒学提倡“重义轻利”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1.商朝农作物以粟、黍为主,春种秋收,时人分一年为春、秋两季。西周春秋之间,随着冬种秋收小麦种植逐渐推广,春夏秋冬“四时”观念逐渐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也逐步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反映出()A.自然规律决定国家治理理念B.传统历法体系趋于完备C.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D.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夏秋冬“四时”观念的形成,“以时序政”“依时行政”成为统治集团的共识,这些思想文化是受到农业发展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底色,C项正确;自然规律能够影响国家治理理念,不能决定,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先秦时期,传统历法开始兴起发展,“完备”的表述程度过重,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开始走向精耕细作,排除D项。故选C项。12.乾隆《汉阳府志》记载,汉阳所产棉布“四方来贸者辄盈千累百捆载以去”,销售范围远至秦晋、滇黔;孝感、应城等县为又一棉布产区,“四时舟车负贩不绝”;荆州府监利等县所产布匹则“西走蜀黔,南走百粤”,主要销往西南。这一现象表明,清代湖北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趋势B.商品区域化生产的特征明显C.雇佣关系得到普遍发展D.区域间存在不同的市场需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这表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湖北地区的“汉阳”“孝感、应城等县”“荆州府监利等县”盛产布匹,销,往全国诸多地区,这表明,清代湖北地区商品区域化生产的特征明显,B项正确;纺织业发达不等于农业生产衰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且普遍的说法太夸大了当时的情形,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湖北地区布匹的外销,不体现购买其他地区的商品,排除D项。故选B项。13.汉初孝惠帝、孝文帝开创了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教化模式;汉武帝时又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先尊后亲;尊尊亲亲”。这些政策的推行()A.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导致了法家思想走向消亡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根据材料,汉初强调“孝”,汉武帝把“孝”作为选官的标准,这些政策有利于家庭的和睦,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D项正确。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时间上不符合,排除A项;法家思想消亡说法错误,法家思想逐渐和儒家思想融合,没有完全消失,排除B项;“消除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4.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家将儒家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天理的神圣性和至上性,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B项正确;宋朝仍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未涉及三教合一趋势,三教合一是指儒释道的融合趋势,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世俗化强调与百姓生活更加贴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传统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殊少突破。但有学者提出,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这些趋势使明清学术走向与前代有了根本区别。这表明明清时期()A.学术思想成果更加辉煌B.阳明心学推动学术转向C.文化高压政策有所放松D.学术思想活力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体现的是明清时期虽然君主专制走向强化,但是民间学术思想仍然具有活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术思想的活力,非学术思想成果,排除A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并未推动学术转向,排除B项;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并未放松,排除C项。故选D项。16.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记载:“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过激派伪说”指马克思主义B.“政治问题”指俄国十月革命C.“此次罢学风潮”指五卅运动D.“远因”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可知,教育部主事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近因是政治问题,而远因则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而在中国宣传的学说,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作用,因此,“过激派伪说”指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政治问题”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排除B项;“此次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而五卅运动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远因”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17.《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以海关税、常关税、厘金和盐税作担保;同时,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帝国主义的这种主张旨在()A.彻底剥夺清朝的财税主权B.促进晚清的近代化进程C.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D.掀起瓜分中国的新狂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各国均同意清政府把现行平均关税由实际的3.18%提高到5%,对原本免税的商品开始征税”可知,各国一致确立中国现行平均关税,体现了列强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C项正确;“彻底”一说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不符合列强侵华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主张旨在维系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未体现瓜分中国的新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18.近代中国铁路轨距曾经五花八门,法国人修筑的滇越铁路轨距使用米轨,俗称窄轨;沙俄于19世纪末于中国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采用了俄制1520毫米的宽轨,与中国当时采用标准轨的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抢夺筑路权利B.钢铁工业基础薄弱C.南北环境差异显著D.铁路建设轨距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轨距曾经五花八门,据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列强抢夺筑路权利,各自为政,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路轨距问题,与钢铁工业基础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环境差异,排除C项;铁路建设轨距不同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动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和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0.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中,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A.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B.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C.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D.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致力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者的自教运动,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校,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都是该校第一届驾驶班学员,A项正确;甲午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海战,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教育改革,且清末新政是1901至1905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时期的皇帝是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与道光帝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1.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情形说明()A.墨学复兴促进了传统科技的转型B.中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D.中国古代科技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有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科技有相似之处,“自秦仅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说明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史料可以佐证墨学复兴促进了传统科技的转型,排除A项;中国古代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轻实验,排除D项。故选C项。22.1920年5月,陈独秀发表演说:“中国古人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我们要将这句话倒转过来说,‘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9月,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这反映出()A.工人待遇得到极大改善B.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5月(中国)。据本题材料“他发文主张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并结合五四运动相关史实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劳心者治于人”展现出对工人阶级的重视,源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陈独秀主张工人阶级用革命手段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叙述工人的待遇得到极大改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3.民国初期,女子初等教育初步确立。1912年至1916年四年间女学生人数增长缓慢,但在1918年至1919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1923年时更是比1919年增长了近一倍。促成这一时期女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扩大C.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1912年至1916年四年间女学生人数增长缓慢”,“1918年至1919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1923年时更是比1919年增长了近一倍”等信息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男女平等思想的传播,成为女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是相对于君主专制、君主立宪的一种政治思想,与女学生人数增长无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扩大主要体现在救国道路的选择变化方面,不是女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1866年,洋务派创办的同文馆拟添设科学班并招收科甲正途人员。顽固派则宣扬学习西方是“奉夷为师,变而从夷,师事仇敌”。在这种言辞影响下,投考科学班的人员仅72人。这说明当时()A.中体西用难以推动近代化B.争论焦点是西学的价值C.华夷观念妨碍了西学传播D.两大派别的出发点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6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顽固派则宣扬学习西方是‘奉夷为师,变而从夷,师事仇敌’。在这种言辞影响下,投考科学班,的人员仅72人。”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顽固派奉行的华夷观念严重影响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洋务派与顽固派对西学价值的争论信息,排除B项;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出发点都属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5.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根据材料“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1922年中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排除B项;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图是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邮部刊行漫画《民众的力量》。漫画中,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后面还有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标语牌上写着“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我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C.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D.广大民众反帝反封的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可知,国民革命军发起的北伐战争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项正确;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从而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7.1912年3月27日,北京《民视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并举例“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这一时评()A.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B.有利于促进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C.揭示出清政府和革命派的激烈斗争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意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中国)。据材料“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可知电报作为各种政治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从侧面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政治形势和国内局势变化现状,A项正确;“促进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表述夸大,排除B项;清政府在1912年2月宣统退位后已结束统治,“清政府和革命派的激烈斗争”表述错误,排除C项;“决定意义”,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8.1861年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中国富强之术。”1876年驻英公使郭嵩焘感叹:“(英国)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两人的观点()A.都停留在“中体西用”的层次B.都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C.都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D.都认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至1876年中国。据材料“以中国之伦理纲常为原本,辅以中国富强之术。”可知,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该思想主张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根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等,这体现出向西方学习;据材料“(英国)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可知,该观点认为西方的政教风俗好,释放出学习西方的信号,综合起来,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冯桂芬提出“中体西用”的观点,但是郭嵩焘已经意识到西方的政治制度比较先进,排除A项;冯桂芬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排除B项;材料中仅郭嵩焘意识到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先进,冯桂芬仅意识到西方的科技先进,排除C项。故选D项。29.1920年,蔡元培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强调:常见专治科学的人,太偏于概念、分析与机械的作用,而情感生活索然无味,甚至陷入了病态。故欲“防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这表明蔡元培()A.反对宣扬科学思想B.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C.思想观念趋于保守D.平衡中西文化中的偏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0年(中国)。据材料防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可以看出蔡元培已经看到新文化运动中,专治科学的人缺乏情感,体现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B项正确;蔡元培并不反对宣扬科学思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不能说明其思想保守,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其主张教授知识的同时,兼养感情,并没有平衡中西文化中的偏颇,排除D项。故选B项。30.如图是1912—1928年天津机械制造业新设工厂数示意图。这说明当时天津(),A.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B.洋务企业发展环境良好C.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D.受到了英美国家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28年(中国)。由表中1912—1928年天津每年新设机械厂的数量可知,这一时期天津机械制造业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而机械制造业属于重工业,这说明当时天津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A项正确;洋务运动早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就已结束,排除B项;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天津受英美国家控制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1.民族史观的发展总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迟于《史记》已明确提出“各民族同祖同源”的结论,少数民族史家同样力图证明本民族与尧舜禹汤等先圣有血缘联系。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等时期,民族史观往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隋唐时期,杜佑《通典》则认为“中华与夷狄同”,并客观探讨夷夏差别产生的原因。《元史·许衡传》中则对“天下一家”做出新的解释:“二小儿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恶骂,即咒其爷娘今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摘编自李珍《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民族成立之唯一要素在“民族意识”之发现与确立,“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之后逐步混合“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割、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他在《新史学》中说:“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竞争而已”。因此,“民族为历史之主脑”,应该记述民族“排入”“排于人”的历史,“排入者,则能扩张本种以侵蚀他种;排于人者,则本种日以凌夷衰微。”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摘编自王娟《梁启超民族史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导论卷开篇就明确写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对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他认为:“,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摘编自王东平《白寿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并简要评价。【答案】(1)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巩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中心,最终同化于汉文化;与社会政治局面、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政局相对安定、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时期则更为进步,动荡冲突时期则出现回潮/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少数民族政权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受到儒家思想、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史观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曲折性/有从“华夷之辨”向“天下一家”的发展趋势/民族史观在曲折发展中渐趋客观、理性。(2)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影响;空前而深刻的民族危机;西方的民族观、种族论、进化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传入;推动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3)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提出撰写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理论和原则;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贡献;认为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评价: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指导了中国通史、民族史等的编写;推动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由材料一“各民族同祖同源”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之一是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巩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中心,最终同化于汉文化;由材料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中华与夷狄同”可知,史观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曲折性/有从“华夷之辨”向“天下一家”的发展趋势/民族史观在曲折发展中渐趋客观、理性;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史观还有与社会政治局面、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政局相对安定、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时期则更为进步,动荡冲突时期则出现回潮/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少数民族政权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受到儒家思想、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等的特点。【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由材料二“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影响;由材料二“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受到西方的民族观、种族,论、进化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的影响;据所学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还离不开空前而深刻的民族危机;推动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小问,关于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由材料三“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体现为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由材料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可知,白寿彝提出撰写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理论和原则;由材料三“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可知,白寿彝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贡献;据所学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还体现为认为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关于评价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由材料“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他主编的《中国通史》”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研究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指导了中国通史、民族史等的编写;据所学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还推动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32.【图片中的中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上述图片中选取三幅相互关联的图片并提炼出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图片名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图片:太学鹅湖之会《日知录》论题:儒学发展轨迹不断调整阐释:儒学自先秦孔子所创,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构建了外儒内法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士、兴办太学等措施尊崇儒学。汉末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遭遇佛、道挑战,宋代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而形成理学。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和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在鹅湖书院进行辩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到明清时期,理学走向僵化。顾炎武等思想家通过撰写《日知录》等书籍,对理学的空谈心性等弊病进行批判,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综上所述,儒学家会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对儒学进行适当改造以利于时代的发展。示例二图片:《农政全书》同文馆《天演论》论题:西学东渐潮流的发展阐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文化,形成西学东渐潮流。中国传统士大夫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技。但此时西方文化传播的程度和范围极其有限。到了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洋务派认识到中国科技的落后,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采取兴办近代企业、海军和以同文馆为代表的新式学堂等措施,大力引进西方科技等文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追求制度变革,倡导兴民权、君主立宪等维新思想。其中,维新派严复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利用进化论思想宣传变法图存的必要性。综上所述,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西方文化不断传入到中国,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中国。根据设问要求要从图中选取三幅图片得出想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说明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从中国反对西方侵略的角度,从中国思想解放角度,从反封建斗争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说明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18:5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540.5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