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二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在信息世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多门类的舞台艺术形式不断涌现,中国戏曲独领风骚的格局受到冲击,戏曲创新往往只注意外表形式上的变化……借鉴吸收其他艺术特长无可厚非,但时下戏曲舞台“三轮车踩上舞台”“放一段电影表现天上仙境”“真雨真雪直接呈现”等手法却时有出现,甚至“整台戏曲以交响乐取代锣鼓经”也不乏其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戏曲舞台上的一支“云肘”、一套“马舞”、一趟“走边”、一组“起霸”,直至“急急风”“慢长锤”“四击头”等戏曲音乐中的锣鼓经,乃是戏曲从业者们千百年来呕心沥血,把人类生活实践经过长期的艺术提炼,才创造出的戏曲本体精华——写意性虚拟特点。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代新剧,“大制作拼设备”“戏不够景来凑”“投入三千万演出仅三场”等急功近利现象也不在少数,而戏曲应有的内在本体优势却日渐淡化。戏不像戏、曲不像曲,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到的内在韵律不知何处,老戏迷渐渐远离,新观众难以进门。中国戏曲有别于话剧、歌剧、音乐剧等广义的舞台戏剧,中国戏曲回归本体是一个长期困扰戏曲改革的重要问题。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论戏曲改革时提出“移步不换形”,正是强调了戏曲本体的重要性。《秋江》中的老艄公手持一根船桨,既能表现大风大浪,又能反映潺潺流水;《三岔口》满台灯光下的激烈对打,表现的却是伸手不见五指,令人惊叹;《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用擂鼓舞剑的戏曲形式、配以一段京剧“夜深沉”音乐曲牌,却表现出十万大军背水一战前的微妙心态。戏曲的程式、肢体的表现、独特的韵味、优美的旋律,正是中国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独到的本体优势,也正是国外艺术家对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拍案叫绝之处。著名戏曲导演、戏曲理论家阿甲曾就戏曲的本体属性作出过四点归纳:“戏曲是以唱、做、念、打等表演手段为基础;戏曲是程式化的舞台艺术;戏曲是运用虚拟手段,虚实结合的舞台艺术;戏曲是以表演直接与观众打交道的舞台艺术。”一个事物的兴衰是由其内在运动规律决定的。著名戏剧评论家张庚在《戏曲艺术论》中曾谈到:“我们说改革,决不应把传统抛一边另起炉灶,而是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出新。要尊重戏曲的基本形式、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要保存和发扬戏曲传统中的精华,同时又要不断创造出表现新生活内容的新技巧、新程式,使戏曲成为新时代的新艺术。”戏曲发展有其内在的运动轨迹,更具有属于中国戏曲本质的“行为规范”。戏曲创新需要发展,戏曲艺术呼唤回归本体,戏曲舞台更需要没有添加防腐剂的属于中国戏曲元素的“绿色食品”。戏曲界有句俗话:“十年磨一戏”,这充分反映创作高质量戏曲作品的艰难性。一部戏曲新剧目的推出,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中国戏曲在发展中回归本体,却是当今戏曲艺术不可或缺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戏曲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坚持和把握戏曲本体元素的昆曲 《牡丹亭》,既赋予了戏曲艺术新的面貌,又具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中国戏曲独有的传统审美感……一部传统的历史题材戏,从梅兰芳的京剧《游园惊梦》,到今天的青春版《牡丹亭》,再到厅堂版直至实景园林版《牡丹亭》,水袖飞舞间,意蕴六百载。让人鼓掌惊叹的不只是其委婉绮丽的舞台艺术风格,更源自这部昆剧坚持戏曲本体元素而焕发出的旺盛不竭的生命力。面对多元化艺术的冲击,戏曲发展真可谓道路坎坷、步履艰辛。亦真亦幻、亦虚亦实,成功否?失败焉?经过一千多年不断发展的中国戏曲之所以有今天,也并非一日之功。当今国家推出一系列繁荣文艺舞台的鼓励政策,各地方戏曲领域仍有一大批苦苦求索戏曲发展的人们,中国戏曲要在发展中回归,在回归中发展,得益于这些不断追求“戏曲梦”的人们。(摘编自韵声《戏曲改革重在本体创作》)材料二:京剧以程式化的表演为主要的艺术特点,布景简洁朴素,几乎所有的调度都是由演员的表演来完成的。电影《霸王别姬》里有那么一种说法:“走七步才是楚霸王,走五步,那不成黄天霸了吧?”传统京剧对程式化表演的注重可见一斑,什么都是规定好的,包括步法、身法、唱法、表情……而在现代京剧《赤壁》中,这种程式化表演的痕迹却被大大削弱了,演员的身法虽然也在,但是更多的是和剧情、节奏一起展开的,而不是像传统京剧一样,是演员展示个人表演水平的一种手段了。而且,演员是有明确的舞台调度的,支点运用、大场面的排演,都融入了现代戏剧的元素,使得京剧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中国版音乐剧”。在戏曲的处理原则上,是运用了写意的处理原则的。比如说,《草船借箭》一出,舞台上没有船,也没有草人,只有一个人象征性地拿着一个浆。而现代京剧中不仅有由演员扮演的草人、还有箭、还有船。于是我们可以说,《赤壁》中写实的元素大大增强。我们在整出戏里,不仅仅看到了城墙、船等实景,还看到了对于像火、水、箭等这样的元素的运用。同时,感谢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灯光、布景、道具、演员人数、舞台大小、服装、音乐等元素被大大的增强和拓宽了,观众看戏不仅仅看演员了,还看景、还感受气氛和节奏,感受整个故事的走向,听着音乐的运用……戏剧综合性的元素大大增强。但总的来说,现代京剧的改革是有其必然性在里面的,一个是科技的发展,许多想法都可以实践出来了,没有必要只在演员的表演上细抠了。另一方面是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导致了传统的戏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再为观众所接受,那么改革也是必然的了。然而不管怎么说,戏曲艺术的核心仍然是表演的艺术。(摘编自《传统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和现代京剧<赤壁>的对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雨真雪直接呈现”等手法违背了中国戏曲注重写意性虚拟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B.戏曲改革中“大制作拼设备”“戏不够景来凑”“投入三千万演出仅三场”等急功近利现象使戏曲的本体优势消失了。C.中国戏曲舞台需要“绿色食品”,是指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保持戏曲传统的精华和规范。D.现代京剧《赤壁》中演员的身法更多的是和剧情、节奏一起展开,但是依然有程式化表演的痕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曲音乐中的“云肘”“马舞”“走边”等锣鼓经是经过长期艺术提炼的戏曲本体精华,但不管是老戏迷还是新观众对此都不感兴趣。B.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就戏曲本体属性做出的归纳表明: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和直观性是中 国戏曲的重要特点。C.《牡丹亭》传承六百载,实现从传统历史题材戏剧到实景园林版的华丽转身,主要是因为写实元素大大增强了。D.戏曲改革要运用现代科技以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氛围感,让观众更好融入其中,这并不违背戏曲写意性虚拟特点。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我以为旧戏的改革是可能的。像旧戏那种特殊的表演形式,利而用之,自有种种的方法。(欧阳予倩)B.在传统戏剧《窦娥冤》中,“六月飞雪”这一情节的舞台效果可以用塑料泡沫颗粒来展现。C.旧戏能改,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原理……若把原理都改掉,那就不是原物了。(齐如山)D.新版《霸王别姬》中将传统楚霸王勾的白脸改成红脸,将一支黑缨马鞭表示的乌骓改成真马。4.请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如何理解中国戏曲“在发展中回归,在回归中发展”这句话。(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5-8题。文本一: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这“假洋鬼子”近来了。“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拍!拍拍!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咳,呸!”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 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了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文本二: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两个新年却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到了十五夜晚,城中舞龙耍狮子的镇筸兵士,还各自赤裸着肩膊,往各处去欢迎炮仗烟火。城中军营里,税关局长公馆,河街上一些大字号,莫不预先截老毛竹筒,或镂空棕榈树根株,用洞硝拌和磺炭钢砂,一千捶八百捶把烟火做好。好勇取乐的军士,光赤着个上身,玩着灯打着鼓来了,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肩背上,锣鼓催动急促的拍子,大家皆为这事情十分兴奋。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绑着的大筒灯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高至二十丈,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玩灯的兵士,在火花中绕着圈子,俨然毫不在意的样子。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为了避雨,祖孙二人同那只黄狗,走到顺顺吊脚楼上去,挤在一个角隅里。有人扛凳子从身边过去,翠翠认得那人是去年打了火把送她回家的人,就告给祖父:“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象个喽啰!”祖父当时不作声,等到那人回头又走过面前时,就闪不知一把抓住那个人,笑嘻嘻说:“嗨嗨,你这个喽啰!要你到我家喝一杯也不成,还怕酒里有毒,把你这个真命天子毒死!”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大长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这一次虽在这喽啰长年口中听到个“二老”名字,却不曾见及这个人。从祖父与那长年谈话里,翠翠听明白了二老是在下游六百里外青浪滩过端午的。但这次不见二老却认识了大老,且见着了那个一地出名的顺顺。大老把河中的鸭子捉回家里后,因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年纪,又问有不有人家。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5.下面对两个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的“假洋鬼子”代表富裕阶层的读书人,有实力学习洋务,有资本参与革命,但是实际上是封建势力的维护者;文本二中的顺顺作为船主,送给贫苦的渡船人粽子和鸭子,可以看出他慷慨善良,乐于助人。B.文本一中,阿Q挨了“哭丧棒”的打,转头就去欺负小尼姑,于是心理又平衡了,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文本二中,翠翠觉得“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勾勒了少女情窦初开的朦胧美好。C.文本一中,小尼姑诅咒阿Q“断子绝孙”是逆来顺受的底层妇女在“礼教至上”的底线被碰触后的反抗;文本二中,祖父对翠翠的婚事闭口不谈是因为他作为家长舍不得孙女出嫁。D.文本一中的“酒店里的人”正是鲁迅笔下的那些自私、冷漠、麻木、无聊的看客,他们构成了愚昧麻木、世情冷漠的未庄;文本二中的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都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6.下列对两个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中,“假洋鬼子”母亲的“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封建和极致地服从封建体制的姿态的直接讽刺。B.鲁迅擅长用浓墨渲染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文本一中“抽紧筋骨,耸了肩膀”这一系列动作,既说明阿Q地位的低下,也展现出他性格的卑微,使得阿Q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过目难忘。C.文本二中的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化。比如祖父对喽啰长年说的话,略带幽默诙谐,体现他作为一位老者,虽阅尽人世、饱经风霜,偶尔担忧孙女的未来,但面对别人的帮助仍旧热情感恩、善良淳朴。D.文本二中几次提到“端午”,以此为线索,运用插叙,将现实与回忆交错,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整体布局上的跌宕美。在内容上,交代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也充实了人性美善的内容。7.分析文本中两个加点的“笑”字的内涵及背后作者的创作意图。(6分)8.从叙述视角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的讽刺艺术。(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0分)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 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节选自《屈原列传》)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关外易之。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张仪乃请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张仪曰:“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且臣奉王之节使楚,楚何敢加诛。假令诛臣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愿。”遂使楚。楚怀王至则囚张仪,将杀之。靳尚谓郑袖曰:“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郑袖曰:“何也?”靳尚曰:“秦王甚爱张仪而不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於是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疆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使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室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伐。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于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赦不诛,又欲听其邪说,率先事秦。夫匹夫犹不忘仇雠,况君乎?未得秦欢,而先触天下之公愤,臣窃以为非计也。”怀王曰:“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B.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C.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D.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之力/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A.“绌”通“黜”,常用来表示罢免官职。古汉语中表示免职或降职的还有“罢”“废”“窜”“迁”“谪”“出”等。B.“从”,古同“纵”,此处指合纵,它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为了防止强秦的兼并,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因秦在西方,东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C.“媵”指先秦时期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与《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的“媵”含义相同。D.“仇雠”意思是仇人,仇、雠两个词语同义,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仇雠”意思相同。1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张仪乃请行B.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欲以武关外易之C.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厚礼之如故D.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前大王见欺于张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列传》选文将屈原命运置身于社会历史大背景中表现,通过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屈原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历史车轮中的无力感,寄寓浓重的悲剧意味。B.《屈原列传》选文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利用楚怀王的贪婪个性,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为诱饵,破坏齐楚的联盟,目的是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C.《张仪列传》选文秦王为了得到黔中土地,尽管不忍开口,但想把献出张仪作为交换条件之念,符合“暴秦之欲无厌”的认识。D.《张仪列传》选文里张仪死里逃生,也不忘记自己策士身份和游说目的,用秦国优越地理位置、强大军事实力等游说、威逼楚王,体现了雄辩家的姿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4分)(2)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4分)(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9分)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说明作者是有意识的寻访,并流露出钦慕和迫切之感。B.《蜀相》尾联两句承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一切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C.《书愤》颔联作者选用意象组合,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两次抗金经历,洋溢着豪迈的爱国热情。D《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15.《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连用两个被动句“,___________”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铺垫。(2)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战士拼死力战,将军轻敌骄逸的两句“,___________”对比鲜明,力透纸背,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3)清人乔亿《剑溪说诗》评论《蜀道难》:“太白诗‘,___________’句,凡三叠。”“一篇之中,三番叙述,愈见其妙。”(4)“沧海”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让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唤醒沉睡的文明,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B.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守转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C.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D.等待着惊艳世界,等待着苏醒绽放,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C.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9.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第一段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B.屡屡在气候治理议题上“开倒车”C.“小”社区化身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大”舞台D.走近“华夏龙都”濮阳的蚌塑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5分)打开“数字敦煌”的网站,我们便可感受国宝文物数字化的魅力。比如,搜索“飞天”就能看到莫高窟石窟的照片。_____①_____,为保护窟中珍贵的雕塑和壁画,普通游客进入莫高窟是不被允许摄影的,这增加了莫高窟的神秘性,也让很多魅力非凡的石窟文物,无法通过游客的讲述为外界所知。如今有了“数字敦煌”,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敦煌的魅力。通过官方的高清图片,还能看到壁画的诸多细节。多数游客在景区中只能___②___,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对这些珍贵文物一一端详。从这一点来说,“数字敦煌”带给人们的震撼,可能比身临其境还要更强烈。 “数字敦煌”通过设置的许多已开放石窟的“全景漫游”模式,人们可以仔细依照个人喜好观察雕塑、壁画的各个细节。进入全景视角后,用户不仅可以看到正面的佛像,还能看到两侧的雕塑,以至于头顶的壁画。这样的技术可以让用户最大程度感受到古人在雕刻艺术上的______③______,这样一来,即使曾经对历史文化不太感兴趣的人,也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像玩电脑游戏一样发现其中的乐趣,从而渐渐对历史文物产生兴趣。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22.下面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6分)高三学生对考前三个月练好字的信心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比较”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主动或被动地和他人比较。面对“比较”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学年第二学期嘉兴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答案(2023年4月)1.答案:B解析:B.材料一中说的是“本体优势却日渐淡化”,而不是消失。2.答案:D解析:A.材料一第一段左后说的是对那些急功近利的现象“老戏迷渐渐远离,新观众难以进门”;B.是材料三中阿甲做出的归纳;C.“主要是因为写实元素大大增强了”错,材料一第五段最后一句说的是“源自这部昆剧坚持本体元素而焕发出的旺盛不竭的生命力。3.答案:D解析:D.“白脸改成红脸,将一支黑缨马鞭表示的乌骓改成真马”使得戏剧综合性的元素大大增强,更有真实感,但是这并非是表演的新技巧、新程式。违背了写意性虚拟特点,与材料一的观点背道而驰。 1.参考答案①回归要坚持和把握戏曲本体元素,保持住戏曲艺术所具有的独到的内在韵律(尊重戏曲基本形式、特点和规律)。②改革要符合观众的喜好,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相符合。③改革还要表现新生活,适当融入现代戏剧元素,恰当地运用现代科技,增加戏剧的写实感、氛围感。【评分标准:每点2分】2.答案:CC.祖父对翠翠的婚事闭口不谈是因为他尊重孙女意愿,在不知道孙女的想法之前,不愿擅作主张。6.答案:BB.鲁迅擅长用白描的手法来刻画人物。7.参考答案:①写出了阿Q被假洋鬼子打后用欺负小尼姑的方式获得精神的胜利的得意,表现他的欺软怕硬。②不说话却笑,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和心中微妙的感情涟漪。(答到往事、回忆1分,答到情感或性格的羞涩、内敛、纯真1分)③前者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后者则歌颂了边城(人性)之美。【评分标准:每点2分】8.参考答案:①运用全知视角对阿Q直接进行讽刺。(答到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或从作者的角度给1分,点到讽刺给1分)②以阿Q视角(旁观者视角)介绍“假洋鬼子”的基本信息,表面是阿Q讽刺“假洋鬼子”,实际也是作者讽刺阿Q的愚昧狭隘、盲目排外。(答到从阿Q的角度或者旁观者视角给1分,答到讽刺假洋鬼子给1分)③未庄民众看阿Q欺负小尼姑的情节,既有作者的全知视角也有“酒店的人”的旁观视角,讽刺了民众的自私冷漠。(答到从民众或者看客的角度给1分,答到民众的自私、冷漠、麻木、无聊均可给1分)9.答案:C“舫船载卒”中“卒”是“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五十人与三月之食”是“载”的宾语,所以“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句意: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10.答案:A.“迁”,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才表示贬谪。11.答案:A【解析】A项,都是连词,“就,于是”。B项,连词,“来”;介词,“用,拿”。C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D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12.答案:B.“秦昭王”“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误。本文第二自然段说:“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由此可知,派张仪前往楚国的是“秦惠王”,而非“秦昭王”,目的是破坏齐楚联盟,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13.参考答案:(1)(楚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接纳。又回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逃走;“内”,通“纳”,接纳;“之”,到;“竟”,最终各1分】(2)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侍奉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全部听从。【“疆”,通“强”,强大、强盛;“善”,与……交好;“事”,侍奉各1分句意通顺连贯1分】[参考译文]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楚王说:“我不愿意交换土地,只要得到张仪,愿献出黔中地区。”秦王想要遣送张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张仪却请求前往。惠王说:“那楚王恼恨先生背弃奉送商於 土地的承诺,这是存心报复您。”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王怎么敢杀我。假如杀死我而替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也是我的最高愿望。”于是,他出使楚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要杀掉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弃吗?”郑袖说:“为什么?”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也将被鄙弃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于是郑袖日夜向怀王讲情说:“做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像过去一样优厚地款待他。“秦国拥有西方的巴郡、蜀郡,用大船装满粮食,从汶山起程,顺着江水漂浮而下,到楚国三千多里。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扞关。扞关形势一紧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黔中、巫郡将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秦国发动军队出武关,向南边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就被切断。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形势看来,根本来不及。依靠弱小柄家的救援,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啊。”如今,秦国和楚国连壤接境,从地理形势上也应该是亲近的国家。大王果真能听取我的建议,我请秦王派太子来楚国作人质,楚国派太子到秦国作人质,把秦王的女儿作为侍候大王的姬妾,进献有一万户居民的都邑,作为大王征收赋税供给汤沐之具的地方,永结兄弟邻邦,终生不相互打仗。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策略了。”此时,楚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屈原说:“前次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到楚国,我认为大王会用鼎镬煮死他,如今释放了他,不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这可不行。”怀王说:“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可不行。”所以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和秦国相亲善。14.答案:B【解析】应包括诗人自己在内。15.参考答案: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出师未捷身”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指出用典1分,具体分析1分)(或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不同点:《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荒凉之境,写诗人的寂寞之心。(手法与分析各1分,若手法答设问等则只给1分)《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写自己抗敌报负;后两联写现在,年迈衰颓,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手法与分析各1分,若手法答白描、列锦、意象组合则只给1分) 16.答案:(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或其他合乎要求的诗句)【评分标准:每空1分】17.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所填句子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文物首先是见证历史,守望沧海变迁,然后等待着人们发掘,才能苏醒绽放,最后惊艳世界。据此排除BCD。故选A。18.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原文:拟人修辞,写古蜀文化沉睡。A.用典,运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B.夸张修辞,落笔可摇动五岳,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C.拟人修辞,桃花追逐着杨花飘落。D.互文修辞,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塞。故选C。19.答案: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和文中最后一段的引号作用相同,标示引用的内容。B.标示特殊含义。C.标示强调突出D.标示特定称谓。故选A。20.答案:①众所周知   ②走马观花   ③巧夺天工 (精益求精)  (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21.通过“数字敦煌”设置的许多已开放石窟的“全景漫游”模式,人们可以依照个人喜好仔细观察雕塑、壁画的各个细节。【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大家都知道为保护窟中珍贵的雕塑和壁画,普通游客进入莫高窟是不被允许摄影的,所以应该用成语“众所周知”。“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多数游客在景区中观看不深入,不细致,所以应该用成语“走马观花”。“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古人在雕刻艺术上的高超绝妙,所以应该用成语“巧夺天工”。“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一是中途易辙,前面句子的主语是“数字敦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人们”,把“通过”放在“数字敦煌”前面,让前面的句子变成介词结构;或者“人们”之前加“使”。语病二是语序不当,“仔细”修饰的应是“观察”,把“仔细”放在“观察”前面。22.参考答案:问题:大部分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2分)原因:短时间内要练好字,难度大(难度);现有练字的方法收效不大(方法);高考前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练字(时间)。(每个原因2分,写出两点即可)其他原因只要言之成理亦可。23.作文【文题解读】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拟题下笔时紧扣关键词“比较”。(一)明确“比较”的含义:1、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 2、指比试较量武艺。3、比照。(二)理清“比较”的思路。“比较”实则就是一种对比,就会相形见绌,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心理现象出现。“比较”可分“自比”和“他比”两种。“自比”是一种主动的“比较”,心态积极的会见贤思齐,勇于超越,心态扭曲就会形成攀比,甚至虚荣伪善。我们“自比”他人或者被他人“他比”,不得自暴自弃或自高自大,必须心态良好,心理健康。个人如此,集体、国家亦然。“比较”有利有弊,考生在作文中要体现辩证的认识。根据上述内容,大体设置作文评分标准如下:第一档(50-60分),正确理解题意,对观点有客观理性辩证认识,能够结合典型事例,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充分体现思辨能力和阅读积累素养。第二档(40-49分),正确理解题意,观点明确,对观点有客观理性辩证认识,能够结合典型案例,紧扣话题,但结构不够清晰,内容不很充实,语言基本流畅。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积累素养。第三档(30-39分),基本理解题意,内容不充实,结构不清晰,语言较流畅。第四档(30分以下),离题,观点不明确,泛泛而谈,语言不流畅。第五档(20分以下),离题作文。完全属于套作、抄袭,或者自说自话,完全脱离题干,不涉及题目所给的材料内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07:4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55.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