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二政治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该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开始发问,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奠定了屈原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屈原思考的问题表明()①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猜想和想象②哲学的产生与人们在实践中的反思密切相关③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④屈原思考的问题已触及哲学的基本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哲学源于实践中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不选。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会逐渐的认识世界,故③不选。②④:屈原思考的问题表明哲学的产生与人们在实践中的反思密切相关,屈原思考的问题已触及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2.世界观既不是套话,也不是大话。因为它很重要,很多人又不重视它,所以这个老话题需要不断讲,反复讲。世界观之所以需要反复讲,是因为()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B.世界观不是人人都有的C.世界观是系统的、科学的D.世界观是人们固有的【2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影响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方式方法,正是因为世界观的重要性,我们要不断讲,反复讲世界观,A应选。
BC:说法错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个人的世界观不一定是系统的、科学的,BC不选。D:说法错误,人们的世界观是后天形成的,而不是人们固有的,该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D不选。故本题选A。3.恩格斯说:“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了( )①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从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结论 ④接受正确哲学指导能够不偏离正确的方向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①错误。②④:恩格斯的话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接受正确哲学指导能够不偏离正确的方向,②④符合题意。③:本题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不是哲学从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③排除。故本题选B。4.不同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气、火等物质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下列对这两种形态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有()A.都肯定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B.都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C.两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D.均没有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共同本质【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没有科学把握世界的共同本质即物质,前者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后者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D符合题意。A:肯定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是可知论的观点;A与题意不符。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B错误。C:两者都属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是一致的。C错误。故本题选D。5.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意思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这属于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可见,二者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把具体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意识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可见,二者体现的是唯物主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符合题意。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的意思是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意志与目的的,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可见,二者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③符合题意。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这蕴含的是运动变化的观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势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运动变化的观点,二者未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正确。A: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现的统一,而不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A错误。C: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不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原因,C与题意不符。D: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而该选项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7.《庄子·秋水》中提道,“以道观之,物无费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太平经》中也提及“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当我们面对自然、面对动物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谐共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怀着敬畏的心找回自然的联序,找回与大地的根脉和亲缘,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①人与自然本应是血肉融合的整体关系②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题答案】【答案】B【解析】
【详解】①④: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④符合题意。②: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观点错误。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8.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表明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各种事物的总和,①错误;②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9.2020年巴黎世界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倡议各国共同维护人类地球家园。该典故出自唐代李白的《上安州装长史书》,与“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哲学寓意相同的是()①江河竞注而不流,日月历天而不周②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③日往月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意思是天地不会说话,但不影响四季运行,也不影响百物生长,这强调了运动,强调了规律。①:“江河竞注而不流,日月历天而不周”意思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却没有流逝,经天巡回的日月也没有东升
西落,夸大了相对静止,不符合题意,①排除。②:“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思是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②排除。③:“日往月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形容了时光易逝,反映了运动的绝对性,③符合题意。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复制,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①:物质决定意识,该词的创作源于客观存在,故①错误。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该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故②正确。③:正确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故③错误。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故④正确。故本题选B。1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2035年我们将建成这样的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可见()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规划是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够推测未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①:材料中指出到2035年我们将建成这样的国家……,可见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①正确。②:规划是物质的反映,是实践的产物,而不是主观思维的产物,②说法错误。③: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才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③错误。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材料中指出了到2035年我们将建成什么样的国家表明了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对象,而且能够推测未来,④正确。故本题选B。12.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表示,要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精神力量。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只有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才能战胜各种困难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能正确反映存在C.要在实践中推动物质力量向精神力量转化D.取得革命胜利应发挥正确意识的调控作用【12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选项说法太绝对,A错误。BC:材料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没有涉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相互转化问题,BC不符合题意。D:习近平的讲话强调了革命理想、坚定信念在战争时期的重要作用,启示我们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调控作用,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13.经过40年改革开放,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奇迹。作为深圳的精神图腾,“拓荒牛”低头拱背、奋力向前,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就是这头“牛”,牵引着深圳用40年时间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世界级
城市,它也成为每个在深圳的奋斗者的写照。这启示我们()①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人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③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变现状和规律④要将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安于现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故①错误。②④:深圳人民弘扬“拓荒牛”的精神,把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世界级城市,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要将革命热情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反对安于现状,故②④正确。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去利用规律,但不可以改变规律、创造规律,故③错误。故本题选C。14.所谓“信息茧房”,就是指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正如蚕把自己逐渐禁锢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在通信领域要“破茧而出”,才能拓宽视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①实践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突破“信息茧房”,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②突破“信息茧房”,要深入实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突破“信息茧房”,要善于借助不断丰富的认识工具,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
④个体有兴趣爱好等主体差异性,成为某类信息的偏食者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个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一个是间接经验,并非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①错误。②③:在通信领域要“破茧而出”,才能拓宽视野。说明突破“信息茧房”,要深入实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善于借助不断丰富的认识工具,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②③符合题意。④:个体有兴趣爱好等主体差异性,成为某类信息的偏食者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15.据研究发现,无糖饮料只是“看上去很美”,很多无糖饮料之所以比有糖饮料还甜,是因为添加了非糖类的甜味剂。所有甜味剂的原理都是在欺骗大脑,大脑接收到甜味信号后,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反而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由此可见()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人脑是错误意识产生的源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②:大脑被甜味剂的原理欺骗,产生了错误认识,只认识了事物的现象,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④: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产生于客观存在,④说法错误。①:甜味剂欺骗大脑,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表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①说法正确。③:研究发现无糖饮料只是“看上去很美”,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16.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体现了()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②科学思想在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作用③载人航天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④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①④:材料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说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尊重客观规律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故①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主观思想在实践活动中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故②说法错误。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活动的规模、水平、内容等各不相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之前相比实现了多方面的发展与前进,说明载人航天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故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7.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越来越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而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把握事物运动规律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②人们对真理的追求的过程就是要在实践基础上克服谬误的过程③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④必须在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把握事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题答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把握事物运动规律的必要条件,该选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①排除。②: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认识的过程,而不仅仅克服谬误,②错误。③④:依题意知,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改革成效越来越显著,说明了实践推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正确把握客观事物必须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18.从屈原忧思到火星探测,千百年来,中国人开展了对火星的漫长求索之旅。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开启了全新的“行星探测时代”,我国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水冰、大气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截至8月30日,"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064米,共获取约10CB原始数据,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这说明()①人们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③实践的需要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④有了“思维的眼睛”,意识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②③:从屈原忧思到火星探测,千百年来,中国人开展了对火星的漫长求索之旅。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开启了全新的“行星探测时代”,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我国将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水冰、大气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截至8月30日,"祝融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064米,共获取约10CB原始数据,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这说明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②③符合题意。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联系,而不能从自身需要出发去创造联系,①说法错误;④:人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只能在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界,④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19.2021年3月24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表声明说,一艘名为“长赐号”的重型集装箱货轮卡在了运河中间。运河突然被切断,几百艘货轮被迫滞留,导致了国际油价上涨,欧洲生活用品吃紧,世界贸易每小时的损失达4亿美金,经多方努力,历时12天,苏伊士运河运输拥堵状况已经解决。这说明()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②要看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关注个别孤立事件的影响③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关注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贸易的影响④人类在解决运河堵塞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9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④:材料中“长赐号”的重型集装箱货轮导致运河突然被切断,导致了国际油价上涨,欧洲生活用品吃紧等问题,经多方努力,苏伊士运河运输拥堵状况已经解决,这说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人类在解决运河堵塞的过程中建立了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①④符合题意。②:要看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着的,②说法错误。③: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0.产业共生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某一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可以用作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从而最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废物。产业共生得益于()①摆脱客观联系的制约,打造新业态②尊重联系的条件性,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生产④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③④:通过产业共生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可以最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废物,这得益于产业共生充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实现了生态生产,同时也得益于其调整了事物的原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④应选。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无法摆脱,①不选。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说法错误,②不选。故本题选B。21.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告诉我们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时要()①善于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论,做到统筹兼顾②关注部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把握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有利联系④调整自在事物的联系,促进人为事物联系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①: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统筹考虑,说明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论,做到统筹兼顾,①观点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运用系统的观点,没有体现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③:统筹考虑多方面的有机联系,说明人们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③观点符合题意。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统筹各方面的条件实现的,不是通过调整自在事物的联系促进人为事物的联系发展,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2.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对于数字技术的认识,我们既要讲当前,更要讲长远;既要看国内,更要看全球;既要防风险,更要促发展;特别对于其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要有深刻、系统、完整的认识。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③事物固有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④系统优化的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①: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说明了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字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故①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的是认识数字技术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没有强调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影响,故②
不符合题意。③:事物固有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不一定起积极推动作用。故③错误。④:对于数字技术的认识,我们要从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外;既要防风险,更要促发展,要从整体上去认识数字技术,从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说明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是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重要方法论。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3.长江经济带堪称中国的"黄金水道",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2016年、2018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题目也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推动着国家发展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举措要与时俱进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地调研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进行顶层设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①: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①不选。②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三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题目也从"推动""深入推动"演进到"全面推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地调研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举措要与时俱进,②③正确。④:材料旨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未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④不选。故本题选C。24.2021年3月12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纲要明确指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至此,讨论多年的延迟退休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下列原则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小步调整——坚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②弹性实施——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分类推进——追求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④统筹兼顾——坚持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相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②④:弹性实施,说明对于具体的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强调的是兼顾,说明了每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体现了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相统一,②④正确。①:小步调整强调的是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没有涉及坚持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排除。③:分类推进,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涉及到追求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问题,③排除。故本题选B。2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的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上述论断体现了()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要重视实践的作用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③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属于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辩证法,①不符合题意。②④:“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上述论断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③:联系具有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6.“原本各有千秋,何必分个高低”。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6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原本各有千秋,何必分个高低,强调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错误。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强调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错误。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强调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正确。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认识不同,认识具有反复性,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D错误。故本题选C。27.下列诗句能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是()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7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①:“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意谓在一定条件下,“乱”可以由“治”产生,“怯”可以由“勇”
产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强调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而不是强调“相互转化”,②排除。③:“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为美的标准是什么,那么相反的丑之为丑的标准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了,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而不是强调“相互转化”,③排除。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是把军队放在绝地、死路上,士兵才会拼命作战以求得生存,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8.2021年6月2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面对其它国家的卡脖子,对华为芯片的封锁,华为一度困难重重,但华为不止步,另辟蹊径,开创出了功能强大、万联万通的鸿蒙新系统,华为的这一创举必将让自己走出另一条光明大道,材料表明()①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矛盾具有普遍性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④矛盾具有特殊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8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①:面对其它国家的卡脖子,华为一度困难重重,但华为不止步,另辟蹊径,开创出了功能强大、万联万通的鸿蒙新系统。体现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④:面对其它国家的卡脖子,华为另辟蹊径,开创出了功能强大、万联万通的鸿蒙新系统。华为的这一创举必将让自己走出另一条光明大道,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矛盾即对立统一,不体现矛盾具有普遍性,②与题意不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③错误。故本题选C。29.近年来,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现象层出不穷,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手机应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教育部出台此规定()①是直面学生手机使用利弊正确解决矛盾的措施②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③可以克服手机使用与学生健康成长之间的斗争性
④要求学校采用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方法予以管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教育部出台此规定是为了减少校园内手机的使用,正视了手机过度使用问题。①正确。②:教育部的规定能减少校园内手机的使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手机过度使用问题。②错误。③:矛盾斗争性是客观的、无条件的,不能克服。③错误。④: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按规定管理,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选B。30.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从哲学上看,这一效应()①混淆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②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④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0题答案】【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③:巴纳姆效应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共性来描述个性,混淆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的性质,①③符合题意。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错误。④:材料不涉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也就不能判定巴纳姆效应是否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转化,④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如何让它们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口说话”?总书记提出的“激活之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在被生动活泼地实践。福建泉州,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将在第44届世界产大会参加申报。泉州西街116号“洲紫新筑”,原是一座兼具中西方特色的洋楼,政府出资修缮后,变身为“1915艺术空间”,担起古城文化与当代艺术交流的使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朱熹当年在武夷山中著述时写下的。近年,朱子文化传承日趋活络,一群青年对武夷山五夫镇废弃的烤烟房重新改造,打造成了一片“网红”民宿群,民宿边的万亩荷塘也替代了古老诗中的半亩方塘。夏日坐在窗前,看荷花亭亭玉立,天光云影排徊,成了游客与朱子交流的有趣一幕。在2021年河南春节晚会上,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唐宫夜宴》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刷屏无数。该舞蹈运用5G、AR技术,为舞演员秀逸韵致的舞姿“锦上添花”,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成功将大唐盛世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丰腴身韵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无限可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创新意识,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31题答案】【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点考查: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人们”,需要调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的有关知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创新意识,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回答说明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材料关键信息是说明该知识点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近年,朱子文化传承日趋活络,一群青年对武夷山五夫镇废弃的烤烟房重新改造,打造成了一片“网红”民宿群,民宿边的万亩荷塘也替代了古老诗中的半亩方塘。夏日坐在窗前,看荷花亭亭玉立,天光云影排徊,成了游客与朱子交流的有趣一幕。郑州歌舞剧院演出的舞《唐宫夜宴》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刷屏无数。该舞蹈运用5G、AR技术,为舞演员秀逸韵致的舞姿“锦上添花”,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相结合,成功将大唐盛世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丰腴身韵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材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因年龄不足而不负刑事责任,引起了社会的热议,社会舆论认为,现代社会发展下未成年人发育程度提前,所以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来降低刑事则责任年龄;法学专家们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背后有着更多的社会原因,刑罚惩戒的诗犯罪个体,在未成年人犯罪这个问题上将刑法完全施加于未成年人本人未免有些苛责;青少年教育专家认为,未满14周
岁青少年不负刑事责任,主要是考虑到其心智不成熟,判断是非能力欠缺,对未成年人过多适用刑法,会导致正常的学习中断,监禁环境对低龄未成年人影响更大,更容易造成造成反社会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社会不同群体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免受刑罚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32题答案】【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客体等因素的制约。社会舆论、法学专家与教育专家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处理涉及了社会发展、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教育等诸多内容,导致社会不同群体面对未成年犯罪免受刑罚产生了不同观点。【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社会不同群体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免受刑罚产生不同观点考点考查:认识论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社会不同群体”,需要调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述标准的理由。回答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过程中,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因年龄不足而不负刑事责任,引起了社会的热议,社会舆论认为,现代社会发展下未成年人发育程度提前,所以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来降低刑事则责任年龄;法学专家们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背后有着更多的社会原因,刑罚惩戒的诗犯罪个体,在未成年人犯罪这个问题上将刑法完全施加于未成年人本人未免有些苛责;青少年教育专家认为,未满14周岁青少年不负刑事责任,主要是考虑到其心智不成熟,判断是非能力欠缺,对未成年人过多适用刑法,会导致正常的学习中断,监禁环境对低龄未成年人影响更大,更容易造成造成反社会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客体等因素的制约。社会舆论、法学专家与教育专家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处理涉及了社会发展、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教育等诸多内容,导致社会不同群体面对未成年犯罪免受刑罚产生了不同观点。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客体等因素的制约+社会舆论、法学专家与教育专家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点睛】主观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忧愁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造,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黄河水寒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沉珂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的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泄洪、修复生态,并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精简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恋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了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说明黄河综合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33题答案】【答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头筹全局,抓住关键部分,选择最优方案。黄河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修复保护和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水沙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各项工作,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设问属于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先回忆课本中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论,然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分析。由材料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以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故可以从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在黄河治理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以推动黄河治理工作整体发展,故可以从关键部分对整体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说明治理黄河战略树立了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重视了部分的作用,从而论证其科学性。【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际形势比较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美军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向我国东北边境。面对强敌的侵略行径和战争威胁中国要不要出兵参战,要不要同美国进行战争较量,这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党中央和毛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经抗美援朝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有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能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一切国际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34题答案】【答案】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为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拳,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图谋,让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有利于新中国解决其所面临的其他国际问题。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新中国仍然要统筹兼顾,解决好其所面临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其他国际问题,巩固和提升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解析】【分析】本题以抗美援朝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详解】本题要求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能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一切国际问题”的观点加以评析。第一,回答出,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主次矛盾的关系。第二,结合材料“经抗美援朝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从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抗美援朝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图谋,让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有利于新中国解决其所面临的其他国际问题。第三,从主次矛盾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新中国仍然要统筹兼顾,解决好其所面临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其他国际问题,巩固和提升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点睛】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错。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