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赤峰四中新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请将第II卷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卡指定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留。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韩佳巍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1.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会减弱。【详解】A、0.9%NaCl溶液的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同,机体血浆渗透压不会降低,A错误;BCD、0.9%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注入体内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调节排出多余的水和NaCl,血浆量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血浆渗透压保持不变,BD错误,C正确;故选C。2.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解旋酶、Cl﹣、尿素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D.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答案】C【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解旋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中,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均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B.细胞外液大约占体液的2/3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A正确;B、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大约占体液的1/3,B错误;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来源于Na+和Cl-,C正确;D、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B。4.分析如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详解】A、图中的甲是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乙(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偏低,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NaHCO3是缓冲物质,可与乙(血浆)中的乳酸反应,使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D、血浆(乙)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肝细胞膜(1层膜),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2层膜),共5层膜,有5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故选B。5.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答案】D【解析】【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详解】A、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大,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造成水肿,B正确;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会使血浆中的部分蛋白质随尿液排出,结果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要从组织液吸水,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6.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B.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II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较多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II端比I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是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A、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三者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B)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错误;B、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后,B血浆中的pH将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静脉端比Ⅰ动脉端相比,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O2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C正确;D、饱饭后,血液经过胰岛组织时,胰岛组织要摄入葡萄糖,同时感受到高血糖的信号后,胰岛组织会向血液中释放胰岛素,所以饱饭后Ⅱ端比I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D错误。故选C。 7.某同学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长跑后,感觉全身酸痛,并大量出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同学应及时补充淡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平衡与体温平衡B.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以无氧呼吸为主C.由于糖的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剧烈运动时,出汗会丢失盐分,细胞代谢增强,细胞内乳酸含量增加,糖类消耗增加,但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血糖基本稳定,水盐基本平衡,pH也维持相对稳定。【详解】A、由于出汗会丢失盐分,应该及时补充淡盐水,运动也会增加产热,应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A正确;B、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无氧呼吸只能起到能量的补充,B错误;C、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维持,且糖被消耗会通过调节生成糖,维持平衡,C错误;D、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酶活性减弱,酶促反应一般会减弱,D错误。故选A。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严重腹泻后喝大量纯净水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B.组织液中的Na+、Cl+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血浆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以维持血糖稳定D.血浆中的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维持pH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详解】A、严重腹泻后喝大量纯净水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C正确;D、血液中的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和H2CO3,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因此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B。 9.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详解】A、图示是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B、图示是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C、图示是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D、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故选C。10.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不同的神经中枢功能各不相同,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中枢,调节机体最高级活动,同时控制脑干、小脑、脊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小脑有维持躯体平衡的功能;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所以又称为“活命中枢”;脊髓中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调控的。【详解】“植物人”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保持正常功能,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 食,说明消化器官能正常蠕动,则脊髓功能应正常,A正确。故选A。11.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暴露其屈腿反射的反射弧(如下图),图中的1、2、3表示神经元,ⓐ、ⓑ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元1属于传入神经元B.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3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属于反射活动D.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元1中含有神经节,所以其为传入神经元,则2是中间神经元,3是传出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神经元1中含有神经节,神经元1属于传入神经元,A正确;B、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为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元3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B正确;C、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但没有神经中枢和感受器、传入神经的参与,所以不属于反射活动,C错误;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3的神经纤维,兴奋不能传到神经元1,但能传向后肢,所以能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C。12.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线粒体中[H]与O2结合过程供应B.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M的抑制作用,可能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D.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实现的【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线粒体中[H]与O2结合过程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大脑发出“讯号”,A错误;B、抗丁顿氏病(HD)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而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产生不自主的动作,B正确;C、局部神经元(M)可能会增加突触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不会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C正确;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A。13.如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为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后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细胞的过程,故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代谢过程发生变化,G蛋白激活了蛋白X,蛋白X催化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详解】A、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神经递质(含有化学信息)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导致钠离子内流,引起动作电位,故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外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但是膜内的钠离子浓度仍然低于膜外的,B错误;C、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等功能,钠离子通道能运输钠离子,故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C正确;D、嗅觉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D正确。故选B。14.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内流所致C.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答案】B【解析】 【分析】1、图示曲线表示兴奋产生和传导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图中a点表示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cd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Na+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de段表示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Na+泵出,K+泵入,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在反射活动中,反射弧是完成的,兴奋是单向传导的,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双向传导的。【详解】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单向传导,A错误;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内流所致,B正确;C、图中d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反射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活动,D错误。故选B。15.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基本是倒置的B.代表区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引起上肢运动D.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答案】C【解析】【分析】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位于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详解】AC、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位置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底部,上肢的代表区则在两者之间,A正确,C错误;B、皮层代表区范围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B正确;D、头面部的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D正确。故选C。16.如图为某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肌肉运动受⑦③途径的调节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B.肌肉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D.图中显示的突触有2个,在该结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但没有传递到大脑,而大脑能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根据兴奋传导可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①②③;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④⑤⑥。【详解】A、途径⑦③大脑调控低级神经中枢支配肌肉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A正确;B、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兴奋传导方向,肌肉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为④⑤⑥,B正确;C、神经—肌肉连接处类似于突触,故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C正确;D、由图示可知,突触结构有4个,即②③之间、⑦③之间、⑤⑥之间以及③和肌肉之间,D错误。故选D。17.生物体内的细胞间可通过图示中的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方式②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激素B.方式①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是胰蛋白酶 C.体温调节中只有方式①,没有方式②D.如果方式①中的细胞乙是肝细胞,则细胞甲只能是胰岛B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图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间接方式,主要为激素;②图可以为激素调节,也可以为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过程。【详解】A、方式②中的化学物质可以表示激素,如能作用于全身细胞的甲状腺激素,也可以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在细胞,A正确;B、方式①中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主要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运输,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胰腺有导管开口于小肠,不需要血液运输,B错误;C、体温调节的方式包括体液调节也包括神经调节,所以两种方式都存在,C错误;D、如果方式①的乙是肝细胞,细胞甲可以使多种细胞,如胰岛A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D错误。故选A。18.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性腺发育迟缓④生长发育迟缓⑤血糖浓度逐渐降低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1、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利用激素调节身体健康平衡的总开关,控制多种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激素的分泌。2、垂体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②促甲状腺激素:控制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刺激甲状腺增生,细胞增大,数量增多。③抗利尿激素:能够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回到内环境中的水分增加了,就会使细胞渗透压下降,同时也会使尿量增加。④促性腺激素:控制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详解】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受阻,导致水盐调节紊乱,①正确;②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体温调节奈乱,②正确;③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促进性腺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 体损伤会导致性腺发育迟缓,③正确;④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④正确;⑤垂体与血糖平衡调节关系不大,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导致血糖浓度逐渐降低,⑤错误。因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①②③④,B正确。故选B。19.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3.1~6.8Pmol/L胰岛素1.75.0~20.0mmol/L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A【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A正确;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B错误;C、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C错误;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故选A。 20.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负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B、视网膜为感受器接受暗信号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体现了体液调节,B错误;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D、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D正确。故选B。2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答案】D【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后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的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 【详解】A、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其分泌胰液,A正确;B、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而不是胰腺分泌的,D错误。故选D。2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冬天走到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B.人体体温的恒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在炎热的夏天,正常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刺激下,体温的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刺激下,体温的调节过程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肾上腺等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冬天进入室外后,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A正确;B、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B正确;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C正确;D、夏天,正常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量等于产热量,D错误。故选D。【点睛】23.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也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B.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C.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紧张等刺激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恢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寒冷刺激可以促进机体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也会引发图中各种过程,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垂体的分泌,所以垂体细胞具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B正确;C、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器官细胞,C错误;D、紧张等刺激条件下,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先上升再通过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恢复正常,D正确。故选C。【点睛】24.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温感觉中枢和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B.甲表示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答案】C【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详解】A、人体的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甲过程要减少散热,因此甲可表示汗腺分泌减少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B错误;C、寒冷条件下,乙过程要增加产热,因此乙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C正确;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骨骼肌战栗时增加有氧呼吸的强度,而不是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点睛】25.图是人体水盐平衡调节部分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A、B、D、E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B.C是抗利尿激素,由A分泌、B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含量减少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下丘脑,B为垂体,E为大脑皮层,C是抗利尿激素,D是肾小管和集合管。【详解】A、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增加)。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因此图中的A、B、D、E分别是下丘脑、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大脑皮层,C是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B正确;C、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当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C错误;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都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D正确。故选C。第2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六道题,满分50分)26.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中填字母,“_____”上填文字)(1)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d与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_______]内。(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___物质。(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1)①.1/3②.蛋白质③.无机盐、蛋白质(2)①.12②.g(3)①.d②.缓冲(4)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图示中a为淋巴,b为毛细淋巴管壁,c为毛细血管壁,d为血浆,e为红细胞,f为组织液,g为组织细胞。其中a淋巴、d血浆和f组织液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小问1详解】 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a为淋巴液,d为血浆,f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与f组织液相比,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2详解】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红细胞(e)→血浆(d)→毛细血管壁(c)→组织液(f)→组织细胞(g)→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内膜,至少要穿过(1+2+1+2)×2=12层磷脂分子层。CO2是组织细胞产生的,通过自由扩散到细胞外,因此组织细胞(g)内的CO2浓度最高。【小问3详解】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值明显下降,原因是d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会将酸中和。【小问4详解】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在细胞物质交换过程中作用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不大。27.图1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填字母)。(2)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控制。(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_(向左/向右/不变)。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区段的变化。【答案】(1)①.B②.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③.a、b、c(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4)①.AB②.向左③.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可知,图3的h处受到刺激引发动作电位。【小问1详解】根据图1中突触结构可以判断,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稍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小问2详解】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相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小问3详解】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小问4详解】①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②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引起BC段的变化。28.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2)当膀胱充盈后,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为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该过程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通过该调节作用,使排尿的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过程中,在c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4)有些人由于受伤等使意识丧失,出现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是因为____________(填部位名称)出现了问题。(5)_________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6)大脑皮层S区受损,将会导致病人_________,大脑皮层V区受损,将会导致病人_________。【答案】(1)效应器的一部分(2)①.不是②.尿意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3)单向的(4)大脑(大脑皮层)(5)短时(6)①.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②.不能看懂文字【解析】【分析】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3、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语言活动功能障碍,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W区受损伤,不能写字;V区 受损伤不能看懂文字;H区受损伤,不能听懂话。【小问1详解】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所以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小问2详解】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膀胱充盈后,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为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尿意在大脑皮层产生,即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小问3详解】在反射弧中(体内)c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从感受器到神经中枢方向)传导的。【小问4详解】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有些人由于受伤等使意识丧失,出现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是因为大脑皮层出现了问题,导致高级中枢不能正常调控低级中枢。【小问5详解】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小问6详解】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V区受损伤不能看懂文字。29.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情绪等因素相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几率。回答下列问题:(1)AD患者常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由此可以判断,AD患者神经中枢中的_________发生退行性病变。该病变还会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由此体现了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发现,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群,其AD的患病几率比那些大脑经常“闲置”的人群低,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__________有关。(3)抑郁症是AD的早期症状之一。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突触内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子——五羟色胺的含量相关。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_________内的五羟色胺以___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4)抗抑郁药可抑制__________对五羟色胺___________,使得__________中五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答案】29.①.大脑皮层②.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0.突触31.①.突触小泡②.胞吐32①.突触小体②.重新吸收③.突触间隙【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小问1详解】记忆、认知、语言等属于大脑皮层功能,由此可以判断,AD患者神经中枢中的大脑皮层发生退行性病变。AD患者大脑皮层病变失去对脊髓中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从而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由此体现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小问2详解】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可以降低AD的患病几率,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突触有关。【小问3详解】五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五羟色胺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小问4详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分泌出的五羟色胺有部分被突触小体重新吸收,从而降低了突触间隙中五羟色胺的含量。抗抑郁药可抑制突触小体对五羟色胺重新吸收,使得突触间隙中五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30.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肥胖、焦虑和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是常见的诱因。请回答:(1)我国古代医学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症”的原因是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部分糖随尿液排出,带走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机体在_________产生渴觉;同时细胞因糖类供能不足,加大对__________等的消耗,体重骤减。(2)胰岛素的靶细胞很广泛,其特异性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___________上。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3)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下列激素参与血糖调节的有__________(①甲状腺激素②胰高血糖素③肾上腺素④糖皮质激素)。(4)长期处于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起人体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下降,这种生理现象称为胰岛素抵抗。下图是胰岛素抵抗与II型糖尿病形成关系图,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胰岛素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的,也可能是__________敏感性下降引起的。在应激状态下___________升高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长期以往导致_________负荷重。最终受损,进而导致II型糖尿病的发生。【答案】(1)①.大脑皮层②.脂肪(2)①.细胞膜②.随着体液运输、微量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3)①.下丘脑②.①②③④(4)①.胰岛素受体②.血糖③.胰岛B细胞【解析】【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小问1详解】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糖尿病患者细胞因糖类供能不足,加大对脂肪的消耗,体重骤减。小问2详解】胰岛素本质是一种蛋白质,不能进入靶细胞中,其特异性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由于几乎所有细胞表面都有胰岛素的受体,所以胰岛素的靶细胞很广泛。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微量高效,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③随着体液运输,④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小问3详解】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使血糖浓度 降低的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①②③④正确。【小问4详解】由曲线分析可知,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胰岛素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导致的,若胰岛素受体不敏感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在应激状态下空腹血糖升高可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长期以往导致胰岛素受体超负荷工作,最终受损,导致对胰岛素敏感,进而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发生。31.Ⅰ、甲图中a、b、c、d代表四种激素;乙图表示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甲图中激素_____(填字母)的分泌会增加,其中_____(填名称)作用于机体细胞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激素b、c的产生会促进激素a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a含量的增多,会抑制激素b、c的合成和分泌,以上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调节。(2)乙图中垂体产生的激素TSH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直接原因是_____。Ⅱ、为研究甲状腺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甲状腺切除法进行实验,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长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3)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①将生长发育水平相同的若干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对甲组(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甲组运用了_____(填“加法”或“减法”或“加法和减法”)原理;对乙组(对照组)的最佳处理是_____。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定期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体长。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发现甲组大鼠平均体长远小于乙组,原因_____。(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若要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还需增设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_____。【答案】(1)①.a、b、c、d②.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③.负反馈(或反馈) (2)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TSH(或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3)①.切除甲状腺②.减法③.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④.甲状腺激素缺乏,大鼠生长发育停滞(4)将手术后的甲组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定时饲喂适量的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饲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组大鼠平均体长大于对照组,即可验证【解析】【分析】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小问1详解】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a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与此同时,肾上腺分泌d肾上腺素,其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机体细胞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小问2详解】由于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TSH(或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垂体产生的激素TSH通过体液运输只作用于甲状腺。【小问3详解】①实验为研究甲状腺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自变量为甲状腺的有无。将生长发育水平相同的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后进行处理,甲组切除甲状腺处理(实验组),甲组运用了减法原理;乙组(对照组)的处理是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定期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体长。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大鼠生长发育停滞,故甲组大鼠平均体长远小于乙组。【小问4详解】若要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可以将手术后的甲组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定时饲喂适量的含甲状腺激素的饲料(或注射甲状腺激素),对照组定时饲喂等量普通饲料(或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组大鼠平均体长大于对照组,即可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2-05 22:30:02 页数:26
价格:¥2 大小:547.9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