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第5课 荆轲刺秦王一、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难今义:物质上不富有2.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可能,能够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38,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考虑,不顾及5.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指中医医生6.复为慷慨羽声古义:声调激愤今义:大方,不吝啬7.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8.事所以不成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9.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愿意今义:故意10.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古义:没有凭信之物今义:不讲诚信,无信用38,(三)一词多义1.兵(1)进兵北略地(名词,军队)(2)诸郎中执兵(名词,武器,兵器)(3)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武士)2.穷(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形容词,走投无路,处境困难)(2)图穷而匕首见(动词,尽,穷尽)(3)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动词,寻找尽头)(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形容词,贫穷)3.私(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词,私利)(2)乃遂私见樊於期(副词,私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偏爱)4.诚(1)诚能得樊将军首(连词,表假设,如果,果真)(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确实)(3)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名词,诚意,诚心)5.还(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2)秦王还柱而走(动词,环绕)(3)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动词,归还)38,(4)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观猎》)(副词,马上,立即)6.顾(1)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2)荆轲顾笑武阳(动词,回头看)(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副词,难道)(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动词,拜访)7.见(1)乃遂私见樊於期(动词,会见)(2)秦王必说见臣(动词,召见,接见)(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被)(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动词,看见,见到)(5)图穷而匕首见(动词,显露)8.就(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登上)(2)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动词,接近、趋向)9.发(1)发图(动词,打开)(2)顷之未发(动词,出发)(3)发尽上指冠(名词,头发)(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动词,发射)(5)发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动词,征发)38,(6)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动词,开放)10.而(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表并列)(2)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连词,表递进)(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连词,表修饰)(4)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连词,表转折)11.乃(1)乃遂私见樊於期(连词,于是,就)(2)乃今得闻教(副词,才)(3)乃欲以生劫之(动词,是)(4)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代词,你的)(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副词,竟然,却)12.为(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2)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处理)(3)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准备)(4)乃令秦武阳为副(动词,做)(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介词,因而)(6)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动词,发出)(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函封(名词作状语)用匣子2.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38,3.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4.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那样5.又前而为歌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6.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7.乃朝服,设九宾(名词作动词)穿着朝服8.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9.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作名词)远方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译文: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搥胸痛恨所考虑的。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译文: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译文: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中为奴婢)。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译文: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译文: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38,7.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译文: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来。8.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省略句)译文: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二、内容感知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燕国危亡之际,太子丹请荆轲出谋划策,荆轲献计,想用樊於期的人头和督亢的地图取悦秦王,以便行刺。B.太子丹不忍心看到樊於期为此殒命,荆轲私见了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樊於期自刎献身。C.太子丹起初怀疑荆轲的诚意,这令荆轲很是反感。于是匆忙之间上路,这也是刺杀失败的原因之一。D.荆轲想利用给秦王看地图之机刺杀他,结果功败垂成,身中数剑,杀身成仁。【解析】选D。荆轲不是真想杀秦王,而是想挟持他,强迫他签订盟约。2.全都能表现荆轲具有超人的谋划才能的一组是(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④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⑤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A.①③④ B.②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38,【解析】选B。①是表现荆轲的主动精神;④是陈述太子丹去请荆轲;⑤是以太子丹的不忍,侧面反衬荆轲超人的谋划才能;②③是正面表现荆轲超人的谋划才能。 一、魅力作家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刘向(公元前77—公元前6),中国传统史学创始人。他编成的当时国家藏书总目——《别录》,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工作的先例,为我国目录学之祖。其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刘向用寓言教育人38,有个不愿改掉自己的毛病而想换个环境的人找到刘向。刘向给他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猫头鹰准备搬家,斑鸠问:“你搬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打算迁移到东边去,因为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何必搬迁呢?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那里的人也会讨厌你的叫声的。”那人听了这个故事后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 二、背景回眸强秦攻燕地,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前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秦国对燕太子丹并不友好,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准备向燕国进攻。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不成,“因而刺杀之”。于是,发生了课文讲述的这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三、相关链接1.文学知识国 别 体38,国别体史书即分国记载史事的史书,它对我们了解古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2.《战国策》经典名句(1)日中则移,月满则亏。(2)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3)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4)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5)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7)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四、脉络梳理五、内容概览本文以洗练而又生动的文字,记叙了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的全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再现了荆轲向秦王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表现了荆轲这一侠士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38,一、阅读课文1、2段,完成1~3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1.对第1、2自然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在这种背景下,荆轲挺身而出,可见荆轲非常重义。B.课文第1自然段中“破”“虏”“尽”“略”“至”等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C.荆轲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并且是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荆轲城府很深,勇而多谋。D.樊於期是在家境贫困时来投靠太子丹的,所以太子丹不忍心用他的头取信于秦王。【明确】选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处境困难。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 破:攻破 收:占领 略:掠夺,夺取 38,(2)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乃:连词,于是,就(3)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虽:连词,表假设,即使 岂:副词,表疑问,难道,怎么(4)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连词,如果没有 愿:希望 谒:拜会,前往(5)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而:连词,表转折,却 信:凭信之物 则:连词,就3.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现今那个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2)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才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个人的私利而伤害品德高尚之人的心意。二、阅读课文3~6段,完成4~6题。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2)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5)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38,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的“私见”之举,足见其有胆有谋,做事果断,与太子丹形成鲜明的对比。B.荆轲先从秦王的刻毒说起,晓之以理;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动之以情,最后和盘托出,征求意见。以此三步来劝樊於期献身。C.樊於期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说明他对荆轲的信任与理解。D.重金购买利刃,浸以毒药,试人立死,渲染了匕首的威力,简洁明了,为下文造势。【明确】选B。荆轲先从秦王的刻毒说起,是“动之以情”;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是“晓之以理”。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遇:对待 深:刻毒(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太息:长声叹息 涕:眼泪(3)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把:握,抓住 而:连词,表并列 揕:刺(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扼:握住 进:38,走进一步(5)函封之 函:匣子,此处指用匣子装(6)以试人,血濡缕 以:介词,用 濡:浸湿、沾湿 缕:衣缕(7)人不敢与忤视 忤视:正眼看6.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婢)。(2)译文: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3)译文:秦王一定高兴而好好地接见我。(4)译文: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5)译文: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搥胸痛恨所考虑的。三、阅读课文7~12段,完成7~9题。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2)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38,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3)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4)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一方面表现出太子丹在大军压境时的惊恐、焦急;同时也说明他的浮躁多疑,少谋寡断。B.荆轲怒斥太子,表现了他的刚烈性格。古代侠士,一诺千金,太子的不信任之举无异于是对荆轲的侮辱。C.“白衣冠以送之”虽轻轻点染,却道出一场生离死别,暗示荆轲此去难返的结局。D.蒙嘉能说会道,极言燕王畏惧恭顺,说明荆轲的来意,取得秦王对荆轲的信任。这些从侧面烘托了荆轲胆识过人。【明确】选A。“少谋寡断”无依据。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而:连词,表原因,因而(2)顷之未发 之:助词,凑足音节(3)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4)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就:登上 顾:回头看(6)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持:拿 币:礼品 遗:赠送38,(7)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并,列 给:供(8)使①使②以闻大王 ①使:派遣 ②使:使者9.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给他送行。(2)译文: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泣。(3)译文: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来。(4)译文:于是穿上朝服,安排下九宾大礼的仪式,(在)咸阳宫中接见燕国的使者。四、阅读课文13~18段,完成10~12题。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3)38,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笑”“谢”三个动词,表现了荆轲镇定自若和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B.对荆轲刺秦这一环节,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肖像和心理描写展现了荆轲和秦王的性格,写得惊心动魄。C.庄严的朝堂之上,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衬托出荆轲的英雄虎胆威慑秦廷。D.一个“笑”字写出荆轲坦然接受失败和死亡时的豁达,“踞”“骂”写出他对对方的蔑视和大义凛然。【明确】选B。没有“心理描写”。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以次进 以:介词,按照 次:先后次序(2)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怪:以……为怪 顾:回头看 谢:谢罪(3)自引而起,绝袖 引:指身子向上起 绝:挣断(4)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方:正在 以:因此(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创:伤(6)倚柱而笑 而:连词,表修饰38,12.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2)译文: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态。(3)译文:仓促间惊恐慌乱,不知怎么办好。(4)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想让你活着来威逼你,一定要你同我们订下条约来回报太子啊。1.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明确】①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作为信物骗取秦王的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②写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的智谋非凡。2.课文是如何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有何作用?【明确】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略写“既祖,取道”,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了,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38,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场面的描写烘托了悲壮、凄怆的氛围,有力地突显了荆轲重义轻生的性格品质和英雄气概,有利于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3.在叙述荆轲刺秦王时,作者使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手法来描绘当时的场面。请简要分析。【明确】(1)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2)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4.请结合全文,从思想、性格、才能和精神方面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特征。【明确】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荆轲对樊於期说,刺杀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雪“燕国见陵之耻”“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性格深沉、刚毅、慷慨。求取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策划周密。临危从容不迫,化险为夷,机智过人精神38,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知“一去兮不复还”,还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成,身负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5.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这对塑造荆轲形象有何作用?【明确】(1)原因(2)作用: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和信任。从侧面表现了荆轲深谋远虑、勇敢果断、擅长辞令、工于心计的性格特点。1.历史上对荆轲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苏洵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陶渊明称赞“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司马迁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你认为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38,观点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一向为人所传颂,他那壮烈之举,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这是因为刺杀秦王不是一般的侠义行动,而是反抗强暴入侵的正义行动。观点二:虽然荆轲曾受到燕太子丹极其优厚的礼遇,其刺秦的行动,也包含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但这绝不是荆轲刺秦王的主要原因。荆轲是为了制止强秦侵略六国,其壮举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为正义献身的精神,却鼓舞了后世许多侠肝义胆的志士,这正是其壮举值得肯定的一面。观点三:以唯物史观来看,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单枪匹马的行刺行为,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挽救国家的危亡,只能靠富国强兵,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力量,而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行刺上。2.假如荆轲刺死了秦王,结果会怎样?请结合文本,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给课文写一个结尾,从中透露出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一:秦王驾崩,举国哀悼。兄弟阋墙,国内大乱。不日,赵王首发兵围魏,齐国响应;楚遣将攻韩,三十余日,已下七十余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匈奴扰民于境,燕王喜而让位丹,修守战之具,意欲固守。38,荆卿闻之,仰天长叹,曰:“误也,报私恩而损大义;错矣,杀一人而乱天下。”示例二:秦王中剑,当即驾崩。禁卫上前,乱剑刺死荆轲。扶苏即位,发誓报仇。亲率精兵,百万雄师,席卷而向燕。燕王责令太子丹连横于齐、楚、魏、赵,诸国各顾得失,逡巡不进。秦王扶苏率兵直捣蓟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燕王杀太子丹献秦王以求和,秦王杀使者以进,追燕王于辽东,后五年秦卒灭燕。其明年秦灭六国,吞并天下。豫让死名节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①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②。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③,入宫涂厕④,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⑤。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⑥,吞炭为哑⑦38,,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⑧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⑨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⑩!”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标题系编者加)【注】①事:侍奉。②漆其头以为饮器:把他的头盖骨涂以漆作为饮具。③刑人:受过刑的人。“刑余之人”即宦者。④涂厕:修整厕所。涂,以泥抹墙。⑤卒释去之:最终还是把豫让放走了。⑥漆身为厉: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⑦吞炭为哑: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⑧委质:初次拜见尊长时致送礼物。这里有托身的意思。38,⑨数:列举罪过而责之。⑩敢布腹心:敢于披露心里话。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荆轲刺秦王》《豫让死名节》两篇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荆轲面不改色,三言两语既遮掩了秦武阳的失态,又颂扬了秦王,使秦国君臣打消疑虑。B.“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与秦王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紧急关头,侍医以药囊掷击荆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其左股”,最后受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解析】选D。D项,“将其处死”错。原文是“遂伏剑自杀”,据此可知:豫让是自杀的。2.(思维发展与提升)有人说,豫让与历史上诸多的侠客相比,更值得我们去崇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38,豫让没有南拳北腿、刀法剑术,他只是一介书生,本事不大,胆子不小。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灵魂的激越、炽烈,为了自身所崇尚的理念,宁可以卵击石、身首分家,也绝不患得患失,蝇营狗苟;为了所崇尚的理念,面对送上门来的升官、发财、报仇、逃命的机会,竟无一索取,全部坐失;为了所崇尚的理念,残身苦形,矢志不移。最终,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可怜、可笑,但这可怜、可笑的深处却是可歌、可泣。3.(思维发展与提升)战国四大刺客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读了这两篇文章,请你谈一下荆轲入选而豫让落选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附【译文】豫让,晋国人,原先曾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涂上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受过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宫里修整厕所,身上携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修整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放走了。38,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还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他把自己原来的样貌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凭借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靠到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38,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豫让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列举罪过而责问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唉,豫让啊豫让!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38,38,38,38,38,38,38,38,38,38,38,3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