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核心考点练1水循环(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核心考点练1 水循环(2023·辽宁鞍山二模)“大气河”通常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强“大气河”可长达约3200千米,宽约800千米,厚约300千米,挟带的水汽量相当于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流量的25倍。根据“大气河”水汽输送量和指标P可将“大气河”分为1~5级(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划分“大气河”级别的指标P最可能是“大气河”的(  )A.长度B.持续时间C.宽度D.厚度2.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A.冷气团内部B.暖气团内部C.高压脊部位D.低压槽部位因流域中上游用水不断增多,位于我国西北荒漠区的某尾闾湖(内流河终点处形成的湖泊)在1992年完全干涸。2002年,流域上游实行生态补水后,该尾闾湖开始逐渐恢复。下图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的该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数字为各环节的年均水量(单位:立方米)。据此完成3~5题。3.该尾闾湖干涸会导致周边地区(  )A.灌溉用水减少B.聚落规模骤减C.盐尘暴多发D.气候趋于冷干4.根据图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为保持该尾闾湖湖面的基本稳定,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至少需要约(  )A.1.03亿立方米B.58.64万立方米C.10.3亿立方米D.78.18万立方米5.图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中缺失的环节包括(  )A.流域年均灌溉用水量B.年均出湖地表径流量C.流域年均水汽输送量D.年均入湖地下径流量 (2023·广东梅州二模)研究表明,河北白洋淀湿地地表水位的控制因素包括河流补给、降雨补给、生态补水、蒸散发、渗漏、下游放水等,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则与降雨入渗、地表水补给、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等因素有关。下图为白洋淀地表水和地下水位动态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地表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雨补给B.蒸散发、渗漏C.生态补水D.河流补给7.为揭示浅层地下含水层对地表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须排除农业开采地下水和大气降雨的干扰,选择最合适监测数据的时段为(  )A.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B.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C.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D.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拗井是一种农业灌溉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下图)。当地先民巧妙利用自然条件,汲取井水灌溉农田。水可下渗回流入井,以维持井水水位相对稳定。据此完成8~9题。8.图中拦河堰坝的主要作用是(  )A.防洪B.航运C.水产养殖D.增加下渗9.拗井发挥功效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示意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面水量入渗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A.下渗B.蒸发 C.降水D.水汽输送11.为了美化环境并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A.透水混凝土砖B.草皮空心砖C.普通混凝土砖D.绿地12.(2023·广东深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内华达山脉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最高峰海拔3478米,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降水量从500毫米增加至1000毫米,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的降水约75%为降雪。8~15世纪,当地先民在内华达山脉南坡开发多个古老的灌溉系统,在高山地区沿着等高线开挖集水沟拦截坡上春季的积雪融水,再通过高度风化的碎屑带下渗,以地下水形式向下运移,激活山腰部位的若干泉水,实现“春水夏用”。在夏季,关闭山坡溪流上的水闸,将河水导入明渠,为沿线农田、牧场提供水源。目前,该灌溉系统仍然在发挥其价值。下图示意内华达山脉南坡灌溉系统景观及位置。(1)说明沿等高线修筑集水沟的作用。(2)分析该灌溉系统采用渗流式引水的益处。(3)简述当地夏季需要将山坡溪流导入明渠引水灌溉的原因。 核心考点练1 水循环1~2.1.B 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大气河”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其挟带的水汽非常充足。“大气河”的强弱、持续时间等,与降水直接相关。根据图可知,“大气河”级别与最大水汽输送量相关,输送水汽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能带来危害,因此划分“大气河”级别的指标P最可能是“大气河”的持续时间;“大气河”的长度、宽度、厚度所代表的是“大气河”所挟带的水汽含量。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大气河”通常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水汽较多,说明为上升气流,冷气团内部、高压脊部位气流下沉,不易形成水汽;暖气团内部气流上升,多为面状分布,与“大气河”不一致;低压槽附近的气流呈辐合上升的形式,故在低压槽附近易产生气旋等天气系统,并常伴有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易形成“大气河”。3~5.3.C 4.A 5.D 解析第3题,沙漠地区的尾闾湖干涸后湖床裸露,加之风力强劲,会成为盐尘的源地,故C正确。该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宜灌溉;咸水湖对聚落用水影响不大;湖泊消失会导致附近区域气候更趋极端,不一定变为冷干,A、B、D错误。第4题,该湖属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湖,若湖面保持稳定,结合图示模型,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湖面年均蒸发量+湖泊年均下渗量-湖面年均降水量,故A正确。第5题,流域年均灌溉用水会影响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无需重复计算,A错误;该湖为尾闾湖,没有出湖地表径流,B错误;流域年均水汽输送量会影响该湖湖面年均降水量,无需重复计算,C错误;入湖地下径流量是入湖流量的一部分,需要考虑在内,故D正确。6~7.6.C 7.A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白洋淀地表水位升高。河北白洋淀湿地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所以该时段水位升高的原因不是降雨和河流补给;蒸散发、渗漏会使地表径流减少;冬春季节,白洋淀流域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为维持白洋淀水位,保护周围生态环境,所以实施生态补水。第7题,白洋淀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以及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地下水易受大气降雨的影响,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春季农业需水量大,农业开采地下水多;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降水少,农业用水量少,最适合监测。8~9.8.D 9.B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拗井是一种农业灌溉工程,拦河堰坝设在拗井的两侧,可判断拦河堰坝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位,以维持井水水位相对稳定,保证水井的水量。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拗井主要是用来灌溉的,夏季当地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同时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位于江淮地区,7、8月份常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需要井水灌溉。因此,拗井发挥功效最大的季节应该是夏季。10~11.10.A 11.D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绿地的累积入渗量最大,其次是草皮空心砖,普通混凝土砖的累积入渗量最小。累积入渗量与下渗量基本一致,图中各种砖的入渗量不同,主要与砖的类型不同有关。地表的介质不同,下渗量就不同。据此选A。第11题,读图可知,绿地的累积入渗量最大,为了美化环境并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绿地,据此选D。12.答案(1)汇集集水沟以上的坡面径流,增加集水量;集水沟内蓄水,延长下渗时间,增加下渗量;增加下渗深度,可激活更多的泉水;减轻集水沟坡下的侵蚀,保持水土。(2)将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潜流,减缓运移速度,可将春季的积雪融水延滞到夏季;减少坡面的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地下水位,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地下潜流对土壤侵蚀弱,有利于保持水土。(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集水沟坡上有积雪区,沿等高线修筑该集水沟可以汇集坡上春季的积雪融水,增加集水量;集水沟内蓄水后,可以延长下渗时间,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下渗深度,还可以激活更多的泉水;集水沟拦截水流后,可减轻集水沟坡下碎屑带的侵蚀,保持水土。第(2)题,该灌溉系统可以将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潜流,减缓水的运移速度,可将春季的积雪融水延滞到夏季;坡面径流通过下渗转为地下潜流,可以减少坡面的水分蒸发,提升地下水位,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且地下潜流对土壤侵蚀作用弱,有利于保持水土。第(3)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紧挨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资源不足;夏季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灌溉,关闭山坡溪流上的水闸后,将河水导入明渠,可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06 02:55:02 页数:4
价格:¥2 大小:259.6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