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西南大学附中高2025届高二上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3年10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学生保存,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商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商到春秋,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玉逐渐被“人格化”和“道德化”,成为君子修身、言行的参照和规范道德品行的重要标准,这表明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C项正确;关于玉的内涵,春秋时期的观念风尚是对商代玉器功能的进一步深化,这并不能证明传统审美标准发生巨大变化,排除A项;商代的政治体制在周代就发生了大的转变,春秋时期崩坏的是西周的宗法分封等级政治体制,而且材料主旨与政治体制变化并无关联,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仁义思想,且儒家产生于春秋末期,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认为天下无法安定,原因在于刺史权力太轻,朝廷于是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至此刺史(州牧)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吏、太守的上级,“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现。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3.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至王羲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后世有书名者达数十人,最终形成了琅琊王氏书系,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士族文化垄断式积累B.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C.齐鲁儒家文化的传承D.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琅琊王氏为士族门阀的代表之一,士族门阀在文化传承中以“家传”为主,琅琊王氏家族在经历了百年的文化积累后,在东晋初年达到鼎盛。“王与马,共天下”所带来的政治地位提升,也使其家族文化积累达到高峰,士族文化垄断式积累为琅琊王氏书系的产生提供了文化基础和物质保证,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无关,排除B、D两项;琅琊王氏书系是建立在齐鲁儒家文化深厚的积淀之上,但其主要传承是家族的代代相传,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A项。4.唐朝后期的皇帝不再定期与群臣商讨政策,反而越来越依靠集贤院和翰林院的年轻的低级官员来起草文件和拟定政令,还开始使用宦官做他的私人代理以绕过正规的行政手续。这反映出当时()A.宦官制衡皇权统治B.中央制度形同虚设C.官员选任注重才能D.中枢体制发生异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分析题干信息,唐朝前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宰相享有很大的权力,唐朝后期的皇帝为了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不再定期与群臣商讨政策,而是依靠年轻的低级官员来草拟诏令,并开始重用宦官,原先的三省六部制的中枢体制发生异变,D项正确;根据材料,唐朝后期的皇帝用宦官做他的私人代理,加强皇权,制衡宰相,排除A项;“形同虚设”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官员选拔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年份数据户别政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阅读材料表格数据可知,从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元丰元年(1078年),三 路(北宋的地方行政区)的客户(没有土地的农民)比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这个趋势表明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增多,反映了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客户比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排除B项;客户比率的增加,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客户比率的增加,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6.明成祖时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1.1万余册,辑录了上古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合计近8万卷,3.6万册。这表明A.朝廷旨在彰显以文治国方针B.文化发展源于大一统政治体制C.明清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国家力量推动大型典籍的整理【答案】D【解析】【详解】该材料反映了明清政府利用政府力量广泛征求古籍、组织学者编修大型典籍,大型典籍的整理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正确答案为D;材料能够反映政府重视文治,但不是政府整理典籍的主要意图,故A错误;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大型典籍的整理和文化的发展,但不能表述为“源于”,故B错误;这是政府的行为,无法体现选项C。7.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强调,1874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年年盈利,但盈利原因是因为官方扶持,如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这并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不处于劣势,不等于实力可以匹敌洋商,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 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寄希望于英俄等国对日本施压,体现了“以夷制夷”的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相互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以夷制华”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体现了“以华制华”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项对应关系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9.下图是1906-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A.美国、日本、俄国、英国B.日本、美国、英国、俄国C俄国、日本、英国、美国D.英国、俄国、美国、日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低,因此在同中国的贸易额中一直处于最低的位置,据此可以判断丁是俄国;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据此可以判断出甲是日本;美国在一战期间抓快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据此可以判断乙是美国;英国由于受到一战的冲击,一战期间及以后同中国的贸易中呈现下降的趋势,据此可以判断丙是英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0.如图是漫画家丁聪分别在1945年创作钢笔画《良民塑像》和1946年创作的钢笔画《民“主”曰:“逆我者亡”》。对两图解读最合理的是 A.揭露国民党阴谋内战的企图B.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C.表明民主革命继续的必要性D.号召人们为民族独立而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良民塑像》画着一个“良民”,嘴巴上下唇上挂了一把锁,打开的脑壳中有“检查讫”的印章,手里拿的讲话稿上,除去下删多少字的方框和应予删除的叉叉,别无所有,不说话,不思考,不发表意见,这就是那时政府心目中的“良民”。《民“主”曰:“逆我者亡”》中的“民‘主’”是指国民党,国民党打着民主的旗号,却干着非民主的勾当,屠杀要求民主的人士,即“逆我者亡”。故对两图解读最合理的是表明民主革命继续的必要性,C项正确;《良民塑像》无法体现揭露国民党阴谋内战的企图,排除A项;材料不是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排除B项;《民“主”曰:“逆我者亡”》不符合号召人们为民族独立而战,排除D项。故选C项。11.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所涉及的剧目,其核心是赵国寻求魏国的帮助,这与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对中国的威胁,而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政权的背景有关,说明当时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D项正确;双百提出于1956年,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丰富,排除B项;材料不能证明是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12.1979年,重庆钢铁厂年生产能力为60多万吨钢材,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仅55万吨。重钢自找市场,同省内外200多个单位签订供货合同,自销钢材近13万吨,占钢材销售总额的19%,钢材年产量比1978 年增长了12%。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农村改革提供了丰富经验B.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D.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78—1979年中国。据材料,重庆钢铁厂自找市场,扩大了钢材产量和销量,体现了运用市场机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积极作用,B项正确;材料所述属于增强企业活力,不能为农村改革提供经验,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所示历史事件()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非三洲。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路线以及帝国范围(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C项正确;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项;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排除B项;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的事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12世纪后期,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在位期间发动战争,将英王的诺曼底及安茹并入王室领地。同时积极争取小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支持,大力扩展城市自治权,并且将市政宪章实行到诸侯领地内的城市中。其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庄园经济B.推动城市发展C.塑造民族国家D.实现王权强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后期的欧洲。根据“同时积极争取小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支持,大力扩展城市自治权,将市政宪章实行到诸侯领地内的城市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削弱地方大诸侯的势力,从而实现王权的强化,D项正确;国王这样做得到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强化王权,而不是为了巩固庄园经济、推动城市发展,更不是为了塑造民族国家,排除ABC项。故选D项。15.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B.商业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价格革命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可知,17世纪初,茶叶价格较高,而到17世纪末,随着商业革命的影响,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等原因,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持续走低,B项正确;茶叶价格的变化,与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排除C项;价格革命冲击的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主持学园进行讲学,传授自己的思想。学园在“三艺”课程,即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四艺” ,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园讲课方式是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辩论、讨论,使学生明白道理,获得知识。柏拉图在学园中对于学术思想也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允许不同的思想存在。柏拉图在讲学的同时著书立说,如《理想国》《法律篇》等都是在学园时期写成的。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讲述治国术,追求“理想国”的实现。学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亚里士多德、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泰阿泰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被后人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并对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摘编自覃昕《柏拉图学院钩沉》材料二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时期的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稷下学宫通过优厚的俸禄和待遇招揽天下有识之士,承担当时齐国君主政治智囊团的角色。游学是稷下学宫独特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教师可以在稷下自由招生讲学.稷下学宫还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论之类的学术交流会。稷下学宫的先生还纷纷著书立说,著作颇丰,例如《管子》《荀子》等三百余篇,分属儒、道、阴阳、法诸家.稷下学宫培育出了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一大批集大成式的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家,为战国思想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学园与稷下学宫在办学方面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者兴盛的相同原因及相同的历史贡献。【答案】(1)相同点:既是学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机构;都推崇自由思想,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都关注社会现实,提供治国策略,培养治国人才。不同点:雅典学园是私人创办的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带有官方性质,受齐国统治者资助;雅典学园的教学内容涵盖人文和自然科学,稷下学宫学术研究主要是在人文学科方面。(2)共同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较为宽松;一大批学术大家的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贡献:推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产生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哲人和著作;成为人类宝贵精神财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相同点:根据材料“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以私人学者的身份主持学园进行讲学,传授自己的思想”“始建于公元前374年齐桓公田午时期的齐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可知,既是学术研究机构,又是教育机构;根据材料“学园讲课方式是采用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辩论、讨论,使学生明白道理,获得知识”“游学是稷下学宫独特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教师可以在稷下自由招生讲学.稷下学宫还定期举行讲演、讨论、辩论之类的学术交流会”可知,都推崇自由思想,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根据材料“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 讲述治国术,追求‘理想国’的实现”可知,都关注社会现实,提供治国策略,培养治国人才。不同点:从创办者的身份看,雅典学园是私人创办的学术机构,稷下学宫带有官方性质,受齐国统治者资助;从学园教授内容分析,雅典学园的教学内容涵盖人文和自然科学,稷下学宫学术研究主要是在人文学科方面。【小问2详解】共同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讲述治国术,追求“理想国”的实现。学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亚里士多德、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泰阿泰德等。雅典学园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被后人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并对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稷下学宫通过优厚的俸禄和待遇招揽天下有识之士,承担当时齐国君主政治智囊团的角色”“稷下学宫培育出了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一大批集大成式的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家,为战国思想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可知,一大批学术大家的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兴盛的相同原因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历史贡献: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雅典学园成为当时希腊世界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被后人认为是欧洲第一所大学,并对中世纪大学和近代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根据材料“柏拉图在讲学的同时著书立说,如《理想国》《法律篇》等都是在学园时期写成的。学园的目的就是要为城邦培养政治人才,讲述治国术,追求“理想国”的实现。学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如亚里士多德、立体几何的创始人泰阿泰德等”“稷下学宫的先生还纷纷著书立说,著作颇丰,例如《管子》《荀子》等三百余篇,分属儒、道、阴阳、法诸家.稷下学宫培育出了淳于髡、邹衍、荀子等一大批集大成式的学派代表人物和思想家,为战国思想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深远的伟大思想家、哲人和著作;成为人类宝贵精神财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时期已有医疗救济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两汉以降,历代王朝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举措,但仍以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措施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与此相比,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摘编自张文、卢渝宁《宋代官办医疗救济》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追随殖民者而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会医院,后深入到内地。20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西医东来,推动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1906年,清政府设民政部,下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事务。同时 ,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上海华界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基本采纳了租界的办法,并在食品检验、疾病预防等方面与租界合作。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据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同时,在城市职工中建立起公费医疗制度,并采取减免收费的办法加强对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流行疾病的治疗。为消灭血吸虫病,1955年建立了国家级的血防领导小组,并在疫情严重的江南各省建立了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了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据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宋代医疗救济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与晚清时期相比的进步性。(3)根据材料三中建国初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的作用。【答案】(1)变化趋势:从临时性到固定性机构;规模由小变大,受惠面更广;从民间管理到政府主导。意义: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利于社会稳定;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维护统治秩序;推动宋代经济的恢复发展;超越前代,并开创了此后朝代医疗救济的基本格局。(2)进步:①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而清政府的地方体系建设滞后;②新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广,面向人民,而晚清医疗卫生服务范围狭小;③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注重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而晚清则偏向城市,农村发展滞后;④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制,而晚清法制建设不足;⑤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独立自主的发展,而晚清受西方势力的推动。(3)作用: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提高决策效率;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发动人民群众;具有充分的制度优势,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趋势: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到宋代(中国)。根据材料“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可知,从临时性到固定性机构;根据材料“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可知,规模由小变 大,受惠面更广;根据材料“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可知,从民间管理到政府主导。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先秦到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医疗救济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利于社会稳定;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维护统治秩序;推动宋代经济的恢复发展;根据材料“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结合所学可知,超越前代,并开创了此后朝代医疗救济的基本格局。【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至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1906年,清政府设民政部,下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事务。同时,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可得出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而清政府的地方体系建设滞后;根据材料“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可得出新中国医疗卫生服务范围广,面向人民,而晚清医疗卫生服务范围狭小;根据材料“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可得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注重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而晚清则偏向城市,农村发展滞后;根据材料“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及所学可得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法律与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制,而晚清法制建设不足;根据材料“20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西医东来,推动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可得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独立自主的发展,而晚清受西方势力的推动。【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及所学可得出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提高决策效率;根据材料“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了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及所学可得出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发动人民群众;具有充分的制度优势,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 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其所作《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如下:——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答案】[参考示例一]论题:东汉时期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儒、佛思想传播提升了民德水平。论述:在东汉时期,东汉光武帝结束战乱,建立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国家统一、稳定。在东汉前期历代统治者例如: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政治上推崇以礼治国,推行德政;对于经济的发展,东汉前期采用减轻农民赋税,从而达到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在思想文化方面,统治者注重奖励孝悌、名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德的水平。另外统治者也主张儒术治国,因此使得儒家思想文化再一次得到了更大的宣传。除了儒家之外,东汉明帝还从西域引进了佛教,使得整个社会秩序民风淳朴,天下太平。但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随着统治力度的下降,民德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稳定、清明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民德的提升和营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参考示例二]论题:晚清时期随着外国的侵略、政局动荡导致民德降至冰点。论述:在晚清时期,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被迫进行了割地、赔款,而晚清政府在时代大变局中无能为力,使晚清政府的公信力极度下降,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接连爆发,反抗不断。而晚清政府一贯执行专制统治,使人民对晚清政府极度失望。面对侵略,中国需要大量的赔款,加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民力衰竭、暗无天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晚清的民德降至了冰点。由此可见,晚清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使中国陷入的被动、民力憔悴的局面,所以晚清时期的民德力度大大降低。[参考示例三]论题:东汉儒学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公德。 论述:东汉光武帝结束西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光武帝本人崇尚儒学,出身儒学世家,奖励修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形成了知识分子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士人精神。东汉时期推行察举制,以孝廉品行作为选官的标准,客观上推动了儒学在民间社会的进一步传播。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加剧,朝局更加黑暗,以范滂、陈蕃为首的的士人不畏强暴、清廉正直,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激烈的党争,最终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引发“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导致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综上所述,东汉时期,统治者推崇儒学,形成了注重气节,崇尚廉耻的社会风气,客观上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公德。[参考示例四]论题:国家政局影响到社会公德的发展。论述:宋代结束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政局的稳定,但时常遭受女真、蒙古、党项等游牧民族的袭扰,多次被迫与辽、西夏等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以割地、赔钱换取短暂的和平相处。北宋文人士大夫面对外有强敌入侵,内有佛教挑战儒学的艰难局面,提出复兴儒学的口号,逐渐形成了以二程为代表的宋学,注重个人修养,强调文人士大夫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编著“家礼”“家训”的方式,将理学渗透到民间,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明朝中后期,以宣扬个性自由,隐含平等叛逆色彩的陆王心学逐渐兴起,面对明亡清兴、汉族政权被推翻的事实,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关注国计民生,继承了自东汉以来的尚名节,关心国家大事的优良传统。综上所述,两宋和明末清初两个时期,面对外族入侵的严峻形势,文人士大夫们发扬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在社会上形成了崇尚名节,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良好风气,推动了社会公德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和《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东汉时期的民德水平最高,这主要和当时的国家政策、儒佛思想的传播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东汉时期合理的治国政策以及儒、佛思想传播提升了民德水平。关于阐释可从东汉时期,社会稳定、政府推行德政,以儒治国、对孝悌和名节的鼓励、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对民德提升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晚清时期民德降至冰点,这主要和外国侵略、政局动荡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晚清时期随着外国的侵略、政局动荡导致民德降至冰点。关于阐释可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国内农民起义及清政府对百姓的盘剥等角度分析对民德降至冰点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根据材料“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和《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东汉时期民德水平最高,这主要 和当时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东汉儒学的发展提升了社会公德。关于阐释可从东汉初年新统治秩序的建立、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察举制的标准及党锢之祸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对公德提升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又如根据《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可知,不同时期的社会公德的发展水平不一,这主要和国家政局有关,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国家政局影响到社会公德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宋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儒学的影响、明清易代对明清之际新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对社会公德的影响,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一)(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07:05:01
页数:15
价格:¥2
大小:285.0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