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游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民间,兴于先秦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形象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始于汉魏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卷66在《结客少年行》的题解中说:“《后汉书》曰:‘祭遵尝为吏部所侵,结客杀人。’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洛北邙。’《乐府题解》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按结客少年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孤作此曲也。”自汉魏至隋,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虽有所出现,但数量有限,未成规模。到唐初,经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等人的推进,大有发展,至盛唐蔚然成风。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党联朋,各置矮马,饰以鞯金络,并绕以花树下往来,使仆人执酒而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是这一状况的最好明证。②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是游侠诗产生的前提和文化背景。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独往高蹈”“狂放不羁”的出世风格,实质上,这种道家风格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入世、建立功业的渴望。可谓信誓旦旦,铮铮铁骨。“麒麟锦带佩吴钧,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王维《燕支行》),未至战场即已想象功业在怀。“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的高适,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的气概,“万里不惜死”,以便“一朝得成功”(《塞下曲》)。杜甫称之为“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十三五书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盛唐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彰显无遗!这与初唐的哀怨牢骚、中唐的迷茫彷徨以及晚唐的低沉凄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认识盛唐诗人文化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盛唐气象下游侠精神的生动体现。③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盛唐游侠诗中所表现的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则是盛唐气象的诗人人格的另一个方面。如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王昌龄“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少年行》),很是放荡不羁。就连人们一向认为,寒酸穷儒模样的杜甫,也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并且还有“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 报答在斯须”(《遣怀》)的铮铮豪言。狂放不羁,气势磅礴,风格浑厚,所以后人评价盛唐诗歌总是说“盛唐气象”。④要之,游侠诗所彰显的盛唐诗人的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刚强劲键的精神内核、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的文化人格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和张扬,是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学现象。——杨金锋《盛唐游侠诗的文化解读——兼谈对盛唐气象的再认识》(有删改)材料二: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一篇《游侠列传》,而班固的《汉书》作为一部初衷是续写《史记》的史著,也继承了这一内容以一个儒者的眼光用生花的妙笔为后人生动真实地记录了西汉一朝的社会边缘群体——游侠。相对于极力为游侠找合法地位的《史记》,《汉书》在开头却更多地阐述了游侠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其自战国至西汉的发展演变概况。在班固看来,在春秋以前,即上下相顺、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时期是没有游侠的,游侠的产生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的等级制度被打破的结果。这种观点表明了班固撰写《汉书·游侠传》时的基本态度,即对游侠是贬抑的,但班固却并没有因为贬抑的基调而全然否定游侠,一笔抹煞他们的优点,而是仅在文首评论中,用“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真实地描写出游侠的基本特狂。班固一方面按正统价值观念贬抑游侠,而另一方面却又赞赏他们的一些乐善好施、张扬洒脱的行为,使得他在两方面的张力中,最终找到了平衡,使得他对于游侠的事迹的描写基本采用了中性词,这种平衡也很大程度上带有儒家“中庸”思想的痕迹,应该是受到了儒家提倡的“理性”“理智”思维的深刻影响。可见儒家思想对于班固客观地叙写历史是益大于弊的。——于艳华《中国古代的特殊群体:游侠——读<汉书·游侠传>》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侠产生于民间,兴起于先秦两汉,它虽然是社会中的一个边缘群体,但众多古籍都对它有所提及,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B.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汉魏时就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规模未成。到唐初因为众多诗人的推进和政治经济等原因而蔚然成风。C.游侠形象从表面上看带有道家的出世风格,而实际上,儒家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世思想,才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内核。D.游侠诗要么表现建功立业的精神斗志,要么表现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独立人格、自由的追求,成为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学现象。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茂倩引《后汉书》对游侠形象作阐释时,强调了游侠有结党报怨、年少狂放、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等特点。B.《开元天宝遗事》以及王维的《少年行》都同时提到了游侠饮酒的事,可见,无酒不侠已成为盛唐时尚。C.后人评价盛唐诗歌总是说“盛唐气象”,是因为王维、高适、杜甫、岑参等狂放、磅礴、浑厚的诗风所致。D.班固能在褒贬游侠的过程中找到平衡,采用中性词去描写他们的事迹,儒家“中庸”思想对他的客观叙写应该是有影响的。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思路清晰,从游侠到游侠形象,再到游侠诗,最后讲游侠精神,体现出作者对游侠文化的深刻认识。 B.材料一中的大量引用,证明了游侠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更是盛唐气象中的一枝独秀。C材料一第二段先分析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的原因,再对比盛唐与初、中、晚唐诗人的精神斗志和内核,论证有力。D.材料二在阐释班固对游侠的态度时既看到了他对游侠贬抑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对游侠赞赏的一面,客观而又辩证。4.《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游侠正体现了这一君子人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立足哪些方面对盛唐游侠诗作了文化解读?请结合材料概括阐释。(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撤退赵大年过了怀远,便是德胜。章校长感叹了一番,话说得相当多。大家心里都萌生了一种预感、直觉——可谁也说不出这是个什么征兆。或者,是他预感到一种什么“大限”将要来临了呢?您听,章校长又滔滔不绝地说开了。“……德胜这个地名,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德胜门。都是以德取胜的意思。怀远这个地名也是如此,它的涵义跟北京的怀柔、湘西的怀化,大致相同。立言老弟,你想想看,皇帝的怀柔政策,施行到这南疆边陲,自然就是怀远了;怀而化之,自然就是怀化了……可惜呀,光把这些好听的地名挂在嘴上,而不富国强兵,还是得不到天下太平啊!”章校长的这一番高论,学生们听不懂,却受到了几位教员的重视。他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一时又理不出个头绪来。只听周立言在说:“校长真有学问,地理课如此讲法,我自愧不如呀!”刘菊淡摇头:“校长讲的不是地理课。”“那是什么呢?”周立言反问道。“我心里明白,可是说不出来。”刘菊淡还是摇头。其实,章树人是在一种特殊心理支配下发议论的。作为难民,一个极端爱国的难民,那种“过一站少一站”的感觉不断袭来,无法摆脱。中国的文化人,原本就有一种忧国忧民的传统意识,当此国破家亡之际,就更加强烈了。几位教员何尝没有这种感情哩!谁都知道,这条未完工的黔桂铁路已经走完了一多半,能够大家在一起乘坐火车逃难的日子不多了……过了都街,来到了小站东江。“毛虫火车”又要过铁桥了。这里是重镇河池的前哨,也是进入云贵高原的门户。可是,一桩并非偶然的大惨案在这里突然发生了!以致周立言老师的“难民地理”在这里讲授了最后一课,“扶轮中学”也就真正面临着解散的命运了。“发源于九万大山的大环江,在这里纳入龙江。眼前的黔桂铁路和公路,正夹在九万大山以南、都阳山脉以北的龙江河谷里。再往前走,就是龙江的西端——它的上游就是云贵高原的打狗河了。”某种心灵感应可能是存在的。周立言老师讲到打狗河的时候,从来不大说话的十四岁的女孩子李思穗,提出了一个问题:“打狗河,这名字好难听呵!咱们不要到打狗河去……我家住在珠江边上,珠江,多么美呀!我要回家!我不去打狗河……”说着,放声痛哭起来。这一哭可不得了,惹得来自松花江畔的哈玉,黄河南岸的许济和郑周,永定河边的余思燕,黄浦江边的艾沪,滹沱河边的石家壮,湘江桔子洲的何思湘,也都纷纷落泪,泣不成声。甚至呼喊着自己的母亲河,都 说不去打狗河。周老师的地理课也就讲不成了。不是迷信,孩子们往往会有一种预感,比成年人还敏锐的预感——他们必定是感觉到了什么事情即将发生,否则为什么八个孤儿突然同时痛哭起来?教师们大多悚然,劝说不得。章校长不能眼看着这节地理课以哭声作为结尾。他拉过李思穗来,给她擦掉眼泪,自己心里也是戚然。“思穗,珠江当然好哇。我的老家也在珠江三角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珠江,按长度它是我国第五大河,按流量却是第一!她为什么有这样丰富的水源呢?就因为她的支流特别多。打狗河虽然小,名字也不好听,可它也是珠江的一条支流呀!你看,我给你画个图吧:珠江源出云南省的沾益县,上游叫南盘江;流到黔桂边境,汇合了北盘江之后叫红水河;流到石龙,汇合了柳江之后叫黔江;流到桂平,汇合了郁江之后叫浔江;流到梧州,汇合了桂江之后叫西江;西江就是珠江的干流了,在广东境内,又汇合了北江、东江,最后流到你的家乡,她才叫珠江啊。思穗,你想想看,如果没有这千百条大大小小的支流,那浩浩荡荡的珠江水又从哪里来呢?……不可分!同学们,我们的国土汪山二寸也不可分啊!章校长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可是谁也没料到,这竟然是大家最后一次听章校长讲课了……原来是五节难民车厢脱了钩,发生了无法制止的溜车——它从坡度很大的黔桂铁路上溜下来,越溜越快,风驰电掣,像个巨大的扫帚星一样从云贵高原上反扑下来!为何像个扫帚星呢?瞧吧,年轻的难民从车上纷纷往下跳,箱笼包箧也纷纷往下扔,活像扫帚星的花尾巴!车站员工急急忙忙扛来枕木横在铁轨上,也统统被它的钢轮切断!未敢跳车的难民们惊绝惨叫,裂人肺腑的救命声随着扫帚星的狂飚呼啸而过,一泻数十里……结果在河池附近与一列上行的难民火车迎头相撞!巨大的惨案发生了!上行的“毛虫火车”真的像一条毛毛虫,腰脊肚皮一下子拱到半天高,震落了浑身蚂蚁,像天女散花,飘飘而下,好看极了,神仙也没见过的今古奇观啊……然后是火车脱轨,几十节车厢从半天空訇然殒落,东滚西翻,横滚竖翻,驴滚马翻……然后是地震山摇,鸟飞鱼跳,闷闷地响起一阵磨子雷……再然后呢?难民死伤三千,血沃水田,黄禾红浆。“毛虫”堵塞了大铁桥……另一列挂着“扶轮中学”的“毛虫火车”紧跟在后面,哈,短时期内就休想过桥啦!“校长,咱们下车步行吧!”周立言急切地说:“就算学生们走得慢,一天二十里,有个把月也走到啦。要是在这儿死等,那就是等死!不冻死也得饿死。也许日本兵很快就要追上咱们啦……”唉,对于这些,章校长心里何尝不明白!然而,他目光呆滞,嘴唇紧闭,一声不响,像座石雕,坐在闷罐车厢里纹丝不动。师生们全都眼巴巴地望着校长,等待着他的决断……他在想什么?舍不下这十万册图书啊!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校长对“德胜”“怀柔”“怀化”的解说不仅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表明了他对局势动荡的痛心感慨,符合他逃难学者的身份。B.相比周立言,刘菊淡更能理解章校长一番话的情感和深意,她心里明白,可却“说不出来”,不是真的说不出,而是不想说出来惹得章校长伤心。C.章校长对于珠江流域的阐述貌似冗长,却清楚地告诉了李思穗珠江和打狗河之间的渊源,不仅安抚了孩子们的心,也表明了江山一寸不可分的信念。D.惨案发生,使扶轮中学的师生陷入了不可知的命运中,然而身为主心骨的章校长却在生命和图书之间犯 难,体现出知识分子保存祖国传统文化的气节和品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善设悬念,章校长的反常,不断提及的“预感”渲染了不祥的氛围,如同阴云笼罩着读者的心,也为后文惨案的发生做了铺垫。B.文中用铺陈的手法叙述八个孤儿来自不同的地方,使小说内容得到拓展;此处以小见大,凸显了战乱波及的范围之广,民不聊生的现实。C.将五节脱钩溜车的难民车厢比作“扫帚星”,不仅暗示了灾祸将造成惨烈损失,也形象地展现了脱轨时难民和箱笼纷纷掉落的形态。D.大撤退既指扶轮师生抗战时成为难民,撤退湘桂的事实,也指章校长为保存10万册图书而采取的隐忍做法。题目既具双关义又有象征性。8.文中描写大惨案,却写道“像天女散花,飘飘而下,好看极了,神仙也没见过的今古奇观啊……”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著名地理学家托马斯莫尔曾说,“地理学是具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的学科”。请结合本文,谈谈章校长的地理课是如何体现这一学科理念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材料二:十一年春,齐、卫、郑、宋盟于恶曹①。楚屈瑕②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节选自《左传·桓公十一年》)【注】①恶曹:古地名。下文“蒲骚”“郊郢”等皆为地名。②屈瑕:人名。“莫教”为其官职。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将军虽善A用兵B非曹公C敌也D军虽新E退F曹公G必自断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指连续、频频,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词义不同。B.克,指攻克、战胜,与成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词义不同。C.济,指帮助、援助,与《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词义相同。D.卜,指烧灼龟甲,根据烧灼后的裂纹预测吉凶。后又引申指推测、估计等意。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在连续攻打张绣后,一天早晨突然率军撤退。张绣认为这是进攻的好时机,不听贾诩劝告,率军追击,结果战败而归。B.贾诩从曹操势盛退兵的举动中推测出其国内发生了变故,又进一步推测出曹军在打败追兵后急于归国的心态,所以建议“更追”。C.斗廉果断自信,全然看穿敌军心态,洞悉作战需团结坚定的规律,逐步解除屈瑕心中的疑虑,最终获得屈瑕信任。D.面对郧人的进攻,屈瑕听取了斗廉的建议,并联合贰、轸两国军队,最终在蒲骚战胜了郧军,并顺利与两国结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4分)(2)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4分)14.两则材料中,战胜的一方取胜原因有什么共同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老任犴疏。就中爱读英雄传,又说功勋恐不如。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蝉声”以动写静,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B.颔联“重”“长”二字,表现主人并非附庸风雅,而是真心喜欢读书吟哦。C.颈联以侍儿做衬,因长期耳濡目染,其言谈应对知节有礼,更显出主人儒雅。D.尾联暗合李将军心境,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重用,只得看书赏画,寄情自慰。16.词人姜夔曾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请据此简要分析本诗的不俗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过秦论》中,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虽然条件简陋,只能砍下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号召力惊人。(2)《屈原列传》中写道,楚国朝廷谄媚小人横行,怀王受到蒙蔽。屈原依旧坚持正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被小人离间,陷人困境,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在这种怨愤情绪中,他创作出了伟大作品《离骚》。(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描绘江水与天空一片澄澈,只有皎洁的月亮高悬的静美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外婆真讨厌。除夕大扫除,我们累得半死,她一点不帮忙,还尽添乱。嘴巴又特刻薄,你要是说她两句,她能把你冲死。“外婆!刚扫了地,不要往地上吐瓜子壳!”“咦,我吐我的,你扫你的。我往地上吐,又没往你脸上吐。”“外婆!A你怎么又乱翻我的包!”“这是你的啊?”“当然是我的!”“那它是长得像你还是跟着你姓?”“……”B你在这边努力地擦洗灶台,忙得没鼻子没眼。她老人家却一会儿跑来打个岔,一会儿又跑来骚扰一番。好容易忙完,一家人坐到一起开始吃饭,她就更兴奋了,一桌子就她的话多。喝一口稀饭:“哎哟!哪个做的饭?煮熟就可以了嘛,怎么煮这么烫?”用筷子在稀饭里搅一搅:“天老爷,C你看嘛!清汤寡水的,老婆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到几颗米。”又在菜里翻一翻:“我女娃子切的肉,鱼眼睛那么大,硬是找不到!”不管怎么说,大家在一起吃饭,D你一言,我一语,总归是快乐的。而外婆虽然怪话多,又爱找茬,但所有人里就她吃得最多。她喝完稀饭,又颤颤巍巍站起来。“干什么?”“舀饭啊,再舀半碗,再给我舀一砣红苕……”18.文段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你”和“你要是说她两句”中加点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怎么又乱翻我的包B.你在这边努力地擦洗灶台,……她老人家却一会儿跑来打个岔C.你看嘛D.你一言,我一语19.下列句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你在这边努力地擦洗灶台,忙得没鼻子没眼。她老人家却一会儿跑来打个岔,一会儿又跑来骚扰一番。A.半大小子手上没轻没重,小心别被伤着了。B.你费力地讲了半天,他还是听得没头没脑。C.这么重要的场合,你没大没小像什么样子?D.他说话没深没浅,我怕这事儿黄在他手上。20.文中“她能把你冲死”,改为“她能把你气死”,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以下材料节选自《青年报》记者对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的采访稿)记者:……文学价值会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徐则臣:……我们都知道的那个观点:文学是人学。人学,人与世界之间可靠的关系,以及艺术,才是作品永葆青春的法宝。记者:A你讲得特别好。B我都忘记了,你是北大中文系研究生里的高材生,理论和实践功底都非常深厚。作家里边,博士硕士教授,高学历和学院派特别多,不过也有人说,当一个好作家,与学历和教育关系不大,他们举出来的例子是高尔基、莫言等大家。①?徐则臣:车有车道,马有马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就一个好作家,没有包治百病的良方。我是学院里出来的,受过一定的学术训练,这些学习和训练对我的创作大有裨益,一是给我一个宽阔和全面的文学史背景,另一个就是培养了我的问题意识。但这不是成为作家的必然途径。一个人只要足够开放、勤奋,阅读量充分,能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的路径且有所悟,②,是不是学院派都不重要。高尔基我不知道,莫言老师我接触比较多,就举个莫老师的例子吧。有一次我们聊年轻人的写作,我提到的几位90后作家莫老师都读过,但对莫老师提到的两位,很惭愧,他们的作品我完全不熟。别人作何感想我不清楚,当时我很震惊,前辈作家,诺奖得主,③,阅读范围都囊括到了90后的最新创作。莫老师还把这些90后作家的写作跟前面几代作家做了比较。这是个日常的小细节,我觉得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采访活动中,采访用语有特定的要求和作用,这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所体现。请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道作答。(4分)(1)“A你讲得特别好”对记者接下来要说的话似乎毫无助益,可以删去吗?(2)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采访对象,为何《青年报》记者却说“B我都忘记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语言文字运用II里提到前辈作家、诺奖得主莫言,阅读范围广且阅读量很大,令我辈汗颜之事。从小学到高中,写过无数次作文,你是否意识并体会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参考答案1.(3分)D【解析】A.“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于文无据。B.到盛唐蔚然成风,不是初唐。C.原文是“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出世风格”,选项缺少“似乎”。2.(3分)D【解析】A.“按结客少年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孤作此曲也”才是郭 茂倩的观点,所以选项中的“狂放、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等都属于对象弄错。B.推断不成立,通过两首诗的表述,无法得出“无酒不侠已成为盛唐时尚”这个结论。C.“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而诗人们的诗风只是盛唐气象的一个折射面。3.(3分)B【解析】材料一中的引用,每处都各有其用,不能笼统说它证明了什么。4.(4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应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止息。(1分)游侠渴望积极入世,追求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其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契合了这一君子人格。(1分)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1分)游侠温良泛爱,乐善好施,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的品质契合了这一君子人格。(1分)5.(6分)①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②游侠精神体现的文化人格: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刚强劲键的精神内核、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③游侠人格表现的审美特征:气势磅礴,风格浑厚。(一点2分,共6分)6.(3分)B【解析】“不想说出来惹得章校长伤心”原文无据。7.(3分)D【解析】“隐忍”及“象征”对题目的解读不当。8.(4分)①用“像天女散花,飘飘而下”与惨案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惨案的描写越是浪漫,越使人感受到战乱年代人命如草芥;②“好看极了”“神仙也没见过的今古奇观啊……”带有反语意味,寄寓作者对惨案的巨大悲痛之情。(一点2分,共4分)9.(6分)①了解过去的文化,总结历史的教训。从地名分析国家落后的原因;②分析当下局势,了解自身所处环境;③给孩子们授课,传承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一点2分,共6分)10.(3分)BDF【解析】“非……也”,否定判断,所以,在“非”前“也”后需要停顿。后边的“曹公”只能属后而不能属前,其理由是,曹公如果属前了,后边的“必自断后”就没了主语,表意就会不明确。11.(3分)C【解析】A项《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为“等到”。B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意为“能够”。C项《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指渡过(河流)。12.(3分)D【解析】“并联合贰、轸两国军队”曲解文意。13.(8分)翻译:(1)(4分)事情果真都像您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两种情况都违反了常理却全部得到了应验呢?(“悉”“皆”“验”各1分,句意1分)(2)(4分)您驻扎在郊郢来抵御四国(的军队),我带领精部队连夜攻打郧军。(“次”“宵”“加”各1分,句意1分)14.(3分)都是在采纳了正确的建议后,对对方情况有了准确的判断才取得的胜利。15.(3分)D【解析】将军并非不得重用,前文“朱门”已暗示其身份显赫。将军性情儒雅恬淡,但毕竟是武将,喜好读英雄传是兴致使然;“又说功勋恐不如”,并非自伤哀怨,而是体现其谦逊的儒将之风。16.(6分)①“人所易言,我寡言之”可理解为言说内容和角度的选择。写武将,易从战争角度写,而王建另辟蹊径,从其书斋与读书下笔,不落窠臼。(3分)②“人所难言,我易言之”侧重指手法运用问题,写武将读书很难,而作者却通过正侧结合的手法,既衬托出李将军的高逸雅致,又突出其谦逊的儒将之风。(3分)17.(6分)(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能无怨乎(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每空1分,共6分)18.(3分)B【解析】题干中“你要是说她两句”和B项“你在这边努力地擦洗灶台”,在语境中,实际上指“我”。A句“你”特指外婆,C句“你”特指老天爷,D句“你”是泛指概念,与后边的“我”一起表示许多人参加。19.(3分)B【解析】本题画横线的短语具备“没……没……”的语言结构,但又有不同。例句和B句,“没”字后面的名词,组合,引申,最终构成指代内容。“鼻子”和“眼”都指代脸,没鼻子没眼,意为脸都模糊了,形容一塌糊涂。“头”和“脑”都指头脑,没头脑,引申为糊涂不清。ACD句,“没”字后面都形容词,意思相反,意为没有把握这组反义词所指代的内容上的尺度。没轻没重,指没有把握好轻重之间的尺度,较为鲁莽。没大没小,指没有把握好长幼大小的尺度,不顾及长幼、辈分、尊卑等。没深没浅,指没有把握好深浅之间的尺度,言行没有分寸。20.(4分)原句“冲”意为“猛劲大”,能表现出外婆“嘴巴刻薄”“爱找茬”、不服输、很让人生气又很是可爱,脾气犟的老小孩特点。(3分)改句“气死”只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外婆与人“战斗”的最终结果,不能形象地表现出她生机勃勃,“爱找茬”的特点。(1分)21.(6分)①你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观点的②有没有硕士博士学位③竟然有这么大的阅读量(每空2分,共6分)【解析】第一句,参考句末标点符号——问号,以及后文徐则臣的发言内容,他在阐述成为一个作家是否得是“高学历学院派”,故问题就得出——“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此处不必赘述“作家是否得是高学历学院派”,承接前文,用“这个问题”“这一观点”指代即可。第二句,参考全句“只要……,……都不重要”的关系,结合上文记者提问“作家里边,博士硕士教授,高学历和学院派特别多”“与学历和教育关系”推测可知,此处应回扣“学历”的内容,故补充进“硕士博士学位”再参考后文“是不是……都不重要”的句式,我们得出全句为“有没有硕士博士学位”。第三句,参考前文“我很震惊”,故此处应陈述震惊的内容,再结合后文“阅读范围都囊括到……”是对阅读范围广泛的进一步阐释,故推知“竟然有这么大的阅读量”。22.(4分)(1)不可以删去(1分)。访谈中采访者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回应。(1分)“你讲得特别好”就是对前文徐则臣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1分)使访谈气氛更融治,接下来的交流更自如。(1分)(2)此处“我都忘记了”不是真的忘记了(2分),而是作为独立的插入语,转换话题,引起听话人注意。(1分)使交流更加自然顺畅(1分)。【解析】在《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中家乡文化生活单元里,有如何进行访谈的内容指导。进行访谈前的准备,访谈中的注意事项,访谈后的信息处理等,本题即是对相关内容的考察。23.(60分)写作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贾诩说服张绣和刘表联合。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晨(却)率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击曹操。贾 诩对张绣说:“不能追击,追击一定会失败。”张绣不听,率领军队前去(和曹操)交战,大败而归。贾诩对张绣说:“赶快再追击曹操,再打一定能胜利。”张绣道歉地(对贾诩)说:“(之前)不采纳您的建议,因而到这般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什么还要再追击?”贾诩说:“作战形势有变化,赶快前往对我方一定有利。”张绣相信了他的话,于是聚集散乱的士兵前往追击,(和曹操)大战,果然胜利而归。张绣问贾诩:“我用精锐的士兵追击撤退的敌军,您却说一定失败;回来后又率领被打败的士兵追击胜利的敌军,您却说一定能胜利。事情果真都像您说的那样,为什么这两种情况都违反了常理却全部得到了应验呢?”贾诩说:“这是容易理解的。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刚刚撤退,(但)曹操一定亲自断后(阻拦我军);(我们的)追兵虽然精锐,您作为将领不能(与曹操)匹敌,(而)对方的士兵又很精锐,所以(我)知道一定失败。曹操攻打您,(他)没有做出过错误的策略,力量没用尽就撤退,一定是国内有变故;已经打败了您,(曹操)一定轻装快速前进,纵使留下诸位将领断后,将领们即使再勇猛,也不是您的对手,所以虽然用被打败的军队去与他们交战也一定能获胜。”张绣于是就很佩服(贾诩)。材料二:桓公十一年春,齐国、卫国、郑国、宋国在恶曹结盟。楚国屈瑕打算与贰、轸两国结盟。国人驻扎在蒲骚,打算与随、绞、州、蓼(四个小国)攻打楚国军队。屈瑕对此表示忧虑。斗廉说:“郧国人(把军队)驻扎在(郧国的)郊区,一定没有戒备,并且天天盼望着这四个小国军队的到来。您驻扎在郊郢来抵御四国(的军队),我带领精锐部队连夜攻打军。郧军有盼望之心还仗着自己的城池,没有斗志。如果击败郧军,四国一定会离散。”屈瑕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战胜在于同心协力,不在于(人)多。商,是周抵挡不过的,这是您所听说过的。整顿好军队而出击,又何需支援?”屈瑕说:“占卜(问一下吉凶)?”斗廉回答说:“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没有疑惑何须占卜?”于是(楚军)在蒲骚打败了郧军,最终(与贰、轸)结盟而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1-22 15:35: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9.9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