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7
2
/7
剩余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10.28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张力”原本是物理学名词,现在用于小说,是指小说内部蕴藏的牵引力,是一种可以扩张和延展的力量。小说研究者和阅读者都能琢磨出张力的深意,但要将它明确表达和总结出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小说张力的奥妙所在。任何小说都有张力,只是有大小、强弱的差别。一般而论,越是好的小说越有张力。打开小说阅读,沉睡的小说生命才能被唤起,进入复苏和觉醒状态,在阅读过程中渐次呈现它的张力。小说的张力牵引着读者的神经系统,使读者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知小说的艺术样态,在读者的个人经验与小说文本之间,实现主体与客体、现实与虚构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是进入读者视野的第一道风景,也是小说的颜值所在。对于小说家来说,每一次写作,都是在创造性地重构语言的张力。语言赋能于人物和叙事,文学性、艺术性、口语化是小说语言的基本要求,其中心价值就是语言的张力。优秀作家一生都在追求语言的意义与价值,把最合适的语言表述放到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应用功能。每一个句子都有它们的内在张力,即使是粗鄙的俗言俚语,只要能被恰到好处地表现,也能够从平俗中脱胎换骨,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焕发出其超越平俗的光亮,从而完成它的意义表达和个性呈现。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叙事段落,会凝结成更大的张力,成为“力”的组合,这种张力被释放出来,便有了语言的整体美感和通篇气韵。而文学研究者在探索小说文本的时候,就是在具有强劲张力的语言中去寻找小说的内蕴和主旨,发掘人物的性格和灵魂深处的奥秘。《三国演义》用军事化语言建构小说的豪迈气势与英雄谋略,其张力如鲲鹏展翅,似巅峰对决。《红楼梦》用诗化语言描写四大家族的起伏兴衰和情感波澜,在生动丰富的诗文交错之中,其张力似绵里藏针、花树带刺。人物的张力大小,取决于人物被刻画得是否丰满,其性格是否鲜明,他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否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小说中的各色人等都要在叙事伦理和性格逻辑的统领下各居其位,各得其所,由此生成与人物自身相符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让人物群像共同作用于小说的整体,服务于小说的全部。《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些人物张力十足,形象饱满,他们身上跳动着时代脉搏,折射着时代光影,承载着人物雄浑的生命情感和时代精神,从而成为小说文本的顶梁柱和主心骨,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图景和文学形象代言人。小说是用来讲故事的,故事是人物与人物之间交集和纠葛的必然结果,由若干情节和细节按照叙事伦理精密组合而成。每一个情节都在为下一个情节提供叙事动力,有序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走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且听下回分解”虽然不再直白地呈现,但依然存在于现代小说中,小说的张力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动机。人们习惯把故事情节连起来说,这是在强调它的完整性。平时所说的故事感人,有时并非故事全部,而是故事中的某个精彩情节。情节是人物在活动轨迹中最能储备能量和爆发能量的着力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的愤怒与绝望,诱发读者发出“恩断义绝,情为何物”的追问;“桃园三结义”用三个好汉、一壶浊酒奠定了小说的恢宏基调,成了后面好戏连台的逻辑起点……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情节,都蕴含着丰沛的艺术张力,延展性强,既有横向开掘的宽度,又有纵向探寻的深度,它们像珠宝一样镶嵌在小说的故事当中,闪耀着匠心独运的艺术灵光。而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都是在这些情节中获取的。小说的张力,是语言、人物和情节三方参与的结果。三者绝不可分割开来,各行其道,必须水乳交融地联合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小说的终极使命承担责任和义务。(摘编自李春平《小说的张力》)材料二:李婧:昆德拉说,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部分地不完整,要将小说变成一个存在的博学观照,必须掌握省略的技巧。你对这段话怎么看?留待:我很早在阅读中就发现,伟大作品都存在遗憾。也就是昆德拉所说的部分地不完整。甚至可以说,遗憾和不完整是伟大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印证了愈是好作品愈能调动我们的参与度。我前几年在一个创作里说过:小说的张力来自省略。正如一个雕塑大师完成一件作品,着手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雕出来的是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别除多余的部分。所有艺术品,都来自对多余物的有效剔除。省略或“留白”,就是“别除”,可以使作品更具张力。这也正是一部作品的价值所在。老子说:“挺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作家的作品是“器”,有用的部分恰恰是“无”,也就是读者所感受到的文字背后的东西。省略或“留白”的技巧,不光是作家的认知,更是一种能力。(摘编自李婧留待《“留白”是一种能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张力可以扩张和延展,但无论是小说的研究者还是读者,对于这种“力量”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表的。B.小说语言讲求文学性、艺术性、口语化,小说家创作的过程就是追求语言创新,从而体现语言具有张力的过程。C.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小说张力提供的动力,但所谓“故事感人”,只局限于故事中的某个精彩情节。D.留待在阅读中得出的“伟大作品都存在遗憾”的观点和昆德拉的“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部分地不完整”的观点是一致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张力大小、强弱和小说优劣有关,小说张力的存在与否则和人们是否对其进行阅读有关。B.离开了叙事伦理和性格逻辑的统领,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就不会生成与其自身相吻合的内在张力。C.语言、人物、情节融为一体,共同作用,才能使小说更有张力;若各行其道,则无法保证小说质量。D.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作品更能调动读者的参与度,这印证了这些作品包含了遗憾和不完整。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从小说构成要素的角度谈张力,材料二则从创作技巧的角度谈张力。B.材料二中留待引用自己创作中的话谈留白与小说张力的关系,具有说服力。C.材料一第三段分别从意义、价值和整体美感的角度论述了小说语言的张力。D.材料二中留待最后指出,会省略或“留白”是一种以作家认知为基础的能力。4.留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向读者解释清楚省略或“留白”?请根据文本简析。(4分)5.读书小组在高三复习完教材小说专题后,要针对小说的张力写一篇文学评论。(6分)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语言·人物·情节·张力;乙组提出一对关键词:留白·张力,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以部编版高中教材中的小说为例(可以是某一篇,也可以是某几篇),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评论思路。(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巨翅老人[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要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神父见他不懂上帝的语言,又不会问候上帝的使者,再看看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便告诫好奇的人们过于天真是很危险的。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有些好奇的人来自很远的地方。还来了一个流动杂耍班。地球上最不幸的病人来这里求医: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看这个女孩不仅门票钱比看天使少,而且还允许向她提出各色各样有关她痛苦处境的问题,可以翻来覆去地查看她。这种消遣娱乐胜于慰藉心灵的奇迹,大大降低了天使的声誉。这样一来,贡萨加神父也彻底治好了他的失眠症。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他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她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有删改)【注】小说写于1968年,当时在拉美人民信仰中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已开始衰落。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贝拉约夫妇及他们周围的人们看来,巨翅老人是一个落魄衰老的、身上有难闻气味、没有生命力的、与人间语言不通的所谓天使。B.看热闹终会厌烦,当作为天使的老头不能带来新的消遣娱乐的时候,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的兴趣就转移到蜘蛛女孩身上。C.从利用天使大发横财的贝约拉夫妇到善良谦卑的贡萨加神父,从议论纷纷的村民到戏要侮辱老人的围观者,马尔克斯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小镇的众生相。D.小说结尾处,埃丽森达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得消失不见,这一描写表现了埃丽森达对老人的离去感到轻松畅快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始的大雨和瘟疫,有着非常鲜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地方特色,这种潮湿、死寂的环境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B.小说中,一方面是天使的病残、忍耐和痛苦,一方面是人间的喧嚣、肆意和狂欢,两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与悲悯情怀。C.小说在整体情节设置上离奇荒诞,在形象塑造和具体描写中也都充满魔幻色彩,这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D.对于拉丁美洲传统变革中出现的世俗化倾向,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指责,也没有像救世主一样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小说魔幻的叙事中暗含冷峻的批判。8.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文中“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9.小说标题“巨翅老人”能否换成“天使在人间”?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止斋记段从周公[a]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宜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葺一容膝之斋,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名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噫!为能尽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有删改)[注]公,指赵孟额。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知进A而不知退B既得C患失D暨不量其才之称否E而冒之者F万万也G然皆非H圣人之止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B.安,哪里,与《琵琶行并序》中“恬然自安”的“安”意思不同。C.已,与“而”连用,相当于“罢了”,与《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的“已”意思不同。D.之,“它”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及其所之既倦”的“之”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公认为自己已经六十岁了,是人生中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了,所以给斋院取名为“止斋”。B.赵公认为到现在才辞官,对于他来说已经是过错了,不敢有其他的期望来加重自己的过错。C.作者认为,止的含义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D.圣人的止是想做官时就做官,不想时就辞官回家;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想快速辞官就快速辞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4分)(2)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4分)14.前人对“止”的理解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李纲②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杰民,周雅③何曾专美!注释: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作者指出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B.“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了风声鹤唳的典故,写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来。D.作者借古讽今,写东晋“淝水之战”,成功击退前秦,以此讽谕南宋统治者要坚定抗金信心,抵御外辱。16.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2)古诗文中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都是通过蛟龙起舞的画面来表现音乐之动人的。(3)“人间”常作为展示生存环境或表达生命体验的载体在古诗词中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民歌的魅力之所以①,因为它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民歌之所以广泛流传,(1)。它从不试图揪过耳朵来把你训斤一顿,更不试图把自己装点得多么白璧无瑕甚至多么光彩夺目;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②;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是生命的整个过程,要在③中去体味。道法自然,(2)。真诚而素朴的忧愁,真诚而素朴的爱恋,真诚而素朴的希冀与憧憬,变成曲调,贴着山走,沿着水流,顺着天游信着天游;变成唱词,贴着心走沿着心流,“流顺着心游信着心游。其实,流行歌曲的起源也应该是这样——唱平常人的平常心,唱平常人的那些平常的牵念,喜怒哀乐都是真的、刻骨铭心的、魂牵梦萦的,珍藏的也好,坦率的也好,都是心灵的作为,而不是喉咙的集市。几十几百年前可能也有流行歌曲,有很多也那么旋风似的东南西北地刮过,因其不是发源于心因而也就不能留驻于心,早已被人淡忘。(3),只要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就必定能够流进心里去。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连用几个“平常”,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立春地生暖,晚秋心生安。天高云淡的晚秋,一切都裸露在空旷的原野。泥土是那么松松软软,你可踩在里面,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可以分享。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都眷恋着这片土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的依依不舍。环顾周围,曾郁郁葱葱的植被,像极了人们稀疏的头发,贴在秋的地面。只有秋播的麦苗,顺垄看去,刚刚离开地面,裸露着一垄垄单薄的绿意。到了这个节点,一切都变得格外淡定,有条不紊,去留自如。晚秋,也因红叶的渲染,变得绚丽多彩,分外壮观。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上天置它们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虽然落下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它们历经风雨,不畏干旱,以博大的胸襟反哺晚秋。岁月在盛衰中周而复始,所有的抵达,都会以另外一种模样重生;已经重生的又正在抵达的路上∶一如这生生不息的晚秋。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整句,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可以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做出修改(3分)四: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的马宏达,摘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的桂冠,实现了该项目中国金牌零的突破。“00后小伙刮腻子得世界冠军”引发热议。央广网指出:“马宏达等劳动者通过勤学苦练将每一个动作刻进肌肉记忆,刻下的正是把专业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但网上也有一些阴阳怪气的论调,如:“拿这个奖有啥用?是想让更多年轻人以后都去刮腻子?古人说得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应“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0.28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不可言表”表述错误,原文说“要将它明确表达和总结出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即可以明确表达和总结,只是有一定难度,并非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B项,“小说家创作的过程就是追求语言创新……的过程”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每一次写作,都是在创造性地重构语言的张力”。C项,“只局限于”过于绝对,将偶然当成必然,从原文“有时并非故事全部,而是故事中的某个精彩情节”可看出。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小说张力的存在与否则和人们是否对其进行阅读有关”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任何小说都有张力”可做出判断。而原文“打开小说阅读,沉睡的小说生命才能被唤起,进入复苏和觉醒状态,在阅读过程中渐次呈现它的张力”,只是说小说只要被阅读,其张力就会显现出来,并不是说小说不被阅读就没有张力。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以作家认知为基础的能力”表述不当,原文“不光是作家的认知,更是一种能力”,只是说了这种技巧的两种内涵,并没有强调这二者的具体关系。4.①类比论证。以雕塑大师雕刻作品剔除多余物,类比作品的省略或“留白”就是一个剔除多余物、使作品产生张力的过程。②引用论证(或“引证法”)。引用老子关于器物的“有”“无”的论述,论证作家的作品中的“无”,即省略或“留白”的作用。③比喻论证(或“喻证法”),将作家的作品喻为“器”,将有用的部分喻为“无”,论证省略或“留白”恰恰有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的作用。(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区间是材料二,可从类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三个角度加以分析。5.甲组示例:①语言有张力,无声胜有声。《荷花淀》以平实的对话反映出青年妇女深挚的爱夫之情,唯美的环境描写与战争形成尖锐的艺术冲突,引导读者在语言的张力中深思小说主题。②人物有张力,无形胜有形。《百合花》中,“通讯员”是一个还没有体验过爱情甜蜜的年轻小伙,“新媳妇”是一个刚结婚处于甜蜜幸福中的人物,但“通讯员”的牺牲,使二者反差更强,人物内在的情感张力得以扩大。③情节有张力,无情胜有情。《祝福》中写“我”和祥林嫂的偶遇并以我”的视角写她未老先衰的面貌为后面写她的凄苦经历埋下伏笔形成情节的张力。(分别从语言、人物、情节的角度结合部编版高中教材中的任一篇课文的相关内容简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乙组示例:①《哦香雪》一文以山村姑娘们的呼喊“哦香雪!香雪!”为结尾言简意留白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彰显出小说的无尽张力。②欢呼声既是对走出大山的期盼,也是对香雪不畏艰险、敢于争取的赞美和期待,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强了本文结尾的抒情作用,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无限张力。(围绕留白的具体体现及表达效果举例展开分析,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体现了因文设题的考查特点,要求运用材料观点对课本所学的某一小说进行评论,既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也考查了对课内材料的理解运用能力。6.C贡萨加神父不是善良谦卑,而是愚昧无知。7.C形象塑造是奇异的,具体描写也有细致逼真的一面。8.①年老受伤的天使,虽有无数人围观,却无人同情、怜悯、救治,反遭众人亵玩。②封闭的小乡村,人们只有靠落难天使、蜘蛛女孩等新奇事物刺激才有快乐,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平庸无聊,精神上的空虚孤独。③孤独的永恒性。天使离去,成为虚点,时间漫长,小镇依旧,孤独不会随着巨翅老人消失而终结。(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示例一:不能换。①“巨翅老人”充满魔幻色彩,能更好地激发读者兴趣,也激发小说中村里人的兴趣,人们为之猜疑不定争论不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②“巨翅老人”,褪去了天使的光环,“巨翅”影响老人的活动,这一弱者形象更符合核心形象特征。③“巨翅老人”这一标题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表现出作家呼唤人性之善、关切社会转型时代里弱小人物的悲悯情怀。示例二:可以换。①天使落难来到人间,才有后来各色人物的出场与活动,推动了情节发展。②揭露人间的无聊与邪恶,展现拉美民族灵魂群像才是作家虚构创作的主旨所在,“在人间”更贴合这一主旨;③即使是天使,落难到人间后也会陷入孤独无助、百般亵渎之中,标题可以更好地表达马尔克斯关于现代化对民族文化心理巨大冲击的深切忧虑。(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第二个“贷”译为“推卸”。B项,第二个“安”译为“安逸、安适”,C项,第二个“已”译为“随后”,D项,第二个“之”译为“求得”,两个“之”字意思不同。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止的含义专指”错误,原文是“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意思是止的含义不仅仅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13.(1)在院中只种竹和菊,终日悠闲而坐(安坐),那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给分点:“唯……是”倒装句、“燕”、“诚”各1分,句意1分)(2)朝廷内外对您都抱以期望之心,正期望您受到重用,造福天下,怎么能容许您现在停下来呢?(给分点:“方”“膏泽”“容”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4.①有的人功成名就后为了保全自身、远离灾祸而停止为官。②有的人满足现状、讨厌骄傲、喜好谦虚而停止为官。③有的人顺从自己的心愿、顺应生命的变化、安于自己的处境而停止为官。(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参考译文】赵公管理九郡,追求简约清静。他的做事风格严厉却不猛烈,有人犯错,他总是以恻隐之心来处理,但也不会因此宽恕他。因此他的声名没有不知道的。他常常对同僚说:“近来不想再做官了,每年(因为为官)要奔波万余里地,在外宦游的日子我已经厌倦了!哪里能够得到一处悠闲之地,修建一座小小的斋院,在院中只种竹和菊,终日悠闲而坐,那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有一天他又对我说:“我已经想好斋名了。”他说出了自己想好的名字,说:“我已经六十岁了,官到三品,也是我人生中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了。用止斋这个名字可以吗?请你为我的书斋写一篇文章。”我辞谢说:“您的精力还未衰退,朝廷内外对您都抱以期望之心,正期望您受到重用,造福天下,怎么能容许您现在停下来呢?况且我不才,怎敢接受您的命令?”赵公笑着说:“你言过其实了,到现在才辞官,对于我来说已是过错了,我怎敢还有其他的期望,来加重自己的过错?还是不要让我感到羞愧了。”我于是不敢再说什么,尽力为这个名字写一篇文章。 我说:“随时而止的含义很重要啊!止有两个含义:有止而止,行而止。止而止,是指该进的时候,必须进;该退的时候,必须退。像遇到不顺、危险的时候停下来,像遇到坎坷的时候退下来,这就是随时机而止。行而止,是说在做事的时候要清楚明白,要明白的,是事理罢了。如身为父亲,要尽力做到慈爱;身为儿子,要尽力做到孝道;身为国君,尽力做到施行仁政;身为人臣,尽力做到尊敬国君。这就是要适得其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此应当退的时候就退,可以不耽误时机;做事要清楚道义,就能得到适当的安排。由此看来,止的含义,不仅仅专指辞去禄位,闭门谢客,远离官场,隐居起来,避开俗世,没有烦恼。历观前人对止的不同理解,有功成名就保全自身远离灾祸而停止为官的;有满足现状讨厌骄傲喜好谦虚而停止为官的;有顺从自己的心愿顺应生命的变化安于自己的处境而停止为官的,像汉代的留侯张良和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以及晋代的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啊。这种停止为官的做法固然让人感到奇怪,但是如果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得到后又担心失去,以及不考量自己的才能是否与自己的官职相称而贸然前进的人太多了。然而这些都不是圣人所说的止,圣人所说的止是什么样的?想做官时就出来做官,不想为官就辞官回家;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想快速辞官就快速辞官,能够做到这样的人是孔子啊。哎!能够明白随时而进随时而退的道理,大概只有圣人吧?孟子不是说过“自从有人类以来,从来没有过像孔子一样的圣人’吗?他又说:至于我所希望的,那就是学习孔子。赵公如果想学习止的道义,希望把孔子作为学习的对象,那样也会让孟子感到满足。冒昧地写出这些文字作为《止斋记》。”八:15.B(“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16.(6分)此词所写“淝水之战”这段历史对南宋朝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2分)。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敌人侵略(2分)。作者借古讽今,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发挥地理优势,任用抗金人才,从而以弱胜强打败金兵(2分)。17.(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3)示例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示例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示例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示例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18.①经久不衰②自命不凡③天长地久19.答案:使用间隔反复修辞(1分),强调突出流行民歌唱的都是真挚感人的,源于生活发自内心(1分),最稀松常见普通平凡,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难以忘怀(1分),具有真诚素朴的美(1分)。20.(1)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2)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3)民歌不管是异时的还是异域的(每点2分)21.你可爬到树叶落光的柿树上,品尝柿子,分享它们藏下的晚秋的甜蜜;你可踩在松松软软的泥土里,凝视蚯蚓,追寻它们留下的弯曲的踪迹。(注意结构相似,前后照应。依据下文“多情的柿子,抑或是倔强的蚯蚓”,应该先表达“柿子”,再表达“蚯蚓”,如不是此顺序判0分)22.一棵棵经过秋风洗礼的红枫,被置于悬崖峭壁,仅占有丁点泥土,即使遇上一场秋雨,也很难得到一次酣畅的滋润。(改对一处给1分,两处3分)23:一:参考立意:1)破除“职业偏见”,培养“大国工匠”;(2)任何岗位上都能实现价值,成就事业;(3)平凡技艺也能成就精彩人生;(4)找准人生方向,任何人都可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写作时可以就侧重于技术的技能人才与侧重于研究的科学人才进行辩证思考,使得写作更有深度。二:作文审题可能存在的问题:1、审不透材料,核心词选取不准确——选取成创新、科技、读书…审不出“工匠精神”Eg:(《坚持与努力,劳动创奇迹》《劳动无贵贱,精神价更高》《书中玉铺实践道路,实践路创人生价值》《摘下有色滤镜,赋能科技创新》)2.审题审成二元思辨:eg:《读书绽文化之朵,技术亮科技之光》《读书与技术,二者不可分》3.题目一味谈“劳动”,而忘记了把“劳动”上升到“工匠”层面Eg:《盲目读书不可取,劳动创造获成功》4.执拗于好的标题,生搬硬扯,毫无逻辑Eg:《专行一业砥砺自身,工匠精神永垂不朽》《携工匠钻研动力,臻兴邦国之岸》《秉持工匠精神,以至人生致境界》。三:范文:青年一代思价值,工匠精神永相传“昼夜以凝聚,炉火以纯青。”最近,马宏达以“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精湛技术书写了职高生逆袭成为世界冠军的神话,他的传承坚定与辛勤付出实现了中国金牌“零的突破”。由此观之,青年一代应明晰自我的价值,应坚守工匠精神,为国家谋求发展。心系传承,醉心其中。漫漫瀚海,一苇以航。(分论点1)工匠精神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工匠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因坚守而闪耀。过去,青年时期的樊锦诗本是江南多情的女子,却独身奔赴北疆,是为了那一洞壁画,是为了接过先辈手中莫高窟文化传承的火把。这份热爱与传承的工匠精神。跨越茫茫千里的风月山河,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江南几番春秋已改,敦煌洞中灯火不灭。如今,职高生马宏达拿下世界冠军打破偏见,更加有力地诠释“工匠精神”,传承不止,薪火不息。身着布衣,心有锦缎。坚守岗位,持之以恒。(分论点2)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被称作“刀锋上的舞者”。215米,70层楼高,这是特高压带电检验员王进常攀爬的高度。目前,我国在建特高压工程24项,线路长3.5万千米,累计输电超1万亿千瓦时。王进有着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淡定,刀锋上起舞,王进用坚守的工匠精神守护万家灯火平安。这是青年应思考学习后坚守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应该尊重的无畏与坚定。报效祖国,尽心尽力。各行各业,不分伯仲。(分论点3)马宏达夺冠后,网上出现了阴阳怪气的声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价值观,倘若如此,所有人争相去读书,谁又来建设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在做什么工作,学什么技术,只要是为了为建设祖国出力,做到坚持与精益求精,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的,马宏远拿下世界冠军,得到世界级认可,而后被一句“惟有读书高”而否定,难道不荒谬吗?(大海边看语文)我认为,读书若是用在了错误的地方,便是最下流的,多少高材生改国籍去帮助其他国家矛头对准中国,相比之下,原则与国家情怀无疑显得更重要。青年一代要明晰价值观,明白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学习这种以爱国为内核的工匠精神。大国建设需要工匠精神,就像西方需要耶路撒冷,传承坚守,创新的工匠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得以体现,追风赶月莫停留,青年只为国家谋。匠心筑梦,匠 艺强国,各行业齐传承,共发展,共筑中国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数学(理)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数学(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理综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02:15:02
页数:7
价格:¥3
大小:39.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