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有()①有了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礼器②阶层分化比较明显③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④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有出现宫殿建筑、天文建筑及礼器,①正确;阶层分化比较明显,②正确;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是原始社会的特点,排除③;龙山文化时代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2.先秦很多思想都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A.道法自然B.天人合一C.以天下为己任D.为政以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思想主张,排除A项;天人合一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排除B项;以天下为己任出自《南史·孔休源传》是唐朝时期所著,排除C项。故选D项。3.汉朝制度的高度包容和适时调整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最终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制度的 适时调整包括()①实行“上计制”②确立察举制③设立刺史④建立文书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朝(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计制是战国、秦、汉时年终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制度,①错误;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确立察举制,②正确;汉武帝设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正确;秦朝建立文书制度,④错误;故②③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4.魏晋南北朝被有些学者誉为“小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A.《禹贡地域图》B.《肘后备急方》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D符合题意;西晋时期地图学家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排除A项;《肘后备急方》是东晋时期葛洪的医学著作,该书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并略记个别病的病因、症状等,排除B项;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C项。故选D项。5.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学校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结合所学可知,这是 因为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理学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为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年份文件主要内容1901年《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3年《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役以官职或得以升学A.晚清时期新旧选官制度并存B.学堂选官已成为主要选官方式C.中国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D.选官更加强调开放性和平等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可得出旧式的科举选官仍然存在,根据“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可得出新式的选官方式已经出现,这说明当时新旧的选官方式并存,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知学堂选官是否为主要选官方式,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足,无法说明选官制度已进入新阶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旧的选官方式并存,没有体现出开放性和平等性,排除D项。故选B项。 7.“在严重的环境之下,又是革命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到新的道路……我们深信同志们奋斗的坚决性及对革命的忠诚,必能使你们战胜一切困难,而坚决地使党走上正确的道路。”该会议内容出自()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强调整顿改编队伍、武装斗争,纠正右倾错误、战胜困难,探索正确道路等,是在自八七会议,B项正确;据所学,中共二大与“革命危机的时候”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遵义会议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已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C项;据所学,瓦窑堡会议与材料强调的“坚决地使党走上正确的道路”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52年爱国防疫运动”“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美国在朝鲜北方和中国部分地区秘密实施细菌战,我国喊出口号“人人都来参加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可见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体现了抗美援朝时代的特色,但是 无法就此推断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排除C项;材料只是一张宣传海报,无法起到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9.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2001年,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9年参与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15年成立亚投行;2016年举行G20杭州峰会,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主要是为了()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建立新型国际关系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1年至2016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2016年举行G20杭州峰会,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创建国际组织,并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主要是为了改善全球治理体系,D项正确;“消除分歧”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因“构建均衡发展格局”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为了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如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展开论述,排除C项。故选D项。10.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他们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材料中的“他们”是()A.雅利安人B.阿兹特克人C.玛雅人D.印加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为了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故材料中的“他们”是印加人,D项正确;雅利安人,从事畜牧,擅长骑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国家为了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与材料中“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他们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不符,排除B项;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与题干“帝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延绵约3000年,为世界文 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属于古埃及文明成就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100年(埃及)。据所学知识可知,那尔迈调色板是古代埃及出土的文物,B项正确;A图是古代希腊的大剧院,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图是玛雅金字塔,排除C项;D图是苏美尔人的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排除D项。故选B项。12.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封建制初期在欧洲大陆通行的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在英国却变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②有利于促进英国的统一③为西欧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④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1世纪。根据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可知,英国国王是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有利于促进英国的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①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3.1838年普鲁士通过雇主责任制法案以强化雇主在工伤事故中的责任;1845年《工业法典》规定对疾病和生活困难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权地方当局对工人实行疾病保险;1861年《商业保险法》把店员一年内连续生病三个月期间工资照发作为明文规定的一项权利。这些法律的制定着眼于() A.推动国家法律体系建设B.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C.加强对基层治理的管理D.缓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8年-1861年(普鲁士)。结合所学可知,1838年-1861年,普鲁士通过一系列法律强化雇主的责任,保障受雇雇员在遭遇疾病和生活困难的权利,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欧洲社会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加剧,材料中通过一系列的法律缓和两大阶级的矛盾,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普鲁士调节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相关保障雇员权利的法律建设,排除A项;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这一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管理的内容,只是缓和了普鲁士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列史料涉及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②“由于这次危机发生在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而且又涉及凡尔赛和约,英法当然不能再用不干涉政策来推卸责任,因此就宣布实行绥靖政策。”③重新确立欧亚国家的版图……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④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别之。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类材料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绥靖政策是二战前英法等过推行的政策;1943年《开罗宣言》“重新确立欧亚国家的版图……将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规定“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型之情形而区别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为④②③①,A项正确;B、C、D三项排序有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1960~1980年美国雇佣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情况,据此可知()百分比(%)数量(千人)196019701980196019701980 年年年年年年白领工人43.448.352.2285223802451882专家与技术人员11.414.216174691114915968经理与行政人员10.710.511.27067829511138销售人员6.46.26.3422448576303办公室职员14.817.418.697621372318473蓝领工人36.635.3317240672780731452服务业工人12.212.413.38023971913228农业工人7.94.02.8517631272741A.美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日益消退B.滞胀危机使美国贫富差距扩大C.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加快D.科技发展带来社会结构新变化【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60~198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1960~1980年美国雇佣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情况”可知,1960至1980年,美国白领工人和专家与技术人员的人数及所占比重均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说明科技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D项正确;材料涉及农业工人的人数及所占比重下降的情况,但并不能得出美国农业生产经营日益消退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滞胀危机与贫富差距扩大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乡村人口转向城市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速度加快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唐律疏议》规定“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由此可见,唐律()A.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B.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C.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D.将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的中国。材料表明在唐律疏议中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徒刑,流放);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可知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B项正确;材料中有告(发)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这就与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有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可知这不是严刑峻法,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孝”的重视,不是尊卑亲疏,排除D项。故选B项。17.下图为世界古代某一帝国的疆域版图,关于该古代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B.其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C.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D.其法律成就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题干的图片和所学可知,该帝国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所学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C项正确;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波斯帝国,排除A项;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排除B项;根据所学古罗马是法律成就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8.1942年初,一位抗日将领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位于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这则家书可以说明()A.中国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C.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D.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初(中国、缅甸)。据本题材料“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位于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显示中国军人抗日战争期间在缅甸作战,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事实上缔结了中英军事同盟,远东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并庄严承诺: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到底,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3月,日军大举进犯缅甸,英军兵败如山倒,接连向中国告急求援,国民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驰援缅甸,中国在单独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长达四年半之后(全国抗战),又组织远征军跨出国门,赴缅作战,承担起缅甸战场反法西斯主力军的重任,材料这则家书可以说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经形成,D项正确;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不能反映材料现象的本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敌后战场是否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9.工业革命时期,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发生了巨变B.机器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C.蒸汽时代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恶劣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为了最大限度的使用机器,对工人进行了极为严苛的限制,这本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下,资本家更加便利的剥削工人,这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C项是材料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工人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20.新世纪开始之际,互联网使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则成为统治语言。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心,互联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向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即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②发达国家引领信息技术发展③信息技术改变了商贸经营模式④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英语和美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发展中国家互联网发展相对较慢,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引领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使得世界各地的人可以在网上做生意,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发展机会,说明信息技术改变了商贸经营模式,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1.致远舰为北洋海军主力巡洋舰,1894年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下表为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历史叙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致远药弹尽,适与倭船吉野值。管带邓世昌向吉野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船遂左倾,顷刻沉没,世昌死之,船众尽殉。摘自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该舰的管带下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就在即将撞上敌舰之际,他的船倾覆了。军舰从舰首开始下沉,所有舰员与舰同沉。镇远舰美籍雇员马吉芬的回忆(《世纪杂志》,1895年)2016年致远舰考古调查发现致远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A.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C.史料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D.历史研究要以搜集和解读史料为第一要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致远舰在甲午海战中沉没,多种史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与记载,并还原当时的场景,据此可判断,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C项正确;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才具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文献史料不都是主观性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史料的解读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材料二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材料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型国家”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民众认同新型国家的原因。(3)结合所学,指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边疆治理中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措施。【答案】(1) 原因: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西周的有效统治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或分封制扩展了文化认同);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华夏认同;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传承了中华文明。(2)内涵: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群体利益(或:国家是中华民族各群体利益的代表);能够激发全体成员的爱国热情;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中共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属于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时期。原因:由材料“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可知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由材料“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可知西周的有效统治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或分封制扩展了文化认同);由材料“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可知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华夏认同;由材料“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由材料“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可知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华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传承了中华文明。【小问2详解】本题属于列举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内涵:由材料“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可知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群体利益(或:国家是中华民族各群体利益的代表);由材料“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可知能够激发全体成员的爱国热情;由材料“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可知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中共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 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材料二大学本质上和小学、中学等不属于同一类型。大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到底哪儿重要呢?“必须强调,大学这一机制实际是中世纪的发明”,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买卖的对象是法学的知识,第一个大学就是以法学院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教授们把查士丁尼制定的《国法大全》拿过来当材料研究,使得法学知识得以系统化地生产,法律因此厚重地重新覆盖了整个西方。大一统的王朝不可能有大学,只会有国子监,读书人不是去那里买知识,而是去接受内容完全确定的培训,成为权力系统需要的接班人。大学和这种教育机构内在的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摘编自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材料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子监”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教育平民化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学区别于国子监功能的关键词,并分析中世纪欧洲出现大学的背景。结合所学,概括大学教育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教育思想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所学,指出蔡元培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答案】(1)国子监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表现:降低入学门槛(资格限制);放宽职业限制;政府提供适当助学措施。(2)关键词:“知识生产机制”或者“买卖知识”。背景:政治势力多元化(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作用:文化传承、培养人才、科学研究。(3)思想:五育并举;意义:成为民国教育的宗旨;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和培养近代国家所需人才提供了 指导方针;冲击了旧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适应了民国共和精神的要求;推动教育近代化。贡献:担任北大校长,延揽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一“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结合所学可知,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一“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可知,降低入学门槛(资格限制);据材料一“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可知,放宽职业限制;据材料一“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可知,政府提供适当助学措施。【小问2详解】本题是类比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世纪(欧洲)。第一小问关键词,据材料二“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可知,“知识生产机制”或者“买卖知识”。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二“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思考可得出,政治势力多元化(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第三小问作用,综合材料二“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大学教育的作用在于,文化传承、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可得出,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结合所学,从教育、思想和社会发展进程等角度思考可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成为民国教育的宗旨,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和培养近代国家所需人才提供了指导方针,冲击了旧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适应了民国共和精神的要求,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第三小问贡献,据所学,从教育、思想和学术等角度思考可得出,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延揽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 经济浪潮历史阶段中心国家技术引领对应危机第一次浪潮1780-1830年英国蒸汽机1837年经济恐慌第二次浪潮1830-1880年英国钢铁制造1873-1879年长萧条第三次浪潮1880-1930年美国电气化和化学制品1929-1939年大萧条第四次浪潮1930-1970年美国汽车、石油化工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第五次浪潮1970-2010年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上表反映了178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以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一论题:科技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源动力。论述: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诞生了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为世界经济的第一波和第二波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方式;而内燃机的创制和电动机、发电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同时促进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出现,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二战后,随着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科技、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同时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示例二论题:科技创新往往源于应对经济危机的社会需求。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后陷入1873-1879年经济萧条状态,为了应对这次经济危机,人们发明了内燃机,不仅为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来源,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和飞机制造业等新兴产为的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在经历20年左右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后,由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并陷入长期的经济滞胀状态。这一背景下,人们为了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研究利用新能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带动生物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 创新,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总之,经济危机中往往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而这种新发展机遇往往伴随着重大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从而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迎来新的发展期。示例三论题: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互为动力。论述:结合示例一和示例二。【解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3 05:25:02 页数:18
价格:¥3 大小:3.6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