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一中2022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周书》有言:“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中华民族在伏羲时代就有了在自然和天地万物之间学习农业的耕种意识,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耕读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得以建立,形成了以“耕”为手段,“读”为价值核心,为生存而耕,为济世而读的教育理念。这反映出()A.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特色B.农业生产实现精耕细作C.耕种意识决定人民教育理念D.中国教育理念趋于完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耕读文化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得以建立”可知,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耕读文化的建立,说明农耕文明赋予中华文化特色,A项正确;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中“决定”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仅从耕读文化的建立不能说明中国教育理念趋于完备,排除D项。故选A项。2.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反映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可知,相较于商朝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度,C项正确;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统治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长治久安”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3.春秋战国时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商人的队伍中去,部分商人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衰亡,例如春秋时期的子贡、战国时期的吕不韦等。这反映了当时()A.商人势力过大危及统治B.崇商尊商成为社会主流意识 C.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D.商业文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商人的队伍中去”“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盛或衰亡”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商业活动,反映了当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项正确;A项中“危及”的表述与题干中的关键词“兴盛”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广大民众对商人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没有体现对等级秩序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4.风俗是一种被模式化的社会生活方式。《诗经.周南.关雎》倡导“美教化,移风俗”:《庄子●秋水》提出“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徒”:《商君书.算地》中云“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可见三者都主张()A.重视风俗,顺俗行事B.道德教化,移风易俗C.观俗立法,察国事本D.以俗观政,政俗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比较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三者(儒家、道家、法家)都涉及风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儒家、道家、法家思想主张不同,但都关注当时的社会大变动,关注政治,D项正确;“重视风俗,顺俗行事”是庄子(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是孔子(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观俗立法,察国事本”是商鞅(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5.商鞅认为:“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施行)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其意在()A.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B.倡导“尚武”的社会风气C.借助武力巩固专制统治D.阐释实现国家统一的法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国(战国时期)。材料大意为:“凡是用兵作战,要准备好三方面的工作:军队还没有出征就要先施行法令制度,通过法令制度培养重视战争的风气,风气形成了,那么战争所需要的人财物都有了。如此这般,才能出兵打仗。”由此可见,商鞅这是在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A 项正确;材料强调法令制度重要性,并非强调“尚武”精神,排除B项;此时还未建立专制统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法令制度对战争的重要性,未涉及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6.秦朝在机构设置上形成了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监督的官僚系统,即丞相、郡守、县令、乡有秩为代表的行政系统;御史大夫、郡监、县丞、乡三老为代表的监察系统:太尉、郡尉、乡游微、亭长为代表的军事系统。材料所述的这些系统()A.践行了分权制衡理念B.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C.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这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监督的官僚系统,即行政系统、监察系统、军事系统,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的官僚系统,但这并非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属不同机构,并相互制衡的分权制衡,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贵族政治并没有消亡,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效能,但与加强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曹操当政时,先后发布了三次求贤令,明确指出,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这一举措客观上()A.保证了科举录取的公平公正性B.选拔了德才兼备的官员C.摆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要起用他们来治理国家”及所学可知,体现了曹操重视才能而忽视道德的用人倾向,这与儒家思想不符,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正确;隋炀帝时期始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排除A项;“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与题干“不仁不孝”之人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选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8.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余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宋代()A.重文轻武社会风气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C.周边民族政权并立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中国)。根据题干中“兵卫寡弱,有同儿戏”等及所学可知,北宋初期为避免重蹈唐末及五代的悲剧,极度强化中央集权,造成地方权力被过度削弱,州郡空虚,无法防范盗贼,B项正确;重文轻武的政治传统与材料中所述的地方防卫力量虚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威胁的是宋代的边境军事安全,材料中所述的是宋朝地方社会治理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中所描述的地方军事力量薄弱,而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成都武侯祠在清初得到了多次重建及维修(见如表),清初修复成都武侯祠旨在()修建时间修复情况修建人康熙七年(1668年)修建了三绝碑碑亭和惠陵牌坊四川巡抚张德地康熙十至十一年(1671—1672年)全面修复武侯祠:这次大修改变了明代以来诸葛亮与刘、关、张同祀一殿的格局,将其分为前后两殿,前殿祀刘、关、张,后殿祀诸葛亮一家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四川巡抚罗森、四川布政使金俊、四川按察使宋可发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更换部分腐朽的梁柱和橡桷,修补墙垣四川巡抚于养志A.提升成都城市社会影响力B.落实“尊儒重道”的文化政策C.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突出官民忠君的道德认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武侯祠之名来自诸葛亮,诸葛亮是对封建统治的核心——儒家文化中的君臣观念、忠义思想的最好诠释,清廷通过多次重建或维修武侯祠,倡导忠义,旨在突出官民忠君的道德认识以巩固清朝统治,D项正确;A项是其客观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尊儒重道”是手段,非主要目的,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乾隆年间,时人记载了顺德县摸鱼歌的表演盛况,“邑迎神赛会,多演戏,男女混集,王公严禁之。俗好唱摸鱼歌,王公自以为孝、悌、忠、信四歌,令瞽者沿街唱之,日给口粮,风俗为之不变。”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朝廷思想控制得到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秩序C.世俗文化取得重大成就D.歌谣以社会教化为主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乾隆年间的迎神赛会,“王公严禁之”,但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迎神赛会受到民众欢迎,王工只能“自以为孝、悌、忠、信四歌,令瞽者沿街唱之”,据此可知,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秩序,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虽然王公严禁迎神赛会,但迎神赛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世俗文化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项;歌谣适应了普通民众的需要,虽然有些体现儒家伦理道德,但歌谣并非以社会教化为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1.美国馆藏有一份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它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清单底稿第一年第一条原有“请旨宣布开设议院年限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同办”,最末一条原有“光绪四十三年第十年”字样,正式颁布时两个关键性条目均被删除。这反映了()A预备立宪不得人心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C政府改革决心不足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它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对底稿上开设议院和资政院的时间等的删除,反映出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抉择时的踌躇心态,C项正确;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的修改是清廷行为,而且预备立宪是符合人心所向,排除A项;对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的修改,不涉及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没有下降,排除B项;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的修改是清廷对内政的处理,不反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12.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建立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试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C.军阀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D.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得到提高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2年后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中国出现了许多政党、社团组织,各党派进行议会竞争。反映了当时辛亥革命后民众参政议政意识的提高,D项正确;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是非法的,排除A项;《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而不是政党政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政党政治,没有涉及军阀割据,排除C项。故选D项。13.《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以翔实资料记述了重大转折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下内容最有可能出自()A.《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B.《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C.《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D.《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开拓市场经济的先锋◎黄金时代的来临◎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及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1984年随着中央4号文件的颁布,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迎来了首次飞跃,“人民公社……悄然退场”反映的是到1984年底,我国已有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厂长(经理)负责制◎股份制试点:北京天桥首开先河”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B项正确。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A项;1978年还没有进行国企改革和股份制试点,排除C项;从股份制试点得出,刚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是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D项。故选B项。14.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1711-1776年)认为,共和制才是他理想中的最佳政治制度。但他又指出。“我宁愿看到这个岛上存在一个君主专制政体…出于对一切激进变革与政治热情的警惕以及防止由此带来的种种风险,君主立宪制更为稳妥和现实。”他的观点()A.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B.反映了启蒙运动对英国的影响有限C.主要是基于对英国工业化结果的分析D.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与政治现实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休谟认为在理想的政体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君主立宪制是最为符合英国国情的一种政体。就历史传统而言,英国人已经习惯了对王权的敬畏,把王位视作合法的根源和忠诚之核心;就政治现实而言,君主立宪制符合18世纪英国的政治与经济现实,能够为英国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支撑,D项正确;材料恰恰体现出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成熟,排除A项;启蒙运动对英国的影响有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英国工业化完成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5.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统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据此可知,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旨在()A.建立一个有效有限的联邦政府B.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C.极力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D.扩大行政权以应对现实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787年宪法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希望建立一个有效力又受到约束的政府,A项正确;“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B项;据材料“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可知,“防止出现个人的专制独裁”只是其中的一个目的,不全面,排除C项;据材料“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可知,是制约政府权力,不是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材料三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建立了分道巡按制度。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更重要的应为“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并熟悉明朝法规,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 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翰林院乃至都察院。——摘编自季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实施的重要制度有哪些?关于地方制度的推广有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实质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巡按制度的特点。【答案】(1)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作用: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构建。(2)事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术)。实质:文化专制(3)重视巡按官的选拔与任用;巡按官以小监大,位卑权重;监察范围广;依附于皇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和所学可知,该创新的制度为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根据材料一“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可知,该创新的制度为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作用: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构建。【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据材料二“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事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为统治者,从他们身份的角度分析其实质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维护统治。【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三“御史选拔进士、举人出身为初步筛选条件”“贤良方正人”“清谨介直之士”概括得出其特点为重视巡按官的选拔与任用;根据材料三“代天子巡狩”可得出其特点为巡按官以小监大,位卑权重;根据材料 三“御史监察范围从科差贼役、户口、词讼、农田、道路、军需、学校,到驿站、度量衡无所不察。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可得出其特点为依附于皇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近代史从何时开始,及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学术界一直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如欧洲文艺复兴说、新航路开辟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等,每一种学说皆自成体系,有着其较为科学的划分依据。在国内学术界中,或许是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在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占据主导地位,而进入21世纪后,以新航路的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学说又开始盛行。笔者认为,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不能太模式化地划分。从一个社会进入另一个社会、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不是一下子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标志事件为蒸汽机的发明。——摘编自卢鸿运《世界近代史开端新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1500年左右以前的世界基本处在一个闭塞的状态下,新旧大陆之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1500年左右地理上的一系列发现—达·伽马发现了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等绕世界一周之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是因为从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才真正地开始走向海外,对非洲、亚洲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与征服,欧洲贸易从地中海的狭小范围内走出来而扩大到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使欧洲传统的以手工工场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进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示例二:我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事件为蒸汽机的发明,人们从此逐渐摆脱对自然力或畜力的依赖,开始进入了一个依靠机械为动力的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期间,包括地理大发现时期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其均应划归为世界史的“准近代”时期,即“即将进入近代的时期”。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技术变革,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这就意味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引起了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诞生了。从此,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技术生产力上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政治上看,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开始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在此时期出现了斗争的高潮,即巴黎公社。从经济上看,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完成,世界上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利用自己的新式武器即先进的生产力征服世界。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征服,市场成了世界性的,原料供应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甚至文化上较以往的联系更为紧密了。从生产力上看,无论是从工业方面还是从交通等方面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动力问题。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动力代替畜力等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种进步在现实的社会中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所划分的正是“准近代”和“近代”这两个时代。(“示例”仅供参考,考生若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学术界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不同意见,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可提出看法: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或者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结合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无产阶级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等史实,对观点进行阐述。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事件为蒸汽机的发明,人们从此逐渐摆脱对自然力或畜力的依赖,开始进入了一个依靠机械为动力的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期间,包括地理大发现时期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其均应划归为世界史的“准近代”时期,即“即将进入近代的时期”。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技术变革,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这就意味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引起了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诞生了。从此,不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技术生产力上分析,这一时期的社会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政治上看,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开始为此而进行斗争,并在此时期出现了斗争的高潮,即巴黎公社。从经济上看,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完成,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利用自己的新式武器即先进的生产力征服世界。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征服,市场成了世界性的,原料供应成为世界性的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甚至文化上较以往的联系更为紧密了。从生产力上看,无论是从工业方面还是从交通等方面分析,从根本上解决了动力问题。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动力代替畜力等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种进步在现实的社会中是显而易见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所划分的正是“准近代”和“近代”这两个时代要注意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达清晰,表述成文,紧扣论题。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中期将满文较大规模地应用于各级行政机构、边疆事务和对外交涉等领域,彰显了清代“首崇满洲”的族群秩序。此外,汉语、蒙古文、藏文、察合台文、托忒文等文字也广泛使用,构建了 一套相当完善的多语文合璧制度。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中小学堂开设“国文”科,主要教授汉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学相关内容。同时,还要求“各学堂皆学官音,以《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1911年出台的《蒙藏回地方兴学章程》,要求在边疆学堂中普及汉语、汉文。在一批边疆官员的提倡和支持下,蒙古、西藏、新疆、川边地区的不少新式学堂均开始使用汉文教学。新式国民教育已初步突破了清廷延续200多年的“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摘编自湛晓白《清末国家语文统一与满汉族群关系变化》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提出了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三大任务。195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央政府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倡导“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摘编自袁钟瑞《新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回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语文教育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政策的特征和意义。【答案】(1)变化:由多语文合璧制度到以教授汉文为主,突破了“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原因: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2)特征:政府主导,法律保障,保护多元。意义: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构建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多语文合璧制度”、“各级中小学堂开设‘国文’科,主要教授汉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学相关内容”、“新式国民教育已初步突破了清廷延续200多年的‘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可知,清末语文教育的变化是由多语文合璧制度到以教授汉文为主,突破了“各语其语”的民族教育格局。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政策的特征根据“党和政府提出了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三大任务。1956年2月,国务院正式发出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得出 政府主导;根据“‘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得出法律保障;根据“也倡导‘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得出保护多元。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07:55: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402.6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