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3

2/53

3/53

4/53

剩余4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庭中有奇树 知识积累《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诗词朗诵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理解诗意花繁盛攀引枝条给予,馈赠充满送达历时很久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诗句赏析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四句诗写得很朴素,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 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女主人折花之后的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诗歌主旨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课后练习仿照此诗的格式写一首以“爱”为话题的诗。 龟虽寿 走近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今存二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言诗成就尤其突出,今有《曹操集》问世。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诗歌朗诵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终结,这里指死去千里马马槽有气节有壮志的人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长寿理解诗意 译文灵异的神龟虽然能活几千年,但也有死亡的时候;飞腾的异蛇虽能乘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蛰伏在马槽下,但它仍旧有驰骋千里的雄心。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虽到晚年,但他的雄心壮志永远不会停止。寿命的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诗句赏析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承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能够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 写作思路人生哲理的感叹壮怀激烈的高唱哲理的思辨 全诗的核心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积极奋发的精神和统一全国的壮志。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 板书设计神龟、腾蛇寿命有限老骥、暮年继续奋斗性命在天延年益寿为喻自况否定呼应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赠从弟(其二) 走近作者【刘桢】字公干,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诗歌朗诵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凄惨,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挺拔的样子多么遭受严寒理解诗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首联: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颔联: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颈联: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尾联: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句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诗人对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做进一步的具体描写,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树不畏寒风冰雪、不惧外在压力的高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作品在此处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诗歌主旨本诗前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品格。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松树的本性象征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随堂练习《赠从弟》中写出松树高大傲岸的形象的诗句是:,。诗中赞美松柏在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韧精神的句子是:,!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 走近作者【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自曹丕继位后,曹植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背景资料 诗歌诵读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气候不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不同艰难妻子儿女山林险阻之地自在地行走房屋理解诗意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译文 诗句赏析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仿佛以兴开篇,却又暗含比喻。诗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与野兽同居。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生存空间,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感慨,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深化了主题。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写作特色白描手法。全诗虽只有四十个字,却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草野”“禽兽”“柴门”“狐兔”等景物,均来自现实生活,描写生动、特色鲜明。 诗人想表达边海贫民生活之苦,却不言其怎样艰苦,初看好似有些夸张失真,细想又觉确实可信。因生活所迫,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蓬头垢面的边海人民,用“禽兽”来比喻十分生动贴切,既有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又含对社会动乱的悲观失望之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8:33:01 页数:53
价格:¥3 大小:22.2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