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①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却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衍生出了抹茶道和煎茶道两种。抹茶道源自中国唐宋年间盛行的点茶法,所采用的茶叶形式是末茶,可以将茶叶和汁液一起饮用,充分体会茶的口感。而煎茶道则源自中国明朝“崇简去繁”的泡茶法。抹茶道在日本经历了几代茶道大师的改良,已经成为日本茶道的主流和日本的文化国粹。窗明几净的茶室,萦绕鼻端的花香和熏香,以及精工细作的美食,古朴典雅的茶具,充满仪式感的进茶过程······日本茶道文化用丰富的形式支撑着同一个精神,那就是“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②茶道四谛中的“和”,代表的是和谐、和悦,它是支配整个茶道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的是形式,而和悦则注重内在的情感。在茶事过程中,触觉、味觉、视觉和听觉都有自己“和”的标准:一只好的茶碗不管外形如何,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感,让客人在饮茶时不至于感到太凉、太重或者太轻,这种体验是人与物之间的“和”;而茶室之中的香气也不宜太过强烈、刺鼻,要轻柔散漫地弥漫在室内,这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和”;经过白色窗纸的过滤,投进茶室中的光线要轻柔,诱人冥想,这是光感与茶之间的“和”;当风从茶室外的老树上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声和煮水的咕噜声和悦地交汇在一起,这是听觉上的“和”。和谐的环境之美和参与者的人格之美交汇,在茶室之中奏响“和”的乐声,令人沉醉。③“和”的最高境界是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说明“和”中有不同,是君子之气。而茶道之中的“和”,就在于志趣相投的人,谈论到各有所见的话题时,依旧能够保持差异。日本茶道之中的“和”要求茶室中每个人都保持恰如其分的表现,周到的茶室安排,体贴入微的照顾,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和悦,如和风习习,令人舒畅。④在日本茶道中,最能体现“敬”这一意念的,应该是茶汤之中的“一座建立”思想。“一座”指的是所有参与茶事的人,而“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都将获得平等的对待,人们互相尊重,共享一种和谐的茶室氛围。宾主之间的相敬相爱是出于本心的流露,从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⑤《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里的“敬”有严肃、认真的含义,也有慎重之意。这种“敬”是对内的恭敬,是自身的修行和内省的精神,这也是孔子对世人的教诲。在日本茶道之中,茶友之间的交往也以此为道德指针:既要求对别人尊敬,也要求对自己修养磨炼。日本抹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曾经说过,“敬”的思想真谛最忌讳的是“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 新手”,必须要“请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才是真正领悟了“敬”的禅意。⑥“清”指的是清洁、整齐,是受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而在日本茶道之中,“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之中,茶人要随时泼洒清水清洁地面。在迎接贵客的时候,还要擦干净庭院里的树木和石头。茶室之中更要求一尘不染,就连烧水用的炭都要提前洗去浮尘。通过这些行为,才能达到祛除身外污浊、内心清净的目的。⑦在佛教之中,“清”是指清净洁白,《法华经》倡导“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这一思想内化在茶道之中,就是茶道的“清”。禅宗总是教导人们要致力于保持清净的无垢之心,心中不能存任何的杂念和邪念-“勿生妄想”。日本茶道一直都致力于抑制或者摒弃那些邪念,让茶庭成为一个无垢清净的世界,让每一个进入茶庭的人都保持清净观念。⑧作为日本茶道四谛中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它决定了茶道存在的意义。在概念上,日本茶道和禅宗是紧密联系的,而“寂”在梵语中就是指“静寂”“和平”“静穆”。在日本茶道之中,“寂”又和“至纯”“孤绝”相接近,表示修行者或者茶人在完成了对各种事务的否定之后,进入到一个了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茶道中的“寂”和佛教中的“寂灭为乐”具有相通之处,都是消除了心中的妄想与烦恼之后,达到无念无想的境界,这也是茶道的最终目的。在烦恼的世俗之中,寻找一处可以闲居、独处、寂静无为的地方,才能打造出一个安乐祥和的世界。而在茶室之中,听着松风,看着落叶,独饮一杯清茶,或者与同好共对茶釜,这种宁静是一种心的解脱。⑨“和、敬、清、寂”表达了茶道精神的禅悟:和与敬是茶事之中主客的心得,清与寂是茶事、茶庭和茶具的心得。《礼记》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茶道让茶人有了存在的姿态、心性,而诚信、谨慎、仁义、礼法、修身、知足、求善心、劝天道、净心灵、辨是非、应时节、思盛衰、分轻重、厚朋友、顺天理,都是茶道所教诲的日常教训,用来修身养性,济度世人。(摘编自刘嘉《茶界中国·和敬清寂,日式茶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都源自中国,但作为日本茶道主流的抹茶道历史更为悠久。B.抹茶道村田珠光对于“敬”的思想的阐释,符合孔子在《论语》中对世人的教诲。C.日式茶道中的“清”主要讲究用茶环境的清净无垢,甚至连烧水用的碳都不能染尘。D.日式茶道中的“和敬清寂”是一个由浅入深的修为过程,“寂”是茶道的终极意义。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本茶道文化形式丰富,连进茶过程都充满仪式感,这跟它“和敬清寂”的精神内核紧密相关。B.茶事过程中,环境之谐美体现了“和”的形式;恰如其分的言谈举止则体现了“和”的情感。C.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其思想对日本茶道影响深远,内化为茶道中的“清”,即“勿生妄想”。D.茶道与禅宗的融合,使日式茶道升华至禅悟的哲学境界,具备了修身养性、济度世人的功能。3.下列关于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提出论述的中心,接着分而论之,最后总结茶道精神的禅悟心得,脉络清晰。B.文章第②段论述茶道之“和”时从四个方面阐释了茶事过程中“和”的标准,内容丰富。C.在论述“和敬清寂”时,每一部分都先阐释概念,再对比儒家或佛家思想,论证有力。 D.文章论证方法多样,如第⑧段论证“寂”时就采用了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4.文章开篇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日式茶道思想里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秘密分享者爱德华·布莱恩爆炸发生那天,德里斯科尔·亨利收到了一张匿名明信片,除了收信人的名字、地址和印着“芝加哥,4月3日”的邮戳外,只有一行字:“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亨利马上意识到,这是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的最后一句话。几小时后,他将在云视频会议软件Zoom上与高三学生讨论这篇小说。但是,那个班没有住在芝加哥的学生。他实在想不出有谁会在上这一课的前4天从芝加哥发来这句话。上午11点45分,学生们陆续登录Zoom会议。韦德·穆尔的出现引起了全班的注意。他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学们觉得那个村名很有趣。他来福克斯堡学校上高三才短短几个月,就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你好,韦德,”韦德一出现在视频里,亨利便招呼道,“水牛口村有啥新鲜事?”韦德说:“水牛口村的一切都糟透了,亨利先生。”韦德今天很反常,神情阴郁,身穿黑色T恤,坐在沙发上。“还有这糟糕的天气,就像春假时的伦敦一样,”他从面前的茶几上举起一份斯汤顿市的报纸,“整天都在下雨。”在韦德·穆尔家的房子爆炸前的30分钟里,师生们在线上热烈地讨论了《秘密分享者》。亨利认为它是伟大的故事。学生们大都不赞同他的看法,觉得故事的措辞、节奏和情节都存在问题。只有韦德·穆尔站在老师这一边。“结局太棒了,”韦德说,“莱格特帮助船长树立了扬帆前行的信心,而船长也帮助莱格特找回了开始新生活的决心。也许他们再也见不到对方,但彼此会永远拥有这份友情。”他坐在窗前的长沙发上,大雨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你们没有和某个人分享过秘密吗?这难道不会让你们两个人的友谊变得更牢固吗?”就在这时,韦德的父亲出现在屏幕里,在韦德身边坐下。“爸爸,”韦德神情慌乱又尴尬,“我们还有20分钟才下课。”“我在粉刷韦德的卧室,得休息一下,”韦德的父亲向大家解释,“油漆味太重,让人受不了。”母亲走过来,在他的另一边坐下。现在,夹在父母中间,韦德更加局促不安了:“妈妈,现在不行。”韦德的母亲面带微笑地看着他,然后对着镜头说:“韦德让我们读了你们正在讨论的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是否介意我和他爸爸一起旁听。”韦德的父亲穿着一件长袖衬衫,上面溅满了油漆。他的母亲,褐色头发,体态丰腴,身上的防水夹克还滴着雨水。韦德看了一眼父母,对着镜头说:“对不起,亨利先生。抱歉,各位同学。我希望-”正说着,他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就黑屏了。亨利是从校长苏珊娜·麦克菜恩那里听到消息的。“知道是什么引起的爆炸吗?”亨利说,“爆炸前, 韦德的父亲一直在刷油漆。”苏珊娜摇了摇头:“油漆喷雾引发的爆炸不会那么猛烈。”“没有生还的希望吗?”亨利担心地问道。苏珊娜回答:“没有。这场爆炸足以让屋内任何一样东西、任何一个人灰飞烟灭。”亨利说,“但从爆炸前发生的情况看,韦德的父母似乎预料到了这场爆炸。”第二天中午刚过,苏珊娜打来电话,邀请亨利去行政楼的后院见面。“请认真思考我接下来说的话。韦德的母亲是工业间谍活动的调查员。她工作出色,在职业生涯中,阻止了窃贼窃取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一些窃贼对她怀恨在心,扬言要打击报复她和她的家人。因此,她只能在上级的帮助下频繁搬家,以保护丈夫和儿子。今年3月,她在伦敦做证时,泄露了行踪。”“哦,我的天。”亨利说。亨利回到家正在前院除草,他的学生格蕾塔到访。“有一件事我觉得挺欣慰。爆炸威力如此巨大,房子里的人肯定死得不会太痛苦。你看他隔壁邻居的女儿拍的视频就知道当时爆炸的威力有多大,这是她拍下的她家窗户震碎后冒起的烟雾。”格蕾塔举起手机让亨利看那条断裂的林线和蔚蓝天空下的褐色烟雾。看到蔚蓝的天空,亨利脱口而出,“那是假的。”格蕾塔吃了一惊:“不,不是的,亨利先生。女孩是用手机拍的。她给父母看过,但她父母不让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她这才把视频给了我们。”“爆炸发生时天正下着雨,且大雨如注。”“不,不是这样的,”格蕾塔挤出一丝微笑,“那天整个州晴空万里。”亨利说,“你当时在哈里森堡,而爆炸是在水牛口村,你怎么能这么肯定呢?”“因为星期二对我们这些从事气象行业的人来说是可怕的一天,”她说,“我们都弄错了。国家气象局、当地气象局都预测那天会下暴雨,但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高压系统阻挡了暴雨。事实是,当时斯汤顿是万里晴空。人们纷纷打电话来抱怨,说他们已经做好了下雨的准备,太阳却出来了。”他努力地想将记忆中的暴雨与真实的晴空融合起来。他想起了他看到的那幅图像:蓝天下的千疮百孔。他恍然大悟,心脏开始怦怦直跳。格蕾塔走了以后,亨利还坐在前廊,心仍在怦怦直跳。他终于明白了一切。亨利微微一笑,意识到无论韦德和他的家人现在定居在哪里,4月3日那天他们一定路过了芝加哥。这个男孩是冒了多大的风险给他寄了那张明信片-难怪他的父母要切断他对全班同学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那有可能会暴露太多信息-多么慷慨的行为啊!亨利拿出那张从芝加哥寄来的匿名明信片,又读了一遍:“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一个真正的自由人。亨利想,要是以后他时不时地收到匿名明信片,他会收藏起来,因为那不仅是韦德的孤独,也是他的孤独的一种解药。亨利永远是韦德的秘密分享者。(摘自《译林》2023年第2期,有删改)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就将“爆炸”的结果道出,且以“爆炸发生那天”和“爆炸前的30分钟里”的时间叙述故事,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亨利在介绍《秘密分享者》时,只有韦德与他看法一致,韦德对小说结尾的赞美,对秘密分享的认知也反映出二人的孤独。C.小说情节围绕爆炸展开,扣人心弦。爆炸发生后,亨利分别与苏珊娜、格蕾塔进行了对话,经过曲折演进,真相缓缓浮出水面。D.“亨利微微一笑”是由于他终于明白了那张匿名明信片来自谁,也是发现韦德并未遭遇不幸的欣慰和自己成为秘密分享者的愉悦。6.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爆炸,是韦德一家为了躲避报复营造的假象,下列不属于韦德一家营造的假象的一项是(3分)A.他从面前的茶几上举起一份斯汤顿市的报纸,“整天都在下雨。”B.“我在粉刷韦德的卧室,得休息一下,”韦德的父亲向大家解释。C.夹在父母中间,韦德更加局促不安了:“妈妈,现在不行。”D.他的母亲,褐色头发,体态丰腴,身上的防水夹克还滴着雨水。7.小说在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骄傲的游泳者-劈波斩浪向着新的命运奋力游去”这句话,请你谈谈这句话在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8.“他母亲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就黑屏了”是一个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材料一: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九也。宰夫胹熊蹯①不熟,杀之,真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不退,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节选自《左传·晋灵公不君》)材料二:诸侯亦各有国史,分掌其职。则《春秋传》,晋赵穿弑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计贼,非子而谁?”齐崔杼弑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节选自《隋书·志·卷二十七》)【注】①蹯:fan,兽足掌。熊蹯,即熊掌。②赵盾,即赵宣子。赢姓,赵氏,名盾,谥号“宣”。士李,又名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字季。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厚敛以雕墙B.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C.寘诸橐以与之D.宣子未出山而复敛:征收舍:住与:给复:恢复10.下列与“触槐而死”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空中而多窍。(苏轼《石钟山记》)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C.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鸿门宴》)1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宦B年C矣D未E知母G之H存J今K近L焉M请N以O遗P之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同“避”,意为躲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意思相同。B.假寐,意思是打盹儿,打瞌睡。与《狼》中“一狼假寐”的“假寐”意思不同。C.田,这里的意思是打猎,中国古代称为“田猎”,也写作“畋猎”或者“佃猎”。D.弑,在占代社会,凡是以下杀上都叫“弑”,如臣子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灵公不行君道,生活奢侈,玩乐无度。他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熟,他就把厨师杀了。B.赵盾和士季为晋灵公的无道而感到担忧。士季先行规劝晋灵公,没有效果,赵盾又接着去劝谏。引发了晋灵公对他们的杀心。C.晋灵公派遣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在赵盾寝门前,窥见其恭敬的态度。感叹赵盾是百姓的靠山,不愿行刺,于是自撞槐树而死。D.崔杼弑杀了齐庄公并连杀两位坚持写“崔杼弑其君”的太史。他们的弟弟依旧坚持,不改片字,可见占代秉笔直书的史官精神。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3分)(2)臣侍君宴,过三爵不退,非礼也。(3分)(3)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4分)15.孔子评价赵盾为“古之良大夫”,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哪些事情可以体现赵盾的“良大夫” 形象。(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用轻快的笔触,呈现出春日的气息。B.次句把时间、空间交互在一起,写新燕衔泥的春日里,词人徜徉于池馆内外。C.面对良辰佳景,词人竟以多病的沈约自比。情感外射,画面从明快变为阴郁。D.书信断绝的词人与欢快对啼的鹧鸪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对故人的思念。17.落花本无知,词人为何却说“此情惟有落花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克庄《贺新郎》中的“,”用到了“终军请缨”的典故,后来毛主席也用此典故发出“何时缚住苍龙”的豪迈之问。(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既体现了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又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3)《归园田居》中描写动物的声音反而衬托出乡村环境安静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河滩上矗立着帐篷和天幕,河道里孩子们追逐戏水,置身宁静清雅的天然乐园中,没有人察觉到,①。很快,山洪就猝不及防势不可挡地冲了下来。现场明明没有下雨,那么②?其实并不需要全境强降雨,只要上游降雨诱发了山洪,下游就会跟着遭殃。对于我们常年生活在城市中,要如何预防不遭受山洪灾害呢?首先是不要轻易前往未经开发的景区。“野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备,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我们要自觉远离风险。如果来到山区、河道游玩,到达时要留心山洪灾害标识和安全转移避险路线;③,听山谷中有没有轰轰的响声,看地面有没有忽然冒出的浑水,看动植物有没有异常反应;撤离时要及时果断按照避险路线或向沟道两边的高坡转移。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放眼世界文学史,大凡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一个自己的文学共和国。马尔克斯有他的“马孔多”小镇,鲁迅有他的“鲁镇”,()。而这些文学的共和国,无一不是在它们的“君主”的真正的故乡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作家的故乡不只是指父母之邦,也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我们的“知青作家”看似一般都能两手操作,一手写农村,一手写都市,但写都市的篇章中往往有感情饱满的传世之作。如史铁生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史氏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虽然也是出色作品,但较之《我与地坛》,则明显逊色。我的解释是,史氏的“血地”是北京-他自称插队前跟着父母搬了好几次家,始终围绕着地坛,而且越搬越近。他的地坛是他的“血地”的一部分---我一向不敢分析同代人的作品,铁生兄佛心似海,当能谅我。21.结合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边城'则是沈从文的共和国”填入文中括号内,合乎前后语境。B.原文中“君主”与“知青作家”两个词语的引号用法一致。C.原文中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不同。D.原文中的加点词“不只”可以更换成“不止”,且不改变原文意思。22.原文“他自称插队前跟着父母搬了好几次家”,如果去掉“自称”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看待事物的角度真的会发生变化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参考答案1.(3分)C【解析】“主要讲究用茶环境的清净无垢”错。原文是“而在日本茶道之中,“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2.(3分)C【解析】“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这一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3.(3分)B【解析】A项,文章最后应该是总结茶道精神的修身意义;C项,没有与儒家和佛家的对比;D项,没有比喻论证的手法。4.(6分)①日式茶道思想的核心是“和、敬、清、寂”。茶道之中的“和”,就在于与志趣相投的人,谈论到各有所见的话题时,依旧能够保持差异,这一思想源于《论语·子路》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在日式茶道之中,茶友之间的交往既要求对别人尊敬,也要求对自己修养磨炼,这种“敬”的思想,是以孔子“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的精神为道德指针。③茶道中的“诚信、谨慎、仁义、礼法、修身”等日常教训,与《礼记》中“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的思想相通。④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禅宗,对“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呈现出茶道和禅宗之间的一脉相承。(答到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5.(3分)B【解析】韦德的赞美和认知不能反映出二人的孤独。6.(3分)C【解析】韦德的局促不安是由于他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是他的真实情绪,而非他营造的假象。7.(4分)开头作用:关联小说《秘密分享者》,呼应标题,设置悬念,亨利没有在芝加哥的学生,却有人在芝加哥发来了这样的明信片。(2分)结尾作用:展现人物形象,表现了韦德向新命运挑战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他的坚毅、勇敢、无畏。(2分)8.(6分)含义:①在母亲的小心提醒下,韦德中断了说话。作用:②暗示母亲身份。③衔接前后情节。(每点2分,共6分)9.(3分)D【解析】“复”为返回的意思。10.(3分)C【解析】C项与“触槐而死”中的“而”,表修饰,作状语。A,表并列;B,表承接;D,表目的。11.(3分)DJM【解析】原文标点为: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12.(3分)A【解析】《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的“辟”,意思为“批驳”。13.(3分)B【解析】“引发了晋灵公对他们的杀心”不正确。从原文看不出晋灵公对士季有杀心。14.(10分)翻译:(1)(3分)让我先去劝谏,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会,我,1分;不入,不接受,1分;子,您,1分)(2)(3分)臣下陪君主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侍,侍奉,陪,1分;过三爵,酒过三巡(还不告退),1分;非礼,不合于礼,1分)(3)(4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使,派,1分;逆,迎接,1分; 于周,介词结构后置,1分;立之,把他立为国君,1分)15.(3分)①晋灵公不行君道,赵盾敢于多次进谏。(1分)②盛服将朝,不忘恭敬,以至于感动了刺客。(1分)③体贴下情,救助灵辄。(1分)16.(3分)D【解析】“欢快对啼的鹧鸪”错,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等。其声音凄清,常引发惆怅。17.(6分)①落花能够理解词人的心情,是由于词人移情于物,认为自己与落花的命运相似。(2分)②“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无人知晓词人的心情,表现了词人的孤独。(2分)③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词人的心情,也无可劝慰,表明词人的心绪难以排遣。(2分)18.(6分)(1)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每空1分)19.(6分)①山洪正在逼近②山洪从何而来呢③玩耍时要多听多看(每点2分)【解析】①承接前文“没有人察觉到”,参考后文“山洪”“冲了下来”,故推知补充内容为“山洪正在逼近”,注意主语和时态。②根据“问号”提示和后面的内容分析倒推,可知对“未下雨”与“山洪来”的关系存有疑问。③“如果”领起的内容根据分号的提示可知分为三个层次,从“到达时”“撤离时”倒推可知应补充“玩耍时”。根据“一听”和“两看”倒推总起应为“多听多看”。20.(3分)对于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而言,要如何预防山洪灾害呢?【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固定结构不完整,应该是“对于······而言”,且“常年生活在城市中”作为“我们”的定语应放在中心语前。二是“预防不遭受山洪灾害”属逻辑错误,去掉“不遭受”即可。21.(3分)C【解析】A项中,““边城'则是沈从文的共和国”在结构上与前文不一致。B项中,原文中君主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知青作家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项中,原文第一个破折号表解释说明,第二个破折号表示转换话题。D项不可更换。“不只”是连词,意为“不但,不仅”。“不止”作副词,意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作动词,意为继续不停。22.(4分)①保留“自称”表明所有关于史铁生幼年的信息皆来自史铁生本人,真实可信。②照应后文“我一向不敢分析同代人的作品”,作者冒昧地分析评价史铁生的作品,故尽量直接引用史铁生本人的主张为议论基础,以示尊重。(每点2分)23.(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装饰宫墙。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着经过朝堂。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一起去进谏而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劝谏,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进谏后)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对他感到厌烦,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主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边打边退。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晕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他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于是独自逃亡。乙丑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晋灵公被杀便回来了。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材料二: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试卷(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试题(Word版带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考政治适应性月考卷(十)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3届高三化学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九)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英语5月适应性模拟预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4届高三数学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4届高三英语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 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试卷(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政治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07 23:18: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7.2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