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头客。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略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对悲剧的概念和特点做了具体的阐释。B.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完全投入角色,就是为了演出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真实性。C.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D.中国戏曲注重演员的表演,与西方的戏剧相比,中国的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关系。B.,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因此老练的观众会对那些最有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C.《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D.为了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表现剧情,便于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中国舞台一般不设布景。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B.数声唱出千秋事,双手招来百万兵。C.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D.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莱希特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莱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对他做法的理解。【答案】1.C2.B3.C4.①总分结构。围绕西剧与中戏迥然有别的观点,从理论差异开始,论到表演分疆,再论到欣赏异趣,层层深入展开论证。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对比、引证、举例论证。5.①是为改革西方的戏剧表演的需要,学习借鉴了中国戏曲。②西方戏剧舞台强调客观真实,但受舞台的限制。③中国戏曲舞台能够运用程式和手法来表现无限时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C.“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错误,原文是“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选项说法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与客观现实没有关系”错误,是“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表演的是现实情境,因此与客观现实有关系。C.“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错误,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强调的是中国戏曲理论与绘画理论的相通之处,不能看出“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D.“中国舞台一般不设布景”错误,原文是“中国舞台上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是“无中生有”地表现出现实情境。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说的是表演的唱腔之美。B.前句说的是表演时间的“虚实相生”,后句才是空间“虚实相生”。D.说的是表演的认知功能。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论证特点能力。材料一第1段直接提出观点“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然后,由“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可知,下文从“理论差异”“表演分疆”“欣赏异趣”几个方面层层层深入展开论证。可见,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的论证结构。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是对比论证;“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是引用论证;“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是举例论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可知,西方的戏剧表演强调客观真实,因此舞台的布置要完全符合剧本的要求,但是这就导致西方戏剧极大地受到舞台的限制。,由“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可知,中国的戏剧注重真实,但是可以“无中生有”“虚实相生”,能够运用程式和手法来表现无限时空。因此,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菜希特“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无疑是为改革西方的戏剧表演的需要,学习借鉴了中国戏剧的表演理论、程式。(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山图[日]芥川龙之介“您看过元代绘画神手大痴的《秋山图》么?”一个秋夜,王石谷到恽南田家中作客,一边喝茶,一边谈话。“没有。您见过?”“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见过,这是一件怪事……”恽南田惊异地瞅着王石谷的脸:“你见过的是摹本么?”“也不是摹本,算是见过了真迹……不过,不但我,烟客翁对这《秋山图》也有过一段因缘。您若有兴趣,我就谈一谈!”“请吧!”恽南田拨拨灯檠的火头,便请客人谈谈这件事。那是一年秋天,元宰先生同烟客翁谈画,忽然问,见过大痴的《秋山图》没有。翁在画道上是师法大痴的,凡是大痴的画,只要留在世上的,差不多全见过,可是这《秋山图》却始终没有见过。“不,不但没有见过,连听也几乎没有听说过。”翁这样回答,觉得挺不好意思。“有机会务必看一看吧,那画可以算大痴的极品了。”“有这样好的作品,一定得看一看。这画在谁手里呢?”“在润州张家,您可以去登门拜访。”烟客翁马上出发到润州去。张家虽然屋院很大,却显得一片荒凉。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见到客来表示好奇的神气。烟客翁被请到厅堂里,陈设着紫檀木的椅子,上面蒙着一层淡淡的尘土。出来接待的主人却还风雅,有贵族的品格。翁提出想拜观名画的愿望。主人立刻答应。原来这厅堂正墙上,就挂着一幅中堂。,“这就是您要看的《秋山图》。”翁抬头一看,不觉发出一声惊叹。“画是青绿山水,蜿蜒溪流,用点墨描出高高低低的丛山,显出新雨后的翠黛,又着上一点点朱笔,到处表现出林丛的红叶,美得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好一幅绚烂的图画,而布局又极为宏大,笔致十分浑厚……”翁完全被迷住了,恋恋不舍地看着,愈看愈觉神奇。“神品,神品,元宰先生的称赏果非虚言。”翁一边说,一边眼睛仍没离开画幅。“是么,真是这样的杰作吗?”翁听了这话,不觉把吃惊的眼光转向主人。“什么,您觉得我看得不对吗?”“不,没有什么不对。”主人像少女似的羞红了脸,然后淡淡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墙上的画。过了一会,翁告别这个荒院一般的张家。逗留润州时,烟客翁几次派人到张家去交涉,希望把《秋山图》让给他,可是张家不肯接受他的请求。于是,翁只好断念了。王石谷讲到此处,停了一下,又说:“这是我从烟客翁那里听说的。”“那么,只有烟客先生见过《秋山图》的了。”恽南田捋捋长髯,眼望着王石谷。这回,王石谷没喝茶,又娓娓地讲下去了。烟客翁同我讲这事,是见过《秋山图》后五十年的时候。此后过了约一月,我独自去南方游历。其间偶然听说那《秋山图》,已被相识的贵戚王氏以千金代价从润州张氏子孙那儿弄到手。我便急忙到王氏府,去拜观《秋山图》了。现在还记得很清楚,这正是王氏庭院的牡丹花在玉栏边盛放的初夏午后。在匆匆谒见中,不觉就笑了起来:“闻说《秋山图》今已归府上所有,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大费苦心。”王氏满脸得意地说:“今天烟客先生也约好了要来,先到的请先看吧!”王氏马上叫人在厅堂侧墙上挂起了《秋山图》。临水的红叶村舍,笼罩山谷的白云,远远近近侧立屏风似的青翠的群峰——立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大痴老人手创的比天地更灵巧的一座小天地。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墙上的画。,云烟丘壑的气势,显然无疑是大痴的真品,用这样多的皴点,而墨色又这样灵活……着这样重叠的色彩,而看不出一点笔痕,除了痴翁,别人究竟是不可能的。可是——可是这《秋山图》,和烟客翁曾在张氏家所见那幅,确不是同一大痴的手笔。比之那幅,这恐怕是比较下品的了。王氏窥探我的脸色,我竭力不使失望之色露出脸上。过了一会儿,王氏带着担心的神气问:“您看如何?”我连忙回答:“神品,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惊奇。”王氏好像对我的赞赏还有点不大满足。这时候,恰巧对我大讲《秋山图》妙趣的烟客翁也到来了。他同王氏寒暄着,显出高兴的笑容。“五十年前在张家荒园看的《秋山图》,现在又在华贵的尊府再度相逢,真是意外的因缘。”翁如此说着,举头观看墙上。这《秋山图》究竟是否他见过的那幅,他当然是最明白的。因此我也同王氏一样,深深注意他看图的表情。果然,他的脸上渐渐笼上了一道阴云。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王氏更加不安了,怯生生地问:“您看如何,刚才石谷先生也大大赞赏了……”大概也不忍使王氏失望吧,翁看完了画,便郑重对王说:“您得到这画,真是莫大幸运,它给府上的珍藏,又添加了一重光彩。”我向烟客先生做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这就是那幅《秋山图》吗?”他摇摇头,回我一个奇妙的眼色:“真是一切如在梦中,也许那张氏家的主人是一位狐仙吧?”“《秋山图》的故事就是如此。”王石谷讲完了话,慢慢地喝了一杯茶。“果然,真是一个怪谈。”恽南田两眼盯视着铜檠的火焰。“可是烟客先生心中,不是明明留下了那幅奇怪的《秋山图》,而且你心中也……”“青绿的山岩,深朱的红叶,即使现在,还好像历历在目呢。”“那么,没有《秋山图》,也大可不必遗憾了吧?”恽王两大家谈到这儿,不禁抚掌一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元宰先生对《秋山图》的高度评价,让烟客翁五十年来对该画念念不忘。,B.描写张府厅堂的紫檀椅子上蒙着淡淡的尘土,间接表明了张府家道中落。C.张府荒草丛生与王府牡丹盛开形成对比,暗示《秋山图》终将大放异彩。D.王石谷谒见王氏时的笑容,既有将见到名画的兴奋,也有对贵戚的谄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以王石谷的问话引出《秋山图》故事,“可以说见过,也可以说没有见过”预示故事曲折而神秘,引起读者兴趣。B.小说围绕《秋山图》的故事展开,构成故事套故事的格局,其中既有王石谷听闻的,也有他亲历的,故事之间过渡自然。C.小说插入喝茶、拨灯、捋长髯等多个细节,有意造成叙述的停顿,使节奏缓急有度,同时也巧妙地营造了讲故事的氛围。D.小说两次细致描绘《秋山图》画面,突出“云壑丘山”的磅礴气势,是为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了小说主题。8.同是画作藏家,润州张氏和贵戚王氏对《秋山图》的心态却不相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本小说脱胎于清代文人笔记,该笔记以王石谷与恽南田相约同去寻找“《秋山》真本”为结尾,确定王府的画是假的。而本小说关于《秋山图》故事的结尾却写到“恽王两大家不禁抚掌一笑”,含蓄而意味深长,这样的改编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B7.D8.①张氏珍视《秋山图》本身的艺术价值(即使家道中落仍然对画作挂于厅堂赏玩珍惜),在意别人对画作之美的评价;②王氏视《秋山图》为可供炫耀的藏品(或附庸风雅),在意的是别人对画作真假的评定,只在客人来时才将画挂起。9.①延续故事的曲折和神秘感,更好的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②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增添了小说的审美意蕴。③丰富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对“美”的深入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元宰先生对《秋山图》的高度评价,让烟客翁五十年来对该画念念不忘”错误,结合“烟客翁马上出发到润州去……‘这就是您要看的《秋山图》。’翁抬头一看,不觉发出一声惊叹……”“烟客翁同我讲这事,是见过《秋山图》后五十年的时候”等内容可知,烟客翁听了元宰先生的介绍,马上去看画了,是画的高超艺术性让烟客翁五十年来对该画念念不忘。选项错加因果。C.“暗示《秋山图》终将大放异彩”错误,应是通过对比显示张氏对待《秋山图》是痴迷和求真,即使家道中落仍然对画作非常珍惜;而王氏只是附庸风雅,并不懂画。,D.“也有对贵戚的谄媚”错误,原文是“在匆匆谒见中,不觉就笑了起来。‘闻说《秋山图》今已归府上所有,烟客先生为此画曾大费苦心。’”王石谷心心念念的是对画作的向往,想一睹为快,所以此处的“笑”除了基本的求观画的礼貌外,最主要就是对画作的渴望与兴奋。选项过度解读。故选B。【7题详解】本题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是为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错误,两次细致描绘,呈现了不同的《秋山图》的内容和意境;“云烟丘壑的气势,显然无疑是大痴的真品”,突出“云壑丘山”的磅礴气势,点明当时看到的《秋山图》也是真品。从而为后文的怀疑与感受做铺垫,显示了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审美感受的不同,突出审美本身的重要性,深化了小说主题。故选D。【8题详解】本题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张家虽然屋院很大,却显得一片荒凉。墙上爬满了藤蔓,院子里长着长草,成群的鸡鸭”,“陈设着紫檀木的椅子,上面蒙着一层淡淡的尘土”,张氏家道中落,但当烟客翁几次派人到张家去交涉,希望把《秋山图》让给他时,张家却不肯接受他的请求,由此看出张氏对画作非常珍惜;在烟客翁赞叹画作时,张氏问“是么,真是这样的杰作吗?”烟客翁听了这话,回问:“什么,您觉得我看得不对吗?”主人说“不,没有什么不对”,并像少女似的羞红了脸,“淡淡一笑”,“怯生生地看着墙上的画本”,可见张氏珍视《秋山图》本身的艺术价值,在意的是别人对画作之美的评价,他将画挂于厅堂正墙反复赏玩。而王氏谈到收藏了《秋山图》时“满脸得意”,对得到这一珍品内心充满了骄傲;但又不懂画,“王氏窥探我的脸色,我竭力不使失望之色露出脸上。过了一会儿,王氏带着担心的神气问:‘您看如何?’我连忙回答:‘神品,神品,难怪烟客先生大为惊奇。’王氏好像对我的赞赏还有点不大满足”,当看到烟客翁赏画时“脸上渐渐笼上了一道阴云”,内心不安,又说“您看如何,刚才石谷先生也大大赞赏了……”,可见王氏视《秋山图》为可供炫耀的藏品,更在意的是别人对画作真假的评定,只在客人来时才将画挂起。【9题详解】本题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前文观画者明确说前后这两幅《秋山图》不是同一幅画,但又都是出自大痴之手,使故事充满曲折与神秘;结尾不明确画作是真是假,延续了故事的曲折与神秘,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兴趣,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问题所在,加深了作品的意蕴。,故事以恽王两大家谈话结束,二人对审美体验的重视是一致的,对画作真假的求索却戛然而止,这样有意造成故事的停顿,巧妙地渲染了神秘的氛围,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增添了小说的审美意蕴。读者随着文章内容的推进一会儿沉浸在画作呈现的高妙的艺术氛围中,一会儿又悬起心来欲知画作真假,结果最后的期待悬了空,只是和当事人一起感受了审美体验的重要,这就使读者在故事情节之间不断的来回变化,彰显故事情节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使作品极具回味性。丰富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对“美”的深入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①,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②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③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昔者晁错④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以错为之说⑤。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⑥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益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选自苏轼《晁错论》)〖注释〗①所,处所。这里指解决问题的措施。②狃,惯习,习以为常。③循循焉,缓慢的样子④晁错: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侯,招致王侯权贵忌恨。吴、楚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叛乱,晁错因此被杀。苏轼此文却从独特的视角,阐释晁错受祸另有原因。⑤说,说服(他们退兵)⑥取,招致。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少涂、多涂、错涂均不给分。,惟能前知A其当然B事C至D不惧E而徐为之F图G是H以得I至于成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在本文中的意思与“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中的“辞”的意义是相同。B.七国,文中指汉初分封的几个同姓宗族诸侯王国,与“战国七雄”中的七国是不同。C.择,在本文中的意思与“河海不择细流”(《谏逐客书》)中的“择”意义是不相同的。D.使,文中的意思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中的“使”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只有那些仁人君子、杰出人物,才能挺身而出为天下的人去承担大难,以求建立伟大的功业。B.作者假设自己在祸乱发生时躲躲闪闪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必定会给他自己带来责难。C.七国发生叛乱时,晁错既没有挺身而出担危险,也没有亲自率兵击叛军,只留守后方,让天子率兵出征。D.想建立不平凡的功业,就不要只考虑保己之策,晃错被杀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袁盎进谗言,而是“自祸”。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2)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答案】10BEG11.A12.B13.(1)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安定太平没有祸乱,但它(那)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2)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事勉为其难,但又难以反对他的建议。【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惟能前知其当然”中,“其当然”是“能前知”的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然”后停顿,即B处;“事至”是“不惧”的时间状语,应在谓语“不惧”后停顿,即E处;“是以”是“因此、所以”的意思,一般用于句首,在“是以”前停顿,即G处。故BEG三处句读。,【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言辞,说法;告辞。意思不同。句意: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现在出来,还没告辞。B.正确。C.正确。选择;舍弃。意思不同。句意: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D.正确。都是“假使”的意思。句意: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作者假设自己”错误,由原文“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可知,本句是全文开篇的观点,原文的“我”不是苏轼,而是暗示“晁错”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患”,祸患;“治平”,社会安定,太平;“其实”,它实际上。(2)“以”,按照;“固”,本来;“违”,违背,反对。参考译文:天下的祸患,最不好办的,是表面上社会安定没有祸乱,但它(那)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消极地看着祸乱发生却不去想方设法对付,那么恐怕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起来坚决地制止它,又担心天下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安定的表象却不相信我。只有那些仁人君子、豪杰人物,才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求得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本来就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企图追求名利的人所能做到的。国家安定平静,无缘无故地触发巨大的祸患的导火线。我触发了它,我又能制止它,然后才能有力地说服天下人。祸乱发生却想躲躲闪闪地避开它,让别人去承担平定它的责任,那么天下人的责难,必定要集中到我的身上。从前晁错殚精竭虑效忠汉室,建议景帝削弱崤山以东诸侯各国的实力。于是崤山以东诸侯各国共同起兵,借着杀晁错的名义;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就把晁错杀了来说服他们退兵。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疏通黄河,使洪水东流入海。当他的整个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时,可能也时有决堤、漫堤等可怕的,祸患发生,只是他事先就预料到会这样,祸患发生时就不惊慌失措,而能从容地治理它,所以能够最终取得成功。七国那样强大,却突然想削弱它,他们起来叛乱难道值得奇怪吗?晁错不在这个时候豁出自己的性命,为天下人承受抵挡大难从而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却居然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想让景帝御驾亲征平定叛乱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说那挑起七国之乱的是谁呢?自己想赢得那个美名,又怎么能躲避这场患难呢?拿亲自带兵平定叛乱的极其危险,与留守京城的极其安全相比,自己是个引发祸乱的主谋,选择最安全的事情去做,却把最危险的事情留给皇帝去做,这就是让忠臣义士们愤怒不平的原因啊。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为什么呢?自己想要留守京城,却叫皇帝御驾亲征。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反对他的建议,这样正好给袁盎以进谗言的机会,使他的目的能够得逞。假若吴、楚等七国叛乱时,晁错豁出性命承担这一危险的平叛重担,夜以继日像淬火磨刀似的训练军队,向东边严阵以待,让自己的君主不至于受到烦忧,那么皇帝就会充分依靠他而不觉得七国叛乱有什么可怕。纵使有一百个袁盎,能有机可乘离间他们君臣吗?唉!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伟大的功业,那就不要考虑保全性命的计策。假如晁错自己亲自带兵去讨伐吴、楚等七国,不一定就不会成功。只因他一心想保全自身,而惹得皇帝不高兴,奸臣正好趁此钻了空子。晁错企图保全自己的性命,正是他招致杀身之祸的原因啊!(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①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本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后追思凭吊之作。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的苏武,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颔联描述了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达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另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颈联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诗的动荡离合之美。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比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用典,“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15.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诗歌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案】14.D15.①全诗重在对苏武凭吊追思,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不屈精神)的汉臣形象,所以对苏武庙的描写文字就不必太多。②通过想象虚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的形象和被扣留匈奴时的凄凉悲苦,也表达了苏武回汉朝后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追思。③大量的虚写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比喻”错误,应为“借代”。“茂陵”是以汉武帝的陵墓代指死去的汉武帝。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中虚写苏武北海牧羊和回归大汉的情景,生动形象的塑造了苏武伟大爱国形象。大量的虚写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的是两幅画,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第一句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第二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这些虚写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会有不同结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2)《六国论》中使用了比喻手法描写六国子孙割让土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两句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黄金宝物当作铁锅沙土等平常之物,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答案】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③.子孙视之不甚惜④.举以予人⑤.如弃草芥⑥.鼎铛玉石⑦.金块珠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竭、傲、予、芥、鼎、铛、砾。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起向英烈敬献花篮。虎门销烟、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百万雄师过大江……纪念碑上一幅幅浮雕,浓缩着一百多年来___①_____的中国革命历史,展示了千千万万英烈的丰功伟绩。今日山河锦绣,国强民富,我们应____②____,不可忘本。不能忘,在危难的关头,那一声声振臂高呼、鼓舞人心的呐喊;不能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一次次前仆后继、浴血向前的冲锋;不能忘,在灾难来临之时,那一幅幅____③____、火线救援的画面;不能忘,在疫情肆虐之际,那一个个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的身影……无数英烈,他们用滚烫热血染红飘扬的旗帜,以铮铮铁骨撑起民族的脊梁。今天是第九个烈士纪念日,人们把最美的鲜花献给你,把最深的思念寄予你,把最高的敬意致以你——英雄烈士。你逝去了,但英灵不朽,山河永念。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对“英烈”的称呼,第二段用“他们”,第三段用“你”,二者各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等)②饮水思源③争分夺秒/奋不顾身/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众志成城18.①第二段用“他们”,这是面向读者,重在客观陈述,赞扬英烈的功绩和精神;②第三段用“你”,这是面对英烈,重在抒发感情(或拉近距离),表达对英烈的敬意和悼念。【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列举的“纪念碑上一幅幅浮雕”所显示的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可知,可填“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等)”。“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第二空要注意后文“不可忘本。不能忘……”的提示,所填成语应强调不忘根本和来源。可填“饮水思源”。“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第三空要围绕灾难来临时“火线救援”这一情境来写成语。可填“争分夺秒/奋不顾身/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众志成城”。“争分夺秒”,形容充分利用时间。“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勇敢无畏。“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众志成城: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叙述人称及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二段是面向读者,重在叙写英烈的功绩和精神,用第三人称,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客观举例叙述,叙写英烈的功绩和精神。第三段是直面英烈,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第二人称,便于抒情和拉近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和对话,表达对英烈的敬意和悼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怎么做才能提升记忆力?在生活中比较容易实施的改善记忆力的措施,包括营养均衡的饮食,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坚果、鱼类、牛奶等;①________,每天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有助于加强记忆力;(a)加强锻炼,不要长时间坐着,不时动一动。(b)研究发现,锻炼多的人,认知功能下降得更为缓慢。另外,有研究表明,冥想和正念训练可以提高注意力、放松大脑,有助于记忆力发展,在工作的间隙,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冥想训练。使用科学的记忆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记忆能力。(c)合理地重复学习,有助于我们提升记忆效果。(d)而且,与单纯重复学习相比,人们如果在学习后进行测试,那么随后的记忆效果更好,被称为,“测试效应”。其次要掌握学习记忆的技巧。②________,也就是说间隔一定的时间分多次进行学习,要比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学习的记忆效果更好此外。再者,③________。例如,记忆宫殿法是一种利用空间思维和联想能力,把要记住的事情按照一定的方法、顺序进行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术能快速提高时序记忆的准确性。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写文章时,人们常常有意引用诗句、格言、俗语、谚语等表达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等。如果将“谚语说,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和“常言道,熟能生巧”两句分别插入材料中,应插到哪个位置?请将配对准确的选项涂到答题卡客观题的相应题号下。()A.(a)(c)B.(b)(c)C.(a)(d)D.(b)(d)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规律(或科学)作息②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更有效③可使用(或学习等)记忆术20.B21.与单纯重复学习相比,如果人们在学习后进行测试,那么随后的记忆效果更好,这(或这种情况)被称为“测试效应”。【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可知,应填“规律(或科学)作息”第二空,根据后文“也就是说间隔一定的时间分多次进行学习,要比集中一段时间突击学习的记忆效果更好”可知,此处是将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进行了比较,故应填“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更有效”。第三空,根据后文举例,可知此处是说利用记忆术提高记忆力,应填“可使用(或学习等)记忆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连贯衔接的能力。①“谚语说,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应插到第二段“研究发现”前。理由:谚语强调运动和用脑,与“研究发现”的结果意思一致。②“常言道,熟能生巧”应插到第三段“合理的重复学习”前。理由:“熟能生巧”与“合理的重复学习”都强调熟练度。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语序不当,“如果……那么……”关联词语连接的分句主语不一致,需要将“如果”放在“人们”的前面。第二处是成分残缺,缺少“被称为‘测试效应'”的主语,需要在前面加“这”字(或这种情况)。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座卓然矗立的小说艺术高峰。这部巨著在张弛有度的情节推进中、在多姿多彩的人物刻画中、在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中、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神话、服饰、饮食、诗词、园林等)摹写中,令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本学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活动已接近尾声,复兴中学将举行读书分享会,请结合上述材料,任选角度,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读书的精神享受或人生启迪。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补写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也是命题作文题。材料先对曹雪芹的《红楼梦》进行高度评价,指出它是小说的艺术高峰,它借助情节、人物、生活场景、文化等,让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写作任务就是要求在复兴中学读书分享会上分享阅读《红楼梦》时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同时要求以“遇见”为题,文体是演讲稿。材料的作用在于引出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也就是说,你在阅读《红楼梦》时获得了怎样的精神享受,这方面主要是你在阅读欣赏《红楼梦》时,哪些方面给你带来了精神享受?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你可以写“遇见贾宝玉”,就是说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时有什么特点,给的享受就好像在《红楼梦》中与贾宝玉相会,当然,其他的人物也可以,比如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写《红楼梦》中关于一些环境的描写,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所描写的关于贾府环境的描写,当然也可以结合《红楼梦》中其他章节关于荣国府的园林、室内陈述描写等,这也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因为《红楼梦》是一座宝库,它的很多方面比如饮食、药膳、穿着打扮等都是值得研究,给人带来精神享受的。,如果写人生启迪,则可以从从贾宝玉等人的人生经历和结局中获得人生启示,也可以从贾家等四大家族命运发展中获得人生启示等。但是写作的时候,不要忘记“遇见”这个题目。比如写“遇见”,可以选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见面,一是能扣“遇见”,然后还可以由此延伸,写二人的遇见作者是如何安排的,有着什么样的深意,最后二人又是如何离别的等,最后由二人的“遇见”引申出,人生的相遇也许是匆匆的,因此需要好好珍惜等。立意:1.遇见《红楼梦》,心生欢喜。2.遇见贾宝玉,让我学会了珍惜。3.于《红楼梦》遇见,让人心生感慨。4.《红楼梦》是一座精神的宝库。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02:12: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