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级高三年级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主要由相机、微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组成。为什么说无人驾驶车辆环境感知那么难?因为毕竟计算机视觉还在不断发展中,要理解复杂交通环境,还存在不少挑战。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更优秀的传感器,最好能让车辆识别出对它造成威胁的路面上的钉子和坑洞,快速判断路边行人或者汽车是否会突然进入自己的车道,并且传感器价格要控制在合理的区间。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小脑”知道自己的姿态和确切位置。车载的高精度IMU惯性单元能够知道车辆倾斜角、横摆角和滚动角,相应轴向上的角速度、加速度等,通过车身控制系统实现车辆的稳定性控制,确保车辆“稳当”行驶。实现无人驾驶还需要通过“小脑”进行精确定位,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以便执行下一步驾驶任务。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在这方面却面临挑战,现有的GPS等车载定位设备不能满足拥堵交通流中的高精度定位要求,特别是在隧道和高架桥下等交通场景中,接收不到GPS信号,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定位,例如辅以SLAM、视觉导航等技术,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增强无人驾驶车辆的定位能力。由于具备了精确的感知系统,无人驾驶汽车通过“四肢”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无人驾驶汽车要具备发达的“四肢”,还需要汽车厂商进一步将智能化功能与车身总线进行集成,将无人驾驶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刹车、油门及方向等模块通过汽车总线进行控制。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负责导航和决策。在给定了目标任务地点之后,无人驾驶汽车要能够在路网中找到最经济、最快捷的路径,将乘客送到地点。但是在实际中,交通环境常是部分已知,可能还有障碍物临时出现,必须重新规划路径。此外,道路拥堵情况也不断在发生变化,如何正确判断道路拥堵并进行正确的通行决策,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国情决定了交通参与者的不同行为,使得无人驾驶汽车要具备学习与自适应能力,这是最具挑战性的。无人驾驶汽车发达的“大脑”,还要能遵守交通规则,在复杂交通场景下实现安全的、与人类驾驶行为类似的自主驾驶,使其不会对正常交通造成影响,同时还要保障车辆自主行驶的安全性。无人驾驶应与智能交通建设同步进行,需要建设无人驾驶车辆专用的车道、与无人驾驶车辆通信的V2X网络、无人驾驶配套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此外,需要对现有的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能够支持无人驾驶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和控制,建立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为了保证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稳步构建,需要对智能车辆的驾驶安全性、舒适性、机动性、自主性进行评估,确认智能车辆具备上路资格。为了满足智能车辆发展中的上述需求,需要研究智能车辆测评方法,进而对其开展系列化、标准化的测试。所以,需要借鉴开展各种比赛时的道路区域设计,建设一个智能车辆测试基地。无人驾驶车辆可在测试基地中开展全面测试,逐步完善,通过测试方可上路。(摘自黄武陵《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的交通便利》,有删改)材料二天津市中心城区出行效率情况预测时间节点无人驾驶比例有人驾驶比例出行效率2020年01.01.002035年0.50.51.242050年0.90.11.42天津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演变预测 时间节点汽车总量有人驾驶汽车所需停车设施无人驾驶汽车所需停车设施所需停车设施总面积2020年1.001.2001.202035年1.070.640.010.652050年1.110.130.020.15(摘自王维礼、朱杰、郑莘荑《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的城市空间特征之初探》,有删改)材料三作为智能交通的重要表征,无人驾驶被看作是势在必行的新趋势。但与此同时,它的推广在技术水平和价值判断等方面遭遇多方质疑,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人为驾驶情况下,一般认为,事故发生的瞬时性使其无法像正常情况下那样,经由多角度的利益权衡后做出理性且审慎的判断,而是主要基于本能来处理意外事故。面对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驾驶员大多借助缺乏足够的干预时间、条件反射、非故意的行为性质等理由,为自身行为开脱。而人们也倾向于接纳这一类辩解方式,认为对操作得当与否的评价,此时更多地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有关,而跟他的道德品格或道德责任无关或关系不大。在无人驾驶情况下,一旦汽车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大数据的优势,驾驶员瞬间做出的本能反应将被极速且精密的程序分析所取代。而后者是人类价值观念的具体表达。因为程序的编写本质上由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主导,反映大多数使用者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抉择。此间,理性和道德推理的融入成为可能。融入理性和道德推理的程序已超出技术层面,更多地涉及伦理层面。而如何设定体现“善”的程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自身的价值取向,不能寄望于技术的完善。什么样的抉择才具有道德正当性成为难以绕开的关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道德争论。它连同技术的安全可靠性一道,共同构成产品推进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面对无人驾驶汽车遭遇的道德困境,功利主义者认为,根据“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设计者应当考虑哪一种选择能带来最大利益或产生更小的伤害。这样做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它能减少行为导致的伤害和由此产生的责任。显然,该选择有悖于康德等义务论者的立场。无人驾驶技术把关涉价值判断的问题完全交由程序处理的做法,有可能对主流道德观念产生颠覆性影响。(摘自谢惠媛《民用无人驾驶技术的伦理反思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人驾驶汽车“小脑”的有效运行除了需要建立在大量优秀传感器基础上,还需要精确定位技术的支持。B.预计30年后,天津市中心城区交通出行将以无人驾驶为主,汽车总量虽有所增长,但出行效率大大提高。C.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需要智能交通系统,道路、网络、监管等配套工作对现有交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D.在人为驾驶状态下,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员的品格和道德水平无关,而是取决于驾驶员的驾驶技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利用SLAM、视觉导航等技术,可以摆脱对卫星等外部定位工具的依赖,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导航。B.一个国家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越是复杂多变,就越不利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学习与适应,这要求汽车的“大脑”更加发达。C.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停车设施要求较小,利用率高,普及无人驾驶汽车可以有效控制汽车总量,从而释放城市土地资源。D.人都有自利的倾向,但当无人驾驶汽车将保全驾驶者生命当作第一原则时,有可能对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产生颠覆性影响。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后带来的影响?(   )(3分) A.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调度,出行效率不断提高。B.无人驾驶汽车售价不断降低,传统汽车售价提高。C.无人驾驶汽车借助各种传感器,或将减少交通事故。D.无人驾驶汽车驾驶行为更理性,事故判断更审慎。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挑战与困境有哪些?(4分)5.当无人驾驶车辆势必撞上前方一个人或一群人时,按照功利主义的原则,无人驾驶汽车将做出一系列怎样的反应过程?(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煤海上有棵勿忘树梁衡⑴神东煤炭集团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大煤矿之一,年产煤两亿吨。其煤田横跨山西、陕西、内蒙古3个省区,是一片黑色的地下海洋。可是它的地表却是另一个绿海。汽车飞驰,怎么也跑不出油松、山杏、白杨、柳树和沙柳织成的屏障。⑵工程师王义是学沙漠治理的,他也没想到从林学院一毕业就来煤矿上班。我们传统的观念是挖煤先要砸破地壳,或竖井、斜井、露天,总之是开膛破肚,煤块、矸石、黄土、黑尘,一片狼藉。我的家乡就产煤,小时就记得村里人下井弯腰背煤,被称为“煤黑子”。几十年后倒是现代化了,但破坏力更大,把个秀丽的小山村子搅得天翻地覆。河也干了,泉也枯了,房也歪了,地也裂了。农民耕地时,牛腿踏进地缝里拔不出来。⑶终于有一天我们觉悟了。30年前当神东矿开发时,地下还在规划,地上就考虑着怎么保持水土了,同步成立了环保绿化中心。王义就是踩着这个锣鼓点来上班的。⑷当年王义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栽树。先拣那些最耐旱、抗沙的“先锋树种”,樟子松、沙柳、沙棘开路。几年下来,它们虽其貌不扬却已携手连片,绿盖高原,蔚为壮观,初步压住了沙老虎、水猛兽。又过了30年,共植树500万株、灌草58万亩,现在已是林涛滚滚,水草丰美了,远处竟有悠闲的羊群。外来者怎么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荒漠,更不知下面就是煤矿。⑸矿区采过煤后会地面下沉。你想,每年从地下挖走两亿吨煤,那是多大的一个空洞,难免地塌土崩,裂缝纵横。大地变成了一件碎布袍,这时需要有针线来缝补,而修补大地的最好的针线就是林和草。老王领众人到林子里去看他们的修补功夫。虽然绿风吹过,已经芳草绵绵,树影婆娑,但还是能依稀见到裂缝纵横的蛛丝马迹。有些裂缝宽能踏进一只脚,长则蜿蜒游走直到望断之处。但是所有的缝隙都有树根穿过两边,正努力将这已分家的泥土拉紧,令人想起手术后缝合的伤口。人常说地上有多大的树冠,土里就有多广的根系,这是多大的缝合力?要知道一棵耐旱树种的根可以伸出去几百米长,一丛沙柳的毛根能覆盖500平方米。就这样下面飞针走线,上面落叶填壑,接着水土弥缝,绿草盖野,还有了小动物,大地渐渐复苏如初。地球的活力只有靠动植物的生命才能恢复。我感叹这13个矿井,1000多平方公里,下面机声隆隆,乌金滚滚,上面却平静祥和,绿意盎然。⑹为了能够俯视全景,老王领我们登上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头。就取这海拔的吉利谐音,他们在这里修了一条“1188生态大道”。大道全长7公里,两边杨柳夹道,野花铺路,脚下按时间顺序,每隔百十米就钉有一条金灿灿的铜踏板,上面刻着一行字。起步的第一块上刻:46亿年前地球形成。以后有:……1984年起中国颁布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生态法;2018年中国成立生态环境部……,共150条铜踏板。⑺而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杆的灯箱上按“山水田林湖草沙”分类,彩绘着相关的诗词,把你带入人文之旅。如“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水满平川月满船,船身撑入藕花边”等。其余还有很多与生态有关的节气、习俗等内容的诗词绘画。一时绿风荡漾,神清气爽,仿佛回到唐宋陪王维、苏轼悠游于山林。你能觉得这是一座矿山吗?在这样一条大道上走着,不用讲解员你也明白,煤炭是地球给人类的珍 贵馈赠,是多少亿年前由树木变成的,现在我们应该再报之以森林。⑻树木不但给人提供了物质利用,还承载着人类文明,它是一部有生命的史书,记载着人类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神东矿这样的世界大矿,必定有一棵树见证了它的成长。于是,下午在去机场的路上,我就让老王绕路领我去看看他们最早栽的一片林子。在一条矿区公路边我们选中了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已有碗口粗、两丈高,劲枝穿绕,松针浓密,像一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正好树身的后面还保留了一小块未治理前的原生地貌,一片裸露的沙坡,让人没有忘记过去。我建议将这棵树命名为“勿忘树”,它是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有删改)文本二文章的意象梁衡相熟的或不认识的读者提起我的文章,大多要谈到《觅渡,觅渡,渡何处》。这篇文章被各种刊物、选本选载较多,且已收入中学课本。文章内容暂且不说,其成功很大程度得力于瞿秋白故居前的那座“觅渡桥”。它正好暗合了秋白一生寻找人生渡口而不得的悲剧,成了本文的一个难得的文学“意象”。文章为思想而写,要有一个好的立意;文章又是为美而写,要有一个好的意境;而能够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象。……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诗化了的典型,是文章思想与美感融合后的定格,是一种图腾,是这篇文章的logo。文学是形象艺术,是通过形象给读者传播思想、传递美感的。小说创作必定有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全篇内容都围绕这个典型展开。散文篇幅短小,求精、求美,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铺排,于是就要寻找一个意象。意象就是散文中被诗化了的典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如窑变后的瓷器,有一种既具体又抽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是精神美的定格。是具体的形、事、情、理升华为精神之后,又落地为文还原为一种新的形态。它是原物但已不是原物,是原形但已不是原形,是文章涅槃之后的再涅槃,是高僧留下的舍利子。意象和意境都是由形象而生的美的定格,但各自的来路、出身不同。意象偏重于思想的美,意境偏重于情感的美。小说家动笔前先找故事,散文家动笔前先找意象。意象的构成有两部分,形象加思想。它的成立要符合这样几个条件。1.是天然存在,只能去发现,不能如小说那样人工塑造。2.有“象”,是有形之物,能看得见、摸得着。3.有“意”,有象征性,如茧中抽丝,作者可以从形象中抽出思想。4.“象”要小,“意”要大。5.“象”和“意”之间在表面上相距甚远,反差越大越好。6.只能一次性使用,这个“意象”在你之前,别人没有发现和使用过;在你之后别人亦无法再使用,有专利性。像一颗炸弹,只能爆炸一次。(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称呼工程师王义,文章起先直呼其名,后来改称“老王”,这既暗合时光的变迁,又表达了对保持水土的工作人员的亲近。B.神东煤炭集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煤矿之一,文章将其比作“黑色的地下海洋”,既强调煤年产量高,也突出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C.文章以“我的家乡”为例,叙述传统挖煤方式对地表的破坏令人触目惊心,引出下文的“觉悟”,为写植树灌草等工作做铺垫。D.30年、500万株、58万亩……文章用具体的数据,翔实而准确地描绘了神东矿的地表上林涛滚滚、水草丰美的图景。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象的“象”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意”具有象征性,可指作者从形象中抽出的思想,使用意象要努力追求独创性、新颖性。B.立意、意境、意象是三个不同且相互联系的概念,立意赋予文章以思想,意境使文章更美,意象能把文章的思想与美感高度融合在一起。C.“涅槃之后的再涅槃”“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形象地说明了意象的形成过程与结果,盛赞意象是经过升华、还原而形成的美的、新的形态。D.意象是最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形象,是散文中必不可少的典型的人物形象、故事,这种典型一经诗化,就会定格为具体而又抽象的精神美。8.文本一的第五段运用多种人称叙述,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6分)9.文本二指出散文创作中文学“意象”极其重要,请结合文本二中的内容,谈谈文本一中对“勿忘树”这一“意象”的选择与使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今有羿、逢蒙①、繁弱②于此,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弓中之具也。夫立为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郼、薄矣,武王尝穷于毕、䄇矣,伊尹尝居于庖厨矣,太公尝隐于钓鱼矣,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制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今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传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密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羿、逢蒙:《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②繁弱:古良弓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勾。(3分)乃A通B于C天D水E木F石G之H性I皆J可K动L也M又N况O于P有Q血R气S者T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约,指约定,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约”字意思相同。B.伊尹,被商汤封为尹(相当于宰相),曾被庖人收养,乐尧舜之道。C.“岂遽必哉”的“遽”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不同。D.轩冕,分别指卿大夫乘坐的的车和冕服,文中以此比喻官位爵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以善射之人必须拥有良弓和弓弦才能射中目标类比,说明建立功名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然后才可以成功。B.宓子贱治理亶父时,担心鲁君听信谗言,于是假装干扰两位官吏的书写委婉地向鲁君进行劝诫,成功地说服了鲁君。C.三年之后,巫马旗故意简装粗服暗地里到亶父去观察宓子贱施行教化的情况,并从人们捕鱼的行为中得到了答案。D.文末以婴儿能懂得母爱为例探讨宓子贱治理亶父的成功之道,认为劝勉他人、治理政事要赤心诚意才能感化人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2)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14.宓子贱能把亶父治理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红蕉柳宗元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眺林际,槭槭①无遗芳。【注】①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16.从结构、内容、抒发的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当朋友因痛悔过去无法自拔,而忽略了当下和未来时,我们可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相劝解。(2)在《项脊轩志》中,点明老妪对作者家中的巨大贡献以及作者母亲对其十分关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写出了唐玄宗回京后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根本点在于红色。中国人对红色有着与生俱来的情结,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炎帝又称赤帝,是中国的太阳神、火神;黄帝氏族也是崇拜太阳神、火神的族群。红色代表着勤劳、勇敢、创造,代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也代表着希望和胜利,是中国人民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继承与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正是因为有了红色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备受欺凌、迷茫委顿的状态中挣脱出来,逐步实现了由落后虚弱到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我们一定要将红色的种子不断根植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中,使其成为一代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重要动力,成为我们伟大事业永葆青春的健康基因。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1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①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__①__。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__②_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②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③在中国古代,__③__,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分别用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主要意思。(4分) 22.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4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在某视频平台播出。它通过一个自卑女孩的独白,来探讨“容貌焦虑”的问题。随后,话题“你有容貌焦虑吗”冲上微博热搜,引发13.1万多讨论。材料二有人说,这是一个凡事都要看脸的时代。这话未免偏激,但谁也无法否认:颜值更高的人总是会在潜移默化中占据这样或那样的优势。比如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李晋晔,在面试时让面试官眼前一亮,观察室的观察员也毫不吝啬对他颜值的赞美。材料三美国心理学家库利曾提出一个“镜中我”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我们无法改变也不必改变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对于“什么是美”,“我们如何认识把握自己”,值得我们深入考虑,请就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2021级高三年级入学考试语文答案题次123671011121518答案DABBDDIMABCD1.D2.A3.B4.①汽车感知系统不够完善,难以理解复杂交通环境;②现有GPS等车载定位设备不能满足汽车在特殊场景下的精确定位;③面对不同国家交通参与者的不同行为,无人驾驶汽车学习与自适应能力尚待提高;④自动驾驶汽车在事故发生时技术性选择的道德正当性问题尚待解决。(每点1分,答出4点得4分)5.①通过汽车感知系统感知障碍物及其性质、数量;②由汽车“大脑”进行决策;③通过对汽车转 向、刹车等系统的精确控制,规避人数较多的行人,选择撞向损失较小的一方。(答出1点得1分,2点3分,3点4分)(1-5题相关分析见《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语言作业九”P132相应答案内容)6.B7.D8.①运用第二人称,与读者探讨“修补大地”的问题,如同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②运用第三人称(“人常说”等),引出树具有巨大缝合力的知识,客观公允,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③运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表达对矿区生态保护成就的赞叹,情感真挚强烈。④三种人称交叉使用,巧妙切换,叙述灵活,行文摇曳生姿。(①-③点共4分,第④点2分)9.①“勿忘树”是文中的重要意象,它是“我们”在一条矿区公路边发现的一棵最有代表性的油松,它被看作“这座世界级大矿的活的纪念碑”,被赋予告诫人们不忘过去、重视生态文明的功用,突出文章主旨。②“勿忘树”有象征意义,它粗壮、高挺、茂密,充满生机,外形上具有美感,见证着神东矿的成长,见证着矿区地表“平静祥和,绿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③将普通的油松命名为“勿忘树”,发人所未发,新颖别致;用油松来表达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以小见大,举重若轻。(每点2分)公众号:高中试卷君(6-9题相关分析见《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语言作业十一”P166相应答案内容)10.DIM11.A12.B13.(1)我扰乱宓子,使宓子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多次发生过了。(2)宓子的德政达到极点了,他能让人们私底下做事,就像有严刑在身旁一样(不敢为非作歹)。14.①宓子贱实行了孔子“诚乎此者刑乎彼”的治理主张;②鲁国国君纳谏如流,让宓子贱全权治理;③宓子贱事先有所准备,能使鲁国国君领悟到自己的干扰使得宓子贱不能实行主张。(10-14题相关分析及参考译文见《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语言作业七”P103相应答案内容)15.C【分析】“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错误。“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到来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物”。“远物”承上,是指红蕉,但叫“远物”是因为红蕉属热带观赏植物,永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永州可见。柳宗元站在长安和中原的角度,所以将红蕉视为“远物”。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寄寓了喜爱和赞美之情,但并非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因为说远物,自然便想到了永州,因为想到永州,便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因为说到远物被人看重,自然便会想到被流放到永州来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原本抱有随时间推移,会被重新起用的期望的,然而看来,希望渺茫。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这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可见远物红蕉只是触发诗人悲凉情感之物象。故选C。16.结构: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两联对红蕉外在和内在的描写。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分析】尾联“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意思是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本是秋冬之景,在题为《红蕉》的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群芳已经消失,那么最后,就该轮到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原来,《红蕉》一诗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而且是一种被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17.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8.D【分析】“红色的种子”是比喻。A.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因此是拟人手法;B.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因此是用典;此外从结构上来看,还是对偶;C.这两句讲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山,运用的是夸张;D.“卷起千堆雪”中把“浪花”比作“雪”,运用的是比喻。故选D。19.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也是对马克甩主义的学习,借鉴和运用。【分析】划线句有两种语病,一是“发展、继承与创新”语序不当,应该是“继承、发展与创新”;二是残缺介词,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借鉴”前加“对”。20.①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②温暖期气候较稳定 ③每当疫灾发生时【分析】第一段中,第一句话是主旨句。根据关联词语的提示,与“既受……制约”结构上相照应,第一空的形式应该是“又受……制约”,根据下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自然规律看”两处确定要补写的关键词为“自然规律”。第二空前面是分号,前后两句语意形成对比,应该填写与“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相反的情况;第三段“疫灾”一词反复出现,为关键词,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在中国古代,什么情况下政府会怎样做”,据此推断第三空应该与“疫灾发生”有关。21.第一段: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第三段:疫灾的应对,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民间的行为。【分析】题目要求用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首先应想到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有“既……又……”“一边……一边……”等。第一段中第一句是文段的中心句,且包含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符合要求,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第三段,关键词语是“疫灾”,根据“政府蠲免租税……”“民间则捐钱捐粮”,可表述为“疫灾 的应对,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民间的行为”。22.“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22题相关分析见《高中暑假自主学习作业本》“语言作业四”P51第5题相应答案内容)23.【作文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本道试题为多则材料作文试题,应对此种类型的作文试题大体有三种有效思维,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相对叠加。在运用这些有效思维之前应先弄清每一则材料的内涵,进而确定运用哪种思维方法。以求同法看,“美”是它们的交集,所以,关乎如何确定美的立意皆为精准立意;以相对叠加法看,第一则、第二则材料关乎容貌,第三则关乎“镜中我”理论,所以,自然可以进行互补。由此,“容貌与‘镜中我理论的辩证关系”“多元审美与容貌焦虑结合”等立意方向都为正确立意方向。【立意】1.纳悦自我,即为最美。2.多元之美,美美与共。3.取长补短,让自己更美。【例文】卿本多美质,何不“多元”观?美国著名民主诗人惠特曼在名作《自己之歌》中写道:“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鷯的卵都是同样的完美。”这句诗令众多读者心动,因为它点透了美的本质之一——多样。如果有人对此还有怀疑,那么去留意人们的语言中各种有关美的词汇吧,我相信你会被这些词汇给惊叹到。多样的美自该以“多元审美”对待,有人认为“多元审美”是可以解决“什么是美”这一问题的可行通路,这一看法是明智的。那么何谓“多元”?窃以为,不偏执,多悦纳即为“多元”。俗语云,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多元审美”的内涵大体等同于此。一个人行走于世如果对美太过苛刻,甚或只认定一种美,那么其将成为美神面前的可怜虫,正如同自戳双眼,自闭双耳,自废四肢,降为“残疾人”耳!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写过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欧洲中南部的名山阿尔卑斯山,那里的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我想,对于审美观苛刻的人来说,这则标语牌将会是一块毫不真实的牌子,他们“慢慢走,欣赏”后必定会大呼上当。“多元审美”对于人生极有意义。其一是让一个人更愿意拥抱生活、融入生活。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诗歌《天真的预言》中有两句诗为人熟知,道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两句诗指出了世界的一个真相——美随处可见,由此,积极地投身生活就会收获很多的美。文艺心理学认为,美可以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那么,一个人多拥抱生活,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就越强烈,也就越有幸福感。现在再来看材料一中提及的那名因为容貌丑而自卑的女孩,如果她能挖掘出自身除容貌以外的美,我相信 她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喜欢。人们不是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吗?据我所知,一个人的知性之美、精神品质之美要比容貌美更高级,也更有价值。其二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潜力。一个人热爱美的事物,就会亲近它们,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新的创造,以让美的事物变得更美。马连良先生自小学习京剧表演,在多年浸淫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革新京剧的表演程式。有一次他在《赵氏孤儿》中扮演程婴。在“说破《雪冤图》”这场戏中,当孤儿赵武叩门,念“开门来”时,程婴这一角色本该直接唱词,但马连良先生增加了急向右转身、甩髯口、左手掩桌上画册、脸向外扬、颤抖的动作,这些添加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的大声喝彩。后来马连良告诉他的得意门生马盛龙,他添加的动作是化用了《朱砂痣》里“病鬼”的身段表演,马盛龙听后大为赞叹。马连良由热爱而创新,将“多元审美”的“前景”演绎得煞是动人!世界原本多彩,学会“多元审美”,开启充实、快乐、幸福人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2:15:0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130.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