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3秋4年级上册语文word教案(1-8单元)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0

2/230

剩余2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3秋4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单元)第一单元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畅谈暑假生活,与同学分享暑假的快乐时光。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回顾语文课堂常规。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单元的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4.听《毛毛虫和我》的故事,弄清理想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单元的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回顾暑假。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已经结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四年级的学生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爱上四年级,抒写出新的传奇。你是怎么度过暑假的呢?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刚刚过去的美好暑假。老师知道,很多同学都去旅游了,有去北京的,有去济南的,有去杭州的……猜猜,老师是怎样知道的呢?同学们真聪明!老师看到了大家通过社交网络记录下的假期生活。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入我们的“暑期快乐大本营”吧!二、暑期快乐大本营。(一)说说暑假的味道。1.分享暑假里的快乐事。  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大家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经过,可以说说自己学到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2.小组内畅所欲言。3.指名上台讲,教师稍作点评。230,(二)暑期快乐作文吧。1.全班欣赏学生的优秀作文。(说说自己的感受)2.自己选择一篇在小组内交流。(认真倾听,分享快乐)3.互相交流赏析。三、了解大概,亲近语文。1.认识封面:仔细看看语文书的封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读读目录。认真读读语文书的目录,说说:(1)这本书一共有几篇课文?标“*”的有几篇?(2)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四、提出要求,准备学习。1.拥有《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等学习工具书。2.准备三个簿子:日记本、练笔本和摘录本。3.准备一两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五、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新学期开始了,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毛毛虫和我——送给新学期的自己毛毛虫知道,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蝴蝶。是的,它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当它慢吞吞地爬过菜叶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贪婪地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洞时,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舒展身体晒太阳的时候,它在想着这件事;当它亲吻一朵美丽的小花时,它在想着这件事……我要挑最鲜嫩的叶子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才会有艳丽的色彩;我要多多地吃,它对自己说,这样当我变成蝴蝶的时候,翅膀才会有力气;这金色的光线多么温暖,它对自己说,最重要的是,它将变成金粉装点我的翅膀;这朵小花多么可爱,它对自己说,将来我的翅膀上面,也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来。“哎呀,毛毛虫!好丑好恶心哟!”一个小女孩指着它叫道。这样的话毛毛虫听得多了,一点儿也不会破坏它的好心情。哦,我将长出一双美丽的翅膀,它对自己说。这样想着,毛毛虫昂起了它小小的脑袋,慢慢地爬走了。我知道,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一直都知道,一刻也不曾忘记。所以我从来都不挑食,我知道所有健康的食物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努力地读书,我知道所有那些有趣的书、严肃的书、美丽的书、智慧的书,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230,所以我喜欢认识新朋友,我知道所有那些善良的朋友、聪明的朋友、慷慨的朋友、睿智的朋友,他们的友情以及他们的美好天性,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积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我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做过的每一件事,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所以我喜欢亲近大自然,我知道所有那些美丽的山水、阳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最终都将变成我的一部分,成就一个更好的我自己。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面前照一照自己;每天早晨,我都会在镜子里看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小男孩)。可我知道,在我的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更好的我自己,就像毛毛虫会变成蝴蝶,小种子会长成大树,我也会变成一个更好的我自己。1.毛毛虫的理想是什么?它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是怎么努力的?2.读了故事,说说自己新学期的目标。为了做最好的自己,在语文学习中你准备怎么做?(多阅读、多思考、多写作)六、布置作业,练笔表达。在练笔本上,写上与“老师、语文”相关的两三段话。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学好语文,只读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读更多精彩的书。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开始我们的书香之旅吧!请大家记住每天在书包里放一本优秀的课外书,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来读。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吧!【板书设计】开学第一课暑假是快乐的书是甜的做最好的自己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了解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书写钢笔字的良好习惯。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掌握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注意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正确使用、爱护毛笔。【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准备】钢笔、毛笔、墨水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了解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书写钢笔字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1.先出示本班学生用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230,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字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四年级了,我们要学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二、了解钢笔及用法。1.教师出示钢笔。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学习书写应该用中等的钢笔。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2.学会吸墨水。教师示范用钢笔吸墨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钢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3.学生代表上台用钢笔吸墨水,其他学生观看,注意讲究卫生。三、指导书写。1.注意握笔姿势。教师说明:钢笔的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3厘米;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离桌边一拳。2.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教师出示书写内容——古诗《乌衣巷》。(1)诵读古诗。(2)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去实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四、课堂小结。  学写钢笔字一要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二要有恒心,每天坚持写。五、课后作业。  用钢笔默写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设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认真写钢笔字注意握笔姿势专心 有恒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养成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230,注意整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爱护毛笔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作品导入,认识“文房四宝”。1.先出示毛笔书法作品,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2.再次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人们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离不了这些东西。3.出示实物。教师简单介绍它们的用途。二、讲故事,激发兴趣。教师课前收集有关古人苦练书法的小故事。三、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写毛笔字,一般用中楷毛笔。2.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3.写前注意: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4.掌握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6.写后注意: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四、课堂小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板书设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认真写毛笔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观  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昂”等13个生字,会写“潮、据、堤、阔”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据说”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5.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住特点写具体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感受自然之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0,1.出示课件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毛泽东)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江大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其他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钱塘江的资料呢?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关于钱塘江的资料。)2.出示课件2:补充资料——潮汐通常指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期涨落的现象。师:你们想不想去看精彩的大潮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板书课题:1 观潮)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借助诗句和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也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出示课件3,提出读书要求:(1)自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词典。(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语,先指名让学生认读,再齐读。分小组合作认读生字,相互说出自己识字和记忆生字的方法。预设生1:我们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别人,如“屹、浩”的读音分别是yì、hào,组词分别为:屹立、浩然。预设生2:“崩”是后鼻音,读音的韵母是eng;“震”是前鼻音,读音的韵母是en。预设生3:我在学习“昂”的时候,除了组词“昂首挺胸”,还可以通过做昂首的动作来记忆。对于“鼎、沸”,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来了解:“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物;“沸”是锅里的水烧开了。预设生4:我是通过辨析法识记生字的,比如“崩”与“棚、蹦”进行辨析记忆,“震”与“晨、振”进行辨析记忆。有的字可以通过换偏旁来记忆,如“屹”,可借助熟字“吃”换偏旁来识记。师:你们总结得真好,在书写时要关注字的结构。比如“据、堤、盼、滚、堵、犹”是左窄右宽;“崩、震、霎”是上扁下长,上收下放,注意上下部分要写紧凑。(2)理解词语。①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②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230,③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④昂首东望:抬头仰望东方的意思。⑤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⑥横贯江面:从江此岸直通到彼岸。(3)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话来写的。设计意图: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展开指导,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重点地进行指导。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汇总: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总分关系。2.小组讨论分层,并概括大意,相机出示课件4: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去后江面的景象。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四、背诵第3~4自然段。师:背诵课文的时候,可以抓住关键字词,在理解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熟读,直至背诵。第3自然段:隆隆的响声—潮来了—踮着脚—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很快地移来—水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提示:背诵课文时要学会自主总结,和同学交流有效的背诵方法,相互学习,养成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设计意图:  运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背诵,再在熟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五、合作交流,反馈检查。出示课件5:230,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设计意图:搜集资料使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4.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2.文章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句,即第1自然段。)3.出示课件6:想一想,“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第一个“观”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第二个“观”是看的意思。)4.你能用“观潮”和“天下奇观”这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吗?(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许多人来观潮。)二、分段感悟,体会情感。出示课件7: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1)用“  ”画出描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 描写江面景象的句子: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感受潮来前的平静和江面的开阔。描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师:通过“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些词语可以感受人们盼望大潮早点儿来的急切心情。(2)再读第二部分,想象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2.学习第三部分。出示课件8: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230,读第三部分,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①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②出示课件9: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③读句子,你了解到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看到“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到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2)知潮形。①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课件10: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②四人一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③再次播放“潮来时”的录像(即课件8),感受大潮的壮观的景象。④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大潮的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3)知其序。出示课件1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相关词语。(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①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②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③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拉长,变粗。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找出文中体现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④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预设生1:我从“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感受到了潮来时声音的宏大、气势的逼人,太震撼了。230,预设生2:我读“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两丈多高的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等词句时,脑海里浮现出大潮由远及近的气势变化,真是太壮观了。3.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朗读第四部分。思考:潮去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体会出大潮之汹涌。)(2)读出自己的体会。预设:即使是退潮,浪还是这么大,“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这么大的气势,真想去钱塘江体会一下。三、读古诗《浪淘沙》(其七),并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1.指名读一读。2.小组合作后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诗句的理解,再让他们从课文中找一找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出示课件12: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2.作者为什么能将如此精彩的“天下奇观”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等特点进行描写。)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现在你还觉得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调动多种感官,这才是真正的“观”。)【板书设计】1 观  潮230,2 走 月 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鹅、卵、俗”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鹅”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河床”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月光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感悟并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和妈妈一起散步的经历吗?你们去过什么地方?当你们和妈妈在一起时,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一起去散步吧。(教师板书:2 走月亮)230,出示课件1: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游玩、散步、嬉戏,当地将这样的习俗称为“走月亮”。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2:(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2)在朗读过程中,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读完课文后谈一谈感受。(先要求学生独立朗读,初步扫除生字障碍;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2.出示课件3,检查自读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课件4,分析记忆字形。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埂、烁”。预设生1:这些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和“浴”是形近字。预设生2:我的方法是结合词语进行整体认读:鹅卵石、风俗、跃出、闪闪烁烁。“埂”能借助熟字“硬”进行识记。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5:出示会写字“淘、牵、鹅、卵、坑、洼、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指导书写:“淘、坑、洼、填、稼、俗、跃、稻”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稍宽一些。预设:写字时要认真观察字形,比如“卵”字左右两个小点不能丢。“填”字右部“真”内有三横。“稻”字右下部“臼”中的两小横不相连。师: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设计意图: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自主识字,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并积累识字方法。3.词语理解及运用。出示课件6:230,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柔和:温和而不强烈;柔软,软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鹅卵石:直径较大的卵石,大小多像鹅蛋,所以叫鹅卵石。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浇灌:把流体向模子内灌注;浇水灌溉。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庄稼。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的云彩就像被阳光镀亮了似的。奇妙:稀奇巧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设计意图:  理解词语,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积累并运用所学词语,培养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四、朗读课文,练习背诵。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这个同学读错的地方。2.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①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②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④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预设生1:这些句子太优美了,第一句中“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小水塘似乎有了生命,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十分喜欢月夜下的景物。预设生2:第二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稻穗人的动作,把月光下的稻田比喻成一块银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3.练习背诵。师: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最后借助画面背诵第4自然段。设计意图:  找出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有助于使学生养成积累优美句子的习惯。反复朗读降低了背诵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230,课下搜集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出示课件7,播放《月亮船》这首歌。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好听吗?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体会?生: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孩子在妈妈的怀抱里很幸福。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2.检查生字读音。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出示课件8,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朗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及心情。(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出示课件9,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里升起来的吗?230,2.秋天月夜的景象是怎样的?出示课件10,第2自然段:秋天的夜晚“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指导学生读好含有四个“照亮了”的句子,“我”和阿妈走过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学生在脑海中切换不同的画面。师: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展开想象,让想象更具次序性、连续性,月光好像把地上的一切都依次照亮了。指导朗读: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3.学习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是多么幸福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想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地朗读。4.出示课件11,学习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及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板书:看到——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在溪边洗衣裳,而“我”在溪边嬉戏玩耍时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板书: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你能给文中描述的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出示课件12: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画面带给你的感受。出示课件13:我喜欢“溪水流香”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溪水,仿佛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多么和谐美丽的月下景色啊。出示课件14:我喜欢“水塘抱月”的画面,一个个清澈、可爱的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里都倒映着一个皎洁的月亮,多美的画面,我都要陶醉了。出示课件15:我喜欢“洗衣做船”的画面,230,从这个画面中我能感受到“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多么温馨啊!这么美丽的画面,我知道朗读的时候语气要慢,要轻柔、舒缓,要带着陶醉的心情。师: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5.出示课件16,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合理想象:(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分别给这些想象的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3)嗅到了果子的甜香,“我”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汇报:预设生1:反复朗读课文,我能用“修补村道”“虫唱鱼跃”“果园飘香”“种菜栽稻”这几个词语来概括内容。预设生2:“果园飘香”,我从这个画面中似乎感受到了一片丰收的景色,似乎闻到了水果的香味。预设生3:我喜欢“种菜栽稻”这个画面,朗读时我仿佛感受到了人们的辛勤劳作,感受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预设生4: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是月色下还有很多活动着的小生命;第二省略号省略的是“我”一直在吹蒲公英。省略号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无尽的想象空间。6.师:当“我”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我”感到愉快、高兴,还有什么使“我”高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7—20。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亮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阿妈和“我”在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地朗读。7.学生可能在同一个自然段中既能体会到景色的美,又能体会到感情美,可相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8.课文中反复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朗读时要读出“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兴奋、愉悦、幸福。230,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们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温暖,那样幸福、快乐。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出示《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现代诗二首23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巢、苇、罗”等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不同的画面连起来进行整体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迎来了带着凉意的秋天。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落叶、丰收)2.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天的诗。(出示课件1)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兴趣。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课件2,读准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提示:“眠”的读音是mián,不能读成mín。“巢”可以组词“鸟巢”来帮助理解字义。“霸、占”可以联系词语“霸占”来识记和理解。230,2.分小节读诗文。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作准备。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诗歌《秋晚的江上》。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现代诗给你的印象。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出示课件4,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师生评价。2.出示课件5,欣赏秋晚江上的景色图,想一想,作者会用怎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课件6:《秋晚的江上》。(1)读诗歌,品诗意。自由读诗歌,圈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指名说一说。鸟儿、斜阳、江、芦苇。(2)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生1:我仿佛看到一幅“归鸟图”,从“倦、驮”我能感受到鸟儿已经很疲惫了。预设生2:可以给它命名“日落图”,我会表演“双翅一翻”的动作,此时,我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把斜阳掉在江上”的画面。预设生3:夕阳把白色的芦苇染成了红色,多么美的画面。一边读一边把这几个画面连起来,仿佛看到了晚秋江上的美景。师: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设计意图:  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3.出示课件7,欣赏现代诗《花牛歌》。(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脑子中出现四个画面——“坐”“眠”“走”“做梦”。我看到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预设生2:通过花牛的两个动作“坐、压”,我感受到了花牛的顽皮。朗读时要稍重些,慢些,表现出花牛的重,还要有些惋惜——把剪秋罗都压扁了。预设生3:一“走”一“甩”很有动感,我能感受到到花牛的顽皮、可爱。通过“眠”和“做梦”,我感受到了花牛的悠闲、自在。(板书:坐 眠 走 做梦 闲暇惬意)230,设计意图:边读边感受诗歌的意境。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出示课件8: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花牛歌》,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指名朗读,尝试读出诗歌的节奏。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现花牛的悠闲的?4.生谈自己的发现。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好的感受。通过《花牛歌》一诗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同学们试着写一写。(要求:只写一小节)设计意图:检验对诗歌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繁  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3.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过程与方法:  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故乡的眷恋之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2.能说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230,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呢?(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们爱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繁星)出示课件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省成都市人,代表作《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昧(mèi)  坠(zhuì)  怀(huái)2.理解词语。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3.分小节读课文。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1.出示课件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出示课件4,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看到的感受230,第一次从前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喜爱第二次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的蓝天觉得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如今海上半明半昧的星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板书:从前 家乡 喜爱 三年前 南京 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设计意图:图表的对比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3.为什么作者三次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不同?师引导学生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作者对繁星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了。出示课件5:第一次:“从前在家乡……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光明无处不在。”繁星让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深蓝色的天空里……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作者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深厚感情。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出示课件6,根据句式练习说话。看着满天的繁星,我 。 5.我们之所以一读再读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相关句子并读一读,品一品吗?(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出示课件7—9,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关键句。(1)比喻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教师范读,指导朗读。(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230,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3)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的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出示课件10,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我们的生活是     的,是     的,是     的。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1.总结:作者在课文里写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2.仿写。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叫作虚实结合。仿照课文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11:渐渐地     ,我仿佛看见     ,我仿佛听见     ,我觉得     。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2)学生找出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3)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3.出示课件12:拓展。(1)我们不仅和作者一同体验了看星星的美好感受,还从作者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许多自然界的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写事物的方法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230,【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2.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3.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教学重点】  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教学难点】1.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2.出示课件1: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的树干是废弃的一次性筷子,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很茁壮。这棵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双,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这棵筷子树虽然只有两米高,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希望能通过这棵筷子树,警醒大家告别一次性筷子。3.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你能否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生自由交流)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板书: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设计意图: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1.出示课件2,说一说。230,(1)情境一:你和同桌吃饭时,同桌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2)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劝阻他?师:谁来说一说?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需要用硫黄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然后用滑石粉抛光。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外出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资料,这样可以降低情境的难度。2.出示课件3,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1)小组内交流。(2)请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造成水污染,人们喝了被污染的水,患病率会增加。生: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这样可能会形成极端天气,给人们造成伤害。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可能会患呼吸道疾病。生:人们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人们的抵抗力会下降,患病率会增加。3.出示课件4: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火。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有意识,更要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预设(出示课件5、6):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1)看到垃圾,主动捡起并丢进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2)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要把电灯关上。230,(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5)随身携带环保袋。(6)在学校的路边或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7)多植树造林,不乱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9)少开车,多骑自行车。(10)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2.灵活运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这样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挑战意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230,【教学目标】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2.能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村头的小树林是我们快乐的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材料。二、明确目标。1.过渡: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能让人感受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2.出示课件1,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会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3.出示课件2,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1)写作对象: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2)描写这个地方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别人读了也会对这个地方感兴趣。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明白了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出示课件3,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230,(1)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2)这个地方在哪里?(3)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出示课件4,推荐一个古镇:这个古镇很美……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2.师生共同总结。总结并板书:按一定的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四、口头交流,为写作作铺垫。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打算怎样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自己的感受。出示课件5: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方位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重点:所推荐地方的特别之处。情感:真实的感受。五、布局谋篇,读写结合。1.写作文前要有思路,应该怎样写呢?(板书:开头 中间 结尾)拿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来说,应该怎样来列提纲呢?出示课件6:推荐一个好地方(提纲)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方,写出它的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中间:(分写)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第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的顺序来描写。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结尾: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总写)230,2.写作前先列提纲。3.交流提纲。六、动笔练习。根据你刚才列的提纲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景物写具体。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2.分享草稿。(1)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没有错别字,没有不通顺的地方?(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七、分析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别人。那就是要抓住特点,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表达真情实感。【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园地230,【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4.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5.朗读、背诵古诗《鹿柴》。【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1.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2.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3.朗读、背诵古诗《鹿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描写自然之美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景象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思考。二、学用结合。板块一:交流平台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那么怎样把自己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大家呢?(板书:写想象画面)2.出示课件1: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看到)3.读《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听到)230,4.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板书:闻到)(1)小组交流。(2)构思巧妙、大胆合理,感情真实。(3)介绍时,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4)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评议。师:“边读边想象画面”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运用这种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板块二:词句段运用6.出示课件2,词语: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1)出示课件3—5:读一读,理解词语的含义。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窃窃私语:私下里小声交谈。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2)想一想:读了这些词语,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读了“人声鼎沸”,我可以想到人们观潮时的热闹场景。生:读了“鸦雀无声”,我可以想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3)说一说:先小组内交流,再选小组代表说一说。(板书: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出示课件6,词语: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4)说一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对比不同,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第一行中的加点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行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表示的时间比第一行要长一些。230,(5)出示课件7,拓展运用:①按照行走的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趋   行   走   奔②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一阵风吹过,天空顿时尘土飞扬。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盘肉吃完了。A.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B.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画面。(板书: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事物)板块三:书写提示7.出示课件8,看提示:我们写这段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8.写一写。(1)先照着字帖,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2)再在横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板块四:日积月累9.出示课件9,学习《鹿柴》这首诗。(板书:鹿柴)(1)朗读这首诗。(2)出示课件10,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3)出示课件11,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第一、二句诗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第三、四句诗意:夕阳返照进密密的丛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10.展开想象,感悟诗情。出示课件12(书中插图),生看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1)学生读读背背。230,(2)测试学生的背诵情况。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描写想象画面,学会了运用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事物,学会了怎样在横格中书写汉字,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豌、按、僵”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舒”等15个字,230,会写“豌豆、按照、暖洋洋”等17个词语。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豌豆的语言和内心活动。3.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愉悦、生机和活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五粒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你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板书: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二、初读文章,认识字词。出示课件1:230,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生字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朗读课文,全班师生集体正音。)3.认识生字,指导书写。(1)会认字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生字“豌、按、僵、预、揭、苔、囚、框、溢”。重点指导:“框”是“木”加“匡”。“苔”是“艹”加“台”。“豌—碗”“囚—因”是形近字。“囚”还可以随文识字,观察字形结构,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人”在框里,就像人被关在一个牢房里。“僵”右部有两个“田”。(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生字“豌、按、舒、适、暗、恐、僵、硬、枪、耐、探、愉、曾、沟”。指导书写:“豌”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豆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恐、曾”都是上下结构。“恐”字下面的心字底要写得扁平,卧钩起笔与左边第二画竖的起笔齐平;“曾”字上半部分笔顺要写正确,先写中间的短竖,再写短竖两边的点。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3)词语理解。豌豆:可以参考图片进行理解。暖洋洋、舒适、黑暗:这些词语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理解。虚弱、愉快、兴奋:这些词语可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体验进行理解。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1.再读课文,出示课件4,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都发生了什么事?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四、默读课文,积极思考。1.出示课件5,学生根据默读提示默读课文:(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2)提出问题的方法:发问的词有:谁、什么、怎么样。230,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问题,说出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大家讨论。2.展示各小组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3.出示课件6,讨论解决:(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2)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3)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到答案。五、课堂小结。1.学生抄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3.回顾提问方法。设计意图: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更深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魅力。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1.出示课件7,听写本课字词。2.师生集体订正。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230,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出示课件8:(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哪些话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它们的内心活动。(3)小组分角色朗读。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2)推选小演员,戴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设计意图: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探讨解决问题。(一)出示课件9,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二)出示课件10—18,全班交流,指导朗读。1.豌豆们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2.豌豆们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语说明了它们想出去的原因?“变得僵硬”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1)小组展开讨论。(2)汇报交流。指名读、分角色读。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板书:第一粒:飞到广阔的世界第二粒:飞进太阳第三、四粒:在地上打滚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4.这五粒豌豆有怎样的性格?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板书:自高自大)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板书:满足现状)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板书:随遇而安)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230,小组交流汇报。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7.“母亲虽然不太相信,但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这是为什么?(这是母亲对女儿爱的体现。)8.你是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段话的?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9.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怎么样了?指名朗读。(板书:被鸽子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1.师:当小豌豆开出紫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却不尽人意。第二粒豌豆的两次表态是幽默的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2.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点儿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3.出示课件19: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设计意图:  体会情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练笔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蝙、蝠、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科”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灵巧”等12个词语。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提问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问题。2.小组合作,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梳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科学家热爱科学、执着研究、善于思考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出示课件1,蝙蝠和雷达的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板书:6 夜间飞行的秘密)230,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容易理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生字“蝙、蝠、即、锐、铛、蝇、证、障、碍、荧、屏”,多音字“系”。重点指导:“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蝙”不能读成“piān”。“锐”是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区别开。“系”是多音字,读“jì”时,可组词“系鞋带”;读“xì”时,可组词“关系”。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生字“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达、驾、驶”。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是左右结构的字。“即”第五笔是点。“蚊、科、横、绳、蝇、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3.词语理解。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230,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1.出示课件4,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的关系。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3.小结并质疑。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可能提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飞机装上雷达就能安全飞行了呢?……)4.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汇报。预设生1:(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3)为什么课文没有写后两次实验?预设生2:(4)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5)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师:你们的问题都很好,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证明你们都认真读课文了。问题(3)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问题(4)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问题(5)是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的。5.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出示课件5,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230,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3.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5.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1.出示课件6,听写词语。2.出示课件7,蝙蝠图。师:同学们,你们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师述:蝙蝠夜间能安全地飞行。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一)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标记。1.学生自学。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1)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飞行特点)(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3.这段话该如何读好呢?谁来试试。学生练习—指名让两人比赛—学生评议—指名朗读。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蝙蝠是怎样探路的?)设计意图: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二)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6自然段。出示课件8,把表格补充完整。实验顺序实验方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第一次230,第二次第三次1.学生分小组学习。2.检查: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实验过程。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我是科学家    ,我在第一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 3.小结:三次实验证明——(出示课件9,学生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请大家在书上用横线画出这句话,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自己还想知道什么。4.学生自读后提问。(三)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导学生探究。1.同桌一起自学第7自然段,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吗?2.同桌一起学第7自然段。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出示课件10)一起读第7自然段。(1)老师根据回答画出第2、4两句。(2)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能否自己读懂。(3)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 障碍物 反射 耳朵)(4)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出示课件11)(5)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超声波的传播示意图。(生板演,师简评)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第1、3句,生第2、4句。5.问: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模仿它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1)学生自学。(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3)出示设计的示意图并介绍,生评。出示课件12(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三、总结拓展。230,出示课件13:1.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的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有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吗?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等待着人类去发现,我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揭开大自然中更多的秘密,为人类造福。设计意图:  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匪浅。2.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叫作变态茎。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示例:(1)变态茎分为几种?(2)我们吃的马铃薯属于什么变态茎?四、作业巩固。出示课件14,表演题: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你觉得它们会说些什么呢?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  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7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唤、获、赖”等10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技术”等17个词语。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1.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230,【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1.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2.你还知道哪些给人们带来方便的科学技术?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教师板书:7 呼风唤雨的世纪)设计意图: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个世纪100年的时间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许多发现和发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探个究竟。2.出示课件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3.出示课件2,交流: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感染学生。三、学习生字。1.出示课件3,会认字:唤、获、赖、潜、亿、索、奥、舶、质、哲。(1)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素—索(2)组词识字:赖皮 质量 哲学(3)“赖”的读音是边音,声母是l;“索”的读音是平舌音,声母是s。2.出示课件4,会写字:唤、纪、技、改、程、超、亿、核、奥、益、联、质、哲、任、善。易错字:“技”的偏旁是“扌”,不要写成“木”。3.出示课件5,词语理解。230,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洞察:很清楚地观察。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再读课文。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的?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记,列出问题清单。小组检查交流。5.全班交流反馈:(1)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两句诗来形容?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好处吗?(2)预设生1: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预设生2: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理解课文内容。预设生3: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深入思考。设计意图:  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拓展。四、当堂训练。出示课件6:1.听写生字。2.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230,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7:1.听写词语。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新课学习。(一)出示课件8,学习第1、2自然段。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应读出“坚定、不容置疑”的语气。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这几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2)出示课件9,句式: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出示课件10,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特点和作用。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齐读第2自然段。(4)出示课件11: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指导朗读后两句,体会感悟。(二)学习第3、4、5自然段。1.出示课件12: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2.选择自己最喜欢或信息储藏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3.出示课件13,三个专题:(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4.出示课件14,研读方法:(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2)细细品读,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3)讨论怎样读好这个自然段。(4)独立练读,小组朗读,并相互评议。230,(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提问: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为什么?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三)出示课件15,专题汇报,全班交流。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有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里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5)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课件16,理解重点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1)课文中举了哪些有关科学技术成就的事例,涉及哪些方面?(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出示课件17,理解重点句子: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教师板书: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民航飞机 高速火车 远洋船舶)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出示课件18:(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是怎样谈科学的?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具体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3)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指名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示例:科学技术创造了很多奇迹,在未来,科学还会不断进步,奇迹会越来越多。比如有的衣服,晴天穿着透气凉快,雨天穿着不渗雨;高铁的速度快得惊人。这都是科学的进步,都是奇迹。三、回读全文,抒发感受。1.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出示课件19,师总结全文:230,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儿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四、拓展作业,进入实践。出示课件20:1.小练笔。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的话写下来。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的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蝴蝶的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230,1.认识“避、撼、喧、檐”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2.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3.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4.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3.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教学难点】1.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2.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生说。2.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玩耍。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美丽的图片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蝴蝶虽然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了铺垫。二、初读感知。1.出示课件2,师配乐,示范读课文。师: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230,预设生1:为什么“我”心里那样着急?题目是蝴蝶的家,开头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环境?预设生2:作者为什么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三、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出示课件3: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1)出示课件4,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2)出示课件5,第二组词语:轻盈、斑斓、柔弱。①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②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3)出示课件6,第三组词语: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也未可知”:还不知道,没法确定。“家雀儿”中“雀”还读什么?还读“què”,可以组词:麻雀。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理解了词语,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一说各自然段写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情。五、全班交流,深化理解,体悟感情。预设:1.第1自然段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这不是难为蝴蝶吗?”(1)出示课件7,理解“震撼”“喧嚷”的意思,体会感情。①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是谁在喧嚷呢?“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②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起时,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时,当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时,当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时……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翅膀会被雨点儿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230,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3)是啊!这轻盈的蝴蝶,是多么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设计意图: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引情入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又使他们对课文的探究目标更为明晰;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交流而不再陌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师生融为一体,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2.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1)屋宇、麦田、树林、园里的花朵、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是怎样做的?(3)我们都应该睁大眼睛去观察生活,运用聪灵的耳朵去聆听生活,像作者一样,置身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①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②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这个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个女孩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了这个女孩对蝴蝶的美好祝愿。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设计意图:  学生在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在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六、小诗作结,总结升华。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说一说。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都有着纯真、善良的心灵,老师也有很深的感触,找来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出示课件8:230,蝴蝶的家麻雀的家在屋檐下,青鸟的家在大树上,蝴蝶呀蝴蝶,下雨的时候,你去了哪儿?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你斑斓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不要害怕,快快回家!设计意图:  最后的环节,畅谈学习感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全课以师生齐读作结,实现了对文本的整体回顾,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板书设计】8* 蝴蝶的家蝴蝶的家在哪里?(不仅仅是好奇)“我”为什么着急?(关爱蝴蝶)蝴蝶的家美丽香甜吗?(对弱小生命的关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目标】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230,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教学重点】1.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2.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教学难点】  结合事件来介绍家人特征,拓展延伸自己生活在家里的感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猜这些谜语就知道了。出示课件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出示课件2: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师: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板书 习作:小小“动物园”)设计意图: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设情境。出示课件3(动物照片),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掌握写作技巧。过渡: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提问:你最喜欢谁?你最喜欢他(她)身上的什么特点?(贴“特点”牌)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呢?(板书:特点)1.爸爸与熊:我的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板书:样子 性格)2.姐姐与鱼:我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板书:本领)3.出示课件4,爷爷与大老虎: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板书:性格)4.总结: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系。通过每个人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人物,在习作中也是常见的,叫“抓住特点”。抓住特点写人物这把金钥匙,你掌握了吗?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来欣赏的,现在我们整合全段,再来仔细品味一番,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230,(1)指名让学生回答。(2)教师引导并评价。师:前面介绍人,后面说明人的特点。三、习作构思。(一)出示课件5,仿照例子,趣说人物。要求:选择自己或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介绍自己我叫   ,是个小   孩。其实呢……我是   , 。      出示课件6:介绍家人这是我的    ,    。其实呢…… 他(她)是    , 。 出示课件7:1.自由思考。师:请你们根据题目要求,大胆联想。2.交流分享。师:谁来试试看?(充分说)3.评析总结。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非常棒!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出示课件8,再读例子,理清特点。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1)引导看图。(抓住动作、语言、喜好等)(2)口头扩编绘本。2.小结。师: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句展开,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师: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们的习作中也是很常用的。总结: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同时,习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会更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过渡:刚才你们已经说到了自己或同学的一个特点,接着,我们来玩个游戏,叫“谁是金笔小作家”。看看谁的文笔最棒。(三)出示课件9,游戏激趣,细写人物。230,“谁是金笔小作家”要求:刚才你们已经说到了自己或家人的一个特点,哪件事情最能体现他(她)的这个特点,请你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并写出你对人物的感情。字数不限。1.学生写。2.师巡视。3.交流习作。(可叫一生先来改,教师再来评讲。)设计意图:  设计“谁是金笔小作家”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四、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物”的文章,我们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样子、性格等),围绕中心句来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感情真挚。【板书设计】习作:小小“动物园”特点:样子、本领、性格……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园地【教学目标】230,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2.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3.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4.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5.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教学重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学到的提问策略,以及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好处,知道在阅读中要自觉运用提问策略。2.能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认识“驻、钞”等12个生字。【教学难点】1.能体会每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2.能体会自问自答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进入学习。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很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1)出示课件1,阅读的方法:①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全面、深入。③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板书:阅读方法)(2)学以致用。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在家里威风凛凛,牢牢地统治着我和弟弟。每当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谁要是胆敢溜出去玩,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狠狠地教训一顿。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威风凛凛、虎视眈眈)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爸爸的?(外貌、神态、动作)(3)我从《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中知道了既可以针对课文局部提问,230,也可以针对课文整体提问。我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中学到了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来提问。我们也可以读一读课文,再读一读这些问题,加深感受。2.识字加油站。出示课件2:注—驻 抄—钞 赔—培 堵—赌 煤—媒 芬—氛(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字。(2)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第一部分由六组读音相同的形近字组成。每组汉字的左边为熟字,右边为生字。第二部分由三组汉字组成,每一组的两个生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义不同。(板书:形声字)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形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3)出示课件3,结合偏旁,讲解汉字的含义。“驻”的偏旁是“马”,应读“zhù”;字义是:(车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蛀”的偏旁是“虫”,应读“zhù”;字义是:蛀虫,咬木器、谷物或衣物的小虫。“拄”的偏旁是“扌”,应读“zhǔ”;字义是: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捐”的偏旁是“扌”,应读“juān”;字义是:捐助或献出。“绢”的偏旁是“纟”,应读“juàn”;字义是:一种薄的丝织物。“苞”的偏旁是“艹”,应读“bāo”;字义是:花苞,苞片,花或花序下面像叶的小片。“雹”的偏旁是“”,应读“báo”;字义是: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鲍”的偏旁是“鱼”,应读“bào”;字义是:软体动物,俗叫鲍鱼,古称鳆,肉味鲜美。(4)让学生列举一些形声字。3.出示课件4,词句段运用。(1)出示课件5,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第一组中的第一句反复运用“没有”,在句中出现四次。第二句中只有一个“没有”。第一句比第二句更能表达当时的条件很差。第二组中的第一句反复运用“叫”,第二句没有反复使用“叫”。第一句比第二句更能突显那条狗十分爱叫。(2)出示课件6,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再抄写下来。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式。c.照样子,写一写。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师: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230,师小结: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设问句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板书:设问句 自问自答)4.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朗读、背诵有关提问的名句。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1)朗读这些语句。(2)说说句子的意思。(板书:说说句子的意思)(出示课件8)a.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知识渊博,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狭隘。b.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研究,谨慎地思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c.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问就不会获得知识。d.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3)学生读读背背。(4)测试学生的背诵情况。三、课堂小结,激发运用。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许多阅读的方法,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了解了设问句的特点,还学习了有关提问的名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第三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9 古诗三首23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暮、瑟、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题”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诗题,结合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古诗,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古筝曲《渔舟唱晚》。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3.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大家还记得吗?(师生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230,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暮江吟》。(板书:《暮江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1:白居易的照片、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暮江吟》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写。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2:“暮、瑟、缘、骚、逊、输”提示:(1)“瑟、骚”是平舌音,“输”是翘舌音,“缘”是整体认读音节。(2)“暮”可以根据会意字的特点识记,字形结构像太阳落在草丛中。(3)多音字“降”,在本课的读音是xiáng,可组词“投降”,另一个读音是jiàng,可组词“降落”。2.学习会写字。出示课件3:“暮、吟、题、侧、峰、庐、缘、降、费、须、逊、输”提示:(1)这些字中最容易写错的字是“吟、缘、降、输”。“吟”的右边是“今”,不要写成“令”;“缘”的第四笔是撇折,第五笔是横撇,可借助“互”帮助识记;“降”的第七笔是撇折,容易写成横;“输”的右边中间的短横不要漏写。(2)书写指导:“费”,上宽下窄,上面的“弗”要写得扁平一些;“暮”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230,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途经江边时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白居易到底吟了什么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出示课件4,生听课件中的范读)3.出示课件5: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出示课件6,交流学习第一、二句。(1)读这两句诗,你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以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吟”“残阳”“铺”“瑟瑟”等)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残阳:落日。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铺:落日余晖洒满江面。(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红色,一半呈现出青绿色。(3)能不能把“铺”换成“射、照”?小组讨论后汇报。不能,“铺”字更柔和,有动感,更宏大。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过渡语: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6.出示课件7,指导学习第三、四句。(1)这两句诗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2)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3)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4)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用哪个词语来称赞?(可怜)(5)“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设计意图:  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7.指导朗读第三、四句。8.指导朗读整首诗。提示:(1)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读出画面美。读前两句时,可以把“瑟瑟”读得稍重,把“红”的读音稍微拉长,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江面颜色的变化,读出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诗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生动,观察细致。(2)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划分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230,1.出示课件8,指导配乐朗读。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很愉快,途经江边时他被红霞映江、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写下了这首诗,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读一番。(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能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2.谈感受。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了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了安静、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出示课件9: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板书设计】暮 江 吟[唐]白居易露珠 月亮 景色美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出示课件10: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230,设计意图:  提醒学生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1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2.理解题意。(出示课件12)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出示课件1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14: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板书:横 岭 侧 峰)(板书:变幻莫测)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出示课件15: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板书:远 近 高 低)(板书:千姿百态)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变化了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们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们能用“我站在      看到      ”的句式说一句话吗?(出示课件16)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6.出示课件17:230,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让我们一起来书写一下。(三)多诵读,悟诗情。提示:这首诗写诗人游山之后的感悟,可以通过重读“真面目”一词,在“只缘”后稍作停顿,读出恍然大悟的感觉。1.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声音朗读出来呢?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哪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四)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学习古诗《雪梅》。(一)出示课件18,看图片、赏雪梅。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们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放吗?(生答:梅花,在冬天开放)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它们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爱。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去探个究竟。(板书:雪梅)(出示课件19:“雪梅”就是雪和梅。)(二)读古诗、诵雪梅。1.出示课件20: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师:看到你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真为你们高兴。2.认读标拼音的字。230,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听他读得怎样。5.去掉拼音指名读。6.当小老师领读。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8.自己读,读出节奏。师:节奏感读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读出来了。9.男女生接读。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11.背读、领背。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三)品诗句,悟道理。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句的意思。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3.和同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4.一起说诗意。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住了诗人,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段清香。5.悟道理。(指名说)从后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雪白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正如《千字文》中所说:“罔谈彼短,靡恃己长。”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四)谈雪、梅,拓展诗词。1.出示课件21:诗人简介。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2.谈雪、梅的关系。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比较。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230,3.出示课件22,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4.总结:同学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你们像梅花一样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3: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设计意图:  学习课外的诗词名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板书设计】10 爬山虎的脚230,【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学写观察记录。过程与方法:  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教学难点】1.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2.学写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课件1(爬山虎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板书:10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爬墙虎、地锦,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230,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植物的特点。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①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会认字:“均、柄、蜗、萎”提示:可以联系生活理解字义,“柄”是植物的花、叶或者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也可以组词为“手柄”“把柄”。“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②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会写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指导书写:“操”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个扁口,末笔捺变为点;“均”最后一笔是提;“叠”上窄下宽,中间是“冖”,上边没点,底横长;“隙”右边三部分稍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带钩;“瞧”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出示课件4,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2)出示课件5,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设计意图:  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自然段。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出示课件6,填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 3.指导朗读。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回味全文,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230,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3.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4.学写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研读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2.学生交流,师出示课件7,归纳课文的探究点:①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 ②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 ③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 。 ④叶子的样子: 。 (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特之处。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2.汇报交流。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出示课件8,结合插图,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①出示课件9: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如果你此时也学着叶圣陶爷爷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230,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样子和颜色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板书:茎上 细丝 像蜗牛的触角 如新叶)③过渡:来,我们边看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④出示课件10,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的地方是什么吗?(2)出示课件11: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①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②“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③想看看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④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语。(板书:触、巴、拉、贴)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生齐读。指导朗读:注意稍微读重动词。师: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采集了一些爬山虎,你们从它们的颜色可以推断出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5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3)出示课件12: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下让我们到校园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用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呢?(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吧!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出示课件13:230,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设计意图:  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板书设计】11 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230,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3个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课主要内容。2.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3.能通过比较,体会拟人句表达的好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教学难点】1.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2.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蟋蟀的相关资料。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蟋蟀的习性。【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世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那就是蟋蟀。2.出示课件1,播放蟋蟀的叫声。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也非常出名,是什么呢?(230,蟋蟀的住宅)(板书:11 蟋蟀的住宅)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4.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设计意图:  声音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出示课件2,运用多种方式朗读本课生字(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3,会认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骤、置、抛”“宅、慎、址、骤、置”是翘舌音;“搜”是平舌音;“倾”是后鼻音。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4.书写指导。出示课件4:(1)会写字:宅、临、慎、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卫、较。(2)指导书写。“穴”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3)归类呈现。第一类:左右结构。“临、慎、择、址”要写得左窄右宽。“较”左右同宽。“卧”要写得左宽右窄,并注意笔顺。第二类:上下结构。“宅、穴”都是宝盖头,注意下半部分应写得舒展。第三类:独体字。其中,“专、卫”笔画较少,写字时把笔画舒展开,注意观察写在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专”字易写错,第三笔为竖折折,最后一笔为点。5.出示课件5、6: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慎重:谨慎认真。柔弱:软弱。搜索: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230,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耙扫:打扫。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1.出示课件7: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8: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四、熟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出示课件9:(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2)将第1自然段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  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整理读书笔记,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3.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4.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教学过程】230,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1.出示课件11:(1)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住宅 临时 功夫 慎重 选择 住址优良洞穴大厅卧室专家平整清洁卫生疲劳随遇而安(2)作者观察到了蟋蟀的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宅时,会按照怎样的顺序?2.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设计意图:  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培养表达能力。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了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第2~6自然段。(板书:住宅特点)出示课件12—14:(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了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不肯随遇而安)(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介绍的?2.学生汇报:外部:(板书:外部)隧道——排水良好出示课件15:“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门——隐蔽出示课件16:“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的手法)平台——平坦(板书:隐蔽 平坦)出示课件17:“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段是从哪方面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外部)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出示课件18,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光滑、平整230,(板书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光滑、平整)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1.出示课件19,自由朗读第7~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2.学生汇报,出示课件20—23:(1)修建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板书 修建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2)挖掘过程: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挖掘工具柔弱)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观察细心)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勤劳)(板书:挖掘过程勤奋 不断整修)设计意图:  再次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3.再次朗读第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1)出示课件2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洞穴。(2)出示课件25: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法布尔先生经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设计意图:  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的目的,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平时,我们每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养成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230,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或启发。3.选择学习,出示课件26:(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3)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设计意图:利用作业的设计拓宽学生的视野。【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目标】1.能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适当。2.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想法接近时,先认同再补充。3.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230,4.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5.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教学重点】1.能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适当。2.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想法接近时,先认同再补充。【教学难点】1.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想法接近时,先认同再补充。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出示课件1: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生:眼睛)2.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二、认识眼睛的结构。1.出示课件2(眼睛的结构),让学生同桌互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眼睛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认,加深印象。2.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物体的反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视觉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3.出示课件3,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的图片,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及近视的影响。1.出示课件4,小游戏:找碴儿!(测测大家的眼力)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2.出示课件5,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4.汇报总结。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230,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出示课件6:(1)不注重看电视或电脑用眼时间。(2)不注重用眼卫生。(3)不认真做眼保健操。(4)不注重饮食。师:归纳起来,这些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加以改正。(板书:近视原因 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2.针对近视形成的原因,提出预防近视的措施。出示课件7:(1)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2)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3)积极锻炼身体。(4)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师:保护眼睛,重在预防,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出示课件8)休息一下,同时注意看短片中保护眼睛的方法,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做。(板书:预防近视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五、加强意识,明辨是非,回答问题。师:刚刚我们讲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同学们。通过问答环节及判断图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出示课件9)六、课堂总结。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你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今天的近视而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板书设计】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小声讲,不干扰;不重复,会补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写观察日记【教学目标】1.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3.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230,4.让学生写下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观察中发生的事。5.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试着写观察日记。6.练习修改习作。【教学重难点】1.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师:我们学习的《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只有通过认真、连续的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板书 习作:写观察日记)二、回忆日记格式。(一)出示课件1,回忆日记格式。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了。可以给日记拟个标题,然后在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天气。(板书:给日记拟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天气)5.出示课件2: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出示课件3,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的内容,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6.出示课件4,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230,通过几则日记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二)确定观察对象。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再全班交流。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一)指导观察方法。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那么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呢?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1)出示课件5:请观察同类事物(看、听、触、嗅、味)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探究,并将小组探究到的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2)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出示课件6:(1)如观察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2)如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仔细观察,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板书:观察动物(外形、生活习性等)(二)引导学生习作。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2.出示课件7,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要具体、细致。3.同样,写观察日记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了什么?230,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有感受,记下来)4.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要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出示课件8:1.学生再读自己的日记,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能够做到细致入微,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板书设计】习作:写观察日记给日记拟个标题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天气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有感受,记下来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230,【教学重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教学难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2.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3.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1)出示课件1:《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描写,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    的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 (2)出示课件2:《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不几天、后来。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    观察了一段时间,才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详细。 (3)出示课件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    到的,“安静”是作者用    到的,“弹琴”是作者用    到的。 (板书:细致连续眼睛看耳朵听心想)(4)出示课件4—6:片段一: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片段二: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它们身上蓝里透绿、闪着金光。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230,摇摇晃晃的。片段三: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好好的。以上片段均选自比安基的《森林报》。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首先,我们知道了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心想等。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了解观察的作用的大概方法。2.词句段运用。(1)出示课件7:把下面的字组词,体会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A.大声朗读词语。B.思考并说一说它们的用法是否相同。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如“马圈”“马棚”。一个词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们写作时要注意。(2)出示课件8: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B.理解“逐渐”“最多”的不同含义。师: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词含义也不相同,出示课件9:逐渐:第二句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体。最多:表示程度,第二句中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能更准确地表达意思。(有些词语会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准确)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会更准确具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10:(1)朗读谚语。(2)解释谚语。①“立了秋,把扇丢”的意思是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②“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一定之规,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③“夏雨少,秋霜早”的意思是如果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④“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的意思是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始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230,⑤“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意思是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⑥“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的意思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暖和,甚至十月天气还温暖如春,俗称“小阳春”。(3)学生读读背背。(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气象谚语。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了秋,挂锄钩。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板书:气象谚语)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后表达更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气象谚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第四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12 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劈、缓、浊”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个词语。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230,过程与方法:1.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2.表演、配乐朗诵深入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2.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件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2:古代神话故事图片)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在干什么。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并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 盘古开天地)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学生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开始今天的学习。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互读互查。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3,会认字:“劈、缓、浊、丈、隆、肢、躯、液”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230,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隆:“隆”和“降”是形近字;躯:“躯”和“区”是形近字。3.书写指导。出示课件4,会写字:“睁、翻、斧、劈、缓、浊、丈、撑、竭、累、液、奔、茂、滋”指导书写:“睁、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累”的下面是“系”字少一撇。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4.出示课件5,指名接读课文,重点读第2、3自然段,师相机纠正读音。5.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6.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提示:对比现实中的天地的清朗和辽阔,感受神奇的想象。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能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7.出示课件6: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头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提示: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盘古的力大无比和勇于开创、献身的精神。8.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三、朗读提升。自由练读,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四、布置作业。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230,【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1.出示课件7,听写词语:睁眼 黑乎乎 翻身 斧头 缓缓 上升下降 血液  汗毛 茂盛 滋润 雨露精疲力竭 奔流不息师生集体订正。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世界。3.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出示课件8:(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盘古的伟大。(2)说说你对盘古的印象。(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二、研读文本,体会盘古的伟大。(一)出示课件9,词语: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上升慢慢下降1.指名读。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出示课件10,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3.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4.这混沌的一片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1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没有 。 5.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6.出示课件12: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并找出句子中的反义词。想象天地形成时轻重、清浊分离的奇幻过程。(板书:开天辟地)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二)出示课件13,词语:拿起 劈 顶 撑1.齐读。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230,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14,学生看图想象。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三)出示课件15,词语: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太阳月亮 大地的四极 五方的名山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1.指名读。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中出现的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示课件16: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和躯干——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板书:身化万物)3.交流发现,反馈,出示课件17:(1)他的     ,变成了     的     。(举例) 多么神奇的想象,想象风、云、太阳、月亮、名山、江河、雨露带给我们的美好画面。(2)句子前后有联系。(3)总分段式。(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4.师:盘古有着为人类造福的高尚品质。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按照课文的内容,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5自然段)指导朗读:排比句要读出语调的高低。230,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变得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让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1.“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都没有用感叹号,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齐读)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出示课件18)师引读。3.出示课件19,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认识了伟大的巨人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2.出示课件20,用文中的时间词作线索,用“很久很久以前”引出故事的开始,用“有一天”讲述故事的发生,抓住“天和地分开后”“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等清楚地讲述故事的经过。3.出示课件21,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知识。【板书设计】12 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会读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课文生动活泼,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会。230,2.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3.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了解短文的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3.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难点】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山海经》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图画激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吧!(出示课件1: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空向海中投石子。)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石子,准备把它扔到海里。)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13 精卫填海)4.齐读课题。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230,生: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是用什么填海的呢?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呀!3.选择你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儿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2,会认字:“帝、曰、溺、返”“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3,会写字:“帝、曰、溺、返、衔”指导书写:“帝”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四、背诵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帮助背诵,也可以通过填空的方式来背诵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230,3.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学过程】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出示课件4: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指名讲故事)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13 精卫填海)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感知。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答案。指导朗读,理解词义,出示课件5:“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少女:小女儿。溺:溺水,淹没。故:因此。堙:填塞。设计意图: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2.提问:看你们读得多认真,现在老师有很多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我解答呢?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答案。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出示课件6)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最后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作——(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东海)(板书: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3.你们真棒,这么多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230,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4.出示课件7:读了这个故事,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板书:坚韧执着)设计意图:通过学文升华情感,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含义。5.全班齐读课文。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出示课件8: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用“精卫填海”的故事来鼓励自己。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2.能用自己的话把“精卫填海”的故事叙述下来,和同学相互分享。【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普罗米修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斯、惨”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脏”,会写“悲、惨”等14个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4.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过程与方法:  重点感受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部分,从“锁”和“啄”两个词中,230,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另外,通过对其他人物,如众神的领袖宙斯、火神、大力士的语言、心理描写,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精神,同时认识、了解神话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勇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1.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2.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材料,了解古希腊神话。【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师:同学们积累得可真不少。2.出示课件1:简述古希腊神话的特点。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3.(板书:14 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名字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2.出示课件2,会认字:“斯、惨、盗、驰、恕、坚、押、锁、遭、恶、愤”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斯、惨、锁、遭”是平舌音;“惨、坚、愤”是前鼻音。“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设计意图:230,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5.默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来不懂的词语。6.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以下两词)出示课件3: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惩罚: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1.出示课件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做了一件什么事?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4.最后呢?(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让生说。)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熟读课文,出示课件5,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3.能和同学交流故事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二、学习课文。230,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2.关于“普罗米修斯”:(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车那里“盗”取火种。出示课件6: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盗”取火种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对的,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不怕受到惩罚。(板书:真正的英雄)出示课件7,第5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神,任凭宙斯用多么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板书: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神)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出示课件8,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每天还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6~8自然段。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即使忍受着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出示课件9)(板书:善良的神)(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出示课件10)(板书:值得敬佩)3.对其他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出示课件11: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儿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普罗米修斯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230,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也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4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板书:火神 有正义感的神)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设计意图:  通过人物对比,学生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精神的宝贵。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是普罗米修斯为正义而战,不屈服于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三、讲述内容。出示课件12: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2.为了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复习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适当地添加哪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时,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时,我们就会充满希望,充满理想。四、总结拓展。《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知道的故事。当然,今天我们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给我们列举了《神话选译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吧!设计意图:  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板书设计】230,15* 女娲补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措、混”等10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230,4.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与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默读课文,发挥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教学难点】1.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捡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3.体会女娲的勇敢和甘于奉献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和神话故事的神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女娲补天》的录像。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多媒体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出示课件1)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出示课件2)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出示课件3)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出示课件4)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好,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230,2.题目中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了神奇?(补天)为什么?师:女娲可真了不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交流,出示课件5: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课件6,自学提纲: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2.学生自学。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理解字义、词义。出示课件7,会认字:“措、混、项、熄、浆、塌、颂、绩、窜、洪”(指名拼读)(1)“措、颂”是平舌音。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措”的意思,再理解词语“惊慌失措”的意思。“颂”可以通过词语“颂扬、歌颂”来理解。“混、熄”可以根据偏旁理解字义。“塌、绩”要读准字音,“塌”读“tā”,“绩”读四声。(2)读生字,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出示课件8: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窟窿:洞。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熄灭:停止燃烧。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平时的日积月累。2.出示课件9: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一年,天地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深沟。洪水喷涌、野兽出没,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女娲为了拯救人类,230,炼石补天,断龟足撑天,又杀死黑龙、烧芦苇堵地缝,终于使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3.说出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体会自己的感受: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朗读指导)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出示课件10,提出新的问题:(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是怎样补天的?除了补天她还做了什么?(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设计意图: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五、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1.默读,想想哪些段落分别写了补天的起因,经过。2.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汇报学习收获。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洪水喷涌、野兽出没,给人们带来痛苦。(板书,起因:天塌地陷、洪水喷涌、野兽出没)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种场面的心情)六、指名读第3、4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1.女娲难过极了,决心补天。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女娲修补天地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1)(出示课件1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修补天地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板书:修补天地)(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并体会故事的神奇。(板书:炼石补天、断龟足撑天、杀死黑龙、烧芦苇堵地缝)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七、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人类获得新生,解决第三个问题。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洪水、野兽,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230,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八、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一个善良勇敢、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善良 勇敢 甘于奉献)九、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2: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洪水被堵住了,从此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们想对女娲说点什么?2.女娲如此辛苦地修补天地,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设计意图:适当地迁移拓展,激发学生的思维。【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我和    过一天 【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围绕“我和    过一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教学重点】230,1.启发习作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件写清楚。2.写作时能抓住重点,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地完成习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神话和童话故事吗?你们喜欢哪些人物呢?(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2.今天,就有许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课件1:孙悟空、哪吒、嫦娥、后羿)3.今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和    过一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和    过一天”吧。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神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编出的。1.确定人物,大胆想象。(板书:我和  过一天)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哪里?(板书:怎样过一天)设计意图:  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三、讨论交流,创编故事。1.选定人物、地点。(1)师:如果让你和书中的某位人物过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为什么要选他?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呢?(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要选的人物、地点和原因。(3)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出示课件3:主角——你想写的人物 配角——2到3个(动植物都行)230,地点——任意地方2.确定故事主题。(1)回顾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说说这些文章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2)师:我们编的故事,不能只写热闹,仅仅写一个打打闹闹的场面,而要通过讲述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想一想,你写的故事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4)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推荐:善良、勤劳、分享、爱学习、不要骄傲等。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明白了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3.讨论故事情节。(1)出示课件4,思考:要想编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吸引人,有什么方法呢?(2)老师有一组大家熟悉的人物和三件事,大家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跟哪个人物有关。(3)出示课件5,分别出示人物:猪八戒、加菲猫、哆啦A梦出示课件6,三件事:斗胖虎、拔牙记、减肥记(4)学生介绍人物做的事情及原因。(5)为什么这样选择?预设: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嘴巴甜,力气大,知错必改;加菲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只猫,它贪吃又懒惰,整天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就无所事事;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主人解决各种困难。(6)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有道理。故事情节的创编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假如你是编剧,让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写,你觉得应该写哪些内容?需要写清哪些事?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7)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8)师相机小结:虽然大家说的内容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板书)去哪里?做什么?结果怎样?也就是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设计一两个有起伏或惊险的场面,故事才会更吸引人。(9)出示课件7,指导:①大家认为这三部分的重点是什么?(做什么)②现在,我们就以“猪八戒拔牙”为例,来重点探讨猪八戒是怎样拔牙的。同学们,230,这个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什么?(拔)那么,你们认为猪八戒的这颗牙拔了几次呢?(指名回答后随机点评: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三”字,所谓“一二不过三”,像四大名著中比比皆是,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样写,故事情节才能波澜起伏,富有味道)③想想看,猪八戒拔牙为什么一次、两次不成功,到第三次才成功呢?你和猪八戒分别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那些地方呢?在那些地方,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10)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吧!提醒大家:这个故事中安排的其他人物只能做配角,猪八戒才是主角。(11)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我们就赶紧来交流吧!大家选择其中一次拔牙过程来说说吧。(出示课件8,引导:你安排猪八戒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那里?你们在那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样?)(12)小结:看来,不管写哪一次,都要写清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去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四、组织材料。1.想想你想和谁过一天,你了解他的特点吗?按要求准备。出示课件9,要求:(1)你会选择谁?(2)说一说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做些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2.汇报自己的选材。(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2)再请其他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五、突破难点。1.写好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写好一天里发生的故事。2.就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方案,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0:和神话(童话)里面的人物过一天,首先应简要介绍该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详细介绍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板书: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设计意图:  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230,六、动笔练习。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表达清楚,出示课件11: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写作能力。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后誊写。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七、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童话,我们在习作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感情真挚。【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2.学习与“花”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圃、卉”等10个生字。3.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8个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4.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5.朗读、背诵古诗《嫦娥》,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230,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2.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8个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教学难点】1.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2.朗读、背诵古诗《嫦娥》,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学习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交流平台。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对神话有更深的理解。2.出示课件1:①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让我赞叹不已。②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坚韧执着、普罗米修斯勇敢不屈……③古人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普罗米修斯上天“盗”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6.全班交流。出示课件2—4,预设: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的,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生动,表达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230,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他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的,不论是正,还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三、识字加油站。1.出示课件5,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蕾、花蕊”。(1)教师领读词语。(2)出示拼音学生自读。(3)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由“花”字组成的词语)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弄清楚词语的特点。2.出示课件6,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1)教师领读词语。(2)出示拼音学生自读。(3)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的特点。(都是花的名称)(4)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3.出示课件7,生字:圃 卉 蕾 蕊 玫 茉莉 牡 丹 棠(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这10个生字。(2)想一想: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来引导)4.出示课件8,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松树 菊花 荷花 杨树 柳树 鸡冠花 杏树(1) (2) 四、词句段运用。1.出示课件9,词语: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 未卜先知 刀枪不入(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230,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读着这些词语你能联想到哪些人物或故事?出示课件10—16: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神通广大: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未卜先知:事情发生之前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形容有预见。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或故事。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出示课件17,预设: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7)出示课件18,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料事如神   博古通今   出类拔萃学贯中西宽容大度义正词严赤胆忠心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临危不惧铁面无私大义灭亲2.出示课件19,课本上的3个句子:(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4)想一想:其他神话故事中,有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230,五、日积月累。1.出示课件20,学生自由读《嫦娥》。嫦  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3.出示课件21,简介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河南荥(xínɡ)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nóng)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诗意思的初步了解,从而达到对诗歌含义的理解。4.出示课件22,词语意思:[注释]深:暗。 长河:银河。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23:[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如今空对青天碧海夜夜孤寂。6.熟读成诵。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230,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3.能感受阅读神话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30,  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神话神奇丰富的想象。【教学重难点】1.能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3.能感受阅读神话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书,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最近读了哪些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关于神话的书?快来给老师讲一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板书:快乐读书吧)设计意图:  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书卷味,感受到了书香氛围。二、感受神话故事。出示课件1,引导学生想一想: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神和英雄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们的祖先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就要在书中找到答案。(板书:很久很久以前)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情感。三、通过读书,了解故事。1.出示课件2,提问:(1)你读过这本书吗?(2)书里都介绍了哪些内容?2.出示课件3,小组合作交流:230,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3.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下来。4.全班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倾听能力。四、选择阅读类型。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话是原始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2.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板书: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3.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4.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神话故事书,告诉他们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五、总结。神话的世界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你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用图文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板书设计】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16 麻  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4.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教学难点】1.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230,【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嗅、奈”等6个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部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1.出示课件1:先自读课文,弄清楚有几个角色?弄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2.你还读懂了什么?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出示课件2,提示: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后,猎狗和老麻雀分别是如何做的?猎狗:张开大嘴 露出牙齿 愣住 向后退老麻雀:飞下来 掩护 准备搏斗2.出示课件3:根据刚才的讨论,从文中找出具体写猎狗和老麻雀的做法的语句。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出示课件4,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230,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5,会认字“嗅、奈、拯、嘶、哑、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都是口字旁。提示:“奈”是鼻音,“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拯、庞”是后鼻音。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6,会写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幼”的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躯”中的“身”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五、范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抄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230,1.听写生字。2.出示课件7,认读词语: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出示课件8:(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无可奈何”两个词语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中的“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不知怎么办,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2.讨论事情的经过。(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出示课件9,默读第4自然段。①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面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的样子。(板书:救)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和绝望。230,(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学生回答: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怎样理解“拯救”一词?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出示课件10:(用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默读第6自然段。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要读得稍重一些,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它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出示课件11,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四、拓展作业。出示课件12: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板书设计】16 麻  雀230,17 爬天都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级、链、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石级”等12个词语。2.知道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3.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3.学习作者抓住重要内容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重难点】1.知道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2.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3.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30,【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级、链、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石级”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交流热身。1.出示课件1:天都峰文字和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段。2.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3.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爬天都峰》。(板书课题)二、读题质疑。1.学生读课题。2.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出示课件2:(1)谁?怎样爬天都峰?(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梳理疑问。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板书: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三、循疑读书。1.示范朗读课文。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要点:爬天都峰的人物有哪些?课文里的天都峰是怎样的?(要点: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3.再读课文。(1)学生画出生字词,对照工具书,拼一拼,读一读。出示课件3,指导读准本课会认字。级、链、攀、辫、呵。提示:对比识记“辫”和“辨”。(2)指导学习本课多音字“相”,读准字音,组词。(3)出示课件4,本课会写字。(4)指导观察“辫、攀”两个生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4.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5: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30,提示: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2)出示课件6:怎样爬天都峰?提示: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3)出示课件7: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提示:先写爸爸带“我”爬天都峰;接着写“我”在山脚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我”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我”与老爷爷相互致谢。四、小结启思。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的句式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如何爬天都峰,用“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收获不小。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3.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教学过程】一、温故引新。1.阅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8。(1)读句子,想象画面。(2)背诵展示。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的导入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当。在巩固了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同时,为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作好心理准备。2.品句子,丰富语感。(1)抓住“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等语句品味天都峰的高,和“我”怀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2)抓住“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语句品味天都峰的陡和“我”信心不足的心情。(3)概括段意,出示课件9:①思维导航:这个自然段,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的心情。②引导概括:天都峰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3.积累内化。230,(1)思维导航:先写看到的实在景物,然后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象,把实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峰的险。(2)用“似乎”说说你看到天都峰后的感受。设计意图:  从感悟的层面上说,抓住重点句子,透过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内含,尝试把薄书读厚,渗透从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内在意思的认知方法。从训练的层面上说,一是在思维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实在景物加上感受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用“似乎”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使想象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二是扎实进行段的训练。二、由新深入。1.小结过渡:通过研读第2自然段,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走进了作者由于畏难而信心不足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请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3~7自然段。2.深入研读,出示课件10:(1)学生自由朗读第3~7自然段。(2)汇报感受。(3)根据汇报,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扮演人物展开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4)“我”是怎样做的?①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尚且敢爬天都峰,“我”怎么不敢?②“对,咱们一起爬吧!”老爷爷的话深深地鼓励了“我”。3.品读想象。(1)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1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揣摩“我”攀爬的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说“我”或老爷爷攀爬的样子。抓住“像小猴子一样……”展开想象,“我”还可能像什么?(2)出示课件1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抓住“终于”一词,再现攀爬情景,体会攀爬时的艰辛和奋力。4.小结过渡。“我”在老爷爷的鼓励下,经过奋力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课文到此就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三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呢?230,设计意图: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品味人物攀爬的动作行为中,体会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同时放飞想象,再现“我”和老爷爷攀爬时的各种动作及形态,并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来表述,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内化语言,丰满人物形象。5.探究升华。(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第8~10自然段。(2)学生汇报。(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用两个预设分散难点)(3)预设1,出示课件13: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6.让学生扮演角色多次对话。一边对话,一边体会。7.汇报读对话体会。8.预设2,出示课件14:(1)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天都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点:①自身的努力。②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2)他们都说要谢谢对方,那到底该谁谢谁?要点:要感谢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谢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计意图:  继续在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继续学习从语言表面意思中体会其内在的意思,提升感悟理解能力。对“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三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的问题,若遇到解读困难,可用两个预设加以引导,化解难题。9.升华拓展。(1)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2)思维导航。(3)“我”和老爷爷真有意思,体现在哪些地方?(4)回顾第2自然段有关“我”缺少信心的句子。(5)回顾“我”在老爷爷鼓励下奋力攀爬的句子。(6)想象老爷爷奋力攀爬的样子。要点:努力奋斗,向他人学习,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0.举例说说从别人身上受到鼓励的故事。1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230,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获得语感,通过思维导航,化解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难度,提升理解质量;通过例说,提高理解的广度,深化文本主题,学生受到了人文熏陶。三、教师相机小结,布置练习。1.小结:小朋友们,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你们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2.出示课件15,练习:(1)根据课文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写“我”或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体会。设计意图:  把阅读和放飞想象,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落实语文教学该当之任。【板书设计】17 爬天都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3.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教学难点】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指学生回答)师:通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吧!(出示课件1)(板书: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230,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1)写一件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出示课件3)(2)要写清楚事情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出示课件4)3.出示课件5:《爬天都峰》课文插图。小组讨论后教师小结:《爬天都峰》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4.出示课件6:《麻雀》课文插图,教师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师: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用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来写的?(出示课件7)小组讨论后总结:比如三年级《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这些课文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特别清楚。5.读了教材第67页四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8)(读了四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第一个小朋友和第二个小朋友交代了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第三个小朋友总结了要合理安排记叙顺序;第四个小朋友讲了要想把事情叙述清楚就要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三、初试身手。(出示课件9)1.读一读,找规律。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10)(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看图进行场面描述,看图想象当时的情形,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等。)2.练一练,学应用。(1)小组讨论。(2)交流汇报。(出示课件11)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就像刚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向前冲。我们班的小刚同学大显身手,勇往直前;其他几个跑道上的运动员则紧追不舍。啦啦队员们则拼命地喊“加油、加油”。只见小刚就像一辆加足马力的战车,230,越跑越有劲儿,越跑越快,没等其他跑道上的运动员追上来,就一阵旋风似的最先到达了终点。3.写一写。(1)读一读,找规律: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12)(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认真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2)练一练,学应用。①小组讨论。②交流汇报。(出示课件13~15)她先用牙签把虾背上的黑色的线挑出来,接着把虾在清水里洗干净后,放在菜箩里将水沥干,装进碗里;然后把黄酒、生粉、盐、鸡精和蛋清放入碗里与虾一起搅拌均匀,腌十五分钟。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开始炒虾。她先点着火,然后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等油冒烟时,只听见“哧啦”一声,妈妈将虾倒进锅里翻炒,虾从伸展开的样子变成头尾相连的圆圈,从青色变成红色,当它们变成一个个小红球时,说明虾熟了,香气扑鼻,我闻着直咽口水,心想:好香啊!真想马上尝一口。这时,妈妈说:“可以出锅装盘了。”只看见妈妈在锅里撒了一点儿葱花后,就把又红又嫩的虾装盘让我端到餐厅去。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各抒己见,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成果。(出示课件16)【板书设计】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找规律    说一说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例文与习作【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教学难点】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习作例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习作例文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教学过程】  首先,咱们通过课本上的两篇习作例文来学习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一、《我家的杏熟了》。1.自读例文,了解主要内容。(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每年、这一年、从那以后……)230,(2)在杏儿熟了的时候,作者写了哪些事?预设:①每年麦收时节,“我”家的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②这一年杏熟了的时候,邻居家小孩“偷”杏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打下杏分给“偷”杏的孩子吃;③从那以后,每年“我”都把杏送给乡亲们。2.再读,讨论: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例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2)把奶奶“打杏”“分杏”时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3)结尾交代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的影响。设计意图:  通过例文旁边的批注,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二、《小木船》。自学提示: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说明什么道理?2.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来写?这件事和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有什么关系?3.作者是怎么围绕中心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4.“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作者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交代,你觉得把事情写清楚了吗?5.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  深入剖析例文的写作手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例文的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写作提纲的写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2.学会修改习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有许多事发生,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赞叹不已。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印象深刻的事,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心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这节课,我们要围绕“生活万花筒”进行习作。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材料。二、审题指导。230,出示课件1:1.读到这个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生活万花筒)审题: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可以是不久前发生的事,也可以是好几年前发生的事。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打开写作的思路,确定选材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设计意图:  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是什么?请你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到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明白了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三、组织材料。1.出示课件2,根据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列举了哪些事?(2)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3)回顾经历的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2.思考你想写的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让你印象深刻?按要求准备。出示课件3,要求:(1)说一说是什么事。(2)说一说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3.汇报自己的选材。(1)选取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作出评价。(2)老师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4.出示课件4,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要求:(1)默读“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思考:文章是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的?(2)出示课件5,交流: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230,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还有同学的反应(3)归纳方法。把事情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四、突破难点。1.写好一篇文章重点是把事情写清楚。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结合例文,大家提出修改方案。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写事情经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细节;详细介绍过程中你的心理活动、动作、语言和感受。设计意图:  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五、动笔成文。1.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2.出示课件6:写难忘的一件事,要写出为什么让人难忘,重点是写出难忘,抓住重点,写出事情的经过,你的感受是激动,是害怕,还是高兴?要表达出真实的感受,结构要完整,内容要合理。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成文”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六、完成草稿,指导修改。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2.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教师点拨:好多人喜欢边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因为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又加上自己对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而朗读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因此能更好地发现错误,如语病、漏字、多字、错别字等,从而全面地加工、润色。最后我们还应该把改后的习作和原文作对照,比较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3.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4.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修改。5.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6.课堂交流,230,指名让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提高习作能力。七、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借鉴课本中的例文学习了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我们在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六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18 牛 和 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谓、拳、捶”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会写“甚至、顽皮、故意”等14个词语。2.能知道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5.学习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230,过程与方法: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2.用给文章作批注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的道理。【教学重点】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2.能借助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教学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谓、拳、捶”等12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5个生字,会写“甚至、顽皮、故意”等14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们看看图上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襟、拳、怖)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熟悉课文内容。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适时教读。(1)出示课件1,指名“开火车”读。(2)男女生赛读。230,(3)指读拟声词。(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3.出示课件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鹅的故事)4.出示课件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儿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接着写“我”被鹅追赶、袭击,金奎叔对付老公鹅的过程。金奎叔根本不怕鹅,轻松地把鹅赶走了。最后写“我”听了金奎叔的话,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4,会认字:“谓、拳、捶、顽、吁、襟、膊、瓶、怖、凭、欺、掐”“捶”的部首是“扌”;“谓”和“猬”是形近字。“膊”单独读时读二声,在词语“胳膊”中读轻声。“拳、襟、顽”是前鼻音;“瓶、凭”是后鼻音,也是同音字。“襟”的偏旁是“衤”,不要写成“礻”。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5,会写字:“摸、甚、跪、捶、绕、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指导书写:“摸、跪、捶、绕、顽、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0,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关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出示课件6: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由于听信他人的话,“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金奎叔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一)学习第1~4自然段。1.出示课件7: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板书: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出示课件8)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板书:对牛——欺负)(出示课件9)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板书:对鹅——害怕)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二)学习第5~12自然段。1.出示课件10:哪些句子可以表现出“我”怕鹅?(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板书:逃跑)(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板书:被鹅咬住 呼救)这时的“我”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狼狈不堪)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对鹅及鹅对“我”的态度。230,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3.出示课件11: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出示课件12~14:(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4.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指导朗读:读出鹅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5.(出示课件1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D.用于列举分承的各项前“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第几种?6.出示课件1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1)出示课件17: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2)出示课件18: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说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不必害怕鹅。7.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的强悍。(三)学习第13~15自然段。1.出示课件19: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出示课件20、21:(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实际上“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变换了角度,230,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板书:“我们”实在比它强!)(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们感悟到了什么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四)学习给文章作批注。1.阅读时可以在书页空白处作批注,记录下自己的收获或思考。2.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呢?小组讨论,教师总结。3.关注课文的五处批注,梳理出作批注的不同角度。第一处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涉及对课文内容的疑惑,是什么事情呢?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从而引出第一个批注的角度——对课文内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作批注。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这是对课文写法作的点评。第三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鹅前后的表现对比明显,引出另一个角度——从对课文内容体会方面作批注。第四处批注“‘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这部分同样是从对课文内容体会的角度作的批注。第五处批注“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这句话引人思考,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批注就是对读了课文后获得的启发的角度来作的。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出示课件22)读故事,想办法。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苦脸,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老太太恢复了健康?(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设计意图:230,  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吧。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出示课件23)作业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同学们积累的习惯。【板书设计】18 牛 和 鹅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对牛——欺负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对鹅——害怕逃跑被鹅咬住 呼救实际上“我们”比它强!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囊、羡、殷”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露、角、啊、哄、唉”,会写“殷、段、俩”等14个生字,会写“文艺、表演、班级”等17个词语。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23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1.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2.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3.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老虎的图片。师:同学们都认识这张图片吗?师:老虎有什么本领?(学生自由说。)(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设计意图:  用现实中的大老虎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师:(检查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想读的部分?出示课件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30,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了。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件、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设计意图:  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内容。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语,或是用请同学帮助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字词,要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你们能读准确吗?出示课件4:(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角色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唉声叹气(多音字)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加点字为轻声词)接连不断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四字词语)3.你觉得哪些词语很有趣?因为这些词语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4.你不明白哪些词语的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试试。(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5,会认字:“囊、羡、殷、撇、霉、亏、拙”“囊”应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啊、哄、唉”都为本课要掌握的多音字。设计意图:  本课的生字较多,易错的笔顺、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特点各不相同,字的笔顺、重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花点儿时间来学习。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6,会写字:“殷、段、俩、练、套、裤、逃、亏、挖、撤、堂、砸、锅”指导书写:“段、俩、练、裤、挖、撒、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班”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段”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230,1.熟读课文。2.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说出“我”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4.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我”的演出是否窝囊,并试着用合适的方式开导“我”。【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1.听写词语。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1.(出示课件7—9)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边画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演出过程中,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演完时,“我”……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我”至今还不明白……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板书:期待 担心 紧张 不明白)3.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表格。(课件出示10)“我”的心情原因期待表演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有些担心……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的时候吗?230,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历吗?5.学作批注。提示:(1)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比如生字词,不懂的句子等。(2)含义深刻的地方作批注。(3)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地方作批注,有助于我们找出人物心理变化的原因和过程。(4)在对课文内容有疑问的地方作批注,及时和同学老师交流。设计意图:  课文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学生可能找不出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1.(出示课件1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的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悲喜交加兴高采烈……)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课件出示12)数学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1.出示课件13: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改一改题目。你想怎样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230,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同学们平时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五、作业。出示课件14: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板书设计】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期待 担心 紧张 不明白20 陀  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况、兵、败、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旋转”等15个词语。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230,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游戏中蕴含的道理。2.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教学重点】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教学难点】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3.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有关作者高洪波的录像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阅高洪波的相关信息。【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况、兵、败、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旋转”等15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有什么玩具?玩具可能不单单是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或者用查字典等方式解决。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230,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课件1,会认字:“况、兵、败、恨、帅、彻、溃、誉、丑、豪”“帅、彻、丑”是翘舌音。“钉”有两个读音:dīngdìng 钉子 钉钉子2.书写指导。出示课件2,会写字:“否、旋、况、兵、败、椅、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椅、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宽窄;“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口”要写得扁一些;“丑”底横要长一些;“仍”容易多写一捺;“尤”容易在竖弯钩上加一撇;“预”容易在“予”上多写一撇;“豪”要和“毫”相区分。设计意图:学好字形,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质疑。3.抽读,评议。4.感知内容。设计意图: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整体感受课文内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字词,集体订正。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二、研读课文。(一)学习第1~3自然段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3)(板书:冰尜儿)230,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读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4)(抽冰尜儿、赛陀螺)3.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二)学习第4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读。2.出示课件5:第4自然段中哪句话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形象地写出了“我”得不到高质量的陀螺的郁闷心情。(板书:郁闷)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三)学习第5~12自然段。1.出示课件6:“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恍惚)2.出示课件7:“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兴奋)3.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四)学习第13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出示课件8)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板书: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学生齐读,学生讨论。三、多角度给文章作批注。1.通过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可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怎么作批注。2.小组讨论,师生汇总。(1)在自己喜欢的语段中作批注,比如第4自然段中“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抓住“堆满乌云”,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2)在含义深刻的句子旁作批注,比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230,同学间充分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3)在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旁作批注。四、拓展迁移。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动作的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2.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精彩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设计意图:小练笔延伸了文本,升华了情感。【板书设计】20 陀  螺冰尜儿郁闷恍惚兴奋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口语交际:安慰【教学目标】1.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安慰。2.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1.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被安慰者的心情,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安慰。2.能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视频230,【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在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呢?(安慰)出示课件1:一位名人这样说:“安慰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安慰是医治心灵的良方。”今天,我们要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学会安慰。(板书课题)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本中第一个小男孩说的话。(出示课件2)师:故事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师: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打算怎样安慰他?请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板书:主动关心)预设A生:小峰,不要难过了,运动会上难免有意外发生,你不是故意摔倒的,比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并且付出了努力。(出示课件3)师: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想此时小峰心里会舒服一些。(板书:表示理解)(你的鼓励无疑给了小峰极大的安慰)(板书:鼓励)。师:所有安慰的语言、行动都来自我们对小峰的真诚,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心。(板书:真诚)小结:通过这么多同学和老师的安慰,此时小峰的心里会怎么样?三、出示情境,学生练说。1.出示课件4:(1)我不想搬走,不想离开好朋友。(2)我特别喜欢这块表,丢了好心疼啊!师:上面两种情形,你要如何安慰呢?请任选一个你想安慰的对象在小组内讨论。2.请生表演,练习说话。四、交流烦恼,强化方法。1.当堂抽取学生课前写下的烦恼纸条。2.针对学生烦恼的问题,其他学生给予安慰。3.被安慰学生谈谈心情的变化。五、主题拓展,情感升华。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并非都是坦途。安慰,如同涓涓细流,会滋润我们的心田。捧出一颗心,送上我们真诚的安慰,我们就会快乐起来。(出示课件5)让我们随着音乐,一同感受安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板书设计】230,习作:记一次游戏【教学目标】1.能按照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3.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1.能按照顺序把游戏写清楚,写出想法和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把习作誊写清楚。23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做过什么游戏?你们怎样介绍这个游戏?(指学生回答)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做游戏,有一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游戏,他不仅在游戏中享受着快乐,还把游戏过程写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写一写这个游戏。(板书:记一次游戏)二、学习范文,提炼写法。1.出示课件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章,边读边想: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2.交流,出示课件2:你认为这个游戏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1)游戏前作了哪些准备?(2)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3)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板书: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三、做游戏,提炼素材。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做游戏?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敲锣”。2.出示课件3,明确游戏规则:站在起点,用布蒙住双眼,手握锣锤原地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向前直走去敲锣,以发出声响为胜,每人有两次机会。3.谁愿意第一个来做游戏?(准备好后提出要求: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要用心观察参加者和同学们的表现。)(出示课件4)4.做游戏。四、根据写法,说游戏。师:游戏进行到这里,就刚才两位同学,你认为谁做得有意思?回忆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游戏中有哪些表现?你的感受如何?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边听边根据自己的观察补充,一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得最有意思。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230,3.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4.交流提纲。五、根据写法,写游戏。1.再次强调写法:你们不但在游戏中感受着快乐,还把游戏中人物的表现观察得那么细致,你们想不想把游戏写下来,给没玩过的人分享一下?那就把游戏过程写完整,把游戏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写进去,既要写做游戏人的表现,又要写同学们的表现。(出示课件5)2.开始写作文,教师巡视。3.分享草稿。(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写的作文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拿起你的习作大声朗读吧。如果在朗读过程中发现有什么问题,就改,直到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并誊写下来。六、分析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游戏,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板书设计】习作:记一次游戏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方式并体会作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5.积累6个八字成语。【教学重点】1.能梳理、总结批注的角度、方式及作批注对理解文章的价值。2.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认识“韭、芥”等8个生字。3.能正确理解并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4.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230,【教学难点】1.能正确理解并指导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打头阵、挑大梁”等惯用语。2.能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3.积累6个八字成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即将学完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交流平台。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1.出示课件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     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牛和鹅》文章故事性强,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      ,以及“我”的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告诉我们  , 《陀螺》主要讲了 。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2.理解运用。出示课件2,学习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1)画出相应的词语;(2)写出自己的批注;(3)读完作批注,再读再作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4)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三、识字加油站。230,1.出示课件3(板书:认识蔬菜),同学们看图片上的事物,通常它们会摆放在超市的哪个区域?它们属于哪一类?学会归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2.认读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食物,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营养,它们叫什么?我们吃的是它们的哪一部分?图文对照,边记字,边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兴趣,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识字。4.同桌交流识记方法。5.你在生活中还知道哪些蔬菜的名字。请学生回答。重点指导“韭”的笔顺,“蒜”的读音。6.说说自己爱吃的蔬菜,教育学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词语含义,积累并运用到写作中。四、词句段运用。(一)你知道下面词语的意思吗?说说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1.不懂的可以查字典。(出示课件4~6)(板书:说说词意)打头阵: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挑大梁:比喻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占上风:指占据有利的地位,处于优势。破天荒: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现。栽跟头:摔跤,跌倒;比喻失败或出丑。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从旁助势。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或为某事提供方便。碰钉子:比喻遇到拒绝。2.弄清楚这些惯用语的意思后,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它们很有趣?3.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惯用语用对会很有意思,创设语境,练习说话。出示课件7:今天,谁(打头阵)带领大家一起劳动。小明做事总是不积极,从来都是个(敲边鼓)的,他(破天荒)地要求(挑大梁)。他怕老师不同意,会(碰钉子),请小红一起找老师请战,老师一口答应,为他(开绿灯),他决心大干一场。(二)选一个词语,仿照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1.出示课件8:读这些词语,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现人物心情的)害怕 生气 自豪 快乐 着急 伤心2.读例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你体验过哪种心情?当时做出了哪些动作?和同伴交流,用动作描写表现出来。3.让同学们演一演,再写一写。(板书:写写动作)230,示范:她听了他们的话,什么也没说,只是慢慢地转过身,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扫把,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抹去挂在脸上的眼泪。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五、日积月累。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9)(板书:日积月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边读书边作批注,认识了一些蔬菜,知道了“碰钉子”等惯用语的意思及用法,学会了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还积累了一些八字成语。收获不少!【板书设计】第七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塞、秦、征、杰”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征”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230,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2.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出塞》《夏日绝句》。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句。3.背诵古诗《出塞》。【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们对诗人了解多少?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出示课件1)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塞”指可以做屏障的险要地方。“出塞”即出征到塞外的意思。)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21 古诗三首)在学习《出塞》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2——王昌龄的照片、生平简介)230,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古诗的内容,扫除学习古诗的障碍。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课件3,会认字:“塞、秦、征、杰”,多音字:“将”。2.学习会写字。出示课件4:“塞、秦、征、词、催、醉、杰、亦、雄、项”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多音字“将”,在本课读jiàng,组词飞将,另一个读音是jiāng,组词将军。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语的意思。设计意图:  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生听课件中的范读)(出示课件6)(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师: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需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理解诗意有什么好的方法。3.出示课件7:自由朗读古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来。(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前两句。师:读了这两句诗,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学习的方法再读古诗,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5.反馈交流: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出示课件8)230,6.指导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秦汉)设计意图:学习写法,积累经验。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8.指导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有感情,有节奏,请你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四、悟诗情。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古诗的情感。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古诗的理解。(一)感悟画面之悲。1.师范读诗句。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板书:明月 边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2.指导读出感觉。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写到了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二)感悟人心之悲。1.从征人角度感悟。“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这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2)补诗句:(出示课件9——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失望、悲伤)读出感情。(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出示课件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1)过渡:在同一轮明月下,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230,(2)出示课件11,想象说话: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                。” 指名反馈。(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4)指导读出感情。(三)感悟历史之悲。1.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持续了一两年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出示课件12)师: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家乡啊,依然是——(引读)出示课件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写下这两句诗,诗人王昌龄流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悲伤的语气。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让我们带着感情来齐读这两句诗。2.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则资料。(出示课件1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设计意图:  了解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3.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到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诗人这样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诗人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补充出示课件15:李广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的语气。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愿?(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4.激情引读。(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230,(2)这两句诗仅仅表现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亲人们的希望。(引读)5.体会感情。(出示课件16)《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五、布置作业。发挥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六、总结。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志。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忧国忧民)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表达了诗人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设计意图:总结学法,积累学习古诗的经验。师: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上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诵这首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2.理解课题。(出示课件17: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是唐朝的边塞重镇。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设计意图:  根据学古诗的几个步骤来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2.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230,3.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4.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三、学习古诗《凉州词》。师: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第一句诗)。(课件出示18)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醉人的葡萄酒,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情?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到了什么?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女生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地理解诗意。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呢?(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你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是不是能从“催”中读出:(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师小结:同学们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4.激越的琵琶声,让在场的所有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儿醉了,要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引入下一句。(板书:醉)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230,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5.抓住“几人回”读出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师: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王昌龄《出塞》中的两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战死在沙场,谁来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师: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道出将士们的心声,他们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小组读。师:尽管有那么多的将士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奔赴戍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戍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戍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 豪迈)男生齐读。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豪迈的气度,才有了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小结:好一个“几人回”,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6.总结全文,回归整体。《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仿佛让我们闻到了美酒的香气,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一读这首诗。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7.指导背诵。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背一背。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出示课件19:全诗内容。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收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230,(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你们听出了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的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中。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1)理解第一句。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人杰 死鬼雄)(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板书:有骨气 有气节)4.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出示课件20: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设计意图:结合典故,更利于学生理解古诗。(2)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了吗?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决不屈膝投降。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小结: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理解诗意。设计意图: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师总结:是啊!一个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230,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出示课件21)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体会诗人的情感。五、布置作业。1.写一写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2.读一读李清照的其他诗词。【板书设计】21 古诗三首出  塞[唐]王昌龄互文    明月     边关秦汉    人未还    悲壮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凉 州 词[唐]王翰醉悲壮    豪迈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   人杰   有骨气死   鬼雄   有气节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崛、范、魏”等10个生字,会写“肃、默、晰、振”等12个字,会写“严肃、默默、清晰、抱负”等16个词语。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230,4.能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知道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深入阅读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并联系全文深入思考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教学难点】1.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能写出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周恩来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崛、范、魏”等10个生字,会写“肃、默、晰、振”等12个字,会写“严肃、默默、清晰、抱负”等16个词语。2.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230,说说你曾经立下的志向吧!(生:我要当医生;我要当航天员……)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志”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习生字。(出示课件1)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2.出示课件2,检查“崛、范、魏、晰、效、淮、惑、惩、斥”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3.出示课件3,读写“肃、默、晰、振、胸、怀、赞、效、凡、顾、训、斥”。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都是左窄右宽;“赞”上半部分笔画较多,注意左边“先”的变化;“效”注意左边“交”的变化;“肃”的笔顺比较特殊,书写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书写顺序。师:要想读懂文章,就要扫清“地雷”。你们能正确地读出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吗?4.(出示课件4)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语,看谁的反应快,读得正确。严肃 默默清晰 抱负 胸怀 赞叹 表情忘怀 果真 非凡 左顾右盼  指望训斥 体会 分量 响亮生读词语。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再积累,然后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5.出示课件5:四字词语。(生读)师:还有些词语,未必是四字的,也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出示课件6)清晰而坚定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真好。还有一些词语,由于时代不同,我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查找一些资料。230,6.师:请看这幅图(出示课件7)这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美、英、日、俄等国,国力强于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的局面。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灯红酒绿,而其他地方则是民不聊生。师:有一些词语,只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还要联系课文内容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比如“劝慰”,谁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师:文中是怎样说的?谁能来读一读课文,帮助大家理解这个词语?生读。生自由读。三、初读,把握大意。师:这是少年周恩来立志的故事,整个故事中又有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生:快速浏览。(出示课件8)(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去玩。)(第二个故事是少年周恩来和同学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设计意图: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的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比较一下,看看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9: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师:对,“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师:是的,这就叫概括。就要简简单单。(好像字数都一样。)师:我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字数,要记住两个关键词:一是简洁,抓重点;二是认识结构。230,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这三个小故事,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出示课件10: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你们来想一想: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人,他们也是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了谁?(出示课件11)2.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3.写自己读书的目的,做到理由清楚。【教学过程】一、直入新课。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师:对,有疑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请问,面对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解决。)师:还可以询问他人、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文章。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设计意图:  复习学法,学习第二、三个故事,这里简单引入、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自读,学习课文。1.充分自读。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和第三个故事。读书要讲方法,230,请看两个小要求。出示课件12:(1)把文章读通顺;(2)读出疑问,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2.尝试质疑,解疑。(1)出示课件13:为什么伯父会说“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师:谁找到了下文写到的“麻烦”指的是什么?(2)出示课件14: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师:撑腰和训斥形成对比。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的?生1: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生2:撑腰就是主持公道。生3:训斥就是训诫和斥责。设计意图:  少讲多读,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3)师:对比后,你发现了什么?生1: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她。非常不讲道理!生2: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太贫穷,被外国人欺负,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势。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吗?出示课件15: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被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大家想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劝慰”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以及国民怒却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妇人饱受欺凌 巡警丧失尊严)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4)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吗?230,出示课件16:(“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没人管。)(“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师:大家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设计意图:  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课堂小测试。1.出示课件17:同学们,在今天的社会,我们面对着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呢?(教师再板书一个“?”,4人小组讨论)(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师:你呢?(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师:还有吗,你呢?(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2.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志向,那请你们谨记(出示课件18):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为自己美好的未来而读书。)(为考试有个好成绩而读书。)3.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不管是近期的目标,还是你们的远大理想,老师都希望你们能实现。今天我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故事,体会到了他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周总理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他的资料。【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蓄、迫、租”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3.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的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23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教学难点】  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发对梅兰芳的尊敬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梅兰芳的资料,以及梅兰芳的戏曲片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课件1)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点评一下。告诉老师,听了戏曲,你们想说什么?对了,这就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欣赏作品,轻松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1.师: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作好批注。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有的同学把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大家有没有想知道的。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解决同学们的疑问,并提醒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4.出示课件2: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5.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出示课件3:“蓄、迫、租、纠、缠、邀、扰、拒、签、订、妄”的读音,并组词语。多音字:“宁”在本课读nìnɡ(宁可)(宁愿),另一个读音是nínɡ(宁静)(安宁);“要”在本课读yāo(要求)(要挟),另一个读音是yào(次要)(只要)。230,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目标:(出示课件4)(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目标。2.师: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评价恰如其分,接下来讲的几件事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3.出示课件5,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作出批注。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出来;然后展示,最好用文中的词语总结,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师: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生总结。)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师小结: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5.(出示课件6)课文一共叙述了三件事,分别是: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险些丢命。师:这三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详细?具体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出示课件7,设置问题: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哪几个自然段?你认为作者在叙述这件事时抓住了梅兰芳的什么进行了描写?(语言、行为)能试着读读吗?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230,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是怎样的?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6.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的内心是苦闷的,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7.梅兰芳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出示课件8)学生交流讨论,预设:(1)出示课件8: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在他心中,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出示课件9:(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个办法啊。(3)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8.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让学生自由地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四、积累拓展。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出示课件10)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书写文字的形式深刻地体会梅兰芳的高贵品质和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一些关于爱国的诗句吗?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概括总结。五、总结全课。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的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艺术,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230,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1)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4.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过程与方法:  仔细品读、小组交流、朗读比赛,课件演示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230,【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教学难点】  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南泥湾的歌曲、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也很艰苦,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1)出示课件1:“延、昔、茅、炕、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tínɡ);“炕”是后鼻音。有些字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记忆,如“昔—惜”“炕—抗”“旦—但”。(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并说说全诗押的韵。(全诗押的是ɑng韵,多处采用了工整的句式,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出示课件2)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的意思。(追寻延安精神)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小节。(出示课件3)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230,2.指导自学,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小节。(出示课件4)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2)学习第二小节。①自读第二小节。(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出示课件5)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②分组讨论、交流。③师点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讨论革命。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三五九旅的。)(出示课件6)师唱给学生听,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3.师小结。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四、教师点拨,解决疑点。1.自学第三、四两小节。(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小节,思考并分组讨论:①“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出示课件7)师: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230,师:说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②(出示课件8)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出示课件9—12)①“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还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描写了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②我们取得的每一点儿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出示课件13)(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加强理解。2.自学第五、六两小节。(出示课件14—16)(1)指名朗读这两小节诗,思考、讨论、交流。①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②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小诗。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深化理解。全诗押的韵是ɑng,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设计意图:  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五、拓展运用。230,1.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出示课件17)(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要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2.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六、布置作业。1.形近字组词。(出示课件18)2.根据意思写成语。(出示课件19)(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顶天立地)(2)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琳琅满目)(3)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雨后春笋)3.朗读诗的第六小节,回答问题。(出示课件20)(1)第一句点明题目。(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的说明。具体说,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七、总结全课。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的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还要提倡艰苦奋斗。【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写信【教学目标】1.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封信,做到内容清楚。2.能将书信通过邮局寄给收信人或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对方。3.坚持运用书信的形式与人交往,书信练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我们能在一起上课,老师很高兴。大家说,我们能成为朋友吗?如果朋友在远方,你会用什么方式联系呢?(打电话 发短信 发电子邮件 视频聊天)2.师:的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联系方式。我也有许多朋友,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我们除了用这些方式进行交流以外,还经常通过写信的方式互相来往。因为信件会留下永远的纪念。没事时,翻阅信件,230,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而且有时有些话不方便说,比如和好朋友吵架了,要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这就更需要用信件来帮忙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书信。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头脑中搜集内容,尽快走进今天的写作课堂。二、审题指导。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写信)设计意图:  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2.例文导学。师:写信一点儿也不难,想跟对方说什么就说什么,写清楚、写明白就行。当然,写信和平时的作文是有所不同的。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咱们一起学习小杰写给叔叔的一封信。(出示课件1)3.(出示课件2)阅读思考:(1)结合本文及接触过的书信,说说书信的基本格式。(2)这封书信中小杰向叔叔介绍了什么事?(3)谈谈这封书信的语言特点。4.合作交流:针对上面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5.(出示课件3)明确:(1)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及日期六个部分,有时也可省略部分内容。(2)这封书信中小杰向叔叔介绍了自己搬到新校园,新校园里环境很好,他很开心。(3)主题明确,叙述不啰唆。(板书:格式 称呼 问候语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三、要点点拨。1.书信格式顺口溜。(出示课件4)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2.(出示课件5)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表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3.(出示课件6)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起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的话。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230,4.(出示课件7)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要做到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个段落,不要混为一谈。5.(出示课件8)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结尾。这被称为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具体情况而选用适当的词语,不要乱用。6.学习信封填写方式:(1)出示课件9:信封(图片)(2)明确填写方式(出示课件10):信封上有三条横线,第一条线左边空两格写收信人的地址;第二条线写收信人的姓名;第三条线稍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右下角写寄信人的邮编。左上角写收信人的邮编。7.介绍电子邮件的填写方式(出示课件11—13):一封电子邮件的基本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收件人、主题、正文。(1)填写收件人。(2)主题。填写主题时,要意思明确,让别人看到主题就大概能知道邮件的基本内容,如“对于……的想法”,或者是“对……的建议”等。(3)首先是尊称,如尊敬的爸爸、亲爱的姐姐等,如果是长辈要说“您好”,如果是一般的同事要说“你好”等。叙述完事情后,以祝福语结尾,再注明写邮件的日期和写邮件的人。(4)如果想要写的信息或材料的内容比较多,也可以作为附件添加进去。四、实战演练。出示课件14:你在小学已经生活了三年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不解的烦恼。……请你结合切身经历和感受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给他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交往的经验,和他们谈谈生活的道理,或者……要求:1.运用正确的书信格式。2.条理清楚,表达准确。3.有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矫揉造作。230,4.恰当使用抒情、议论等手法。5.400字以上。五、拓展阅读。(出示课件15)给妈妈的一封信亲爱的妈妈:您好!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经过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和艰难的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普通的教师,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我的。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很幸福,绿荫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蝴蝶,任落日的余晖洒满全身,留下您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转过身,眯起眼睛,看您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蝴蝶……妈妈,您还记得吗?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您有您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时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里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我常想我的前生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里;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的胡同;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妈妈,您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您。原谅我做出的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我永远爱您!祝您: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您的爱女:明明2020年8月30日(出示课件16)简评: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230,一个司空见惯的选择。这篇书信却亲切感人、令人信服。作者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来写,便于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更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六、动笔练习。根据上面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书信的格式写正确,内容写完整。七、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信,又了解了信封的写法,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寄到收信人的手中。同时,也希望你们多运用“书信”这种联系方式很好地与你的亲人或者好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4.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教学重点】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教学难点】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说词语形容的人物。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30,【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板块,让我们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交流平台。1.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主要讲了什么?你们对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2.出示课件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    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就像《古诗三首》抒发了戍边战士      ,      的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     时代的周恩来是一个      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      的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了      ,懂得了发扬      的重要性。(板书: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3.理解运用。(出示课件2)(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三件事,注意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先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总结的方法还有:借助文章的题目;借助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段落;分段、概括段意、合并段意等。(3)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认真阅读全文,弄清文章讲了什么。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出示课件3)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特别提示:“刚正不阿”中“阿”读ē。“凛”是前鼻音;“秉”是后鼻音。2.理解词语的含义。(出示课件4)230,大义凛然:威严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高贵品质的人,如志存高远的周恩来,视死如归的戍边将士,大义凛然的李大钊,英勇无畏的邓世昌,视死如归的革命志士江姐,铁面无私的包青天等。(板书:读背词语)3.(出示课件5)大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板书:读句子)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1)对比两组句子,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适当点拨。(2)每组的第一句话虽然有问号,但没有疑问的意思,而是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样表达能加强语气;每组的第二句话与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达形式上不一样。(3)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同桌互读、对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体会反问句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4)表达练习。难道有清洁工打扫就可以乱扔垃圾吗?有清洁工打扫也不可以乱扔垃圾。(三)日积月累。(板书:《别董大》)1.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6)出示课件6,《别董大》全诗。2.出示课件7,作者简介: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的代表作是《高常侍集》。3.说说诗的大意。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落日黄云,大地苍茫,此情此景,不免有些伤感。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谁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230,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古诗。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成语,学会了一首古诗。收获不少!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第八单元(本资料由公众号哈熊宋整理)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略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23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学生:了解《世说新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学会朗读文言文的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吗?出示课件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什么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你看得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讲清楚,很不错!)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由之前的文言文知识导入,再引入本课的内容。二、初读小古文。1.读后释题。出示课件2:“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230,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1)出示课件3:检查读音,并组词语。戎 诸 竞 唯(出示课件4)字音难点:“戎”读“róng”不要读成“yóng”;“诸”读“zhū”不要读成“zhǔ”。(2)出示课件5,会写字:“戎、尝、诸、竞、唯”。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不要和“竟”混淆。(3)(出示课件6、7)理解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某种语法关系。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跑过去。〔走〕跑。〔唯〕只有。〔曰〕说。〔诸〕众,一些,这些,许多。〔信〕的确。虚词:〔然〕如此。设计意图:  学生学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个小神童了!长大后,他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4.(出示课件8)师示范读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设计意图:  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的,因此,230,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取得效果。5.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设计意图: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能让他们从别人那里学到朗读的技巧。6.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随机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7.合作学习生字。(1)学生按照顺序朗读,同时规定:同学在朗读时,其他同学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设计意图:  变换形式读,这样既能让学生不感到枯燥,又能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帮助。三、参与体验,拓展延伸。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一样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想不想帮帮他呢?看一个小故事:出示课件9:一个小孩掉进水瓮里了,水瓮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老师继续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砸缸的工具该怎么办?2.师小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司马光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啊!(出示课件10)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人物故事;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230,2.结合句子,积累本文的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们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2.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你们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出示课件11)二、精读小古文。过渡:大家已经把课文背熟了,你们理解它的意思吗?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出示课件12)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师: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小儿)(诸)(尝)这个同学提得真好,谁来帮助解决?(小儿:小伙伴。) (诸:多。) (尝:常常。)师: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尝”的意思不是常常,这里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出示课件13:(1)品尝。(2)曾经。(3)尝试。(生:曾经。)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出去玩。)(课件出示14)2.过渡:是呀,那天王戎和诸小儿出去玩,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同桌说,指名说。3.过渡: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15)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师:请同学小组合作来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师出示课件16,第一幅图:(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你是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4.大家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课件17,小古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230,设计意图:  用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走神。这样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5.师出示课件18,第二幅图:(小朋友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去。)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出示课件19)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它的味道怎样?(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师:诸小儿是怎么做的?(竞走)师:什么是“竞走”?(板书 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出示课件20)在我们学过的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呢?“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是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的意思。大家都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总结出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唯”就是只有。)你能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吗?6.出示课件21,第三幅图:(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馋得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师:诸小儿会怎么问呢?(生:你怎么不摘李子?)(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着不动?)(“人问之”中“之”的意思是什么?)(“之”指王戎不去摘李子的原因。)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王戎有什么反应呢,谁来说说第四幅图,出示课件2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子树长在路边而且果子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师:王戎是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的吗?他是怎么想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师:说得很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想想王戎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表演。师:李子究竟苦不苦?诸小儿一开始相信王戎的话了吗?(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师: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230,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7.大家终于相信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聪明,有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件23)师小结,通过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8.写作方法。(出示课件24)作者不是直接写出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出示课件25)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到。师: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注意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多运用。师小结,出示课件26: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三、合作朗读。1.理解了小古文,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看。(出示课件27)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呢!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设计意图: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四、总结提升。1.师: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生汇报,师总结。2.(出示课件28)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2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豹、娶、媳”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媳妇”等12个词语。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3.能借助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本文时可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痕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另外,教给学生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230,2.能借住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教学准备】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西门豹的为人,搜集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豹、娶、媳”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字,会写“管理、人烟、媳妇”等12个词语。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互相认识一下,好吗?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点名叫几个学生做自我介绍。我们的姓氏有单姓也有复姓。今天,我们来认识古代一个姓“西门”的人。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习生字。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娶、媳、巫、绅、旱、徒、吊、嗑、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出示课件1)字音难点:“徒”读tú,不要读成dǒu;“媳”读xí,不要读成xī;“凿”为平舌音,“绅”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3)书写“豹、派、娶、媳、妇、淹、逼、浮、旱、徒、扔、饶、骗、灌、溉”。(出示课件2)字形难点:“豹”的偏旁是“豸”;“派”左窄右宽。“旱”的上部是“日”,不要写成“目”;“徒”的偏旁是“彳”。“媳、妇”的偏旁是女字旁,横的右边不出头。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230,(2)汇报。理解词语。(出示课件3)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磕头求饶:向别人磕头乞求饶恕自己。开凿:挖掘。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1.出示课件4: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的什么事?这件事对百姓有什么好处?生: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西门豹去管理邺县,通过调查,他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于是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又繁荣起来。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县又繁荣起来了。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战国时期的西门豹治邺县破除迷信,并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出示课件5)3.(出示课件6)段落结构: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细。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讲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四、拓展说话练习。(出示课件7)1.师: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县的?2.假如魏国的国君派往邺县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8: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西门豹的资料。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2.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过程】230,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课件9)认读词语:面如土色 提心吊胆 磕头求饶 开凿2.复习,确定专题。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理解课文。1.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刚来到邺县时,邺县是怎样的?(出示课件10)(1)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在文中画出相关的重点词语。(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4)西门豹为了了解原因,摸清底细,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询问。下面就请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①同桌合作学习。②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指名说:天灾 人祸(板书)③指名回答(板书: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烟稀少 干旱④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句子,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2.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出示课件11)(写上“巧妙1、巧妙2……”)(1)小组合作。师: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办法的巧妙?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230,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的巧妙。(2)出示课件12(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巧妙一,将计就计,救下姑娘。巧妙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惩治首恶。巧妙三,假戏真做,震慑帮凶。巧妙四,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3)师: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的巧妙。然后与小伙伴交流。(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学生充分品味了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感受了课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出示课件13:播放视频《西门豹》)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师: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选一个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心理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门豹的形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5.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230,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很巧妙。6.从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7.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8.深化专题,体验情感。师小结:西门豹是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出示课件14)9.激情交流: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很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会说什么呢?10.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四、课堂小结。说说西门豹管理邺县时做的三件事。五、布置作业。1.说说写写。(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这个故事。(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2.小练笔。巫婆和几位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做?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板书设计】26 西门豹治邺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祸)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干旱(天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27* 故事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拜、侯、肤”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纪”。2.能抓住表达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故事。3.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过程与方法: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一定的道理。【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生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教学难点】能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明白的道理。【教学准备】230,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历史人物故事,了解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知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明白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来聊跟历史人物故事有关的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师:你能说出几个自己知道的名医吗?(李时珍、华佗、扁鹊。)(出示课件1: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出示课件2,扁鹊图像及简介)2.师:读一读,你从扁鹊的简介中知道了什么?(扁鹊原名叫秦越人。)师: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望、闻、问、切。)师: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设计意图:  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课件3:(1)认真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连贯。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你能读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吗?(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出示课件4)拜见  蔡桓侯  热敷  几剂  骨髓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1.师过渡:仅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读懂内容。再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事。(扁鹊多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230,2.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5:起因、经过、结果)(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扁鹊多次向蔡桓侯说明情况。结果是蔡桓侯病死了。)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1.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想法。(出示课件6)(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非常诚恳地想为蔡桓侯治病。)设计意图:  少讲多读,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2.师: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的语气去读,还有谁来读?(指名读;齐读。)3.师:我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心理活动,你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扁鹊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7)(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不大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板书:医术高明)4.师: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出示课件8)(蔡桓侯很傲慢。)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师(评):体会得很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语气?(生读)(出示课件9)(蔡桓侯很自以为是。)(板书:自以为是)5.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扁鹊第二、三次拜见蔡桓侯的情形,你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想法的变化了吗?设计意图:  学法指导:通过读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的情形。1.出示课件10,学生根据自学目标自学:230,(1)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2)揣摩蔡桓侯的心理。(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蔡桓侯的内心想法。2.交流反馈:(1)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师: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我们分男女生来读扁鹊的三次劝说,要读出扁鹊的心情的变化。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师:蔡桓侯怒了,他会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地说他有病,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地否认,蔡桓侯有怎样的特点?(生:固执)(板书:固执己见)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2)(总结学法)那么我们作文时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手法。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蔡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蔡桓侯的病历。(课件出示以下表格)(出示课件11)时 间病 在治 法第一次皮肤热敷可治过了十来天皮肉之间扎针可治十来天后肠胃里服几剂汤药可治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师引导读病历)(3)师: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3.简要复述的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取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梳理主要信息,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教师在关键时给予点拨。六、明白道理,拓展延伸。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酿成大错。230,(师小结)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学了本文,你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12)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明白道理,获得更多。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学习《纪昌学射》这则故事,你会明白更多的道理。(板书:纪昌学射)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简要复述《纪昌学射》这个故事。3.懂得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重点强调:拴,读翘舌音shuān,不要读成suān。纪,在文中读jǐ,指姓氏;另一读音是jì(纪念)(纪律)。2.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付出。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画出相关句子。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纪昌学射的刻苦、勤奋。2.理解句子。出示课件13: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230,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1)练得怎么样?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2)梭子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飞卫叫他选动的东西吗?——盯着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可见飞卫……(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睛试试。(4)说说自己的感觉。(5)发挥想象,纪昌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会怎么想?一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板书:很累、很酸)(5)出示课件14: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6)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7)读到这,你有什么想法?——了不起,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8)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9)出示课件15:他用一根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①怎么练的?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着”来体会。②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③引导联想:夏天,大家都找地方去乘凉了,他却满头大汗地——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④虱子多大?车轮呢?指导读。3.联系生活理解。(出示课件16)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2)飞卫为什么不先教纪昌学开弓、放箭?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230,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理解感悟纪昌学箭的刻苦、勤奋。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三、揭示道理。1.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并请你复述这个故事。2.回到板书,总结。3.延伸: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物坚持不懈的故事。(出示课件17)师:达·芬奇学画;孙康映雪。设计意图: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所感所想,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板书设计】27* 故事二则230,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教学目标】1.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2.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述生动。【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2.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述生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故事,它们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出示课件1),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二、主题回顾。230,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板书:讲历史人物故事)三、合作探究。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故事呢?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谁来简单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主题。)四、分组讲故事。1.出示课件2:(1)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的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借助卡片自己练讲。(2)根据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3)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价,老师巡视指导。(4)小组内选出代表。2.全班内讲故事。注意表情、动作,抓住重点,语言要生动,感情要丰富。3.大家交流,评价,选出优秀的故事能手,给予奖励。五、主题拓展。师:他们作为名人,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强,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我们以后要多去阅读更多名人的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到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六、总结。师:我们听同学讲了这么多的历史人物故事,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要犯故事中的错误,要引以为戒。【板书设计】讲历史人物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扁鹊治病》——医术高明,尽职尽责《纪昌学射》——有恒心,有毅力230,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目标】1.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教学重难点】1.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2.能自己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让你们心儿怦怦跳的事是什么?参加运动会,登上领奖台,心儿怦怦跳;进行社会实践,第一次采访他人,心儿怦怦跳;进入考场,遇到难题时,心儿怦怦跳;犯了错误,害怕被人发现时,心儿怦怦跳……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的心儿怦怦跳”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儿怦怦跳”吧!设计意图:230,  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二、审题指导。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我的心儿怦怦跳)师根据生回答,出示课件1:运动会上领奖的那一刻,心儿怦怦跳;第一次采访,心儿怦怦跳;紧张的考试,心儿怦怦跳;野外遇险,心儿怦怦跳……设计意图:  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2.师:打开写作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3.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哪里下功夫?出示课件2:请你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板书:心跳的过程(详写)]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明白了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三、组织材料。1.想想让自己的心儿怦怦跳的是什么事。(板书:让心儿怦怦跳的事)出示课件3,要求:(1)说一说是什么事。(2)说一说你的心儿怦怦跳的原因。2.汇报自己的选材。(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及时进行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3.互相借鉴习作素材,积累运用。四、突破难点。1.师: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2.大家可针对同学们的故事,提出修改方案。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描写心跳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心跳的过程来写;详细介绍过程,写出获得了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获得的感受)230,设计意图:  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五、动笔练习。根据刚才的讲解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誊写清楚。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六、小结。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儿怦怦跳”。我们在介绍让自己心跳的事的时候,要抓住心跳的过程来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2.能借助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纲、授、揍”等12个生字。3.能正确抄写易写错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汉字中的易错字。4.能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5.能在横格里正确、工整地抄写文段,提高书写的速度。6.能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教学重难点】1.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2.能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3.能积累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设计意图: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交流平台。230,1.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1)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    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    ,王戎是一个       的人;《西门豹治邺》中,西门豹是一个    、    的人;《故事二则》让我们明白了       和       的道理。(板书:完成填空)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2.理解运用。(1)复述本单元的故事,《西门豹治邺》中重点部分详细复述,《扁鹊治病》注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①梳理主要内容、次要内容,然后简要复述,如《西门豹治邺》。②抓住能表现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语进行简要复述,如《故事二则》。③学生在简述时注意要点,用笔勾画出关键语句。提示:复述之前多读几遍,熟悉内容很关键,主要内容是重点,次要内容恰当减少,抓住关键词,复述有序才圆满。(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3)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思考并概括主要意思,学会长话短说。(板书:复述课文)缩写句子。(出示课件2)①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②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③纪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板书:长话短说)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理解大意,概括大意,学会长话短说。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二)识字加油站。1.出示课件2:冈——纲(   )   受——授(   )奏——揍(   )   建——健(   )普——谱(   )   秀——锈(   )末——沫(   )   专——砖(   )广——矿(   )   宗——综(   )羊——氧(   )   具——俱(   )230,(板书:识字积累)2.引导学生观察后同桌交流: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是熟字加偏旁变成的新字)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4.拓展练习,巩固运用。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三)词句段运用。1.抄写课本上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不要写错。平时还有哪些字容易写错?和同学交流。(1)自主读词语,观察发现。①自由读词语,指读词语,正音。②仔细观察加点的字,说说这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③交流发现成果。④学生将词语工整地抄写下来。(2)读一读,体会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①初读理解,用心体会。读下列每组的句子,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异同。(出示课件3)②分析比较,感悟发现。A.说一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B.师总结:每组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每组的第一句分别加上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这样更形象。(3)联系阅读,拓宽视野。①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到的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②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类似的句子,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四)书写提示。师:1.字要写在横格中间,不要挨着上下两条线。2.做到每一行字的大小、高矮一致。3.字与字的距离要差不多,做到整体美观。4.关注运笔方式,可以在书写时计时,促使学生加快书写速度,做到练得又快又好。5.书写时集中注意力也是提高写字速度的方法。(五)日积月累。1.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4)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短小精悍容光焕发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老态龙钟230,2.解释词语:文质彬彬 鹤发童颜 老态龙钟(出示课件5)(板书:说说词语的意思)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3.仿照例句,用下面画横线的词语说一句话。(出示课件6)(1)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连说话也那么文雅,真讨人喜欢。(2)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3)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运用到习作中。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抓住重点,怎样长话短说,怎样复述课文,还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收获不少啊!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0,23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9-05 10:21:41 页数:230
价格:¥8 大小:1.77 MB
文章作者:U-1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