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卷地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珠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城乡空间与服务设施的发展带来新的需求,结合2010年与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根据少儿人口比例增幅和老年人口比例增幅,将珠三角地区划分为四类人口年龄结构演变类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珠三角地区四类人口年龄结构演变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产业结构B.生态环境C.生育政策D.城市规划2.未来珠三角地区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城市最可能是()A.珠海B.惠州C.广州D.江门3.结合珠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情况可知() A.惠州市东部应超前完善康养设施B.佛山市应增设少儿和老年活动场所C.肇庆市北部应大力增加文教设施D.深圳市应重点规划适老型社区建设【答案】1.A2.D3.B【解析】【1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人口年龄结构演变是基于该地的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增幅划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少儿和老年人口比例增幅来体现;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圳、中山、东莞、惠州中西部、广州东南部等地区在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下持续吸引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入,使得少儿人口比例增幅加速,城市人口结构也整体向年轻化发展,故形成珠三角地区四类人口年龄结构演变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A正确;生态环境、生育政策、城市规划对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江门以老年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为主,故未来其老龄化程度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结合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变情况可知,佛山市大部分地区为少儿和老年人口比例双提高型,因此未来需要增设少儿和老年活动场所,B正确;惠州市东部地区以年龄结构相对稳定型为主,不需要超前完善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设施,A错误;肇庆市北部地区为老年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应增设康养设施,C错误;深圳市以少儿人口比例加速提高型为主,不需要重点规划适老社区,D错误,故选B。【点睛】由于生育率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的双重作用,导致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然而,各地区老龄化状态和老化速度却不尽相同。东部地区生育成本、经济和照料负担更重,因此家庭生育意愿更低。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医疗条件优越,因此人均预期寿命更长。整体来讲,东部地区老龄化状况较为严重,但其变老的速度却很慢,部分东部省份老龄化更是呈现出负增长。2020年德国成为净电力出口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功不可没,其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近半数,其中,光伏发电占9.7%,增长最快,以太阳能屋顶形式为主。目前,德国政府采取高额补贴和向民众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税等措施,将在未来几年内淘汰常规能源。下图示意2001~2019年德国光伏电力消费量及增长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例最大的是()A.光伏发电B.风力发电C.生物质能发电D.水力发电5.2001~2019年德国光伏电力消费量的变化说明()A.行业光伏装机容量增长放缓B.可再生能源使电力成本升高C.电力用户支付费用持续升高D.太阳能屋顶已处于饱和状态6.与德国“太阳能屋顶”形式比较,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的太阳能电站()A.发电量大B.环境影响大C.输电成本高D.发电时间长【答案】4.B5.A6.C【解析】【4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德国北部沿海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风电且德国风电技术成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占比最高,B正确;光伏发电占9.7%,光伏发电占比较小,A错误;德国地势较平坦,不利于开发水电,D错误;生物质能发电主要利用秸秆和麦草为原料,而德国以工业为主,生物能发电比例应小于风能发电,C错误。故选B。【5题详解】在消费端,德国光伏电力消费量增速放缓,说明在生产端行业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也放缓,但太阳能屋顶尚未饱和,A正确,D错误;单从光伏电力消费量变化不能判断电力用户支付费用情况,C错误;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总体上低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B错误。故选A。【6题详解】我国西部荒漠地区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因距东部消费市场较远,电力输送成本较高,C正确;发电量大小取决于光伏装机容量,A错误;西部荒漠区生物资源少,环境影响小,B错误;发电时长与日照 时数有关,与光伏电站采取的形式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光伏发电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充足的阳光。光照强度越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就越高。因此,光伏发电适合光照充足的地区,如西部地区、内蒙古、新疆等地。双核结构是由港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双核型空间结构,比如成都和重庆。重庆原属四川,后划为直辖市,成都和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城市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万亿元,同比增长2.2%。目前,成都和重庆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以提高产业的创新力度。下图示意成都—重庆双核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成都—重庆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区位和功能上互补B.空间距离较近C.地域文化差异较大D.资源禀赋相同8.成都—重庆双核结构有利于()①促进周围城市成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②加强成都—重庆区域经济协调及共同发展③增强成都—重庆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④提高成都—重庆周围城市传统工业的比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目前成都—重庆双核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可能是()A.深居内陆,交通不便B.辖区面积大,管理比较困难C.经济相当,主次不明D.人才引进难,科技实力较弱【答案】7.A8.C9.D【解析】【7题详解】 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重庆港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和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两城市区位和功能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双城结构与城市区位和功能有关,空间距离较近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两城市原属于四川省,地域文化差异较小,C错误;资源禀赋存在差异,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成都—重庆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成都、重庆以及周围地区的交流,能够加强成都—重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都—重庆双核结构可以促进两城市技术、人才、产业等要素的流动,增强两城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②③正确,C正确;周围城市不能成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重庆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而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且传统工业的环境污染较严重,①④错误。故选C。【9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成都和重庆两城市深居内陆,经济发展水平较东部发达地区低,对人才吸引力较弱,人才引进困难,整体科技实力较弱,D正确;两城市虽深居内陆,但交通便捷,A错误;重庆的面积大一些,但政府管理、服务的职能依然发挥很好的作用,B错误;两城市行政职能不同,无需分出主次,C错误。故选D。【点睛】双核结构理论,研究由港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双核型空间结构的理论。由中国地理学家陆玉麒200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双核型空间结构中的端点城市,即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与行使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功能的港口城市组合,构成了一种空间度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高效的空间结构形态。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双核型空间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下图示意2022年7月份亚洲部分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时刻长江口沿海地区的天气状况是()A.阴雨连绵B.冷风习习C.狂风暴雨D.酷暑难耐11.推测图示时刻最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A地势较低洼B.地面升温快C.降水较丰沛D.白昼时间长12.若图中锋面持续向南移动,则北京()A.气温会短时下降B.会出现持续性的降雨C.气压会持续上升D.一定会出现沙尘天气【答案】10.D11.B12.A【解析】【10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时刻是7月份,长江口沿海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多晴天,酷暑难耐,故选D。【11题详解】图中显示,最低气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海拔高且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下降,形成低压中心,故选B。【12题详解】若图中锋面持续向南移动,北京将会迎来冷锋过境,冷锋前是高压脊控制的干热天气,故北京的气温会短时下降,A正确;冷锋前是高压脊控制的干热天气,北京出现持续性降雨的概率较小,B错误;图中冷锋位于低压槽处,北京经历冷锋过境,气压不会持续上升,C错误;7月植被覆盖率高,出现沙尘天气的概率极低,D错误;故选A。【点睛】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主要出现在锋后。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差异较大,其中海水表层温度较低区域称为东太冷舌、较高区称为西太暖池,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变化能反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波动。下图示意某年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A.极地东风带B.副热带高压带C.东南信风带D.赤道低气压带1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示海域发生的变化是()A.东太冷舌海表水温升高B.赤道逆流增强C.西太暖池海表水温降低D.北太平洋暖流减弱1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的是()A.哥伦比亚高温干旱B.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增产C.秘鲁渔场渔业丰收D.我国北方地区高温干旱【答案】13.C14.B15.D【解析】【13题详解】据图分析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在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表层洋流,洋流将温暖的表层海水聚集在太平洋西部海域,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故导致西太暖池形成的大气环流是东南信风带,C正确;极地东风带并不在此纬度,A错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并不能带动海水运动,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水表层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故图示海域赤道逆流增强,东太冷舌海表水温降低,西太暖池海表水温升高,北太平洋暖流增强,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表层出现显著增温的现象,因东南信风减弱,我国夏季风可能较弱、雨带偏南,造成南方暴雨洪涝,北方高温干旱,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减产,哥伦比亚降水增 多、洪涝灾害频发,秘鲁渔场渔业减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当东南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指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由上游支撑产业、中游制造产业和下游应用产业组成,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和产业实力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半导体装配产业转移到日本,成就了日本的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联网的发展,由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台湾、韩国,成就了三星、海力士等品牌;之后我国大陆承接了第三次产业转移;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出部分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的趋势,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下图示意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三次转移路径。(1)分析全球半导体三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2)说明半导体产业转移给东南亚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3)推测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答案】(1)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半导体产业的利润减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吸引和承接了半导体产业的转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技术与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半导体市场需求大等。(2)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利于学习和接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等。(3) 与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半导体工艺设备和关键材料依赖进口,核心技术有待提高;半导体产业的上、下游环节不完善,产业链配套能力有待加强;高端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市场需求的波动较大和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三次转移路径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产业转移原因、产业转移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可知,三次产业转移都是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转移;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半导体产业的利润减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较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和承接了半导体产业的转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与资金实力不断增强,对半导体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等。【小问2详解】半导体产业转移给东南亚地区,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工业化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利于学习和接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增加国家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小问3详解】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全球领先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半导体技术研发水平不足,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一些半导体工艺设备和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缺少部分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半导体产业的产业链不够完善,上、下游环节配套能力有待加强;半导体相关的高端人才相对不足;受国际贸易影响,市场需求的波动较大等。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峡湾是冰川末端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很深的U型谷,当气候变暖、冰川撤退时,海水倒灌进U型谷里形成的地貌。冰峡湾是巨大的冰川在峡谷中流动,末端深入大海,海水灌入峡谷而形成的极地地貌,因峡谷中横卧的冰川而与峡湾有差异。冰流(冰盖冰川的主体部分,流动速度大于其周围冰体)是塑造冰峡湾的主力,在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形成冰架,冰架断裂形成冰山。山岳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在我国分布广泛,与冰流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格陵兰岛某冰峡湾前端入海口处纵剖面。 (1)比较图示冰峡湾中的冰流与山岳冰川的差异。(2)指出峡湾与冰峡湾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明图中冰架被“齐头斩首”,形成冰山的过程。(3)推测冰峡湾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简述理由。【答案】(1)冰峡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沿海地区,而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冰流分布的位置较山岳冰川低;冰流的速度大于山岳冰川;冰峡湾末端由于海水灌入形成冰架和冰山,而山岳冰川末端由于地势降低、温度升高等原因逐渐消融或形成河流、绿洲等。(2)顺序:先形成冰峡湾,后形成峡湾。过程: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相对温暖的海水从冰流底部向内侵蚀、融化;冰面融水和冰底海水共同侵蚀,使冰体产生裂隙并扩大;冰架前端入海口处从冰流主体上整齐断裂下来,形成漂浮在海里的冰山。(3)趋势:消失,变成峡湾。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冰流流速变快,冰流补充量不及末端冰架消失量,冰峡湾所在的峡谷会被海水慢慢灌入,最终成为没有冰川残留的峡湾。【解析】【分析】本题以格陵兰岛某冰峡湾前端入海口处纵剖面为背景材料,涉及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冰峡湾是巨大的冰川在峡谷中流动,末端深入大海,海水灌入峡谷而形成的极地地貌,因峡谷中横卧的冰川而与峡湾有差异。位置存在差异:冰峡湾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沿海地区,而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冰流分布的位置较山岳冰川低;流动速度大于其周围冰体,冰流的速度大于山岳冰川;形成的地貌有所差异,冰峡湾末端位于高纬,温度低,由于海水灌入形成冰架和冰山,而山岳冰川末端由于地势降低、温度升高等原因逐渐消融或形成河流、绿洲等。【小问2详解】读图结合材料可知,冰峡湾是峡湾的原始形态,故峡湾与冰峡湾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先形成冰峡湾,后形成峡湾。过程:冰流末端与海水的接触地带,由于温度差异,相对温暖的海水从冰流底部向内侵蚀、融化造成冰流底部形成冰架;冰面融水和冰底海水共同侵蚀,使冰体产生裂隙并扩大;冰架前端入海口处从冰流 主体上整齐断裂下来,形成漂浮在海里的冰山,最终形成“齐头斩首”。【小问3详解】未来的趋势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考虑;趋势是消失,变成峡湾。理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不断消融,冰流流速变快,冰流补充量不及末端冰架消失量,冰流海拔降低,冰峡湾所在的峡谷会被海水慢慢灌入,最终成为没有冰川残留的峡湾。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樟树喜光喜温,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到中性沙质壤土、轻黏壤土或冲积土中生长较好,树干高大挺拔,树冠荫及一方,生命力旺盛,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樟树是江西省省树,全省“无村不樟,无樟不村”,古樟树占据了江西省古树名木的半壁江山,是江西第一树。樟树木质坚硬,纹理美观,馥郁芬芳,是制作家具、雕刻、造船的材料。近些年来,江西省樟树科技和产业齐飞,实现了从制箱到闻香的华丽升级。下图示意江西省地理位置及樟树的主要用途。(1)分析樟树能成为江西第一树的自然原因。(2)说明樟树的重要价值。(3)指出让江西省樟树产业实现华丽升级产业,并为其实现樟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合樟树生长;以丘陵、山地主,盆地、谷地广布,可种植范围广,数量多;多红壤、黄棕壤等,土壤条件适宜;河网密布,土层深厚、肥沃等。(2)樟树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大;樟树不仅可以作为木材使用,还可以入药、食用等,经济价值高;“无村不樟,无樟不村”,樟树美化居民生活环境,融入居民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3)产业:制香及相关产业。 献计献策: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樟树新品种和樟树相关的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利用樟树资源,扩大樟树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深挖樟树文化,做大做强樟树文化的品牌,扩大影响力;樟树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樟树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的区位条件,森林的功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樟树能成为江西第一树,说明樟树不仅数量多、分布广,根据材料信息,樟树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江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充足的水热条件适合樟树的生长;对土壤要求为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到中性砂质壤土、轻黏壤土或冲积土,江西省土壤为酸性红壤,黄棕壤,结合图示信息,区域内有多条河流以及鄱阳湖等,河湖众多,河网密布,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满足樟树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樟树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图中显示,江西省地形多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分布面积广大,可种植樟树的区域范围广,樟树数量多,所以樟树能成为江西第一树。【小问2详解】结合樟树的主要用途图可总结出樟树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审美和文化价值。樟树作为一种树木森林,可以吸附空气中灰尘和有毒气体,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环境价值高;樟树可以作为木材使用,用来制作家具,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提取香料、食用等,经济价值高;樟树是江西省省树,全省“无村不樟,无樟不村”,美化、绿化香化环境,融入居民生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江西樟树科技和产业齐飞的目标,实现了从制箱到闻香的华丽升级”可知,让江西省樟树产业实现华丽升级的产业制香及相关产业。未来可以依托省樟树研究所,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研发樟树新品种和樟树相关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大力发展以樟树为原料的相关产业,可以延长樟树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工业,提取香料等,从而提高附加值。同时,古树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还可以利用古树资源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樟树文化的品牌;同时樟树在开发过程中会存在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环境问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1-07 06:40: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3.6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