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七上第二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3.运用板块运动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4.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的成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展示图片及资料: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提问: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古诗吗?追问:什么是沧海桑田的变化?读神话故事的资料,互动交流,说一说自己对沧海桑田的理解利用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互动,尽快进入学习中去 活动一:寻找沧海桑田变化的证据1.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1)你能找到哪些证明沧海桑田变化的例子呢?(2)请说出导致沧海桑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海陆变迁?模拟实验:请同学们设计方案,如何使插小旗的陆地变成海洋呢?(可用材料:水)(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会不断扩大?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主要的因素是哪一个?4.资料搜集大展示:(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在太行山岩石中发现的螺蚌化石。(2)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森林和古河道的遗迹。1.合作交流:2.展示交流(1)该区域曾是一片海洋(2)该区域曾是一片陆地总结:通过模拟实验,可总结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3)总结:人类活动也能造成海陆的变化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是自然原因,也是主要因素;人类活动是人为因素。4.展示交流:南京雨花台大量堆积着卵石,古河床的天然遗物,说明这里过去曾经有河流。我国香港、澳门的填海造陆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现、表达的学习意识开展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两种主要力量给学生搭建平台,展示搜集到的资料1.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海陆是不断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二十1.参与交流: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活动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出示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2.设置小小科学家环节:观察世界局部图,说一说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追问:你知道是谁发现这个秘密的吗?3.展示阅读材料: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的?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这一发现,促使魏格纳开始研究大陆漂移。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魏格纳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魏格纳依据前人的研究和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考察,提出了“大陆漂移说”。4.提问:大陆真的在漂移吗?你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证明呢?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2.观察发现: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十分相似,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3.阅读资料,谈感想,谈收获:但是,他的假说在当时被认为是荒谬的。为了进一步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探险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大陆漂移说,现在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一伟大的科学假说,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4.总结归纳:(1)海岸轮廓线相吻合;(2)动物的相似性;(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4)南极地区发现厚学生角色扮演,增加趣味性学生自主发现,锻炼学生的观察、总结的能力利用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索的勇敢精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在互 5.引导学生图说大陆漂移的过程提问: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追问: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厚的煤层也是大陆漂移的证据奥!5.图说地球的历史:大西洋是由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分离而形成的。太平洋慢慢缩小了。帮互助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活动三:探究板块运动1.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的基础上,科学家们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展示六大板块图,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2.解读板块构造学说: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b.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1.阅读与读图自主完成任务一:(1)请找出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2)在图中准确找出六大板块。2.图文结合理解记忆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发挥学生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学生学习,先入为 3.利用六大板块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1)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3)结合地形图,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4.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表示什么?“←→”表示什么?任务三:(1)板块的两种运动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2)板块运动的位置在哪?5.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张裂和挤压产生的现象。6.引导学生利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深入探究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3.读图分析,展示交流(1)太平洋板块(2)印度洋板块(3)印度洋板块4.思考交流:分别表示挤压和张裂两种运动。发现都在板块交界的地方5.观看动画,理解张裂和挤压运动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挤压作用:·陆地:山脉;·海洋:海沟;海洋缩小。张裂作用:·陆地:裂谷、断层;·海洋:海洋、海岭。6.合作交流:(1)地中海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2)红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主明确具体的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利用动画演示来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板块产生的运动现象利用学生好动、且有的好奇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7.出示山系图:请找出世界两大山系,为什么?追问:对比板块分布图,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吗?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8.链接生活: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2)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为什么又被称为“火山国”呢?(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7.找一找: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观察发现: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活跃的板块交界处。8.七嘴八舌,参与交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课堂总结:拓展应用1.图片展示地震带来的灾难。2.合作交流:地震来了怎么办?(要求:在教室、家里、公路上)(1)在教室里,先不要急于跑出教室,首先躲在桌子下面,护住头部。等地震稍微缓和的时候,再有序撤离。(2)在路上,找空旷的地方抱头蹲下。(3)在家里,寻找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进行躲藏,千万不能跳楼逃生。增加实践内容,更好的解决生活问题课堂达标1.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随堂练习,巩 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气候的变化C.大量的水土变化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2.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形成裂谷B.形成低谷C.形成海洋D.形成高山3.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说明海洋可变为陆地B.地震、火山活动可在短时间内改变地形C.台湾海峡底部有古代森林遗迹,说明陆也可变为海洋D.大地非常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5.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日本国土狭小B.日本经济发达C.日本人口众多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回答6~7题:6.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板块①是亚欧板块B.板块②是非洲板块C.板块③几乎全部位于印度洋D.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7.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固基础,课堂达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9-17 01:35:02 页数:7
价格:¥1 大小:923.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