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行星描述正确的是()A.E为水星B.F被称为巨行星C.G火星D.I被称为远日行星2.图中位置关系反映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是()A.有液态水B.稳定的太阳光照C.适宜的温度D.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答案】1.D2.C【解析】【分析】【1题详解】根据太阳局部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F为火星,G为木星,可以推测E为 地球,H为土星,I为天王星。又可以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以及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由题干可知,本题要从位置关系角度影响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结合图可知地球距离太阳位置适中,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适中,C正确;地球存在液态水主要和公转自转周期适中,日地距离适中有关,A错误;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太阳正处于壮年期有关,B错误;有适宜的大气与地球有适宜的质量体积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八大行星特指太阳系的八个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下图为陕西省太阳能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太阳能最丰富的是()A.榆林B.延安C.华山D.汉中4.影响陕西省太阳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植被D.天气【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榆林所在地区太阳能等值线数值>1600,延安、华山所在地区太阳能等值线数值是1400~1500,汉中所在地区太阳能等值线数值<1200。可知太阳能最丰富的是榆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影响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地形、天气状况等。由图可知,陕西省太阳 辐射能大致是南少北多,若为纬度因素,应该是南多北少,A错误;陕西省自南向北划分为三大地形区:陕南的秦巴山地、关中的渭河平原、陕北的黄土高原,太阳能等值线数值并未呈现多-少-多的趋势,B错误;植被对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影响较少,主要影响林下光照,C错误;陕西北部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弱,气候干燥,晴天多,因而太阳辐射能多。D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势高的地区,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势低的地区,大气稠密,太阳辐射弱,大阳能咨源贫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2023年9月8日凌晨摩洛哥(位于北非)发生了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地震已造成2900多人遇难,5500多人受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A.震源位于地幔B.只有一个震级C.只有一个烈度D.灾区人们的震感只有上下震动6.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发生在凌晨B.震源比较深C.震级比较高D.抗灾能力弱【答案】5.B6.B【解析】5题详解】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壳的平均厚度17公里(陆地部分平均厚度39~41km),故震源位于地壳,A错误;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正确,C错误;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灾区位于摩洛哥,位于陆地上,即能感受到纵波带来的上下震动,也能感受到横波带来的左右晃动,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此次地震发生在凌晨、震源比较浅、震级比较高,摩洛哥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抗灾能力较弱,故人员伤亡较多,故此次地震人员伤亡较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震源比较深,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多;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少,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则表示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方位角、地质构造以及土壤性质等许多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的地方志《栾城县志》中,有记载:“清官咸丰九年,秋八月癸卯夜,赤气起 于西北,亘于东北,平明始灭。”下图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与《栾城县志》中记载现象直接有关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8.引起该现象的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的()A.a层B.b层C.c层D.太阳内部【答案】7.D8.A【解析】【分析】【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清官咸丰九年,秋八月癸卯夜,赤气起于西北,亘于东北,平明始灭”。”其中“赤气”指的就是红色的极光。而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与大气摩擦形成的灿烂美丽的光辉。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由图可知,a层为日冕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A正确;b层为色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色球增亮的现象,此层还经常出现喷发现象,有时会升起几十万米高的火焰,有时像光芒万丈的喷泉,有的像艳丽的火焰,这就是日珥,B错误;c层为光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表面变暗的部分,C错误;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风等,这些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D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极光出现于高纬度地区,且晚上更有利于观测,因此“赤气起于西北,亘于东北,平明始灭”;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023年9月7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首次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植食性恐龙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9.两具恐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属于()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0.关于上题对应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华北、东北抬升成陆地B.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C.在该地质年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D.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答案】9.C10.D【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化石中的恐龙生存于距今约1.3亿多年前,为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C正确;元古宙、古生代位于中生代之前,无恐龙存在,AB错误;新生代位于中生代以后,恐龙已经灭绝,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我国华北、东北抬升成陆地出现在古生代,A错误;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B错误;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C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D正确。故选D。【点睛】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下图为牛轭湖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牛轭湖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12.下列关于②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岸河水较深B.河谷呈现“V”型C.乙岸侵蚀作用明显D.多出现在河流上游【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牛轭湖是在河流的弯曲处因为河流侵蚀的原因,弯曲度越来越大,最后在流水冲刷的作用下裁弯取直,废弃的河湾就成了牛轭湖。所以从③到①再到②,河道越来越弯曲,最后到④,河流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所以形成过程为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如图所示,②阶段河流弯曲度比较大,流速较慢,以侧蚀作用为主,地形较平坦,多在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BD错误;甲岸地处河流凹岸一侧,水速更快,侵蚀能力更强,河水较深,A正确;乙岸地处河流凸岸,堆积作用明显,C错误。故选A。【点睛】牛轭湖形成过程:①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④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⑤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⑥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海岸线受侵蚀和堆积影响,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某类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3.该类海岸地貌的一般演变过程()A.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B.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崖C.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D.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崖14.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B.虚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读图可知,波浪长时间的侵蚀使海岸底部被掏蚀成海蚀穴;海蚀穴形成后上部岩石沿节理发生崩塌,形成 海蚀崖;在循环往复的侵蚀和崩塌过程中,海蚀崖会不断后退,最终形成海蚀平台。故该海岸地貌的演变过程为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GIS是对信息源进行分析、加工和建模,GPS主要是定位和导航,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等,RS主要是在获取信息方面发挥作用,研究海岸线变化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岸地貌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海岸侵蚀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拱桥、海蚀柱等;海岸堆积地貌以沙嘴、海滩为主。澳大利亚科幻电影《极地寒流》展示了未来的某个时间,因为人类过度的活动,澳大利亚附近上空的臭氧层出现漏洞,臭氧层上方的冷空气倾泻而下,造成近地面出现极端低温,人类面临灭绝的风险,从而展开自救的故事。完成下面小题。15.臭氧层出现漏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酸性气体的过度排放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C.氟氯烃化合物的过度排放D.森林的过度砍伐16.臭氧层出现漏洞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引起全球气候变暖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C.人类得皮肤病的概率增加D.酸雨出现的概率增加【答案】15.C16.C【解析】【15题详解】酸性气体的过度排放会产生酸雨,A错误;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全球变暖,B错误;氟氯烃化合物的过度排放会破坏臭氧层出现臭氧层漏洞,C正确;森林的过度砍伐,会造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辐射的伤害。臭氧层出现漏洞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进入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人类得皮肤病的概率增加,C正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B错误;臭氧层出现漏洞,臭氧层上方的冷空气倾泻而下,造成近地面出现极端低温;全球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酸雨是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造成的,与臭氧层出现漏洞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4微米),43%在红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0.475微米处。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完成下面小题。17.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是()A.降低—升高—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D.升高—降低—降低—升高18.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流运动显著B.夏季高度高于冬季C.利于高空飞行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答案】17.B18.B【解析】【17题详解】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高度先上升而后降低。故飞船在过程中,所经历的大气层的气温变化是:降低(对流层)-升高(平流层)-降低(高层大气)-升高(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空气的平流运动,A错误;对流层夏季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夏季高度较高,冬季较低,B正确;对流运动不利于高空飞行,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以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023年8月30日晚,“超级蓝月亮”天文奇观如期现身。天文学上,蓝月亮是指在一个月内出现的第二个满月。而当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时,此时月亮比普通满月视觉上体积增大约14%,被叫做“超级月亮”。当两者在同一天发生,此次满月就是“超级蓝月亮”。完成下面小题。19.超级蓝月亮天文奇观出现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B.C.D.20.从该日起经过七天,天文爱好者在日出前观测到的月相是() A.B.C.D.【答案】19.D20.B【解析】【分析】【19题详解】由材料“天文学上,蓝月亮是指在一个月内出现的第二个满月”可知,此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在一条直线上,BC错误;满月时,地球上位于夜半球的人观测到全部的月球昼半球,月球被照亮的一半正面向地球,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D正确,A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一般人们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把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为每月阴历十五,从该日起经过七天,为阴历二十二,是下弦月,下弦月的月相对应的是半个月亮,AD错误;下弦月在日出前观测到,亮面朝东部天空,B正确,C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月相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北半球观察月相时,要面向南方而立,左手为东、右手为西。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利于天坑地貌形成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是() A.高温多雨B.高温干燥C.岩性坚硬D.可溶性岩石广布【答案】AD【解析】【详解】天坑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因此当地应降水较多,气温高,利于其形成,A正确,B错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D正确;而岩性坚硬并不是天坑形成的有利条件,C错误。故选AD。截至9月初,2023年加拿大已发生6100多起森林火灾,累计过火面积已达16.4万平方公里,持续破历史纪录。野火燃烧产生的烟雾持续笼罩温哥华等西部大片地区,火灾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突破历史记录。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包括()A.①减弱B.②增强C.④减弱D.⑦增强23.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A.增强④B.增强⑤C.增强⑥D.增强⑦【答案】22.BC23.BC【解析】【分析】【22题详解】①代表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近地面烟雾对此影响小,A错误;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即②增强,B正确;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对太阳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即④减弱,C正确;火灾产生的大量烟雾中含有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因而使输送到大气上界的地面辐射⑦减弱,D错误。综上所述,BC正确,AD错误,故选BC。【23题详解】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④为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A错误;大量烟雾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吸收地面辐射⑥增强,输送到大气上界的地面辐射⑦减弱,C正确,D错误;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多,大气逆辐射强,即增强⑤,B正确。综上所述,BC正确,AD错误,故选BC。【点睛】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太阳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地理事物描述正确的是()A.沙障可以提高沙层含水量B.沙障可以减缓沙坡头沙漠化C.风力堆积形成沙丘D.该地盛行西南风25.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图和俯视图正确的是(箭头表示风向)()A.B.C.D.【答案】24.AC25.AC【解析】【24题详解】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进一步防治荒漠化,但沙障离沙坡头较远,不可以减缓沙坡头沙漠化,A正确,B错误;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C正确;根据沙丘形态,沙丘缓坡为迎风坡,可知该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D错误。故选AC。【25题详解】新月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陡坡为背风坡,图A的迎风坡为缓坡,图B的迎风坡为陡坡,故A正确,B错误;凸坡为迎风坡,凹坡为背风坡,图C迎风坡为凸坡,图D迎风坡为凹坡,故C正确,D错误。故 选AC。【点睛】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封沙育草、建设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包括建设沙障工程等。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2年1月,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发生剧烈的火山喷发,喷发出的火山灰最高冲至30公里高空。此次火山喷发还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底地震和海啸。材料二:下图为地球圈层示意图。(1)判断: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①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____②水圈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水。____③地震波的纵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速度突然下降。____④当地震来临时,若在户外活动,要及时扶靠门柱墙壁等,防止跌倒。____(2)本次火山喷发的岩浆发源于地球内部的____层(填字母),喷出的火山灰最高能到达大气圈的____层,最终回到____层(填字母)。(3)大气圈中,与降水相关的大气成分是____和____,干洁空气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____。【答案】26.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27.①.B②.平流层③.C28.①.水汽②.杂质③.二氧化碳(CO2)【解析】【分析】本题以汤加火山喷发和地球圈层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地震 波、大气垂直分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①错误。水圈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地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是淡水的主要来源。②正确。地震波的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到古登堡界面时速度突然下降;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到古登堡面时突然消失。③正确。当地震来临时,若在户外活动,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例如开阔的空地、草坪或者公园。避免站在建筑物、电线杆、树木等高大物体下面,以免被掉落物砸伤。④错误。【小问2详解】本次火山喷发的岩浆发源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故为B层;汤加位于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约为17~18km,喷出的火山灰最高冲至30公里高空,故能到达大气圈的平流层,最终回到莫霍界面以上地球表面的地壳C。【小问3详解】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圈中,与降水相关的大气成分是水汽和杂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干洁空气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二氧化碳(CO2)。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旨在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下图为黄河流域图。材料二: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地貌图。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甲、乙、丙、丁四地对应的典型地貌分别是材料二的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2)黄土高原冲沟普遍发育且规模较大。流水侵蚀是冲沟发育的主要动力,其中____侵蚀使沟谷不断变长,____使沟谷不断加深,____使沟谷不断变宽。(3)乙河段分布有众多水电站,该河段地势起伏大,多____(地貌名称),谷底____,两岸____。(4)太行山东麓发育了众多的冲积扇,从形态和物质组成角度描述其特征。(5)黄土高原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27.①.②②.④③.①④.③28.①.溯源②.下蚀##下切侵蚀③.侧蚀##侧向侵蚀29.①.V形谷②.狭窄③.陡峻(陡峭)30.外形似张开的折扇;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由粗到细;坡度逐渐降低。31.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缺乏保护。【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发育冰川地貌,对应②地貌;乙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河流流速快,形成峡谷,对应④地貌;丙位于黄土高原,流水侵蚀,沟壑纵横,对应①地貌;丁位于黄河入海口,发育三角洲,对应③地貌。【小问2详解】黄土高原冲沟普遍发育且规模较大。流水侵蚀是冲沟发育主要动力,不同的侵蚀力对沟谷形态影响不同,其中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变长,下蚀使沟谷不断加深,侧蚀使沟谷不断变宽。【小问3详解】乙河段分布有众多水电站,该河段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地势起伏大,河流下切侵蚀,多V形谷, 谷底狭窄,两岸陡峭。【小问4详解】太行山东麓发育了众多的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时随河道展宽,河流流速减慢,流水沉积形成的;其外形似张开的折扇,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展宽;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地面高度逐渐降低,坡度逐渐降低。【小问5详解】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被侵蚀等。28.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常见的热力环流包括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材料二:图1示意M、N两点间某一时刻的热力环流情况,图2M、N间存在热力环流。材料三:图3为某谷地某时段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1)如果M、N两地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图1表示的是____(白天或夜晚),判断理由是____(2)如果图2表示的是城市风,M代表城市,绘出M、N、P、Q四点间的气流方向。(3)图2中当M地气温高于N地时,受垂直气流影响,M地昼夜温差____(大于或小于)N地,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4)图3示意的是____(白天或夜晚),受热力环流影响,多雨的是____(山坡或谷地),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____【答案】(1)①.夜晚②. 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下降;海洋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2)(3)①.小于②.M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多阴雨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N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4)①.夜晚②.谷地③.夜晚,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气流沿着山坡流向山谷,而山谷底的暖气流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如果M、N两地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此时吹陆风,则图1表示的是夜晚,夜晚陆地比热容小,冷得快,气温下降、气体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比热容大,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小问2详解】如果图2表示的是城市风,M代表城市,则M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N地代表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郊区N吹向城市M,高空相反,风从P吹向Q。如下图所示:【小问3详解】图2中当M地气温高于N地时,受垂直气流影响,M地昼夜温差小于N地。原因是M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多阴雨天气;白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N地气 温低,气流下沉,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7 22:3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0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