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经学者考据,商代甲骨文卜辞中“王臣”一词仅指在商都附近的商王私兵或为商王服务的人,而到西周晚期的金文和传世文献记录中,“王臣”的内涵扩展为周王之外所有的人。这一变化反映了A.专制王权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崩溃C.宗法分封的扩展D.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商代王臣仅指在商都附近的商王私兵或为商王服务的人”、“西周晚期内涵扩展为周王之外所有的人”,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王臣的范围扩大,是因为分封宗法制的推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专制王权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礼乐制度的崩溃,排除B项;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汉代三公、刺史、太守等官员可以自辟属吏,被辟举的人即为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说明()A.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B.门阀士族制度成熟C.选官制度亟需进行改革D.九品中正制重门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可以看出自辟属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依附关系,说明原有选官制度有一定的弊端,C项正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主流地位得以确立,排除A项;汉代是门阀制度萌芽的时期,并未成熟,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下图左侧描绘的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下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传说人物的形象具有地域差异B.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改易服饰C.洛阳仍然有许多人穿鲜卑服装D.旧风俗习惯难以彻底地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可知,孝文帝改革中提倡改易服饰,因此画像中的服饰才会有汉服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舜一位传说人物,无法突出地域差异,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洛阳大多数人的服饰,排除C项;汉服的出现,说明旧的风俗习惯改变了,排除D项。故选B项。4.唐贞观年间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开元年间增至15道,其分布变化如图1和图2,这时期的变化反映了唐朝()A.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监察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C.地方行政区划反复调整D.地方行政区划日趋精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唐贞观年间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为10道,开元年间增至15道”,结合图示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通过设置“道”来对地方进行监察,数量的增多反映对地方的监察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带来的后果,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地方的监察强化,“反复”表述错误,也不能 看出“日趋精细”,排除CD项。故选A项。5.明代内阁首辅享有“封还执奏”之权,即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或予以驳回。明代内阁首辅共有41人,行使过“封还执奏”之权的首辅有16人,“封还执奏”被内阁首辅视为一种常态性的权力。这说明()A.专制皇权渐趋衰弱B.宰相制度再现发展C.首辅凌驾六部之上D.君权受到一定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封还执奏……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或予以驳回”,可以看出明代的内阁首辅可以对皇帝的政令进行封还,体现出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项正确;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这一时期皇权整体的趋势仍是强化,排除A项;内阁是内侍机构,不是中央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再现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首辅与六部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6.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功名。1906年清政府批准《酌拟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广开门路,尽量安排原有举贡生员,稳定了那些上了年纪又难以接受新式学堂的士人。这些举措()A彻底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B.推动新旧体制顺畅衔接C.使近代教育制度得以完善D.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答案】B【解析】【详解】清政府在政策上既照顾了新式学生,也对原有科举制度下的举贡生员予以一定的政策保障,这样有助于推动新旧体制顺畅衔接,B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C项错在完善“,排除C项;D项片面解读材料,科举制背景下的举贡生员多不属于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B项。7.下图为发表于1917年的漫画《快把害虫一个一个捉出来》。此画将“民国”比喻为一棵大树,将“义军”画成一只啄木鸟,正在将隐藏在大树中的身着军装和清朝服饰的“害虫”一个个捉出来,以让“民国”成长壮大。作者意在表达() A.表达武力推翻帝制的决心B.拥护民主共和制的立场C.反映现实政治倒退的现状D.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愿景【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此画将民国比喻为一棵大树,将义军画成一只啄木鸟,正在将隐藏在大树中的身着军装和清朝服饰的害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代表着进步一方,而清朝服饰代表着落后的一方,作者通过画作来表明自己的立场,B项正确;1912年,帝制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拥护以及解决方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列强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8.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该建国方案的形成主要是缘于()A.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现实B.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成功实践C.先进革命人物的积极倡导D.马克思主义已被人民普遍的理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证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合理性,这一结论主要来源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也就是依据近代社会发展的现实,A项正确;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最后是失败了,没有成功,排除B项;先进革命人物的积极倡导也是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排除C项;“普遍”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如表所示为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干部制度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时间概况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中央政治局随即做出《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 会后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1980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2年4月国务院做出《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儿项规定》A.实现了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B.变革了党管干部原则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D.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干部制度的这些改革为老干部的安置做了制度化的规定,这有利于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发展,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C项正确;这些规定仅针对老干部,不能据此说明实现了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也无法体现党管干部原则的变革,排除AB项;这些规定针对的老干部的离职和退休等问题,不是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制片厂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如图,在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反映了个体户生活,随着影片风靡全国,“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在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热潮。这反映()A.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国人思想观念的解放D.市场经济深得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随着影片风靡全国,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在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热潮。”可知,通过影片可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改革开放,人们纷纷下海经商,自谋职业,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项正确;“城乡经济一体化实现”,表述错误,这一时期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改革开放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未涉及国企改革,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首次谈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三年”。2004年宪法进一步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我国宪法的修改()A.丰富了基层民主制度形式B.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C.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进一步修改……”,表明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修订,有利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使之更能适应中国实际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基层民主,排除A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排除C项;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涉及的是制度的逐渐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妇女公民大会》中,雅典妇女对男性的统治感到厌恶,于是在普拉萨格拉的领导下,她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通过法律投票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的统治中驱逐出去。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直接民主覆盖范围较狭小B.妇女和成年男性矛盾尖锐C.公民大会符合民众的利益D.妇女获得管理城邦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妇女公民大会》中……雅典妇女对男性的统治感到厌恶”,结合雅典的民主制度可知,妇女被排斥在民主之外,才会引发妇女的厌恶,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雅典民主范围较小,排除B项;公民大会代表的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利益,排除C项;在雅典民主制之下,妇女被排斥在外,排除D项。故选A项。13.屋大维深知这一点,回到共和制已不可能,可能也是他不愿意的,而要真正名正言顺地登上帝王之位,却又会招来长期处于共和制下的罗马人民的反对和厌恶。于是,他创造了一种在形式上保留原有的共和政体、而在实际上又合法地把毫不逊色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力掌握在自己个人手中的政体。他所创造的这一全新政体被后人冠名为元首制。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罗马()A.是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B.元首制与君主制完全一致C.是军事贵族专权的寡头政体D.得益于罗马法的不断完善【答案】A 【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创造了一种在形式上保留原有的共和政体、而在实际上又合法地把毫不逊色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力掌握在自己个人手中的政体”,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罗马体制实质仍是君主制,只不过是披着共和制的外衣,A项正确;“完全一致”表述错误,两者并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体制的实质是君主制,不是寡头政体,也未涉及罗马法的逐渐完善,排除CD项。故选A项。14.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的斗争进行得最有声势。他培养市民出身精通罗马法的专家,排挤司法机关里神职人员,夺回司法权;禁止法国金钱银币出境,限制教皇财政收入;召集首次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取得国内各等级的最大支持。此举()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加征新税B.标志着欧洲等级君主制确立C.推动法国城市开始取得自治权D.有利于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排挤司法机关里神职人员,夺回司法权……禁止法国金钱银币出境……召集首次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取得国内各等级的最大支持。”,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取得司法权以及国内各等级的最大支持,进而加强了王权,有利于法国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从而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加征新税必须经过三级会议的同意,排除A项;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而非欧洲等级君主制的确立,排除B项;法国的城市自治是11-12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据此可知,英国()时间文件成果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A.逐渐形成有限王权的历史传统B.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215年《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 侵犯。……1628年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41年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可以看出英国从13世纪初至17世纪,对专制王权进行限制,有着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A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排除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排除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D项。故选A项。16.美国立国以来,总统领导过多次战争,参议员戈德华特1973年统计美国有204次战争,其中只有5次经过国会宣战。杜鲁门向朝鲜派兵、肯尼迪和约翰逊向越南派兵、尼克松轰炸柬埔寨,都是使国会在事后被迫接受既成事实的。材料说明美国()A.致力于树立联邦政府的权威B.分权制衡天平有所失衡C.国会对总统有绝对的控制力D.争夺霸权已是首要战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总统领导下的战争,往往是在事后让国会承认既成事实,体现了美国总统权力在特殊时期的上升,这显然与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衡不符,说明这一制衡体系有所失衡,B项正确;材料只列举了战争行为中总统权力的上升,不能证明联邦政府权威不断扩大,排除A项;国会与总统分权制衡,并没有绝对控制力,排除C项;材料重点在讲述总统与国会的相互关系,而非与苏联争夺霸权,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监察在中国源远流长。伴随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秦汉时期监察制度初步形成。汉武帝时期颁布的《六条察郡之法》奠定了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法的基础。汉代采取了多元制的监察组织方式,不仅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进行监察,而且还有上级行政机构对下属机构进行监察。魏晋时,御史台脱离少府,与行政相分离,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清代对监察官也实行定量考核,以实绩黜陟监察官。——李瑞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及启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特点;并指出选官制度变化的实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两个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名称。并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答案】(1)发展特点: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选拔。实质:逐渐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意义: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等。(任答3点3分)(3)官职:御史大夫;刺史;评价:积极: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腐;加强中央集权;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选拔。实质: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得出逐渐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2)意义:依据材料“在能破朋党之私此选举……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得出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的弊端、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从对世家大族的打击分析,得出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从中央集权的角度分析,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对官员文化素养分析,得出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统治基础角度分析,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3)官职:依据所学三公九卿制以及刺史制度的知识分析,得出御史大夫;刺史。积极:依据材料“不仅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进行监察,而且还有上级行政机构对下属机构进行监察”,得出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腐;依据材料“伴随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得出加强中央集权。局限:从专制体制的本质分析,得出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新政各项政策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各阶层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材料四:如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新政的历史功过。(3)据材料四,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不同之处: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多;社会反应激烈。评述:积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引发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探索;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任答2点)消极:推行过程中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走向失败。(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其它言之有理亦可)(3)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要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改革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坚持创新。(任答3点)【解析】【详解】(1)商鞅变法:依据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得出废井田、开阡陌。孝文帝改革:依据材料“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得出推行均田制。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以及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传统的井田制逐渐的瓦解,得出商鞅变法原因:井田制崩溃;依据材料“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得出孝文帝改革原因:土地兼并严重。(2)不同之处:依据材料“与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清末新政”,得出持续时间长;依据材料“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得出涉及领域多;依据材料“引起了各阶层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得出社会反应激烈。积极:从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分析,得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依据材料“引起了各阶层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得出引发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与探索;从民众的政治参与分析,得出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从对革命形势的发展分析,得出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从思想传播的分析,得出推动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消极:依据材料“引起了各阶层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以及新政最后的结果分析,得出推行过程中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走向失败。(3)启示:从坚持改革分析,得出要坚持改革开放;从思想解放分析,得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从改革的深化分析,得出要不断推进全方位改革步伐;从人民利益分析,得出改革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从创新分析,得出要坚持创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大反攻前夕19个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的行政区结合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浴血奋斗”的历史,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政权建设”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制度建设,保证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起义和暴动中,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1931年11 月,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战时期,在抗日根据地设边区政府和参议会,实行三三制原则,这些措施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战争时期,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制度建设,保证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阐述: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这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战时期,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所产生的影响。解放战争时期,依据图示结合所学,说明行政区设置的背景以及对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即可。最后总结,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不列颠傲然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备加关注的问题。恰巧,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场多国战争成了文官制改革的催化剂。材料二:——摘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摘自《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就文官制度对西方政府管理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答案】(1) 背景:传统官制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启蒙思想的传播;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克里米亚战争。(任答5点)(2)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任答3点)分析:积极①规范了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③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层次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解析】【详解】(1)背景:从传统官制本身分析,得出传统官制的弊端;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世界工厂”,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依据材料“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得出政党分肥制的弊端;从启蒙运动的影响分析,得出启蒙思想的传播;依据材料“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得出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依据材料“一场多国战争成了文官制改革的催化剂。”,得出克里米亚战争。(2)特点:依据材料“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依据材料“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得出政治中立;依据材料“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得出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从职务本身分析,得出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影响:积极:从文官体系分析,得出规范了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从对政府工作的影响分析,得出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分析,得出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从文官本身的内部弊端分析,得出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从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分析,得出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从对政府的工作效率影响分析,得出文官层次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21 18:0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6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