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一中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积极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符合题意,“读书能使人更好的认识自己”,题中材料表明人创造了文化,人也在享受文化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符合题意,“当内心彷徨时,拿出鲁迅的一本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表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故选B2.教育部2017年7月10日发布《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比2012年增长12.7%。年份GDP(万亿)入学率(%)201251.9330.0201463.6537.5201674.4142.72019(预计)98.9150.0观察上表格,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经济是文化发展基础 D.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国的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在增加,这说明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C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没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也没体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故A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目前,广东省18至70周岁城乡居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0.5%,高于传统纸质书报刊阅读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4.03本。上述材料说明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新的传媒在我国文化传播与交流中日益取代旧的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加快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现代传播媒体促进了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②错误,新的传媒并没有取代旧的传媒。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4.央视大型节目《坐着高铁看中国》从节日乘车出行切入,借铁路线串联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线和动人暖心的故事线,反映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展示历经风雨磨砺出的民族自信心、精气神。这告诉我们()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注入时代内涵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答案】A【解析】【详解】A:材料中强调,该节目从节日乘车出行切入,借铁路线串联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线和动人暖心的故事线,反映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展示历经风雨磨砺出的民族自信心、精气神,说明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A正确。B: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而非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意义,B排除。C: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错误。D: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D错误。本题选A项。5.《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惩治亵渎英烈的行为,明确保护英烈的责任主体、强化英烈事迹和精神宣传教育……保护英烈的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国家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①为了传承弘扬英烈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为了凸显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烈士精神③以法律形式根绝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④建设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要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国家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为了传承弘扬英烈精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建设强大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要求,①④符合题意。②:“为了凸显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烈士精神”说法错误,英雄烈士精神并不是各个时期地中华民族精神地体现,②排除。③:国家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以法律形式惩治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弘扬英雄精神,但不可能根绝亵渎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行为,③错误。故本题选B。6.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与仁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体现了儒家对待动与静的态度。由此可见()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知(智)比仁更重要②静是一种特殊的“动”,要从知(智)的角度去理解仁③儒家强调人既要像水一样知道变通,又要像山一样平和④人生要坚持动与静的结合,仁知(智)双全方为完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知(智)与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故该表述错误,排除①。②:知(智)者动,仁者静,其中,静是一种特殊的“动”,要从知(智)的角度去理解仁,②正确。③: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体现了儒家对待动与静的态度,即强调人既要像水一样知道变通,又要像山一样平和,③正确。④:“仁知(智)双全方为完人”的表述错误,排除④。故本题选C。【点睛】易错点---所谓静止就是绝对的不运动该观点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讲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可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会发生变化。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7.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前一种观点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此种观点片面强调实践。后一种观点“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B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B。 8.“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马克思提及的这种唯物主义学说A.没有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哲学基本问题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的观点坚持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说明了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观点,选C;ABD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9.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双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也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是我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相对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卫星定位精度也将进一步提升1至2倍。北斗三号双星的成功发射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办好事情必要条件④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是我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相对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卫星定位精度也将进一步提升1至2倍,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而不是循环往复的,②说法错误。③:北斗三号双星的成功发射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办好事情的必要条件,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联系是客观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而不是自身的需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A。10.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这里面有中国的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中含二,合二为一。下列对筷子的文化内涵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①筷子讲究一静一动的配合和协调体现对立中把握统一②筷子代表的七情六欲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③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说明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④筷子两动或两不动都夹不住体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体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有主观能动性,②错误;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说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11.下图漫画《生命是一场马拉松,并非每一段路都比拼速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对挫折、考验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解析】【详解】①: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但是不能将矛盾的双方简单理解为利与弊的两面,①错误。②④:《生命是一场马拉松,并非每一段路都比拼速度》说明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是多样的,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一味地比拼速度,②④符合题意。③:漫画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未涉及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表明()①为人民做奉献是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满足②正确的价值判断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选择上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说明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也说明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③④符合题意。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为人民做奉献是为了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满足”的表述不准确,①不选。②: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并提出了“八个相统一”原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答案】(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八个相统一”原则深刻阐明了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遵循的原则方法,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推进思政课内容形式等创新。(3)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解析】【分析】本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少年的影响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明如何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角度来分析说明。【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措施类”主观题的解答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此,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重新开放;《新闻联播》推出《英雄不朽》系列报道;国家邮政局发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邮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70周年纪念大会还有10余部纪录片和影视剧待播。这一 系列的纪念活动揭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启示,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析我国举行一系列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活动的意义。【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抗美援朝精神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激发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情怀。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的路线。纪念抗美援朝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抗美援朝纪念活动广泛开展,有利于人们珍视和平,反对战争。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纪念抗美援朝活动有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解析】【分析】本题以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活动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简析我国举行一系列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活动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理论范围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根据材料“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揭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启示”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的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的观点和群众的路线;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角度分析。【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2.解题方法(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 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礼仪等。中国非物盾文化遗产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为展示中国广博、深厚的非遗文化艺术成果,增进摩洛哥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中摩两国间文化交流与合作。2020年11月2日,由中国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通过中摩数字媒体平台上线,同名线下展于11月2日至12月2日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聚焦中国优秀的非遗资源,从器物角度展现中国文化的典雅气韵和匠心传承。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实景布展基础上,采用“科技+非遗”手段,借助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对于非遗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怎样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对于非遗的传承,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必要性。 (3)“当好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侗族大歌、苗族蜡染技艺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答案】(1)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非遗源于并服务生产生活,要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古老的非遗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发挥群众的创新、创造热情,注重传承者的培养。③科技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展览采用“科技+非遗”手段,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利用线上线下展览,在文化交流、合作过程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依托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打造线上展览平台,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非遗文化。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2)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中国文旅部为展示非遗文化艺术成果,传承非遗文化,面对新情况,寻找新思路。通过“线上线下”展览,打传统静态展陈模式,采用“科技+非遗”手段,提高了观赏效果,进行推广性保护,做到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对于非遗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3)苗族古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安顺地戏、布依族八音坐唱、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茅台酒酿制技艺、侗族萨玛节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为背景,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文化自信。【详解】(1)本题属于说明类的试题,要求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怎样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创新。材料中指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它们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承载了中国文明的价值、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020年11月2日,由中国文旅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的“物以载道——中国非遗数字展”在摩洛哥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本次展览打破传统静态展陈模式,在实景布展基础上,采用“科技+非遗”手段,借助AR技术拍摄制作,打造裸眼VR效果的3D数字展厅,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古老非遗赋予崭新活力,体现了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本题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要求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对于非遗的传承,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的必要性,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线上线下”展览,打传统静态展陈模式,采用“科技+非遗”手段,提高了观赏效果,对于非遗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赋能,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让非遗艺术在新时代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体现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本题属于开放类的试题,要求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了解。【点睛】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3-10-05 15:10: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82.9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