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一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河南某中学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封闭透明的玻璃柜内,在底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盆冰块,在柜顶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甲和一张竖立的纸片乙,电炉通电后,观察纸片的偏动情况。完成下面小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大气受热过程C.热力环流D.风形成2.电炉通电后,玻璃柜内纸片甲、乙的偏动方向为()A.纸片甲向右偏,纸片乙向左偏B.纸片甲向左偏,纸片乙向右偏C.纸片甲向左偏,纸片乙向左偏D.纸片甲向右偏,纸片乙向右偏3.依据以上实验原理推断,正确的是()A.模拟夜晚的山谷风时,电炉对应山坡B.模拟白天的海陆风时,冰块对应陆地C.模拟城郊风时,冰块对应城市D.模拟夜晚的海陆风时,电炉对应海洋【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炉受热后,使空气受热上升,冰块使空气冷却后形成下沉气流,故近地面气流由冰 块处流向电炉处,而高空气流从电炉上空流向冰块上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甲向右偏,纸片乙向左偏,实验反映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通电后电炉处温度高,气流上升,电炉所对应的顶部形成高压。冰块处气温低,气流下沉,冰块所对应的顶部形成低压,冰块与通电电炉之间存在热力环流,顶部气流由电炉顶(高压)流向冰块顶(低压),故纸片甲向右偏,BC排除;底部气流流向与顶部刚好相反,故纸片乙向左偏,A正确,D错误。故选A。【3题详解】若此实验模拟夜晚的山谷风环流,电炉处为上升气流,对应为山谷(夜晚降温慢,气温高),A错误。若此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环流,冰块处为下沉气流,对应为海洋(白天升温慢,气温低),B错误。若此实验模拟城郊风环流,冰块处为下沉气流,对应为郊区(郊区昼夜气温都比城区低),C错误。若此实验模拟夜晚的海陆风环流,电炉处为上升气流,对应为海洋(夜晚海洋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D正确。故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2021年6月,加拿大北部出现短时极光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停电现象,并波及美国东部地区。据分析,本次停电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完成下面小题。4.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黑子减少C.太阳黑子增多D.太阳辐射减弱5.该次“喷嚏”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气象气球改向B.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C.信鸽迷失方向D.环大西洋地区地震增多【答案】4.A5.C【解析】【分析】【4题详解】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是一个短时间的爆发过程,应该是耀斑爆发,A正确;太阳黑子减少、太阳黑子增多、太阳辐射减弱都不是短时间爆发的过程,BCD错误。所以选A。【5题详解】气象气球方向改变主要受风力风向的影响,太阳活动不影响风力风向,A错误;太阳活动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B错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信鸽是借助地球磁场辨别方向,C正 确;地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跟太阳活动无关,D错误。所以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异常往往导致气候异常。海水的密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小题。6.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A.盐度B.深度C.径流D.温度7.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C.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上出现的“海中断崖”现象不会影响人类活动8.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啸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B.潮汐是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发生周期性涨落现象C.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如北美的纽芬兰渔场D.波浪、潮汐、洋流、海啸、风暴潮等均蕴藏巨大能量,能为人们方便利用【答案】6.D7.C8.C【解析】【分析】【6题详解】结合课本所学基础知识可知,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是温度,故D正确;盐度、深度、径流都不是影响表层海水密度最明显的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会受到温度、盐度以及深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A错误;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低,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故C正确;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上出现的海中断崖现象一定程度上会给在影响到人类海洋中的活动,故D错误。所以选C。【8题详解】风浪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海啸不是一种常见的波浪形式,故A错误;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故B错误;寒暖流交汇可以形成大的渔场,北美的纽芬兰渔场是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形成的,故C正确;波浪、潮汐、洋流、海啸、风暴潮等蕴藏巨大能量,但不易被 人们开发和利用,故D错误。所以选C。【点睛】海水密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引起河流下蚀的基本动力是河流活力的变化(河流活力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的乘积的半数成正比,与输沙量成反比),而导致河流活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有新构造、气候、河流袭夺或改道等因素。图甲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图,T0、T1、T2、T3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图乙为“另一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形成图甲与图乙两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堆积 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 流水侵蚀C.流水堆积 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10.研究阶地在科学上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城市、工厂、聚落、农田常分布在阶地上,图中分布农田机率最小的是()A.T0B.T1C.T2D.T311.区域气候环境会影响到植被、河流流量和含沙量,从而会使河流下蚀形成阶地,这种因气候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图中任一阶地的形成可推测出气候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A.冷干B.暖湿C.冷湿D.暖干【答案】9.D10.A11.B【解析】【分析】【9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图甲为河流下切侵蚀而成,为河流侵蚀地貌;图乙为洪(冲)积扇,是由于河流携带泥沙,在出山口位置河流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成,是河流堆积地貌。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生活、生产活动的良好选择。根据材料可知,T0阶地形成最晚,沉积物比较薄,土壤肥力欠缺,同时距离河流过近,容易被河流淹没,故分布农田机率最小,A正确。其余阶地海拔高于河水位,土层较厚,应该分布农田,BC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1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候干燥期含沙量增多,大量泥沙沉积,以堆积作用主;温暖湿润期含沙量减少,堆积作用弱,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因此图中任一阶地形成时气候应当为暖湿。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郑州着力进行智慧公交建设。郑东新区自动驾驶一号线于2020年6月开通,是国内首条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商用智能公交线路,无需司机驾驶,公交车从车站驶出,自主选择车道,主动避让障碍物,自动停靠智能站台,还能与交通信号灯联动,适当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载至目前,这条全长17.4千米的特殊公交线,设有智能公交站台34座,已累计安全达营超过73万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影响郑州市智慧公交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B.市场C.资金D.道路13.郑东新区自动驾驶一号线的开通有助于降低()A.居民出行需求B.居民出行成本C.公交公司驾驶成本D.道路建设成本【答案】12.A13.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智慧公交能够“自动驾驶”“自主选择车道,主动避让障碍物,自动停靠智能站台,还能与交 通信号灯联动,适当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这说明智慧公交建设对科技水平要求较高,A正确;市场、资金、道路会影响郑州市智慧公交的建设,但是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郑东新区自动驾驶一号线无需司机驾驶,因此可以减少公交公司的驾驶成本,C正确;不影响居民出行需求,A错误;居民出行成本取决于票价,和线路的开通影响不大,B错误;因为需要建设特殊公交线,所以道路建设成本将提高,D错误。故选C。【点睛】交通运输线区位条件: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经济因素——资源、经济、科技、人口;社会因素——就业、国防、民族团结、脱贫致富。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A.高度发达的交通网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15.“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A.完善了郊区服务功能B.地域范围得到扩展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D.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答案】14.B15.A【解析】【14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绿腰带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场所,能够发展的前提应是市场需求,需要有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才能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绿腰带项目实施地点在城市郊区,离城市近,不需要高度发达的交通网,过度密集的交通网会大量占用农业用地,排除A。绿腰带项目实施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吸引外来人口就业,因此当地拥有充足的剩余劳动力不是发展前提,排除C。绿腰带项目不是高科技产业,拥有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有利于项目实施和发展,但不是发展前提,排除D,本题选B。【15题详解】绿腰带项目是要保持郊区乡村的风格,对推动郊区城市化进程影响不大,C不符合题意。绿腰带项目并没有使郊区地域范围得到扩展,B不符合题意。绿腰带项目完善了郊区对城市的服务功能,不仅为城市居民 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还提供了适宜的休闲场所,A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绿腰带项目要保持农业用地,所以没有改变土地利用类型,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点睛】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指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第2卷:非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区人口约13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0%和全国城市人口的40%,且仍有大量农村人口持续涌入,城市核心地区用地已接近饱和,因此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用刚果河河底清理出的淤泥,整体垫高新城建设用地:设计修建一些小型人造景观湖泊,像串珠一样分布在整个新城用地中。刚果(布)工业不发达,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1)说明新城区内清淤垫地、设计串珠状人工湖泊的自然地理背景条件及其作用。(2)分析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的益处。(3)新城建设过程中需就地同步配套建设适量产业园区,简析其原因。【答案】(1)背景条件:东北新城位于滨河湿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内涝。作用:清理河底淤泥,垫高新城建设用地,利于河流行洪,减少洪涝对新城区威胁;串珠状湖泊在汛期可自动蓄水,减少城区内涝;人工湖泊与环水景观、绿道相结合,提供优美开放空间;改善新城区居住和办公环境,提高湖泊周边土地商业价值。(2) 刚果(布)属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基础建筑材料稀有昂贵;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就地取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各群体支付能力;装配式住宅可拆卸,利于未来对新城用地进行再开发。(3)新城建设就地同步配套建设适量产业园区,可以扩充就业岗位,缓解因大量农业人口涌向首都,造成的就业岗位严重不足问题。【解析】【分析】本题以刚果(布)新城区建设为背景,涉及湿地的功能,住宅选材的原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刚果(布)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刚果(布)规划建设的新城位于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城区降水多,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易发生城市内涝。河底清理出的淤泥,整体垫高新城建设用地,清理河底淤泥,可以疏通河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的威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湖泊像串珠一样分布在整个新城中,湖泊面积大,蓄洪能力强,当城区降水量过大时,湖泊可蓄积洪水,减轻城市内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串珠状的湖泊景观与环水景观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新城区的的生态环境,提供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湖泊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刚果(布)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钢筋、水泥等基础建筑材料稀有且昂贵;刚果(布)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林木资源丰富,木质建筑的原料丰富,可就地取材,而且与昂贵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相比,木质材料廉价,可极大地降低住宅的建设成本;根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可判断出,O、P区应属于中、低级住宅区(O区位于城区两侧、临近工业及仓储区,P区位于城区边缘),居住对象的收入较低,廉价的木质建筑可满足居住群体的需求,居住群体可以负担得起房价;装配式住宅拆卸方便,利于未来对新城用地进行再开发。【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知识,新城建设就地同步配套适量产业园区,可为大量涌向首都的农业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城区就业有压力。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及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分析新疆吸引人口迁入主要原因。【答案】(1)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较慢,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工作报酬低;人地矛盾尖锐。(2)由内地迁往沿海。原因:东部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其他人口流出区;就业机会多于人口流出地区;生活环境优于人口流出地区。有利影响:直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3)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特点、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成为劳务大省,有剩余劳动力、经济差距大等条件。安徽农村生产力提高,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安徽省相对于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不多元,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作报酬低。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所以有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小问2详解】如图所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内地迁往沿海。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形平坦,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经济收入要高,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是直 接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是加剧东部地区人地矛盾,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小问3详解】新疆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新疆设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前景好,有政策支持,矿产资源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提供大量工作岗位。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下图为河套平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1)指出图示M地所在地形区名称,并简述该地形区的主要特征。(2)简述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北侧等降水量线向西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3)说出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因素,并说明原因。(4)简述河套平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内蒙古高原。地势起伏和缓,开阔坦荡。(2)自东向西减少。地形。(3)水源。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4)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较好;有黄河水灌溉之利。【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降水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详解】(1)读图分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确定M位于内蒙古高原,其地形特征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和缓。(2)读图可知,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其北侧等降水量线向西凸出说明该区域降水量较多,主要是因为该地位于阴山迎风坡一侧,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受阴山抬升降水增多。 (3)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发展种植业必须依靠灌溉水源,因此水源是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因素。(4)河套平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方面进行分析。气候方面,夏季热量充足,多晴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地形、土壤方面,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水源方面,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水源充足,水质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9-18 09:55:01 页数:11
价格:¥2 大小:732.5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