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加剧B.出现了私有财产C.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距今(2019年)4500年左右“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专家在此发现了大片的水稻田,面积很大,平整得很好,有沟渠等设施。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良渚的稻作农业较为发达B.表明了中国是水稻的发源地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完善D.良渚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3.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4.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5.《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和诸侯。”材料可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政局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B.国家文化重心发生东移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D.社会动荡阻碍文化交流6.战国一位思想家指出,“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此观点属于A.儒家“仁政”思想B.道家“无为”思想C.法家“备变”思想D.墨家“尚贤”思想7.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该文物印证了秦朝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8.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推恩令”C.郡县制D.刺史制9.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秦朝中央职官除三公九卿外,还有上卿级别的前后左右将军,负责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负责修筑宮廷的将作少府等等。这些职官不由世袭而来,而由皇帝亲自任命。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有利于提高政权的运行效率C.开创官僚政治的运行模式D.表明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10.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11.从汉武帝时期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宏编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赋是汉朝的官方文学D.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12.《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13.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宋书》(南朝)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曲辕犁在江南的推广B.江南经济的持续开发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家庭手工业发展迅速14.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洗,蜀地锦织成。……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A.抑商政策废弃B.中外交往频繁C.商业贸易繁荣D.边疆治理加强15.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16.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17.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18.《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B.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19.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2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21.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尤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22.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迈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A.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B.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C.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D.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23.《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A.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B.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24.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25.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6.《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27.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28.明太祖废除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可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见,明初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的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了变相复兴29.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30.明代有人在评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时说:以身践之,则书与我为一;以言视之,则判然二耳……自公“致良知”之说兴,士之获闻者众矣,其果能自致其良知,卓然践之以身否也?此人言论的本意是A.倡导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学风        B.抨击程朱理学脱离现实的弊病C.弘扬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D.论证知行合一与致良知的共性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4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1)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6分)(2)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5分)33.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当时(西汉)的儒学者们,适应历史的需要,勇敢地负起复兴儒学的重任:一是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要恢复与保护儒家经典;三是要深化儒经研究。材料三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材料二、三均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材料四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2分)(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董仲舒在“深化儒经研究”方面有何贡献?“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最重要的是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对此,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6分)(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理学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创新的?列举北宋理学家核心思想。(3分)(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到了封建末世,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3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ADBCCBCBDDCB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BADCACABBDACA31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官僚制。承袭秦制。(4分)(2)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4分)(3)制度:中外朝制;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4分)32【答案】(1)政治上: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经济上: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2)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废道改路;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失去了幽云地区。(3)问题:出现积贫积弱局面。举措: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33【答案】(1)孟子:主张仁政。(1分)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1分)(2)贡献:著有《春秋繁露》一书;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2分)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4分)(3)继承创新: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3分)(4)继承与创新:承袭先秦儒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3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7:20:02 页数:4
价格:¥2 大小:743.5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