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二)(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二)(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最早给“法治”下定义的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后人对法治的定义无非是对亚里士多德原初“法治”定义的不断修正。19世纪英国宪法学家戴雪结合英国法治的历史实践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一是法律具有至尊性;二是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三是宪法保障个人权利。戴雪的法治定义强调了个人权利的宪法保障。20世纪英国法理学家约瑟夫·拉兹认为,“法治”一词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它由一些重要的原则构成,如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不溯及既往、相对稳定性、公正审判、司法审查、司法程序的简便性及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等。1955年6月,来自48个国家的法学家受国际法学家委员会邀请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大会上,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国家必须遵从法律;政府应当根据法治原则尊重个人权利,并为实施个人权利提供有效的手段;法官应当受法治引导,公平地捍卫和实施法治。1959年1月5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再次肯定了雅典会议通过的法治原则,由于本次国际大会有来自53个国家的185名法官、律师和法律教师参加而使法治精神广为传播。(摘编自范进学《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四重维度”论》)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现代化与法治内在联结、相互依存、伴生发展。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问题的。现代化进程会带来巨大变革和利益调整,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协调现代化进程中涉 及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法治不彰,社会就可能因纷争冲突而失稳失序,最终导致现代化进程停滞或中断。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法治逻辑,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看,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这就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同步推进法治建设,确保各方面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制度体系和治理效能的衔接转化,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___①___。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法治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___②___。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被迟滞、中断。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首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依靠高效的国家治理能力,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法治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固根本的保障作用。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得到广泛认同和普遍遵从。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跨越式、并联式的发展进程,许多历时性问题需要共时性解决,其中涉及的思想变革之深、利益调整之大世所罕见。法治通过实施公开、稳定的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对各种利益关系予以保护、规范和调整,从而稳定社会成员预期、维护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秩序,为现代化提供牢固基础、持久动力和广阔空间。第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着眼于长远目标和发展的战略谋划,具有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只有厉行法治,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现代化,必将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影响。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走向深层次融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既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内涵,又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摘编自冯果《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雪对法治的定义是在结合英国法治历史实际后对亚里士多德所做定义的修正。B.法治精神在新德里国际大会后被广为传播,是因为有多国法律相关人士的参与。C.法治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其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 D.作为现代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如果不被彰显,现代化进程将较难推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材料一先后对“法治”的要旨、作用、内涵与原则等进行阐释,条理清晰。B.材料二通过比喻论证强调法治对现代化国家的影响,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C.材料二反复强调法治的重要性,相较而言,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加客观理性。D.如果中国式现代化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厉行法治,走向二者深层次融合。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法律原则的相关论述的一项是()A.法律签署后,法律文本及发布的公告、法律草案的说明、审议结果的报告等,应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B.只有当人民代表的法意志被清楚地规定于条文中,才能使得法官不可能做出主观擅断的判决,法之保留方能发挥效力。C.新的刑事法律生效以后,对此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的行为,必须依照新的刑事法律进行重新审判或判决。D.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制订应当客观、公正,善意、适度,符合常规,合乎理性;裁量结果应当符合法律的原则和幅度。4.请结合材料内容,在①②处填写合适的分论点。5.请根据材料二,给“中国式现代化”下一个定义。【答案】1.C2.D3.C4.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核心目标)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时期)看,必须加强涉外法治。5.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鲜明法治逻辑,以法治建设为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以跨越式、并联式长期发展为目标,艰巨复杂的新型现代化模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对其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错误,原文为“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也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而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建设产生深刻的塑造作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先后对‘法治’的要旨、作用、内涵与原则等进行阐释”错误,结合“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对法治(法律主治)的概念作过三个层面含义的概括”“……对‘法治’的概念作了三点阐述”可知,材料一是按“法治的意义、内涵、原则”的顺序进行阐释的;B.“过比喻论证强调法治对现代化国家的影响,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错误,原文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通过引用论证强调影响,比喻论证的作用是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而非增强说服力;C.“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加客观理性”错误,两则材料的态度都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符合公开性原则;B.符合明确性原则;C.所表述的内容违背了不溯及既往原则;D.符合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原则。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结合前文内容,此处论点应该是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面的途径。①,从具体阐释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求日益广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这是从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和目标上阐述要以,人民为中心。故此处论点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核心目标)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结合后文阐释“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被迟滞、中断”,这是谈我国现代化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应对措施,故此处论点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环境(发展时期)看,必须加强涉外法治。公众号:高中试卷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给“中国式现代化”下定义,首先确定句子主干为: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型现代化模式。再结合材料内容筛选相关信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法治逻辑,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 求”“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跨越式、并联式的发展进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整合以上信息,按照其内在逻辑、要求和保障、价值追求、目标等相关属性筛选并排列以上信息,得出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鲜明法治逻辑,以法治建设为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追求,以跨越式、并联式长期发展为目标,艰巨复杂的新型现代化模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奇死莫言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村东头偏僻角落上那个数一数二的大窨子,每天夜里都聚着三十二十的男人,一边编草鞋,一边说笑。日本人往这个窨子里投进去四十多颗炸弹,爆炸过后,窨子就成了一个颓平的坟墓,只有一根支撑顶盖的柳木棍子从泥土中伸出来,像枪口一样指着红彤彤的天。他挣扎着回到家里时,发现他漂亮的妻子和十三岁的女儿躺在院子里,肝肠涂了一地。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他躺着,有时自觉死去了,有时又觉得还活着……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他醒过来后又开始寻找儿子,八岁的儿子头朝下脚朝上立在水瓮里,身体僵硬如一段棍棒。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一九四〇年早春,天气异常寒冷。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这天,大队长江小脚召开干部会议。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中队长站起来:“我们是共产党,饿死不低头,冻死不弯腰,谁要认贼作父,丧失气节,我就和他刀枪相见!”脸色枯黄的干部也毫不示弱,说;“共产党就是要把人饿死冻死吗?共产党是最聪明的人,应该机动灵活,投降伪团长,是假投降。小忍为大谋,只有保存革命力量,才能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成麻子说:“大队长,我有一条计可解决这问题。” 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那年漫长寒冷的春天里,高密东北乡广阔的大地上,出现了一支身披狗皮的英雄部队,使鬼子,尤其是使伪团闻狗叫而丧胆。第一场战斗发生在古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日头将落时,胶高大队是日落时离的村,村里有人曾看见过当时情景:在血红的暮色里,二百多个土八路哈着腰出了村。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成麻子披着一张黑狗皮,胸前挂一个布袋.布袋里装着二十八颗手榴弹。他们潜入马店镇时,已是半夜,寒星满天,严霜遍地。为了行动方便,成麻子把挂在胸前的一袋手榴弹摘下来,摸出了一枚披在腰里。他把手榴弹袋子递给一个身材高大的队员,说:“我在门口得手后你快点送上来。”那队员点点头。微弱的星光照耀着大地,日伪营房挂着十几盏马灯,院子里昏黄如傍晚。大门口游动着两个鬼魂般的伪军,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从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大队长江小脚在砖石堆后,满意地听着看着成麻子他们的精彩表演,不由想起成麻子刚参军时那副木讷懦弱的样子,那时候他动辄流泪抹鼻涕,像个老娘们。成麻子他们在木料堆的暗影里耐心地厮咬着。一个伪军弯腰寻到一块砖石,用力投过去,怒骂一声:“这群瘟狗!”成麻子摹仿出狗被击中的嗷嗷叫声。确实是惟妙惟肖,江大队长憋不住想笑。伪军耐不住了,端着上着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往木料堆旁走。狗厮咬得更加欢快。伪军走到离木料堆三五步远时,成麻子他们从地上飞一样腾起,兵营里马灯射出的昏黄光线照耀着他们的皮毛,好像三道闪电飞向两个伪军。两个伪军都像装满沙土的布袋沉甸甸地倒了。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这场战斗,是胶高大队组建以来最大的战斗、绝对辉煌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节选自《红高粱家族》,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麻子为了保命出卖乡亲,带鬼子兵轰炸了村里的草鞋窨子,让人觉得可恨;发现妻子和儿女被害 死,他生无可恋,想要自杀,又让人心生怜悯。B.成麻子刚参军时动辄流泪抹鼻涕,后来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扔手榴弹从不弯腰躲避,说明经过战火洗礼,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C.脸色枯黄的干部提出了假投降来解决队里的饥寒问题,说明他处事机动灵活;中队长认为这是认贼作父,坚决反对,表明他坚持原则、看重气节。D.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既蕴含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也使读者反复咀嚼,回味深思。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写村民在村东大窨子编草鞋、说笑的情景,加重了成麻子的罪恶感,为下文他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及最后自缢的情节做了铺垫。B.小说写暮色、寒星、严霜的景象,为马店镇战斗渲染了清冷肃杀的气氛;星光微弱、马灯昏黄的交代,也使战士扮狗骗伪军的情节显得合理。C.成麻子他们伪装成狗,厮咬、翻滚、嚎叫,引得伪军投石怒骂、大队长憋不住想笑,写出了战士们的表演以假乱真、惟妙惟肖。D.作者善于运用色彩词汇,特别是红色系词汇,如一、二段中“红彤彤的天”“玫瑰色天空”“红云""血红的亮点”等,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8.小说第一、二段是如何表现成麻子痛苦挣扎的心理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题目最初叫“狗皮”,后来改为“奇死”。对于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直接心理描写:“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是对成麻子心理的直接描写,写出了他出卖乡亲、害死乡亲后深重的负罪感。②细节动作描写:“倚”“喘着气”“腿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是对成麻子的动作描写,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③幻觉想象描写:第二段中,写到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9.示例一:“狗皮”更好。①从情节上看,“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成麻子献计到偷狗皮,再到胶高大队披狗皮骗伪军立功,最后成麻子披狗皮自杀,“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狗皮”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③从主旨上看,“狗皮”使主题深刻,意蕴丰富。成麻子一前一后、亦人亦狗,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 示例二:“奇死”更好。①从情节上看,“奇死”突出了情节的曲折离奇。既突出成麻子舍命复仇而不死的传奇色彩,又蕴含立大功后却自杀死去的离奇意味。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奇死”突出了人物形象的不同寻常。③从主旨上看,“奇死”使主题鲜明,意蕴丰富。“奇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以及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他的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十四段“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成麻子作战勇猛不怕死,是因为他想复仇赎罪,最后一段成麻子立功后自杀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不是成麻子思想发生蜕变,自觉为革命献身。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给残酷的战争带来温暖的底色”错。色彩强烈,带来视觉感官和心灵的冲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原文“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罪恶深重”可知,这是对成麻子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他出卖乡亲、害死相亲后深重的负罪感。由原文“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可知,马店镇战斗中他炸死鬼子后想起草鞋窨子被炸的情景,没有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直接表现了他内心的自责、悔恨与痛苦。所以文章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表现成麻子内心的自责和悔恨。由原文“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他对准一个窗口,接二连三地投进去二十颗手榴弹”可知,这是对成麻子战斗时的行动描写,表现了他对鬼子刻骨的仇恨以及复仇的决绝。由原文“他倚在一棵树上喘着气,听着从各家各户传来的鬼哭狼嚎声,腿自动地萎缩。他的背擦着柳树枯燥的皮,一滑到底”可知,“倚”“喘着气”“腿脚自动地萎缩”“一滑到底”等是对成麻子的动作细节描写,写出他的恐惧、痛悔的心理。由原文“他眼前乌黑,直挺挺地摔倒了成麻子”可知,这是成麻子发现妻子、女儿被害死后的动作细节描写,运用侧面烘托表现了他的悔恨与绝望。由原文“他追赶着玫瑰色天空中漂游着的一大片圆圆的红云,妻子、女儿,村里许多熟悉的男女老幼,都站在上边。他在地上飞跑,仰着脸,追赶那片缓缓移动的云。云上的人都不理他,都对着他啐唾沫,连妻子女儿也对着他啐唾沫。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是那云里的唾沫 更像雨点般落下。他眼见着云团越飞越高,终于变成一个血红的亮点”可知,原文运用了幻觉描写的手法,写到成麻子追赶红云上的人们和被唾弃的这些虚幻境况,写出他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运用幻境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成麻子无奈与后悔、痛苦与挣扎的复杂矛盾的心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和作用的把握能力。示例一:“狗皮”更好。由原文“胶高大队采纳了成麻子的计策,趁着暗夜,偷走了我父亲和爷爷钉在村里断壁残墙上的一百多张狗皮,又盗走了爷爷藏在枯井里的几十支钢枪。他们四处打狗,补充了营养,恢复了体力,筹齐了避寒衣——每人一张狗皮”可知,成麻子献上的计策是偷狗皮。由原文“他们每人披一张狗皮,狗毛朝外;狗尾巴拖在两腿间”“大门不远修建炮楼的砖石堆后边,跳出了一只黑色的老狗,他颠颠地跑着;紧跟在他身后,又追出了一条白狗,一条花狗。他们厮咬着,翻滚着,趋着暗影,靠近了大门。在离大门只有十几步的一堆木料暗影里,三条狗咬成一团。远远地看,像三条狗在争夺着什么美味佳肴”可知,文章写到胶高大队披狗皮骗伪军立功。由原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可知,成麻子披狗皮自杀。所以,“狗皮”串联了小说的主要情节。由原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可知,小说结尾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的视觉形象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狗皮”突出了成麻子“亦人亦狗”的形象,反映了普通民众面对战争的生死选择,人物形象更真实复杂,更具代表性。文章开篇写到“成麻子带领鬼子兵轰炸完村里的草鞋窨子后,终于获得解放”“他急急忙忙地辩解着,说自己给日本人带路是怎样万般无奈”可知,成麻子为了自己活命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狗皮”暗含作者对成麻子出卖乡亲、苟活求生的否定,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理性反思。文章结尾说到成麻子在村头柳树上吊自杀,一前一后、亦人亦狗,“狗皮”含有讽刺意味,更使人警醒。示例二:“奇死”更好。由原文“成麻子把绳子拴在大门框上,挽出一个圆圆的圈套”可知,成麻子害死乡亲与家人后想自杀。由原文“一个小伙子高举一把腰刀,横着把绳子斩断”可知,成麻子被救。由原文“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可知,成麻子被救后抗日复仇。由原文“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可知,成麻子立功后又自杀死去。所以,“奇死”写出了成麻子的经历,突出了情节的曲折离奇。由原文“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说也奇怪,那些弹片像飞蝗一样从他身边飞过,却从没碰伤过他的肉体”“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他穿着 那张狗皮,从后边看,好像吊着一条狗;从前边看,吊着一个人”可知,“奇死”既能突出成麻子舍命复仇而不死的传奇色彩,又蕴含立大功后却自杀死去的离奇意味,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由原文“这时,成麻子已是胶高大队里有名的虎胆英雄。他不愿用枪,只愿用手榴弹,每次战斗,他都冲到最前边,把一枚枚木柄手榴弹闭着眼乱扔。距离敌人七八米远,他也敢扔手榴弹,而且从不弯腰躲避”“成麻子在大门口接住了他那一袋子手榴弹,发疯地往瓦房扑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由原文“屋子里的爆炸声和受伤鬼子的惨叫声使他想起几年前日本鬼子往草鞋窨子里扔炸弹的情景。这类似的情景并没有使他体会到报仇雪恨的快感,反而却有一线锐利的痛苦,像尖刀一样,在他心脏上划出一道深刻的裂痕”“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成麻子竟吊死在村头一棵柳树上”可知,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所以,从主题上看,“奇死”体现了作者对成麻子赎罪复仇、舍命抗日的肯定以及最终在自责与悔恨的挣扎中死去的感慨。“奇死”中“奇”是神奇的意思,“奇死”突出了传奇意味,引发阅读兴趣。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韩魏公①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咸秦,平凉经略使蔡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败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②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材料二: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 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已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节选自《鹤林玉露》)【注】①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②魏,即大名。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人或以公任劳A事过B多C勉其略D于总劾E委于佐属F而少G自便H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此意思相同。B.“走”,使动用法,“走使”在文中指让使者赶赴京城。我们平常所说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中的“走”与此意思相同。C.“见”通“现”,意思是“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的“见”也通“现”,意思是“出现”。D.“攻”,在文中是“指责,抨击”的意思。韩愈的《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则是“研究,从事”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挺先向韩公建议在白塔建城,后造使进京奏报以推贵免罪。朝廷只责备韩公修城时机不当,而韩公对此未加分辩。B.韩魏公主政大名,事无巨细,务必躬亲,即便卧病在床,依然亲自断案,不敢随意处事,唯恐用心不尽,有负百姓。C.韩魏公作为三朝重臣,提携众多才俊,受提拔的那些人虽身居台阁高位,把持地方军政,却很少有人对他感恩戴德。D.韩魏公赢得了辽国尊重:他镇守北都时,辽国使者不敢在他的辖区肆意妄为;后来辽主还让人为他画像以示纪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2)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14.韩琦被称道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试简括两则材料用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其光辉形象。【答案】10.CEF11.B12.C13.(1)等到城池建成,没有战事,韩琦又上报蔡挺的功劳,还请求朝廷下达嘉奖诏令。(2)辽国的使者给京兆尹写信,按照旧例,在书信的结尾只签上字。 14.①正面描写,用其自身的言行等表现其德行;②侧面烘托,如用“夷夏具瞻”和辽人敬畏来赞其德行;③反面对比,如拿蔡挺的小人行径和被提携者不懂感恩来反衬其德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有人认为韩琦操心的事务过多,请他简化审核,将事务交托给辅佐的下属,从而让自己稍得便利安闲。“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兼语结构,“公”作前句的宾语,后句的主语,句意完整,C处断开;“勉其略于总劾”,省略主语的谓宾结构,谓语“勉”后所接为宾语,句意完整,E处断开;“委于佐属”,“佐属”是“委”的对象,句意完整,单独成句,F处断开。故CE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等到本路兵马夫丁已经准备好。/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地区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B.错误。“贩夫走卒”中的“走”并非使动用法,而是一般性的动词,“走卒”意为“跑腿的人”句意:于是派使者进京。/小贩和差役,拉大车的和做小买卖的。C.正确。句意:有情绪几乎不表现在脸色上。/什么时候眼前能突然出现这样的屋子。D.正确。句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学问技艺各有专长。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受提拔的那些人虽身居台阁高位,把持地方军政”错误,原文为“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身居台阁高位,把持地方军政”的不是“受提拔的那些人”,而是韩魏公本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洎”,等到;“事”,战事;“谕”,诏令。(2)“书”,信;“故事”,旧例,惯例;“押”,签上,写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结合“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谕焉”“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可知,正面描写,用其自身的言行等表现其德行;结合“韩魏公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其为辽人尊畏如此”可知,侧面烘托,如用“夷夏具瞻”和辽人敬畏来赞其德行;结合“挺恐兵败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可知,反面对比,如拿蔡挺的小人行径和被提携者不懂感恩来反衬其德行。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国公韩琦因功勋卓著且久积厚望,让各族百姓都非常景仰他。熙宁初年,韩魏公在咸秦,平凉经略使蔡挺提建议,想在白塔建城,韩公答应了他。等到本路兵马夫丁已经准备好,敌军骑兵也到了塞下,蔡挺担心作战失败,建城之事不能办成,并且会让自己承担罪责,于是派使者进京,详细地上奏形势如此,以及战事值得担忧的情况,向朝廷请命。朝廷只责备韩琦不应当增修防御工事,致使全区的城池担心奔袭,却不知道最初建议谋划的是蔡挺。韩琦也不为自己辩白,等到城池建成,没有战事,韩琦又上奏蔡挺的功劳,还请求朝廷下令褒奖他。韩琦镇守大名,大名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即使生病不能出来,也允许通报询问,请示决断,并且在卧室之内即定判决。有人认为韩琦操心的事务过多,请他简化审核,将事务交托给辅佐的下属,从而让自己稍得便利安闲。韩琦说:“双方讼词在官府,人生大事或者生,或者死;或者给予,或者夺取。到了这里,由一句话决断,我岂敢简单处置?我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尽心尽力,从来不敢找借口简单处置,更不用说把这些事交托给他人啦!”韩公主持政务十几年,辅佐三朝皇帝,负责群臣的晋升或降职,他在朝中总理台阁,在地方主管藩镇,出自他门下的官吏超过了朝廷官吏的一半。然而这些人懂得感念韩公恩义的很少,有人就此议论,韩公说:“我按最公正的标准推荐人才而不要求别人知道,按最公正的标准责罚人而不回避别人的怨恨。只求无愧于天地,难道还会要求别人有感激之心吗?”熙宁年间,韩公留下镇守北都,辽国的使者每次经过边境,一定先告诫他的属下说:“这里是韩侍中管辖的地方,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让我受辱。”辽国的使者给京兆尹写信,按照旧例,在信纸的结尾签字,到现在,写上全名,他被辽人敬畏到这种地步。每每有使者到国都,一定会询问侍中是否安康。后来,韩公的儿子韩忠彦奉命出使辽国,辽国君主问曾经到过中国的使者说:“宋朝的使者像丞相吗?”有人说:“相似。”就命画工画下他的画像。材料二:韩公掌权时,被司马温公激怒最多,然而韩公包涵他,听从和接受他的意见,有情绪几乎不表现在脸色上。常朝之日一旦不领班,王陶至就指责他跋扈,而韩公也没有怨怒的神色。大概是自己担任台谏侍从,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自己担任宰相,就能接受台谏侍从的指责。这正是无私忘我、视人如己的处世之道,实在是贤人君子的大德,也是国家的美事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飕飗(sōuliú):象声词,形容风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每联均对仗工整,二、四、六、八句押同一个韵。B.首联“黄菊”“玄蝉”,点明“秋”的时令;“昔”“今”暗示一年已过,秋风又回。C.颔联前一句正面点题,后一句感慨秋风萧杀,不但使草木凋落,也使自己容颜衰老。D.首联和尾联用拟人手法写秋风,“为君”与“与君”首尾照应,两个“君”都指秋风。16.清代沈德潜评此诗:“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请结合全诗,谈谈沈德潜为什么说这首诗“下半首英气勃发”。【答案】15.B16.①“英气勃发”是指诗人豪迈振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②上半首(前四句)写秋去秋回,秋风依旧,自己却容颜衰老,这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公众号:高中试卷君③下半首(后四句)先以比兴手法写出骏马、大雕雄健的形象,用力一转,激情勃发,尾联写自己虽病弱衰老,也要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大好秋色,表现了诗人豪情不减、自强不息的精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每联均对仗工整”错,首联大致对仗,尾联不对仗。C.“使自己容颜衰老”错误,诗中有感慨自身衰老之意,但衰老的原因并非秋风使然,而是尾联所说的“病”。“后一句感慨秋风萧杀”,全诗是赞秋风劲爽,而非叹其肃杀,也没有“使草木凋落”之意。D.“首尾照应”错误,首联写秋风去而复返,故“为君”照应的是整个首联,而非“与君”;“都指秋风”错误,首联中的“君”指诗人自己(“与君别”是写秋风作别诗人),尾联中的“君”才是指秋风。故选B。【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手法、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着头,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睁开睡眼看万里青云。这里“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表明诗人自己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豪迈形象。抒发了诗人不服老,想为国立功和积极进取的豪情。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由此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指出了屈原诗作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的艺术特色。(2)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留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名句,陆游在《书愤》中也留下了与此内容相关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3)孟子倡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念,影响深远。你还知道哪些理念与此类似的古代名句呢?比如“________,________”两句。【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忧劳可以兴国⑥.逸豫可以亡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指、迩、见、义、堪、逸、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__A__。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__B__。①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②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习以为常。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③中国的逻辑极为简 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④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⑤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⑥西洋的中篇诗和中国的长诗比,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__C__,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标序号的6句话中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示例:A中国诗可(则)不然B早熟的代价是早衰(早熟意味着早衰)C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譬如我们意欲远观)19.①“缺乏变化”和“逐渐腐化”调换位置。②“习以为常”改为“数见不鲜”或“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或意思类似的词。⑤去掉“二、三分钟”之间的顿号。⑥“西洋的中篇诗和中国的长诗比”改为“和西洋的中篇诗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此处为过渡句,结合前后文“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中国没有史诗”,可推知此处是说中国诗不是这样子,应填“中国诗可(则)不然”。B承接“早熟”,结合后文的阐释“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可知此处说早熟的结果,应填“早熟的代价是早衰”或者“早熟意味着早衰”。C结合“收缩并不妨碍延长”“把眉眼颦蹙”可知,此处指往长远看,应填“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或者“譬如我们意欲远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不合逻辑,递进关系前后颠倒“缺乏变化”和“逐渐腐化”调换位置。②成语使用错误,“习以为常”偏主观感受,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主语往往是人,与“这种现象”搭配不当。可将“习以为常”改为“数见不鲜”或“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或意思类似的词。⑤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表示概数的数字中间不能加顿号。去掉“二、三分钟”之间的顿号。⑥“西洋的中篇诗和中国的长诗比”中途易辙,可把“西洋的中篇诗和中国的长诗比”改为“和西洋的中篇诗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春寒料峭,街巷里了山起卖罐罐儿馍的梆子声。马驹和骡驹听见梆子声就欢叫起来,拽着奶奶的衣襟从上房里屋走出立白赵氏被两个孙子拽得赳赳趄趄,脸上却洋溢着慈祥温厚的笑容。两只手在衣襟下掏着铜子和底钱。嘉轩跷出厦屋门槛,在院庭里挡住了婆孙三人的去路:“妈,从今日往后,给他俩的偏食断了去。”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嘉轩解释说:“不该再吆偏食了,他俩大了。人说‘财东家惯骤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白叔氏似有所悟,脸上泛出活色来,低头看看偎贴在腰上的两颗可爱的脑袋,扬起脸对儿子说:“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嘉轩仍然不改口:“当断就断。算了,就从今儿个断起。”白赵氏把已经码到手心的铜子和麻钱又塞进大襟底下的口袋,愠怒地转过身去:“①你的心真硬!”马驹和骡驹窝火委屈得哭丧着脸,被奶奶拽着手怏怏地往上房里屋走去。街巷里的梆子声更加频繁地敲响,干散清脆的吆喝声也愈加洪亮:“罐罐儿馍——兔儿馍——石榴儿馍——卖咧——”仙草从织布机上转过头说:“你去把那个卖馍客撵走,甭叫他对着门楼子吆喝了,引逗得娃们尽哭。”嘉轩反而笑说:“人家在街巷里吆喝,又没有钻到咱们院子里来吆喝,凭啥撵人家?吆喝着好,吆喝得马驹骡驹听见卖馍卖糖的梆子铃鼓响,就跟听见卖辣子的吆喝一样就好了。”仙草咬着嘴唇重复一遍婆婆的话:“②你真心硬!”(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20.“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的意思与“今儿个算是最后一回”的意思相同,文中的说法好在哪里?试作分析。21.请结合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效果。2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意思类似而又有细微的差别,请结合其中加点的“真”字分析两个句子表意的不同。【答案】20.①“尾巴巴”体现比喻的修辞,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②“尾巴巴”运用叠词,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格外亲切,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1.①句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②几个破折号连用,生动地再现了生意人悠扬婉转的吆喝声,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2.①第①句中的“真”修饰“硬”,表示“的确、实在”,突出“硬”的情况与程度。②第②句中的“真”修饰“心硬”,表示“确实”,突出“你心硬”的事实,认可并强调了之前婆婆的看法。【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尾巴巴”即指尾巴,此处把最后一次吃偏食比喻为尾巴,化抽象为具体,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尾巴巴”运用叠词,说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韵律之美,听起来格外亲切,品起来满口生香,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句中破折号连接的是吆喝声,表示吆喝的声音延长了,所起的作用是“表示语音的延长”。“罐罐儿馍——兔儿馍——石榴儿馍——卖咧——”,几个破折号连用,表明其间吆喝的内容的连贯性,生动地再现了生意人悠扬婉转的吆喝声,且极具代入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作用的能力。“你的心真硬”,“真”后接的是“硬”,表示心“的确、实在”的“硬”,突出的是心的“硬”的情况与程度,侧重“心”。“你真心硬”中的“真”修饰“心硬”,表示“确实”,突出“你心硬”的事实,呼应“你的心真硬”,直接指向“人”,认可并强调了之前婆婆的看法,多了些不满的意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奔驰和宝马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前者诞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长期以来,两者既互相竞争,又彼此尊重,不断超越,成为行业的佼佼者。2016年3月,宝马诞生100周年,奔驰公司发布祝贺海报,写道:“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好孤独。”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论“互持”与“互撕”著名汽车企业宝马与奔驰的惺惺相惜,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强者“互持”,弱者“互撕”。“互持”与“互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竞争态度:“互持”者,互相扶持,共同前行,因为不给对方“使绊子”,故彼此行进得都很顺利,虽然最终可能没有分出输赢,但实质上是“双赢”的大好结局;“互撕”者,因“一山难容二虎”,故“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或者干脆是“两败俱伤”,彼此见不得对方好,最终彼此都不得好。是“互持”,还是“互撕”?其关键,还是要看竞争双方心胸。心胸大,则气度不凡,就有容人之量,考虑的就不会是蝇头微利和眼前好处,其所谋者必大,所虑者必远。历史上的廉颇与蔺相如,一为将,一为相,若“将相不和”,则赵国危矣,遂有“负荆请罪”的美谈。“将相”“互持”,诸侯畏惧,即便是强秦也要“三思而后行”。若是“将相互撕”,即使没有秦军兵锋所指,赵国也必自乱也。所以,说到底,蔺相如有心胸,廉颇也不乏气度。茅台与五粮液如是,宝马和奔驰亦如是。心胸小,则气量狭窄,肚腹里总盘算着自己那点儿“小九九”,自然就无容人之地。苏洵在《六国论》里说得明白:“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的破灭,就是一个典型的“互撕”的例子。“赂秦”的国家都想着保全自身,盼着秦国去攻打别国,却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其结果便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仅如此,还连带着造成“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恶劣影响。试想,那些诸侯国如果不“互撕”,而是聚起“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合力抗秦,秦国又岂能从中得利?更遑论相继而亡。所以说,“互持”者心胸必大,所见必远,而“互撕”者心胸必小,所见必近。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不要老是生那“唯我独尊”的妄念,企图独霸所有资源;须知,当他人失去了生存资源,走向灭亡,剩下的只有自己,到时候,“独孤求败”而不得,最后也会意志消沉,郁郁而终。而且,从更深意义上讲,“互持”者比“互撕”者更有智慧,不仅是处世的智慧,更是生存的智慧。“互持”者懂得世界应该是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公平竞争,互相促进,才可以让彼此生活得更美好,让我们的家园更和谐。世界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我们大家的。与其互相“拆台”,互挖“墙角”,还不如互相扶持,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总而言之,人活着,绝不能“吹灭别人的灯”,不仅要“发自己的光”,更要能“点燃别人的灯”,这样的世界何其明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背景材料由材料和引导语构成。材料列举了奔驰与宝马这两个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相互竞争、互相成就、共同成长壮大的实例。奔驰发给宝马的“贺电”,充分体现出它们公平竞争、彼此促进的共生共存关系。材料虽简短,但内涵层次分明。宝马与奔驰正是在互相竞争中不断超越对方,更不断超越自己,从而有机会与实力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而“彼此尊重”则把强者的“互持”“彼此成就”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某些人、某些企业只图竞争而“相互为难,互怼互撕”现象产生鲜明对比,突出“互持”“尊重”等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材料所要讨论的,是我们应该如何竞争,在竞争之外我们与对手之间还可以拥有什么等问题。而引导语中“商道亦人道”的语句,则启发我们,除了商业竞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也该思考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具体行文,可以在作文里倡导合理竞争、合作共赢的思想,在论述分析时可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将“合作共赢”与“互撕拆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影响及后果,还可以结合新时代背景,论述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唯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立意:1.唯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共赢”2.惟有“大格局”,方可成就大事业。3.真正的朋友往往是你的敌手。4.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的动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月考(二)试卷(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卷(三)试题(Word版带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政治下学期月考(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大联考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月考(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二)(PDF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10:55: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49.8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