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双流中学2023年秋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 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材料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赶来了,妄图报复。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B.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它作为纪念。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B.对于“什么是共产党”,徐解秀老人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具体行为进行生动解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C.材料一画线处“敌人围追堵截……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有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都予以拒绝。B.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C.我们要讲好长征故事,把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D.河南发生洪灾后,郑州优秀党员彭峰抗洪中连续工作3天2夜,在跳入塌方处、关闭供水阀门时,体力不支牺牲。4.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5.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答案】1C2.B3.A4.①材料一采用了议论的方式,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奋斗力量的意义。②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交代红军打败敌军的战斗过程,借此歌颂了红军智慧、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5.①体裁的限制。本文是纪实性回忆录,是对长征的一般性介绍,不是小说,不需要太多的细节描写。② 叙述视角的限制。杨成武是叙述者,是战斗的指挥员,不可能看到过多细节。③表达目的的限制。本文旨在歌颂长征,歌颂主要靠议论和抒情,过多地写细节容易喧宾夺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错,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原文是“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错误,当时没有人知道会在何处落脚,连中央也不知道,所以不能说“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C.“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错误,这组排比只是在陈述红军前面的困难,气势不能叫雄浑,语调不能叫铿锵。只这三句也显示不出红军一往无前的精神。D.“以少胜多”错误,此意于文无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围绕“长征精神”,表达“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的观点。A.内容强调的是不受利诱,这与材料一提到的长征精神不吻合。B.可以表现继续走好长征路。C.是对材料一观点的具体阐述。D.可以表现一心一意为人民,不忘初心。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材料一采用了议论的方式。全文围绕中心论点“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从“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四个方面论述,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最后总结“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长征精神的意义。 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前两段叙述,中间三段“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以描写为主,记述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即吴起镇战斗的战斗经过,歌颂了红军智慧、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从题材角度看,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是一篇纪实性回忆录,这篇文章是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文章重点是介绍吴起镇战斗的经过,以纪实为主,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不是写作的重点。从叙述视角角度看,本文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作为战斗的指挥员,他的视角应该主要在战斗的过程,如“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过多的细节描写反而脱离生活,不是他的亲身经历。从表达目的看,文章主要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这个主题应该用议论和抒情的方式来表现,如“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过多地写人物细节反而容易喧宾夺主。(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地洞卡夫卡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离洞口千把步远的地方,有一处上面覆盖着一层可移动的苔藓,那才是通往洞内的真正入口处。在盖着苔藓的那个幽暗的地方,正是我的致命之所在。我经常梦见野兽用鼻子在地洞口贪婪地来回嗅个不停,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可以把洞口堵死,上面覆以一层薄薄的硬土,下面填上松软的浮土,这样我就用不着费多大气力,每次进出,只要挖一次洞口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我安安稳稳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我在自己的地洞,自有谙熟所有途径和方向的长处,盗贼会很容易地成为我的牺牲品和美餐。但我正在变老,有许多同类比我更强,而且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 我的地洞除了大道以外,还有几条很狭窄的、但相当安全的小道。它们使我与外界保持联系,向我提供自由呼吸的空气。这些路本来是鼹鼠筑成的,我因势利导,把它们引进了我的地洞里,我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嗅得很远,使我得到保护。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经由这些途径来到我跟前,成了我的食物。我的地洞的最大优点是宁静。我可以在我的通道上蹑着脚走好几个钟头,有时听到个把小动物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或者泥土掉落的沙沙声,它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了;除此以外便是寂静。洞内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个圆形的小广场,在那里我舒舒服服地蜷曲着身子,一边休息,一边使自己暖和暖和。不知是由于过去的习惯,还是这座家屋确实存在着危险,唤起我的警觉,使我常常有规律地从酣睡中惊醒。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我还在洞穴的近中心处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我利用地洞来贮藏我的食物:凡是洞内抓获而目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食物都放不满。于是我把东西一件一件铺了开来,在其间漫步,同时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地洞的复杂性确实也向我提供了采用多种防御办法的可能性。后来,我觉得将存粮稍加分散,利用某些小广场来分批贮藏,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粮站,或者每隔三个设一正储粮站,每隔一个设一副储粮站,如此等等。再则,为了迷惑敌人,我划出几条道路不堆贮藏品。不久,我跑离洞口,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这一回,我在外面一连几天几夜。在守护期间,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搜寻过,这对己对敌都是一种幸运,因为要不然,我会为了我的地洞不顾一切地朝他的喉咙扑过去。诚然,也出现过一些兽类,我不敢接近它们,只要远远预感到它们在,我便立即警觉,拔腿就跑。有时甚至产生这样幼稚的想法:压根儿就不回地洞,而就在这里的洞口附近住下,专门观察洞口以打发日子。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洞穴。我和地洞这样相依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惧,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这里,无须设法说服自己,打消一切顾虑,把入口打开。我只要清闲地等着就完全够了。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我们永远分开。(节选自《卡夫卡荒诞小说》,有删改)文本二:20世纪后半期,空间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核心的概念。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古希腊时期,西方对空间的研究已涉及“虚空”“处所”和“广延”这三个概念。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 大类。物质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体,也包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本身。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染色、过滤、变形、编辑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与结构化。(节选自方英《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一句,表明地洞已经做好,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B.小说提到“我”想象对敌人攻击场面,虽然“我”的动作残忍,但足以体现“我”捍卫地洞的决心。C.小说没有清楚地交代故事的发展脉络,而是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带来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D.小说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将小动物拟化为具象的人,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自叙自白,增强了可读性。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洞内世界”“洞外世界”和《变形记》中的“虫的世界”“人的世界”一样,都属于叙事空间。B.有形的“地洞”和“我”内心无形的“地洞”,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有异曲同工之处。C.整篇小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相似,超越了人类生活的表象,传达出人类对“安宁”生活的追求。D.地洞象征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的某个“困境”,地洞的象征义跟钱钟书《围城》里“围城”的象征义相同。8.请概括并分析文本一中“我”对己对人的心态。9.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卡夫卡善于在叙事上下功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空间叙事在文本一中的体现。【答案】6.A7.D8.①对己是过度自我保护的心态。“我”建造地洞,又不断地完善地洞,还在洞口守护地洞都体现了“我”的自我保护心态非常强烈。②对他人是过度敌对敌视的心态。“我”想象了很多“敌人”,对待敌人也是很残忍;洞口也不敢设“观察哨”,都体现“我”对外界的“敌视”心态。9.① 物质空间。文本一中建构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即地洞。地洞里的暗道、广场、食物都体现了空间叙事中的物质空间;“我”这个动物也是物质空间的范畴。②心理空间。文本一通过“我”心理空间来组织小说。小说一直在写“我”内心的恐惧,时时刻刻担忧地洞会被外界攻击。③社会空间。文本一体现了“敌对”的“异化”人际空间,除了敌人是对立关系外,连洞口放哨的人也不敢安排,以致“我”最后孑然一身。【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错误。文章的故事走向,后文的“我”一直在完善地洞。“完美”和“无需加工”都不符合故事后文的内容。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地洞的象征义跟钱钟书《围城》里‘围城’的象征义相同”错误。地洞确实象征着“困境”,但是这种困境是人们异化之后的“恐惧”困境,它与《围城》中的困境不同。《围城》的困境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它体现的是人们面对很多人和事的矛盾困境。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从“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可知,对己是过度自我保护的心态。“我”建造了地洞,入口处覆盖苔藓以防被人发现,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我”又不断地完善地洞,建“安全的小道”“使我得到保护”;“设一个预备储粮站”准备充足的食物,“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在洞口守护地洞,这些都体现了“我”的自我保护心态非常强烈。从“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等处可知,“我”想象了很多“敌人”,对待敌人也是很残忍: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洞口也不敢设“观察哨”,“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我”对外界充满了疑惧与排斥,都体现我对外界的“敌视”心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小说写作特点能力。 文本二提到空间叙事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类,依次分析材料一即可。物质空间,文本一的地洞有入口,内部空间大,地洞里有暗道、广场、食物……这是作者建构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即体现了空间叙事中的物质空间;“我”这个动物也是物质空间的范畴,“我安安稳稳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不久,我跑离洞口,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我”是这个物质空间的主宰。心理空间,文本一以“我”的角度叙事,用了大量语言来呈现“我”的所思所想,建洞,守洞,护洞,既是自我保护,也是“我”内心恐惧的体现。小说一直在写“我”时时刻刻担忧地洞会被外界攻击,“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这是通过“我”的心理空间来组织小说。社会空间,文本一中的人际空间是简单而不正常的,“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我”与“敌人”是对立关系,就不会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而“我”又“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和其他人也是隔膜的;这些体现了“敌对”的“异化”人际空间,以致“我”最后孑然一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悦。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衅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故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此之谓也。物之相得,固微甚矣。(节选自《说苑·善说》)材料二:卫灵公之夫人也。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 谁?”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节选自《列女传·贤明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仁A而B有智C敬D于事上E此其人F必不以闇昧G废礼H是I以知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草,即结草,这里是结草为庐的意思。与典故中所指的“报恩”并不一样。B.固,通“姑”,“姑且”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固不如也”的“固”含义不同。C.信节,即信守节操,文中特指蘧伯玉不在公开的场合有意显示自己信守节操。D.齐,意思同等、一样。与《阿房宫赋》中“气候不齐”中“齐”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子皙在濮水岸边等待即将出使楚国的蘧伯玉,想要请其向楚王推荐自己,蘧伯玉虽然没有下车,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托,并践行了自己的承诺。B.蘧伯玉见到楚王并没有直接向楚王推荐公子皙,而是在闲谈之中,指出楚国有才而不用却以资敌的问题,使楚王认识到子皙的价值而加以重用。C.蘧伯玉夜过宫门,依然遵照礼制——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表达对君王的敬重。灵公夫人赞赏他的这种不为暗昧废礼的行为,称其为贤大夫。D.卫灵公本想与夫人开玩笑,夫人却以高规格的礼节向他祝贺并陈述理由:如果不是伯玉,那么卫国多了一个蘧伯玉式的贤臣,这是卫国的福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2)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14.综合全篇,蘧伯玉的哪些能力成为他被公子皙托付的原因?【答案】10.CEH11.C12.C13.(1)(楚王派人)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这是蘧伯玉的力量。(2)君子认为卫夫人明达识人之道。是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被蒙蔽的人,真是明达智慧啊!14.①材料二可知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仁而有智;②材料一可见蘧伯玉口才好,善说。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仁德有智慧,对于君上恭敬奉事,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在暗处就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这个人是蘧伯玉。“仁而有智”是并列结构,由“而”连接,说的是蘧伯玉的为人,中间不断开,后面C处断开;“此其人”是句子的主语,其前E处断开;“是以”表示总结,一般放在句首,其前H处断开。故在CEH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A.正确。句意:子皙结草为庐。/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B.正确。句意:通“姑”,姑且;本来。句意: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本来也比不上。C.错误。句意:特指蘧伯玉……”以偏概全,“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这里的“信节”指的是忠臣孝子的普遍情况。D.正确。句意:现在卫国又有了一个和他同等的贤臣。/天气冷暖却截然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是因为他这种行为,称他为贤大夫。是因为他是贤大夫,才有这行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还”,返回;“重于楚”,介词结构后置句,在楚国受到重用;“蘧伯玉之力也”,判断句。(2)“明”,明达;“道”,方法;“罔”,蒙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可知,可知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仁而有智;②材料一“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可见蘧伯玉口才好,善说。 参考译文:材料一:蘧伯玉出使到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公子皙,子皙结草为庐,接待他说:“请问贵客将要去哪里?”蘧伯玉在车上扶轼向他表示礼敬。公子皙说:“我听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蘧伯玉说:“我恭谨地接受您的吩咐。”蘧伯玉拜见楚王,出使的公事完毕后,与楚王坐下谈话,从容地谈到了士人。楚王问:“哪个国家士人最多?”蘧伯玉说:“楚国士人最多。”楚王十分高兴。蘧伯玉(又)说:“楚国士人最多但楚国却不能任用。”楚王惊惧不安地说:“这话怎么讲?”蘧伯玉说:“伍子胥生长在楚国,逃亡到吴国。吴国接纳他并用他做国相。发兵攻打楚国,毁坏了楚平王的坟墓。伍子胥生在楚国,吴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衅蚡黄生长在楚国,跑到了晋国,治理好七十二县,路不拾遗,百姓不妄取,城门不关闭,都城无盗贼,蚡黄生长在楚国但晋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这次我来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了公子皙,他对我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吧?’又不知道公子皙将治理哪里?”于是楚王派出使者驾上驷车一辆,副使车二辆,(楚王派人)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这是蘧伯玉的力量。因此《诗经》上说:“有谁能烹鱼,就洗刷好小锅大锅,将由西方归来,带给我好消息。”说的就是这样的事。事物能互相投合,的确是很微妙的。材料二:(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卫灵公和夫人夜晚共坐之时,听到外面车声辚辚,到了宫门前声音停止,过了宫门车声再次响起。卫灵公问夫人:“知道这是谁吗?”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啊。”卫灵公说:“你是凭什么知道的呢?”夫人说:“我听说《礼》中规定,乘车经过宫门,必下车马;路上遇到君主的车马,则扶轼;用这些来增加对国君的尊敬(之意)。忠臣和孝子不会因为在明处就表现自己的节操,不会因为在暗处就行为怠情。蘧伯玉,是卫国贤明的大夫。(他)仁德有智慧,对于君上恭敬奉事,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在暗处就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这个人是蘧伯玉。”卫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卫灵公回来,故意戏弄夫人说:“不是蘧伯玉。”夫人斟酒两次拜祝卫灵公。卫灵公说:“你为什么要恭贺我呢?”夫人说:“原来我以为卫国只有蓬伯玉(一个贤臣),现在卫国又有了一个和他同等的贤臣,这样国君您就有两位贤臣啊。国家多贤臣,是国家的福气。我因此恭贺您。”卫灵公惊叹道:“好啊!”于是告诉夫人实情。君子认为卫夫人明达识人之道。是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被蒙蔽的人,真是明达智慧啊!《诗经》说:“我闻其声,不见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楚辞·招魂》中写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这里是写词人召唤友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主要围绕“别”行文,先写话别,再写送别,然后写别后,离情别绪贯穿作品始终。B.上阕前三句描写了落花、老柳等暮春之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意境,于景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C.“落日有情还照坐”一句融情于景,赋予落日人的情感,含蓄地写词人劝慰友人珍惜时光、有所作为。D.下阕第一句写词人跟着友人乘坐的船,直到路的尽头,这一处描写体现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6.下阕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用典抒情。化用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写自己召唤友人,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直抒胸臆。以“我思君”三字直接抒发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通过想象友人思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C.“含蓄地写词人劝慰友人珍惜时光、有所作为”理解错误。词人写落日意在写相聚的时间无多,表达对友人的不舍。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题干将答题区域限定在下阕最后两句,且由“怎样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可知,考查的是抒情手法,然后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注释可知“凭仗飞魂招楚些”用屈原典故,借写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来写词人召唤友人,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作者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征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我思君处君思我”,采用回文,直抒胸臆,说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有恳切浓至的情思,也是对前面“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的深情想象的一个照应。作者一方面直抒胸臆,一方面又想象朋友正在思念自己,更加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世的根本。(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千里之行⑥.始于足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贤、焉、省、庶、壹、皆。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都要对当下观众产生影响。《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中国风舞服,清奇秀美,舞者    ①,裙带生风。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千里江山图》更有独特的体现,浓墨重彩、轻描淡写,巍峨壮丽、幽美灵秀……无不透着审美意蕴,笔意之中自带节奏感。线条的节奏感和舞蹈的节奏感是相通的,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令人    ②。唯美的舞姿,赏心悦目。如此    ③,让在场的观众也飘飘欲仙,也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沉浸其中,妙不可言。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令人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含义也可以表述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月色如桥,古今相望,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李白《把酒问月》中两句诗的改写,结合语段,你认为改写后的诗句要表达什么含意?有何妙处?【答案】18.①摇曳生姿/翩翩起舞②拍案叫绝/赞不绝口③美不胜收19.示例一: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示例二:《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它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20.(1)“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其含义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2)妙处:①以改写诗句的形式来呈现作者的感悟,使得表达更加诗意和优美;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化平实为生动,激发读者想象;③诗句中包含了“古月”“今人”的今昔对比,在对比中传达出更为清晰悠远的历史感,诗情哲理并茂,更为精妙丰富。【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形容舞者动作、姿态,可用“摇曳生姿”或“翩翩起舞”。摇曳生姿:姿态闲雅,婀娜多姿的样子。翩翩起舞:轻捷飘逸地舞起来。第二空,此处是说《千里江山图》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让人赞叹,可用“拍案叫绝”或“赞不绝口”。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第三空,让人赏心悦目的舞蹈让在场的观众看不过来,也飘飘欲仙,甚至想要飞升到仙界,可填“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结构混乱,“《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此句暗换主语,在“舞蹈”前面应加上“它用”,或者把这句改为“虎年春晚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二是搭配不当,“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创设有“开始设立”“兴办,成立,创办”等含义,在此处“创设”与“享受”搭配不当,将“创设”改为“带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含义及效果的能力。语境是描述舞蹈《千里江山图》的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由此可知,“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中的“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照”的意思是熏陶。画家王希孟早已逝去,今天的观众无缘得见其绘画时的风采;但是舞蹈《千里江山图》却通过现代舞蹈的形式展现了画作的神韵,令今天的观众也能受到美的熏陶。故此句含义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 数的观众。再看效果:此句化用李白的诗句,用浓缩的诗化的语言概括出了作者的感悟,使表达呈现出诗意的美;“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运用比喻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二者的相似点是优美而有魅力;这样的比喻化平实为生动,激发读者想象,扩大了美的意境;诗句中将“古月”“今人”的今昔对比,仿佛沟通了古时与今时,交融了古人与今人,一轮明月,一幅《千里江山图》贯通千年,在对比中传达出更为清晰悠远的历史感,诗情哲理并茂,更为精妙丰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电子烟一度在市场上流行开来。与传统香烟相比,_____①_____,但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含量可选择性添加,并且不含焦油,这是很多人认为电子烟对人体无害的原因。事实真的如此吗?虽然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含量是可选择的,但是商家为了让人更快上瘾,_____②_____。调查显示,电子烟中尼古丁实际含量最高可达传统香烟尼古丁含量的3倍。除此以外,电子烟还会添加丙二醇、甘油等添加剂。其中,丙二醇具有一定刺激性,如过量吸入,就很容易影响呼吸系统,引起气道炎症;同时丙二醇在被加热后会分解产生甲醛。实验表明,电子烟雾中产生的甲醛含量是一般香烟的5至15倍,是我国室内空气中甲醛容许最高浓度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不仅如此,_____③_____,烟油中还会添加香精等各类调味剂。如果商家过分追求口味,会往香精里加入二乙酰等化学物质,二乙酰会刺激到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呼吸道纤毛,从而引起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还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因此危害是很严重的。长期吸入电子烟,也会逐渐摧毁你的健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为什么说电子烟也有害健康?请简要概括。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答案】21.①电子烟中依然含有尼古丁②往往会添加大剂量的尼古丁③为了增加电子烟的口味22.电子烟依然含有大剂量的尼古丁,其所使用的丙二醇、甘油、香精等添加剂也会危害呼吸系统,因此,电子烟同样有害健康。【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文“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含量可选择性添加”,推断①处可以填入“电子烟中依然含有尼古丁”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商家为了让人更快上瘾”“ 调查显示,电子烟中尼古丁实际含量最高可达传统香烟尼古丁含量的3倍”,推断②处是说商家在电子烟中添加了大量尼古丁,可以填入“往往会添加大剂量的尼古丁”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下文“烟油中还会添加香精等各类调味剂。如果商家过分追求口味,会……”,推断③处可以填入“为了增加电子烟的口味”之类的内容。【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要提取关键信息“商家为了让人更快上瘾……调查显示,电子烟中尼古丁实际含量最高可达传统香烟尼古丁含量的3倍”“除此以外,电子烟还会添加丙二醇、甘油等添加剂……”“烟油中还会添加香精等各类调味剂……”,综合以上信息可知,“长期吸入电子烟,也会逐渐摧毁你的健康”。然后再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对以上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即可。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左脚踩着楼梯,右腿一提,便上了一个台阶。假如左脚一软,身便低了下去。用力踩着、踏稳,人才立定,上到一个新台阶。一阶一阶,才能登临人生高处。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描写上楼梯的情形。第一句写正常上楼梯;第二句写如果左脚踏不实的话,便不能上台阶;第三句写需要踩着、踏稳,才能上到一个新台阶;最后一句,一阶一阶都踏稳了,才能登临人生高处。材料写是上楼梯,实际上以上楼梯为喻来写人生。在人生的历程当中,有时我们可能走得比较平稳,人生比较顺利,没有什么波折;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遇到了挫折或困难,遭遇了失败等等,就像是上楼梯的时候,脚软了,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用力踩,也就是不要慌,更不要急,静下心来,沉着应对,争取把下一步迈好,踏稳,这样和能人立定,然后上一个新台阶。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后,才会登临人生的高处。写作的时候,开篇引出观点:人生路要走好每一步。可以由材料引申,人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越到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沉下心去,冷静应对,争取把每一步都迈好。比如爱迪生用钨做灯丝,前面几百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而是一直坚持,最终成功。比如袁隆平、屠呦呦,或者 是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其间有过很多次失败,但最终成功了。立意:1.走好人生每一步。2.越到关键处越要谨慎。3.人生需要每一步都踩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2:40: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0.4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