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哈四中2025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2023.8.2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40—16:40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我国历史上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是A.龙山文化时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历史上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商周时期,B项正确;我国历史上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商周时期,ACD项均和材料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主张“择能力”。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国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商鞅在秦国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礼乐制度彻底崩溃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C.德治与法治之争结束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改革时,多推行以才能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打击了贵族特权,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礼乐制度彻底崩溃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的增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德治和法治的争论尚未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3.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老子曰:“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两人的主张都强调()A.维护奴隶主统治B.健全礼与道的体系C.重视自身的修养D.恢复宗法分封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可得出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这体现的是个人的修养礼让。而老子的言论的意思是 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讲究的是一种谋略,也是一种修养。因此二者都强自身的修养,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是维护哪个阶层的利益,排除A项;B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4.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A.设置郡县B.三公九卿C.皇帝制度D.休养生息【答案】D【解析】【详解】“汉承秦制”是说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休养生息是为了巩固统治,恢复经济而采取的措施,而不是政治制度,因此休养生息不同于秦朝的政治制度,D符合题意;ABC是沿袭秦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5.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的小帽在中原和南朝一度盛行,说明汉族人民接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这是民族交融加深的表现,D项正确;魏晋时期男女社会地位不可能平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社会风尚的引领,排除B项;仅根据一个小帽的流行不能说明少数民族完成汉化,排除C项。故选D项。6.《大唐新语》载,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宰相张说对此评论,侍郎虽为“衣冠之华选”,却非往贤所慕;而集贤院学士,怀治国之道、蕴文学词彩,“始可处之无愧”。这主要反映当时()A.社会矛盾缓和B.选官途径多元C.门第观念淡化D.重学风气浓厚【答案】D【解析】【详解】解读材料大意为贺知章升官至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宰相张说评价说,侍郎的官职虽然华贵但却不是圣贤之人所向往的,反而是集贤院学士这个身份,只有胸怀治国的方法,文采出众的人才可以受之无愧,这反映出当时重学风气浓厚,D项正确;材料与缓和社会矛盾无关,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 唐代选官方式是否多样,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门第观念”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澎湖巡检司、釉里红、四等人制②祖冲之、九品中正制、《禹贡地域图》③赵州桥、义仓、三教合归儒④均输平准、中朝、《神农本草经》A.④②①③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朝至元朝历史信息。据所学可知,①元朝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四等人制指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①为元朝;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魏晋南北朝推行九品中正制;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②为魏晋南北朝;③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朝设置义仓(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③为隋朝;④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汉武帝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④为两汉;朝代先后排列是④②③①。故本题选C项。8.洁白无瑕、轻薄透气的棉花,向人们提供了舒适柔和的棉织衣物,满足了人们御寒保暖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如需了解棉花在内地的种植情况,可以翻阅()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唐本草》D.王祯《农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王祯的《农书》是元朝的一部农学巨著,D项正确;《神农本草经》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编著的农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唐本草》唐代的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夕,很多英国商会都督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结合所学,中国的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商人借鸦片走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计划,他们要求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以打开中国大门,便利对中国的侵略,揭示了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侵略中国的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B项正确;材料体现英国商会支持发动战争,未提及英国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民间势力包括多方面的力量,仅凭商会推动战争不能得出民间力量都主张战争,排除C项;材料是英国一些商会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且没有提及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排除D项。故选B项。10.1898年,英国官员提出,俄国在东北修建铁路和占领旅顺港“都是俄国对满洲和盛京最终控制的活动之一,这使得俄国占领了这些海域最重要的海港”,“我们不能将中国北方的土地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英国将被迫“取得一个相应的位置”。在此背景下,英国()A派遣军队攻占北京B.支持浩罕国入侵新疆C.派遣军队进攻台湾D.强租威海卫为租借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898年面对俄国在东北地区的扩张,英国也加强在北方地区对中国的侵略针对俄国,根据所学知识与之相关的事件是强租威海卫为租借地,D项正确;1898年英国并未派遣军队攻占北京,排除A项;浩罕国入侵新疆与针对俄国在东北区的扩张无关,排除B项;英国在1898年并未派遣军队进攻台湾,排除C项。故选D项。11.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涉及到改官制、废科举等举措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新政时期(中国)。由“庚子之变”、“西狩途中”可知,这是指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所以太后所谓的“自强”是指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涉及到了改官制、废科举等措施,C项正确;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是洋务运动,这与题干中的“庚子之变”、“西狩途中”在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瓦解了清政府统治政治基础的是辛亥革命,与题干中的“庚子之变”、“西狩途中”在时间上不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但是题目主旨是由此引发的清末新政,而不是义和团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12.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时间:1926年事件:____________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A.北伐战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西安事变【答案】A【解析】【详解】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排除B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排除C项;1936年西安事变,排除D项。故选A项。13.军事作战中弹药是必不可少的,如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弹药来源与消耗情况。下述变化()时间主要途径消耗情况1937~1939年购买、缴获和国民政府发给弹药获取大于消耗,有大批积存1940~1942年缴获、自造和购买弹药积存锐减1943~1945年自造、缴获和购买获取逐渐多于消耗 A.说明根据地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B.缘于革命统一战线日益扩大C.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深受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发放、收集购买、战斗缴获和自己生产是八路军弹药来源的四种途径,随着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对此四种途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弹药主要途径发生变化,由购买、缴获和国民政府发给到缴获、自造和购买,这与相持阶段日军集中主力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以及国共双方矛盾、摩擦增大有关,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排除;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中,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八路军弹药来源的变化,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图是1952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题词。该题词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启动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C.新中国面临严酷的外部环境D.国民卫生观念根本改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2年12月(中国)。据图示内容“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期间,美国悍然在朝鲜战场上使用了生化武器,发动了细菌战,说明新中国面临着严酷的外部环境,C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1952年,我国现代卫生体系并未建立,排除B项;“根本改观”,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15.1950年5月,我国成立总参测绘局,统筹全军测绘工作。测绘供应国防建设必需的全国精密地形图,并承办人民政府经济建设所需要的测绘业务,有计划地完成全国测绘任务。这表明,新中国测绘事业()A.适应外交政策的转变B.探索维护国家主权的新形式C.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D.立足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的测绘事业首先服务于国防,也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体现出军事优先,兼顾军民的特点,即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C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未发生转变,排除A项;测绘事业服务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国防,但不是新形式,排除B项;新中国的测绘事业既服务于国防也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D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16.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三大外交方针,构成了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对新中国外交乃至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一边倒”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三大外交方针,构成了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被迫倒向苏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一边倒”外交方针回答的是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A项正确;“另起炉灶”回答的是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的问题,排除B项;“求同存异”回答的是如何处理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问题,排除C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回答的如何对待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7.1953年周恩来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这一讲话出台的背景是()A.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B.周边地区局势日益紧张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953年”、“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可知这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D项正确;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这一时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周边地区的局势不再日益紧张,排除B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始于1954年,排除C项。故选D项。18.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征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断B.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C.将印度卷入“希腊化”潮流D.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答案】D【解析】【详解】雅利安人的征服使得达罗毗荼人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而且在文化上吸收了早期印度文化,这说明雅利安人的迁徙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D项正确;雅利安人的迁徙并未中断古印度文明的中断,排除A项;雅利安人的迁徙改变了达罗毗荼人的经济活动方式,并未加剧农牧世界的冲突,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开始希腊化,排除C项。故选D项。19.11-13世纪欧洲城市市民体育兴起,市民组织成立了诸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定期组织与本职业相关的身体练习和比赛。市民体育得到了王权的鼓励和保护,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市民试图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城市的自治权B.城市自治开启了中古时期欧洲各地的体育运动C.城市的体育运动加强了国王与市民之间的联系D.城市体育运动中国王贵族与市民是比赛的双方【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市民体育得到了王权的鼓励和保护,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可以看出城市的体育运动加强了国王与市民之间的联系,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欧洲市民体育得到了王权的鼓励和保护,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因此欧洲城市市民体育的目的不是城市的自治权,排除A项;“开启了”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国王和贵族直接参与到市民体育中,不能就此得出城市体育运动中国王贵族与市民是比赛的双方,排除D项。故选C项。20.17世纪初,荷兰人对于“南方大陆(澳大利亚)”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远超之前西班牙、英国等国。可是,在17世纪40年代他们却停止了探险,因为他们认为“南方大陆”荒无人烟,无法开展贸易活动。由此可知,当时荷兰()A.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C.在争夺殖民霸权中失利D.海外扩张带有商业特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荷兰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40年代,荷兰人认为“南方大陆”荒无人烟,无利可图,便停止贸易活动,这 说明荷兰人的殖民扩张侧重于发展商业,D项正确;17世纪,虽然荷兰海外贸易最为发达,但它不是最大的殖民国家,当时西班牙掌握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故排除A项荷兰在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荷兰人在殖民霸权的角逐中失利,事实上荷兰在17世纪殖民势力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21.《洛克菲勒传》载: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在洛克菲勒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地图,上面标着所有炼油商的位置,他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一个月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十年里吞并了近百家石油企业,到1879年控制全美90%的炼油业,只用了10年时间。这表明当时()A.自由放任经济的盛行B.社会良性竞争氛围的存在C.自由平等思想的实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为了降低成本,争夺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而产生垄断的趋势,材料中洛克菲勒石油帝国的形成就是典型体现,A项正确;材料仅说明标准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无法体现社会竞争手段和自由平等思想的实践,排除B、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材料所示的是私人垄断并未体现与国家政权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22.历史学者钱乘旦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工业化犯了错误,如果没有这些错误的发生,社会主义不会出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应该不会出现。”这句话()A.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B.表明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C.强调了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D.阐释了无产阶级诞生的必然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社会主义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工业化犯了错误,如果没有这些错误的发生,社会主义不会出现”,可以看出其观点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唯物史观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社会主义出现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对社会主义产生的积极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无产阶级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23.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A.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B.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D.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中欧洲列强遭遇重创,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受到影响。而且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因此此时殖民国家采取给予被殖民国家有限权力的改革是为了通过让渡少部分权力来维护日益衰落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美国在战后实力没有衰退,排除A项;这些调整说明亚洲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这些调整导致亚洲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项;它们是为了维护原有的殖民统治,而非“破旧立新”,排除D项。故选C项。24.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并未因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仍坚持这一战略。这主要是由于A.美国与英国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B.中国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C.日本战略重心仍在中国敌后战场D.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压力减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之所以没有战役其“先欧后亚”的战略重心,是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从而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B项正确;“完全一致”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美国没有转移战略重心并不是因为日本战略重心在中国敌后战场,排除C项;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并没有减轻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A.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C.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D.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准确的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实行部分粮食禁运,但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 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说明虽然处于冷战期,但为了本国利益,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会与苏联进行商业贸易,D项正确;题干并没有反映苏联粮食紧张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全球性粮食危机,排除B项;两个国家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体现其受国家利益影响而不是冷战思维,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解析题(共2题,2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建立六十多年以来,标榜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武帝即位诏举贤良之,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罢黜百家,独儒术”;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新阳而疏阴”,所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均出自天意,不可变更。其思想深得汉武帝赏识。孔子修订的《诗》《书》《礼》《易》《春秋》被统治者尊为“五经”,被定为“法典”,传经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从此儒学成为汉代文化思想的主流。——摘编自王新婷、金鸣娟、姚晚霞编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有学者总结出“需要-竞争-选择”这么一条发展脉络:社会首先提出理论需要。社会务阶层根据这一需要作出反应,由于各阶层利益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理论认识,而各种理论认识通过社会满意程度来反馈,从而实现理论的选择。但我们认为,如果再考虑到历史机遇问题,即“需要-竞争-机遇-选择”,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偶然的机遇决定了当时的社会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很快发展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摘编自张洪波、葛善泽《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儒学呈现出的新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儒学相比,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的独特“机遇”。【答案】(1)特征:经学化;神学化;整合性;制度化(2)“机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道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孔子修订的《诗》《书》《礼》《易》《春秋》被统治者尊为‘五经’,被定为‘法典’,传经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得出经学化;根据材料“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均出自天意,不可变更”并结合所学董仲舒君权神授学说,得出神学化;据材料“罢黜百家,独儒术”,得出整合性;据材料“孔子修订的《诗》《书》《礼》《易》《春秋》被统治者尊为‘五经’,被定为‘法典’”,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学趋于制度化。【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五四前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从外部因素影响分析,得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分析,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五四运动的推动;从先进的知识分子分析,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道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荷兰)海上贸易十分发达,但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其政治体制十分僵化,不能够灵活适时调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们把大量的财富用于无休止的挥霍和个人消费,而不是推动本国的产业或者科技的发展……法国的科技发达,丝毫不亚于英国。但当时的法国缺乏工业革命所必需的土壤,路易十六认为科学家们只会高谈阔论,而不能为国家的税收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英国的重点并不在于税收和关税的水平,而在于怎么使用这些税收,在1688年以后,英国的银行已经可以确保税收不会被花费在宫廷、皇帝、皇后的娱乐之上,而被直接用于支付政府赤字和皇家海军的开支。——摘编自JohnU.Neson《IndustryandGovernmentinEngland1700——1900》材料二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的不断增殖。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优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文对工业文明体制的认识。【答案】(1)优势:和荷兰相比拥有一套完善政治体制;和西葡相比资本积累用于发展工业;和法国相比有发展科技的良好环境;有合理的税收制度。(2)认识:贫富分化明显,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资本家追逐利润财富,导致社会道德的衰败;私有财产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强调社会平等。【解析】【详解】(1)优势:根据材料一“(荷兰)海上贸易十分发达,但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其政治体制十分僵化,不能够灵活适时调整”可推出和荷兰相比拥有一套完善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们把大量的财富用于无休止的挥霍和个人消费,而不是推动本国的产业或者科技的发展”可推出和西葡相比资本积累用于发展工业;根据材料一“法国的科技发达,丝毫不亚于英国。但当时的法国缺乏工业革命所必需的土壤,路易十六认为科学家们只会高谈阔论,而不能为国家的税收带来任何实 质性的提升。”可推出和法国相比有发展科技的良好环境;有合理的税收制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9-11 18:55: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62.6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