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题请用铅笔草稿完成后用黑色水笔描边。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碱土房在内蒙古数量较多。碱土房就地取碱土作为主要建材,掺杂黄土、草类纤维和砂子,墙体厚实,但地基较浅。碱土板结后可提供较强的抗压强度。图示意内蒙古高原东部某地传统碱土房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碱土房的主要建材构成主要取决于当地的()A.气温变化B.地形特征C.降水状况D.水文条件2.内蒙古碱土房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A.墙体厚实——抵御风沙B.掺杂黄土一—隔热保温C碱土建材——红壤广布D.屋顶微倾——排除积雪下图为某盆地内部地质图。该地地表平坦,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沉积物等厚度线。完成下面小题。 3.断裂发生时,断层东侧最有可能()A.北移B.南移C.下陷D.抬升4.沿甲、乙一线沉积物底部海拔的变化趋势是()A.B.C.D.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四地中,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西风暴雨B.乙地天高云淡C.丙地暖干风大D.丁地阴雨连绵6.图示季节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A.挪威可观察到美丽的极光B.长江口盐度全年最高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运动D.南非大草原草木茂盛下图为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出入库流量及水位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A.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B.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C.水位、出库流量、入库流量D.入库流量、水位、出库流量8.与6月相比,7、8月曲线③总体上升的原因主要是()A.满足三峡库区发电需要B.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C.提高上游河段通航能力D.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高大的山体,其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左下图为贡嘎山冰川分布,右下图贡嘎山为不同坡向冰川面积退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与东南坡相比,西北坡冰川面积退缩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坡度C.光照D.降水10.该地区近四十年持续大面积的冰川缩减会导致当地() A.冰湖溃堤风险程度加大B.气温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河流径流减少造成断流D.生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多某科研小组在浙江省海拔为100~250m的丘陵地区开展坡向(阳坡、阴坡)及坡位(按高程位置分为:上坡、下坡)对毛竹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分别计算出各观测点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单位:百株/公顷)和林分生物量(单位面积上的林木质量,单位:吨/公顷)的数值。下图示意研究区域林分密度和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该地区毛竹平均单株质量最大的分布在A.阴坡上坡B.阴坡下坡C.阳坡上坡D.阳坡下坡12.推测该地最有利于形成茂密竹林的条件是A.热量充足、土质干燥B.热量充足、土质紧实C.光照充足、土质疏松D.光照充足、土质湿润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碉之乡”的美誉,碉楼是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丹巴县目前仅存260座,下图是丹巴碉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碉楼建设的主要功能是()A.御寒防风B.抵御洪水C.军事防御D.防范地震14.此处碉楼一般分布在()A.高海拔山地B.河漫滩C.山坡台地D.冲积扇15.现在仍保留部分碉楼的主要目的是()A.粮食仓储B.应急避险C.饲养家畜D.旅游教育垄作是东北黑土区重要而普遍的种植方式,包括横垄、顺垄及斜垄三种耕作垄向。横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垂直;顺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平行;斜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介于垂直与平行之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某年黑龙江克山不同垄向水土流失比较垄向坡面径流(m³/km²)冲刷量(kg/hm²)土壤流失厚度(cm)顺坡垄729002200.54斜坡垄1431801030.26横坡垄413405.570.0116.关于该地区三种垄作推断正确是()A.斜垄坡面侵蚀最严重B.横垄保水保土效果最好C.顺垄拦蓄地面径流效果最好D.该地区最适宜采用顺垄种植17.下列原因中,与东北土壤侵蚀严重关联度最小的是() A.过度农垦,导致土壤裸露B.春季气温回升,冻土解冻C.夏季冰川融化,融水侵蚀土壤D.冬季冻土膨胀,出现冻裂18.“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能有效减少黑土侵蚀,有关该耕作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秸秆覆盖的季节一般在夏季B.当地多用油菜秸秆覆盖地面C.免耕播种主要为降低成本D.免耕播种可以蓄水保墒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2022年3月沙特阿拉伯开始建设耗资50亿美元的绿色氢气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沙特阿拉伯建设该氢气工厂的优势是()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劳动力廉价而充足C.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D.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20.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纷纷瞄准绿氢产业,加速布局,主要的原因有()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延长产业链③绿氢生产的成本低④落实碳达峰碳中和⑤储存运输便利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自此,一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渭河平原,润泽古都、惠及三秦。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是()A.防止水分蒸发B.保护生态环境C.实现自流供水D.增加供水量22.该调水工程对渭河平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缓解用水紧张状况B.缓解水土流失情况C.促使地下水位下降D.极大提升渭河航运爬坡沙丘指在外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西藏定结地区的朋曲和协林藏布江河谷地带,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从山坡底部向上形成多个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某研究团队在该区内沿主 风方向选择4个爬坡沙丘,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编号为P1、P2、P3、P4,研究了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及粒度特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定结地区爬坡沙丘()A.丘顶以中砂和粗砂主B.丘顶较迎风坡粒度细C.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细D.背风坡中部以中砂为主24.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A.P1B.P2C.P3D.P4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400m。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流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黑河、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区内河网密集,湖泊众多。材料二:下图为若尔盖地区河流分布图。 (1)用虚线画出黄河流域和麻尔柯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水循环原理的角度,说明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2)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列举促进该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里下河地区(左下图)在距今6000多年前曾是一片浅海,后逐渐演变为古射阳澙湖(被沙坝分割与外海分离的水域)。唐宋时期,为阻止海水入侵,澙湖东侧多次修建堤坝,促进了澙湖的萎缩。1185~1855年,黄河改道南迁,使海岸线不断东移;黄河多次溃决,进一步加剧射阳湖的萎缩。为应对黄河改道和人口增长,该地区修建了排水渠、入海河道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甲地及其周边地区从河道和沟渠中挖出淤泥,堆成高出水面4~5米的垛田(右下图)。20世纪80年代以来,垛田面积锐减,“两厢瓜圃”的美景几近消失。2014年4月,甲地的垛田景观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1)描述里下河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2)分析黄河改道南迁导致里下河地区水患频次增加的自然原因。(3)解释甲地开发垛田耕作的现象。(4)针对垛田面积锐减的现状,提出保护垛田景观的合理化建议。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理研学小组野外考察时,徒手绘制了一幅当地的地质剖面图(下图),记录所见到的岩层与褶皱构造,以及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图中用虚线绘制该地发生褶皱后未遭受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判断甲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4届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题请用铅笔草稿完成后用黑色水笔描边。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碱土房在内蒙古数量较多。碱土房就地取碱土作为主要建材,掺杂黄土、草类纤维和砂子,墙体厚实,但地基较浅。碱土板结后可提供较强的抗压强度。图示意内蒙古高原东部某地传统碱土房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碱土房的主要建材构成主要取决于当地的()A.气温变化B.地形特征C.降水状况D.水文条件2.内蒙古碱土房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A.墙体厚实——抵御风沙B.掺杂黄土一—隔热保温C.碱土建材——红壤广布D.屋顶微倾——排除积雪【答案】1.C2.B 【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碱土房的主要建材是取自当地的碱土。当地土地盐碱化化严重,主要受气候的影响: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使得土壤盐碱化严重,C正确;相对降水条件ABD项不是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2题详解】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气温较高,掺杂黄土、草类纤维和砂子、墙体厚实等主要是为了冬季御寒保温,夏季隔热,A错误、B正确;红壤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呈酸性,碱土呈碱性,C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积雪量小,D错误。故选B。【点睛】碱土相对一般土壤具有高碱度、土壤紧实度较高等特点,有极强的“沥水性”,即在湿润状态下表面泥泞不透水,水愈冲刷表面愈光滑,防水性能愈好;在干燥状态下,形成坚硬的结壳,并且随着干燥程度的增加,结壳强度更大。因此,以碱土建房,具有防水、防潮性能好,并且在干燥状态下建筑异常坚固的特点,这对于内蒙古地域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尤其适合,碱土也由此成为当地的一种优良建筑材料。下图为某盆地内部地质图。该地地表平坦,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沉积物等厚度线。完成下面小题。3.断裂发生时,断层东侧最有可能()A.北移B.南移C.下陷D.抬升4.沿甲、乙一线沉积物底部海拔的变化趋势是()A.B. C.D.【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盆地地表平坦,断裂发生后该地出现断层,东侧沉积物厚度较西侧厚,可说明断层发生后,东侧下沉,并进一步在东侧接受沉积,而后海拔才与西侧持平,因此断层东侧最有可能下陷,C选项正确,故选C。【4题详解】甲、乙一线经过了断层东部,在发生下沉后,该地发生沉积作用,而根据图文可知,该地地表平坦,厚度大的沉积物底部海拔低,厚度小的沉积物底部海拔高,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甲、乙一线沉积物最厚在中间,因此沉积物底部海拔最低应该在中间,A选项错误。并且根据等厚度线的分布规律,海拔应该由中间向两侧递增,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四地中,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西风暴雨B.乙地天高云淡C.丙地暖干风大D.丁地阴雨连绵6.图示季节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A.挪威可观察到美丽的极光B.长江口盐度全年最高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运动D.南非大草原草木茂盛 【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甲地位于气旋东部,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且根据等压线分布,吹东南风,A错误;乙地位于高压脊,天气晴朗,天高云淡,B正确;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阴雨天气,C错误;丁受高压脊影响,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图示季节南亚地区出现低压中心,为北半球夏季,挪威冬季极夜时可观察到美丽的极光,A错误;长江流域夏季多雨,长江口盐度全年最低,B错误;北印度洋洋流科逆夏顺,夏季顺时针运动,C正确;南非大草原处于南半球冬季,草木枯黄。D错误。故选C。【点睛】冷锋、暖锋和气旋能带来阴雨天气,单一的气团以及反气旋带来晴朗天气。下图为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出入库流量及水位过程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A.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B.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C.水位、出库流量、入库流量D.入库流量、水位、出库流量8.与6月相比,7、8月曲线③总体上升的原因主要是()A.满足三峡库区发电需要B.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C.提高上游河段通航能力D.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若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则水库的水位上升,反之则下降,根据这样的关系原理进行判断。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曲线①在曲线②上方的时间段内,曲线③呈上升趋势,反之,曲线①在曲线② 下方的时间段内,曲线③呈下降趋势。所以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故选A。【8题详解】曲线③为水位,7、8月正值长江流域汛期,三峡水库在该时间段蓄水,水位总体上升,可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该时间段河水含沙量较大,降水较多,农业灌溉需水也较少,故该时段蓄水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电、航运或者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故选B。【点睛】注意理解库区水位与出入库流量的关系,若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则水库的水位上升,反之则下降。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高大的山体,其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左下图为贡嘎山冰川分布,右下图贡嘎山为不同坡向冰川面积退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9.与东南坡相比,西北坡冰川面积退缩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坡度C.光照D.降水10.该地区近四十年持续大面积的冰川缩减会导致当地()A.冰湖溃堤风险程度加大B.气温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河流径流减少造成断流D.生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多【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高大的山体,东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积累多,西北部属于背风坡,降水少,再加上焚风效应蒸发多,所以冰川消融快,D正确;东南坡与西北坡纬度相当,温度相当,A错误;东南坡与西北坡坡度都比较大,B错误;与东南坡相比,西北坡为阴坡,光照较差,光照条件不会导致西北坡冰川面积退缩更大,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近四十年持续大面积的冰川缩减,湖泊和河流补给变多,冰湖溃堤风险程度加大,A正确;气温升高造 成温室效应是冰川缩减原因,不是结果,B错误;河流径流增多,C错误;冰川缩减,温度升高,适合低温和以冰山为栖息地的物种变少,生物种类数量可能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冰川融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和沿海地区的洪水。2、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3、海洋产业的崩溃。4、物种损失。5、淡水流失。某科研小组在浙江省海拔为100~250m的丘陵地区开展坡向(阳坡、阴坡)及坡位(按高程位置分为:上坡、下坡)对毛竹林生长影响的研究,分别计算出各观测点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单位:百株/公顷)和林分生物量(单位面积上的林木质量,单位:吨/公顷)的数值。下图示意研究区域林分密度和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该地区毛竹平均单株质量最大的分布在A.阴坡上坡B.阴坡下坡C.阳坡上坡D.阳坡下坡12.推测该地最有利于形成茂密竹林的条件是A.热量充足、土质干燥B.热量充足、土质紧实C.光照充足、土质疏松D.光照充足、土质湿润【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竹平均单株质量是林分生物量(单位面积上的林木质量)除以林分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阴坡下坡林分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之商最大,故单株质量最大的是阴坡下坡,B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阳坡下坡的林分密度和林分生物量均最大,说明该处最易形成茂密竹林,该处为阳坡,光照充足;该处为下坡,水分汇集,土质湿润,D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D。 【点睛】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雨量等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碉之乡”的美誉,碉楼是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丹巴县目前仅存260座,下图是丹巴碉楼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碉楼建设的主要功能是()A.御寒防风B.抵御洪水C.军事防御D.防范地震14.此处碉楼一般分布在()A.高海拔山地B.河漫滩C.山坡台地D.冲积扇15.现在仍保留部分碉楼的主要目的是()A.粮食仓储B.应急避险C.饲养家畜D.旅游教育【答案】13.C14.C15.D【解析】【13题详解】碉楼多是战争的产物,军事防御是其主要的功能,C正确。碉楼多建在高处,御寒防风效果差,A错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洪水灾害较少,B错误。位于板块内部,地震较少,且碉楼较为高大,不利于防范地震,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高海拔山地气温太低,不适合居住,A错误。河漫滩位于低处,不利于防御,B错误。山坡台地较为平坦、热量、光照较充足,适合建设碉楼,C正确。冲积扇位于低处,不利于防御,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现在保留部分碉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教育后人,发展旅游业,D正确。粮食仓储、应急避险、饲养家畜不是主要目的,ABC错。故选D。 【点睛】碉楼内部具有一定的空间,能够储存必要的物资。碉楼多是战争的产物,军事防御是其主要的功能。垄作是东北黑土区重要而普遍的种植方式,包括横垄、顺垄及斜垄三种耕作垄向。横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垂直;顺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平行;斜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介于垂直与平行之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某年黑龙江克山不同垄向水土流失比较垄向坡面径流(m³/km²)冲刷量(kg/hm²)土壤流失厚度(cm)顺坡垄729002200.54斜坡垄1431801030.26横坡垄413405.570.0116.关于该地区三种垄作推断正确的是()A.斜垄坡面侵蚀最严重B.横垄保水保土效果最好C.顺垄拦蓄地面径流效果最好D.该地区最适宜采用顺垄种植17.下列原因中,与东北土壤侵蚀严重关联度最小的是()A.过度农垦,导致土壤裸露B.春季气温回升,冻土解冻C.夏季冰川融化,融水侵蚀土壤D.冬季冻土膨胀,出现冻裂18.“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能有效减少黑土侵蚀,有关该耕作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秸秆覆盖的季节一般在夏季B.当地多用油菜秸秆覆盖地面C.免耕播种主要为降低成本D.免耕播种可以蓄水保墒【答案】16.B17.C18.D【解析】【16题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顺坡垄地坡面径流小于斜坡垄地坡面径流的情况下,其冲刷量更大,由此可知,顺坡垄坡面侵蚀最为严重,顺垄拦蓄地面径流效果最差,该地不适合采用顺垄种植方式,ACD错。横垄的耕作模式下,其冲刷量和土壤流失厚度均最小,其保水保土效果最好,B正确。故选B。【17题详解】过度农垦导致土壤裸露,易受雨水和地表径流侵蚀。春季气温回升,冻土解冻,土壤易受侵蚀。冬季冻土膨胀出现冻裂,易发生侵蚀,ABC选项均不符合题意。东北地区并不存在冰川,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C。【18题详解】秸秆覆盖的季节多在冬春季节,A错。油菜属南方地区的油料作物,油菜秸秆不是当地覆盖地面所采用的原料,B错。根据题意可知,免耕播种主要是为了减少土壤侵蚀,而非降低成本,C错。秸秆覆盖还田可以促进水分下渗,同时,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蓄水保墒,D正确,故选D。【点睛】水土流失的成因:①自然因素(潜在因素):水土流失强度与地形坡度、降水多少和强度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还与土壤的疏密程度有关。②人为因素(主导因素):主要是指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2022年3月沙特阿拉伯开始建设耗资50亿美元的绿色氢气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沙特阿拉伯建设该氢气工厂的优势是()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劳动力廉价而充足C.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D.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20.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纷纷瞄准绿氢产业,加速布局,主要的原因有()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延长产业链③绿氢生产的成本低④落实碳达峰碳中和⑤储存运输便利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④【答案】19.C20.D【解析】【1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沙特阿拉伯受副高等因素的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太阳能丰富,可再生能源充足,C正确。石油、天然气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错误。其劳动力并不充足,B错误。氢气是氢气工厂的产品,不是该地建设氢气工厂的优势,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通过发展绿氢产业,可以有效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同时,绿氢产业可以带动相关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效延长产业链,①②④正确。根据材料信息“50亿美元”可推测,绿氢生产的成本高,③错。氢气的储存运输并不便利,⑤错。故选D。【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②市场需求量或与市场的距离;③资金与技术水平。新能源开发一般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④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广,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核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当地常规能源缺乏以及技术水平、资金等;⑤其他条件:如基础设施(如电网线路建设等)、交通便捷度(利于设备运入等)、生态环境等。 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自此,一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渭河平原,润泽古都、惠及三秦。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主要原因是()A防止水分蒸发B.保护生态环境C.实现自流供水D.增加供水量22.该调水工程对渭河平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缓解用水紧张状况B.缓解水土流失情况C.促使地下水位下降D.极大提升渭河航运【答案】21.B22.A【解析】【21题详解】秦岭野生动植物繁多,采用隧道减少对生物敏感区的影响,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故B正确;由材料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可知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不是防治水分蒸发、自流供水,故AC错误;隧道饮水不能增加供水量,故D错误。故答案选B。【22题详解】调水工程可以增加渭河流域的水量,缓解用水紧张的状况,故A正确;调水不能缓解调入区的水土流失,故B正确;调入区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可能上升,故C错误;渭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不能发展航运。故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秦岭输水隧洞的贯通是人类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标志着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发挥工程效益奠定了基础。爬坡沙丘指在外力作用下沙粒沿山坡爬升形成的沙丘。西藏定结地区的朋曲和协林藏布江河谷地带,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从山坡底部向上形成多个爬坡沙丘,沙粒来自河漫滩。某研究团队在该区内沿主 风方向选择4个爬坡沙丘,从山坡底部向上依次编号为P1、P2、P3、P4,研究了爬坡沙丘的形成过程及粒度特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定结地区爬坡沙丘()A.丘顶以中砂和粗砂为主B.丘顶较迎风坡粒度细C.背风坡中部较丘顶粒度细D.背风坡中部以中砂为主24.四个爬坡沙丘平均粒径最大的是()A.P1B.P2C.P3D.P4【答案】23.C24.A【解析】【23题详解】据图可得,丘顶组成物粒度体积百分比以细沙和中砂为主,A错误;据图可得,丘顶组成物的粒度中极细砂、细沙体积比小于迎风坡组成物的粒度,而中砂和粗砂体积百分含量大于迎风坡,故丘顶较迎风坡颗粒粗,B错误;据图可得,背风坡中部的组成物粒度体积百分比中,中砂和粗砂比重小于丘顶,细沙比重大于丘顶,故背风坡中部较丘顶力度细,C正确;据图可得,背风坡中部的组成物粒度体积百分比中,细砂比重最大,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由材料信息知,爬坡沙丘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漫滩。且四个爬坡沙丘分布由山坡底部依次向上。来自河漫滩的风沿着山坡爬升,随着地形抬升,风速下降,风力搬运能力减弱,故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山脚到山顶沙丘组成物的粒度越来越小,即P1平均粒径最大,P4平均粒径最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400m。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流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黑河、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区内河网密集,湖泊众多。材料二:下图为若尔盖地区河流分布图。(1)用虚线画出黄河流域和麻尔柯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水循环原理的角度,说明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2)分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列举促进该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高山冰川广布,多冰雪融水(或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水多);;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高原地形,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或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四周高山,河水不易外泄;断陷盆地,河水不易外泄)。(2)含沙量减少;水位变化减小;流速减慢;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3)发展特色农牧产业(高原畜牧业,药材种植);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解析】【分析】本题以若尔盖湿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湿地成因、水文特征以及区域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小问1详解】分水岭两侧河流流向不同,分水岭两侧的河流支流分别注入黄河流域和麻尔柯河流域,在图中绘制即可,如下图, 从水循环原理的角度分析该湿地的形成,一般主要从水循环各环节的角度说明该湿地的形成。区域海拔高,多高山冰川,夏季多冰雪融水。同时,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降水较多(地表径流和降水环节);区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蒸发环节):高原地形,海拔高,多冻土发育,冻土不利干地表水的下渗(下港环节):该地为典型的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河流不易外泄(地表径流环节)。【小问2详解】湿地内植被较多,河流水速减慢,促进泥沙在湿地地区淤积,使其下游段黄河含沙量减小,流速减慢。湿地对下游河段河流径流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使得其下游段黄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小问3详解】促进该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既要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又要促进该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区域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胞弱,高原畜牧业为当地的特色农业,同时,区域生态环境独特,可发展药材种植,从而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等。可加大技术投入,对当地的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也可结合当地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当地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里下河地区(左下图)在距今6000多年前曾是一片浅海,后逐渐演变为古射阳澙湖(被沙坝分割与外海分离的水域)。唐宋时期,为阻止海水入侵,澙湖东侧多次修建堤坝,促进了澙湖的萎缩。1185~1855年,黄河改道南迁,使海岸线不断东移;黄河多次溃决,进一步加剧射阳湖的萎缩。为应对黄河改道和人口增长,该地区修建了排水渠、入海河道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甲地及其周边地区从河道和沟渠中挖出淤泥,堆成高出水面4~5米的垛田(右下图)。20世纪80年代以来,垛田面积锐减,“两厢瓜圃”的美景几近消失。2014年4月,甲地的垛田景观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1)描述里下河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分析黄河改道南迁导致里下河地区水患频次增加的自然原因。(3)解释甲地开发垛田耕作的现象。(4)针对垛田面积锐减的现状,提出保护垛田景观的合理化建议。【答案】(1)以平原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起伏较小。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2)黄河多次溃决,来水增多;湖泊面积缩小,分洪能力降低;海岸线东移,滨海地势升高,泄洪能力减弱。(3)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垛田用淤泥垒成,土壤深厚肥沃。疏浚河道,利于排水;田垛高于水面,受水患影响小。(4)利用垛田景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立保护区,加强垛田景观保护;加强立法,制定垛田保护条例;利用垛田文化景观价值,建设科研文教基地。【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里下河地区为材料,涉及中国地理,洪涝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里下河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起伏较小;中间地区为湖泊,因此地势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区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受来自海洋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高纬度内陆冬季风影响,低温少雨。【小问2详解】黄河地处季风气候区,水量季节、年际变化大,洪涝灾害频发,改道后黄河洪涝溃决导致里下河地区水患频次增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含沙量大,泥沙入湖,导致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降低;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流速减慢,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沉积,海岸线迅速东移,滨海地势升高,河流泄洪能力减弱。【小问3详解】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资源不足,垛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抬高,泥沙淤积,用用淤泥垒成垛田,可以疏浚河道,便于泄洪同时河流泥沙肥沃疏松,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该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多发,田垛高于水面,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问4详解】垛田景观属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因此需要建立相关保护区,设立法律法规,制定相关保护条例,加强对垛田景观保护;仅仅保护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垛田景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获得经济效益,增强当地保护垛田景观的积极性;垛田文化景观价值突出,可以建设科研文教基地,进行科研,文化教育等方面研究,加强相关文化科普。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研学小组野外考察时,徒手绘制了一幅当地的地质剖面图(下图),记录所见到的岩层与褶皱构造,以及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在图中用虚线绘制该地发生褶皱后未遭受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判断甲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图略。背斜谷。理由∶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易被侵蚀成谷地。【解析】【分析】本题以地质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详解】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如背斜、向斜、断层等;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或受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由图可知,甲处岩层新老关系表现为中间老、两翼新,判断其为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产生裂隙,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因此判断甲处为背斜谷。【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2 20:45:02 页数:25
价格:¥3 大小:6.8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