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7
2
/27
剩余2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40分,第Ⅱ卷共60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神经调节的实现依赖完整的结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轴突和树突都可构成神经纤维B.完成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通常不含有中间神经元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的神经D.大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A错误;B、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完成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通常含有中间神经元,B错误;C、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支配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正确;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等)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D错误。故选C。2.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甲、乙的连接方式,测量的是静息电位B.刺激图A中的C处,甲、乙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两次偏转C.图B中bc段由Na+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D.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变小【答案】B【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表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测量时需要电流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接在膜内一个接在膜外,而甲、乙电流表电极都在膜外,测量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B、刺激图A中的C处,兴奋不能同时到达甲、乙电流表,两表的两个电极均依次兴奋,发生两次偏转,B正确;C、图B中bc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由K+外流引起,该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ATP,C错误;D、如果某种药物类似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则会使突触后膜更加处于静息状态,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D错误。故选B。3.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低于阈电位)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突触后膜)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均使突触前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B.上一神经元受到刺激后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兴奋的产生机制是通道开放导致通过逆浓度梯度外流【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次刺激时,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详解】A、在单次刺激和多次刺激下,都导致下一神经元(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说明两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均使突触前膜处发生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B、由图可知,在连续刺激上一神经元的情况下,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所以上一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B正确;C、据图可知,单次阈下刺激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但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兴奋的产生机制是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该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D。4.慢肌肉接头是一种类似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Ca2+通道打开,致使Ca2+内流,面Ca2+可促进乙酰胆碱(ACh,此处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Ca2+经Ca2+通道内流可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B.图中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兴奋C.图中突触小体上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相关酶全部降解【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突触结构的功能,图中钙离子内流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导致突触后膜兴奋。【详解】A、题干中说明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Ca2+通道打开,致使Ca2+内流,Ca2+通过的是Ca2+通道,是一种协助扩散方式,可推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A正确;B、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兴奋,B正确;C、图中突触小体上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纤维上是电信号,兴奋传递给神经递质时转变为化学信号,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相关酶降解,但有些神经递质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D错误。故选D。5.某生物体内存在A.B.c三个神经元构成的1、2两个突触结构,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膜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a轴突末梢的膜既可以作为突触前膜又可以作为突触后膜B.乙曲线没有显示出电位变化是因为神经递质在1处的扩散出现了问题 C.同时刺激a和b,神经元c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丙表明a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止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2、分析题图: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只刺激a时,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只刺激b时,不能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同时刺激a和b,c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减弱,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神经元a轴突末梢的膜既可以作为突触前膜又可以作为突触后膜,A正确;B、乙曲线没有显示出电位变化是因为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C、同时刺激a和b,神经元c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C错误;D、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阻止细胞间信息的传递,D错误。故选A。6.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C.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答案】C【解析】【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详解】A、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从而减少情绪波动,A正确;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C、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C错误;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也是感觉的产生部位,D正确。故选C。7.下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健康成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两个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B.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它们的中枢都在大脑C.通过途径③的调节使膀胱缩小,通过途径④的调节使膀胱扩大D.图甲的运动是受意识支配的,而图乙的排尿是不受意识支配的【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途径①代表小脑或脑干通过脊髓控制肌肉收缩等运动,人体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因此在运动中身体能够保持平衡是通过途径①的调节来实现的,A正确; B、肌肉收缩等运动的调节直接受脊髓低级中枢的调节,同时还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对脊髓的分级调节,此时高级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等多种,B错误;C、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扩大和缩小,途径③为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途径④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C错误;D、大脑通过脊髓对排尿活动进行调节,故排尿受意识支配,D错误。故选A。8.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流动情况,①②表示物质,并且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表示胰液B.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性激素,②可表示促性腺激素C.若该器官为肝脏,①可能是胰岛素,②可表示释放的葡萄糖D.若该器官为肾脏,①可表示重吸收的水,②可表示抗利尿激素【答案】B【解析】【分析】1、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器官,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性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2、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合成分泌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但②不可能是胰液,胰液是通过导管释放到十二指肠,不到血液中,A错误;B、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器官,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①可能是性激素,②可表示促性腺激素,B正确;C、若为肝脏,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水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释放到血液中,补充血糖,C错误;D、若该器官为肾脏,② 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因为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D错误。故选B。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细胞生物都只能生活在水中,并从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都属于体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D.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的环境中,如衣藻、眼虫等都生活在水中,有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如结核杆菌等就是寄生在动物体内,A错误;B、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但不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B错误;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都属于体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C错误;D、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正确。故选D。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②激素、突触小泡、氨基酸③葡萄糖、CO2、胰岛素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⑤受体、载体、消化酶⑥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A.①③⑥B.③④⑦C.①②⑤D.②③⑥【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含有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详解】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①中水、无机盐、血浆蛋白都存在于血浆中,因此属于内环境;②中激素经体液运输,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氨基酸可以在血浆等内环境中出现;③ 葡萄糖、CO2都是血浆等的组成成分,胰岛素经血浆等的运输,因此都属于内环境成分;④中呼吸酶属于胞内酶,只存在于细胞内,因此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⑤受体、载体一般位于细胞膜上,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这些都不是内环境成分;⑥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可以与乳酸反应,因此发生在内环境中;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应,因此发生在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综上所述,①③⑥正确,故选A。11.马拉松长跑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快、口渴和血糖含量下降等现象,一段时间后机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跳加快使心肌细胞糖原分解增强,可维持机体血糖的正常水平B.出汗时,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运动时,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D.指标恢复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神经递质、激素等信号分子的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A错误;B、出汗时,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相对稳定,B正确;C、运动时,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调节呼吸运动,从而将更多的氧气输入体内,更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C正确;D、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指标恢复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神经递质、激素等信号分子的作用,D正确。故选A。12.图为肠道菌群引发肥胖机理的部分示意图(“+”表示增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微生物产生的乙酸增多,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胰岛素增加,导致肝糖原分解加强 B.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黏膜分泌细胞产生胃饥饿素,该过程说明神经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部分C.胃饥饿素促进营养摄入量增加,使微生物产生乙酸的量增加,①②③过程存在反馈调节D.机体内的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详解】A、胰岛素会降低血糖,会抑制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会使血糖升高,A错误;B、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黏膜分泌细胞产生胃饥饿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胃黏膜分泌细胞是效应器,B错误;C、胃饥饿素促进营养摄入量增加,使微生物产生乙酸的量增加,①②③过程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D、体液不能定向运输激素,D错误。故选C。1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素以及抗过敏等生理作用,其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随着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各处器官,但是只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B.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停止分泌和C.该调节机制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D.使用类药物进行抗炎症治疗时应谨遵医嘱,以防肾上腺等器官功能减退 【答案】B【解析】【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详解】A、ACTH属于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但由于只有肾上腺皮质上有其受体,故只能作用于于肾上腺皮质,A正确;B、G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经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CRH和ACTH,使CRH和ACTH的分泌量减少,而不是停止分泌,B错误;C、图中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系统,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C正确;D、由于负反馈调节,临床用于抗炎症治疗的GC类药物,若大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减退,由于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发育和产生GC,因此垂体功能减退会导致肾上腺的功能也减退,故使用GC类药物进行抗炎症治疗时应谨遵医嘱,以防肾上腺等器官功能减退,D正确。故选B。14.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科学史实验结论A用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B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引起胰液分泌C从胰管被结扎的狗体内取出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另一只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检测到患病狗的血糖迅速下降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是由胰岛分泌的 D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同一个电表上,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静息电位为零电位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2、胰腺的胰岛是内分泌腺,可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二者共同维持血糖的平衡。3、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用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使狗建立条件反射,说明了“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A正确;B、为了验证胰液的分泌是一个化学调节的过程而不是“顽固的神经反射”,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沙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实验证明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B正确;C、先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然后注入另一只狗萎缩的胰腺提取液,检测患病狗的血糖降低,说明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C正确;D、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微电极,并将它们连接到同一个电表上,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变化,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但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并不是零电位,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母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Na+通道和K+通道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的①⑥。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1过程③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图2中的乙和丙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C.由图可知,神经元细胞质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降低【答案】AC【解析】【分析】神经细胞内K+明显高于膜外,而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所以表现为内正外负;之后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详解】A、图1中的③膜电位上升,原因是钠离子大量内流,其转运方式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不消耗能量,A错误;B、图2中的乙和丙可分别是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和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B正确;C、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错误;D、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则神经细胞兴奋时,内流量减少,则动作电位减小,即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减小,D正确。故选AC。【点睛】16.如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①~⑥表示细胞或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B.神经递质只有进入下一神经元内与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会使下一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D.发生膝跳反射时,①处肌肉发生收缩的同时⑥处肌肉发生舒张【答案】CD 【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据图可知,该反射为膝跳反射,①中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⑤表示传出神经,⑥表示效应器。【详解】A、结构④⑤是该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兴奋传递时,由于在细胞间传递的单向性,决定在反射弧上也是单向传导,A错误;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神经递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内,B错误;C、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下一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是下一个神经元更难兴奋,C正确;D、发生膝跳反射时,③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④处的传出神经兴奋,因此①处肌肉发生收缩;③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⑤处的传出神经被抑制,因此⑥处肌肉发生舒张,D正确。故选CD。17.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可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和促进肾集合管重吸收水。下图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加,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受体X结合后,经一系列信号转导可致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与管腔膜发生可逆性结合 B.抗利尿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和肾集合管细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两种细胞受体不同引起的C.当某人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可口服抗利尿激素,以便加快对水的重吸收D.水分子采用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穿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答案】ABD【解析】【分析】水平衡的调节: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A、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与管腔膜发生结合后,能加强对水的重吸收;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与管腔膜的结合减少,减弱对水的重吸收,由此可知,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与管腔膜发生可逆性结合,A正确;B、抗利尿激素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抗利尿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和肾集合管细胞的作用不同可能是两种细胞受体不同引起的,B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口服会被分解,因此当某人口服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被分解,不能起作用,C错误;D、水分子通过管腔侧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通过基侧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即水分子采用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穿过管腔膜和基侧膜,D正确。故选ABD。18.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部分调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A.①和③所代表的两种调节方式共同协调,相辅相成B.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但不存在反馈调节 C.③所代表调节方式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较广泛D.方式③中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答案】BCD【解析】【分析】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A、方式①为体液调节,方式③为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A正确;B、方式①②为体液调节,均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C、③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小,C错误;D、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也需要体液,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处,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D错误。故选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19.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A是小肠),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___,Ⅱ表示__________。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__层细胞膜。(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_____(化学物 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下列属于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有__________。A.营养不良B.肾小球肾炎C.吃了很咸的食物D.淋巴循环受阻(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成分有机酸蛋白质AB1425.02.51.5103.36.016.0C1474.01.251.0114.07.51.0D101402.510.3525-47则ABCD中与图乙中⑤相对应的字母是__________。(4)图乙中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若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维持相对稳定。正常人血浆的的范围是__________。(5)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__________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依赖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答案】(1)①.肺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③.9##九(2)①.①②.蛋白质(血浆蛋白)③.ABD(3)D(4)①.⑤②.(碳酸氢钠)③.7.35-7.45(5)①.理化性质(或温度、渗透压、酸碱度)②.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图甲a、b、c分别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是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表示小肠,B表示肾,C表示皮肤;D表示肺。图乙①为血浆,②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③为组织液,④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⑤为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图甲中的D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故表示器官为肺;Ⅱ表示从B器官(肾)进入内环境,故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氧气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到达肝部组织液,再穿过肝细胞膜即到达肝细胞内,至少4×2+1=9层细胞膜。【小问2详解】图甲中的a为血浆,故对应图乙中的①;③为组织液,其成分与血浆相近,不同点是血浆①比组织液③ 含有更多的蛋白质;①血浆中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可造成组织水肿的原因有:A、营养不良使摄入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中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B、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会使血浆中蛋白减少,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C、吃了很咸的食物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从组织液吸水,不会出现组织水肿,C错误;D、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组织液中部分蛋白无法通过淋巴循环运走,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吸水,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ABD。【小问3详解】图乙中⑤为细胞内液,其渗透压主要由钾离子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D钾离子含量明显高于BC,故D为细胞内液。【小问4详解】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来源于细胞内液,故图乙中CO2浓度最高的是⑤细胞内液;若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液中的(NaHCO3)HCO3-反应,生成碳酸,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正常人血浆的pH的范围是7.35-7.45之间。【小问5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依赖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0.人体运动需要对肌群进行精准的调控来实现。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表现出交互神经支配,从而使人既避开了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如图1)。该调节过程涉及多个中枢神经元,为多突触反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钉子造成的伤害性刺激引起①兴奋时。兴奋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屈(腿)反射的反射强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2)当兴奋传递到神经元②时,兴奋在②上进行__________向传导,并引起②的轴突末梢释放__________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最终使屈反射中的伸肌舒张。(3)在上述过程中,此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也增加。使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通常通过化学方式传递信息(化学突触)。在上图伸腿反射中,参与该反射的突触可存在于__________(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化学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与膝跳反射相比。图1中的反射所需要的时程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 (5)科学研究发现,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通过电信号传递的电突触(如图2)。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的特点是__________。【答案】(1)①.外负内正②.(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答“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给分)(只答“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肌肉”不得分)(2)①.单②.抑制性③.变大(3)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4)①.AB②.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③.多突触反射需要经过较多的突触延搁(答到“突触数目多”、“较多的突触”“该反射为多突触反射”等,意思对即给分)(5)传递速递快,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是双向的【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当钉子造成的伤害性刺激引起①兴奋时,兴奋处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在曲腿反射中,表现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小问2详解】由于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面,所以在②上只能进行单向传递;②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所以当其兴奋时,会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变大,使屈反射中的伸肌舒张。【小问3详解】此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这是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小问4详解】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所以在上图伸腿反射中,参与该反射的突触可存在于图1中A和B的位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花费的时间远大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与膝反射相比,该反射过程需要经过突触数目较多,所以有较多的突触延搁,因此花费的时间多。【小问5详解】电突触的信号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需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电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由离子通道连接,结合图示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双向性。21.图1表示人体内E2(一种雌激素)、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图2表示脂肪细胞中胰岛素作用机制及游离脂肪酸()对糖代谢的作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器官甲是__________,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器官甲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__________调节。(2)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一方面可通过分泌__________(填激素中文名称)间接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产热;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__________直接调控胰腺中的__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__(填激素中文名称),提高血糖浓度。(3)根据图2可知,胰岛素与__________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__________,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4)游离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据图2分析,游离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起的作用有__________。①抑制含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②使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③使胰岛素和结合后形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缺失 ④引起胰岛素与的结合发生障碍(5)米格列奈钙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途径如下图所示。米格列奈钙主要通过两种作用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第一种途径是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关闭通道,引起内流,导致囊泡脱颗粒,胰岛素释放;第二种途径则是进入胰岛B细胞,与结合,激活__________,从而释放,导致囊泡脱颗粒,胰岛素释放。【答案】(1)①.下丘脑②.正反馈(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神经递质③.胰岛A细胞④.胰高血糖素(3)①.胰岛素受体②.细胞膜上的含量(4)①④(5)①.②.内质网【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图1中,器官甲是下丘脑,器官乙是垂体、器官丙是卵巢,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甲器官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升高,有利于合成和分泌E2,这属于正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胰腺调节血糖平衡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雌激素使胰岛素生理效应下降,使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能力减弱。2、图2示表示胰岛素对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调节机制。葡萄糖转运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在胰岛素的信号刺激下,转移到细胞膜上,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肌肉等组织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器官甲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所以器官甲是下丘脑;排卵前,E2含量升高,导致器官乙对甲器官分泌的①敏感性升高,促进器官乙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进E2性激素的分泌,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在饥寒交迫时,器官甲(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升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另一方面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调节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提高血糖含量。【小问3详解】 根据图2可知,图中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IR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增加细胞膜上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以降低血糖浓度。【小问4详解】①结合图2分析,游离脂肪酸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可能起的作用有抑制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①正确;②游离脂肪酸(FFA)不会使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因为胰岛素抗体的产生引发的自身免疫病,②错误;③若游离的脂肪酸使胰岛素和IR结合后形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缺失,则会阻止胰岛素的作用,显然与胰岛素抵抗现象不符,③错误;④游离脂肪酸可能会导致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能量降低或引起胰岛素与IR的结合发生障碍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进而表现为胰岛素抵抗,④正确。故选①④。【小问5详解】结合题图分析可知,米格列奈钙主要通过两种作用途径促进胰岛素分泌:第一种途径是与胰岛B细胞质膜上的SUR1结合,关闭KATP通道,引起Ca2+内流,导致囊泡脱颗粒,胰岛素释放;第二种途径则是进入胰岛B细胞,与RyR结合,激活内质网,从而释放Ca2+,导致囊泡脱颗粒,胰岛素释放。22.人体受某些病毒感染后会引起发热,在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如下:(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1)人体中含有激素乙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除了图中的作用以外,还对神经系统有影响,该影响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人体骨骼肌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使产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_。 (3)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__________(填“是”或“否”)科学?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4)健康炼钢工人在高温环境中主要通过__________途径增加散热;但由于劳动强度大机体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促进新陈代谢,供给机体更多的能量;即使如此人也不能在极温条件下停留过久,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__________。【答案】(1)①.甲状腺②.体液/血液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④.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2)①.大于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3)①.否②.增盖棉被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减少,体温进一步升高(“机体散热量减少”)(4)①.(汗腺)分泌汗液/排汗②.肾上腺素③.有限的【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小问1详解】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即含有激素乙的受体细胞是甲状腺细胞;甲状腺激素除可以提高体温外,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于幼年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小问2详解】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人体骨骼肌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使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据图分析,在体温上升期,体温的调节方式既包括神经调节,如传出神经,也包括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等,即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小问3详解】由于增盖棉被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减少,体温进一步升高(“机体散热量减少”),故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不科学。【小问4详解】健康炼钢工人在高温环境中主要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排汗途径增加散热;能够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体温升高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故人不能在极温条件下停留过久。23.肾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肾脏实质性病变是引起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下图为肾性高血压发生的部分机制示意图,其中,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 Ⅰ.再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肾脏实质性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得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加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与过程①相比,过程②的反应速度__________。若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反馈。(2)图中促进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__________;肾脏发生实质性病变后,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激肽释放酶的量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3)临床上,医生在诊断肾性高血压时,通常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__________对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4)医生建议,肾性高血压患者应低盐饮食,其依据是__________。(5)血管收缩素Ⅱ能引起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有研究发现过强的炎症反应会使血管弹性和结构受损引起高血压。因此抗炎治疗是改善高血压的新思路。白细胞介素-22(1L-22)是一种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某团队研究了1L-22对小鼠血压的影响。实验材料:适龄、血压正常的健康雄性小鼠45只,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血管收缩素Ⅱ溶液和抗1L-22抗体溶液,生理盐水等。①下表是实验的一些步骤,请根据题意完成表格内容。实验目的主要操作过程实验动物选择和处理将小鼠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抗1L-22抗体组。__________组小鼠通过微型渗透泵植入的方法持续微量输入血管收缩素Ⅱ,对照组小鼠用同样的方法输入__________。另外,抗1L-22抗体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抗1L-22抗体 血压监测分别于注射前ld,注射后第1、7、14、21、28d利用小动物无创血压仪检测小鼠的血压变化,为降低误差,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血清学检测实验28d后,采集外周血,离心后收集血清,检测__________和其他促炎因子的含量②下图是各组小鼠血压检测的结果图,注射前各组小鼠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注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升高,出现高血压症状;与模型组相比,抗1L-22抗体组__________。分析可知1L-22在血管收缩素Ⅱ介导的升压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1)①.神经调节②.较缓慢③.正(2)①.神经递质、血管紧张素Ⅱ②.减少(3)肾小管和集合管(4)低盐饮食能阻止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增加,从而避免血压进一步升高。(5)①.模型组和抗1L-22抗体组(缺一不得分)②.等量的生理盐水(缺少“等量的不得分”)③.白细胞介素-22(1L-22)④.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准确、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题图显示肾脏病变后,肾血流量减少,肾素分泌增加,血管紧张素增加,血管收缩,最终导致出现肾性高血压。【小问1详解】图示肾脏实质性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得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加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过程①为神经调节过程,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因而调节过程表现为作用速度快、作用时间短暂的特征,过程②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因而该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从反应速度和作用时间看,表现为反应时间速度较慢、作用时间比较长、作用范围广的特点。若肾性高血压不加干预可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高血压更严重,这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小问2详解】图中促进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和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II。据图可知,激肽能抑制外周血管收缩,激肽释放酶能促进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因此肾脏发生实质性病变后,皮层近曲小管细胞分泌激肽释放酶的量应为减少,使激肽减少,从而减少激肽对外周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最终形成肾性高血压。【小问3详解】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血管紧张素II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小问4详解】肾性高血压表现为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Na+重吸收,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引起高血压,所以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取,因为食盐摄入过多,血浆中Na+含量增加,渗透压上升,血量增加,血压上升。故低盐饮食能阻止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增加,从而避免血压进一步升高。【小问5详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9-20 03:30:02
页数:27
价格:¥2
大小:1.6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