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苍溪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摘编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有删改)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也要有理解与尊重,更要有关怀和积极引导。B.“躺平族”与英国尼特族,日本“低欲望社会”危机实质上是不一样的。C.“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D.材料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论证了“躺平族”兴起的社会背景。2.有人把“躺平”等同于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有人认为“躺平”是面对现实困难时采取的一种心理调适、休整和自我治疗,从而进行更清晰理性的人生规划。下列表现属于前者的一项是()A.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C.不工不作,不婚不生,不消不费,世事能奈我何?D.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3.“躺平族”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躺平族”。【答案】1.D2.C3.①一方面,我们要对“躺平族”青年表示尊重:如果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体现;②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有些躺平族青年: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错误。从原文“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来看,对“躺平族”的态度不是批判与苛责。B.“实质上是不一样的”错误。由原文“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以及“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可知,“躺平族”与英国尼特族,日本“低欲望社会”危机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其本质是对抗焦虑和压力。C.“‘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 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未富先老”是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并非是客观发展的必然;“未富先躺”需要引起我们警惕不代表积极引导就可以避免发生。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这是他离开官场,暂得闲适的生活。符合后者解释。B.这是孟浩然看着垂钓的人(比喻已有一官半职的人),只有白白地羡慕这些人。这是诗人对自我心理的调整。符合后者解释。C.不工作,不婚生,不消费,这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尤其是不工作,更是不思进取的表现,符合前者解释。D.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不争名利,有自己的规划。符合后者解释。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可知,如果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体现;故我们要对“躺平族”青年表示尊重。结合“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可知,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我们要警惕。(二)论述类文本阅读II(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成己:成就自我①自先秦开始儒家便逐渐形成了为己之学。孔子对为己与为人作了区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形态,“今”则代表了当时的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的完善或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誉,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将注重之点指向成就自我。为己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是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我仅仅迎合与认同外在标准,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为己的最终的目标则是成己。克已是对自我的抑制,是成己的手段,这意味着道德修养并不仅是对自我的否定,更是一个自我造就的过程。②成己以立志为前提。“志”表现为一种稳定的意念,与价值目标相通;立志即意味着价值目标的自 我确立。通过立志而确立价值目标,自我才能真正由□□□□,转向□□□□,而为己、克己、成己的过程亦可由此获得内在的依归。③志当己的如上关系,决定了若无必为圣人之志向,则往往难以有为己的切实功夫。立志(价值自标的确立)既构成了为己功夫具体落实的基本保证,又为以自我认同(成己)提供了根据。自我在世,总是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共在,也往往易导致个体的消失,如果个体在与人共存中完全随波逐流,一味迎合与“己”相对的人,那么,他常常便会丧失内在的自我。与之相对,立志意味着唤醒自我,超越世俗。通过立志以超越世俗,体现了内在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的外在形式,即是所谓豪杰。豪杰的人格的独立性,使他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依然保持真诚的德性和内在的操守。④卓然不变的豪杰之士往往带有某种狂者气象,故又称狂者。狂者以真为尚,自信本心。没有任何矫饰,亦不为外在的毁誉所左右,他不仅拒绝沉沦世俗,而且敢于向世俗挑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狂者《大丈夫》作为独立的人格形象,已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当然,狂者或豪杰并不是终极意义上的人格境界,志所指向的终极目标是圣而非狂。不过,狂者气象虽然非成己过程的终点,但却可以成为走向内圣之境的中介。自我面对世俗社会,狂者的特点在于身处此境,仍然以崇高的志向自洁其身,不为世俗所同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狂者不断地迈向了圣人之境,对狂者之境的如上提升,同时亦蕴含着对个体自主品格的注重:卓然自立构成了成圣的内在环节。⑤超越世俗,自主自立的前提是确认自我,离开此自我,成已的过程必然是无根的。圣人的境界并不是出于外在强加,也非形成于忘己逐物的过程,它更多地与内在潜能的展开过程相联系。⑥豪杰气概和狂者胸怀着重从个体存在与世俗世界的关系上诞立自我各人皆有成圣的根据,但其才质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人要随才成就。”才质不同,成的方式、途径亦往往各异。⑦与成己方式的多样性相一致的,是人格模式的多样性。个性的差异,决定了人格模式很难整齐划一。走向共同的自圣之境与成就多样的个体人格,并不矛盾。⑧自我并不仅仅表现为一种人格境界,它总是具体化于现实的生命存在。自我身处社会之中,总是面临各种道德责任和义务,但不能因此而无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尽道德义务不应导向否定个体的生命存在。这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巧妙地解决了理性本质与生命存在的紧张关系。4.请将第二段方框处的文字补充完整。自我才能真正由□□□□,转向□□□□,5.根据文意,填入第④段的诗分别应是()A.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B.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C.丈夫落落掀天地,岂顾束缚如穷囚!D.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6.与文中第五段画线句意思最不接近的一项是()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B.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庄子《养生主》7.结合本文画浪线句的内容,阅读以下选自《孟子》的文字,具体分析孟子的狂者形象。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答案】4.迎合于外挺立自我5.C6.C7.孟子在当时礼崩乐坏,各国都追求以武力扩张的时代,对自己仍坚守“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的品德操守,对外则绝不同流合污,仍不断宣扬以“仁”治国的政治理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一段“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的完善或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誉,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将注重之点指向成就自我。为己指向自我的充实与提高,为人则是将自我降为他人的附庸”可知,“为人”是迎合他人,而“为己”这是坚持、充实与提高自我。而根据前文“立志即意味着价值目标的自我确立”可知,此处应是强调从“为人”走向“为己”,故可填写为:“迎合于外”“挺立自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A.意思是“世间的人都笑我太疯癫了,而我笑他们都太肤浅”,体现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一顾,但不能体现后文“圣”的境界。B.意思是“请你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表达的是世俗眼中的建功立业思想,并未体现向世俗挑战的思想。 C.意思是“大丈夫做人光明磊落,没有畏惧,自然能明心见性,有翻天覆地之能。不会因为有小人非议,害怕被陷害,而如同囚犯一样处处小心翼翼,被自己的恐惧所束缚呢”,强调的是不囿于世俗的局限,符合前文“向世俗挑战”的思想,和对自我内心的坚守,体现后文“圣”的境界。D.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从容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是对世俗眼中功成名就的体现。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画线句强调的是圣人的境界在于在确认自我前提下的自主自立。C.意思是“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强调的是外物的力量,与画线句意义相反。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的能力。自我面对世俗社会,狂者的特点在于身处此境,仍然以崇高的志向自洁其身,不为世俗所同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狂者不断地迈向了圣人之境,对狂者之境的如上提升,同时亦蕴含着对个体自主品格的注重:卓然自立构成了成圣的内在环节。原文画波浪句中说“狂者的特点在于身处此境,仍然以崇高的志向自洁其身,不为世俗所同化”,而《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知孟子即使在这个世道衰微的时代,仍然坚守自己内心的仁义立场,追寻以“仁”治国的高远志向。原文画波浪线句中说“对狂者之境的如上提升,同时亦蕴含着对个体自主品格的注重:卓然自立构成了成圣的内在环节”,而《孟子》中孟子对自我的要求是“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可知,孟子追求人心的纯洁和正直,并立志以此来帮助他人。(三)现代文阅读II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决不投降”宗璞战争在中国的大地上呼啸。傍晚,嵋回到家中。在晚饭桌上闲说着一天的见闻。合子特地给嵋夹了一箸菜,说:“小姐姐是大学 生了。”嵋说:“我还看见了日本俘虏。”接着讲了当时情况。孟弗之沉思道:“他们也是人,但是在法西斯政策驱使下已经成为工具,被‘异化’了。我们进行这场保卫国家民族的战争,不仅要消灭反人类的法西斯,也要将‘人’还原为人。”“将‘人’还原为人”。嵋一生都记得这句话。秋季始业不久,为了躲避战争,为了有一个更适合教与学的环境,明仑大学奉命,将久已酝酿的迁校计划再一次提出。教育部提出把西康作为考虑的地点。秦巽衡和孟弗之、萧子蔚三人这一天有同样的活动。上午,到青云大学参加昆明市各校领导的联合会议,商谈当前局势,下午要在本校教务会上讨论迁校计划。上午会后大家都觉得很沉重。正走在街上,忽然下起雨来,就在一个饭馆房檐下站了片刻,雨势愈猛。巽衡说,进去吃点东西吧。饭馆很热闹,杯盘相碰,饭菜飘香,加上跑堂的大声吆喝,和门外冷风疾雨恰成对比。弗之微笑道:“这真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个人,穿着蓝布长衫,甚是整洁,走过时突然站住,叫了一声:“这不是老爷么!”原来是孟家的厨师柴发利,他抢步上前就要跪倒行礼,弗之忙站起扶住,说:“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柴发利又见过秦、萧两先生,说:“我离开北平已经几年了,先在桂林开了个小饭馆,桂林吃紧时,我就跑出来了,就在这家饭馆做点事,想安顿得好一些再去看老爷太太,免得为我操心。”弗之要柴发利坐了说话,柴发利不敢坐,站着说了些路上情况。他来时还算好的,现在更艰难了。可谁也不愿意当亡国奴,有点力气的都要逃出来。路上的艰难几天也说不完。一时饭毕,雨已停了,三人走出,迎面只觉寒风扑面,是秋已深。一路见一群群人面目黑瘦,拖儿带女,背着大包小包,正是新到的难民。翠湖旁,桥边柳下也有难民或坐或卧,两个小儿大概有病,不停地啼哭。一个母亲低声抚慰,一个母亲照屁股给了几下。被打的小儿大哭。又有别的小儿跟上,几只鸟儿扑喇喇惊飞了。正走着,雨又下了。三人到大学办事处时,长衫都湿了大半。有好几位先生到了,正在收伞整衣。这里没有了圆甑的落地长窗和讲究的家具,桌椅都很朴素,和露宿街头相比已是天上了。会上讨论了两件大事,秦巽衡简单介绍了当前的形势,说教育部已经派人去西康勘察,那里交通十分不便,谅敌人是打不到的。另因军情紧张,滇西、滇南的战场都需要翻译,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国难当头人人都有责任。一位先生提出学生中思想很复杂,也可能有人拒绝服役。大家都认为到了生死关头,怎能不赴国难。秦巽衡校长说:“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有人低声说:“早有人参军了,而且牺牲了,等着征调还不去么!”征调决定了,大家心头都很沉重,战争一天天逼近,他们要送自己的学生奔赴战场,没有退路。在搬迁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有人说,学生从军是把精华投进去了,还躲什么。也有人说,还是搬一搬好。弗之说:“我们现在是用两个拳头的对策。一个拳头伸出去,那就是我们的青年人要直接参加这场战争;一个拳头是缩回来,就是搬迁躲藏,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只是搬迁的得失要仔细衡量。新址安排,旅途劳顿,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要付出很多,我担心学校又要大伤元气。而且学校的搬迁对云 南人心会不会有影响。这也是可以考虑的。”庄卣辰说:“现在世界战局已经明朗,盟军反攻加速,再坚持一阵,也许能渡过危机。”钱明经谨慎地说:“孟先生、庄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只是万一有变就不好了,搬到平安的地方教学可以较为安心,也可以保存元气。”也有好几位先生主张搬迁,只是西康文化落后,不很合适。又有人说,现在哪里还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若有合适的地方,敌人一时打不到,也不会放过轰炸。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众人都觉一阵寒意。咣当一声,风把门吹开了,把桌上的纸张吹得满地。梁明时忽然站起来,用健康的右手扶往桌子大声说:“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他噙着眼泪。这话又似实意,又似讽刺,像一柄剑刺在每个人身上,满室无言,静了好一阵,热泪在人们眼中转。江昉站起来说:“我是不走的了,我与昆明共存亡!”逃到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我们简直没有生存的地方了!”有人几乎是喊出来。子蔚温和地说:“搬还是留,搬到哪里,需要有全盘考虑,需要和教育部再商量。”秦巽衡站起身:“大家的意思我清楚了。我们也许搬走,也许留下,也许会和敌人周旋,前途还不能确定,更加艰苦是必然的。可是我知道,”他用手环指大家,声音呜咽,一字一字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他再次用手环指大家,“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节选自《东藏记》,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人’还原为人”,反映了孟弗之深刻的战争观一一不仅要消灭罪大恶极的战争罪犯,也要给予良知未泯、被迫卷入战争的敌人改造自新的机会。B.文章第四段三位教授初进餐馆,偶遇孟家厨师柴发利,和桥边难民等几处情景描写,让读者看到抗战中西南后方复杂纷乱的社会情势。C.关于明仑大学搬迁至西康的问题,教育部的提议在明仑大学教务会议上讨论时教师们意见不一。争论主要集中在搬迁西康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D.庄卣辰热心国事,沉着冷静,对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较为清楚,依据战争形势向有利盟军的方向发展,谨慎地表达了暂缓迁校的意见。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环境极富深意。如文中“冷风夹着雨滴吹打着玻璃窗”这一描写不仅使人倍感寒气逼人,更烘托出紧张的战事气氛,即使是后方也时刻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B.小说善用修辞,生动巧妙。如文章第一段“战争在中国的大地上呼啸”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地表现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C.小说素材选择匠心独运。如饭馆内热闹喧腾与屋外难民无处栖身这两处,对比鲜明,暗讽国民政府对外抗战、对内保民皆不力,使得底层百姓生活愈加艰难。D.小说多感官描写,绘声绘色。在学校教务会上,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明仑大学的教授群像,各具特色:孟弗之客观冷静,钱明经态度谨慎,梁明时胆怯懦弱,秦巽衡临危不惧。10.赏析最后一段的艺术效果。11.小说《东藏记》取材于抗战中的西南联大生活,人物虽僻处昆明,生活相对平静,但体现了“于平易中见内在力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8.C9.D10.①卒章显志,(与标题“我们决不投降”首尾呼应,直抒胸臆皆可)“我们决不投降”不仅是秦巽衡个人的爱国宣言,也是全文主旨的凝聚点,表达了明仑大学师生上下一心,绝不屈服日寇的爱国情怀。②比拟,“滚动”,“撞”等动词的使用,使话语更显力量,凸显了“我们决不投降”的坚定决心和中华儿女临难不移、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③语意双关,“刚劲”看似形容秋风的猛烈,实则暗示中华民族誓与日寇抵抗到底的决心。11.①战争观之深刻:孟弗之“将‘人’还原为人”的论断,深远地看到了战后对人思想改造、弥补战争伤痕的重任。②战争带来的苦难之深重:翠湖边难民的悲惨境遇,虽没有直接写战事,却折射出百姓在日寇蹂躏下的艰难不幸。③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之高贵:拒服军役者不予毕业的处罚,众教授俱无异议,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大义上立场坚定,临难不惧的崇高精神。④对现实揭露之深刻:孟弗之微笑评价“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动声色间犀利地批评抗战后方不顾前线、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争论主要集中在搬迁西康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错,由原文“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继续打出去的力量,只是搬迁的得失要仔细衡量。新址安排,旅途劳顿,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要付出很多,我担心学校又要大伤元气。而且学校的搬迁对云南人心会不会有影响”可知,“是否有利于稳定云南人心”只是担心的一个方面,并非“主要集中”在此。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梁明时胆怯懦弱”错,由原文“我们最好找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地方,让敌人找不着”可见,这是梁明时的愤激之语,而不是“胆怯懦弱”。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效果的能力。从文章结构上看,尾段“我们决不投降!刚劲的秋风把这句话吹上树梢,吹过屋顶,在天空中滚动着,撞在每个人心上”与标题“我们决不投降”首尾呼应,直抒胸臆。同时,此处也卒章显志,“我们决不投降”不仅是秦巽衡个人的爱国宣言,也是全文主旨的凝聚点,如文中写道“将‘人’还原为人”“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学生到军队服役。对这一问题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国难当头人人都有责任”等内容,都表达了明仑大学师生上下一心,绝不屈服于日寇的爱国情怀。“滚动”,“撞”等词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我们决不投降”这句话以力量感,凸显了“我们决不投降”的坚定决心和中华儿女临难不移、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对这种精神品质的搞个也能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刚劲”一语双关,从表面上看,是在形容秋风的猛烈,但有其深刻含义,暗示了中华民族誓与日寇抵抗到底的决心,如教务会议上大家“大家都认为到了生死关头,怎能不赴国难”的态度以及最后发出“我们决不投降”的呐喊。【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首先,战争观之深刻。文中“我们进行这场保卫国家民族的战争,不仅要消灭反人类的法西斯,也要将‘人’还原为人”一句是孟弗之“将‘人’还原为人”的论断,这体现了他深远地看到了战后对人思想改造、弥补战争伤痕的重任。其次,文中“只是搬迁得失要仔细衡量。新址安排,旅途劳顿,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要付出很多,我担心学校又要大伤元气。而且学校的搬迁对云南人心会不会有影响”的担忧是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余又一次因搬迁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影响,文中虽没有直接写战事,但字里行间却折射出百姓在日寇蹂躏下的艰难不幸。再次,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之高贵。由“‘如有这种情况,不予毕业。’语气很坚决,大家俱无异议”可见,拒服军役者不予毕业的处罚,众教授俱无异议,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大义上立场坚定,临难不惧的崇高精神。最后,对现实揭露之深刻。孟弗之微笑评价“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动声色间犀利地批评抗战后方不顾前线、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揭露了当时的战争形势下的真实状况,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荆轲遂见太子。太子曰:“……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怒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比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羽声伉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史记·刺客列传》有删减)文本二:大兴兵,使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臣光曰:“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孰大焉!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夫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复言、重诺,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决腹,非勇也。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资治通鉴·秦纪》有删减)注:①白公胜,春秋末期楚国大夫。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B.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C.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D.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牢,即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B.既祖,践行之后。祖,古人出远门时祭祀路神的活动。这里指践行的一种隆重仪式,即祭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C.变徽,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徽、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于今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为F调,此调音调高亢,慷慨激昂。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太子丹认为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那是最好的结果;如不行,就趁势杀死秦王。B.荆轲迟迟不愿出发去往秦国,只是因为他对刺杀行动没有把握,所以想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而燕太子丹却怀疑他反悔,想要派遣秦武阳先行。C.司马光认为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激忿而去冒犯如狼似虎的秦国,以致挑起怨恨,加速了灭亡之祸,使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中断,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D.司马光认为荆轲心怀报答太子姬丹豢养的私情,不顾及全家七族之人会受牵连,想要用一把短小的匕首使燕国强大、秦国削弱,是十分愚蠢的行为。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要之,谋不远而动不义,其楚白公胜之流乎。16.司马光在文中说“而论者或谓之贤,岂不过哉”,请根据文本--和文本二概括司马光这样说的原因。【答案】12.A13.C14.B 15.(1)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2)这种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谋略不够深远而行动不合乎礼义,似此不过是像楚国的白公胜之流罢了!16.①用人而疑之;②没有以“才”“礼”“仁”“信”治国;③意气用事,缺少谋略(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往而不返者”为“竖子也”的判断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C;“仆所以留者”中“者”表停顿,后面断开;“待”是后句的谓语,应断在后句。排除D。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此调音调高亢,慷慨激昂”错误,此调苍凉凄婉、宜放悲声。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对刺杀行动没有把握”错误,根据“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可知,是想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对刺杀行动没有把握的说法于文无据。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宾客”;“白衣冠”,穿着白衣戴着白帽。(2)“要”,关键;“义”,合乎礼义;“其……乎”,难道……吗?【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可知,用人而疑之;根据“夫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丹释此不为”可知,没有以 “才”“礼”“仁”“信”治国;根据“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可知,意气用事,缺少谋略(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参考译文:文本一:荆轲于是便去会见太子。太子说:“我私下有个不成熟的计策,认为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往秦国,用重利诱惑秦王,秦王贪婪,其情势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愿望。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像曹沫劫持齐桓公,那就太好了;如不行,就趁势杀死他。他们秦国的大将在国外独揽兵权,而国内出了乱子,那么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东方各国得以联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秦国。这是我最高的愿望,却不知道把这使命委托给谁,希望荆卿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太子上前以头叩地,坚决请求不要推托,而后荆轲答应了。当时太子就尊奉荆卿为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太子天天到荆轲的住所拜望。供给贵重的饮食,时不时地还献上奇珍异物,车马美女任荆轲随心所欲,以便满足他的心意。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没有行动的表示。……太子丹害怕了,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太子就是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了。”于是就派秦舞阳作助手。荆轲等待一个人,打算一道出发;那个人住得很远,还没赶到,而荆轲已替那个人准备好了行装。又过了些日子,荆轲还没有出发,太子认为他拖延时间,怀疑他反悔,就再次催请说:“日子不多了,荆卿有动身的打算吗?请允许我派遣秦舞阳先行。”荆轲发怒,斥责太子说:“太子这样派遣是什么意思?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况且是拿一把匕首进入难以测度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暂留的原因,是等待另一位朋友同去。眼下太子认为我拖延了时间,那就告辞决别吧!”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及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惋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文本二:秦国大举兴兵,派王贲率兵进攻辽东,俘获了燕国国君姬喜。 臣司马光说:“燕太子丹不能忍受一时的激忿而去冒犯如狼似虎的秦国,虑事轻率,谋划浅薄,以致挑起怨恨,加速了灭亡之祸,使供奉燕国始祖召公的宗庙祭祀忽然中断,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而评论的人有的还把太子丹说成是德才兼备的人,这难道不是太过分了吗! 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政策法规,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信义结交邻邦。如此,官员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政事得到礼教的节制,百姓人心归向他的德行,四邻亲近友善他的恪守信义。这样,国家则会安如磐石,炽如火焰,触犯它的一定被撞得粉碎,挨着它的一定被烧得焦头烂额。似此,即便是有强暴的敌国存在,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太子丹放弃这条路不走,反而用万辆战车的大国去排解个人的私愤、炫耀盗贼式的谋略,结果是功名被毁坏、身命遭杀戮,江山社稷化作废墟,这难道不是很令人悲痛的事吗! 跪着前进,伏地而行,并不表示恭敬;言必行,重承诺,并不表示守信义;过度耗费金钱,散发玉器,并不表示施恩惠;自割颈部,自剖肚腹,并不表示勇敢。这种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只顾眼前利益不能深谋远虑而行动不合乎礼义,似此不过是楚国的为复仇而丧生的白公胜之流罢了! 荆轲心怀报答太子姬丹豢养的私情,不顾及全家七族之人会受牵连,想要用一把短小的匕首使燕国强大、秦国削弱,这难道不是愚蠢之极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①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注】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隐居在江宁半山时创作的。②月偃:即偃月,半弦月。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交代了王安石隐居时的生活环境和身份。由此可知,面对宦海沉浮,王安石采取了安然自适的态度。B.上片后两句写词人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不仅有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也有壮志未酬的忧愁。C.全词写景绘声绘色,描绘江宁半山的春景,寥寥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D.“何物”两句采用反问修辞,含蓄而余韵悠长,王安石寄情黄鹂,表明他隐居后惟有闲情,照应上片首句的“闲”。18.有人评价“数间茅屋闲临水”的“闲”用的极妙,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的分析。【答案】17.D18.①“闲”字妙在统摄全诗,既统摄景也统摄情,既统摄人的行为又统摄人的心境。②数间茅屋、流水潺潺、花红柳绿、黄鹂鸣叫,渲染了词人隐居后安静闲适的生活环境。③窄衫短帽垂杨里,黄鹂声中午醉醒来晚,是作者隐居后悠闲自在的生活,也是他摆脱宦海远离官场的一种悠闲心境。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反问”错误,“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自问自答,是设问。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开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闲”写出了环境的安静闲适:临水而建的茅屋,潺潺流水;春风吹来,垂杨袅袅,花朵盛开;不时传来黄鹂的鸣叫。“闲”字也写出了人物的行动:词人穿着窄衫短帽在垂杨林中散步,午醉醒来,天色已晚。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闲”更是一种心境:词人晚年罢相,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悠闲心境。(三)根据要求默写(9分)19.按要求填空。(1)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李白以三国时曹植欢饮状态“____________”为例劝友人尽情饮酒。(3)《老子》中,老子认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道者是不会这样做的。(4)《江城子》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出当年的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王弗当年青春美好的形象。(5)《论语》中,孔子因子贡之问对“恕”做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斗酒十千恣欢谑④.曰余食赘行⑤.物或恶之⑥.小轩窗⑦.正梳妆⑧.己所不欲⑨.勿施于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弘毅”“谑”“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20.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反映浑然天成震动揭示B.反映浑然一体震撼揭示C.反应浑然一体震撼揭露D.反应浑然天成震动揭露2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2.将文中画横线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答案】20.B21.D22.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或: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或: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反映”指的是某一事物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反应”指的是某事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 变化。此处要搭配“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必须选动词“反映”。“浑然一体”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是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前文“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可见,这是各部分,故而要形容其像一个整体,而不是自然形成的整体,选择“浑然一体”。“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或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或感动。“震动”表示物体运动,也可指情绪不平静。但是,根据语言习惯,“内心”多与“震撼”连用。此处搭配“思想”,用“震撼”。“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揭露出来的通常是比较隐蔽的、负面的事情;而揭示通大多是揭示正面的东西。此处要表达的不是负面隐蔽的事,而是人物的性格特点,用“揭示”。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原文为比喻。原文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思想文化比作“土壤“。A.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再一同登船;借代,“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万钟”代指酬劳;“万钟于我何加焉”反问。C.夸张,夸大了山峰的高度。D.比喻,把江水比作白练,把山峰比作箭头。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改整句,先用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把其他句子按照该句子的格式调整语序即可。如以“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为基准句,那么后文都应该改为“在……的……”,“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以“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为基准句,则其他两个句子都改为“在……里/上”人物“做什么”,“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以“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为基准句,则前文都改成谁“在……”怎样地做什么的句式,“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烧烤的历史,远远早于其他烹饪方式。炖煮需要防水耐火的容器,蒸需要在容器里放隔水装置,煎炸 需要较多食用油,但 ① :几根树枝,一堆火,就能让腥膻的生肉,变成油花四溢,香气扑鼻的烤肉。但严格说来,“烧”和“烤”两个汉字, ② 。《说文解字》对“烧”的释义是一个更复杂的字“爇”。 爇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理解,就是捂在草堆下加热。今天,在云南滇西地区还存在着一种古老的美食“火烧肉”——把整猪肉埋入柴草堆里,点燃,慢慢等待火焰燃烧熄灭。然后洗掉猪皮表面烧焦的地方,剩下半生不熟的猪肉切薄片后凉拌吃。无疑,这是古老的“烧”保存至今的饮食活化石,也是汉语、汉字很早就对云南边陲产生影响的例证。 ③ ,北京知名老字号“烤肉宛”藏着一块匾,那是1946年由齐白石题写的,上书“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自我作古”,绝不是齐白石自大,事实上,解放之前的几乎所有汉字字典里,都没有“烤”字,它最早的源起可能来自熇、洘等古汉字,可能是自北方或西北的外来民族语言,也可能是民间俚语的逐渐演化。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4.请从加点字中挑选出一例会意字,参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就所选汉字的字形与字意做出解释。【答案】23.①烧烤却什么都不用②含义并不相同③“烤”的历史就短得多24.示例:美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上理解就是羊大为美。【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但”与前文形成转折,前文“炖煮需要防水耐火的容器,蒸需要在容器里放隔水装置,煎炸需要较多食用油”强调其它烹饪需要的东西,而烧烤只需要“几根树枝,一堆火”,此处是说烧烤烹饪方式的不同,应填“烧烤却什么都不用”。第二空,根据下文“《说文解字》对“烧”的释义是……”“都没有‘烤’字,它最早的源起可能来自熇、洘等古汉字……”可知,后文是在对两个字的不同含义进行解释。因此本空应是总述两字的意义不同,据此可写“含义并不相同”;第三空,由后文“烤肉宛”可知,此空开始阐述“烤”,由“事实上,解放之前的几乎所有汉字字典里,都没有‘烤’字”可知,是在描述“烤”字的历史,此字历史很短,相对于《说文解字》中对“烧”的释义来说,‘烤’的历史就短得多;【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理解字义的能力。首先分析原文“爇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理解,就是捂在草堆下加热”这句话对会意字是如何解释的。首先明确这是一个会意字,然后从字形角度,拆分这个字,再结合每一部分的字意,描述出这个字的意思。 比如选取“美”,可以拆分出“羊”和“大”,羊大为美,取美好的意思。比如选取“语”,可以拆分出“言”和“吾”,从言,吾声,即说或说的话。四、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③居家上网课期间,有同学感慨:好怀念和老师同学在校园一起学习的日子,在学校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有同学认为:线上学习,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同样可以保证高效学习。环境真的能影响人的成长吗?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对上述材料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学校校刊“校园论坛”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良境促成长,良才润环境《孔子家语》言“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启迪我们良好的环境对个人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有同学认为:“线上学习,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同样可以保证高效学习”,启发我们个人同样可以通过自身修养和才能影响他人,改变环境。诚哉二子之言,私认为,吾辈青年当双管齐下,处良境则顺势成长,未遇良境则以自身德馨改变环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道出环境的重要性,吾辈青年当有此认知,努力使自身融入良好之境,靠近身边的榜样。忆往昔,孟母三迁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之境,使其终成一代亚圣,流芳百世。良好的环境为什么如此重要?“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学校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窥其根源答曰:良好之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隔绝外界纷扰,我们得以专心致志,潜心研究;良好之境中更有榜样为我们指引方向,窥察他人成功之道,可以有效降低误入歧途之风险。看今朝,社会上既有馨香满溢之良境,也有乌烟瘴气之劣境。吾辈青年当擦亮双眼,融入社会主流发展之境,汲航天工作者之奋斗精神,鉴医务工作为民服务之情怀,促自身成长,远离“躺平”、“摆烂”乌烟瘴气之境,保持定力,向好向善。“线上学习,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同样可以保证高效学习”道出环境虽重要,但若未遇良好之境,也当振作精神,以自身之修养、才能影响他人,改变环境。且看鸦片战争撬开国门之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然陈独秀、李大钊等志士仁人高举救亡图存之旗帜,以自身信仰感染国人,影响国人,终聚团结之势,挽狂澜于既倒。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交接棒,不断加强党的自我建设,以先 进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唤醒国人,终带领中国人民挣脱帝国主义之爪牙,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造适合自身发展的良好之境。看今日之泱泱华夏,时和岁丰,海晏河清,足证以人之修养与才能亦可改变环境,进而为自身开辟发展道路。揆诸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平未有之大变局,吾辈青平既身处世界发展不断向好之良境,又面临逆世界发展潮流之非主流之境,这无疑需要吾辈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融良好之境,促自身发展,以自身之德馨驱散劣境之乌烟瘴气,创“声和响清,形正影直”之良境。千秋有印,华夏有章,望吾辈青年感圣贤之智,在良境中不喾微茫,促自身成长,适炬成阳,以润环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包含三则,第一则说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第二则说环境对物的影响,也可以引申到环境对人的影响;第三则说网课学习中环境和人的关系,所以,材料都是说环境的影响,核心是“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写作任务是紧扣“环境与成长”的主题,表达自己对环境与人的成长的思考。我们可以将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主题:“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的问题“环境真的能影响人的成长吗?”写作过程中对环境与人的成长要有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从设置的三则材料来看,答案是一定能。任务二:结合上述材料,主要是说环境与人的成长的关系。考生可以结合材料的核心意思,肯定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也可以否定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如“出淤泥而不染”),但一定要有足够的论据与相关的阐述,能自圆其说。任务三:文体自选,根据材料性质,议论文容易上手,记叙文同样可以写,但要能通过叙事明确体现主题。语言:体现文体特色,议论文语言准确严谨,侧重理性色彩;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侧重文学色彩。写作时,可以选择议论文。文章开篇先表明观点:在变化的环境中,要努力锤炼自身能力,方能行稳致远。主体可以选择层进式:先分析,环境是什么?是一个人成长的外部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对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结合上面分析可知,当环境没有办法改变时,解决之道就在于改变自己。而如果过分依赖环境,反而容易催生“等靠要”的心态,会消解奋斗的恒心。因此说,学习与环境并无绝对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心态。此处可以结合当下环境进行分析。最后重申观点:守住宁静,如切如磋。锤炼自身能力,致力于为国家强大而奋斗不息,贡献所能,无论环境变化与否,都能成为独好风景。立意:1.环境与自身齐飞,未来为锦绣之色。 2.立身处世如荷花,不染泥垢。3.近墨者未必黑。4.环境对人的成长有至为关键的作用。5.环境外因,自身才是决定因素。6.教育的路上既要重视外因,还要重视内因。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蓬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广元市 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21:50: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9.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