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资料显示,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81座墓葬中,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除了陶器外,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A.母系氏族社会进入了繁荣时期B.贫富分化催生出奴隶制国家C.剩余产品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D.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2.《说苑》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孔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由此可知,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B.有教无类C.天下大同D.为政以德3.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4.东吴、东晋和南朝相继建都于南京(东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A.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B.保证了朝廷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南北方的交流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5.唐朝中后期,朝廷在各藩镇设有监军院,各藩镇在长安亦置进奏院。部分藩镇将帅的拥立都要得到监军使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进奏院是藩镇驻京办事机构,负责向朝廷报告本镇情况,呈递本镇表文。由此可见,监军院与进奏院的并存A.彰显了朝廷与地方矛盾的缓和B.体现了藩镇游离性与依附性的双重特点C.为唐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实力6.辽代的上京、中京、西京均设有国子监,其旁所建的孔庙均有祭祀先圣孔子的规例。,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设立孔庙,世世代代以祭祀孔子为礼制;蒙古族建立的元代,在大都设立孔庙,以空前至高的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孔子。这反映出当时这些少数民族政权A.普遍尊崇程朱理学B.借鉴了中原政治体制C.深受中原文化影响D.形成相同的社会习俗7.元代,中书省宰相议政及决策分为两个程序:一是中书议政,俗称“圆议”,诸宰相“列坐一堂……相互轩轻……然后为定”;二是入宫奏事,上报皇帝裁决。朝廷颁布的制诏、玺书、符节、驿传等,都必须通过中书省。材料所述做法A.有利于缓和君相间的对立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凸显了行政运行的民主化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8.下图为清代《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局部)。“丕翁先生”就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严瑞龙。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B.官僚对艺术的追求得以满足C.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日臻完善D.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相结合9.19世纪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量天尺(测远近)、海图、察天筒、风铳、千里镜、显微镜、自来火等作了描述,称这些为“西洋奇器”。最后五卷辑录了有关地球天文等科技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提供了很多图解和示例让中国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魏源的做法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B.旨在反思中国落后的科技体制C.丰富了洋务运动“自强”的内涵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1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召见严复时微叹道:“中国就是守旧人多,怎好?”且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大批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他们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A.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B.废除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遭到知识分子的全面反对D.改变了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11.1902年后,警政迅速在全中国铺开。各省先后于省城创建巡警总局、警务总局、警察总局等。除省城外,有些省份的重要城市、商埠也较早开办了警政。如直隶的天津、奉天的营口、江苏的上海、湖北的汉口、安徽的芜湖、江西的九江等。材料现象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B.推动了社会治理的近代化C.延续了戊戌变法的措施D.遏制了革命新形势的到来12.民国时期,“教育救国”倡导者笃信教育具有救国、兴国、强国的巨大功能,因而潜心研究教育理论或投身于教育实践,如在1926年,晏阳初携妻带子来到定县农村,建立乡村学校以探求平民教育的真谛。民国时期“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是A.救亡图存已成为时代潮流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深入发展,C.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D.国民政府放松对教育的管控13.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机器榨油和手工榨油产量比较(单位:万担)。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近代化企业在曲折中发展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渐弱化14.20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三分之一在国内,三分之一在国外,三分之一储备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脱产进修、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干部素质,确保国内外干部轮换制度化。这一构想后来得到落实。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B.意在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走向国际外交舞台C.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D.彰显了新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15.20世纪90年代,广东南海地区兴起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各家庭以承包地入股形式成立土地合作社,集体积累股为51%,社员分配股为49%,由合作社整合规划土地生产经营,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二、三产业,从而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价值的最大化。广东南海的农业改革A.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C.使农村社会结构得以合理调整D.以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着眼点16.在古埃及,拥有来世最初只是国王的专利。后来贵族们也在石棺上刻上类似国王死后会在金字塔上刻上的铭文。再后来,普通人也会让人画一幅《死者之书》放在墓葬中,作为自己通向来世的路引。这反映出,古埃及A.王权与神权走向分离B.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C.世俗王权得到了强化D.宗教信仰逐渐多元化17.据记载,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会计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会计目标、会计组织机构、簿记技术等主要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下表为庄园基层会计组织结构图。西欧庄园会计制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教会放松了对庄园的控制B.世袭国王的权力日渐衰微,C.封君封臣关系流于形式化D.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结构18.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进行人性的解放,而宗教改革则是借助于基督教原始教义表达人文主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A.两者都否认宗教存在的合理性B.斗争矛头都直指封建制度C.后者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D.前者一贯歌颂人性的本能19.根据美国联邦宪法,总统不享有立法权,但事实上,他是主要立法者。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总统开始具有首相的双重属性,他既是立法机关的领袖,又是不向立法机关负责的独立的行政首脑。这说明当时美国A.权力制衡遭到破坏B.开始学习英国宪政经验C.行政权力有所扩张D.国会丧失了部分立法权20.某学者认为,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消费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拓展了服务业的空间。这一时期生活质量的变化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该学者意在强调,工业革命时期的消费A.导致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异变B.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产业分布D.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C.满足了民众社会生活的需要21.某学者认为,以庄园为核心的拉丁美洲经济是和欧洲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依附性较强。早在16世纪中叶,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就在贵金属生产中开始萌芽,只不过在发展了近三个世纪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低层次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A.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桎梏B.独立运动具有较大局限性C.没有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D.受到了劳动力缺乏的限制22.一战后十年,英国主要是调整了与法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协调—遏制一合作的过程,一步步地打压法国压制德国的做法,最终使法国走向与德国和平共处的轨道,使法国由战后压制德国转变为容纳德国进人欧洲大家庭中。英国这样做A.消除了欧洲不稳定的因素B.破坏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C.意在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D.以维护欧洲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3.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B.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C.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D.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24.某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又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该学者意在说明A.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相互促进B.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D.国际新秩序推动多极化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书院是继“学宫”“太学”“国子学”之后的一种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组织形式。本质上是至圣先贤们进行儒学承继的文明再造。它兴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既有官学的成分,又有对传统私学的继承与发扬,是与官学、私学相并列的第三种教育实体存在。它是集藏书、修书、教育、学术、祭祀、议政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儒家经籍经义的理解与探寻。书院的创办者和主持,一般是当时的名师宿儒或社会贤达,他们既热心于教书育人,又致力于学术研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儒学研究成果,传授学术心得。——摘编自吴玉军《试论民办高校对古代书院讲学模式的借鉴》材料二1882年,张之洞抚晋,在山西省城太原创办了一所新式书院——今德堂书院。创建之初,教授内容仍以经史、考据、辞章为主,但增加了自主选学部分,给学生自主选学的机会,开阔学术视野,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胡聘之任山西巡抚后,1896年奏请改“学院”为学堂,另立水师、武备、船炮以及工技制造等类教学内容。此学堂,中西学并重,为近代山西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1901年8月,清廷颁谕,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为大学堂、府改设中学堂、县改设小学堂。晋抚岑春煊在令德学堂基础上,合并晋阳书院,筹办山西大学堂。——摘编自刘丽文《晚清书院改学堂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书院教育兴起发展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书院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12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与近代书院演变的启示。(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在权力和财富欲望的驱动之下,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干预和管制,大力支持和发展本国工商业,积极发展航海业,拓展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产品拓展销路。重商主义对财富的追求情有独钟,从当时商人的角度来讲,他们完全明白而且深知,国外贸易可以使他们致富。在这一时期,新兴的工商业阶层作为资本人格化的代表,开始了无止境的利益追求,然而在自身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条件下,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作为支撑,因此,他们在国内外的商业活动中,更多地给予权力在各方面的帮助。到工业革命时期,国家管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呼吁自由发展经济的诉求体现在了当时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思考之中,并逐渐应用于经济生活,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实现现代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自由的环境。——摘编自闫瑞峰《英国重商主义时期的政商关系及其当代启示》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的典型政策。,——摘编自左新锋、陈新建《中国边疆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变迁与治理创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出台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9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有随葬品的48座,占总墓葬的1/2,一般墓中只有少量陶罐”“另有一部分墓中”“还有石纺轮、石刀、骨凿、骨针等工具”“或绿松石珠、骨饰、牙饰等装饰品”等可知,当时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凸显,故D项正确。齐家文化是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的代表,排除A项;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排除C项。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人遗弓,人得之”体现了孔子“天下大同”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克己复礼”,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为政以德”,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豪强地主的田庄中才会汇集“迎谒”的社会活动,“锻冶”“农耕”等经济活动,画像表现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土地兼并,更无法说明其长期存在,排除A项;画像石与“不同阶层间矛盾”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变化的信息,排除D项。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等做法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新生产关系、南北方交流的信息,排除A、C两项;B项表述中,“保证了”之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而不选。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军院与进奏院便利了中央与藩镇的联系,体现了藩镇游离性与依附性的双重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朝廷与地方矛盾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监军院与进奏院为唐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削弱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基础和军事实力,排除C、D两项。6.【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辽、金、元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设孔庙、祭祀孔子,推崇、尊崇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三个政权推崇程朱理学和借鉴中原政治体制的信息,排除A、B两项;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文化与社会习俗上有同有异,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7.【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元代中书省宰相议政及决策分为两个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尤其是第一个程序,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相间的对立,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中央决策,而非地方,排除B项;材料表明中书省的决策要上报皇帝裁决,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僚对艺术追求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日臻完善,排除C项;D项表述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9.【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魏源的做法对西方科学技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让中国人能直观地了解和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对学习西方科技的愿望,其实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故D项正确。“西学东渐”在明代就已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中国科技体制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现象发生在洋务运动之前,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材料提到光绪帝认为中国守旧人多,因废八股而骤然失业的士人对倡议废八股的康有为等人恨之入骨,其控制的社会舆论成为反对变法、讨伐维新派的先锋和利刃,这反映出戊戌变法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故A项正确。1905年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被废除,排除B项;戊戌变法遭到守旧知识分子的反对,但C项“全面反对”言过其实,排除C项;D项题干材料不涉及,排除。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警政改革推动了社会治理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改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戊戌变法未涉及警政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救国、兴国、强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教育救国”的历史背景是救亡图存已成为时代潮流,故A项正确。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6年,南京国民政府尚未建立,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机器榨油产量有所增长,但相较于手工榨油产量比较,变化不大,反映了当时中国近代化企业在曲折中发展,故A项正确。B项表述绝对,且材料也没有相关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信息,也没有相关世界市场的信息,故而排除B、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关于外交干部合理流动的“三三制”构想及其落实,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提供了一定保障,故C项正确。1954年、1955年,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排除A项;材料没有刻意强调第三世界国家,排除B项;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东南海地区兴起了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其模式注重运用股份制,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价值的最大化,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是流向第二、第三产业,故广东南海的农业改革是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二、三产业,这反映的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而无法体现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农村社会结构的信息,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明显不符,排除。,16.【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表明古埃及最初只有国王才能拥有对来世憧憬的权力,到后来逐渐成了所有人的信仰,这反映出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王权与神权走向分离,A项排除;只有国王才能拥有对来世憧憬的权力,到后来逐渐成了所有人的信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王权威的下降,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宗教信仰逐渐多元化,排除D项。17.【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显示,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会计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会计组织机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西欧庄园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故D项正确。教会并不能控制庄园,排除A项;中世纪欧洲世袭国王的权力是逐渐加强的,排除B项;材料现象并不是封君封臣关系流于形式化的结果,且封君封臣关系流于形式与当时史实并不相符,排除C项。1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借助传统文化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揭露教会的腐朽黑暗,所受阻力较大,而宗教改革是在宗教旗帜之下进行的改革,在社会中更容易被接受,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肯定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并没有直接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排除A、B两项;文艺复兴运动早期讴歌的人性集中于人性中的本能,即人性质朴的特点。随着运动的发展,对人性的讴歌走向高雅和精致,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美国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故C项正确。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表述中,“开始”之说与史实不符,排除。2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消费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拓展了服务业的空间,实际上成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异变,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世界产业分布的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中,“满足了”之说法绝对,排除。2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拉丁美洲很早就与欧洲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也比较早,但由于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低层次阶段,故A项正确。独立运动的局限性是材料现象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没有形成统一的商品市场是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落后的表现,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非洲黑奴补充了美洲劳动力,D项不能解释拉丁美洲经济长期落后的原因,排除。2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打压法国压制德国的做法,使法国逐渐容纳德国进入欧洲大家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意在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中,“消除”之说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英国的做法是在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框架下进行的,并没有破坏该体系,排除B项;英国的做法是为了自身利益,而非欧洲根本利益,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由于一战和三年国内革命战争,苏俄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都先利用中立国地位,使得经济得到发展,之后都卷入战争,但并没有严重破坏其工,业经济,排除A项;苏联利用了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的机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排除C、D项。24.【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相互促进,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并未实现均衡发展,C项排除;国际新秩序还没有建立,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答案】(1)原因:科举制的推动;儒家思想传承的需要;封建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奉行重文政策;官学发展的不足。(9分,每点2分,答出五点得9分)(2)变化:增加了自主选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变化;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逐渐发展为新式学堂。(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3)启示:(书院)教育的发展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国情,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4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原因”,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推动、儒家思想传承的需要、封建经济的发展、统治者奉行重文政策;官学发展的不足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加了自主选学内容、逐渐引进西学、逐渐发展为新式学堂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影响”,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近代化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3)“启示”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书院)教育的发展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国情、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26.【答案】【示例】论题:新航路开辟使海外贸易在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2分)阐述:新航路开辟前,从世界整体来看,传统航路的局限性使国际贸易仅仅是对国内贸易的微量补充,微不足道。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商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殖民扩张随之兴起。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与此同时,欧洲各国普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8分)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使海外贸易在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2分)(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评分细则】一等(12—9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8-5分):能够结合其他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把握材料答题要求(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和答题范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例如,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航路开辟使海外贸易在经济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等论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得出结论。注意题目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7.【答案】(1)背景:边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并逐渐深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边疆地区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着眼于经济、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意义: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进步;有利于巩固祖国边防,保证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5分)【解析】(1)“背景”,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并逐渐深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着眼于经济、民生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意义”,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进步、有利于巩固祖国边防,保证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等角度考虑,言之成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18:2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1000.8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