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地理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六安一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片是某旅游爱好者在世界不同地点拍摄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片丙拍摄地点的地貌特点有()①千沟万壑②多三角洲地貌③多溶洞、峰林④可溶性岩石广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四幅图片属于海岸地貌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C2.B【解析】【分析】【1题详解】读图判断,图片丙为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广布,多溶洞、峰林景观,③④正确;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特征,①错误;三角洲地貌多发育在河口处,②错误。故选C。【2题详解】读图判断,甲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乙为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丙为喀斯特地貌;丁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石笋,石柱等兴安落叶松林是大兴安岭分布面积最广的树林类型,主要分布于坡度较缓(5°~10°)的阴坡、半阴坡,林下兴安落叶松幼苗往往很多,林木常表现为低矮且胸径小,群集茂密,常与泥炭化土层构成天然的“保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林下兴安落叶松幼苗大量发育的有利条件是()A.光照充足B.热量丰富C.降水丰富D.土壤肥沃 4.造成林木表现为低矮且胸径小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含水不足B.热量不足C.永冻土层过厚D.大风天数多5.天然“保温层”对地下永冻土层保持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大气逆辐射B.减少地面辐射C.减少地面吸收热量D.加强地表反射【答案】3.D4.C5.C【解析】【3题详解】林下光照条件差,A错误;落叶松林地处大兴安岭阴坡、半阴坡,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差,B错误;大兴安岭阴坡、半阴坡是北坡,北坡是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偏少,C错误;由材料“坡度较缓(5°~10°)”可知,落叶松分布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地处阴坡,蒸发较弱,冻融滞水,长期积水导致有机质难以分解,土壤肥沃,D正确。故选D。【4题详解】阴坡、半阴坡蒸发较弱,土壤含水量高,A错误;落叶松的广泛发育表明热量满足落叶松的生长需要,B错误;永冻土层厚,可供树木生长的表层土较薄,树木根系难以下扎,从而影响树木发育,导致林木低矮且胸径小,C正确;受大风影响,树木较为粗壮,而不是林木胸径小,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永冻土层的保持需要土层的温度长期保持在0℃以下,永冻土层温度主要受地表土层吸收能量后向下传导的影响,“保温层”的存在减少了地表土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减少了向下传递的热量,C正确;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对地下永冻土层作用小,若减少地面辐射,地表热量不易散失,会向下传递,不利于地下永冻土层保持,A、B错误;林木和泥炭化土层组成的天然“保温层”对地表反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点睛】山体阳坡热量好于阴坡,但水分条件差于阴坡;山体湿润气流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冷空气迎风坡热量条件差于背风坡。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并且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7.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形8.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③能够蓄水、保水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A.工业B.农业C.旅游D.商业10.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B.生物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C.质地疏松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D.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答案】6.D7.B8.D9.B10.D【解析】【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的过程是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即图中的②;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①;成土母质形成后,表面生长植被,形成腐殖质层④;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和淋溶、淀积作用,土壤结构逐渐成熟,即图中的③。综合上述分析,土壤形成的顺序为 ②①④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解】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矿物养分的来源,但不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氨、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得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了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可改善成土母质的性质,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B正确;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但不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C错误;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影响水热条件等影响土壤的发育,但不是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D错误。故选B。【8题详解】土壤为植物根系提供生存空间、水分和养分,促进植物生长,①正确;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而不是土壤,②错误;土壤可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来源,能够蓄水、保水,③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④正确,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因此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农业,B正确;土壤对工业、旅游、商业的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没有肥力、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不能称为土壤,如沙漠,A错误;土壤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表层生长的绿色植物,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在完全氧化分解后可形成无机物,因此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和中心环节,B错误;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是土壤的本质属性,C错误;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D正确。故选D。【点睛】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等。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台风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有()①北京地区出现9级以上大风②诱发浙江山区发生滑坡泥石流③破坏东南沿海地区海堤④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旱情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2.台风来临时,正确的做法是()A.提前搬移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关好门窗B.待在向风的窗户旁,随时观察台风风速的变化C.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D.躲在桥下避免淋雨13.关于寒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的要小B.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夏季C.退耕还林还草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D.寒潮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14.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A.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答案】11.C12.A13.D14.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北京离台风源地较远,其不可能出现9级以上大风,①错误;台风登陆浙江,形成丰富的降水,浙江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②正确;台风带来狂风、风暴潮等天气,容易破坏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堤,③正确;台风过境时带来暴雨,可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季的伏旱天气,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 ①错误,②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台风带来狂风天气,可将窗口、阳台处的花盆、悬吊物等提前搬移,并关好门窗,A正确;台风带来狂风天气,不宜待在向风的窗户旁,B错误;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现象,到海滨浴场游泳,易发生生命危险,C错误;台风带来狂风天气,不宜在室外活动,不能躲在桥下避免淋雨,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由图可知,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比台风要大,A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春季和秋季,影响农作物的成熟收获与播种,且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全国普遍高温,发生寒潮的可能性很小,B错误;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是提前发布预警并做好防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不能防御寒潮,C错误;寒潮带来的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会影响农牧业、交通和电力系统,D正确。故选D。【14题详解】卫星云图需要气象卫星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再经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故其主要使用的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卫星云图没有使用定位、导航功能,ACD错误。故选B。【点睛】夏秋季节,在热带、副热带海区,由于温度高、湿度大而形成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飓风)。台风(飓风)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北部、西北太平洋、加勒比海和美国东海岸。台风是强大的低压系统,过境或登陆常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天气。2021年7月11日,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的《2021年世界人口状况》显示全球人口规模为78.75亿人,与前一年的世界人口总数77亿人相比,虽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急剧下滑,许多国家出现了人口萎缩现象。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发展中国家和地区B.发达国家和地区C.高纬度地区D.内陆地区16.亚马孙平原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分别是()A.人口稀疏,地势过于低平B.人口稠密,地形平坦C.人口稀疏,气候过于湿热D.人口稠密,气候湿热17.与往年相比,《2021年世界人口状况》显示人口增速急剧下滑的原因最可能是()A世界经济增速下滑B.世界人口政策变化C.老龄化加剧D.新冠疫情影响【答案】15A16.C17.D【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沿海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亚马孙平原人口密度很小,即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稀疏,BD错误;地势低平,适合农业发展,应人口分布密集,A错误;亚马孙平原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C正确。故选C。【17题详解】与往年相比,《2021年世界人口状况》显示人口增速急剧下滑,意味着2020年人口增速急剧下滑。原因最可能是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了死亡率的上升和出生率的下降,D正确;受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速下滑,但经济没有出现明显衰退,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较小,A错误;世界人口政策变化不大,且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更是提出了开放二胎政策,利于人口的增加,B错误;老龄化加剧会使人口平稳下滑而不是急剧下滑,C错误。故选D。【点睛】气候恶劣(如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气候过于干旱的沙漠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等)的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其中,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②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③8亿—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④7亿之内18.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19.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C.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D.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20.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A.16亿B.10亿C.8-9亿D.7亿21.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提高人们生活文化消费水平③向国外移民④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18.B19.D20.A21.D【解析】【18题详解】图中②表示消费水平较低,人口合理容量较高;③表示消费水平适中,人口合理容量适中;④表示消费水平较高,人口合理容量较低。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读表可知,我国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且由所学知识可知,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科技水平、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有关,在短期内是确定的,长期是不确定的,即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AC错误,D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环境人口容量要大于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B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容量。读表可知,我国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A正确;10亿之内、8亿~9亿、7亿之内,属于不同消费水平下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BC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均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①④正确;提高人们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会增加对资源的消耗,降低人口合理容量,②错误;向国外移民对人口合理容量没有影响,且向国外移民会影响国内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不具有现实可行性,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或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均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城镇人口9.0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专家认为高流动性“迁徙中国”已形成。下图为“全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比重及其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2020年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变化(%) 东部地区39.932.15中部地区25.83-0.79西部地区27.120.22东北地区6.98-1.222.从人口城乡结构变化来看,我国()A.乡—城迁移流动将持续成为常态B.建国以来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C.“乡土中国”历史格局没有改变D.政策是影响城乡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23.据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和流动不均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的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B.西部地区完全依靠人口自然增长C.中部乡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严重D.我国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区域集聚24.关于东北地区近10年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②老工业基地转型,部分人口因工作迁出③政策因素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④部分人群因气候和环境因素向南方迁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2.A23.C24.D【解析】22题详解】从人口城乡结构变化来看,近三十年来,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城镇人口数量增加,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说明我国乡—城迁移流动将持续成为常态,A正确;通过读城乡人口统计图可知,建国以来乡村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目前城镇人口数量已超过乡村人口,说明“乡土中国”历史格局已经改变,C错误;城市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较高,吸引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因此当前影响城乡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而不是政策,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据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和流动不均衡,东北地区人口减少比重最大,即净迁出人口比重最大,但表格中没有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的人口总数,因此无法判断东北地区的净迁出人口数量是否最多,A错误;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增多,除了人口自然增长,还有人口迁入,B错误;中部乡村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导致 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严重,C正确;我国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集聚,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通过表中数据结合所学区域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近10年因老工业基地转型,导致部分人口因工作原因而迁出,①错误、②正确;政策因素导致我国人口大规模迁移是在20世纪50—60年代,近十年来的人口流动主要是经济因素导致的,③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不适合居住,而且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导致部分人群因气候和环境因素向南方迁移,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甘肃省嘉峪关市(下图)是依托“酒钢”发展起来的一座小城市。近年来,市区不断向南扩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嘉峪关市的行道树不可能是()A.椰树B.杨树C.柳树D.槐树26.近年来,嘉峪关北市区居民逐渐向南市区搬迁其搬迁原因正确的是()①上班距离近②南市区环境优美③购物方便④家庭轿车普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7.嘉峪关南站是兰新高铁火车站,它远离市区建站的目的是()A.加快钢材运输B.吸引外地游客C.降低修筑成本D.方便旅客出行【答案】25.A26.D27.C【解析】【25题详解】嘉峪关位于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北,属于温带大陆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椰树属于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因而嘉峪关行道树不可能是椰树,A正确,BC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工业区位于北郊,居民向南部搬迁后,上班距离远,①错误。南部城区远离工业区,公园多,绿地占比较大,环境质量好,②正确。不能判断购物方便与否,③错误。家庭轿车普及有利于职工长距离通勤,④正确。故选D。【27题详解】高铁站是客运的中转站,高铁站布局在市区的边缘,主要是考虑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高铁站占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修筑成本,C正确;相较于市区,郊区的交通不便,不利于旅客出行,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是建站的主要目的,BD错误;高铁站位置的选择对钢材的运输影响不大,A错误。故选C。【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村落布局,居民建筑多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而且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条小巷道,是居民的主要交通道路;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村后多为常绿植被的小山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B.辽东丘陵C.黄土高原D.岭南地区29.该村落民居建筑采取“梳式布局”主要是为了()A.御寒和防沙B.采光和防风C.通风和排水D.防潮和防盗30.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地高林密B.人多地少C.河宽岸窄D.水多路少【答案】28.D29.C30.B【解析】【分析】【28题详解】由材料信息“村后多为常绿植被的小山丘”,可以推知该地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丘陵地区,ABC错误,D正确。故选D。【29题详解】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大才利于采光,但“梳式布局”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梳式布局”不能防盗,ABD错误,C正确。故选C。【30题详解】建筑之间空隙宽窄一般是跟土地资源多少有关。该地区多低山丘陵,多湖泊和池塘,人口多,土地资源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民居建设多缩小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民居是我国劳动人民适应自然地理特征的劳动结晶,所以分析民居的特征要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二、综合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惨重伤亡。从震情看,这次汶川地震破坏性超过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下表为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的比较。汶川地震唐山地震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地点31°N、103°24′E39°38′N、118°11′E 震级里氏8.0级里氏7.8级死亡人数69229人遇难,17923人失踪242769人材料二: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灾中应急行动如下图。(1)汶川地震发生在()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附近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D.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附近(2)请分析解释汶川地震的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但死亡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3)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有()A.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B.自然灾害的种类C.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D.自然灾害的强度【答案】(1)A(2)破坏性强: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震级大;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严重。死亡人数较少:从时间上看,唐山地震正值深夜,汶川地震正值白天;从地区上看,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而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山区和农村。(3)AC【解析】【分析】本题以汶川地震、唐山地震和自然灾害救援和救助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地震灾害的影响、救灾应急时间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小问1详解】汶川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附近,A正确,BCD错误。故选A。【小问2详解】 地震对人员伤亡程度的影响,不仅要看震级、烈度的大小,还要看地震发生的时间及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及分布状况等。由材料可知,汶川地震比唐山地震震级大;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严重,因此汶川地震的破坏性强,造成的财产损失大。由材料可知,从时间上看,唐山地震正值深夜,汶川地震正值白天;从地区上看,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而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山区和农村,因此汶川地震死亡人数相对较少。【小问3详解】我国救灾应急能力在交通通行基础上,一方面考虑储备救灾物资从储备区到达灾区的时间,另一方面考虑救灾人力从储备区到达灾区的时间。这两方面主要是受到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的影响,AC正确。与自然灾害的种类、强度无关,BD错误。故选AC。3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材料二: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1)据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3)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4)简述“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疏;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2)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3)西侧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提高;国家政策对西侧地区扶持力度大,随着西部开发、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人口回流现象增强;西侧地区内部流动增强。(4)环境承载力较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加大对外开放程度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承载力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图可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胡焕庸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从地形、海陆位置来看,东部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疏;从经济、交通条件来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稀疏。【小问2详解】影响人口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其他因素等。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总体气候温暖湿润;因降水较多,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受泥沙淤积影响,多冲积土壤,土壤肥沃。【小问3详解】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落后地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产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多,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水平提高;随着西部开发、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岗位增加,人口回流现象增强;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胡焕庸线西侧地区内部人口流动增强,使得人口外迁现象趋缓。【小问4详解】胡焕庸线西侧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可通过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环境承载力。33.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所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地租水平最高的是____。(填数字)(2)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是____地,原因是____。(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小区,最合适的选址是____地,原因是____。【答案】(1)①.居住区②.②(2)①.乙②.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3)①.丁②.背靠山地,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污染小;位于河流上游【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城市规划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功能区及其分布、城市规划一般原则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①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应为居住区;②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小,且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商业区;③位于郊区,紧邻铁路,占地面积较大,应为工业区;④功能区位于河流上游,主导风上风向,且靠近山地,环境优美,应为文化区。商业区②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水平最高。【小问2详解】 钢铁工业布局要从经济、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由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乙地附近有铁矿,钢铁工业的原料丰富;靠近交通线路,交通便利,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乙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东北风的下风向地带,且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环境污染小,所以乙最适合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甲地离铁矿较远;丙地离铁矿较远,离铁路较远;丁地离铁矿较远,离铁路较远,位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若布局钢铁工业,会对城区造成污染;甲、丙、丁均不适合建设钢铁工业基地。【小问3详解】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一般与高地或文化区相连。由上题分析可知,④功能区是文化区,丁靠近文化区;由于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丁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带;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污染小;背靠山地,环境优美,利于建设高级住宅区。甲乙位于工业区附近,主导风的下风向,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靠近铁路,环境质量较差;丙地没有靠近文化区、河流上游和背靠山地,环境质量不如丁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0-26 15:0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2.4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