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7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万州二中2023-2024年高三上7月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湖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主要来自湖泊浮游生物排放、降解和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图所示湖泊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因有淮河注入而泥沙沉积较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主要是因为夏季()①工业生产排放废弃物多②浮游生物繁盛降解物多③地表径流汇入腐殖质多④水产养殖投放有机物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滞后于图示其它湖泊,主要原因是()A.水位较高,向其它水域泄洪B.水位较高,库容量持续增大C.水位较低,周边有机物汇入D.水位较低,出库量持续减少【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洪泽湖流域内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夏季气温高,光照充足,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进而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增强,②③对;根据湖泊溶解性有机物的来源可推知,工业生产排放废弃物和水产养殖投放有机物与之无,关,①④错;故选B。【2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洪泽湖为地上湖,湖水水位较高,汛期时接受到的河流流水补给相对较少,甚至湖水流出补给其它水体,只有当洪泽湖湖水外调后,水位下降时,接受到外界较多的径流汇入,由此造成其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常滞后,A对,BCD错。故选A。【点睛】水位是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一般都以一个基本水准面为起始面,这个基本水准面又称为基面。由于基本水准面的选择不同,其高程也不同,在测量工作中一般均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4.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5.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答案】3.D4.A5.D【解析】【3题详解】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影响高铁线路差异较小的原因,B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杭运河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所以选A。【5题详解】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乡村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点睛】高铁选址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环境影响、土地利用和交通连接等多方面因素。地理条件指的是选址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这些条件在选择高铁线路时需要考虑。经济发展需求是指选址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如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产业布局等,这些因素对高铁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影响是指选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文化遗产等的影响,需要做出科学评估和规划。土地利用是指选址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考虑到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利用效益,合理规划高铁线路的路径和站点布局。交通连接是指高铁线路与周边交通网络的连接情况,包括与其他交通枢纽(如机场、港口、城市快速路等)的衔接,以及线路在区域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图示意2004~2017年我国某地5~10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和近地面空气湿度的年际变化。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若该地上游来水年际变化较小,该地的河流径流量最小的是()A.2005年B.2007年C.2013年D.2017年7.2006~2010年5﹣10月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较大,但近地表空气湿度的年际变化不大,说明()A.外来水汽输入少B.水汽向外输出少C.蒸发量变化较小D.降水量变化较小8.若该地能反映周边较大范围气象状况,推测该地最可能位于()A.干旱区B.湿润区C.半干旱区D.半湿润区【答案】6.C7.C8.D【解析】【6题详解】由题可知若该地上游来水年际变化较小,则该地河流径流量中由上游补水较稳定,该河流的流量变化受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影响明显。读图可知,结合坐标可知,该地2013年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值最小,河流受大气的补给量最少,说明径流量最小,ABD错误,C正确。故选C。【7题详解】图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一直大于0毫米,说明水资源收入大于支出;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说明冬季气温低,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5-10月受夏季风影响,外来水汽输入较多,故A错;5-10月当地受夏季风影响,水汽向外输出较多,B错误;5-10月为当地夏季,气温较高,下垫面水分较充足,所以蒸发量变化较小,导致空气湿度年际变化不大,C正确;5-10月当地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不稳定,降水量变化较大,D错误;故选C。,【8题详解】图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一直大于0毫米,说明水资源收入大于支出;该地春季多大风,冬季湖沼结冰,说明冬季气温低,应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基本上属于半湿润区,ABC错误,故D正确。故选D。【点睛】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由气温的高低决定。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A.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B.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C.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10.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11.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9.D10.B11.C【解析】【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南大西洋海区36°S附近为巴西暖流,41°S附近为北上寒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36°S海区为负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巴西暖流增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41°S海区为正值,且变化趋势变小,说明北上寒流减弱,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0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说明盛行西风向高纬(南极)方向移动,B正确;极地东风纬度位置较高,不会影响该海域,AC错误;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会导致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错误。所以选B。【11题详解】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南,③曲线符合,C正确,①②④曲线不符合,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影响洋流的主要因素: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海水密度等。其中,风是形成洋流最主要的动力。12.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导致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偏南,③曲线符合,故选C。,黄土堆积如与河流发育同时,不同时代黄土将堆积在河流谷坡和不同时代的阶地上,时代较老的高阶地上有早期黄土堆积,也有较近期的黄土堆积,低阶地上只有较新的黄土堆积。因此,通过黄土时代可以推算河流阶地形成的时代。下图为陕西渭北河流阶地与黄土沉积结构关系图,Q1、Q2、Q3为不同时期堆积的黄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处的阶地形成时间较早B.Q3形成时间较早C.图中地区地壳持续性抬升D.现阶地表层物质为流水堆积1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阶地上堆积作用大于侵蚀作用B.早期气候较寒冷干燥C.地势低洼处黄土堆积量较大D.Q1黄土粒径最大【答案】13.A14.A【解析】【13题详解】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由此可知,高处的阶地形成时间较早,A正确;根据沉积作用的特征,堆积作用从下往上堆积,再结合材料“时代较老的高阶地上有早期黄土堆积,也有较近期的黄土堆积,低阶地上只有较新的黄土堆积”,可知Q3位于最上层且也位于低阶地上,故Q3形成时间较晚,B错误;当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当地壳平稳时,河流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从而形成阶地,故阶地的形成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地壳出现了间歇性抬升,C错误;黄土堆积为风力堆积所形成,现阶地表层物质为风力沉积,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当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当地壳平稳时,河流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从而形成阶地,故阶地上堆积作用大于侵蚀作用,A正确;早期沉积物为砂砾石,说明为流水作用形成,后期为黄土沉积物,故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错误;由图中可知,地势高处黄土堆积量较大,材料,中有解释“时代较老的高阶地上有早期黄土堆积,也有较近期的黄土堆积,低阶地上只有较新的黄土堆积”,故C错误;黄土堆积的厚度有很多影响因素,Q1层最厚,可能是形成时间较长,不一定与风力作用强盛有关,即不能证明Q1黄土粒径最大,故D错误。故选A。【点睛】形成阶地必备的两个条件: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但是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我国某地某人在某日某时刻查看了自己手机的天气预报APP中的日出日落信息,如图显示实时日月方位,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5.据图推测当地经度和月份,大致正确的是()A.112°30′E12月B.127°30′E7月C.112°30′E5月D.127°30′E3月16.据图太阳和月球的相对实时方位,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此地此日日出东北方向B.此日月相是蛾眉月,时间大约是农历二十四左右C.查询时刻,约北京时间9时,南阳的物体日影朝向西北方D.日出时月亮在西南天空上,亮面朝西【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当地昼长为13小时54分,昼长夜短,为夏半年,不可能为12月,A错误;根据昼长可计算出当地地方时5点03分日出,而北京时间为5点32分,可知两地相差29分钟,经度相差大约7°30',北京时间早于当地地方时,故当地在120°E以西,BD错误,5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地满足昼长夜短,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该地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地日出东北,A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该日月出时间早于日出时间,应是下半月的蛾眉月,可能是农历二十四左右,B不符合题意;结合上题,当地位于120°E西侧,当北京时间9点时,该地地方时为8点31分,太阳方位在东南,南阳的物体日影朝向西北方,C不符合题意;根据该月为下半月的蛾眉月,可知月亮应出现在东南部天空,亮面朝东,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二、非选择题:第16-19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材料二随着我国城市(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人口和产业的活动带来了不小的碳排放。我国在2015年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在之后做出实际的减排行动,在后续几年继续实现碳排放强度的下降。(1)区域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往往有极强的“虹吸效应”,简述其发生“虹吸效应”的优势条件。(2)指出“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3)结合材料二,请你就我国如何实现碳达峰提出自己的建议。【答案】(1)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对发展要素有更大的吸引力;中心城市的历史禀赋、地理区位、行政等级、巨量投资、重大事件影响、产业转移等等原因也会对发展要素有更大的吸引力。,(2)中心城市的部分产业迁至周边城市,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城市城市化进程;同时从图中看出,在外溢效应明显的成熟期,城市群逐渐形成。(3)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践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低碳、安全的消费习惯;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将石化、建材、钢铁、造纸和民航等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企业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来。【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中心城市发生“虹吸效应”的优势条件、“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为我国如何实现碳达峰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虹吸效应主要是因为生产的集聚效应,即因为规模报酬递增机制产生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使得城市群的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由于存在虹吸效应,大城市通过不断获取资源要素,可以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际中心城市。城市之间之所以存在虹吸效应,是因为发展较好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上升空间,所以对发展要素有更大的引力。还涉及城市的历史禀赋、地理区位、行政等级、巨量投资、重大事件影响、产业转移等等原因。【小问2详解】由材料“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可知,中心城市的部分产业迁至周边城市,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周边转移,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周边城市,接受中心城市的要素转移,可以加快周边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再由图中成熟期阶段可看出,在外溢效应明显的成熟期,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群逐渐形成。【小问3详解】实现碳达峰首先要构建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应践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低碳、安全的消费习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将石化、建材、钢铁、造纸和民航等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企业纳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来。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洞庭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2625km2,总蓄水量167亿立方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近几十年来,洞庭湖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严重制约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受湖泊自身调节功能、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明显。湖泊表层水温是影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图为1973~2020年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与年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1)分析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2)说明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具体反馈。(3)简述洞庭湖面积缩小对其下游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答案】(1)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温能力下降,湖区大陆性增强,增温明显;围湖造田;全球气候变暖。(2)表层水温升高导致水体稳定度提高,垂直对流减少,分层现象加剧;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更加严重,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改变水生生物生长条件、生物量及分布,影响水体中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以及栖息地发生变化,使水生物种数量减少。(3)水旱灾害增多;可用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解析】【分析】本题以1973~2020年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与年均气温的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反馈、洞庭湖面积缩小对其下游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由材料“湖泊表层水温变化受湖泊自身调节功能、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明显”,可知影响洞庭湖年均表层水温变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由于湖泊面积的萎缩,自身调节能力下降,湖区大面积裸露,砂石表面增多造成湖区大陆性增强,增温幅度更大;人类长期的围湖造田,以及破坏植被造成的入湖径流的含沙量增加,导致湖泊萎缩;由图可知,气温呈波动性上升,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湖区起到增温作用。【小问2详解】全球变暖及人类活动造成湖泊表层水温升高,表层水温升高导致水体稳定度提高,垂直对流减少,分层现象加剧;水温升高,间接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降低,尤其底层水体缺氧现象更加严重,底层水体缺氧导致沉积物中营养盐向上覆水的释放增加,两者均会诱导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水温变化还会改变水生生物生长条件、生物量及分布,影响水体中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以及栖息地发生变化,使水生无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因此,湖泊表层水温增加势必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小问3详解】由材料“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可知湖泊的生态功能。随着洞庭湖面积缩小,其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造成其下游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可用水资源减少;随着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造成其下游地区水旱灾害增多;水资源的减少,造成下游生态用水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3年7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实现向西安输水,该工程将汉江黄金峡水库的水通过泵站隧洞等设施向关中平原输送。该工程横跨多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图1为引汉济渭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为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示意图。,(1)分析汉江上游成为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2)说明该工程输水线路设计的优点。(3)施工过程中,该工程生态保护任务艰巨。试为施工单位提出可行性建议。【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或支流多汇水面积大,)水资源丰富;位于汉江中上游,植被覆盖率高,水质好;输水距离短。(2)自流为主(能耗低);(输水线路短,)工程量小;多隧洞输水,水损耗少;同时对地表植被破坏少;水库可调节输水量。(3)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须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最大限度减少噪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以引汉济渭工程线路示意图和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输水线路设计的优点、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的可行性建议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陕西工业用水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尤其是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关中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而汉江上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支流多汇水面积广,水资源丰富;关中地区开发比较多,属于渭河平原(黄土高原),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而汉江上游植被覆盖率高,水质好;关中地区和汉中地区,仅隔着秦岭,输水距离短。【小问2详解】由材料“该工程将汉江黄金峡水库的水通过泵站隧洞等设施向关中平原输送”结合引汉济渭主体工程示意图可知,该输送线路主体以自流为主,能耗较低。通过泵站和隧洞实现了引水线路的直线输送,输水线路短,工程量小。穿越秦岭段的隧洞埋深都在500米以上,秦岭隧洞全长81公里,将采取防水措施,控制渗漏量,隧洞输水,减少蒸发,水损耗少;且隧洞引水的方式对地面的扰动影响非常小,对地表植被破坏少。工程主要由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和秦岭隧道三大部分组成,水库可调节输水量。【小问3详解】从植被(和动物)、土壤、水文、岩石等不同角度进行考虑。施工产生废渣、污水等,污染河流和地下水,因此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水须经过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施工破坏原始地貌景观,引起山体结构不稳定,植被破坏,加剧岩石风化和水土流失,须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栖息地被干扰和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应最大限度减少噪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交通和信息的高速发展,区域间的联系日益频繁,物流业对增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协同和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京津冀地区是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实施的国家重点战略之一。下图为2005年、2010年和2017年京津冀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图。,(1)描述2005-2017年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的变化特征。(2)指出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3)简述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的变化对河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4)请为优化京津冀地区物流空间联系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京津冀地区物流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物流联系强度日益增强;由京津双核心发展为多核心;河北各城市间的物流联系日益密切。(2)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通没施不断完善,物流专业化程度提高;受到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加强了与河北的联系。(3)促进河北各城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带动河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河北工业化水平提升,增加就业机会。(4)优化区域物流网络,提升天津、石家庄的物流辐射能力;完善物流设施,提升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港口的枢纽功能,加强海陆联运;注重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统筹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京津冀城市物流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图为材料,涉及京津冀城市物流的变化特征、原因、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2005年京津冀地区物流网络结构简单,物流联系强度较小,以北京和天津为双核心结构,到了2017年,京津冀地区物流网络结构日趋复杂,物流联系强度日益增强;城市物流质量变大;由京津双核心发展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等多核心;河北各城市间的物流联系日益密切。【小问2详解】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经济、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流量急剧放大;随着交通没施不断完善,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物流专业化程度提高;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城市协同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量支持;随着北京人口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北京需要疏解非首都职能,建立雄安新区等,进一步加强了与河北的联系;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网络直播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网购量大增,物流量进一步放大。【小问3详解】京津冀地区物流联系的变化对河北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随着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流联系更加便捷和紧密,有力的促进河北各城市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物流网络的构建,带动河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河北工业化水平提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河北的财政收入,便利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增强了各地区的文化、贸易的交流和合作等。【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9-07 14:25:02 页数:16
价格:¥3 大小:2.0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