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一部2023级高一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学科试题2023.10.09—2023.10.10说明:1.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读“不同层次天体系统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图、B图、C图、D图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依次是()A.宇宙、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C.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D.行星系、恒星系、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2.仙女座星系(M31)是离银河系最近的大型星系。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图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天体系统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可观测宇宙,它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仙女座星系是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级别相同。A图是可观测宇宙、B图是银河系、C图是太阳系、D图是地月系。故选B。【点睛】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金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太阳更远,温度更低B.体积质量远小于地球C.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宇宙环境不安全【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4题详解】金星是地内行星,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A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体积与质量与地球相近,B错误;金星的大气主要是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组成,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没有生命存在,C正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宇宙环境都是相对安全的,D错误。故选C。【点睛】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氮气、水蒸气、氩气和一些硫酸颗粒。大气层非常厚重,厚度约为地球大气层的100倍。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5.“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适宜的温度条件B.适中的日地距离C.安全的宇宙环境D.稳定的太阳光照6.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A.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B.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D.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BCD错误;地球不自转,因为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变为一年,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昼夜温差变大,温度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A正确。故选A。【6题详解】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A错误;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被称为”地球的盾牌",B正确;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公转轨道在小行星带之外,不能阻挡小行星撞击,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地球温度的三大因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适宜;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可以起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可以避免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过大。2020年7月20日郑州由于连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郑州特大洪灾形成关系最小的是()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C.路面硬化多,下渗慢D.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8.地理信息技术在郑州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是()A.GIS确定最优的救助方案B.RS准确绘制洪水淹没范围C.BDS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D.GIS监测郑州洪水实时变化【答案】7.D8.A 【解析】【分析】【7题详解】郑州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此次洪灾由特大暴雨引发,降水强度大;郑州城市化发展快,城市路面硬化多,不利于雨水下渗,增加了地表径流;ABC都是郑州特大洪灾形成的原因;ABC与题意不符;郑州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不靠近海洋,河流排水受海水倒灌影响小,与郑州特大洪灾形成关系最小,D正确,故选D。【8题详解】GIS可以通过洪水强度、淹没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处理分析,得出最优救助方案,A正确;RS可以监测洪水的实时变化情况,而精确绘制洪水淹没范围和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需要用到GIS,BD错误;BDS可以确定被洪水困住人员的位置,不能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C错误;故选A。【点睛】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RS遥感(人视力的延伸,只要相当于“看”的就选)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普查,气象监测,灾害监测,农作物长势等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功能是定位和导航。GIS全球定位系统(相当于地图的延伸)只要是“分析”“统计”“设计”等相关字眼就是用GIS,因为它是地图的集合,相当于呈现多张地图。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小黑痣”指的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日冕物质抛射10.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的人们看到极光B.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上C.极端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D.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11.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①通信部门②航天部门③气象部门④钢铁部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9.A10.C11.C【解析】【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脸蛋""出现的小黑痣是黑子,由于其温度比周围低,因此呈现黑色,A正确;耀斑是亮白色的斑块,B错误;日珥呈现出红色,C错误;日冕抛射物呈白色,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题干描述为黑子增多时发生的现象,黑子数量增多,表示太阳活动增强。极光只能在高纬度可见,赤道无法观察到极光,A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错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D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造成极端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C正确。故选C。【11题详解】太阳活动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因此通信部门和航天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①②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影响降水,因此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③正确;太阳活动对钢铁工业部门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光伏扶贫”主要是在住房屋顶(图1)和农业大棚上(图2)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获取电能,农民可以自用,也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即“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风的形成B.岩浆喷发C.生物的出现D.海水蒸发13.“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A.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B.促进圈层间物质迁移C.为人类间接提供能量D.为大气运动提供动力14.“光伏扶贫”卖给国家电网电量最少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2.B13.C14.D【解析】 【12题详解】岩浆喷发是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B正确;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因此A、C、D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但本小题强调的是“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即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以C正确;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的太阳能被太阳能电池板吸收了,且“光伏扶贫”中利用太阳辐射能的量非常有限,对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促进圈层间物质迁移、大气运动影响较小,所以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有农业大棚,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可能性较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最小,白昼时长最短,太阳辐射量最小;冬季气温低,采暖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综上所述“光伏扶贫”卖给国家电网电量最少,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体现在: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和人类活动提供动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日照时长(白昼时长)、海拔、天气状况等。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5月3日13:04,在四川省宜宾市(28.10°N,105.12°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8km。重庆、成都、乐山等地震感明显。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5.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A.c层软流层B.c层地壳C.b层软流层D.b层地壳16.地震发生时,在宜宾长江上的游客感受到船体() A.上下颠簸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C.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答案】15.D16.A【解析】【15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薄,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本次地震震源深度8km,处在地壳中,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上,即图中的b层,D正确,AB错。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b层不是软流层,C错。故选D。【16题详解】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所以正在震中长江上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会感到上下颠簸(感受到纵波),故选A。【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甲)。下面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A.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B.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C.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幔—岩石圈D.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壳—岩石圈1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小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D.④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答案】17.B18.B【解析】【17题详解】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之上是上地幔顶部,再往上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之上是地壳,故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故选B。【18题详解】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为78%,A错;②是水圈,水圈中各种水体经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C错误;④是上地幔,不是生物圈,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图,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20.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21.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22.在古生代化石中能够找到的生物最可能是()A.原始鱼类B.恐龙C.被子植物D.哺乳动物【答案】19.C20.C21.A22.A【解析】【19题详解】由图信息可知,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距现在越来越近,很明显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生物物种的多少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横向宽度最宽,表明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C正确,ABD正确。故选C。【21题详解】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为快速,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A正确;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在新生代物种较少,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生藻类时代是古生代早期,C错误;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前期,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读图可知,古生代主要的动物是鱼类,故在古生代化石中能够找到的生物最可能是原始鱼类,A正确;恐龙出现在中生代,被子植物、哺乳动物主要在新生代,BC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演化。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下图为某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A河段河流地貌表现为“V”形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A.受风力侵蚀作用明显B.河床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C.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D.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24.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冲积扇形成在干支流交汇处B.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D.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答案】23.C24.B【解析】【23题详解】河谷为流水地貌,其形态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无法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A河段的土质情况,B错误;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C正确;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堆积作用较弱,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处,A错误;B-C河段为河流中下游,地势平缓,河流流速相对减慢,容易形成曲流,B正确;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而成,如果河流挟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越靠近上游,河流流速越快,挟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汉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 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汉与游荡河型。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砾石--粉砂--黏土C.砾石--黏土--粉砂D.粉砂--砾石--黏土26.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水土流失严重B.降水强度减小C.河流流速减弱D.土壤颗粒变大27.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答案】25.B26.A27.B【解析】【25题详解】根据材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流速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根据海拔,由A到B,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是逐渐变小的,颗粒按照粒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排除ACD。故选B。【26题详解】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 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加快。A正确;降水强度减小,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减慢,B错误;河流流速减弱,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有利于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小,冲积扇的增长速度也减慢,C错误;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土壤颗粒不会变大,D错误。故选A。【27题详解】滹沱河位于山前冲积扇,水量较小,河道不定,不利于航运,A错误;洪涝频繁不是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D错误;离河流较近,农业灌溉便利,C错误;冲积扇地形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B正确。故选B。【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A.增加航运里程B.增加河床淤积C.减轻洪涝灾害D.减少上游来水量29.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②六合垸所在地③张智垸所在地④永合垸所在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28.C29.C【解析】【28题详解】 荆江段河道航运价值低,裁弯取直利于通航,并非增加航运里程,A错误;荆江段河道为地上河,九曲回肠,易发生洪涝灾害,裁弯取直利于洪水下泄,利于泥沙搬运,减少河床淤积,减轻洪涝灾害,B错误,C正确;上游来水量取决于上游补给状况,与裁弯取直无关,D错误。故选C。【29题详解】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②④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①错误;张智烷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发育于冲沟中上游沟底的元谋土桥是干热河谷内典型的侵蚀地貌之一。土桥发育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萌芽期、年轻期、成热期、消亡期。下图为元谋土桥发育的不同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0.下列关于元谋土桥发育演化阶段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消亡期B.乙-成熟期C.丙-年轻期D.丁-萌芽期31.下列关于元谋土桥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节理发育有利于产生地下潜蚀B.地下潜蚀强度的季节变化不太显著C.地下潜蚀洞道所在土层的胶结性好D.上软下硬的土层结构利于土桥发育32.推测元谋土桥发育部位所在的冲沟沟底,通常都是下游较上游()A.海拔高B.坡度大C.降水少D.蒸发强 【答案】30.D31.A32.B【解析】30题详解】土桥发育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消亡期。而真正土桥形成的是丙图,说明此时土桥发育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之前土桥还未完全形成时是以地下潜蚀洞道为主,土桥就是在地下潜蚀洞道进一步被侵蚀之后形成的,所以甲对应的应是年轻期。丁图阶段时,陷穴处还有一定的地势起伏,说明还未被充分侵蚀,应是萌芽期,而乙图原有的陷穴已经消失,说明土桥进一步被流水侵蚀而坍塌,土桥掉落的物质被流水搬运到下游,土桥彻底消失,所以土桥的萌芽期、年轻期、成熟期、消亡期分别对应丁、甲、丙、乙。D正确,ABC错误。故选D。【31题详解】越是风化严重的土层,其垂直节理会越明显,而风化严重的土层易被流水侵蚀,有利于产生地下潜蚀,A正确;地下潜蚀强度显然受流水侵蚀影响,而流水侵蚀强度与河流径流量密切相关,夏季时当地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相对地下潜蚀作用更强,所以说地下潜蚀强度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B错误;土层的胶结性好则土层不易被侵蚀,难以形成土桥,C错误;土桥主要是通过河流水地下潜蚀造成的,这说明河流水对土层的下部侵蚀比上部严重,土层下软上硬的结构更容易形成土桥,D错误。故选A。【32题详解】据上题分析可知:土桥发育是经过地下潜蚀作用,所在的冲沟处到下游处已经经过充分的地下潜蚀作用,而上游还未经过明显的地下潜蚀,由于下游处受地下潜蚀作用较上游处更加显著,所以地表起伏更大、坡度更大,B正确;下游处被侵蚀之后,海拔会有所降低,A错误;土桥面积很小,与上游地理位置十分接近,降水和蒸发等气候特征无明显差异,CD错误。故选B。【点睛】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形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①坡是()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34.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35.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A.向上游移动B.向下游移动C.维持原地D.往复摆动【答案】33.B34.D35.A【解析】【33题详解】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由此判断,①坡主要表现为泥沙的沉积,因此为迎水坡,水流流速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B正确,ACD错误。故选B。34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②④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5题详解】据材料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侵蚀,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波缓慢向上游移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侵蚀是指河道水流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过程。除了水流本身的冲蚀作用外,其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也会对河床产生冲蚀。按照流水对河床冲蚀作用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流水加深河床、增长河谷的作用称为下蚀。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36.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37.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答案】36.B37.B【解析】【分析】【3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37题详解】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点睛】风的搬运能力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8.和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相同的是()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沙坝D.海滩39.读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40.风沙活动频繁的地区,可以采用防沙的工程措施是()A.退耕还林B.加强监测C.石方格沙障D.修筑堤坝【答案】38.A39.B40.C【解析】【分析】【38题详解】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与其相同外力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沙坝、海滩是海水沉积,BCD错误,故选A。【39题详解】从图的等高线疏密可判断,疏的一侧为缓坡,应为迎风坡,密一侧为背风坡,故根据指向标可判断主导风向为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防治风沙危害的工程措施有石方格沙障,C正确,退耕还林、加强监测不是工程措施,修筑堤坝不适合治沙,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沙丘风向判断和治沙工程。风向判断的方法是缓坡为迎风坡。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受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交错作用,地形破碎。该流域某黄土丘陵区不同位置受侵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下图示意该黄土丘陵区地形剖面及不同位置侵蚀速率曲线。坡顶区(下图中虚线框区域)地形平坦,土地利用方式一致。东坡土地利用方式差异较大,自下而上依次为柠条、沙柳种植区—沙地—耕地,中部有冲沟发育,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1)指出六道沟流域所受外力作用的季节变化。(2)分析东坡中部冲沟发育的原因。【答案】(1)夏季以流水侵蚀为;冬春季以风力侵蚀为主。(2)以沙地为主,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度低;地形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易形成冲沟。【解析】【分析】本题以六道沟流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外力作用的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六道沟流域受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交错作用,故该地夏季受夏季风(东南风)影响,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冬春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降水较少,风力较大,以风力侵蚀为主。【小问2详解】东坡中部冲沟发育可以结合该地的地形、植被覆盖、土壤、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中部冲沟地势坡度较大,水流速度快,以沙地为主,土质较疏松,植被覆盖度低,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易发育成冲沟。42.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风蚀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多荒漠景观,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多砂岩、页岩等岩层,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其中冷湖地区的背斜褶皱构造上广泛分布着垄岗和沟槽整齐排列的垄岗状风蚀雅丹地貌。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图,下右图为冷湖垄岗状雅丹地貌景观图。 (1)简述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分布面积大的自然条件。(2)说明冷湖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理由。【答案】(1)沉积岩分布广泛;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外力(风力、流水)侵蚀作用强;荒漠广布(或植被覆盖率低)。(2)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弱;该地盛行西北风(风速大(风频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及与盛行风向一致。【解析】【分析】本题以柴达木盆地为背景,考查雅丹地貌的形成条件、动力机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地貌形成一般从物质基础、动力机制分析。材料“多砂岩、页岩等岩层”,说明沉积岩分布广泛;材料“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说明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材料“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说明外力特别是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材料“多荒漠景观”,说明荒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易被侵蚀。【小问2详解】材料“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西北部仅有15mm”,说明冷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弱;材料“盛行西北风、最高风速可达40m/s”说明该地盛行西北风,风速大,风频高;读图分析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及与盛行风向一致,主要是由风力作用侵蚀形成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0-26 17:1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0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