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实验高中2021级高二上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答案】1.C2.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题详解】 “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提示信息包括:沿海地区;山地地形;大陆新千年是指2000年1月1号,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第一缕曙光指最早见到日出。海南地形中高周低,四周地势低平,山地少,且位置靠西,日出会相对晚些,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广东省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山地少,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山东省沿海地区地形较平坦,且最东部与浙江的最东部所处的经度相差不多,而此时纬度越高昼越短,即日出越晚,所以山东沿海小镇日出比浙江沿海小镇日出要晚些,故D错误。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纬度较低且位置靠东,冬季日出较早,故C正确。【2题详解】根据上题结论已知该镇位于浙江,浙江纬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较小,故A错误。该地区山地地形,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泥石流,但是石砌建筑也无法抵御泥石流,故C错误。冰雹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浙江冰雹较少,故D错误。浙江位于东南沿海,台风较多,石砌建筑“依地势而建”,“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这样的建筑,抵御台风的能力相对较高,故B正确。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A.大于400mm,大于25mmB.大于400mm,小于25mmC小于400mm,大于25mmD.小于400mm,小于25mm4.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A.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答案】3.B4.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3题详解】读降水量分布图可知,甲地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四周数值小,越往中心数值越大,判断甲为多雨中心,降水量大于400mm,而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内,四周数值大,越往中心数值越小,判断乙为少雨中心,降水量小于25mm,B对,故本题选B。【4题详解】结合图中甲、乙、丙三地的经纬度位置和降水量分布状况,可以判断甲为祁连山脉、乙为柴达木盆地、丙为河西走廊,C对,故本题选C。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6.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7.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答案】5.D6.D7.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水源,影响河流水量的主要因素,区域的典型植被等自然地理内容。【5题详解】地下水是常年补给且最稳定的补给形式,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故A错误。“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故B错误。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故C错误。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也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故正确答案为D。【6题详解】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如果冻土融化对河流流量有影响,也应该是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故A错误。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故B错误。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故C错误。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D正确。 【7题详解】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为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为草原,故B正确。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地区一般植被以荒漠为主。故AC错误。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一般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故D错误。【点睛】河流补给水源中,形成春汛的一般为积雪融水,形成夏汛的一般为降水或者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是最稳定的,有些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湖泊,河流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B.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D.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9.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①节约建设成本②减少运水成本③增加空气湿度④保证输水水质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8.B9.A【解析】【8题详解】据图可知,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人口、城市集中区,工、农业及生活需水量大,超出了湟水的水资源承载力,导致湟水干流区出现缺水问题,需要从大通河调水,B正确;如果湟水谷地人口少,需水量小,即便湟水水量小,也无从大通河调水的必要,A错误;该引水线路南北较低,中部较高,不能自流引水,C错误;大通河的水质好,这是从大通河调水的优势条件,不是需要从大通河向湟水谷地调水的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B。【9题详解】 开明渠的好处是减少工程量,节约建设成本,①正确;增加明渠周边空气湿度,③正确;运水成本主要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并且明渠蒸发量大,运水消耗较多,会增加运水成本,②错误;开明渠调水容易造成水污染,不利于保证输水水质,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一个流域往另一个流域调水以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的一项措施。由于天然降水时空不均,造成不同流域间的水量丰沛与紧缺差距大,缺水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受水资源制约。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需求,可以通过修建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引水(调水)工程,从丰水流域调入部分水量以调节缺水流域的用水,促进该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也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变化。某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菜农利用地膜覆盖、小拱棚育苗等简易设施种植的韭菜就闻名省内外。进入90年代,县委、县政府推进生产基地规模化,实现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发展转变,设施结构也向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高档次转变,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但设施大棚的建设,使得大棚内环境因子与周围露地截然不同,引发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降低了大棚的生产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县设施农业起步阶段,菜农利用简易设施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规模,提高产量B.提高品质,增加销量C.提前上市,增加收益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11.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劳动力D.政策12.与露地相比,大棚内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影响小B.日照时间长C.土壤湿度小D.地下水位高【答案】10.C11.D12.A【解析】【分析】【10题详解】地膜覆盖、小拱棚育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地温,使幼苗能提前生长,从而使韭菜能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增加收益,C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县进入90年代开始推进生产基地规模化,A、B错误;地膜覆盖、小拱棚育苗等简易设施与普通种植相比,需要投入一定成本,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进入90年代,县委、县政府推进生产基地规模化,因此是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促进农业快速发展,D正确;市场、技术、劳动力也能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但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发展会更缓慢,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露地受降水影响,可以达到淋盐的作用从而减轻土壤盐碱化,而大棚内受降水影响小,A正确;露地与大棚内的光照时间、地下水位差别不大,B、D错误;大棚内土壤湿度更大,C错误。故选A。【点睛】温室对环境的改变,一是大气环境,保温,温室内温度提高,温差变小;保持水分,湿度增大;不受棚外风、降水影响。二是土壤环境,温室内土壤的湿度增大,蒸发减弱。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A.南康资金雄厚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南康木材丰富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1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组建企业集团B.挖掘本地市场C.加大宣传力度D.增加木材进口【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由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相关知识可知,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型升级,因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会促使南康木匠大批返乡,故B正确,和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位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南康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南康资金雄厚不符合事实;材料显示南康家具产业所需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且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同时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中低端家具的需求较少,故A、C、D错误。【14题详解】当前南康家具产业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缺乏品牌产品;南康家具企业高达7500多家,企业数量多,彼此之间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故A正确。增加木材进口、挖掘本地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是“最有效措施”,故D、B、C错。【点睛】本题组题目较容易,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注意题干要求,“主要原因”、“最有效措施”等。2022年7月17日,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一湖北省鄂州花湖机场(下图)正式投入运营。该机场1.5小时飞行圈可覆盖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 市群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城市群,涵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货物有望实现“一日达全国”的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机场1.5小时飞行圈能够涵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主要得益于机场的()A.货物吞吐量B.地理位置C.信息化水平D.占地面积16.为保障核心功能的充分发挥,该机场需配套建设大型的货物()A.加工中心B.销售中心C.质检中心D.分拣中心【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鄂州机场1.5小时飞行圈能够涵盖全国90%的经济总量和80%的人口,这侧重于说明鄂州位于地理位置优越加飞行速度快,这与货物的吞吐量、信息化水平、占地面积关联性不大。故选B。【16题详解】到达鄂机场的货物,需要按照地址派送到下一个服务站,因此需要对货物进行分拣,故选D。货运机场不一定是货物的生产地和销售地。A和B错误。质检中心往往是和货物的生产中心布局在一起,C错误。故选D。【点睛】飞机场的区位条件:一、地形、地势、地质:1、(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2、地势较高,要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3、地质条件稳定;二、天气状况:1、气象条件好,晴天多,风速小2、低云、浓雾、暴雨、大风等天气少。三、距城市有适当距离,交通便利。四、机场跑道与当地盛行风向一致(平行),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飞与降落。五、周围高大建筑物少。六、避开候鸟迁徙路线。七、建在经济发达地区。西藏牧区畜种主要有牦牛、藏绵羊等。暖季草场多为高山草场,雨水或冰雪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为 牲畜提供饮水条件;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温度、水分条件稍好,单位面积产草量较高。随着季节的冷暖交替,牧民积累了“春放水边,夏放山,秋放山坡,冬放滩”转场放牧的经验。下图阴影部分示意西藏牧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西藏冷季草场比暖季草场A.面积小、放牧时间长B.面积小、放牧时间短C.面积大、放牧时间短D.面积大、放牧时间长18.影响西藏牧民转场放牧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水源B.海拔、水源C.纬度、土壤D.纬度、海拔【答案】17.A18.B【解析】【分析】该组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7题详解】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温度、水分条件稍好,单位面积产草量较高,草场面积小,但西藏地势高,冷季时间长。故A正确。【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暖季草场多为高山草场”,“冷季草场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宽谷、盆地中”,冷暖季放牧在不同的海拔地区,是由于不同海拔地区的温度条件差异明显,所以牧民转场的因素有海拔。图中冷季和暖季牧草分布地区纬度差别不大,而牲畜在暖季主要是以雨水和冰雪融水形成地表径流放牧,冷季在宽阔的河谷地带,也有水源,所以转场的因素包括水源。故B正确。【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 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0.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21.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9.C20.D21.D【解析】【19题详解】在区域特征中,区域之间界线有实有虚,秦岭-淮河线是一个虚拟的界线。区域的划分总是有划分依据的,或单一,或综合,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D两侧地理差异只能是过渡体现差异,不可能差异显著,所以也是错的;由于19世纪50年代黄河夺淮,使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实际洪泽湖以东并无淮河干流,所以B选项是错的。正确选项为C,虽无对应的实际河流,但表达的是一个大致的位置。【20题详解】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桥梁较少时期)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所以正确选项为D。【21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所以交通是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所以选D。【点睛】该题需要充分理解文字材料信息,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的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结合架桥和合作更加广泛的材料信息,有利于理解交通的主导作用。作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沙漠(下左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齐沙漠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已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大幅提升到2016年的15.7%、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库布齐沙漠的治沙模式(下右图)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河北等地成功复制,而且已向沙特阿拉伯、蒙古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推广,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库布齐沙漠治理的关键是()A.治沙技术的创新B.合理利用水资源C.种植耐旱耐碱作物D.政府政策性支持23.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库布齐沙漠()A.森林全覆盖B.盐湖的盐度下降C.地下水位提升D.土地盐碱化得到解决【答案】22.A23.C【解析】【22题详解】由材料“库不齐治沙技术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河北等地成功复制,而且已向沙特、蒙古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得知,库布齐沙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治沙技术水平提高,而不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种植耐旱耐碱作物、政府政策性支持,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题详解】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到2016年的15.7%,没有被广泛覆盖,A错误;生态环境改善,降水有所增多,但 干旱地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盐湖盐度不会下降,B错误;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库不齐沙漠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下水位显著提升,C正确;土壤盐碱化是干旱地区灌溉不当导致的生态问题,荒漠化的治理能缓解土地盐碱化问题,但不能解决,D错误。故选C。【点睛】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度上升可以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位。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5.“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2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退耕还林【答案】24.C25.A26.D【解析】【分析】【2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红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发生在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土壤遭受侵蚀,岩石裸露,说明人类活动主要是破坏植被,导致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流水侵蚀作用增强。A正确。南方地区,草地资源较少,主要以种植业、林业为主,B错误。南方地区,开山取石,同样会对地表植被产生破坏,但是这种破坏的范较小,C错误。“红漠化”是生态破坏的问题,并不是环境污染问题,D错误。故选A。【26题详解】地表已经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因此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退耕还林,D正确。大力开荒种田,会导致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加快水土流失,“红漠化”的面积会增大,A错误。出现红色荒漠”的地区,不适合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B错误。南方地区,降水较多,草类资源较少,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畜牧业,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以及可持续发展。 东莞滨海湾新区位于珠三角城市群东西岸交汇处,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毗邻港澳,紧连惠深。新区产业定位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在发展定位方面,滨海湾新区将建设成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新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下图示意东莞滨海湾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东莞滨海湾新区最主要的功能是()A.传统制造业基地B.商贸物流业中心C.主城区产业转移承接地D.研发、旅游、生态宜居地28.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方向是()①谋划东南亚合作项目②承接现代高端服务业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④承接澳门港口相关产业转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27.D28.B【解析】【27题详解】东莞滨海湾新区的产业定位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所以滨海湾新区的最主要功能是研发、旅游、生态宜居,D正确;传统制造业污染大,对环境破坏严重,违背了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所以东莞滨海湾新区不会成为传统制造业基地,A错误;商贸物流是指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活动,新区的人口较少,商贸物流不发达,B错误;东莞滨海湾新区为生态新城,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主城区产业相对污染大,对生态环境影响大,所以东莞滨海湾新区不会成为主城区产业转移承接地,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根据新区发展定位可推知,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方向是积极谋划粤港澳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①项错 误;根据新区发展定位可推知,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方向是承接现代高端服务业,②正确;根据新区发展定位可推知,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③正确;东莞滨海湾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香港,所以应该积极探索承接香港港口服务业转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珠江三角州经济发达的原因:(1)地理区位条件: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①地形:面积广大,平原广阔②气候: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③水源:河流交错纵横(3)社会经济条件优势:①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②历史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早,历史经济基础好③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④主要的侨乡分布地区。毛嘴镇位于湖北省仙桃市西部,通过承接武汉市产业转移逐渐形成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由此被誉为“中国女裤之都”。下图为毛嘴镇产业转移资本的本地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吸引劳动力主动回流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完善B.乡镇环境改善C.就业机会增加D.市场范围扩大30.产业转移对毛嘴镇产业带动最为显著的是()A.餐饮零售B.棉花种植C.机械制造D.旅游服务【答案】29.C30.A【解析】【分析】【29题详解】据图分析,武汉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出,在第一波回流的示范作用下,加上毛嘴镇的政策优势,吸引了更多企业转入,导致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主动回流,C正确。关于市场范围,材料中没有相关判断信息,且市场对劳动力回流没有直接影响,A错误。基础设完善、乡镇环境改善只是次要因素,B、D错误。故选C。【30题详解】产业转移使毛嘴镇被誉为“中国女裤之都”,产业集聚明显,人口增加,产业带动最为显著的是餐饮零售,A正确。产业集聚对旅游影响不大,毛嘴镇不适合大面积棉花种植,毛嘴镇不具备机械制造产业基础,承 接服装产业转移对机械制造影响不大,机械可以从外地购进,B、C、D错误。故选A。【点睛】产业转移直接因素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5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贵州省年降水量在1300mm以上,但是水资源“既多又少”,大部分地方年年要抗旱。下图为贵州省地形图。材料二 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为相对低平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下图为贵州某地坝子示意图。(1)描述贵州省的地形特征。(2)试分析贵州省水资源“既多又少”的原因。(3)针对贵州省水资源特点,请你为该省农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2)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分配不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高坡陡,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较差;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多裂隙,地表水下渗较多,造成地表干旱缺水。(3)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等【解析】【详解】(1)从地势、地形、特殊地貌等方面描述。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从图中海拔数值可看出地势西高东 低,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2)主要从降水特征、植被覆盖率、地貌特征等方面分析。“多”说明了降水多,由于贵州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少”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喀斯特地貌裂隙多不易储水有关,此外喀斯特地貌区,山高坡陡,土层薄,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较差;造成地表干旱缺水。(3)贵州省水资源“既多又少”,针对此特点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等方面回答。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1950年以来,博尔塔拉河、精河和奎屯河上先后修筑了多座水坝,流域内耕地面积和牲畜数量显著增加,周边地区沙尘天气增多。下左图为艾比湖位置图,下右图示意1950-2000年艾比湖泊面积和流域人口的变化。(1)指出图中河流的主要汛期及补给类型。(2)分析艾比湖面积变化使湖区沙尘天气增多的原因。(3)为改善艾比湖区生态环境,请对区域内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改进措施。【答案】(1)夏汛;高山冰雪融水(2)裸露的湖滩面积增加,沙源增加;湖区周边植物减少,固沙能力减弱,风力增强。(3)退耕还草;培育人工草场;限定草原载畜量,禁止过度放牧;改进放牧方式(划区轮牧、围牧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新疆艾比湖位置图及其面积和流域人口的变化示意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侧重考查区域荒漠化问题及应对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首先根据材料和图示进行区域定位,图中所示地区为新疆,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深入,降水较少,所以此地区的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为图中所示的高山,即高山冰雪融水,在夏季时冰雪融化补给河流,给河流带来主要的汛期。所以答案为夏汛,高山冰雪融水。 (2)本题主要考查湖泊萎缩与风沙活动的关系,难度中等。湖泊萎缩对风沙活动的影响主要从提供沙源方面分析。其一,湖泊萎缩,湖床裸露,增加沙源;其二,湖泊萎缩,湖区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植被死亡,失去植被的保护,增加沙源。另外,湖泊面积缩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湖区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旱,使风沙活动加剧。(3)艾比湖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关于畜牧业的主要为畜牧业的过度放牧导致的湖水面积缩减、草场的破坏进而引发的一系列沙尘天气增多等环境问题,主要的措施是保护天然草地和退耕还林还草,改进放牧方式,但从根本上还是要控制草原的载畜量。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下图中:左图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梧州站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材料二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统计指标年份20002005201020142017森林覆盖率(%)37.952.758.062.062.3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625.9634.4589.7618.6614.3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230.2210.0209.4202.6192.3 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50.974.8106.9108.293.5甘蔗单产(吨/公顷)57.869.066.673.581.4(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3)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3)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江输沙量的分布特征、影响输沙量的因素及影响甘蔗种植的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右图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6~8月输沙量年内占比总计约为70%,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江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由材料“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可知,西江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小问2详解】据左图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小问3详解】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左图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9-07 13:20:02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8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