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义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摘编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材料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的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 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的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的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待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中的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摘编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B.近年来,随着对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D.历史学家黄宗智对“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卷化”本来是一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卷”现象的一项是()A.看电影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B.张老师用全新教学理念管理班级,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C.导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评优比例并未改变。D.许多公司采取“996”加班制度,很多员工在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没有提升。4.请具体说明内卷化的内涵发生的变化。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答案】1.D2.B3.B4.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逐渐演变为: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5.(1)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2)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3)不断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错,材料一第③段说“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应是这种文化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不是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B.“对一切复杂现象”错,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可知,是“复杂现象”,不是“一切复杂现象”,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说法有误,材料一第③段说“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B.“唯一能做的”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可知,我们能做的除了提高认知能力,还要在行动中反思。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中,作者对“内卷”做了定义,也指出了其实质,“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A.“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反映了“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这一特征,属于“内卷”。B.由于结果是“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所以不属于“内卷”。C.人们“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而且并没有取得自身的突破,属于“内卷”。D.从选项中“磨洋工”可以看出,所谓的加班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只是“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属于“内卷”。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一“‘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领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逐渐演变为“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结合材料一“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可知,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可知,在行动中的反思,改良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认知升级。根据材料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可知,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根据材料二“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可知,不断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山地回忆孙犁那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心里很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是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我洗过脸,回到队上吃了饭,就到女孩子家去。她正在烧火,见了我就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我已然摸准了她的脾气,只是笑了笑,就走进屋里。屋里蒸气腾腾,等了一会,我才看见炕上有一个大娘和一个四十多岁的大伯,围着一盆火坐着。在大娘背后还有一位头发雪白的老大娘。一家人全笑着让我炕上坐。女孩子说:“明儿别到河里洗脸去了,到我们这里洗吧,多添一瓢水就够了!”大伯说:“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白发老大娘瘪着嘴笑着说:“她不会说话,同志,不要和她一样呀!” “她很会说话!”我说,“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我连忙说:“叫大伯穿吧!要不,我就给钱!”“你又装假了,”女孩子烧着火拾起头来,“你有钱吗?”大娘说:“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过后再叫她纺,给她爹赚袜子穿。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会纺!”我说,“我们那里是穿洋布哩,是机器织纺的。大娘,等我们打败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可巧,战斗情况没有变动,部队也暂时不转移。每天早晨,我就到女孩子家里去洗脸。第二天去,袜子已经剪裁好,第三天她已经纳底子了,用的是细细的麻线。她说:“你们那里是用麻用线?”“用线。”我摸了摸袜底,“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能够。”我说。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那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后来,我听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叙写“凿冰洗脸”的情节,源自“我”亲历的回忆,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小说叙述“我”与女孩因为“卫生”的问题发生争论,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矛盾。C.女孩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用所剩不多的布料给“我”做袜子,表现出她热情慷慨的一面。D.最后一段插叙的内容,使小说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同时突出了小说的主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将一位性格直率而又为人热情、心地纯真的山地女孩形象展示在大家面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B.小说用“……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五年……”描写战争,写出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与持久。C.小说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使小说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也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D.小说通过回忆“我”与女孩及其家人的交往的往事,表现了他们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我们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实基础。8.请结合全文,阐释“袜子”的丰富内涵。9.孙犁的小说“能在非常态的生活中发现朴素与美好”。请结合小说内容,对作者的这一创作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小说中的“我”在寒冷的冬天都没有袜子穿,表现出了抗战时期生活物资严重不足的现实和斗争的残酷;②袜子是女孩及其家人克服困难,在自家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我”缝制的,是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支持与信任,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③“我”穿着这双袜子南征北战,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袜子象征着追求光明和解放的信念。9.小说是在战争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革命队伍与老百姓生活都处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描写一位普通山村女孩及其家人们无私帮助革命战士的故事。女孩爱斗嘴、活泼可爱又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女孩一家人善良朴素,用仅有的布料为“我”缝制袜子。他们身上有着纯朴的美、善良的美、乐观向上的精神之美。而这些美好的东西,也为我们揭示出了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军民同心、乐观团结、艰苦奋斗。【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小说相关内容能力。A.“源自‘我’亲历的回忆”理解错误。本文是小说,小说的情节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小说中的“我”是叙事人物,为了叙事方便而设置的。所以“源自‘我’亲历的回忆”说法错误。“凿冰洗脸”的情节是事件的叙述,后文中并没有与之呼应的情节,“埋下伏笔”表述也不正确。B.“表明革命队伍与百姓之间存在矛盾”理解错误。“我”与女孩因卫生问题发生争论的情节,重在刻画女孩泼辣的性格,而争论本身正是革命队伍与老百姓之间关系密切的表现。也是女孩为了和我说话并帮助我故意这么做的。由文中“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 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可见,革命队伍和老百姓是鱼水之情。D.“最后一段插叙的内容”理解错误,最后一段交代了女孩后来的生活“我听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是补叙的内容。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从侧面……”理解错误。“……烧过两三回了”写出了敌人对老百姓的残忍,“……也许五年……”写出了抗战时间的漫长;这些描写,正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属于正面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小说重要物象的能力。由原文“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不愿意讲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等可见,“袜子”表现了抗战时期抗战时期生活物资严重不足的现实和斗争的残酷。由文中“要紧的是她心眼儿好,她看见我光着脚,就心疼我们八路军”“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剩下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可见,“袜子”是女孩及其家人克服困难,在自家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我”缝制的,是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支持与信任,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由原文“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那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可见,“袜子”陪着我战斗,承载着女孩代表的老百姓的愿望,征着追求光明和解放的信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创作特色的能力。题干要求对作者的“能在非常态的生活中发现朴素与美好”这一创作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小说“非常态的生活”指小说的背景,由小说“那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整”,可见是抗日战争时期。“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到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可见革命队伍与老百姓生活都处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朴素与美好”指女孩与家人对子弟兵的无私帮助。由文中“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等语言,可见女孩爱斗嘴、活泼可爱。由原文“到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可见女孩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由文中“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过后再叫她 纺,给她爹赚袜子穿”可见女孩一家人善良朴素,用仅有的布料为“我”缝制袜子。他们身上有着纯朴的美、善良的美、乐观向上的精神之美。而这些美好的东西,也为我们揭示出了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军民同心、乐观团结、艰苦奋斗。综上所述,可见作者“能在非常态的生活中发现朴素与美好”。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选自《白居易传》)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B.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 舍人/知制诰C.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D.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是指古时汉族男、女二十岁,这时加冠行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的考试者。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会试。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D.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与“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很有诗才,顾况因为白居易的诗作对其态度逆转,甚至夸赞白居易的诗才可以让他居天下都不为过。B.白居易关心时事,他曾经创作了讽谏诗作,受到皇帝的赏识,因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得罪了权贵,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C.白居易的诗歌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很受欢迎,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14.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白居易此次“谪居”的原因。【答案】10.C11.C12.D13.(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诗人。(2)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14.宰相被杀,白居易上疏皇帝请求抓捕凶手,得罪了权贵,权贵借他写的《新井篇》诽谤他,因而被贬江洲司马。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根据“遂失志”主语是白居易,应与前面的“奸党”断开,排除AD;“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是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托浮屠死生”是状语,“说忘形骸者”是谓宾,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弱冠是指古时汉族男、女二十岁”错误,“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指女子二十岁,古代汉族女子满十五岁“及笄”,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B.“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殿试、会试”错,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与‘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错误,“赋、比、兴”是表现手法,“风、雅、颂”是诗歌形式。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况,吴人”,判断句,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恃”,自恃,依赖;“推可”,推荐认可。(2)“累”,多次;“鲠”,耿直;“摈”,排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 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可知,宰相被杀,白居易上疏皇帝请求抓捕凶手,得罪了权贵,权贵借他写的《新井篇》诽谤他,因而被贬江洲司马。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C.“老病南征日”和《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D.“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情感?请简要说明。【答案】15.C16.①羁旅漂泊之苦:“偷生”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悲愁。②年老体病之愁。“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衡湘之苦。③无人赏识之悲。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④渴望报效之情。“君恩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得重用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错在“都表达了一种无力报国的悲哀”,表达的是老病孤独、颠沛漂泊的悲哀。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就可根据标题、注释、“适远”“老病”“自苦”等关键词分析作答。“偷生” 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两句表现了诗人年老多病、按理应北归长安却南征衡湘的命运坎坷之苦,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生苦吟,不被理解赏识之苦。据此分析即可。【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在抒发了年华老去、壮志未酬感伤后,发出了“_______,_______”感慨。(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答案】①.携来百侣曾游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人生如梦④.一尊还酹江月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携、峥嵘、稠、尊、酹、胥、赢、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2022年6月20日,95岁的词作家乔羽病逝。作为一位高产词作家,乔羽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一千多首__①__的歌曲。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达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_②,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乔羽那些近乎白描的歌词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歌这东西,必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喜欢,所以既要有动人的感情又要平白如话,我不喜欢③,就喜欢直来直去地写非常简单的大白话。”乔羽说。他在《中国歌海词丛》的序言中,这样写道,“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 小小院落也要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能是维生素片剂,得是新鲜的瓜果梨桃。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愿意与时俱进,并不排斥新事物。他的歌词中,既有着古典情韵,也有着现代浪漫。他曾在自己的文集最后写下这样一句话: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愿意与时俱进,并不排斥新事物。B.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C.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D.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在乔羽幼小的心里,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与时俱进。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1)脍炙人口(经久不衰)(2)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格格不入)(3)涂脂抹粉(拐弯抹角、傅粉施朱、精雕细刻、寻章摘句)19.B20.比喻、对比。①乔羽以“家常饭、粗布衣”“锦衣美事、高堂华屋”等为喻体,贴近生活,生动形象表现出歌词创作通俗易懂、关注日常的特点。②将“锦衣美事、高堂华屋”与“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对比,更能凸显乔羽歌词创作关注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指乔羽创作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传颂。可填“脍炙人口(经久不衰)”。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②处,语境指歌曲不能流行是因为与大众的思想相反,可填“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格格不入)”。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行动跟既定的方向完全相反。格格不入:形容彼此思想不协调,想法不相容。③处,语境与“直来直去”意思相反,强调修饰打扮,可填“涂脂抹粉(拐弯抹角、傅粉施朱、精雕细刻、寻章摘句)” 。涂脂抹粉: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傅粉施朱: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拐弯抹角:比喻说话、写文章绕弯,不直截了当。精雕细刻: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第一处,搭配不当,“受到……熏染”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受到……熏陶”;第二处,结构混乱,“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染,传统文化的根……”中途易辙,保持“乔羽”作话题对象,后句改为“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第三处,语序不当,“他也愿意与时俱进,并不排斥新事物”逻辑顺序错误,按照事理逻辑,先说“不排斥新事物”,才能“与时俱进”。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语段三处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歌词”,喻体分别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其中“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形容歌词的华美、追求外在,“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形容歌词的朴素、通俗易懂。喻体“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家常饭、粗布衣”“小小院落”之间又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彰显了乔羽对歌词创作的追求,即关注人民,书写人民所思所想。(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有的人更倾向于在早上活动,往往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吃得很早,他们的生物钟属于“早晨型”,此类人也被称为“百灵鸟”。相反,_____①____,他们的生物钟属于“夜晚型”,也被通俗地称为“猫头鹰”。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工作活动和学校课程都是从早上开始的,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过着“百灵鸟”一般的生活。因此,②,往往不太容易适应现代社会设定的作息时间表。研究发现,“猫头鹰”们饮食习惯往往不如“百灵鸟”们健康。___③__,生物钟属于“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饭较晚,更容易发胖,因为这种生活习惯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增加发生炎症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1.下列各项中双引号的作用,与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B.他想,按照毛主席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D.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有的人则倾向于在下午或晚上活动②拥有“夜晚型”生物钟的人③与“早晨型”的人相比【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段中双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A.特定称谓。B.间接引用。C.特殊含义。D.突出强调。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相反”说明后文与前文情况不同,前文是“有的人更倾向于在早,上活动,往往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吃得很早”,后文就应填写“有的人则倾向于在下午或晚上活动”一类的句子。第二处,前文说“由于大多数工作活动和学校课程都是从早上开始的”,说明人们工作学习都比较早,“因此”是对上文的总结,说明“夜晚型”的人不适应现实的生活,因此填写“拥有‘夜晚型’生物钟的人”一类的句子。第三处,根据“‘猫头鹰’们饮食习惯往往不如‘百灵鸟’们健康”“一般吃饭较晚,更容易发胖”可知,空缺处阐述的是“猫头鹰”与“百灵鸟”的比较或者“早晨型”与“夜晚型”的对比,因此填写“与 ‘早晨型’的人相比”一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中学一名新生升入高中后,发现自己在新环境中很难与同学相处,自己的情绪也逐渐失落。他的长辈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长辈们的话对同样身处高一的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的内容是长辈给的一些建议,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通过分析可以立意“对人以诚相待”“要求仁爱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拒绝”“善于放下”等,从中选取其中的一个立意行文即可。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敢于说不”,论证时可以从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拒绝现实的诱惑、对他人负责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敢于说不,然后强调“敢于说不”的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使本章的内容富有理性,最后再强调观点。立意:1.对人以诚相待。2.要求仁爱之心。3.学会宽容。4.学会拒绝。5.善于放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10:06: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